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杏坛读后感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爱满杏坛读后感范文

《爱满杏坛》读后感

由娄底市教育工会编撰的《爱在回响——爱满杏坛读后感》(简称《爱在回响》)一书,已于近日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向第30个教师节献礼,推动娄底师德师风建设,娄底市教育工会于2014年编撰了《爱满杏坛——奖章里的故事》(简称《爱满杏坛》)一书,该书收录了娄底市近10年来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模范教师、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和师德标兵等26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该书出版发行后,在全市四万多名教师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深深地触动了师魂。老师们纷纷拿起笔来撰写读后感,立志向先进典型学习,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做好教书育人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很多学校还组织了学习征文,开展了专题讨论,教师队伍中形成了阅读《爱满杏坛》一书的热潮。

为巩固学习成果,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娄底市教育工会决定编辑出版了《爱在回响》一书。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干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部分家长和学生,还有《爱满杏坛》书中主人公们,都拿起笔来撰写读后感,为《爱满杏坛》点赞,为娄底的教师点赞,共收到各类来稿近千篇。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道阳担任编委会主任,市教育工会主任李龙如担任该书主篇,市教育工会还邀请部分作家和教育工作者组成编辑小组,对所有来稿进行了认真审读、修改,并评出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篇。许多教师在来稿中不但谈阅读体会,也介绍了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

李龙如告诉记者,为本土优秀教师立传,特别是将读后感编辑成书,这在全国工会系统、教育系统都是非常创新的工作方式,《爱在回响》这本书也将成为娄底市广大教师交流学习经验和自身学习体会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读本。

据了解,《爱在回响》收录了《爱满杏坛》一书的读后感100余篇和数十条读后感选段,近20万字。娄底市委正厅级干部肖新桃为该书作序。

第二篇:《爱泽杏坛红》读后感

第四小学 王辉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泽杏坛红读后感。”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爱心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好比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把爱施予学生,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方法。

翻开这本厚重的《爱泽杏坛红》,书中的31位教师做到了。他们的先进事迹,篇篇流淌着无私的大爱,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写就了教书育人的华章,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实的脚步踏出了奉献的乐章。他们的事迹虽不是惊天动地,却透露粗敢于奉献的心迹,从他们身上,我们信服地看到了“人梯”的风采。这些优秀教师的师德之光、师德之魂、师德之重,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惠香杰、刘金荣、潘丽洋、代玉霞老师……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曲曲不平凡的师爱之歌,在我的心头回荡,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们是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他们更是我们前进的航标灯。他们不竭的动力,来源于对学生的深爱、真爱,读后感《爱泽杏坛红读后感》。 铁岭县凡河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惠香杰,省吃俭用资助班级的贫困学生,费尽周折为她争取信用社的助学贷款;冒着暴风雪家访,苦口婆心做学生家长工作,挽救面临辍学的学生;带动全年组14名老师开展集体家访,面对面与家长学生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稳定学困生,帮扶贫困生;发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成立凡河中学第一个“贫困生助学基金”……惠香杰老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学生和教育事业上,她不能在病重的老父亲床前尽孝心,不能陪伴在出车祸受重伤的儿子身边,不能为丈夫做一顿可口的晚餐。她爱自己的亲人,更爱自己的学生,她执着于教育事业,心系学生,汗洒讲台,用大爱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新歌。

我们身边也不乏师德典范。比如:爱岗敬业的老教师王玉霞,默默奉献的董春玲老师,踏踏实实做好差生工作的温亚娜老师,爱学生如同爱自己孩子的句红娟老师,还有拖着病腿战斗在教学一线、无怨无悔献身教育的老教师:刘俊杰、刘艳……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守一份恬淡,不因飞尘而丧失清雅,守一份自信,不因喧嚣而泯灭从容;她们用爱心架起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彩桥,微笑着注视学生走向胜利的彼岸。

爱泽杏坛红,桃李满天下!

第三篇: 以人为本 爱满校园

英才小学

刘玉艳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了所有的耐心和信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的挖掉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 耳闻目睹了许多类似的教育事实,让我非常震惊,这些孩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吗?这些教师是真的爱自己的学生吗?也许,这些教师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恨铁不成钢”,希望在自己的教鞭下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人才,于是“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岂不知,这样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爱,是一种无视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爱每一个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育者要有敏锐的改革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真正树立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有个性有情感有未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指出:“青少年时期的需要主要处于爱和归属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需要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归属、认可、得到爱和给予爱、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等”。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二、要特别重视中等以下的学生及“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决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

1 有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定势,即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太关注甚至忽视了中等以下的学生及“问题学生”。这种思想或做法显然是不妥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的关爱更应如此。我们既要关爱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与后进生,而不能允许有被师爱遗忘的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中等生与后进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赏识,因为他们受到的斥责、冷遇比较多,亲近他们的同学也很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得到别人的重视。教师应该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造一些表扬他们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或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激起他们的信心,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如果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关爱不够,就可能造成这些学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毫无疑问,教育好一个“问题学生”肯定要比教育好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辛劳,而且大多“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许多老师常比较功利地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管好一个“问题学生”,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培养好生,便轻易地放弃了那些更值得关注的学生。只有从人格和权益上更加重视这些“问题学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持之以恒地做好转化工作,我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而这种回报往往比其他的收获更令人欣慰自豪。许多优秀的教育家,都是在改造“问题学生”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为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省吗?

三、因势利导,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

由于个性、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作为教师,要建立一份尽可能翔实的学生个人档案。这份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入学总成绩、单科成绩、优秀科目、蹩脚科目等),学生的家庭情况(住址、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从事的职业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不良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在处理问题时,把人和事具体结合起来,把“爱”落到实处。如对下岗职工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网吧生”等应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说来,对待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肯定他们长处的同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

2 己的不足,以便促使他们获取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关爱。对待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教师则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以肯定性的评价,少用并且最好不用否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更是一种关爱。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名教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朋友般的关心,父母般的爱对待学生,必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将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龙桥镇夹板初中爱满校园

9月22日上午,龙桥镇夹板初中迎来一群尊贵的客人,他们把社会各界对于贫困学子的浓浓关爱和殷切希望,带到他们身边。在龙桥镇中心学校关工委主任汪新轩的陪同下,龙桥镇关工委主任刘和永、李先余、刘宪平等,来到夹板初中,走近贫困学子身边,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刘和永首先听取了学校负责人关于贫困学生的情况介绍,并对学校所作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他随后与接受资助的金同学、俞同学、黄同学、何同学、钱同学等五名学生,亲切交谈,认真听取了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介绍和学习生活情况。他勉励所有受助学生,要克服困难,坚定信念,自强不息,心怀感恩,要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奋发源泉,要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迎接学习、生活的挑战,要勇敢地担负起作为社会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励志成才,报效国家。

他特别关注了父母双亡的金同学,详细地记录了她的情况。在他得知金同学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担负起照顾个人以及年过八旬的祖母的生活起居。他一再嘱咐金同学要勇敢顽强,不屈服于命运,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用努力来实现个人理想。他对学校负责人提出要求,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帮助金同学完成学业,要帮助她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要让她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受资助的学生都很感动,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不辜负学校、家长和社会对他们的殷切希望。

第五篇:《爱满旅程 精彩人生》闫楼中学周素华事迹材料

爱 满 旅 程

精 彩 人 生

阳谷县闫楼中学

周素华

爱满旅程 精彩人生

周素华作为闫楼中学的一名普通老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她工作精益求精。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敬业奉献之歌,深受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面对诸多荣誉,她没有满足,仍在不懈的追求着,奉献着。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该教师能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为人坦诚,廉洁自律。出色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十几年来,她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积极参加新课标培训,吸收最前沿的教育理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所贯穿的新思想,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个人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教书育人,教育教学业务精湛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主,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的方针,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培优转差,启发诱导;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点, 她的课,内容深浅疏密的合理安排,重点与非重点的准确把握,难点的适当分散,疑点的巧妙处理。在教学方法上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该教师挖掘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尽量生活化。 (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使教学灵活多变,审时度势。

三、尊重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是教师园圃里的作品。是作品,就得全身心地投入热情,唯有爱是不竭的动力。多年来,她靠“爱”“服务”,满腔热情迎来一批批学生,又大多满意安心地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在教育学生上,尤其是在与后进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形成了这样的信念:“优生是人人喜爱的风景,而差生可能是深埋在不毛之地的金矿,一名优秀老师的职责就是不仅要精心呵护风景,更要当好善于发现、开采金矿的矿工!”她变换角度看待这些心灵受过创伤的孩子,对他们只有心痛,没有头痛;只有偏爱,没有偏见。用热爱、信念和智慧来化腐朽为神奇,她说要想在学生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相信:只要扑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该老师用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更细致,更耐心的品性与周围的师生共勉。十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把满腔热情倾注到党的教育事业中,把理想之根扎在三尺讲台上,用博大的爱心,不懈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托起了一个个明天的希望,谱写着自己平凡而绚丽的人生。

上一篇:安徽省导游考试范文下一篇:镇榜样3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