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建设的探讨

2022-09-10

网络道德是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网络道德建设的作用

1.1 网络道德建设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思维

网络拓展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空间,网际的精神需要更宽广的胸怀,需要更广泛的沟通。网际交往是开放式的交往,网友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中,使得思维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1.2 网络道德建设有助于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

网络主体通过网络道德建设进行规范,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何为合法的网络行为,从而增强网络道德意识,使网络社会健康发展。

1.3 网络道德建设有助于形成网络主体所认同的价值取向

首先是奉献精神。众所周知的网络操作系统Linux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主要在于世界各地的程序设计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网络互联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没有共享意识,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网络。其次是平等意识。国际互联网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它们相互独立,地位平等。

1.4 网络道德建设有助于推动集体主义的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网络时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日益密切,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往往表现为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更应该大力推行网络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所面临的紧迫课题,推动集体主义的发展。

2 网络道德的特点与趋势

网络道德意识具有自主性。网络是网民基于一定的利益自愿组织起来的,每一个网络主体即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道德意识具有开放性。网络上发布信息等网络行为产生的影响是社会性的。网络互联使网络道德的开放性成为现实。道德意识具有多元性。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着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存在着各网络成员自身所具有的多元化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在量的方面不断扩张。网络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开拓的另一个交流空间。目前网上的道德规范不具有强制性,是否遵从道德规范,不易觉察,不像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要靠社会舆论、习俗等来维持。

3 当前网络道德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1 处理好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

现实空间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实际的生活空间,虚拟空间则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共同产生的人类交流信息的另一种生活环境。网络主体虚拟空间里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社会互动,实际上,网络主体之间是在信息及互联技术基础上进行的符号互动,他们实体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被一个隐形的空间遮蔽。这两种空间共同构成了人们的基本生存环境,它们之间的矛盾是网络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3.2 处理好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

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社会角色有着很大的区别,网络主体可以匿名登录论坛发布信息,黑客可以盗用别人的QQ号上网等无序状态易导致传统道德失效。如何协调传统道德与网络道德的关系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3.3 处理好个人隐私与社会安全的关系

在网络社会中,个人隐私与社会安全之间出现了矛盾:一方面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个人账号密码等网上交易信息应完全保密;另一方面,个人要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因此有关机关应记录其上网的信息,以便于日后查询,作为执法的证据,以保障社会安全。

4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措施

建立网络行为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规范人们的行为。目前,国外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组织为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为计算机伦理学制定的“你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等十条戒律;美国的计算机协会希望它的成员支持下列一般的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避免伤害他人,要诚实可靠,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行为,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等。

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保证网络道德标准和法律正确地执行。把道德监督和法律约束机制引入信息化系统,使网络的各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具有可追寻的一一对应关系。这要求,第一,入网者应该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登记入网;第二,入网者的登录密码应该保密并且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以保证网络行为有唯一的网络主体负责;第三,被访问的网络服务器具有对该访问者的地址、访问时间和操作行为记录的功能。有关机构能够而且有责任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检查。

总之,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积极地应对,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为社会和学校提供一个优良的网络环境。

摘要:目前,网络已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网购、QQ交友、网络办公等,然而网络欺诈,木马盗取个人账号等涉及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接踵而至,对社会、学校,尤其对人生观尚未形成的学生已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进行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网络道德建设的作用、特点与趋势、当前网络道德建设应处理好的关系、加强网络建设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道德,网络主体

参考文献

[1] 严耕.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6.[1]严耕.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6.

[2] 冯智宝.互联网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学报,1999.8.[2]冯智宝.互联网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学报,1999.8.

[3] 张文杰,姜素兰.北京互联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6.[3]张文杰,姜素兰.北京互联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6.

上一篇:变数学教学活动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下一篇:论刑罚的情感价值——以当事人及社会情绪关照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