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习题集

2022-09-18

第一篇:中医骨伤科学习题集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基础》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患的基础课程。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基础》共十四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第二至第八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损伤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骨关节与神经功能检查法、关节镜及影象学检查等;第九章至第十四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其他疗法及创伤急救等。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54学时。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象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骨伤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骨伤人才。 ?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

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3.清代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与摧残的历史。 4.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 成就。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 【目的要求】

1.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的相互联系。 3.掌握损伤常用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按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损伤)。 3.按受伤时间分类(新伤、陈伤)。

4.按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分类(闭合性、开放性)。 5.按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运动损伤等)。 7.按致伤因素的性质种类分类(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 损伤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目的要求】

1.掌握损伤的内因、外因。

2.了解损伤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1.外因、内因的定义。

2.外因:包括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等。

3.内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及职业工种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病机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 2.熟悉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3.掌握骨伤科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概述人体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2.介绍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损伤后病理变化。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章 辨证诊断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 【目的要求】

1.熟悉损伤后全身症状。

2.掌握损伤后局部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 【教学内容】

1.全身症状:发热、口渴、口苦、心烦、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等。如合并外伤性休克,还有相应表现。

2.局部一般症状: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等。

3.局部特殊症状:包括筋骨损伤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等)及脏腑损伤的特殊症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骨病所出现的全身症状。

2.掌握骨病原菌局部的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 【教学内容】

1.全身症状:介绍骨痈疽、骨痨、痹证、痿证、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2.局部一般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3.局部特殊症状: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四诊 【目的要求】

1.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2.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点。 3.掌握摸诊的主要用途和常用手法。 【教学内容】

1.问诊: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全身情况、其他情况。 2.望诊:望全身、望局部。 3.闻诊:一般闻诊、局部闻诊。 4.切诊:切脉、摸诊。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辨证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骨伤科八纲、气血辨证方法。 2.熟悉骨伤科脏腑辨证方法。

3.了解骨伤科经络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方法。 【教学内容】

1.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2.气血辩证:伤气、伤血、气血两伤。

3.脏腑辩证:肺与大肠辩证、肾与膀胱辩证、肝与胆辩证、脾与胃辩证、心与小肠辩证。 4.卫气营血辩证: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的生理作用及伤后证候。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章 骨关节检查法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方法。 2.熟悉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3.掌握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步态。

4.了解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的功能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测量检查: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及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2.运动检查:步态、关节功能的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5学时。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头颈、胸腹、腰背、骨盆以及四肢各部位的望诊方法。 2.熟悉各部位触诊及运动检查要点。 3.掌握各部位特殊检查法。 【教学内容】 1.头部检查:望诊、触诊。

2.颈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3.胸部检查:望诊、触诊。 4.腹部检查:望诊、触诊。

5.腰背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6.骨盆检查:望诊、触诊、特殊检查。

7.肩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8.肘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9.腕和手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10.髋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11.膝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12.踝与足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5学时。

第六章 神经功能检查法 【目的要求】

1.了解感觉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2.掌握肌力测定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熟悉生理反射与病理反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四肢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感觉检查:检查内容、临床意义、记录方法。

2.肌力检查:测定标准、各部位骨肉肌力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反射检查:生理反射、病理反射、临床意义。 4.植物神经检查:检查内容、临床意义。

5.四肢神经损伤检查: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七章 关节镜检查 【目的要求】

1.了解关节镜构造及用途。 2.熟悉关节镜的检查技术。 【教学内容】

1.关节镜的构造与用途。

2.关节镜检查技术:操作方法、术后处理、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章 影象学检查 第一节 X线检查法 【目的要求】

1.熟悉X线片阅读方法。

2.掌握骨与关节疾患的基本X线表现。 【教学内容】 1.X线片的阅读方法。

2.骨与关节X线片的分析:包括软组织、骨志关节疾患的X线表现。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穿刺与造影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四肢关节穿刺术、关节液检查及造影技术。 2.熟悉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及椎管造影术。

3.了解活体组织穿刺的器材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关节穿刺及关节液检查:适应证、操作方法、穿刺途径、关节液检查。

2.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检查: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穿刺后处理及脑脊液压力测定。

3.活体组织穿刺:器材准备、操作方法、穿刺物分析、注意事项。 4.造影检查:关节造影、血管造影、椎管造影。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面体层扫描(CT) 【目的要求】

1.了解CT检查原理。 2.熟悉CT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CT检查原理。

2.CT应用范围:骨科疾病、骨肿瘤及脏器疾患的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磁共振显象(MRI) 【目的要求】

1.了解磁共振显象的原理。 2.熟悉磁共振显象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磁共振显象的原理。

2.磁共振应用范围:颅脑病变、脊椎及椎管内病变、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显象 【目的要求】

1.了解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原理。 2.熟悉放射性核素显象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原理。

2.放射性核素显象检查应用范围:骨骼系统疾病、肾与膀胱疾病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超声诊断法 【目的要求】

1.了解超声诊断的原理。 2.熟悉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原理。

2.超声诊断应用范围:颅脑外伤及颅脑内占位性病变、脊椎及椎管内疾患、各种心血管及内脏疾患。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七节 肌电图检查 【目的要求】

1.了解肌电图的检查原理。 2.熟悉肌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肌电图检查原理。 2.肌电图检查方法。

3.肌电图应用范围: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肌原性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压迫性疾病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九章 手法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手法应用原则。

2.熟悉应用手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3.掌握手法的训练方法、效能及分类。 【教学内容】

1.手法的应用原则:包括早、稳、准、巧等。

2.手法适应证:骨折、脱位、筋伤、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损伤后遗症等。 3.手法禁忌证:感染、结核、恶性肿血友病、精神病及媳妇女等。

4.手法注意事项: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做好准备工作,操作时应掌握要领,治疗后认真复查等。

5.手法训练:包括摸法、推拿、按摸等手法训练及夹缚包扎练习、体格锻炼等。

6.手法效能:理伤整复、接骨续筋;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宣通散结、剥离粘连;治疗后络、解除痉挛等。

7.手法分类:包括骨折复位、脱位复位、理筋等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骨折复位手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骨折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 2.熟悉骨折复位手法施行时注意事项。 3.掌握正骨八法的操作要领。 【教学内容】

1.骨折复位手法历史沿革。 2.施行正骨手法注意事项。

3.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拨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 脱位复位手法 【目的要求】

1.了解脱位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 2.熟悉脱位复位手法的注意事项。 3.掌握常用的脱位复位手法。 【教学内容】

1.脱位复位手法历史沿革。

2.脱位复位手法:手摸心会、拨伸牵引、屈伸回旋、端正捺正、足蹬膝顶、杠杆支撑。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节? 理筋手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理筋手法的功效。

2.掌握理筋手法的动作要领、功用及适应证。 【教学内容】

1.理筋手法的功效。

2.舒筋通络法:包括按摩法、揉擦法、滚法、击打法、拿捏法、点压法、搓抖法的动作要领。 3.活络关节法:包括屈伸法、旋转摇晃法、腰部背伸法、拨伸牵引法、踩跷法的动作要领。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章 固定 第一节 外固定 【目的要求】

1.了解石膏绷带的制作、用法和操作方法。

2.了解牵引疗法的分类、用具,掌握皮肤牵引与骨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外固定器的种类和适应证。

4.掌握夹板固定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制作要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夹板固定:作用机理、材料与制作要求、适应证、禁忌证、固定垫、扎带、操作步骤、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和解除夹板的日期。

2.石膏固定:石膏绷带的制作、操作步骤、固定体位、固定后注意事项及石膏的开窗、切开和拆除。 3.牵引疗法:皮肤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骨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器材、操作方法、进针途径及牵引重量;布托牵引的适应证、操作方法、牵引重量和注意事项。 4.外固定器固定:沿革和进展、外固定器的类型、适应证及操作。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内固定 【目的要求】

1.了解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2.熟悉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种类及操作方法。 3.掌握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1.切开复位与内固定的适应证:手法复位失败、关节内骨折不能达到满意的闭会复位、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等。

2.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手术创伤和失血、神经或血管损伤、组织粘连等。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抗酸抗碱、不起电解作用、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 4.内固定方式、种类及操作方法:钢丝、螺丝钉、接骨板、髓内针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一章 药物疗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骨伤科内治法的特点和分类。 2.熟悉损伤三期辩证治疗原则。

3.掌握各种内治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方剂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骨伤内治法。

1.1损伤三期辩证治法:①初期治法(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活血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禁忌证或注意事项。②中期治法(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禁忌证或注意事项。③后期治法(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补养脾胃法、温经通络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禁忌证或注意事项。

1.2按损伤部位辩证治法:①三焦辩证治法:上焦犀角地黄汤、中焦桃仁承气汤、下焦抵当汤等。②主方加部位引经药:如《跌损妙方·用药歌》等。 2.骨病内治法

2.1解毒法(清热解毒法、温阳解毒法、疏泄解毒法、活血解毒法)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 2.2散结法(行气活血法、祛痰散结法)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 2.3通络法(祛邪通络法、祛痰解痉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2.4内托法(透脓法、补托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2.5补养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3.伤科杂证内治法:发汗解表法、养阴清热法、固涩收敛法、镇纳安神法、健脾利湿法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外治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骨伤科常用的药物外治法种类。 2.熟悉骨伤科外治法的施用原则。

3.掌握药物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敷贴药(药膏、膏药、药粉)的配制方法、种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搽擦药(酒剂、油膏、油剂)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3.熏洗湿敷药(热敷熏洗、湿敷洗涤)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4.热熨药的种类、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5.药条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6.中药离子导入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二章 练功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练功疗法发展简史。

2.掌握练功疗法的分类、作用、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熟悉全身各部功法姿式。 【教学内容】

1.练功疗法历史沿革和发展概况。

2.练功疗法的分类:按锻炼部位(局部、全身)及有无辅助器械分类。

3.练功疗法的作用: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止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等。

4.练功注意事项:包括内容和运动强度、动作要领、循序渐进及随访等。

5.全身各部功法训练:颈项功(与颈争力、往后观瞧、颈项侧弯、前伸探海、回头望月、颈椎环转);肩臂功(上提下按、左右开弓、按胸摇肩、双手托天、双手举鼎、弯肱拨刀、单臂摘果、轮转辘轳、背手抬拉、屈肘挎篮、旋肘拗腕);腕部功(抓空增力、拧拳反掌、上翘下钩、青龙摆尾);腰部功(按摩腰眼、风摆荷叶、转腰推碑、弓步插掌、双手攀足、前俯分掌、拧腰后举、云手转体、俯卧背伸、俯卧架桥);腿功(左右下伏、半蹲转膝、屈膝下蹲、四面摆踢、虚实换步、仰卧举腿、蹬空增力、侧卧外摆、搓滚舒筋、蹬车活动)。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三章 其他疗法 第一节 针灸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疗法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 2.熟悉针灸疗法的治疗原则。

3.掌握针灸疗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疗法基础:治疗原则、配穴处方的基本原则治法分类和操作方法。

2.针灸疗法在骨伤科的应用:软组织损伤、脱证、外伤性截瘫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物理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物理疗法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 2.熟悉物理疗法的种类、作用原理、功效、适应证、禁忌证、加剧反映的发生和处理原则。 3.掌握骨伤科常用物理疗法。 【教学内容】

1.理疗的定义和种类:人工物理因素疗法、自然物理因素疗法。 2.理疗作用的性质和原理:充血、消炎、镇痛等。 3.理疗的应用范围:预防、治疗、康复。

4.理疗注意事项:综合应用、加剧反映的发生和处理。 5.理疗的适应证、禁忌证。

6.骨伤科常用理疗方法:电疗法、磁疗法、超声疗法、传导热疗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封闭疗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封闭疗法的作用原理、临床常用药物。

2.掌握封闭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常用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封闭疗法的作用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

2.封闭疗法的常用药物、注射部位(痛点、鞘内、硬膜外、神经根等)。 3.封闭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 手术疗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手术注意事项、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工作,树立无菌观念。

2.熟悉手术基本操作:止血带的使用、无创技术、骨伤科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及最基本的骨伤科手术操作技术。 3.掌握清创术。 【教学内容】

1.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 2.止血带使用、无创技术。 3.骨伤科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骨膜剥离技术、骨凿和骨刀的使用、骨锯的使用、骨钻孔术。 4.骨伤科基本手术操作技术:截骨术、骨移植块的切取、骨移植术、肌肉缝合术、神经缝合术。

5.清创术的定义、适应证及操作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四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 急救救护 【目的要求】

1.了解严重创伤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方法。 2.熟悉急救救护的原则及其意义。

3.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基急救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1.急救救护的原则与创伤救护的步骤。 2.严重创伤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抢救方法。 3.创伤救护的四项基本原则: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4.创伤伤口及处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3学时。 第二节? 创伤性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创伤性休克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诊断方法。 2.掌握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创伤性休克的定义。

2.病因病机:失血、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组织破坏、细菌毒素作用。 3.辩证与诊断:诊断要点,辩证分型(气脱、血脱、亡阴、亡阳)。

4.治疗方法:一般处理、有效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中医疗法(中药、针灸)、纠正酸中毒、血管活动性药物的应用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3学时。 第三节? 创伤后感染 【目的要求】

1.熟悉创伤后感染(化脓性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诊断方法。 2.掌握各种创伤后感染的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化脓性感染: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一般处理、局部伤口处理、中医治疗及抗生素等)。

2.破伤风: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一般处理、局部伤口处理、中医治疗及镇静药物等)。

3.气性坏疽:病因病机、辩证与诊断、治疗方法(清创术、中医治疗及高压氧舱疗法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3学时。

第四节? 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了解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2.熟悉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创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

2.病因病机:休克、严重骨折、脂肪栓塞或合并严重感染。

3.辩证与诊断:Ⅰ期——休克、外伤抢救期;Ⅱ期——呼吸困难期;Ⅲ期——进行性肺功能衰竭期;Ⅳ期——终末期。

4.治疗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应用呼吸器,控制输液量,给利尿剂、白蛋白、肝素、激素,及配合中药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3学时。 第五节? 脂肪栓塞综合征 【目的要求】 1.了解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2.熟悉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辩证诊断与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定义。

2.病因病机:多见于严重创伤、富含脂肪的长骨干骨折及骨科手术等。其发病机制可综合为机械性和化学性两种学说。

3.辩证与诊断:诊断要点(主要、次要及参考标准),辩证分型(瘀阻肺络或称不完全型、瘀贯胸膈或称完全型、瘀攻心肺或称暴发型)。

4.治疗方法:呼吸支持,维持有效血容量,给激素、抑肽酶、高渗葡萄糖、白蛋白及中药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3学时。 第六节?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2.掌握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辩证诊断与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

2.病因病机:肢体外部受压,肢体内部组织肿胀,大血管受阻,终致肌肉坏死。 3.辩证与诊断:诊断要点(病史、临床表现及各部位发病特征),辩证分型(瘀阻脉络、肝肾亏虚)。

4.治疗方法:解除外来压迫,早期切开减压及中医治疗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3学时。 第七节? 挤压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挤压综合征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2.掌握挤压综合征的辩证诊断与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挤压综合征的定义。

2.病因病机:躯干或肢体严重受压,筋膜间隔区内压力不断上升,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肌红蛋白、钾离子、酸性代谢产物等大量进入血流,造成皮肾脏损害,终致肾功能衰竭。 3.辩证与诊断:诊断要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辩证分型(瘀阻下焦、水湿潴留、气阻两虚、气血不足)。

4.治疗方法:包括现场急救处理,伤肢早期切开减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钾处理,中药治疗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配合多媒体,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教学时数】0.2学时。

第二篇:中医骨伤科病历

【中医骨伤科病历示例】

××××××中医医院

住院病历记录首页

姓名:刘××

出生地:四川××

性别:男

常住地址:××市××区××镇××社××号

年龄:40岁

单位:无 民族:汉族 婚况:已婚 00分

职业:驾驶员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身份证号:510523****** 电话:186830***** 发病节气:立秋 可靠程度:可靠

入院记录

主 诉:车祸致右髋、膝、踝肿痛,活动受限12小时

现病史:患者自诉入院前12小时,因自己所驾驶的汽车与另一辆汽车追尾相撞,伤及右下肢,伤后即感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右膝、右踝外伤出血,无恶心呕吐、大小便异常等。在当地120的帮助下急送当地医院救治,经右膝清创缝合及补液等治疗后(具体治疗不详),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见:神清,痛苦貌,纳眠可,小便可。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史,入院前3年因“右跟骨骨折”曾在北京空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否认输血及输血制品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系统回顾无其他病史。

个人史:出身于原籍。近来未到过疫区居住旅行,吸烟(每天约1包)。 婚育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适龄结婚,育有1儿1女,爱人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特殊病史及重大遗传病史。

望闻切诊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痛苦病容,面色苍白无华,目光明亮,双目乏神,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言语有力,语言清晰,呼吸稍浅数,无异常气味。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全腹无压痛、肌紧张,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脉滑数。

体格检查

T:37.0℃ P:82次/分 R:21次/分 BP:130/80mmHg 入院日期:2010年08月14日03时57分

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08月14日05时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力体型,急性痛苦貌,神志清楚,查体欠合作,平车推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双瞳等大等圆,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口未及异常分泌物,扁桃体无充血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整,心率8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异常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腹部叩诊呈鼓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情况见专科情况。神经系统查体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情况: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口边缘欠整齐,污染中度。患者因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右下肢骨传导音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远端血循、感觉尚可。

辅助检查:我院DR提示:

1、右侧股骨头骨折,伴股骨头向外上方半脱位。

2、左侧第

8、10前肋骨折。

3、双肺及心影未见异常X线征象。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

1、骨折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2、筋伤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

1、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脱

2、右髋臼骨折

3、左第

8、10肋骨骨折

4、右膝关节损伤

5、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8月14日08时07分

患者刘××,男,39岁,因车祸致右髋、膝、踝肿痛,活动受限12小时于2010年08月14日03时57分因“右股骨头骨折伴脱位”由急诊收入我科。

病例特点:

1、患者为中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

2、以车祸致右髋、右膝、右踝伤痛12小时为主要表现

3、体格检查:P:82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明显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明显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口边缘欠整齐,污染不重。患者因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右下肢骨传导音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远端血循、感觉尚可。

4、辅助检查:我院DR提示:1)、右侧股骨头骨折,伴股骨头向外上方半脱位。2)、左侧第

8、10前肋骨折。3)、双肺及心影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象。

诊断依据: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中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所谓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脏腑由之不和,气血运行失常,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而现局部疼痛,血循失常,血溢脉外,故而现局部肿胀。舌质红,苔腻、脉弦紧为骨断筋伤、气滞血瘀之侯,故本病辨病为骨折,辨证为骨断筋伤、气滞血瘀,病位在右髋部,病性属实。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为中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

2、以“车祸致右髋、右膝、右踝伤痛12+小时”为主要表现。

3、查体:胸廓对称,左侧腋前线平第

8、9肋处压痛,无畸形。脊柱外观无明显畸形,生理弧度存在,各节段无明显叩压痛,叩压时无双下肢及臀部放射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内收内旋畸形,短缩约3CM,右髋肿胀、臀后压痛、弹性固定,右下肢较对侧肿胀,未见皮下瘀斑及青紫,右膝前下方可见三条长约4-5cm的皮肤裂伤,伤口已行缝合,右踝后方见一长约7cm的皮肤裂伤,伤口深至跟腱,伤口边缘欠整齐,污染不重。患者因右髋、右膝、右踝疼痛而拒绝接受功能检查。右下肢骨传导音减弱,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远端血循、感觉尚可。

4、辅助检查:我院DR提示:

1、右侧股骨头骨折,伴股骨头向外上方半脱位。

2、左侧第

8、10前肋骨折。

3、双肺及心影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象。

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为祖国医学“骨折、脱位”范畴,应与“转子间骨折”鉴别,二者都有疼痛、功能障碍、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起病急,症状较重,局部可有畸形、肿胀等。本病多腹股沟多有压痛,股骨粗隆部叩击痛不明显,骨盆分离试验(+)。后者股骨粗隆部叩击痛明显,畸形较重,通过影像学检查相可鉴别。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西医诊断为“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脱位”,应与“股骨粗隆间骨折”鉴别,二者都有疼痛、功能障碍、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起病急,症状较重,局部可有畸形、肿胀等。本病多腹股沟多有压痛,股骨粗隆部叩击痛不明显,骨盆分离试验(+)。后者股骨粗隆部叩击痛明显,畸形较重,通过影像学检查相可鉴别。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

1、骨折

2、筋伤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

1、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

脱位

2、右髋臼骨折

3、左第

8、10肋骨骨折

4、右膝关节损伤

5、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 诊疗计划:

1、骨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2、完善血常规、凝血项目、输血前检查等相关检查,清创缝合。

3、右下肢持续股骨髁上牵引,择期手术治疗。

4、西医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5、中药给予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以四物汤加减,处方如下:

当归12g 川芎10g 牛膝15g 白芍30g 白术12g 茯苓10g 木香12g 熟地15g 甘草3g 枳壳9g 5剂,一日一剂,水煎300ml,分三次温服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第三篇: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2.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2.1 术前护理

2.1.1 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1.2 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2.1.3 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2.1.4 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2.1.5 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2.1.6 术日晨护理

2.1.6.1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2.1.6.2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2.1.7 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好牵引器具。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2.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2.2.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2.2.3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做好记录。

2.2.2.4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疼痛的因素,遵医嘱使用针刺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2.2.3 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2.2.4 根据患者手术的情况,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

2.2.5 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第四篇:中医骨伤科发展概况

1、 充分发挥*院中医骨伤科专家特长、优势,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质中医骨伤科中、青年人才;

2、中医骨伤科要以中医正骨手法、整骨理论、内服外敷方药为核心,开展各种论坛、讨论、学术交流讲座等形式,并扩大临床实践应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演练与临床相结合;

3、以“小针刀”为又一亮点,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浓、效果好、费用低、副作用少(小)的优势,扩大中医骨伤科的诊治范围,加强中医骨伤科的宣传力度;

4、形成良好的管理、考核、培训、奖励机制,突破传统运行模式,创新模式跳跃式发展,力争在3~5年,形成一批医德优秀、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团结进取的中医特色骨伤科队伍,努力建立1~2个骨伤科,规模在40~100张病床:

a、 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考核——重视医德与管理,重视中医骨伤科的传、帮、带,考核的不是以专业技术为核心而是以带多少徒弟、对骨伤科发展做出多少贡献、为中医骨伤科做多大影响为准绳;

b、业务骨干的培养与任用——重视敬业精神,钻研业务的态度,对中医骨伤科理论的把握与新理论的接受、理解、掌握能力,能上能下,重视德育与专业素质教育,业务开发能力、人脉关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准学科带头人与骨伤科发展的中流砥柱;

c、 初级医生的锻炼与选用——给与初级医生良好的锻炼机会,选用有潜力、有能力、有志向的年轻医师做为留用对象,适时送出去、请进来进行培养与锻炼; d、取经与建庙——有计划、有目标的派出考察国内知名中医骨伤科、专科医院,去考察取经,回来研究、消化,结合医院、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属于**地区特色浓、素质高、影响力大的中医骨伤科这个庙。

e、积极发挥中西医护理在骨伤科的作用——充分发挥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培养和练就一批高素质中医骨伤科护理队伍。一次护理工作,永远服务追求——骨科的特点就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调养)”,把护理工作做到深处、做到实处、做到细处!把护理工作长效化、人性化、程序化,通过跟踪服务、后续服务、外延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形成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具有*院中医特色的服务水平,提高护理水平要与提高护理待遇相结合,发挥主

观能动性,鼓励科研、创新服务模式

第五篇: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并协助摆好正确体位。

三、入院介绍

(一)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二)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一)新入院患者即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测量入院时体重。

(二)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3时和晚11时酌情免测。

(三)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体温正常连测3次后,每日15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五)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二)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等,引流袋遵医嘱更换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三)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四)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五)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六)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

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二)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三)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四)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

(五)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二、术日晨护理

(一)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二)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

(三)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好牵引器具。

三、术后体位护理

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四、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二)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三)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及时更换,做好记录。 (四)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遵医嘱使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五)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进行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六)根据患者手术及身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七)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一)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二)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三)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四)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五)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六)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七)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八)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牵引术后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主动配合。

三、洗净患肢,局部备皮。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四、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保证牵引效能,注意观察以下事项,做好护理记录。

(一)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二)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三)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四)滑动牵引的患者,要适当抬高床头或床尾等处,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五)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六)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疱、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七)保持骨牵引处针眼的干燥,定期清洁换药,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皮肤有无拉伤,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八)人工牵引、电脑腰椎牵引、颈椎牵引等需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六、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并发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三、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四、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五、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六、石膏未干固护理

(一)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

(二)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扶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捏压。

七、石膏干固后护理

(一)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二)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三)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八、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九、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

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以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骨骼,涉及肾。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骨骼病病史。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

(二)精神状态。 (三)生活自理能力。 (四)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摄片及CT等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减少患肢移动,必须移动时,取得患者配合。移动时动作轻柔,用双手同时扶托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3.牵引、复位、固定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摆放于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防止畸形,并按各种牵引固定术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 2.观察患肢指(趾)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

3.开放性骨折,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伤口大小、有无异物及血管、神经损伤。

4.出现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四肢厥冷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患肢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皮肤苍白,或青紫、肤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凉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或医嘱用药酒服下。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疼痛剧烈,遵医嘱给予耳针或药物止痛。 2.患肢瘀血肿胀。早期遵医嘱用中药外敷,三天后中药熏洗。 (七)健康指导

1.指导并帮助患者循序渐进行功能锻炼。

2.向患者讲解防止并发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的知识。

上肢骨折

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髁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三)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过敏者及时揭去。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及生活护理,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六)临证(症)施护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º、腕关节背伸30º、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3.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下肢骨折

指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其它脏器有无损伤。

(三)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四)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过敏者及时揭去。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六)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七)临证(症)施护

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º、外展20º、膝关节屈曲15º、踝关节背伸90º、足尖向上位。

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3.鼓励患者深呼吸并有效咳嗽,定时扣背,预防肺部感染。 (八)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倒。 6.定期到医院复查。

脊柱骨折

多因严重外伤引起脊椎骨压缩、脱位或断裂。病情较复杂,可并发脊髓损伤。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生命体征、疼痛、肢体感觉、二便功能等。 (三)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患者应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椎平直,床尾用护足架,防止足下垂。 2.协助患者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同时翻动。

3.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躯体麻痹平面的变化,备好各种急抢救用品。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反应。 (四)饮食护理

久卧患者的肠蠕动减慢,应多食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 (五)情志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配合治疗,安心养病。 (六)临证(症)施护

1.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后,腰下垫一薄枕,维持复位角度。 2.需用手术切开复位者,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需牵引复位者,按牵引术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开放导尿管,冲洗膀胱,预防逆行感染。合并尿潴留患者,按癃闭常规护理。

5.便秘者,可按摩腹部或遵医嘱服用缓泻药物。大便失禁者,做好会阴部护理。

(七)健康指导

1.脊柱骨折尤其伴随脊髓损伤者,病情严重、病程长、恢复慢,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教会家属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知识。

3.便秘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训练床上排便,放松紧张情绪;顺时针按摩腹部;多吃蔬菜、水果等。

4.预防压疮: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发现潮湿及时更换;卧气垫床,每2~4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做到肩、髋呈一直线,避免脊柱扭转;每日按摩受压处2~3次。

5.尿潴留:放松紧张情绪,用诱导法帮助排尿;按摩膀胱区,以助排尿。

6.预防尿路感染,多饮水,每日不少于1500ml;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并用0.25%碘伏消毒尿道口,勤换内裤。

7.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行有效咳嗽,应深吸气,并收腹后重咳,将气管深部的痰液咳出;翻身后给予拍背,用空心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扣拍;痰多难咳时,配合雾化吸入。

8.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9.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骨盆骨折

因外伤引起骨盆完整性遭受破坏,常可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一、护理评估

(一) 生命体征,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 疼痛、肿胀、瘀斑、下肢活动障碍、血尿、腹痛等状况。

(三)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四) 心理社会状况。

(五) X线、CT等检查。

二、护理要点

(一) 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2. 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出现尿道口滴血、血尿、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 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无力或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6. 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床休息。患者处于舒适位,屈髋以减少疼痛。

(三)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五) 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六)临证(症)施护

1. 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时,做牵引复位,按牵引护理常规进行。

2. 采用骨盆托带悬吊牵引术,应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被污染。

3. 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防止尿管脱出。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

4. 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三、健康指导

(一) 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二) 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康复期可自理日常生活,但不可劳累。

(三) 每日进行腰背肌、双下肢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四) 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骨折伤口再损伤。

因外力所致骨端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一、护理评估

(一)外伤史或关节反复脱位病史。

(二)关节局部有无疼痛、肿胀、瘀血等情况。

(三)有无伴随骨折、神经及血管损伤,是否合并多发性创伤。 (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做好复位前的准备工作协助医师及时整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关节局部情况和全身变化,若疼痛较甚,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移动患者时,需托扶患肢,避免因活动患肢而加重疼痛。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后疗效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六)临证(症)施护

1.脱位早期局部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

2.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或宽带悬吊固定者,注意保持患肢于功能位。需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时,按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术护理常规进行。

3.在固定期间,要注意患肢的肌肉收缩活动及未固定的关节功能锻炼。解除固定后,要防止活动过猛及粗暴的被动活动。

三、健康指导

(一)正确进行关节部位功能锻炼,避免用力过猛、剧烈运动或过早运动而导致习惯性脱位。

(二)遵医嘱进行负重活动,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伤筋是肌肉、韧带、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拉或积劳过度所致。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一)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劳累过度或跌打损伤病史。 (二)局部有无瘀肿、疼痛、功能障碍。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气滞血瘀证、风寒湿证、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二)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三)给药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四)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

(六)临证(症)施护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腰

4、腰

5、骶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一)发病史、诱因。

(二)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三)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既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三)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五)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临证(症)施护

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三、健康指导 (一)宜睡硬板床。

(二)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三)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四)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全身各关节、肌肉等通过合理的运动,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以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的锻炼方法。

一、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法(遵医嘱指导患者)

(一)骨折早期

伤后2周以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1.上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做轻度背伸掌屈活动。根据骨折部位,做肘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

2.下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拓屈、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髌骨按摩等每日3~4次。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收腹提臀动作。

(二)骨折中期

伤后2周,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固定的活动。

1、上肢

鼓励患者握紧拳头,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2、下肢 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高动作。牵引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肢逐步负重锻炼。小夹板固定的患者,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做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三)骨折后期

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此期限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等动作。

二、腰椎压缩性骨折功能锻炼法(遵医嘱指导患者) (一)五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跟支撑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轻局部水肿,防止损伤后的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一般无休克等合并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复位后第二天即可锻炼。

(二)三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腾空后抻。此法根据患者的体力,于伤后3周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次数。

(三)飞燕点水法

患者俯卧,上肢后伸,抬起头肩部,下肢伸直抬起,全身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伸展松弛反复进行,适用于伤后3-4周开始练习。

三、功能锻炼注意事项(遵医嘱指导患者) (一)向患者做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坚持锻炼。 (二)要求患者在锻炼时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暴过猛。

(三)做到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恢复锻炼。

(四)应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上1/3骨折的内收活动等。腰椎骨折不可做弯腰动作,3个月后方可进行弯腰练习。

(五)锻炼下肢骨折肢体负重时,应保护患者,防止滑倒、碰伤、扭转等。

(六)指导患者在出院后仍须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上一篇:重阳节联欢会主持词下一篇:做一个有智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