地质知识笔记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地质知识笔记范文

地质学基础 笔记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1

章大港 地质学基础

绪 论

一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

-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的上部-岩石圈-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主要是地球表面;地质学重点研究地下。 2研究内容包括:

1) 地球的物质组成 、分布特征、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过程 2) 地球的内部结构 3)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4) 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5) 地质灾害 3 分支学科:

a矿物学、岩石学(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b构造地质学(地球结构、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形成发展变化规律) c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形成的历史演变规律)

d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各种矿产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调查勘探的理论和方法)

e地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及旅游地质学(防灾及保护和利用环境); 二 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特点:

a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周长4W公里,表面积5亿平方公里、化学成分及化学元素的特性、晶体结构、气体分子的特征)

b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各圈层相互影响和渗透、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大陆海洋丘陵等)

c 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6亿年、海陆形成、山脉形成缓慢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天气的变化、地震火山喷发等瞬间的)

d自然过程的复杂性及有序性(不可逆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具有内在规律是重要的研究任务) 2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1) 野外调查(自然界是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野外调查是地质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像野外的地质调查、水系与水文调查、自然地理调查、土壤调查、资源与环境调查等等;石油工业的区域地质调查…)

2) 仪器观测(是获取研究对象定性和定量资料的重要手段;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参量的静态特征以及动态变化,为我们科学的分析和推理提供了依据)

3) 大地测量(大地水准测量和大地三角测量,21世纪的海洋测深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激光测距、人造卫星定位技术,即GPS技术)

4) 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航空照片、卫星影像等,来获得大区域的动态资料) 5) 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主要目的是在研究对象中提取所需要的各种样品和标本,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获取物质成分、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形成历史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的资料,并且来通

过我们设计的科学实验来分析和推断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等等)

6) 历史比较法(地质学中的最基本方法。总体思路,即将今论古或称现实主义原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7) 综合分析(自然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地球科学必须采取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自然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自然过程的多解性(不确定性),决定要了地质学要采用综合分析方法)

8)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可缺的手段和方法,计算机向各个领域都有渗透;数据量大、模拟的演变过程太复杂、靠计算机模拟很快,结构只管。 最早的应用领域:一是军事领域,二是地球物理学勘探领域)

3 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程序 1)资料收集

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各种数据,样品和其他资料(包括野外调查、仪器观测、已有的各种资料和成果等等。 2)归纳、综合和推论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纳,综合,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推论 3)推论的验证

通过生产实践活科学实验来证实或检验推论是否正确,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错误、提高认识、总结规律。

三 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

地球科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

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阶段(17世纪以前)

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的创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7-19世纪) 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至今)

现在地球科学正处在一个革故鼎新的关键时期,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地球科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四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理解与记忆,看图作图、想象与推测、培养兴趣) 性质:基础性

内容:地球概述、地质作用、矿物、岩浆岩与变质岩、沉积岩、沉积相、地层、地质构造 重要性: 石油和天然气储存于深埋地下的岩石孔缝、裂缝之中,油气藏作为含有油气的地质体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各项工作都是在地质研究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十分重要。谁掌握地质知识越丰富,将来工作中就越有成效。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2 主要名词 概述

1 表面形态 高低不平 65%陆地在北半球 (陆半球) 35% 南半球(水半球) 2 物理性质 3 地球结构 4 地壳物质组成

1地球形状、大小 (大地水准面) 接近椭球体 形态特征 有一系列呈弧形或线状展布的山系 有众多湖泊和河流组成的水系 地表形态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盆地 裂谷 海底表面形态 海洋 :洋 海 陆间海 陆缘海 洋(中)脊 、洋隆 海岭 大洋盆地 海山 岛弧/海沟 大路边缘: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基

2物理性质 密度及变化 推测地内必有密度大的物质 压力及变化

地球重力 重力变化,重力异常,重力勘探

(我国重力分布 地球内部重力变化)由于地质构造,造成重力异常 大地地表形态

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 相对高差200米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先对高差200以下 平原:面积广。坡度平 坡脚不明显 高原;海拔600米以上

盆地; 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凹下且平

裂谷;路上宏伟的线状低洼谷,长几千公里,宽几十公里两侧或一侧为裂谷 海地表面形态

陆缘海受岛屿或半岛环抱 陆间海;位于两大陆之间的

洋脊海岭 海底的山脉叫海岭贯穿洋盆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岭 其顶部中央有裂谷的称脊或洋中脊;顶部伍明显中央裂谷的称为洋隆. 大洋盆地 地球表面最大洼地

海山

洋底孤立龙骑地形 h>1000m 多成圆锥形

岛弧与海沟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3 第三讲 地球的磁性

地磁场

地磁三要素 磁偏角 磁倾角 地磁场强度 地磁场变化(随时间的变化) 短期变化 磁暴 长期变化 地磁异常:实际观测的地磁与地球正常场的差异 磁法勘探

古地磁:地质历史时期的磁场 4地电

与地内物质的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

根据大地电磁场的分布及其频率的变化,可研究地球内部高导层的分布及深度 地电异常:指示矿体或地质构造的存在 5放射性

主要在地球表层

岩浆岩中

6地热 来源放射能

重力能 旋转能 太阳辐射能 地球从表到里 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 地温梯度

地温级 热流 地热异常 地热 勘探

7地球的弹塑性:表现地震波 固体潮 地球形状,赤道突起

是地内物质能发生变形 运动和位移的重要原因

地震波传播特点是了解地内各圈层物质特性的主要线索和依据 地震波速大小与介质有关 体波 (纵、横)面波 地震勘探 3 地球的结构

内圈 两个地震波速变化界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低速带(范围划定看不清) 弹性、密度,压力等的变化

内部全层划分 地壳(结构) 地幔(俩面之间) 地核 范围,特点等 外圈 大气圈(结构) 水圈(可循环,地质作用主要动力来源) 生物圈

内圈结构 内部圈层划分依据 地震波速度变化明显的深度,说明成分或物态上有变化 横波(s)纵波(p) 有折射和反射 地壳:特点 4 岩石圈 软流圈 4地壳的物质组成

化学组成 分布特点

矿物 岩石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4 第二章 地质作用 作用 概念 类型 能量来源

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能引起,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地壳 地震。。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能引起,作用在地壳表层 )风化 河流。。 类型:内、外

内: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升降、水平) 褶皱 扩张 变形。 构造运动:现代、 新、古 地震 类型 参数 地震带 3岩浆作用 概念 特点 成分

特点成分:硅酸盐为主,次为金属硫化物 氧化物 富含水蒸气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挥发组分 温度:无法直接测量 实验模拟测量 火山喷发:火山弹 火山灰 火山尘 类型:火山作用 侵入作用 岩床 岩盖 岩盆 岩基 岩株 岩墙 活火山分布(与地震带分布联系) 火山的各个部分

岩浆起源 温度升高或压力下降---局部熔融 一元论 多元论 岩浆演化

分异作用(液态 结晶前发生,重下轻上;结晶 结晶过程中发生,重沉轻浮) 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活动过程中,融化围岩改变自身成分 强弱取决于地质构造条件、岩体规模、热力条件、围岩性质等

第二篇: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

吕新前

今年开春有幸去北京参加局与地科院合办的地质总工培训班,在微信朋友圈中得知温家宝《地质笔记》出版了,第一次印刷5000本均已售罄,于是与班里的同学一起去地质博物馆,专程参观了温家宝野外记录簿和工具展柜。上星期二,我随有色局质量检查组到开化矿区检查,组长转告局里的通知我要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我还说手头没有这本书,但被告知书已随车带到矿区,而且每位地质技术人员人手一本。上星期四,在绍兴参加张根红局长的地质工作调研会,得知他有本温家宝签名的《地质笔记》,就想与他交换,当然遭到拒绝。他说起与年青技术人员交流过读这本书的体会,年青人告诉他这本书中的中野外记录和素描图太经典了,是今后野外作业的最好样板,他认为这样的认识只能说是初步的。于是我利用了两天周末时间,几乎是一气呵成通读了一遍。

翻完这本厚如陈砖、洋洋50万字、装饰颇特的书的最后一页,合书静思。前几年我也读到过一些由地质技术人员而成长为领导干部写得书,也常能引起我的一些共鸣。而今天,一位受人敬仰的退下来的共和国总理出这本书他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出书的目的又是什么?也许像我这样一位快一辈子仅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老地质队员是很难完全明白的。

首先,我以为这是一本写给我们这些地质队员们看的书,是一本充满地质事业情怀的书。

我欣赏书的装饰,从中能领悟到它是"三光荣"精神的最直白的荃释。你看这不同颜色的书页叠置在一起,像似一处发育齐全的地层剖面,这是一部每位地质队员用尽一生去研读的地质史书,它是我们为之献身的光荣事业;再看封皮图案,如同远眺横空出世的祁连山,那是地质队员艰苦奋斗的场所;而影约映出的野外考察记录和素描图如同地质队员模糊的背影,也如同我们用成果铸成的找矿立功的丰碑。

我为书的第一部分梦里常回祁连山所感动。地质队员奋斗的青春是需要回忆和和纪念的。温家宝同志在这部分记录了他毕业后来到最基层的甘肃区测二队五分队在祁连山区完成一个完整的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任务中矿产调查工作的经历。从准备工作开始的重砂扫面,到野外工作阶段的重砂异常查证和不同等级的矿点检查;从室内资料整理、制图、专题补课研究,到完成最后矿产专篇地质报告的编写。温家宝和他的分队一干就是6年。而正是这6年,他从一名助手干起,成为小组长、大组长,最终成为主编矿产部分报告的技术负责人。这一步步走来的足迹,那个年代地质队员谁也难以忘怀。这部分的地质笔记也最为详实,书中展示的记录工整的野外剖面测制、矿点检查路线和定地质记录和矿点图表手迹影印件及专题研究手稿、论文手稿、地质报告手稿,充分说明了磨练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这部分中的日记也最为精彩:有出队、转站、收队的描写;有登山跑路线和夜宿帐篷的艰辛;有遭受洪水与沙尘暴袭击的险境;有对同事的关心和家人的思念;而在这艰苦环境中对大山、河谷、冰川、戈壁、沙漠、天空、星星的赞美和内心交流、以及对地质工作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的思考则更为感人。所以说,这是对地质队员艰苦创业情怀的真实写照,是为每一位地质人树的丰碑。

其次,我更认为这是一部鼓舞青年地质人员成长的励志书

读完温家宝《地质笔记》,总能感到一种精神,一种满怀祖国情怀、肩负巨大使命、从而激发出来敬业奋进的精神。

干地质工作首先要有坚强意志。他在日记中写到:"选择地质专业意味着我势必走上一条不断探索、不断攀登的不平坦道路。"尽管现在野外地质工作环境大为改善,但这种坚强的意志是值得每一个地质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的。

温家宝的学习精神是年青人的傍样。老一辈地质工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野外地质工作是单调枯燥的,野外工作什么都不多,只有时间最多,许多地质知识,在野外读,才能读透、读精。

我们更要学习敬重温总理的求真的作风。"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是他为母校题写的校训。我觉得这是源自他对地质工作的亲身感怀。他在日记中写到:"我绝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哪怕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我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认真地记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他为了获得煤层资料,下到直径不到1米、深度80多米的矿井中,为了获取三个野外地质点资料,连续从沟口攀爬到海拔4600米的雪线附近,这些从不"定飞点"的行动说明了及时、准确的获得第一手地质资料是每位地质工作者的天职。

同时,我还认为这是一本袒露自已心路的书。

温家宝在书的自序中提到"真实是本书的生命".这不仅包括书中展示的地质笔记,日记中所记载的工作学习经历,同时也应包括书中阐述的一些内心想法和对事物的思考。它们来自于神奇的大自然和艰苦的地质工作,是用双脚走出来的书。

记得温家宝曾在一次记者会上说过: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这一定是与他的地质经历有关。

我们都知道,温总理主政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对我国的地勘工作和矿业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书中虽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管理工作笔记引言"情系地矿思随行"一定是这方面的内心独白。干地质工作是需要情感的,没有干过地质的人,可能不会有地质情感的,而没有地质情感有人是不会珍惜矿产资源和地质工作的。

我们曾读过温家宝写过一首叫《仰望星空》四节诗,诗中所描绘星空的辽阔而深邃,庄严而圣洁,自由而宁静,壮丽而光辉,由此而产生的对真理、正义的敬畏和对自由的向往,炽热的追求,如果没有经历过无数夜宿荒漠而独与星空交流,这种奇幻如何产生呢?

我们经历过温家宝当总理时取消了农业税、为农村大姐讨打工钱、为老乡考察塌陷地质灾害、退休后为学校上地理课的作法。在《温家宝地质笔记》中写道"附近的农民看到我们到了以后,每天都有三三两两来卖鸡蛋,多半是老人和妇女。自家喂养的鸡下了蛋,一个也舍不得吃,拿来换上些钱,买些盐和日用品。"他写道:"每每看到这样的劳动妇女来到,我就不由自主地拿他们的生活对比我们的生活,拿他们的劳动对比我们的劳动,内心感到无比地惭愧。"如果没有这样戳到灵魂深处的反省,他会这样做吗?

至于在金融危机中发出的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呼唤,在历次国家灾害面前所表现出来勇气、果敢、担当和指挥能力你能说不与他在祁连山区地质工作的艰苦经历有关吗?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还是回到地质笔记中来,温家宝写道本书所录笔记完全是原始记录,仅在个别笔误之处用注释修正。确需改补的错漏字,加方括号予以区别,以保持笔记的真实性。这仅仅是一个地质工作者的严谨的工作修养所能解释的吗?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想他是想把自己的心路呈现给国人,让历史去评说。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从书中学到最根本的一条

在目前地质工作不景气的条件下,地质立局、地质立队的宗旨决不能放弃。地质找矿一定要坚持下去,地质找矿这个高地一定要坚守住。

第三篇: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1000字

李品文

八月中旬,骄阳似火。

又到周末值班这天,恰巧安监局办公楼外墙保温工程正在施工,办公室内热浪袭人,办公室外机器轰鸣,内心不禁焦躁起来。此时,卷柜里的《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映入眼帘,对了,就看这本书吧。

翻开书本,自己的思绪立刻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随着温家宝同志青年时期的笔记,走入了他的精神世界,随着他的脚步,走入了祁连山脉......。

《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成书于2015年11月,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51.8万字,由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记、调研笔记、学习研究笔记四大部分构成,记录了温家宝同志从1968年至1985年在甘肃省地质局、地质矿产部18年的工作历程。

走进《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就能看到当年的一名热血知识分子,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到艰苦的大西北,到最艰苦的野外地质勘查岗位,一干就是12年,走遍了祁连山脉的山山水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以博大的情怀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光辉事迹。

下面摘录全书第一篇笔记的部分内容:

时间:1970年5月18日

昨天出发,夜宿张掖,今天到达祁连。

虽然已是初夏,但在翻越4300米的俄博大坂时还是非常冷的。我们又穿上了皮衣,戴上了皮帽。山区河流的巨厚冰雪才刚刚融化。

现在,同事们都在打扑克。我不愿在那上面多费时间。我想,只有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学习,才能弥补我资质的不足,才能不空耗生命,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从上面的笔记中不难看出,青年时期的温家宝同志,内心充满了谦虚、好学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

看着影印的笔记和野外勘查记录,工整的文字,清晰的素描图片,严谨的工作作风,时时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这样的工作态度不但会感染周围的同事,也会带动本区队的工作业绩,把职业当成事业迟早会干出不朽的业绩。

态度决定高度,温家宝同志长期在甘肃工作,刚参加工作时烧过水,务过农,当过技术员,地质勘查队小组长、副队长、政治干事,以后又当过地质局副处长、副局长、地质矿产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虽然岗位在变,不变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始终如一,新的岗位是压力,更是挑战和动力。

我几乎一口气读完了《温家宝地质笔记》,由于自己从事过矿井测量工作,看到“野外地质勘查记录”的格式很是亲切,笔记内容大致都能看懂,他的笔记不但亲切自然,娓娓道来,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样的书催人奋进,助人成长。

夜晚,华灯初上。合上书本,看着万家灯火,不禁想起温家宝同志在2007年9月4日发表的一首诗《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看着温家宝同志的笔记,作为后辈,作为神东煤炭战线的一名安监人员,不禁感慨万千,我们做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人,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把工作当职业,把职业当事业,披荆斩棘,勇立潮头,为神东安全生产多做贡献吗!

第四篇:煤矿基本地质知识

聚煤期: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也称为成煤期。主要分为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古近纪和新近纪。

含煤岩系:在一定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具有共生关系、多相组合的沉积岩系,简称煤系。

煤田: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煤层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板。

煤层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板。

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垮落性能,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老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多为炭质页岩、泥页岩,并非所有煤层都有伪顶。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驾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多为粉砂岩、泥岩等。

基本顶:又称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为厚度及岩石强度大、难于垮落的岩层。通常为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夹矸: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小的岩层,这些岩层称为夹矸。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将煤层分为2类:

简单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不含夹矸层,但可能有较小的矿物质透镜体和结核。 复杂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中含有较稳定的夹矸层,少则1—2层,多则数层。

煤层按倾角分为四类:近水平煤层小于8°;缓(倾)斜煤层8°至25°;中斜煤层25°至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

煤层按厚度分类:薄煤层小于1.3米;中厚煤层1.3至3.5米;厚煤层大于3.5米。

第五篇: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知识点

●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 水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

● 地球外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环境:地壳、地幔、地核。 ● 地质作用:这种由于自然引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各种作用。

● 地质作用的形式: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

● 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

化合物。

● 矿物的光学性质:自色、他色,假色。●矿物的光泽:玻璃、油脂、珍珠、丝绢等光泽。 ● 硬度:矿物抵抗机械作用的能力。 滑石方莹磷,正石黄刚金指甲>2.5>石

● 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 岩浆岩结构: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非晶质结构

按晶质大小→隐晶质、显晶质、玻璃质结构

按颗粒大小→等粒、不等粒结构

● 岩浆岩构造: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 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破坏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 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作用阶段→沉积作用阶段→固结成岩阶段。 ● 沉积岩结构:碎屑、泥质、晶质、生物结构。

● 沉积岩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 变质岩:地壳中先成岩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 变质岩结构:变晶、变余、碎裂结构。

● 变质岩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块状构造。

● 地壳运动:使地壳内岩石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

● 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升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 相对地质年代:地壳上地层或岩体的形成顺序。

●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学方法或古生物学方法。

●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方法。

● 岩层产状:岩层层面的空间状态。

●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 倾斜构造:原来水平状态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倾斜,造成岩层层面与水

平面只见具有一定的倾角,成为倾斜构造。

● 褶皱构造:刚性的岩石在千百万年缓慢的水平挤压的作用下,由原来水平平展的形态变

成一系列连续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

● 褶皱要素: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

● 断裂构造:岩体在地壳运动的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但是当变形超过岩石的变形极限

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将会遭到破坏产生断裂。岩层断裂后,如果断裂面两侧岩体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裂隙(节理);有相对位移,则称为断层。

● 风化:在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遭受

破坏和分解的作用。

● 风化分类: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岩石性质。

● 河流侵蚀作用:河流在运动过程中对河谷中岩石进行破坏。

● 河流侵蚀方式:磨蚀、冲蚀、溶蚀。●河流侵蚀作用类型:下蚀、侧蚀作用。 ● 河流搬运作用:河流将其携带物质向下游运送的过程。→机械搬运(悬、推、跃运)、

溶运。

● 河流沉积作用:河流搬运物从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 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长期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的综合地

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称。

● 岩溶发育基本条件:可溶性岩石、水的溶蚀力、岩石的透水性、水的运动特点。

● 地震:是弹性波在地壳岩石中传播所引起的快速颤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 震级:是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过程。 ● 地震成因类型:构造、火山、陷落、诱发地震。

●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 潜水特点:(1)潜水面以上一般无稳定的隔水层,潜水通过包气带与地表相通,所以大

气降水和地表水直接渗入而补给潜水,成为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2)潜水面埋藏深度及含水层的厚度是经常变化的,他们受气候、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地形最显著。(3)潜水具有自由表面,为无压水。(4)潜水的排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泉的形式排除,这是潜水的主要排泄形式,称为水平方向的排泄。另一种是消耗于蒸发,为垂直。 ● 承压水:是充满在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间的含水层中承受水压力的地下水。 ● 承压水特点:承压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不一致的。地下水面承受静水压力,非自由面。

承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及水温等受气象水文因素季节变化的影响不显著。任一点的承压含水层的厚度稳定不变,不受降水季节变化的支配。

● 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性:各类工程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在同地下水接触时,由于物理和

化学作用,使硬化后的混凝土逐步遭受破坏,强度降低,最后导致影响建筑物安全的现象。

● 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表现形式:分解性、结晶性、结晶和分解复合型侵蚀。

● 渗透系数K:表示岩石透水性的指标。

● 岩体结构分类:整体块状、层状、碎裂、散状结构。

● 边坡:岩石表面的天然地质和工程地质的作用范围内具有露天侧向临空面的的地质体。 ● 边坡变形破坏的类型:

(一)变形:松弛张裂、蠕动。

(二):破坏:崩塌、滑坡。

●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结构与地质构造、地下水作用。 ● 不稳定边坡防治措施:防渗和排水,清除危岩、削坡减重和反压,支挡工程,锚固。 ● 自重应力:是由岩体自重而产生的内应力。

● 构造应力:是指由地质构造左右而形成的地应力。

● 保障洞室围岩稳定的措施:合理施工,施工监控、信息反馈和超前预报,支撑、衬砌与

支护,固结灌浆。

●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阶段: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个勘察阶段。

● 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阶段:普查、详查、开采阶段勘察。

● 工程地质测绘:它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勘查区的地貌、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将它们填绘在地形图上,为下一步布置勘察、试验及长期观测工作打下基础。

●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

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

上一篇:德育专项教育范文下一篇:儿童启蒙书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