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比练习题

2022-09-01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比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4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2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这本书计划( )天看完。

7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

916. 吨大豆可榨油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3227. 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351()()8. 把甲数的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7()()1()9. 甲数比乙数多,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4()10.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1. 4 :5 = 24÷( )= ( ) :15 12.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3. 12的约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二、 判断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 3.如果8A = 9B那么B :A = 8 :9 ( ) 4.15 :16和6 :5能组成比例 ( )

三、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2:7 B、6:21 C、4:14 2. 下面 (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8:7和14:16 B、0.6:0.2和3:1 C、19: 110 和10:9 113. 与:能组成比例的是( )。

56111A、: B、:5 C、 5:6 D、6:5 56614. 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盐和水的比是( )。

10A、1:8 B、1:9 C、 1:10 D、1:11 35. 如果X=Y,那么Y:X=( )。

433A 、1: B、:1 C、3:4 D、4:3 44136. 把4.5、7.

5、 、 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项的积是( )。

210A、1.35 B、3.75 C、33.75 D、2.25 7.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甲乙效率的最简比是( )。

A、 6:9 B、 3:2 C、 2:3 D、 9:6 8.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9. 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6:5,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共计880个,乙比甲少做( )。

A、 480个 B、400个 C、80个 D、40个

四、计算

1、求比值。

12411 14:0.72 :1 3:2

35772

2、化简比。

111 7:0.24 12.6:0.4 :1

520

5五、 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 14

11.25X245:0.4=2:X 2.8:=0.7:X = 30.251.67

5六、 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9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 45 和X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七、 应用题

1. 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2.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3.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4:5,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6. 8.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7.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 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 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 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第二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

;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

(

)

(3)

(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

;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

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二、古诗词知识题。(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三、根据描述写诗句

1"""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2""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4""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5"。""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6""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7""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8"。"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9""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读诗句,写地名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答案)

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古诗词知识题。(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三、根据描述写诗句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读诗句,写地名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华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桂林。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答案)

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2)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3) )。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1) )。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 )”。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3) )。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1)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1) )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2)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9.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1) )。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3) )。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1) )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2) )。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3)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3) )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1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2)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17.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1) )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1)红色 (2)花 (3)树叶

19. “海上生明月,( (3)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2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1) )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21.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2) )。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红)总是春。

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 (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六、古诗数字园:(填数字)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七、古诗地名园:(填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八、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

4、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千锤万凿)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

九、根据描述写诗句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2“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十、读诗句,写地名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华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庐山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桂林

十一、补全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3.(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4.(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5.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6.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7.(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8.(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9.(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0.填数词:(百)密

(一)疏

11.“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 12.“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 1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4.四大美女“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闭月”指(貂蝉),“羞花”指(杨贵妃)。

15.《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6.《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7.我国古代有两本兵书,一部是(孙子兵法),一部是(孙膑兵法)。 18.古人四兄弟从大到小排行次序(伯),(仲),(叔),(季)。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总复习解方程练习题

1、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还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2、长方形的周长是112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

3、将一个棱长6分米的立方体钢材熔铸成一个底面积是48平方分米的圆锥形模具,这个模具的高是多少分米?

4、某建筑队修筑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修56米,15天完成,实际上每天多修4米,实际用了几天?

5.甲乙两人年龄的和为29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0米,长是宽的1.4倍,求长方形的面积

7.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8.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480包,大米的包数是面粉的3倍,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包?

9.阿姨买4块肥皂、2条毛巾共用去2.8元,已知肥皂每块0.26元,毛巾每条多少元?

10.甲乙两站相距255千米,一列客车从甲站开出,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出,2.5小时后相遇。客车每小时行4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商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其中有8筐苹果,剩下的是梨,梨有3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12.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

13.有36米布,正好裁成10件大人衣服和8件儿童衣服。每件在人衣服用布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14.有两袋大米,甲袋大米的重量是乙袋大米的3倍,如果再往乙袋大米装5千克大米,两袋大米就一样重,原来两袋大米各有多少千克?

15.2004年亚洲人口约有39亿,比欧洲人口总数物5倍还多4亿人,欧洲人口大约有多少人?

16.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共获得金牌32枚,比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7倍少3枚。1988年中国队共获金牌多少枚?

17.在一个笼子里,有鸡又有兔共8只,数一下它们的脚,共有20只。请问笼子里鸡、兔各有几只?

18.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45千米的两站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9.修一条长360米的路,每天修80米,修了若干天后,还剩40米,已修了多少天?

20.师徒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5小时共加工450个,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21.果园里种的桃树比杏树多90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多少棵?

22.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3.5,甲是乙的4倍,丙比甲多4.5,求三个数各是多少?

上一篇:学习雷锋精神发言稿下一篇:小学六年级班级公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