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卑自负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自信自卑自负范文

自信与自负文

自信与自负文 / lsxkate

职场上常常听到“做人要有自信,但绝不要自负”的说法,常常是囫囵一听就过去了,未曾深思。

昨日中层管理培训课上,有人提出疑问:“自信”与“自负”到底有何分别?感觉是界限很模糊,一不小心就混沌了。其实在我看来,界限却是有的,只是平素未曾去细究。

“自信”一词,“百度”的词条解释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

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

“自负”一词,“百度”的词条解释是:自以为了不起。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过高地评价自己,就是自负;过低地评价自己,就是自卑。自负的实质是无知。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

词条解释其实很明确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职场上混,仍然觉得把不好这个度。

自信的涵义,不妨这样来理解:

1、自己相信自己。就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但肯定自己什么?相信自己什么?总得有理由啊。所以:

首先,得冷静地、客观地剖析一下自我,分析出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前的优势有哪些,还具有哪些潜力?明确了之后,就肯定自己的优势,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继续发扬优势,相信自己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其次,得客观地剖析自己的劣势,劣势到底劣在哪里?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足,还是客观因素不足?这也得肯定,也得相信。如果你不承认自己的劣势,就等于拒绝了进步。肯定之后,就得相信自己信心、有能力去消除阻碍,克服困难,弥补不足。肯定之后,你才会针对不足制定有效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计划并付诸行动。2、客观对待外界的评价。外界评价,有全面也有不全面的,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不管什么样的评价,都得冷静客观地分析究,不要让它们左右你的思维。过虑它们,正确的接受,错误的不必理会,更没必要去反驳。将外界评价与自我评价比较,

符合自己做人的原则和有利于自己实现目标就行。

3、绝不要自我原谅。有错必纠,知错能改,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4、不断自我激励,不断自我完善。自信的人永远是虚心学习,永远追求进步的。其人格健康成熟,是一种境界。当不断自我完善和不断进步时,反过来就更加自信。

“自负”呢?如果过度自信,就成了自负。其特点是:

1、盲目自信。没有客观地评估分析自已,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盲目、狂妄、肤浅。

2、被人左右。自己没有成熟的思维体系,如墙头草,听到别人评价自己,听到好的笑逐颜开,听到坏的就歇斯底里,好坏不分,是非不明,被人牵着走。

3、拒绝进步。因为过高估计自己,所以不承认自己的不足,自然就拒绝了进步。越拒绝就越落后,越自负。4、自我放纵。自负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甚至看不起身边的人,所以总是放纵自己的行为,不虚心学习,不自我激励,不追求进步。

其实自负与自信的人,是很容易区分的。比如说都是去参加一个培训课,自信的人会本着空杯心态,去多学点东西,会认真的参与,虚心学习。自负的人则是自满着去,不是抱着手冷眼旁观,就是指指点点评价别人讲得如何,作专家状。结果自信的人多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学得了新知识或技能,自负的人去当了一回旁观者或编外评委,浪费了时间精力,除了更加自负以外,什么也没得到。

第二篇:自信与自卑的名言

导语: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信与自卑的名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3、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罗曼·罗兰

4、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要靠自己---拿破伦

5、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拿破伦

6、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7、“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8、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罗夫·华多·爱默生

9、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籽;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艺人不会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马丁·路德

10、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呢。没有了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12、信念,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撒姆尔·巴特勒

第三篇:青春励志演讲稿-自信与自卑

青春励志演讲稿

自信与自卑、自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了它,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敌人日搜夜捕,陈毅“屡不得脱”时,他满怀自信,高唱“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开遍**”!陈毅的《梅岭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胜利之歌!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得好:“只有自信,才能让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工作,而不致被怀疑吞食你的想象力”。苏格拉底也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总之,自信是指向胜利的导航塔,是前进的不竭动力。

自负者与自信者也格格不入。自负与自卑都是极端心理,自负者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这些人就算是先前取得一些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的教训值得我们记龋楚汉相争时,项羽在推翻暴秦的残酷统治的斗争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暂时的军事优势使他盲目自负,自封“霸王”,结果被刘邦打败,昔日不可一视的英雄,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常三国时的曹孟德折戟沉沙,覆军于赤壁,又是一个自负导致失败的教训。由此可见,正确估价自己的长处和成绩,正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划清自信与自负的界限,对一个成功者来说真的很重要。

怎样看待自信、自卑、自负,其中充满辩证法。我们要相信自己,却不自负;要正视不足,却不自卑。选择自信,战胜自卑,远离自负,这是新世纪的要求,是追求完美人格的要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充满自信的名言,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此时此刻,我站在这个演讲台上,心里很紧张,不是因为是否能讲得好,而是在座的各位,将来可能成为我的领导,可能是我的老板。

有一句话是说:“毕业等于失业。”是的,在学校,我们住学校的,吃父母的,生活无忧无虑,面临毕业,我们就面临要接受生存的考验。在当今这个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对将来的生活很茫然,对找工作也充满了恐惧感,但是,不能因为害怕避而远之,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谈理想,我们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要当医生,有的要当老师,我们有远大的理想,但是现实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并不是科学家适合你,你也不一定适合做老师或医生,每个人都要有合适自己的职业。

此时此刻,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元朝初期的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个年轻人跋山涉水,他走过居庸关,跨过蒙古草原,一直来到了正在关外带兵作战的成吉思汗的帐篷外,年轻人向卫兵说明来意后,卫兵仔细搜查了他的身上是否是武器,发现没有,然后让他走进帐篷。成吉思汗见来人很有礼貌,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年轻人是来投奔他的。这个年轻人叫做耶律楚才,是个契丹贵族,生长在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他的祖先耶律阿保机,是赫赫有名的辽国辽太祖。经过这次见面,成吉思汗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一个每天写会议纪要的书记官,偶尔也为蒙古贵族算算命,占卜占卜一下星相什么的。耶律楚才没有因为拒绝,他欣然接受了这个工作,后来,他篇二:演讲 自信与自卑

自信与自卑

同学们:

踏上讲台,我看见大家跟我一样,心头都亮着一盏明灯,这就是自信。正因为拥有自信,大家坐在这里才如此神采奕奕,精神振奋。

是的,自信是人生的一盏明灯,它照耀我们成长.它照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

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天在排演一出话剧时,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只好叫她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她的大姐现在突然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躁和不满。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术家!”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自卑与自信的差异。

世界科学领域本来应该拥有更多的牛顿、爱迪生、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然而,许许多多本来可以成为杰出人才的人都被埋没了,被什么埋没的?自卑!因为自卑,就没有勇气选择奋斗的目标;因为自卑,在事业上就不敢出人头地;因为自卑,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自卑,就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卑就是自我埋没、自我葬送、自我扼杀!一个人要想写出人生瑰丽的诗篇,就要摆脱自卑的困扰,点亮自信的明灯!同学们,走出自卑的峡谷,点亮自信的明灯吧!你,我,他,我们大家都应成为学习的强者、生活的强者,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闪烁瑰丽光彩!篇三:2015青春励志演讲稿 2015青春励志演讲稿

第1篇:职工青春励志演讲稿范文——青春因奉献而绽放异彩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轻盈欢快的小溪,青春是健康跳动的脉搏,青春是美好生活的依托,青春是事业成功的希望。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方寸土?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不要轻看这一滴、一缕、一粒,正是这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颗颗粒粒,灌溉的是良田万顷,照亮的是锦绣中华,哺育的是新的生命,而绽放的正是青春中最美丽的花朵!

工作者是美丽的,奉献者是快乐的。当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马班上的邮递员》这篇文章后,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王顺友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邮员,一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却凭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用自己的脚一步步丈量着工作的艰辛和快乐,诠释着奉献者的给予与获得,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和崇高境界。王顺友是一面镜子,在他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忠诚执着;什么叫乐观向上;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

生命中最大的奖励并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奉献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在我们的心目中,奉献就是抗洪英雄的奋不顾身,是抗非典医务工作者的置生死于度外,是教师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尚情怀;奉献是李素丽的任劳任怨,是牛玉儒的一心为民,是王顺友的爱岗敬业。奉献就是一篇篇气势磅礴、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更加蕴涵了我们青年一代在本职岗位上的恪尽职守和兢兢业业。

xx年我踏上了邮政工作的岗位,和那些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许多学生一样,渴望实现人生价值,渴望人生的成功。我被分配到储蓄组,在那里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暗下决心,把三尺柜台作为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作为展现邮政职工精神风貌的窗口。记得有一次,局领导安排我参加区局的练功比赛,比赛的项目是点钞,这是局领导对我的信任。但是这次练功比赛我没有取得名次。通过这次事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努力。于是我除了利用上班时间练习点钞外,回到家后也加紧练习,就连看电视手里也拿着练功券。通过我的努力,在一次局内的练功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这让我又有了自信。不仅点钞要练好,各项业务技能都要过硬。

几年来,我一直都在认真揣摩如何做好前台服务,怎样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创造更大的效益。要做到服务让用户满意,微笑是表达情感的最好方法,我总是会用灿烂的微笑接待来这里办业务的每一位用户。我们提供的文明优质服务,是一种内心的深刻感受,而不是生硬的词语和格式化的程序,用户到我这里来办业务都有一种到家的感觉,优质的服务其实是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客户的心,才能获得客户的回报。

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勤业是奉献的根本,而青春则是激情奉献的绚丽舞台!

作为年轻一代的邮政职工,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在我的周围、在我们的行业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榜样激励和促进着我的成长,他们敬业爱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青春奉献之歌。为了邮件能够顺利的送达,他们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为了支局有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他们白天揽收,晚上挑灯夜战;为了储蓄余额的增长,他们到企业走访,发展代发工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奉献,才有了邮政辉煌的成绩,才有了邮政蒸蒸日上、不断发展!即使用尽所有的加减乘除,也算不尽他们所做的奉献;即使吟遍所有的诗词歌赋,也颂不完他们的敬业之歌! 朋友们,让我们擎起“青春”的火炬,吹响“激情”的号角,高举“奉献”的旗帜,在改革大潮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共创邮政事业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2篇:选择自信

自信与自卑、自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了它,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敌人日搜夜捕,陈毅“屡不得脱”时,他满怀自信,高唱“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开遍**”!陈毅的《梅岭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胜利之歌!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得好:“只有自信,才能让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工作,而不致被怀疑吞食你的想象力”。苏格拉底也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总之,自信是指向胜利的导航塔,是前进的不竭动力。

自负者与自信者也格格不入。自负与自卑都是极端心理,自负者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这些人就算是先前取得一些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楚汉相争时,项羽在推翻暴秦的残酷统治的斗争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暂时的军事优势使他盲目自负,自封“霸王”,结果被刘邦打败,昔日不可一视的英雄,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三国时的曹孟德折戟沉沙,覆军于赤壁,又是一个自负导致失败的教训。由此可见,正确估价自己的长处和成绩,正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划清自信与自负的界限,对一个成功者来说真的很重要。

怎样看待自信、自卑、自负,其中充满辩证法。我们要相信自己,却不自负;要正视不足,却不自卑。选择自信,战胜自卑,远离自负,这是新世纪的要求,是追求完美人格的要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充满自信的名言,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第3篇:自信创造成功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奥里森·马登也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自信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个人的成功,从不少人的创业史上我们都可见一斑。自信可以从困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或许可以这么说:“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

同样两个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时总会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度过:当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有实力,当遇到实在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则认为也许任务本身实在太难。而缺少自信的人则会把成功归功于好的运气,把失败看成是自己本领不到家。只是由于这小小的心理差异,虽然二人花的时间,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较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获要大得多。

国内外多少科学家,尤其是发明家,哪一位不是对自己所攻克的项目充满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激发起他们的斗志——他们认为:失败越多,距离成功也就越近了。但自信不是平白无故地就会附着在人身上的,首先人要有真才实学,接着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信,并把它作为一种极其有用的动力。空有满腹自信,那只说得

上是自以为是罢了。这种所谓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动人前进,反而害人不浅。 网络评论人王小山说过:“没有真东西,只有信心的话,前途只有一条——死,而且死得很难看。”这句话听起来有些过火,但事实上如果仅有自信的话确实是十分危险的。 同样,在我们的学习中,仅有自信也是不够的,自信应该与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常见到有部分同学在考试之际,没有一丝紧张,满怀自信地步入考场。但考试过后,这部分同学中有的分数挺高,有的分数却是羞于见人的。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这部分同学中一种是既自信,又刻苦认真学习的;一种是单有自信,却未付出努力的。这两类同学看上去都是充满着信心去应试,但由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不一样,后果就截然不同。

所以说,我们做人,就应当先做一个满腹经书,然后才充满自信的人。因为自信只是一种虚无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让自信附着于“实干”这一燃烧自信的机械上,以使自信发挥出它应有的力量。

第4篇: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下面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明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我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之前我对电子商务并不了解。后来经过学习,懂得了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且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电子商务也极为广泛应用。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技能,就能为以后的工作增加筹码。学好一技,终身受益!有些家长认为,学电子商务没用,不知学了之后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那是他们不了解电子商务。其实电子商务的就业方向很广泛的,例如:网络编辑、网络营销、网站网页、网上贸易等,并不是说读电子商务没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多得数不胜数,只要我们不好高骛远,踏实做人、用心做事,就可以成功。现在互联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不要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好的机会都没有了。其实充满奇迹和希望的地方很多,敢想就能实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正是因为太多的犹豫让你错过了机会,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这新兴的产业,正是因为世俗让你失去了勇气和判断力。人生就是这样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知识的自己立身的唯一资本,我们要相信自己,勇敢面对挑战,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又怎么会相信我们呢?职校生并不比高中生,我们没有必要自卑,应该相信自己!

职校的日子让人珍惜和怀念。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除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更加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能力的锻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平时,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班里,我担任了班级的班长,并多次带领同学们获得学校的流动红旗;利用课余时间,我参加学校图书室管理活动和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会组织,并荣幸地做了学生会主席一职,努力做到为同学服务??人在活在当下。要把握现在,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勇于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爱拼才会赢!我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我相信自己可以;我从不怀疑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我相信自己能行。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思路决定出路。相信自己可以,相信自己能行,这一秒不

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5篇: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志向,也许远大、也许平凡,那么,同学们,属于你的那份志向又能散发出多少光芒去指引你的未来呢?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大志”。立志是成功的动力,能让我们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地奋斗,凭借坚忍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巅峰眺望远方。立志贵在坚持,立志贵在立大志!而立大志,莫过于立志成才,照亮祖国未来的希望。

或许你们会觉得,如此“伟大”的志向过于遥远。但是,想必在座的每一位都该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含义吧。没错!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第一步,立下一个志向就是我们漫漫征途的开始,如果起点缺乏远见或是模糊不清,那么,你将来所要走过的路上将会留下遗憾、甚至悔恨。

第四篇:化自卑为自信,让学生走出心灵的阴霾(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张国花)

化自卑为自信,让学生走出心灵的阴霾

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张国花

联系地址:河源市东环路大学城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联系电话:137256767

31摘要: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教师、班主任需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如何把学生的自卑感转化为自信感,文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自卑感;自信感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在学校中,学生大都因为存在自卑感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无法进行创造性富有激情性的学习,如何把学生的自卑感化为自信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几个因素

1、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造成的自卑。

在小学和初中属于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属于在老师和成绩好学生眼中的“低能儿”。这样的学生没有走入高中、大学而是进入不需要考试的中职学校,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差生”,这部分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充满自卑感而不自信。

2、消极的自我暗示而导致学生的自卑。

中职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比较强,表现为多疑,性格内向的人因自我认识不足,常 1

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种消极心理的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心理压力,在学习中畏手畏脚,处于消极防范的紧张状态中,唯恐当众出丑。比如,在初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时,演示操作一道简单的所学过的内容,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肯积极主动举手。

3、交往的失败,对教师、同学的不信任而致使学生的自卑。

在应试教育下,文化课的分数往往是决定学生命运的硬指标,在小学、初中,这些学生曾是部分教师眼中的“后进生”,上课时不积极主动而睡觉走神,作业也不认真完成,长此以往教师对这类学生选择为放弃,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暖,所以学生不信任教师,学生们往往变得自卑、自暴自弃、胆小,不愿意和教师沟通。同时,学生在同龄人的交往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感的产生,容易出现灰心丧气、消极颓丧的情绪。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卑渗透到心灵深处,且不断膨大以致丧失交往的信心和勇气。

二、化自卑为自信,细心真心耐心爱心是最好的法宝

那么对待这些有些自卑的学生,我们该怎么把他们的自卑转化为自信呢?在我教育生涯中我积累获得了以下几点感受:

1、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无论学生们之前是怎么样的,他总有一样优点是值得细心发现的。

其实我一直很想对您说句“谢谢”,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我的人生中,第一次得到荣誉感是您给我了我的机会,第一次让父母感到骄傲的,也是您给的机会。还记得上一次的全校第一的网页制作吗?如果没有您的帮助,

我可能并没有那么顺利得到第一称号的机会,您知道当时我拿到第一的时候有多开心啊!那是人生第一次上台领奖的,还是全校的讲台啊。父母也都特别开心,跟这个亲戚说我拿全校第一,又跟那个亲戚说怎样。真是谁也为我祝福啊。那也是父母第一次对我有这么好的感觉……自从那一次开始之后,我就开始对自己慢慢有信心了,可以说是信心是您给我的。所以很想对您说声:“谢谢”!——这是来自学生小基《给老师您的一封感谢信》中的一段,当我读到这封E-MAIL时,你可以想象我的感动有多大,而最大的感动是我的学生小基给我分享他的自信以及他给家人带来快乐时而感受到成功!而我只是通过聊天得知他喜欢上网,家里配有电脑,所以我就鼓励他去参加学校技能节的网页制作比赛,没有想到这个细心的发现带给他这么多感受,让他有了自信和进步。

2、真心的倾听学生的所说和所想,耐心的去支持他们。

学生来到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同学新老师,他们总会有新的想法来努力去进步而获得新生,学生渴望得到锻炼渴望获得成就感,但是由于自卑感在作怪,而又变得畏首畏尾、止步不前,而怎么让学生把这种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就需要老师的真心的引导和支持了。

每次学校举办各类活动比赛,我都积极鼓励学生去参加,引导学生客服怕失败的心理,怕出丑的心理,告诉他们失败也是一种财富,失败是为下一次成功而打的基础。小婷一位个子娇小的有点像蔡依林的女生,而她也很崇拜蔡依林,我告诉她蔡依林的成功其实也是通过很多努力才获得,我鼓励她多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虽然做不成大明星但是可以做学校班级里面的积极分子。小婷说想创办一个社团,我鼓

励她帮她分析创办社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引导她做好充分前期的准备工作,没想到小婷居然创办了学校的爱心协会,而且办得有声有色。虽然小婷已经毕业了,但是爱心协会却留在了学校。现在小婷在深圳的一所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也成为了一名教师,这跟她不断的学习进修不可分割,没有害怕困难而裹足不前。每每看到电视上的蔡依林,我就会想起当初那个像她的而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获得成功的小女孩。小玲是一个大方而有想法女孩子的,我鼓励她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和她一起做这方面的资料收集。通过学习和积累,她为自己和班级争得了很多的荣誉,辩论赛的一等奖,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当三年级时听她朗诵一首关于汶川地震的诗时,我和其他听众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对于存在自卑心理的中职学生来说,真心的倾听学生的所说和所想,耐心的去支持他们,使他们获得成功,帮助他们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他们就会走出自卑的阴影,不怕失败无所畏惧充满激情,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

3、爱心是献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亲情之爱是最有效的解决利刃。 学生们的年纪大都在十四五岁左右,年纪和我的弟弟差不多,我把我的爱心献给学生,把他们当成弟弟妹妹去看待,那么学生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他们也会懂得回馈和感恩。还记得有次查完宿舍晚寝状况之后,有个学生不在,我打他电话他一直不接,后来他十几次电话他接了,他要跟我借五百元元钱,如果我借,他就回来,否则就不回来学校了。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开始我感到很气愤,但是想到如果是我亲弟弟这样我该如何处理,我答应学生说借钱给他,他回来后我没有马上送他回宿舍而是去了我的教

师宿舍。通过和他交谈得知,原来在乡下的中学时,他就有个女朋友,现在来找他,他不能不管。于是我说服他把她的女朋友交给我,我带这个女孩子住到我的教师宿舍,先让这个女孩和我住在一起,然后再劝说她回家,做她的思想工作。后来这个男生,给我发了信息,只说了“谢谢您老师!以往我的老师发现恋爱这件事都是批评说教,搞的我很反感……总之老师我会在这个学校安心学习的”。在这件事上,对于这样的学生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荒谬,但是理智以及做老师的责任感占了上风,真诚的去对待这个男生和他的“女朋友”,去帮他们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爱心确实是能献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都好。学生在处理早恋这些超出年龄范畴的问题时,往往都是缺乏自信的,自卑感的存在使得学生处理问题往往随心随性,不和老师和家长沟通联系,进而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发生。对待这类问题时先理智,把问题的对象想象成亲人或者亲近的人,那么这时你的爱心就会发挥大的作用,能够把问题朝向积极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第二版) [2]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中国大学生网

http:///html/lunwen/09121188061125301.htm

第五篇: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读后感

(一)启蒙运动一直被看作是人类文明的骄傲。康德赞美道,“启蒙运动就是把人们从自己造成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在启蒙运动中,理性作为蒙昧的对立面受到了对 待教皇般的爱戴。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的卷首插图让拟人化的“理性”试图揭开“真理”的面纱,但理性的目标不仅仅是找到真理,它还要更进一步。“哲学家只 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只不过重复了自卢梭开始就有的浪漫主义思想。而这种从启蒙运动中产生的唯科学和唯理性的浪漫主义一 直存活到今天。在中国,“革命”一词已成了一个绝对正当的概念,与此相对的“反革命”就是绝对的恶。我们明白,革命总要付出代价,它的正当性和意义并不是 建立在摧毁旧的制度上,而是建立在对新的建设的许诺上。革命中包含的浪漫主义思想必须被理解为建构一个更好的社会的浪漫主义。革命者或将来的建设者所用来 建构更好的社会的工具往往就是理性和科学。在理性看来,传统中腐朽的,不道德的部分必须被改变,而改变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摧毁传统,并按理性的道德观重建 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中,真、善、美将得到更大的体现。我们于是记起了社会主义的许诺,它自称是建设这种新的世界的一种目前看来是唯一的方式。

然而,同样是出于理性,我们需要一个对这种方式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证明。从启蒙运动开始,一大批打着理性旗号的有着良心的知识分子已经在这条证明的路上走得很远,也似乎找到了不少论证和论据。而且在很多人眼中,这个命题的存在性部分已被认定为真。

哈耶克不能完全证伪这个命题,不论是存在性还是唯一性。但他却给了试图证明这个命题的存在性论证的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称这些论证的基础是“致命的自负”(fatal conceit)。

《致命的自负》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本书。在进入这本书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两点:

一、和米塞斯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一样,本书是论战性的,而非《自由宪 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那样纯学术性的著作。这使得我们可以宽容他某些超越了实证态度的话语暴力式的论证方式。

二、哈耶克首先是个思想家,其次才是个 经济学家,本书的价值体现在他的卓越的思想,特别是将经济学和生物学的成就融合在一起,对扩展秩序思想的集中阐发。我们应该看到,哈耶克虽然是对以社会主 义为代表的“建构理性主义”进行破坏性的批判,但他批判的武器本身是建设性的,原创性的。同时,正因为其原创性,必然是不完美的。哈耶克在本书导论中提出了他的核心概念“扩展秩序”。在不精确的意义上,这种扩展秩序常常被人们称为资本主义。这是他早年“自发秩序”思想的延伸。他指出 “为了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必须明白,这种扩展秩序并不是人类的设计或意图造成的结果,而是一个自发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享受的文明的恩泽,并不 是在启蒙之后由某些智者和道德家通过理性和良心建构文明的结果,而是自发的,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扩展秩序的结果。哈耶克喜欢维科的深刻见解“人变成了这个 样子,但他并不理解这一过程”。

用来论证“扩展秩序”思想的是生物学和经济学理论。哈耶克最大的论证武器就是进化论。在这方面由哈耶克本人说是继承斯密古典传统,他甚至认为达尔文的进化 论是在他读了斯密的《国富论》之后得到启发而形成的,但我想指出他在本

书中未明确指明的事实,就是他显然更大受惠于阿尔钦安1950年那篇石破天惊之作 “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哈耶克把它放在了本书长达25页的文献目录的第一位,这当然是个巧合(Alchian首字母排在第一位)。不是巧合的是, 阿尔钦安已经在20年前的这篇文章中提出了理性和最大化假设不能从人类行为的原因上去理解,而是要从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上去理解,同时也是他首先把经济学 和生物进化论联系在了一起,而这正是论证哈耶克核心概念的关键。

如果说写作《通往奴役之路》时的哈耶克必须对极权主义进行直接的异常艰苦的阵地战式的反驳的话,写作本书时的哈耶克在论证时显得兵不血刃,因为他此时已掌 握了“进化论”这一对方无法招架的“核武器”。对“社会主义”的某种理性设计的道德体系,哈耶克并不直接反驳,而是以进化论为视角,试图从发生学角度回答 “什么是道德?”,从而抽去对方论证的基石。他的第一章的标题“在本能和理性之间”就已经做出了极为简练的回答: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最先具有的是人的本 能,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本能所不具备的某些抽象原则,这被称作习俗或道德,而同样由进化产生的是理性。道德介于本能和理性之间,是维系扩展秩序的纽 带。哈耶克区分了两个概念,道德和自然道德。他认为,道德是进化产生的,它限制了自然道德,即让小群体聚集在一起并保证该群体内部进行合作的本能。古老的 本能反应,如休戚与共和利他主义等,属于自然道德,它构成了次级秩序,即原始部落的秩序,而道德构成了扩展秩序。和通过基因遗传和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不 同,文化的进化是通过模仿式的学习传递在自然选择中产生。道德是习得的,模仿而来的,不仅如此,人类的很多行为规则,特别是有关私有财产、诚信、契约、交 换、贸易、竞争、收获和私生活的规则也是因模仿而代代相传。可见,道德既不是人类的天性,又不是理性构建的产物,它纯粹是进化的产物。冲突不像通常所认为 的存在于感情和理性之间,而是在内在本能和通过学习的规则如道德之间。所谓把人从道德枷锁中“解放”出来,实际上是把人带回他的本能。

那么理性是什么?哈耶克秉承经验主义传统,对此进行了几乎是令理性主义者绝望的描述“我们的理性就像我们的道德观念一样,是一个自然选择过程的产物”。看 来理性的出身绝非像笛卡儿所想象得那么神圣,理性不仅是经验的一种形式,而且还是逐步进化得来的。哈耶克不会反对理性本身,而是主张正确地使用理性,即指 那种承认自我局限性的理性,进行自我教育的理性。理性是有限的,这个科学哲学问题他的师友波普尔早就给出了答案:“指导我们做得较我们过去的认识更为成功 的观念,虽然可视为伟大的进步,但是从本质上说,它和它的先驱一样是错误的”。哈耶克借助进化论和波普尔,轻而易举地论证了建构理性主义的谬误,临了他还 不忘了给他那些无法反驳的可怜的对手贴上一个沉重的标签,即那些认为理性站在更高的检验者的位置来掌握各种技巧,安排人类生活的看法是“致命的自负”。

进化是一种自然过程,我们不能对自然提公正的要求。如果理性对进化的结果不满,试图用新的道德来代替旧道德,那么,他在摧毁旧的道德、文化、习俗的同时也 就摧毁了作为进化结果的扩展秩序。而后者之所以存活下来,是因为遵守其基本规则的群体,相对其他群体而言人财两旺。哈耶克在这里祭出了经济学家的法宝,不 谈扩展秩序的善恶,只是冷静地指出,扩展秩序是有效率的,正是它维持了人类的人口,让人类的文明延续。哈耶克似乎在轻蔑地对那些多愁善感

的诗人,义愤填膺 的道学家,野心勃勃的计划者说着简单的,在他们看来似乎有些庸俗然而却真实的话:首先要生存,而扩展秩序养活了你们。

扩展秩序奇妙地将分散于各人的知识集中起来的魔力是哈耶克数十年来一直研究的对象,他在本书中的考察因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正如前所言,进化论的威力太强 大,哈耶克在用了一章引入了进化论,用了两章从经济史角度考察了扩展秩序的产生后,接下来的六章都是用第一章的结论对社会主义的反驳。重要的是思想,在理 解了哈耶克扩展秩序的进化论思想后,只要愿意,读者也能对作者的论敌做出同样的反驳,小孩子都能用原子弹毁灭一座城市。让我们从巨人的肩膀上跳下来,暂时 不去看他是如何反驳对贸易的偏见,对语词的滥用,对宗教的敌视吧,而是再次进入他的大脑,看看还能领悟到什么。

哈耶克没有说明一个没有产生出扩展秩序的社会该如何行动。我在阅读时曾忍不住要追问早已长眠的作者,中国的封建传统养育了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从进化论角度 来看从未失败,那我们是该保持这种进化的产物呢,还是继续和传统道德作战,直到建构起一个美国式的扩展秩序?但后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怎么高明,因为哈耶克 这本书有其针对的论战对象,他要回应的仅仅是来自资本主义内部的声音。如要解决中国问题,也许该引入新的概念,而非扩展秩序。我立刻意识这个问题的普遍 性。不仅是哈耶克,所有西学研究的问题多是从西方社会内部产生,其论敌也是来自内部,这就使西学很少考虑到东方的传统社会的性质,其结论就很难说有普适 性。解决东方问题的西方理论必须重新从东方生成。哈耶克没有彻底地击败理性主义者。他只是封锁了对方的一些论证而非全部,理性主义者如果依然自信的话,还是可以建立起一个安排一切的社会主义社会。也许未 来可以做到这一点也未可知。本书的意义是指出了危险所在,虽然危险不等于实际的死亡。哈耶克指出要用抽象的规则代替具体的目标,他以此作为扩展秩序和社会 主义的界限。但抽象和具体的并不总是泾渭分明,比如在普通法体系中抽象的法律总是在判例中体现,如何划分,哈耶克也没有告诉我们。不用纠缠太多,哈耶克本 来想传递的就是一些抽象的原则,我们祝愿它在未来会被人模仿而通过进化幸存下来,成为扩展秩序的一部分。

哈耶克不同于大多数公共知识分子之处在于他是一个经济学家。在论证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时,哈耶克的经济学视角常使他避重就轻,用简洁的利益分析代替繁琐的 形而上学论证。正如他本书中所证明,道德是进化的产物。用他最喜欢的休谟的话来说“道德准则并不是我们理性得出的结论”。当大多数知识分子在用良心来论证 牵涉道德的问题时,哈耶克想得只是如何消除道德问题。

《致命的自负》是我在继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之后读到得对理性主义批判最严厉的书,然而在其中我读到了最多的理性。哈耶克批判理性主义,恰恰是因为他比理性主义者更为理性。

核心论点

o正面论述:延续的秩序(The Extended Order)是人类群体生长出的奇迹般的极复杂结构,它介乎本能和理性之间,对人类文明的保存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延续的秩序是由一些中心价值和制度成规支撑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规范。

o反面论述:现代最有影响的政治运动之一——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是人类理智的歧途,它不仅走不通,而且已经并将继续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尽管它出自善意,尽管当代一些最聪明的人物作它的先锋,社会主义仍然必定危害到现有人口中绝大多数的生活水准,甚至生命本身。

人类文明的进化发展一直是一个神秘却又极具吸引力的命题。哈耶克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扩展秩序”。这是一个创新的概念,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扩展秩序是什么?它的发展动力又是什么?这都是很陌生的。

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一书中对之做了详细的阐述,解释了扩展秩序的推动力、性质以及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些关系,本文将就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来谈谈对“扩展秩序”的性质、含义等的一些理解。

什么是扩展秩序

o哈耶克的定义:“在人类合作中不断扩展的秩序” 。“这种扩展秩序并不是人类的设计或意图造成的结果,而是一个自发的产物”。

o很明显,扩展秩序首先是一种秩序,一种规则。是“逐渐演化出来的人类行为规则,特别是有关私有财产、诚信、契约、交换、贸易、竞争、收获和私生活的规则。”而且,这不是一种在某个特殊领域发生作用的规则,而是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维持、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架构中,“扩展秩序”处于一个根基的地位。

o作为一种秩序,首先,它是“自发”的,不是人类的设计或意图造成的结果;其次,它是不断“扩展”的。这两种性质就决定了在扩展秩序的产生、发生作用过程中,与本能和理性这两种人类的基本行为动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能

o在哈耶克看来,人类从最初的原始社会起,就有一种把小团体结合在一起的本能直觉,即一种让小群体聚集在一起并保证该群体内部进行合作的本能。 显然,这同扩展秩序的发展是相悖的,因为扩展秩序必须是不断扩展的,从家庭内部的分工,扩展到部落之间的分工,再扩展到国际分工……直到全人类都被纳入这个合作的秩序内。本能会导致对外人的进攻性,从而阻碍不同小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也就阻碍了扩展秩序的扩展,使之局限在一个小范围的群体内,从而影响整个文明的发展。这种本能同使他们得以扩展的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规则之间的冲突,完全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毁灭。所以,扩展秩序在横向的扩展上同本能是相矛盾的。

o通过生物进化和文明进化的区别,哈耶克也谈到了本能和扩展秩序的发展是很不相同的。生物进化只继承生理双亲在先天上的遗传特征,而作为文明进化的动因,扩展秩序的进化则是对上一代的整个人类社会在后天习得特征上的继承和遗传。因此,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理性

o哈耶克认为扩展秩序从一开始在小团体中产生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是非人为设计的。理性是扩展秩序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人的理性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它不可能完全认识到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些传统习惯和规则;另一方面,即使它可以认识到,也不可能去限制甚至改变它。相反的,如果理性强行去对扩展秩序进行干涉的话只可能破坏扩展秩序的自然进化,从而使扩展秩序失去效用,进而破坏人类文明的正常发展,甚至造成文明的倒退。 本能和理性之间

o在《致命的自负》的补论A中,哈耶克首先批判了严格的二分法,那种非此即彼的看法。他认为在理性和本能之间是没有严格分明的界限的,它们之间有一个缓冲的状态——那就是可以决定和推动扩展秩序的——处于本能和理性之间的智慧,他把它具体化为习俗和传统道德。

o对于道德的理解有两种:一是内在道德,即我们本能的道德(包括休戚与共、利他主义、集体决策,等等);二是维持着扩展秩序的、演化出来的道德(节俭、分立的财产、诚信等等)。很显然,第二种才是处于本能和理性之间的智慧。 o传统道德和习俗超越了本能,并且往往与之对立,同时又完全不同于理性。所以,它所决定和产生的扩展秩序,自然的,就同本能和理性是相对立的。 理性社会主义

o本书的副标题是“社会主义的谬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哈耶克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在当今的时代是要付出政治代价的。

o哈耶克的极权社会主义是指20世纪上半期出现在欧洲的社会主义,与20世纪下半期出现在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中崛起的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同。(但是,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不幸也出现了很多社会主义的通病,比如专制统治、计划导致的经济崩溃等,这也包括中国。)

o极权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建立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现状的彼岸的向往基础上。韦伯将其称为理性社会主义,它和与之相对的理性资本主义构成一对政治范畴。 o书中对社会主义的批判,其实是对理性社会主义及其思想渊源建构理性的批判。

致命的自负

o启蒙时代以来,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鼓舞了人们对“理性”的崇拜。科学在每一个领域取得的成果,尽管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隐藏着一个不能忽视的陷阱:人类对自身拥有完全理性能力的幻觉。这就是哈耶克意义上的致命的自负。

o在哈耶克所处的时代,社会改革的时尚是社会主义的取向,而哈耶克身边的知识分子中的“好人”,也一般都是社会主义者。对于这种思想气氛,哈耶克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卷入其中,但是基于他所继承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知识,难免又会产生深刻的怀疑:既然人们的需要有着高度的主观性、个体性和易变性,那么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从事的经济活动是可以进行“合理计划”的吗?实行这种计划的政治后果会是什么呢?斯大林和希特勒政权的建立,为他提供了计划经济的理想在实践中的可怕样板,这更加重了他对西方文明前途的担心。

o在他看来,一切打算对整个社会实行计划的企图,不管它们的动机有多么高尚,都是建立在这种危险的自负上。因此,哈耶克在本书中首先便声明,他同社会主义者的分歧,并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出于意识形态或价值选择的对立,而是由于事实判断上的不同——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所设定的目标在道德上是否可取,而是用它所主张的办法是否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社会主义的谬误

o

1、理性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反对私有财产。

o在哈耶克看来,私有财产是扩展秩序形成的基础,因为只有在财产私有的情况下,不同的个体或小团体才可能拥有各种生产工具的支配权和目标选择的自由权,这样才可能形成扩展秩序。如果按理性社会主义所构想的,不允许私有财产的存在,那么,扩展秩序就会不复存在,从而导致社会文明的倒退甚至毁灭。 o

2、理性社会主义提倡平均主义,反对人与人之间有财产上的差异。

o在哈耶克看来,文明不但是进化的产物,也是一个过程,通过建立起普遍规则和个人自由的架构,它会让自己继续进化。这种进化不能用人们的需要加以支配,而且常常不会产生符合人们需要的结果,这不可能是公正的。而理性社会主义的平均主义无视与此,对于运气和个人能力所造成的差异进行压制,会破坏大多数发现新机会的可能性。也就违背了扩展秩序的要求。

3、理性社会主义赞成对经济进行集中计划和控制

哈耶克认为: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整个生产规模如此之大,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人们在这种计划中所能够动用的资源总和,因此不可能对这些资源进行集中控制;另一方面,集中的计划不可能认识到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复杂多样的信息和行为目标,它只有可能会限制大多数目标的达成。因而社会主义妄图从经济行为目标上加以统一的计划经济,违反了扩展秩序。只有市场这种搜集信息的制度,使我们可以利用分散而难以全面了解的知识,由此形成一种超越个人的模式,使整体社会的行为收益大于所有个体的行为收益之和。

总结

o哈耶克在本书中,围绕“延续秩序”这个中心概念,总结并发展了他一生的基本思想,修正了他过去的一些论点,特别是剔除了原本存在于其思想中的经验主义成分,从而完成了他的独特体系。他清楚地指出共产主义正在迅速走向衰落,而这一现象特别发生在已经实施共产主义的地区,只有在那些地方才有机会使种种不切实 际的希望幻灭。

o他在1988年的这一观察之犀利,到此书出版一年之后就戏剧性地兑现了。这就 是1989年开始的共产主义大溃灭。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巧合。这也是对海耶克终身奋斗的报偿!

上一篇:中药药品大全范文下一篇:折纸盒子图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