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举报中心

2022-09-19

第一篇:中央政法委举报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服务器托管协议-中央财经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服务器托管协议

甲方:

乙方:中央财经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乙方)为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为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双方签定此协议。

1.双方共同遵守《中央财经大学托管服务器管理办法》。

2.乙方为托管服务器提供良好的机房环境,确保供电、制冷和网络的正常,确保硬件本身的安全。

3.甲方拥有被托管服务器的产权和管理使用权,甲方自行管理其托管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业务系统及相关数据。甲方负责服务器上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对所管理的信息及数据进行备份,指定专人保管账号并定期更换密码,如因服务器升级、感染病毒、服务器硬件损坏、账号密码泄露、违规操作等引起的各种问题及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甲方承担。

4.甲方自行解决服务器上所需软件的版权(许可/使用权),对软件版权所引发的纠纷负全部责任。

5.甲方所发布的信息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和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甲方对所发布的信息负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以及其它责任。

6.被托管服务器不得运行申请内容之外的服务,否则乙方有权暂停该服务器运行,经整改后方可恢复运行。

7.被托管服务器因设备故障、服务器中毒、受到网络攻击等危害到其他系统稳定和安全或影响到校园网正常运行等紧急情况下,乙方可立即暂停托管服务器的运行并通知甲方进行相应的处理。

8.托管服务器在托管期间如出现硬件或软件故障,硬件的维修、更新以及软件故障的排查处置,由甲方完全负责,乙方提供必要的便利和配合。

9.因不可抗力、外部供电故障、ISP问题、校园网其他故障而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

甲方:

(盖章)

乙方:网络信息中心 (盖章)

甲方负责人:

(签字)

乙方负责人:

(签字)

第二篇:石嘴山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群众信访举报

石台县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

根据《安徽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6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7〕1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3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8〕26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城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流动遇困群众救助工作,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以满足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服务需求为导向,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织密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切实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

二、工作目标

以主动救助、寻亲服务、回归安置、有害乞讨治理、基层源头预防为主要内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流入地与流出地联动的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市、县级救助管理机构和乡镇、村(社区)救助服务站(点)为平台,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

动的平台式、网格化、综合性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

三、实施内容

(一)救助范围。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正在或即将处于流浪或乞讨状态的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

(二)救助内容。根据救助对象实际需求,按照自愿、无偿原则,提供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源头预防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救助服务。

(三)经费筹措。县级民政、财政部门根据救助管理工作情况,科学合理测算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总额,编制预算,预算总额扣除上级财政补助后的差额部分由县统筹解决。同时,县财政应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必要的资金确保救助管理机构正常运转。

四、工作要求

(一)实行救助管理协同机制。县、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街面巡查和发现报告机制,由公安民警、城管队员、综治网格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对辖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履行街面巡查和发现报告主体责任,并依法依规进行现场处置。属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劝告、引导其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应当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属

于突发疾病的,及时通知急救机构或直接护送到定点医疗机构(石台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并及时通知属地救助管理机构到医疗机构甄别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流浪乞讨人员违反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规定的,要及时报请公安机关、城市管理部门等依法处置。鼓励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等热心群众提供救助线索。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积极协助上述机构和人员做好相关政策咨询、联络接送、救助帮扶等工作。

(二)开展极端天气专项救助行动。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会同公安、城管和卫生等部门在严寒、酷暑等极端气候情况下,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工作,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在露宿人员集中地区设立开放式救助点和临时庇护避寒场所,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场所避寒,给流动遇困群众更多关爱和温暖。

(三)救治患病流浪乞讨人员。坚持“先救治、后救助、再结算”的原则,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危险传染等病人的救治工作,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患病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医疗救治。

(四)做好寻亲服务和户口登记工作。对暂时无法查明身份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采集受助人员指纹、体貌特征、口音等线索,及时查询比对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中

的救助信息和寻亲信息。对经查询比对仍未能确认身份的,应当于登记信息之后24小时之内在全国救助寻亲网站发布受助人员寻亲公告,并根据掌握线索情况采取今日头条推送等渠道积极寻亲。在其入站后7个工作日内仍未查明身份信息的,应当书面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信息。公安机关要加大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力度,在收到报告后一个月内免费采集、录入DNA信息库,并进行交叉比对和身份核查工作,并在一个月内将比对核查结果书面反馈救助管理机构。对已查明身份受助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离站方式

对暂时无法查明身份、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当在站内开展照料服务,每人每月基本生活费标准不低于600元;流浪未成年人由社会(儿童)福利中心照料服务。确因站内设施设备不足、无法提供照料服务的,可根据滞留人员的年龄、智力、心理、生理状况,优先委托公办或公办民营福利机构照料,没有适合的公办福利机构承接或超出其承接能力的,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民办福利机构,审慎合规开展站外托养服务。

对确实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安置人员,公安机关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办理户口登记手续,民政部门要对已办理户口登记的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条件人员,及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落实社会救助政策。

(五)做好流出地源头预防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外出流浪。对受助回乡或救助管理机构送返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及时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帮助其解决困难,将其稳定在家庭或当地有关机构照料护理,防止其再次流浪、乞讨。对法定义务人涉嫌虐待、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公安和司法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对其中需要临时庇护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当提供庇护救助。县级救助管理机构原则上不得擅自实行跨省接送工作,要依托所在地的市级救助管理机构开展跨省接送工作。

(六)加强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民政部门要指导监督救助管理机构按照有关工作规程,规范化开展各项救助管理工作。要增强救助管理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要对承接滞留救助管理机构流浪乞讨人员照料安置服务的各类福利机构进行严格监督管理,要会同公安、卫计、食品、残联等部门定期联合检查。救助管理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站外托养的监管工作,向托养机构派驻人员或开展经常性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委托第三方评估、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方式强化监控措施。

(七)加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和队伍建设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形式,针对救助对象多样化、复

杂化、精细化的服务需求,引入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员,协助救助管理机构开展各项救助服务工作;各级救助管理机构要加强与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协作,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民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的牵头作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会同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共同做好工作;负责指导本辖区的救助管理机构(即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展救助服务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工作;加强对在卫生医疗机构收治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危险传染等病人诊疗、用药范围的核查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救助资金保障和管理工作。其他部门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皖政办〔2012〕58号)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3号),做好相关工作。

(二)强化责任追究制。对相互推诿、不履行救助职责,造成流浪乞讨人员未能及时得到救助服务的,要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负有强制报告义务而未履行报告义务,造成遭受家庭暴力人员和受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死伤等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负有强制报告义务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的

责任;对救助管理机构滞留人员站外托养和医疗救治工作疏于监督管理,造成委托照料人员或医疗救治人员非正常死伤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责任;对因源头预防和治理工作不力、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后救助管理不到位造成外出流浪、乞讨现象严重的地区,要追究该地区相关领导责任。

第三篇:中心党支部组织学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近日,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通过集中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八项规定”,以一种崭新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带头改进工作作风的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自身做起、说到做到、实干兴邦的态度和魄力,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务实、清廉、清正、清明,深受群众拥护的好形象。

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党支部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要加强学习,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省委重要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自行选定一些学习内容;二要厉行勤俭节约,在日常工作中,合理使用办公耗材,坚持人走灯关,节约用水,降低运行成本;三要提升工作服务质量,机一部强化业务素质,提高业务技能,争做人民满意的急救人。

第四篇: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 开标评标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开标评标活动的管理,规范开标评标行为,推进公开透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采购中心组织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采购项目的开标评标活动,包括采购中心组织实施单个项目招标、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项目,不包括适用《招标投标法》的工程类项目。

开标评标活动由项目评审处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 开标评标活动原则上在采购中心开标评标室进行,各采购处应在发布采购文件前通知项目评审处,由项目评审处统一安排评标场所。需在其它场所进行开标评标活动的,由项目评审处向办公室申请预算,填写《开标评标室使用申请表》(见附件1),经中心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四条 凡在采购中心开标评标室进行的开标评标活动,应进行录音录像,实施全程监控,录音录像资料作为采购项目文件随其它文件一并存档。

第五条 在采购项目开标过程中,可通过中央政府采购网进行音视频直播。

第二章 项目交接

第六条 采购文件发布后10日内,采购处项目负责人、经办人应将采购项目的全部材料移交项目评审处,并填写《采购项目交接登记表》(见附件2)。如果采购项目在开标前发生变更,采购处应及时将相关材料再次移交项目评审处。

第七条 项目评审处明确采购项目负责人、办理人(以下简称项目经办人)负责采购项目的开标评标的组织工作。

第八条 采购项目移交时,《采购项目交接登记表》由采购处、项目评审处的处长和项目经办人分别签字确认。

第九条 采购项目交接材料包括:项目委托书、技术需求书、征求意见、各供应商反馈意见、专家论证意见、意见采纳情况、采购公告及审批表、采购文件及审批表、项目变更、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等书面材料。

第十条 项目评审处经办人应熟悉项目文件,认为不能进入开评标程序的,及时反馈采购监管处,由采购监管处与采购处沟通处理。

第三章 评审委员会组建

第十一条 项目评审处提前3个工作日填写《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评审专家抽取申请表》(见附件3)报采购监管处,采购监管处应于评标开始前1个工作日按照评审专家抽取的有关规定抽取评审专家。

第十二条 采购人需要派代表参加评审的,应按要求填写《采购人评标代表推荐表》(见附件4),并送采购中心项目评审处核验。

第十三条 项目评审处负责组织评审专家准时参加评审活动。到规定开始评标时间后,出现评审专家临时缺席、回避等情形导致评审现场专家数量不符合法定标准的,项目评审处应及时与采购监管处联系补抽专家;如无法及时补齐专家,则要停止评审工作,封存采购文件和所有投标或响应文件,择期重新组建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项目评审处要将补抽专家或重新组建评审委员会的情况进行书面记录,随其他文件一并存档。

第四章 开 标

第十四条 项目评审处的项目经办人应在接受投标开始时间半小时前到达开标现场,并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一) 开启监控设备、计算机、投影、音响、打印机等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二)播放专题宣传片。

(三)摆放相关资料。 第十五条 签到

(一)投标开始后,项目评审处应当组织投标人在《投标人签到表》(见附件5)上签到,检查投标人代表相应身份证明和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接受投标文件。如需收取投标保证金的采购项目,由办公室财务人员负责在现场组织收取。

(二)采购人派出的纪检监察人员应当填写《监督人员签到表》(见附件6),经项目评审处核实人员身份后进入开标现场。

(三)投标截止后,《投标人签到表》和《投标保证金收取表》(见附件7)交项目经办人。

第十六条 开标

(一)项目经办人按照主持程序宣布开标正式开始。

(二)介绍项目情况、监管部门人员、采购人派出的纪检监察人员、公证人员等。

(三)宣布开标纪律。

(四)推选监标人。项目经办人宣布在投标人中推选不少于2名代表作为监标人,推选出的监标人应在指定位置就座。 第十七条 名单公布。项目经办人宣布唱标人、记录人、监标人名单,其中唱标人、记录人为项目评审处人员。项目经办人、唱标人在指定位置就座。

第十八条 检查文件。监标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并如实报告投标文件的检查结果,其他投标人如有异议须当场举手提出。

第十九条 公布预算(标底)。招标文件未公布采购预算(标底)的,由项目经办人在唱标前现场公布本项目的采购预算(标底)。采购人提供的采购预算(标底)应当加盖采购单位公章,公布前应该密封完好,现场拆封。采购预算(标底)未加盖采购单位公章、未密封的,项目经办人应当拒绝公布,并中止开标唱标。采购预算或标底与采购项目委托函不一致的,以现场公布的为准。

第二十条 组织唱标。唱标人按《投标人签到表》的签到顺序逐个开启投标一览表,依次进行唱标,并当场以投影显示或板书等方式向所有投标人公示,记录人如实填写《唱标记录表》(见附件8),其中投标人报价部分必须唱两次,报价大小写不一致的,以大写为准。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项目可不在现场逐一唱标,但应向所有投标人发送电子邮件或采取网上开标等方式公开开标信息。

第二十一条 核实报价。投标人代表核实《唱标记录表》,确认唱标结果无误后,投标人代表按唱标顺序依次签字确认,同时唱标人、记录人、监标人对唱标结果和开标过程的合法性进行签字确认。

第二十二条 开标结束

(一)项目经办人宣布开标结束,播放专题宣传片。

(二)投标人代表退场。

(三)封存投标文件。

第五章 评 标

第二十三条 项目评审处的项目经办人应在评标前半小时前到达评标现场,并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一) 开启监控设备、计算机、投影、音响、打印机等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二)播放有关专题宣传片。

(三)摆放相关资料(招标文件、补充文件、评分细则、评标专家誓词、评标打分表格、评标报告、文具等)。

(四)领取专家劳务费。 第二十四条 签到

由项目评审处组织评审专家填写《评审专家签到表》(见附件9),经核实身份后发放评审证件;对未能按时到达评审现场的专家,应要求其写明理由;对于迟到时间2小时以上的评审专家,可拒绝该专家参与项目评审。

第二十五条 介绍项目情况。由项目评审处的采购项目经办人简要介绍项目情况:项目名称、开标情况、预算及分包情况等。采购人需要在评审前介绍项目背景和技术需求的,应当事先提交书面介绍材料,介绍内容不得存在歧视性、倾向性意见,不得超出采购文件所述范围,书面介绍材料作为采购项目文件随其他文件一并存档。

第二十六条 宣布纪律。项目经办人现场宣读《评标现场纪律》(见附件10)和《评审工作应当回避的情形》(见附件11)。

第二十七条 收存手机。项目评审处提醒现场所有人员将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状态交由工作人员统一保管,拒不上交的,项目评审处可拒绝其参加评审工作,报监管处并经中心领导同意后向财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推选组长。专家自我介绍并推选评审组长。评审组长由评审成员在专家范围内(不含采购人代表和经济类专家)民主推选产生。

第二十九条 专家宣誓。评审组长带领评审成员宣读《评审专家誓词》(见附件12)并签字。

第三十条 发放文件。项目评审处项目经办人现场拆封投标文件,交由评审委员会。

第三十一条 专家评审。项目评审处现场宣读《评审工作步骤和要求》(见附件13)。评审专家应以科学、诚实、客观、公正的态度参加政府采购的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不受任何干扰,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评标方法的规定进行评标。评委之间不得互相询问,应根据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独立、负责地提出评审意见,并对自己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

第三十二条 文件解释。评审委员会因对采购文件有不同理解或要求解释采购文件的,项目评审处项目经办人应及时报告,并组织解释。项目评审处工作人员不得参与专家讨论。

第三十三条 评审澄清。评审委员会如需要投标人对投标或响应文件有关事项作出澄清的,应当给予投标人必要的反馈时间,但澄清事项不得超出投标或响应文件的范围,不得实质性改变投标或响应文件的内容,不得通过澄清等方式对投标人实行差别对待。

第三十四条 复核结果。项目评审处项目经办人应提醒并要求评审成员对打分情况进行复核,特别是对排名第一的、报价最低的、投标或相应文件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应对其商务、服务、技术及价格等各方面情况进行重点复核;同时将评审成员对每家投标人的打分情况在评标现场进行公示并作纵向比较,对畸高、畸低的重大差异评分可以提示评审委员会复核或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五条 撰写报告。《评标报告》(见附件14)应当对评审过程进行如实记录,内容包括项目初审、废标情况及原因、投标人分项得分表、投标人得分汇总表、中标候选人排序等;评审委员会要在采购项目招标失败时,出具招标文件是否存在不合理条款的论证意见。《评标报告》由评审组长或评审组长委托的其他评审成员起草,经评审成员确认后签字。

第三十六条 专家评价。项目评审处项目经办人应如实填写《评审专家评审活动记录表》(见附件15),从评审纪律、专业素质、评审公正性、评审态度等方面对专家进行评价,对评审中发现有明显问题的专家,应及时向采购监管处和采购中心领导反映,报请财政部处理。

第三十七条 整理资料。评审结束后,由项目评审处项目经办人整理开标评标资料、招投标文件等,经确认无误后,发放保管的手机,并收回评审证件,发放专家劳务费。

第三十八条 确认结果。评审结束后,项目评审处项目经办人应于1个工作日内将《评审结果确认表》(见附件16)、评标报告正文和得分汇总表复印件发送采购人,并要求采购人在5个工作日内确认采购结果;采购人超过15天不予确认采购结果的,应向采购人发送催促函。

第三十九条 呈报结果。采购人确认采购结果后,项目评审处应于1个工作日填写《评审结果审批表》(见附件17),对项目实施情况、评审结果按规定报批。

第四十条 发布公告。采购监管处发布中标公告或废标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7个工作日。在发布中标公告的同时,项目评审处向中标供应商发布中标通知书,向未中标供应商发布未中标通知书。

第六章 开标评标现场管理

第四十一条 开标现场参加人员包括:采购人评标代表、纪检监察人员和其他采购人代表,财政、监察、审计等监管部门人员,采购中心有关人员,各投标人代表及相关媒体等。因受场地限制,各投标人代表(含授权代表)控制在2人以内。

第四十二条 评标现场参加人员包括:评审专家、采购人评标代表、采购人派出的纪检监察人员,财政、监察、审计等监管部门人员,项目评审处项目经办人,其他人员不得进入。采购人派出的纪检监察人员进入评审现场,人数不得超过2人,须持有采购人所在单位开具的介绍信。

第四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如需要投标人对投标或响应文件有关事项作出现场澄清的,或者根据招标文件要求,需要投标人进行现场讲标的,投标人代表应按项目评审处项目经办人的安排进入评审现场。

第四十四条 投标人代表、除采购人评标代表和纪检监察人员以外的其他采购人代表及相关媒体,经预约可在采购中心设置的监控室进行视频监督。

第七章 特殊情况处理 第四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成员对需要共同认定的事项存在争议的,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结论。持不同意见的评审委员会成员应当在评审报告上签署不同意见并说明理由,否则视为同意。

第四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发现采购文件存在歧义、重大缺陷导致评审工作无法进行,或者采购文件内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要停止评审工作并书面说明情况,项目评审处负责将评审委员会意见报采购中心领导。

第四十七条 评审结果汇总完成后,采购人和评审委员会均不得修改评审结果或者要求重新评审。如出现资格性检查认定错误、分值汇总计算错误、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客观分评分不一致、经评审委员会一致认定评分畸高、畸低的情形,项目评审处项目经办人应要求评审委员会现场修改评审结果,并在评审报告中明确记载。

第八章 纪 律

第四十八条 参加开标评标活动的人员必须服从项目评审处安排,禁止使用手机,不得在现场随意走动、不得随便进出会场、不得随便发表议论或大声喧哗。

第四十九条 评审委员会成员和评审工作有关人员不得干预或者影响正常评审工作,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其倾向性、引导性意见,不得修改或细化采购文件确定的评审程序、评审方法、评审因素和评审标准,不得接受供应商主动提出的澄清和解释,不得征询采购人代表的倾向性意见,不得协商评分,不得记录、复制或带走任何评审资料。

第五十条 项目评审处要严格遵守评标有关规定,不得擅自离开评审现场;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评审现场异常情况,应及时向采购监管处、中心领导报告。

第五十一条 项目评审处应严格依法组织好开标评标活动,加强与采购处(室)、采购人的沟通,做好开标评标各环节的衔接工作,保证开标评标的顺利进行。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其它方式的采购项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采购中心综合业务处会同项目评审处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央巡视组进驻江西稀土商闹得凶:积极举报贪腐官员

中央巡视组进驻江西稀土商闹得凶:积极举报贪腐官员 2013年08月06日 02:37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丞华 郝帅

中央巡视组引发了一场全国性风暴。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对官场积弊的洗礼;深层次上,长期畸形生长的政商关系迎来了一次改良契机。

本报记者江丞华郝帅实习生邓文标

两个多月以来,中央10个巡视组分赴内蒙古、江西、湖北、重庆、贵州、水利部、中储粮、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等地区和单位,一场巡视风暴骤然来临。

2013年5月底,中央第八巡视组(以下简称“第八巡视组”)进驻江西省,自此,江西官场上下一片紧张。“有事的,心虚不安;没事的,小心观望。”

与以往不同的是,官员们担心的举报源不仅仅是“落马”的前同僚们,还有昔日对他们颇为恭敬的商人。

“巡视组主要是想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线索。以往不少涉事官员的案子中,都牵涉到了官商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成为巡视组撕开口子的方向。因此,这些(江西)商人的举报也就得到了巡视组的重视。”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拨人主要是一些曾遭遇不公正对待或在官商交往中受损的商人,他们认为这次巡视组来江西是个机会,所以开始积极举报官员的贪腐行为。” 现代版“八府巡按”:受损商界群体成线索重要来源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八巡视组5月27日进驻江西省开展巡视工作。中央第八巡视组组长由王鸿举担任,据了解,巡视组原计划将在江西省工作2个月左右,但有媒体称,由于问题太多,中央巡视组“现在要延长至两个半月,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时间还有可能会继续延长”。

第八巡视组到南昌的次日,王鸿举在巡视江西省工作动员会上公开表示,此次第八巡视组的重点工作是: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以及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方面,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紧紧盯住,防止反弹。

随即,第八巡视组通过媒体公开了电话、地址、邮箱。

对于进驻江西的第八巡视组来说,从进驻开始到现在引发的举报量或许都超出了此前预料。 事实上,除了锒铛入狱后争取表现好以求宽大处理的“前官员们”之外,曾经遭受过或正在遭受不公平待遇或官商交易之中受损的商人群体,也成了巡视组所需线索的重要来源之一。

“举报的群里主要是被查官员、商人还有普通老百姓。在官员腐败等事件中,他们可能就是事件中的受害者或者旁观者,原来举报害怕不了了之,举报没用还可能遭报复,但是巡视组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江西省一位国企员工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

记者了解到,中央巡视组进入江西约一个星期后,江西省纪委就宣布了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许润龙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组织调查的消息。

“这一举动,让很多观望怕遭报复的商人放下了心上的顾虑,他们觉得,这么大的官都被查了,这次肯定不会不了了之的。”一位江西籍企业家告诉记者。

事实上,许润龙的落马只是一部分商人走向举报路的导火索之一,而不同以往的巡视方法,也帮助巡视组获得更多的“地面信息”。

根据以往,中央巡视组的工作方式主要有接待信访和约谈官员。但在5月17日的会议中,王岐山还强调,中央巡视工作要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 “中央级的巡视组,本来主要是针对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的领导,下沉一级,就变成了从省部级到地厅级。这为商人举报提供了可能性。毕竟,跟这些商人常年打交道的还是地方的政府人员。巡视组很多线索就是从这得来的。”江西省一位官员透露。

稀土盛宴后“心里有话”:共同富裕之后官商矛盾凸显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数位知情人士口中得到了一个共同的说法:此次巡视组进驻江西之后,稀土商人闹得很凶,他们举报的对象主要是赣州市监管稀土的相关政府部门官员,赣州市一直是江西省稀土主产地。

“赣州国土局几名副县级干部已经因为这个事(稀土)被查了。” 一位政府人员向记者透露。 随后,记者电话询问了赣州市国土局办公室汪姓主任该信息是否属实,汪主任告诉记者:“目前,从市局到县局没有任何一名工作人员被停职。”

记者又问“是否有工作人员因为稀土商人举报而被巡视组约谈”,汪主任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马上挂断了电话。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这(赣州)谈稀土的事情太敏感了,以前干一票扣除成本,一吨稀土能赚上10—20万元,行情好的时候,甚至能赚近40万元。‘盛况’让很多人一夜暴富,这个暴富的群体里除了商人就是官员。”

“巨额的金钱诱惑,让很多相关监管部门的领导红了眼,一些稀土老板拉拢官员‘共同富裕’,这些官员们也就参与了稀土矿分红。”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就说稀土资源比较多的热水(村)吧,当时,为了稀土,村民和村委会请来的打手发生冲突,地方政府派了十几辆车的人去‘解决’。直到现在,这件事还是不了了之。”

在赣州市热水村村民的口中,上述业内人士的话得到了印证。有村民说:“在赣州,能大规模做稀土生意的就两种人,不是牢里出来的,就是有本事把人从牢里弄出来的。当时,挖稀土的都疯了,好多混混就是直接抢。很多矿长运送稀土出去的时候都请了保镖,真刀实枪的保护。”

资源枯竭加之稀土滥采带来的生态破坏等问题,中国在数次下令进一步收紧对重要战略资源稀土的监管行动后,终于做出了整合稀土资源的决定。但伴随着稀土资源整合的同时,稀土商人也开始了“整合”。

“在整合期间,很多商人为了拿到矿开始跟上边沟通,一般人员就是现金一次性买通,重要关口的领导除了现金,还会送点矿上的股份。这里面从村委会干部、主要干部到矿管局、林业局、国土局、环保局等监管部门,只要够得着的,一个都不少。”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除了动静颇大的稀土老板,江西省境内多数“心里有话”的企业家选择了观望。

“首先是怕报复,没有解决问题,反倒给自己招来麻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例如做交通工程的,据我所知,他们有一部分人也聚在一起聊过,是否向中央巡视组举报,但大多数老板不乐意,所以现在还在选择观望,并没有行动。”

记者了解到,上述知情人士所说的未举报内容之一,就是用于交通工程检测单位检测工程质量的工具之一——荷载箱。

“现在,江西省境内检测单位的荷载箱基本上都是从同一家公司购买的,而购买理由并不是物美价廉,相反,这家公司的产品价格比市场高出一倍左右。”该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公司的幕后老板有政府背景,“省里曾下发过文件给江西各个检测单位,明确要求检测单位购买那家公司的荷载箱。”

《中国企业报》记者以某检测站想要购买荷载箱的名义联系了该公司的销售人员左先生,对方表示,江西省内检测站所用的荷载箱基本上都购买于该公司,“因为我们是本土企业,他们照顾我们。”当记者询问具体价格时,该人员表示“最好面谈”。

随后记者试图联系该公司幕后老板,但其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对于企业家想举报但是怕报复的担忧,第八巡视组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会将投诉人及来电信息进行全程保密,投诉人并不局限于实名制举报。

抚州减震器厂改制:1000万元股东利益输送政府?

中央第八巡视组进驻江西省南昌市开展巡视工作后,屡屡有江西企业代表和企业家上门反映问题,这其中就包括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东职工代表。《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他们于7月23日来到位于南昌的中央巡视组所在地,反映他们确认股东权长达10年未果的是是非非。

改制

事情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抚州摩托车配件制造厂发展而来。在初期主要是生产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在1984年成立自主经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到1987年企业负债经营,面临倒闭。为了生存与发展,1988年抚州摩托车配件制造厂(后改称抚州减震器厂)发行内部股票,由职工共同出资成为企业股东。资料显示,当时发行内部职工股票11.7万元,占当时总股份的19.54%。经过股东们努力,企业顺利地渡过了难关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资料显示,1994年11月13日,当时主管此事的抚州市经济委员会同意抚州减震器厂组建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抚州减震),当时公司总股本1359万元中,集体股的1093.4万元,占总股本80.46%;职工个人股265.6万元,占总股本的19.54%。至2002年,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6501万元。

记者通过网络查询,抚州减震在某网站上的自身简介中称,其年营业额已经过亿元。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企业发展了,矛盾亦随之而来。

清股

2002年12月25日,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根据国家体改委1993年7月1日[1993]114号《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第28条规定的“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的股份总额,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二点五”,决定以此按1988年底净资产倒推算,折合每股500元的投资只有200元计算为股份,另300元根据国家体改委1993年7月5日[1993]115号《关于清理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不规范做法的通知》的规定,“地方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违反上诉文件规定批准进行内部职工持股试点的企业,必须按发行时的价格加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全部退还职工。”以上两部分按1988年至1992年不同购买年份分别计算后相加,全部退还给原股票持有人。

2003年1月2日,抚州市临川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协调办公室批复同意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根据该决议,2003年

1、2月份,除黄新华、付月娥、付文霆、徐建平4人外,大多数持有内部股票的职工均按不同的购买年份分别从公司领取了2579.16元、2438.25元、1975.40元、1850元不等金额的退股现金,并在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职工股清退签收表》上签名。2004年3月,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度年检报告书中写明抚州减震器厂出资额1093万元,占81%,内部职工股,出资额256万元,占19%。

“当时说的根本不是清股而是分红。”8月2日,当时参与购买内部股票后来被清退的职工代表邹仁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们手里的股票已经涨了20倍不止,如果说清楚是退股,我们肯定是不会答应以这么小的代价退掉。”

“当时清理了110多名职工全部个人股,而这些股份都流向了董事长徐日进及其家属。”邹仁午这样告诉记者,“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还给了临川区政府1000万元。这在《产权制度改革方案》中有明确体现:‘提取1000万元作为对区政府长期支持的回报’。”

纠纷

2004年12月27日,被清退的110多名股东集体向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05年5月13日,抚州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抚民一初字第3号一审判决。判决原告是被告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依法享有公司的股权。被告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应停止侵害原告股东权利的行为。

被告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对中院的判决不服,提出上诉。

2005年9月28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赣民二终字第33号《民事裁定书》,裁定认为:原审判决定事实不清。撤销了(2005)抚民一初字第3号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2005年11月22日,抚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再次审理了此案。2006年5月11日,抚州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抚民第一初字第22号民事判决。法院认为:原告均以其持有的企业股份作为出资,依法取得了被告的股东资格,其权益应受法律保障。被告凭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的决定,清退内部职工持有的股份,违反了《公司法》(旧)的相关规定,被告这一行为无效,应予以撤销,原告仍是被告的合法股东,支持申请人的请求。

抚州减震器厂不服,次日再次提起上诉。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11月22日作出(2006)赣民二终字第18号《民事裁定书》作出了撤销原判驳回起诉的裁定,江西高院称,本案是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改制过程中发生的纠纷,该公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直由政府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因此,本案纠纷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

抚州减震职工股东代表向记者表示,他们已将抚州减震清退股东股份侵害股东权益和抽出1000万输送给临川区政府的文件送至中央第八巡视组处,巡视组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等待处理结果。

迷茫

事实上,抚州减震器厂部分股东和相关人士及部门纠纷由来已久。

早在清退没有发生的2000年6月21日,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为扩大经营范围,向江西省工商局申请了变更登记。6月22日,江西省工商局为其办理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但在审查该公司申请材料时指出,“该公司系由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改制过程中未理顺产权关系,

但考虑到该公司一时难以理顺产权关系,目前又急需增加进出口业务经营范围,同意先办理经营范围变更,以后再理顺产权关系。”

记者为此联系了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政府法制办,相关工作人员称,抚州减震改制纠纷和给政府1000万元作为长期支持回报一事他都不清楚,并向记者提供了政府办公室的联系方式,但记者多次拨打电话均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求证上述事件,该法院立案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需要进一步查询,并要记者联系法院办公室咨询此事。但记者按照上述工作人员提供的联系方式所拨打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数次联系上述工作人员,电话均在被接通后立刻挂断。

令抚州减震器厂职工部分股东尴尬的是,虽然法院裁定纠纷应由当地政府解决,临川区政府已经拒绝过他们的请求。

上一篇: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下一篇:怎样做好党政办工作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