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有感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读论语心得有感范文

读《论语心得》有感

用“心”对待学生,用“爱”传递快乐——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三岔乡甘溪坝小学郭辉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顿时有一种沐浴在春风里的感觉,心里敞亮无比。对人、对事、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也有了新的感悟,在修身养性、锻造自己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份难得的快乐和从容。《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即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能把一般人很难读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

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以启发:

心灵之道。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只要我们用一种乐观、善良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对待各

种事情,就能悦纳人生。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在生活中,我常有这种认同感。

处世之道。于丹教授对人生中最难相处的人际关系进行了透彻的解析:与人交往要把握“度”。确实如此,我们无论与家人还是同事之间,如果真正能做到交往适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来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会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却不让学生喜欢,甚至招致部分学生背后的谩骂;对学生和蔼可亲,却又会招来部分学生胆大妄为、有令不行。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名叫《豪猪的哲学》的寓言故事:有一群豪猪,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他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经过很多次磨合,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这是于丹教授告诫我们的做人哲理。

君子之道。于丹老师说: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防小人不如做君子,将自己打造成为君子,以君子的更高的心灵层级去应对所有的世故。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理想之道。于丹老师说理想就是给我们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人生之道。于丹老师说:《论语》告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先要把我们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掌握,只有这样一点一点学起来,到了该立的年龄才真正可以立起来。孔子面对席前的子弟,循循善诱,建立心灵的智慧,传递着温柔的思想力量。 儒家思想看似高深莫测,其实再也简单不过了,只是我们把事情过于复杂化,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这本书也正是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调整心态,不要被世事所累,独善其身,拥有一份宁静而淡定的心情,坦然地面对一切人和事。如果达到这种境界了,快乐还会离我们那么遥远吗?我看到我的朋友每天都笑得那么灿烂,我便会努力去寻找快乐,创造快乐。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身为教师,在阅读时本能地对论语中孔夫子的教育理念倍加关注。在孔子看来,所有人都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利导的,

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我们教师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就不会对自己的学生声色俱厉,不会大声指责他们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真正的好老师会象孔夫子那样,心平气和地跟学生商讨问题,和蔼可亲地和学生交流思想。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把孔子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智慧广为传播。我想我们也应该这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帮助我们的学生,感染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光辉传统发扬光大。

所以,用“心”对待我们的学生!用“爱”传递我们的快乐!

第二篇: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的确,已放下书包十年多的我,平时除了拿地教科书来钻研外,很少拾起课外书籍看个究境,随着读书活动的启动,我拿地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阅读起来,当我读完第一篇“天地人之道”时,真的让我感慨万千尤其是于丹所讲的: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现在常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是啊,现当的教坛上,常常诵现着这样的事还必须,据了解,其学校就涌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毕业班的数学教师,下课回到办公室,便气冲冲地指责该班的班主任,说是学生不听她的,与班主任有关,是班主任搞的把戏„„.等,唉该班主任在叫屈,正在这里候,该班的一些同学闻讯而来,她们来到了教导处,为班主任抱不平,在校长面前数落数学老师的不是,她们的举动虽然有点不礼貌,需要教育,但是她们说得也有道理,作为一个老师,不应该当每时每刻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求每个学生都跟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去想,稍不对,便破口大骂一顿,担误上课时间,造成拖堂的现象,这样做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把彼此之间的师生关系搞砸了,老师的教学活动也难以开展,那不是自付苦吃吗?

想到这里,我回想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有要改进的地方,在末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让他成为自己的朋友,在快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第三篇: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之后,才突然发现两千五百年前的哲学思想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原本晦涩深邃的宏篇巨著原来传递的是这样一种简单、朴素的人生态度;原来我们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解读《论语》,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从容淡定。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纷繁复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各种思潮交替激荡的时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背景下,《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现犹如一缕清风吹开了眼前的迷雾,吹进了迷惘的心灵,让更多的人以更简单、朴素的方式得以再次聆听那久远的心灵之声,重新走进古圣先贤的思想世界,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个人坐标。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总有一个活动的圈层,现代人交友之道,择友标准,应是怎样的呢?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肯定地说 “《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孔子所言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我想即算在今天一个人,如能以孔子“益者三友”标准为参照,去选择朋友,那么用于丹的话说无疑就是选择了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一种趋向高尚的人生境界。

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一个人有什么样朋友圈层,就有什么样的情趣与爱好,不如此,总是无法聚在一起,结成圈子的;再则环境改变人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浸润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其品行相应就会有某种倾向,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古人说,择交如求师,当慎之又慎。

对于孝顺,我过去有过误解,就是赡养好老人,使他们衣食无忧,按照我们的意志、想法,提供好的环境,营养的食品,足够的零化钱,就叫孝顺。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才知道,这不叫孝,《论语》上孝就二个字:无违。就是顺着他(她)。每一个人的此刻,都是他历史的总和,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的所有习惯,包容他的所有历史。想想生活中,明明是关心老人,却经常惹得他们不愉快,甚至生气,我们自己也觉得委屈。现在知道了,顺着老人,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常在身边,常与之聊天,这才叫孝,所谓“常回家看看”是老人最大的心愿。《论语》在讲到孝时,又说了二个字:“色难“。色就是脸色,满足老人的物质需要并不难,难的是老给长辈一个好脸色。

在这个世界上,值得尊敬的,除了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还有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那怕是一只小蚂蚁,一棵小草,也有它生存的权利和存在的意义。我们最终所要建立的和谐世界,便是这样一种天、地、人共荣共生、和谐快乐生长的状态。读《于丹〈论语〉心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处世为人、修身齐家的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敬畏万物、顺应自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我们要把《于丹<论语>心得》,作为我们心灵的鸡汤,让心得到滋养,在宽容别人、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在自己的内心中,拓出一片乐土。心态决定状态,思维决定行为。当我们给予别人、帮助别人、温暖别人的时候,真正受益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你会感到周围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人们因信赖你而把你作为托付,回馈你真诚、友谊、热情、尊敬。你会因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因为他人的幸福而幸福,这时我们会感到心中有一座教堂,这教堂与我们的名誉、地位、财富无关,它关乎我们的内心,关乎我们的生命,关乎到我们一生,活出了多少好时节。

单位:财务部 姓名:马会娟 联系电话:63332206

第四篇: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利用国庆假期闲余时,拜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其实那时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身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第五篇:读《于丹<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有感

于丹《论语》心得之六:理想之道。这章主要讲如何定位自己在社会的地位,如何展望自己的理想。其实最主要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

自己定位的理想不要太高,那样会过犹不及,伸手都无法触摸到,就像是小学的学历考大学一样,有点坐井观天之感,一点也不切实际,甚至是不粘边,是遥远的理想,那不时我们称之的理想,那是梦想。梦想与理想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说都是还没实现的,但理想比梦想更容易达到,是努力与智慧的结晶。定位过高,只会让自己天天沉醉在幻想的思潮里,不回去奋斗与努力,失去了斗志,那只会离理想越来越远。

如果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低,只会使自己的才华和理想都埋没了,不会有发展的空间,自己不能够施展,不能够发挥,也许这样的一生只会是平淡的渡过,不曾有火光出现。到了年迈之时,也许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决定,到时也已经太晚了。

所以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理想是很重要的。理想是时,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引导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及,折磨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微笑的观察者生活;理想使你倔强的反抗者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理想是生活的黄金,而只有具备淘金工人在沙里淘金的毅力,才能找得到这生活的黄金。

理想——有人追求了一生是得到幻灭,有的人找到了它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人生的理想,向他见到地平线一样,像它走近一步,它就后退一步。有生命力的理想绝不能像钟表一样,精确计算它的每一秒钟。没有理想的人生如雾海,没有奋斗的人生如浮云,没有理想的青春,就是没有太阳的早晨。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理想与妄想不同,因为妄想偷越人生的范围;理想与幻想不同,因为幻想是无可遵循的途径;理想与野心不同,因为野心常出之于自私与占有。理想与内心的修养是息息相关的,内心的修养直接关系到理想的实现。

上一篇:对讲机产品知识范文下一篇:党建月活动总结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