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瓶检测专项应急预案

2022-11-18

第一篇:钢瓶检测专项应急预案

,2020核酸检测应急预案,(通用)

3 3 篇

0 2020 核酸检测应急预案

(通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 按照省、市、区工作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 发挥核酸检测支撑作用, 积极应对秋冬季可能新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避免因局部疫情出现甚至暴发时, 医疗资源挤兑导致检测能力严重滞后, 给疫情防控和群众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我街道结合辖区实际, 为做好大规模核酸采样准备工作, 特制定本预案。

一、

总体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 将加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尽力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作为常态化防控落实“四早”措施的首要举措。

应急预案启动时, 落实加快提升检测能力所需的人员、设备和资金, 压实各部门、各社区责任, 完善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机制。

二、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成立 XX 区 XX 街道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XX 任组长, 办事处副主任 XX 任常务副组长, 负责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 应对出现新疫情时需要进行( 较)

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

建立网格化核酸采样机制

1.科学确定网格化检测区域划分。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可能

出现的全员核酸检测做好准备。

我街道定为 一级网格, 六个社区定为二级网格, 二级网格下按照小区、聚居地进一步划分为三级网格; 三级网格下按照小区每栋楼每座房子进一步划分为四级网格。

街道设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辖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包括人员动员、组织、公告、等工作, 每个二级网格设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小组,按照“1+8”标准配备工作人员, 即有 1 名街道班子成员负责, 并设置 8 人专门小组,包括 1 名联络人、1 名医务人员、1 名信息登记员、1 名网络员、2 名引导员、1 名民警、1 名社区工作者; 二、三、四级网格由街道进一步进行划分, 并设置具体网格联络人, 负责网格内人员的组织、动员等工作; 各级网格需掌握网格内所有人员的相关详细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等, 确保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可及时通知动员到位。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组织安排采样人员上门采集, 确保检测工作全覆盖, 做到不落一人 。

2.建立核酸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

街道卫健办负责与区数字办对接, 将摸底的辖区内人员信息按照网络化核酸检测要求提前录入系统, 做好人员信息的核对和审查, 实行动态更新,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准确、快捷、高效和报告查询便利。

3.选定核酸检测采样点。

各社区分别设置 1 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配备 3 个采样帐篷。

提前储备好设置采样点所需的物资, 确保收到指令后能够迅速布置好采样点。

卫健办和 XX 街道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要做好采样点设置的指导工作。采集点要求。

采样点要求选择空旷、通风、平坦、安全的区域, 根据原有场地条件, 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采集辅助区和临时隔离区, 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 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 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 做好预案; 应当设置急救设备备用。

等候区。

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 应设置人行通道和“1 米线”标识, 落实“1 米线”间隔要求, 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严控人员密度, 避免大规模采样时造成人员聚集; 等候人员均应按要求佩戴好口罩。采集区。

应根据气候条件, 配备帐篷、冷/暖风扇、适量桌椅, 保证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 标本如无法及时运送至实验室, 需准备 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缓冲区。

可提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采集辅助区。

空间应当相对密闭, 用于采集人员更衣、备餐、值班等。

临时隔离区。

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4.组建核酸检测采样应急队伍。

综合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疫情情况, 充实核酸采样力量, 做好相关专业人员储备。

依托 XX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组建 1 支 XX 核酸采样应急队, 每个社区设置 3 个采样组, 每个采样组 3 个采样工作人员, 核酸采样应急队由区指挥部统一调度, 每支采样队设队长 1 名,每个采样小组设组长 1 名。

采样工作分上午 4 小时、下午 4 小时、晚上 4 小时每天共 12 小时轮班, 要求各社区制定全员核酸检测方案, 细化到每

天, 每个时间段具体采样的小区的楼栋和人数, 原则上 4 天内基本完成全员采样, 第五天做漏检补采。

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N95 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 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 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 戴双层乳胶手套; 手套被污染时, 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5.做好被 采样人员安排准备。

核酸检测工作小组应根据指令做好被采样人员的安排, 迅速有序地组织网格内的人群按 5 人或 10 人一组提前做好采样准备,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我街道提前准备各个网格核酸样本采集后的样本转运车辆、人员, 并在辖区内准备 1 家酒店用于采样和送样人员洗漱。5 四、

加强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将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作为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按照我区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时, 要将每日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情况及时报区指挥部。

2.做好物资储备。

街道指挥部物资采购组根据每日 检测量需求按照 3 个月 用量测算并储备人员防护物资。

3.加大宣传引导。

要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 压紧压实四方责任, 每个网格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做好辖区内、网格内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有序组织群众分片

区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避免出现混乱、恐慌和人员聚集等现象。

4.加强督导检查。

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 街道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组建督导检查专班, 对各社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各社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对责任落实不到位、不担当不作为的,要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篇二:

2020 核酸检测应急预案

2 2

一、

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04 号), 进一步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有序提升我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 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新情况, 扩大检测范围, 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防控工作, 阻击疫情,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

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 、《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 等内

容编制。

三、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提升本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

四、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 健全机制。

应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最大程度减少突发疫情的发生引起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把突发疫情应急工作 7 与公共卫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建立完善应急机制, 为应对突发疫情提供保障。

五、

成立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成 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健局医政股,XXX 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日 常具体工作。

六、

核酸检测对象范围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检测能力, 领导小组确定并动态调整检测策略和人群范围。

( ( 一) ) 重点人群“ “ 应检尽检 ”8+1+1 类人员: :

1.密切接触者; 2.境外入境人员; 3.发热门诊患者; 4.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 5.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6.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 7.监所工作人员; 8.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8 省上要求加做学校教师员工。

应对当前北京新疫情, 市里新增了对农贸市场工作人员、冰鲜销售人员、冷链仓储运输从业人员等。根据疫情防控需要, 必要时, 对重点地区来 XX 人员,无法提供达到目 的地前 7 天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血清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检测阳性的, 免费提供核酸检测。

( ( 二) ) 其他人群“ “ 愿检尽检” ” 。

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和动态调整优先检测人群。

( ( 三) ) 加强公众监测预警。

疾控中心定期对普通人群进行抽样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做好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工作。

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动态调整常态化防控措施和动态推进应检尽检。

七、

检测机构分工

县疾控中心负责“应检尽检”(密切接触者, 境外入 XX 人员, 参与口岸检疫的排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重点地区来 XX 人员)、抽样监测和流调等对象提供免费核酸检测;县医院、中医院负责发热门诊患者、入(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重点地区返学返岗返工人员和其它“愿检尽检”人员提供自费核酸检测服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县卫健局的安排, 协助参与免费核酸检测对象的检测工作。

县新冠病毒 9 检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 研究解决扩大核酸检测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动态调整。疫情发生时, 根据检测需要, 领导小组分配任务, 由县

医院、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密切配合完成任务。

八、

严格规范开展检测

各检测机构要严格按照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要求,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备生物安全防护用品, 确保工作人员防护到位, 杜绝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人员培训、强化质量控制, 落实实验室能力建设标准体系认证和实验室室内质控, 根据安排常态化接受上级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和室间质评。

落实检测信息报告制度, 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好信息录入, 准确做好患者检测标本信息登记工作, 详细填报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送检表, 保证检测标本信息可追溯。

九、

提升检测能力

县医院、中医医院、疾控中心要加快落实设备采购, 主动对接上级业务部门加强业务培训, 增加人员培训, 确保应急需要时能够“三班倒”不间断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确保按照要求在县域内能够规范安全开展核酸检测。10 突发疫情意外情况, 提高核酸检测能力的处理方法可参照《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 执行。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 ( ( 一) ) 适用对象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技术(以下简称稀释混样)仅适用于大人群样本的筛查,稀释混样检测结果不作为最终确诊依据。

在人群总体阳性率较低(低于 0.1%)时更为适宜。

以下人群不建议采用稀释混样检测:重点区域人群(近期有疫情发生的小区含确诊病例和无

症状感染者、老旧小区、人口密集小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和近期离省外出人群)、其他不适合稀释混样检测的人群;医疗机构就诊患者。

( ( 二) ) 实验室条件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 424 号令),具备在南平市卫生健康委备案的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 (卫办医政发〔2010〕 194 号), 具备经过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备案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

( ( 三) ) 生物安全要求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0〕 5311 号)和《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的有关要求, 采样和实验室检测人员应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级别的个人防护。

检测工作完成后, 废弃物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处理, 不得保存样本。

( ( 四) ) 操作流程

1.材料准备

①采样管。

常规采样管, 含病毒保存液 3ml 的标准采样管。

②咽拭子 ③振荡器。

④其他开展核酸检测的常规物质准备。

2.采样与混合

①咽拭子采样方法。

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 采样者将拭子越

过舌根, 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 3 次, 将拭子头浸入含 1~3ml 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尾部弃去, 旋紧管盖。

②样本混合。

将采集的数个样本(原则上不超过 5 个)各取 200ul 进行充分混合, 形成混合待检样本。

3.核酸提取与检测过程

按新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准操作流程进行。

每一次上样扩增中, 80 个加样孔用于加入混合样本(如 5 混 1, 总计 80×5 个单样本);10 个加样孔用于单样本(单样本来自上述 80×5 个原液的随机样本)。12 4.阳性结 果判断与重测检测结果先按照各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对被检测基因位点逐一判定, 出现任一位点阳性或能测出 Ct 值的混合样本, 均作为重测对象。混合样本检出 Ct 值, 其所有的单个原液样本需重新取样, 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单样本核酸检测。单样本检出阳性, 其所在混合样本要全部按常规方法进行单样本核酸检测。

5.质量控制

①室内质控。

每批上样检测应当在剩余加样孔中设置 1 个阳性对照样本和三个阴性质控样本(2 份生理盐水和 1 份阴性混合样本)。

3 份阴性质控样本随机放在临床样本中间。

弱阳性质控测定为阳性, 3 个阴性质控全部测定为阴性, 视为在控。

反之, 则为失控, 不可发出报告, 应分析原因, 必要时重新检测样本。

②室间质评。

实验室每季度参加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QA)活动, 按照活动要求完成质评物

接收、储存、检测和回报检测结果等工作。

6.注意事项 ①注意避免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落实一人一消毒;混样室在每进行一批样本稀释混样操作后, 应进行消毒处理。13②拭子应完全浸润在病毒保存液中, 样本在混合前后充分震荡(在振荡器上振荡 30 秒)。

③稀释混样检测必须提取核酸, 禁用“一步法”。

④建议对试剂检测灵敏度进行评估, 应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检测试剂。

⑤稀释混样检测的阴性样本按每批次扩增留取一份阴性样本备查。

⑥实行 24 小时检测制, 最大限度提高检测能力, 切实做到“应检尽检” “愿检尽检” 。⑦做好核酸检测能力储备工作: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 要未雨绸缪,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聚集性疫情做好核酸检测能力储备, 包括硬件储备、软件储备和人员储备等。

为此, PCR 室已经申请购置新的扩增仪, 一旦出现疫情时, 要根据需检测的“四类人员”数量, 分梯度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 迅速调集资源, 确保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检测能力。

十、

落实检测经费

争取县财政部门的支持, 加大核酸检测经费保障力度,根据本文件规定和领导小组确定的免费检测对象, 据实拨付核酸检测工作经费;非免费对象的检测经费由主体单位或业主组织负责;自愿检测人

员检测费用自理。

公立医院新冠病毒检测费用标准按照医保部门规定执行。

篇三:

为全面做好我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有效应对秋冬季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 落实好“四早” 要求, 充分发挥实验室核酸检测在疫情应对与处置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结合我县实际, 特制定本预案。

一、

编制目的

根据省、市关于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 积极应对可能新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 在出现确诊病例和划定为“中高风险”地区后, 按照及时、有效、科学、精准的原则, 对疫情可能波及的人群开展核酸检测, 实现 5-7 天内完成县域内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二、

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 204 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 、《XX 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第三版) 》、《医疗机构新型冠

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新冠病毒核酸复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 等。

三、

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

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XXX、XXX 成员:

(略)3 (二)

职责分工

1.县卫健委:

牵头制定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预案; 督促指导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 做好核酸检测能力储备; 本县发生新冠肺炎病例时, 迅速调集核酸检测医疗资源, 合理确定核酸检测机构及采样点, 确保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核酸能力; 必要时协调上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核酸检测工作。

2.县公安局:

负责核酸采样点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保卫工作。

3.各镇人民政府:

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 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负责辖区内被检测人员的组织, 核酸检测场地选择、准备、现场维护和消毒消杀等有关保障工作。

4.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

结合实际, 做好核酸检测所需的各类设备、防护用品、检测试剂的储备工作; 加强核酸检测技术培训, 建立核酸采样、检测人员后备梯队, 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保障全员核酸检测需求; 疫情发生时, 在县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做好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采样、

送检、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四、

核酸采样和检测队伍准备

(一)

成立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采样组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 成 员:

(略) 联络人:

XXX XXXXXXXXXX 工作职责:

日常情况下负责本单位核酸采样工作;

应急情况下接受 4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调度, 负责全县核酸采样工作。

(二)

成立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组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 成 员:

(略) 联络人:

XXX XXXXXXXXXX 工作职责:

疫情防控期间, 接受县防控指挥部统一调度, 负责全县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 五、

核酸检测物资和试剂准备。

我县下辖 X 个镇, XX 个村(社区)

, 常住人口 XXXXXX 人, 按照疫情发生时, 5-7 天内完成县域内全员核酸检测的目标要求测算, 采用稀释混样检测技术 1: 10, 日核酸检测份额不少于 XXXXX 份。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要做好核酸检测所需的各类设备、

防护用品、检测试剂等储备工作。

检测试剂按全员核酸检测测算需求, 备齐核酸提取试剂(96 人份/盒)

150 余盒, 新冠病毒 PCR 检测试剂盒(50 人份/盒)

300 盒, 各类耗材、防护用品均需满足检测需求。

六、

核酸检测能力建设

(一)

加强县级核酸检测能力建设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培训方案》 等要求, 加强标本采集、保存、运输、接收整理、核酸提取、试剂使用、荧光定量等检测方法、结果报告、生物安全等全流程培训, 确保核酸采样、检测工作人员满足全员核酸检测能力需求。5 县人民医院和疾控中心 PCR 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人员获得检测合格证书的人数要各达到 6 人以上。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保证检测仪器正常运转、检测人员“三班倒” , 满负荷检测情况下, 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日核酸检测份额合计达 736 份标本以上, 采用稀释混样检测技术 1: 10, 日核酸检测份额合计达 7360 份标本以上。

(二)

依托第三方提升 核酸检测能力

依托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提升我县核酸检测能力, 积极协调合肥迪安等检测机构加入我县核酸检测体系, 签订全员核酸检测协议, 增加日核酸检测份额 30000 份, 使得我县日核酸检测份额达 37360 份, 以满足全员核酸检测需求量。

七、

统筹调度计划安排

当发生疫情需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时, 各镇在全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 根据以下要求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实施工作。

(一)

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各镇、村(社区)

负责辖区内被检测人员的组织工作, 需制定工作方案, 主要负责被检测人员的通知、登记、宣传和现场保障等工作。

按照每个临时采样点 3-5 名人员的原则配备工作人员, 包括负责人、登记人员和联络员等, 抽调成立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组人员全体上岗工作,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调度, 按照每 4000-5000 名居民配备 4-5 名采样人员的原则开展标本采集工作。

)

(二)

临时采样点的设置。以划定的最小单位(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 为单位 6 设置临时采样点, 由所在的镇、村(社区)

负责选择室外空旷阴凉通风场地, 搭建临时帐篷, 配备充足的桌椅, 悬挂醒目标识, 现场分登记区和采样区, 配备足量的采样设备, 个人防护用品和健康宣教材料, 每半天对现场相关物品消杀一次, 如为室内临时采样点, 应使用分体式空调,配备充足的桌椅, 室外悬挂醒目标识, 入口处设置登记区, 采样区内备有足量的采样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和健康宣教材料, 室内环境和物品 4 小时消杀一次, 同时每个临时采样点配备 1-2 名警务人员, 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和安全保障工作, 确保“中高风险” 区域核酸检测全员覆盖。

(三)

核酸样本的检测。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安排, 第一时间激活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 要求, 采用混样检测方法开展检测。

检测结果应当在 12 小时内反馈。

每天定时调度, 随时掌握每天、检测试剂、防护用品使用消耗量、库存量, 保证储备不少于 10 天的使用量, 必要时调动各方资源全力保障核酸检测的物资供应。

第二篇:液化石油气钢瓶检测站安全操作规程

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

安全操作规程

倒残液

1 操作前打开风机进行通风。

2 检查倒残各管路阀门、接头、法兰是否紧固无渗漏,倒残枪是否完好。

3 通知运行工开启压缩机。

4 压力上大压力指数时,打开气相旋塞和钢瓶瓶阀给钢瓶充气。

5 翻转钢瓶,关气相阀门,开启液相旋塞,使残液流入残液罐。

6 倒残结束后,通知运行工关闭压缩机。同时关闭所有阀门和风机。清理工作现场,做好运行记录。

卸角阀安全操作规程

1. 卸角阀的钢瓶上链条前必须逐个放空,不允许带有余压。

2. 启动卸角阀机前,检查电源电路是否完好,气动压力是否达到工作要求。

3. 启动运输链条,同时启动卸角阀机总开关,电机运转正常。

4. 放开挡瓶器,使钢瓶运动到提瓶台上提起。 5. 打开夹瓶器开关,把钢瓶定位夹固。 6. 用角阀卡头将角阀完全定位卡入卡头。 7. 提起卸角阀机的离合器连接杆,开始卸角阀。 8. 将卸松的角阀拧下放好。

9. 卸完角阀后,关闭电源开关。清点角阀,将角阀送入角阀修理车间。清理工作场地。做好运行记录。

蒸汽吹扫安全操作规程

1. 操作前检查蒸汽压力及各阀门的完好情况,打开引风机。

2. 将卸完角阀的钢瓶倒置于吹扫装置上。 3. 打开蒸汽阀门开始吹扫。 4. 吹扫完毕,关闭蒸汽阀门,将钢瓶放回输运链条上。

5、全部工作完成后,通知蒸汽值班室,关闭蒸汽阀门,整理工做现场,做好运行记录。

技术要求: 1. 本岗位为防火、防爆岗位,室内严禁烟火。 2. 未吹扫的钢瓶严禁在室内倒置。 3. 吹扫时必须两人以上在岗。 4. 操作运输时严禁钢瓶碰撞。

5. 蒸汽压力应大于等于0.2MPA,开始操作钢瓶口一定要座入蒸汽出口管内。

6. 吹扫时间应大于等于3MIN。

质量标准: 1. 吹扫后的钢瓶内的残气浓度高于0.4%(体积)的钢瓶必须重新吹扫,以防气密发生危险。 2. 吹扫时间必须充分。

水压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1、首先进行钢瓶的外观检验,同时检查各气路、电路的完好情况。

2、打开电源总开关,打开风机。

3、清理瓶口,注水。

4、放开挡瓶器,将注满的钢瓶放入推瓶位置。

5、启动推瓶器,将钢瓶推入打压瓶位。

6、启动电动试压泵给每个待打压瓶二次注至外溢。

7、启动打压压头,压紧瓶口,观察调整压紧情况。

8、当压力达到技术要求指标时,停泵保压观察压力表的指针情况,观察钢瓶瓶体的容积变形渗漏情况。、

9、保压规定时达到后,开始泄压,然后提起压头。

10、启动翻转架气动开关,倒水。

11、钢瓶内水倒净后,启动翻转架将钢瓶翻转正位于运输链条上,打压完毕。

12、当日任务完成后,闭总电源开关,关闭气路开关清理现场,做号运行记录。

技术要求:

1、水压实验设备完全采用气动装置。

2、推瓶器定位要准确,以免碰坏压头和气缸杆。

3、打压和保压压力必须有3.2MPA,保压时间1MIN,水温不低于5℃。

4、钢瓶倒水要干净,以免影响除锈和喷涂质量。

质量标准:

1、在打压及保压3.2MPA过程中,如有肉眼可见的容和变形,应立即提出作出标记,予以报废。

2、在打压和保压3.2MPA过程中,如有渗漏,应立即提出作明显标记,予以报废。

3、对水压实验合格的钢瓶,应将瓶口朝下倒立一段时间,使瓶内水流净。

除锈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1、 检查除锈机各线路是否完好,安全可靠。

2、 将待除锈钢瓶上好瓶堵。

3、 合上总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4、 启动传动装置。

5、 启动吸尘装置。

6、 待全机运行正常时,将上好堵的钢瓶沿滑轨送入除锈机内。

7、 将钢瓶逐只除锈完毕后,按以上倒序关机即可。

8、 工作完毕,清理现场,做好运行记录。

技术要求:

1. 钢瓶的瓶肚上好,护罩的螺丝应上好。

2. 根据抛丸情况将钢砂慢慢填入,一次不要填太多,不许去掉进口处铁网。 3. 操作者必须戴好防护用品。

4. 没有吹扫、卸角阀的钢瓶,严禁进入除锈机。

质量要求:

1、除锈前首先检查钢瓶内的水是否排放干净。

2、钢瓶瓶堵要上紧。

3、除过锈的钢瓶,瓶题上不应有斑点,以免影响喷涂质量。

4、随时做好除锈机的日常维护。 滚筒除锈机安全操作规程

1.开机:先在滚筒内按要求放入除锈工件,关好滚筒门,然后启动集尘装置,待集尘器运行后,再启动料斗上升,再开滚筒电机,顺序是:集尘器—料斗上升—滚筒电机。 2.停机:先停滚筒电机,停止时,滚筒上的红线必须与设备上的红线堆砌(即:门上的红箭头向上),否则,滚筒的门不能打开,然后,停料斗上升,再停风机,顺序是:滚筒(红线对齐)—料斗—风机。

3、除锈机在运行时,禁止一切维修工作。如有异常,立即停机,通知维修人员。

喷涂安全操作规程

1、开启总电源开关。

2、开启高压生产器控制开关。

3、开启高压发生器电源开关。

4、开启喷粉室回收装置控制按钮、风机工作。

5、开启喷粉室控制仪控制开关。

6、开启调节控制压力阀门,调节出粉量。

7、开启自动喷粉机气动阀门,气缸工作。

8、调节截止阀,使用喷枪上下移动间隙适宜。

9、启动控制按钮,调节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电压。

10、调节喷松气流量(压力调节)。

11、调节二次风量,使出粉均匀。

12、调节脉冲仪脉冲周期。

13、调节供粉桶硫化床震动筛气压。

14、启动链条开关总闸。

15、启动调速装置开关。

16、启动电机控制按钮。

17、徐徐转动调速按钮,调整链条运行速度。

18、当钢瓶喷粉完毕后,按以上倒序关机即可。

19、清理现场,做好运行记录。

钢瓶烘干固化安全操作规程

1、 开启液化气总阀门,调节液化气出口压力。

2、 观察燃烧室内液化气浓度,打开热循环风机冷却水阀门。

3、 和上控制柜机总电源开关,按:开安全阀---启动燃烧风机---循环风机---调试控制系统顺序。

4、 调节高速烧嘴控制器。

5、 选择系统本机或手控。

6、 调节周期燃烧比。

7、 当以上运行全部正常后,按动点火开关。

8、 当工作完毕时,按(3)(2)(1)条关机即可。

9、 清理现场,做好运行记录。

技术要求: 1. 调节液化气调压器压力,使出口压力达到4.5-5.0千PA。 2. 燃烧比的调节,一般在1:8---1:10之间。 3. 烘炉温度一般控制在180゜C---200゜C。 4. 钢瓶固化时间需要20分钟左右。

5. 生温和保温过程中必须随时由本岗位操作人员监视,遇熄火、风量不适等问题,及时处理。工作时带防尘呼吸器。

质量标准:

1、 固化时间应充分,使钢瓶上的粉末涂料完全固化。

2、 操作固化时间,和链条流水作业,协作生产。

钢瓶检验安全操作规程 1. 将钢瓶平放,转动瓶体,对主焊道进行外观检验。 2. 检验钢瓶护罩焊口,底座焊口。

3. 检验钢瓶阀口完好情况,对有疑问的钢瓶应做内部检验。

4. 检验钢瓶瓶体情况,观察是否有缺陷。

5. 将钢瓶分类,按合格、报废放好,做好详细记录。 技术质量标准:

1、检验人员必须有钢瓶检验员资格,必须持有劳动局认可的资格证书。

2、逐只目测检查,必要时使用专用仪器,判断标准按GB8334—1999标准执行。

喷标安全操作规程

1、调配料漆。

2、喷试喷枪是否完好,开启气压阀门。

3、摸板上黄油。

4、举板喷标。

5、喷标完成后,清理喷枪及摸板。

维修角阀安全操作规程

1、将送检的角阀全部解体。

2、对零件部件进行检查,胶圈应全部更换并上密封脂。

3、对各零件擦拭干净,无铜屑残留。

4、将活门拧入阀体内。

5、上阀杆及压母。

6、上手轮,检验整个角阀是否灵活、严紧。

7、对修好的角阀进行气密实验。

8、做好角阀的交换手续及记录。

上标志牌及角阀安全操作规程

1、将到位的钢瓶卸下,拧下瓶堵。

2、将本公司的统一标牌的号码登记后,放在阀座上,并拧上角阀。

3、将上好标牌的角阀和钢瓶推入链条。

4、检查角阀机各线路是否完好,并打开角阀机电源开关,电机运转。打开气路阀门。

5、打开链条运行开关,让阀瓶运动到角阀机提瓶器定位。

6、启动角阀机夹爪将钢瓶夹牢。

7、将角阀机卡头完好定位卡住角阀。

8、启动电磁离合器,使卡头转动上紧角阀。

9、放开提瓶器及夹爪,拿下卡头,钢瓶顺链条进入下道工序。

10、工作完成后,先停角阀机总开关,并闭气路阀门,再关闭链条。

11、清理现场,做好运行记录。

气密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1. 将气充到气密性实验压力的受试钢瓶中,放置水槽中。

2. 使钢瓶任何部位离水面最小深度大于5CM。 3. 缓慢的转动钢瓶,观察瓶壁各部位有无气泡出现,发现有固定不变的气泡应将其抹去,观察是否继续出现气泡,如继续出现气泡或连续出现气泡,责任为该气瓶实验不合格。

4. 气瓶进入水中的时间不得小于1分钟。

5. 将气瓶从水中提出,打开角阀,充分放气,为抽空做准备。

6. 气密实验压力应为2.1M pa。

钢瓶抽空安全操作规程

1、开启抽空泵冷却水阀门。

2、开启抽空泵电源开关,抽空泵运转。

3、将放空后的钢瓶提到地面,将抽空管插入角阀嘴中,打开角阀抽空。

4、当压力表指示——0.085MPA时,关闭角阀,抽空完毕。

5、当全部工作完成后,先关泵再冷却水阀门。安全技术要求:

被抽空钢瓶的真空度必须达到——0.085MPA。质量标准:

1、抽空后钢瓶角阀应关闭严紧。

2、将合格钢瓶推入院内摆放整齐,以便清点。

3、作好各项记录。

配电室安全操作规程

1、低压配电室隔离开关严禁带负荷操作。停电应先停负荷开关,后停隔离开关。送电应该先隔离开关,后送负荷开关。

2、非紧急情况,不得带电操作、维修,并与带电体保持50厘米的安全距离。如确需要带电工作,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在一名电工监护下进行。

3、遇外部设备故障,需在配电室停电时,应在隔离开关拉下后在把手处悬挂:“有人工作,严禁使用。”警示牌。工作完毕,由挂牌人亲自拆除,

4、低压室继电保护装置应可靠完好,遇设备发生故障时运行。

蒸汽仪表室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蒸汽总管、分管的走向、供热区域和作用。

2、总减压阀后的蒸汽压力控制在0.3MP以下。

3、给各蒸汽分管送汽时应缓慢开启阀门,以免蒸汽输送太快损坏管道。

4、发现室内阀门漏气及各分管流量计旋转过快,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维修并向领导报告。

5、冬季供暖期间,应根据气温调节汽量。严禁冻坏管道现象。

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

1. 每次启动前,应检查润滑油、柴油量是否符合要求。

2、将排气阀门置全开位置。

3、经常检查各紧固件及管路接头是否牢固,防止漏油、漏气。

4、空压机禁止带压启动电机。

5、定期检验安全阀、压力表,保证安全运行。

第三篇:2022乡镇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

为全面做好全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部新冠疫情,对疫情可能波及的人群开展核酸检测,提高处置新冠疫情的能力,培养专业处置卫生应急队伍,实现乡全民核酸检测,排除可能存在的发病风险,提高全面防范意识,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演练目的

检验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指挥机制、人员发动、现场组织、核酸采样、样本收集、医废处置等工作实战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核酸检测方案。

二、组织机构

乡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织成立乡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指挥部,负责制定演练方案、组织实施、指挥调度全程演练事宜。

总指挥:XXX

副总指挥:XXX

现场指挥:XXX

参加单位:乡党委、乡政府、乡派出所、乡辖区各村、乡卫生院。

三、时间、地点

2022年3月X日X时,在乡村部。

四、演练形式

本次演练为实战演练。

五、演练流程

1、介绍全员核酸检测背景。

2、演练队伍列队集合,现场指挥向总指挥报告演练队伍准备完毕,请指示。(队伍包括:乡政府工作人员、村工作人员、卫生院工作人员、群众等)

3、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

4、演练场景:宣传发动、现场组织、样本采集、样本收集转运、医疗废弃物处置、终末消杀。

5、演练结束,队伍集合。

6、现场指挥向总指挥报告演练结束,请总指挥指示。

7、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六、各演练场景内容

演练模拟背景:

2022年3月X日,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接诊1名乡村发热患者,核酸检测呈阳,省、市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为呈阳,经县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诊断,确诊为新冠病例。接到县政府通知,乡辖区全体居民三日内完成核酸检测。

第一环节:宣传发动。(牵头单位:乡党委宣传)。

接到全员核酸检测通知后,乡政府召开居民全员核酸检测动员会议,乡党委宣传部门发布全员核酸检测公告,各村通过微信群、村广播、张贴告示、网格员入户通知等多种方式,让全体居民知晓全员核酸检测时间、地点、个人防护、带好身份证等相关事宜。

模拟场景:由乡政府机关干部、村干部各1人在辖区内张贴告示、入户通知。

第二环节:现场组织。(牵头单位:乡政府、乡派出所)。

在乡政府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居民陆续进入采样现场。现场发动组2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确保采样工作有序进行。进场后首先在采样点入口处设置的体温检测通道(一旦出现发热人员,立即引导到临时隔离室,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发热门诊就诊),居民检测体温正常后会进入登记区。发现1名发热人员,由村工作人员引导到临时隔离室,拨打120救护车转运至发热门诊。消杀组对临时隔离室进行消杀。

模拟场景:建立核酸检测采集点1处、临时隔离室1处,按村屯分配人员,使用室内桌椅划分出进出通道各1条,通道入口处由一人进行体温检测,进入通道。现场由乡政府工作人员2人进行秩序维护。入口处体温检测人员,发现一名发热人员,由引导员带领到临时隔离室(村卫生室),进行等待,引导员上报,拨打120救护车转运至发热门诊,消杀组对临时隔离室进行消杀。

第三环节:样本采集。(牵头单位:乡卫生院)。

登记人员负责登记(扫描大管条形码),登记人员负责登记(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登记人员登记受检者(填写采集人姓名,扫描受检者条形码(小管条形码)),采集地点。工作人员引导受检者到指定区域等待采样。采样结束后,指导志愿者按照地面指引离开采样场地。在信息登记处,村网格员认真核对户籍大卡,根据大卡登记每户人口掌握未采样人,并及时通知该人到采样点核酸检测。采样时

间从13:20开始,14:30结束(具体时间可根据采样数量和人数进行调整)。如开展全乡全员检测中,当采样人员已经工作4小时,到缓冲区消杀后脱防护服后,消杀人员对缓冲区进行消杀后继续进行采样工作。核酸检测机构每日将采用人员数据导出,由县乡卫生院推送给乡政府,政府接到数据后,将当日已完成采样人员数据与各村摸排出的应检人员数据进行比对,对经筛查比对出尚未采样的应检人员及时通报各村,各村要立即督促其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无遗漏。各村应安排专人做好数据汇总报送工作。

模拟场景:参加核酸检测人员(乡政府及各村安排参演人员30名)进入通道后,进行登记身份信息、大条码扫描、小条码扫描。信息登记完成,开始核酸采样,已进行完采样人员由引导员指引从出口离开核酸检测采集现场。

第四环节:样本收集转运。(牵头部门:乡卫生院、核酸检测机构)。

采样组样本收集,认真核对采集管,登记数目并放入透明塑料密封袋中,封严袋口,放入密封容器内,由专人运送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模拟场景:核酸采集完成后,采样小组辅助人员携带样本登上120负压救护车,将样本运送至县人民医院(检测机构),采样人员消毒后撤离现场,由采样小组负责消杀人员对采样现场进行终末消杀。

第五环节:医疗废弃物处置、终末消杀。(牵头部门:乡卫生院)。

工作人员将医疗废物全部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垃圾袋打包封口,并对垃圾袋消毒。由乡卫生院将装有医疗废弃物的垃圾袋转运移至县医疗机构,消杀工作人员对采样点进行终末消毒。

模拟场景:核酸采集完成后,采样小组消杀人员消杀完成后,由采样人员,将医疗垃圾送至指定地点进行集中,统一运送处理。

结果反馈:当样品运输人员将样本运送至实验室后,检测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在12小时内向乡指挥部反馈。检测中如发现呈阳标本,立即将混检样本呈阳的个人信息导出,报县卫健局,由乡卫生院通知此标本涉及的个人居家隔离,由县疾控中心对上述人员进行单采,县卫健局根据检测结果,及时组织开展流调、隔离、救治、转运等工作。

乡政府随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向辖区发布将乡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应检测XXX人,实际检测XXX人局。截止到目前,乡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对新增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正

在进行,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以上人员已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在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溯源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第四篇: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预案

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预案 一、制定目的 2 二、制定依据 2 三、适用范围 2 四、组织实施 3 五、对接外援 7 六、安全保障 7 七、宣传引导 7 八、特殊情况处置 8 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应急预案 为有效应对、快速处置可能发生在县内的新冠肺炎疫情,整体提高应急和处理能力,保障新冠病毒咽拭子标本采集、运送、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实现日检万人目标,特制定本预案。

一、制定目的 指导针对新冠肺炎局部散发或暴发疫情时合理安排和调度医疗资源,更加科学、有序、规范地完成新冠肺炎局部散发或暴发后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达到全员检测核酸要求;

努力提高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把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制定依据 本预案依据《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7号)、《关于紧抓近期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98号)、《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52号)等制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发生新冠肺炎局部散发或暴发疫情的医疗救治应急处置及核酸检测工作。

四、组织实施 (一)工作原则 按照“能快尽快”的原则,确保5天内完成我县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目标。先检测中高风险地区;

后检测低风险地区。先检测疑似病例、密接者、密接的密接等重点人群及其所在村(社区)、单位和行动轨迹覆盖区域人群,后检测一般人群。按照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地区人群1:1、中风险地区5合1、低风险地区10合1采用科学混检方式,确保第1天内完成所有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再由重点区域逐渐向外围扩张的检测顺序,科学调度安排人员,按照本地区已测算的每天检测人数、覆盖区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完成全员检测工作。

(二)人员组成 1、采样人员组成 标本采集人员原则上从县、乡医疗机构参加2020年xx月xx日、xx月x日新冠病毒咽拭子采集技术专业培训的人员中产生;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政府负责本乡镇标本采集工作,每x人一组,可根据采样任务分成若干组,并落实咽拭子采集地点和组号编订(01-99号);

若因工作需要,县疫情应急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临时从全县医疗机构中抽调人员支持。

2、核酸检测人员组成 核酸检测工作由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负责,县人民医院经过安徽省新冠病毒检测培训合格的人员有16名,可分为A班、B班两个班次;

A班由2名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样本接收、登记、试剂准备、核酸扩增、报告结果、后勤保障、信息沟通等工作,每12小时更换一班;

B班由2名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核酸提取,每6小时更换一班;

其他人员随时待命。在现有条件下,按10合1混采检测可完成14720人份/24小时。

县疾控中心经过六安市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检测培训合格的人员有3名,组成一个班次,在现有条件下,按10合1混采检测可完成2760人份/24小时。

(三)检测对象组织 检测对象由当地政府负责组织,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根据县防控指挥部划定的检测范围,统计确定检测人数,通知到户到人,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提前制作检测对象花名册,组织人员按片区进行宣传、组织、引导检测对象持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内有序到指定采集点完成咽拭子采集。

(四)后勤保障 1、车辆和场地准备 县内一旦发生疫情,县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从公务用车平台征调车辆和驾驶员,专门负责运送物资和县级采样人员,各乡镇组织车辆负责运送本乡镇采样人员和样本。当地政府负责采样场地、常规物品和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常备桌子及有靠背的椅子、方凳等,采样点一般设置等候区、登记区、采样区、保障区和临时隔离区等分区。

2、设备、耗材及采样登记编号 ⑴检测设备 县人民医院分子实验室现有96通道(连续提取速度为92个样本/40分钟)和32通道(连续提取速度为32个样本/25分钟)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各一台、96通道扩增仪(单台扩增速度为92个样本/2.5小时)两台。尚需储备96通道核酸扩增仪两台、96通道核酸提取仪一台、32通道核酸提取仪一台。

县疾控中心分子实验室现有32通道(连续提取速度为32个样本/25分钟)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各一台、96通道扩增仪(单台扩增速度为92个样本/2.5小时)一台。尚需储备96通道核酸扩增仪一台、96通道核酸提取仪一台。

⑵检测耗材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已储备10合1混样采集管5万人份、单采管2万人份,县人民医院常备10合1混样采集管3万人份、单采管5000人份。在此基础上,安徽同科公司储备10合1混采管空管2万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临时加配样本保存液。

⑶样本转运箱与防护耗材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已储备小型(12L)转运箱30个,需另购买小型(12L)转运箱70个、大型转运箱30个。各类防护用品由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负责储备。

⑷采样登记与编号 根据已培训的采样技术流程,对于扩大筛查人群采取10合1混采,样本类型为咽拭子;

受检者使用唯一标识号,如2010275601001,前6位为采样日期,56代表采集乡镇代码(XX镇),01代表第一组采样人员代码,001为受检者流水号;

样本管标识号为27560101代表27日XX镇第1组采样人员采集的第1管样本。

(五)样本运送与交接 每采样点及时将样本转运至实验室,每日不少于3次,采样人员必须同运送人员逐一核对样本信息与数量无误后方可进入运送环节;

在样本交接转运后采样人员发送采样登记表电子版至XXXXXXXXX@qq.com邮箱。运送人员到达实验室后与检测人员再进行交接,样本合格、信息及数量无误后进入检测环节。

(六)实验室检测 1、样本登记 对于合格样本实验室要登记数量、来源、信息,整理排序后传入实验室提取核酸。

2、检测与结果反馈 及时检测、及时报告;

实验室人员对于检测阴性结果及时统计,采用电子表格方式报告;

异常结果按照相关文件处理。每日24时前统计和反馈当日收样量、检测量,并上报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五、对接外援 县卫健委要精准测算检测任务和自身检测能力,按照不超过5天检测全覆盖的要求,除本地检测能力之外的检测任务,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细化具体合作内容,如检测量、到达时间、检测物资供应、样本运送方式、检测结果报告时间等。

六、安全保障 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采样点安保方案,统筹本地公安、城管等部门力量,确保采样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同时安排机动警力,及时处置应急突发事件。

七、宣传引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全员核酸检测宣传引导方案,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宣传、入户告知、张贴公告、广播等形式,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目的及意义宣传,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按时定点接受核酸检测。

对14天内已离开本县的人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知其做好个人防护,及时落实核酸检测。

八、特殊情况处置 婴幼儿、重病者无法采集咽拭子的,可采集鼻咽部样本;

对行动不便人员,由采样小组在完成该采样点现场采样任务后,上门采样。对监所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人员等特殊人群,要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

同时关注老人、小孩、行动不便及流浪人员等,切实做到核酸检测不漏一人。

一旦宣布全员核酸检测,要立即启动交通管制措施,同时充分考虑我县全域旅游特点,游客原则上就地进行核酸检测,未出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前,暂停人员流动。

社区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为顺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成立核酸检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参检人员有序与医务人员对接(登记组、检测组)开展检测工作。确保检测工作安全有序展开,核酸检测领导小组由:参检查人员排队组、引导登记组、引导检测组、检后蔬导撒离组和安全保障组等组成。组长负总责,各小组为责任人。

二、保障措施 1.设置参检查人员排队障碍式廊道,(根据医务人员检测1人的时间,设置长度大于30分钟等候廊道);

2.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设置登记台、检测台数量;

3.备应急车辆一台;

4.设置外围警戒线;

5.协调公安警察现场值勤。

三、责任分工 1.核酸检测领导小组组长为总指挥;

2.参检查人员排队组:2人(首尾各1人),负责组织参检人员有序进出障碍式廊道;

3.引导登记组:每组织1人(根据医务登记组数量设置),负责将参检人员从排队检测廊道引导至登记台(每组人数由医人员决定);

4.引导检测组:负责从登记台将登记完毕组引导至检测组检测;

5.检后蔬导撒离组:1人,负责将检测完毕人员蔬导撒离;

6.安全保障组:负责现场安全保障工作。

第五篇: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和应急预案

xx省xx县xx乡xx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xx省xx县xx乡xx煤矿

xxxx年xx月

目录

第一部分:xx煤矿概况

第二部分:应急与求援系统组成

第三部分: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与救援预案

一、水

二、火

三、瓦斯

四、煤尘

五、顶板

六、提升运输

七、供电

八、火工品

九、高空作业

十、高压及高速运转设备

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十二、瓦斯利用

重大危险源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 及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部分 xxx煤矿概况

xxx煤矿位于贵州省xx县xx乡,行政区隶属于xx县xx乡所辖,矿井距xx县城直距xxkm,距xx乡约xxkm;矿井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xxx煤矿隶属xx县煤炭管理局管辖,企业性质属独资企业,为生产矿井之一。

井田边界由A、B、C、„„拐点坐标控制,其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表: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X 坐标 Y 坐标 A xxx xxx B xxx xxx C xxx xxx D xxx xxx „„ „„ „„

井田北界为xxx拐点连线,东界为xx拐点连线,南界为xx拐点连线,西界为xx拐点连线,矿井开采深度+xxm。井田走向长xxkm,倾向宽xxKm,面积约xxkm2。

第二部分 应急与求援系统组成

煤矿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即xx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其组织如下:

总指挥: XXX(矿长);

副总指挥:XXX(副矿长);

副总指挥:XXX(技术员);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

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煤矿矿长、安全矿长、技术员必须立即赶到抢险救援指挥部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未到前,由值班矿长指挥。如果矿长对抢救事故的全面指挥工作不能有效地领导,则由副总指挥中集体推荐一名为总指挥,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到现场后,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总指挥或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并授以全部权力和责任。

处理事故过程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责:

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煤矿技术员、矿务局救护大队大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各副总指挥及各单位参加事故抢险人员根据总指挥的分工、安排,积极组织人员不讲任何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所接受的任务;

各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任务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斜,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

矿山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其它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临时成立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部,由煤矿事故所签订的矿山救护协议的救护队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

驻矿煤管站安全人员,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以及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通风瓦检负责人,按照总指挥的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制度,注视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态,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

矿调度室,按照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指挥进行挽救和灾害处理,并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报报告矿山救护队,矿长、技术员和行业主管部门、镇煤管站、县煤炭局,同时及时下达总指挥的命令,通知所有调度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抢险救灾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

各有关采煤队、掘进队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面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沿避灾路线图规定的线路,撤到安全地点、直到地面,并将现场所见的事故性质、范围、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汇报给矿调室,并准备随时接受任务,完成有关抢险和灾害处理任务;

矿灯、自救器发放室负责人,应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矿灯领自,自救器牌号码,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和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有持有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井口必须严格检查,禁止入井;

材料供应: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材料,并根据抢险指挥部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机电: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作制度,并保证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和安装机电设备,更成其它安排的任务;

运输:负责将遇难人员及时运出井上,促证救灾人员和物资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

技术员: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根据总指挥的命令,完成测量相关工作;

医疗: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的药物供应;

后勤:保证对受难人员的妥善安排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保卫组: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井,并在井口附近设置专人警戒,严禁人员逗留、围观;

值班电话接线员:接到矿调度的事故通知后,立时切断与事故没有直接关系的一切电话,开放事故信号,并按照《规划》中规定的《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所有单位人员到调度报到、待命,协助矿调度人员值班及时传达总指挥命令。

三、通讯、联络方式 通讯、联络表

序号 单位 负责人姓名 电话号码 电话通知时间 接电话人

办公 住宅

1 矿长 xx xx xx xx xx 2 工程师 xx xx xx xx xx 3 安全矿长 xx xx xx xx xx 4 生产矿长 xx xx xx xx xx 5 机电矿长 xx xx xx xx xx 6 安监站 xx xx xx xx xx 7 通风科 xx xx xx xx xx 8 生产科 xx xx xx xx xx 9 医院 xx xx xx xx xx 10 救护队 xx xx xx xx xx 11 采煤队 xx xx xx xx xx 12 掘进队 xx xx xx xx xx 13 维修队 xx xx xx xx xx 14 后勤 xx xx xx xx xx 15 供应 xx xx xx xx xx 16 保卫 xx xx xx xx xx 17 工会 xx xx xx xx xx 18 运输 xx xx xx xx xx 19 调度 xx xx xx xx xx 第三部 分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与救援预案

检测

xx省xx县xx乡xx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作者:佚名

应急救援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193

网站统计

更新时间:2010-9-10

-

> 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采空区体积为V m3,空隙率为η,按η=0.3计算,则积水量为W=0.3V m3;上限水位标高为H上 m,下限水位标高为H下 m,水柱标高为H=(H上-H下) m,按p=1000kg/m3,g=10N/kg计算,水头压力为P=H X10-2 Mpa。依据积水量W和水头压力P的大小预测有无透水预兆。

评估

xx煤矿到最低开采水平,水文地质比较简单,大部均属浅部开采,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巷道掘进、采面回采没较大影响。

在井下作业时,结合各项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编制每项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时,必须列入该项目涉及的矿井水防治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对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矿井水影响的地点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探、放、排水或杜绝水灾事故的发生;

根据矿井涌水量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排水设备,设计容量足够的储水仓,保证设备(水仓)排(储)水能力大于矿井涌水量。

加强地质技术资料管理,每个工程开工前,提前作好矿井水的预测,标定矿井水影响区域。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搞好设备使用保养维修,保证排水设备正常运转。

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综合素质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水泵司机每年至少要接受不少于2次的岗位技能培训。

雨季来临之前,煤矿必须组织一次排水演习,演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分类记录并按记录逐项整改,然后重新验收,保证每台排水设备完好,各趟管道畅通无阻,从而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不定期检查排水设备,立即处理查出问题,保证各台设备正常运转。

雨季来临之前,组织人员清挖井下水仓,保证水仓储水能力。

应急与救援预案

矿井水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周边小窑积水;②废弃巷道积水;③上阶段采空区积水;④阶段水仓积水等。因此,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对可能有矿井水危险源存在的工作面先采取先探放水后生产的措施。

报警通讯

发现或得知事故发生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

调度接到报警后,按照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成员,并通各专业队(组)火速赶往现场,立即就位并各司其责。

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伤害程度及《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报警人员和接警人员必须将下列情况叙述清楚、记录清楚: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由什么原因引发的事故,透水时涌水量大小、迅猛程度以及有无人员伤亡等

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将联系人姓名、电话告诉对方。

指挥部值班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组)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员必须随时向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

现场抢险

事故一旦发生,安全技术部门必须火速赶往事故现场,弄清透水水体来源、储水量、水头压力等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应急救援计划,各专业队根据指挥部的指挥,迅速组织人员赶往现场救援,积极履行自身抢险义务。

3、应急方案

采面生产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时

透水点往上的人员沿采面往上经回风巷撤离事故点,透水点往下的人员沿采面往下运输巷撤离事故点;

当班班队长(或其他发现事故发生的人员)就迅速赶到就近安全点的电话旁向矿调度汇报;

矿调度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将井下受水患威胁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同地通知机电队将井下排水泵和水泵开启排水;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各专业队(组)接到矿调度通知后立即准备有关救援物资,组织人员抢险。 掘进迎头生产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时:

立即将所有人员从迎头撤至安全地点;

当班班队长(或其他发现透水人员)及时赶到就近安全地点的电话旁向矿调度汇报;

矿调度接到汇报后,及时电话通知井下透水点往下采面系统内受水患威胁的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

矿调度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将井下受水患威胁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通知机电队将井下排水泵的水泵开启排水,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有关单位接到矿调度通知后,立即准备各种救援物资和组织人员抢险;

当透水事故的发生引起人员伤亡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必须采取如下紧急救援预案。

现场受伤人员较多、伤者病情不能完全确诊时,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院救护队员地入现场,同时在现场开展现场自救。

当现场有死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死亡事故发生时间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

当死亡人数不能确定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清点人数,没有到达集合地点的人员的名单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

知道有人失踪,与其联系不上时,要积极进行搜救。

一旦事故情况得到控制,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抢险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

条件保障

器材

防护器材:防护衣、防毒面具、防腐手套、鞋子、抢修工具等,要按装卸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数量储备好,且设专人管理,保证完好。

救援器材:如水泵、管路等,必须保证完好、畅通。

经费

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经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与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

人员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与救援队员应按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应急与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

领导机构成员要求有一定的权威、熟悉本企业的系统情况,有一定的灾害治理经验,确保迅速、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专业队、小组之间,本企业与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及时准确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救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消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

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物资采购员(押运员)责任制;

搬运安装工安全规程;

泵房水泵司机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水泵司机岗位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中的小时汇报制度;

执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时消除隐患。

培训和训练

要求对水泵司机进行操作训练,严格按培训计划进行考核,达到预防有效;

对采区各生产班组进行透水知识培训,使大家懂得透水预兆,发现透水预兆时,停止生产进行观察,并采取措施进行可靠放水措施,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用到矿井水应急救援中去,与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应急救援预案必须不断进行修改,每年至少修正一次,对新增机构、人员情况、设备更新情况、矿井水患变化情况重新进行编写。

监测

凡发生在井下、井口附近20m范围内的火灾,叫做矿井火灾。

评估

矿井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二是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引起的火灾,因此,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即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外因火灾,又称外源火灾。

内因火灾,又称煤炭自燃。

监控措施

火灾是无情的。矿井火灾也不例外,它能造成大量的矿物资源和物质财富的损失,还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火风压”使风流逆转,造成通风系统紊乱,且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使井下人员中毒伤亡。由于条件限制,矿井火灾不同于地面火灾,每个工作人员不得不提高警惕,严加防范,认真执行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而且还要针对井下特殊情况,采取适当监控措施,防止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在本煤矿井下取样,经XX煤炭科学院试验鉴定后定性为具有自燃倾向性。

具体要求如下:

编制工程施工方案时,要列入该项目涉及到的预防及处理火灾事故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健全和落实各级火灾管理责任制。

严格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合理开拓布置,理顺采掘关系,按程序开采,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对于具有自燃性的煤层,应采用后退式回采,禁止前进式回采,要选用回采率高、回采速度快、采空区容易封闭的采煤方法。

预防巷道中的自燃发火,要保证巷道的工程质量,防止发生冒顶。遇有冒顶或有煤与瓦斯突出形成的空洞,要清除浮煤,打好支架,充填黄泥或喷洒阻化剂,防止煤的氧化。

简化、优化通风系统,实行并联通风,避免串联通风,加强通风管理,及时维修巷道,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井下应使用绝缘电缆或阻燃橡套电缆。

严格执行放炮管理规定,使用合格的炮泥,煤矿井下不准放糊炮,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井下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或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等必须集中存放,定期送到地面处理。

要预防明火,井口附近20m内禁止烟火,严禁带烟草、引火物下井,井下严禁吸烟-严格井下用火管理,尽量做到井下不用火。

加强井下综合防尘管理,勤洗尘,防止煤尘聚积,控制产尘量。

职教部门要认真抓好预防和处理火灾事故方宙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知应会等综合素质。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实现操作技术标准化、规范化。

严格进行班前班末安全评估,对存在火险隐患的要仔细进行检查并及时处理。

各单位必须开展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和火灾管理及规程措施兑现情况的评估工作,并建立单位工程质量管理档案,建立单位工程质量项目负责制。

应急与救援预案

矿井火灾相关危险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在井下吸烟、拆卸矿灯、放明炮、电焊、气焊等;

井下电气设备使用不当或维修不及时造成短路产生电弧火花;

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引燃井下可燃物;

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放炮。

采空区、冒顶处和压酥的煤柱中,由于煤炭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自燃性,与空气接触后氧化生热,如果散热条件不好,就会自燃。

报警通讯

发现或得知火灾事故发生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报警时应详细说明以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火灾事故的类型:电缆着火、煤层燃烧等;粗略的事故危险情况、事故现场人员情况等。

调度室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组)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伤害程度及《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现场抢险

医疗救护队必须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并尽快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

安全、技术部门负责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应急方案 现场受伤人员较多,伤者病情无法确诊时,应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员进入现场,并在现场开展自救。当现场发现死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如有必要,建议矿区治安队采取必要行动控制现场秩序。

当死亡人数无法确定时,由矿区治安队在现场负责清点人数。没有到达集合点的人员名单应及时上报应急与救援指挥部。

知道有人失踪,他人与其联系不上时应积极进行搜救。

事故情况一旦得到控制,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抢险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

条件保障

器材

火灾事故应急与救援中的器才准备由供应组具体负责采购,但应满足应急与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器材的保管、存储和保养由供应组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好保养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器材包括:(1)通讯器材。(2)防护器材,如头盔、专用服装、氧气呼吸器等。(3)应急与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到的必要器材和设备。

经费

应急与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经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与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使子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领导机构成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企业的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常做出判断和决策。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专业组之间、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准确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救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消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组织。

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其人选作出具体安排。

建立相关制度

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与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实行24小时值班。

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检查检查应急与救援工作情况。

坚持例会制度,每周 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坚持总结评比制度,每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评比工作中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每次应急与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

培训和演练

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知识教育,使工人掌握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各种条件下的救援方法。

应急与救援队员的培训,应急与救援队员的培训应通晓常见外伤、休克的检查与诊断,熟练掌握外伤急救和抗休克等院前急救技术,并做到先抢救后转运的原则。

要让工人了解施工现场具有哪些危险隐患、事故现场各种信号的含义、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的防护用具;紧急情况下如何行动等。

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平时注意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训练。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苦熟悉情况;在训练中检查应急与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与不断交化的具件情况保持一致,应急与救援预案必须不断地行修改,每年至少重新编写一次。对新增机构、人员变化情况、设备更新情况进行重新编写。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使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补充部分

本火灾事故应急与救援处理预案实施时,作为企业保持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紧密联系、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明确分工、相互协调。保证应急与救援能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瓦斯

检测

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按时鉴定瓦斯等级。

评估

瓦斯危害可分为一般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三种。

监控措施

进行井下作业时,结合井下作业场所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

加强通风管理,调节、配足风量,防止瓦斯积聚,简化、优化通风系统,确保系统稳定、有效、连续不断,及时吹散、冲淡并降低瓦斯浓度到规程规定以下。

完善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布置单独回风道,保持采区独立回风系统,使通过采、掘工作面的污风直接进入采区回风道。

掘进工作面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设在进风侧新鲜风流处,并距回风流巷道10m以远,以防产生循环风,风筒吊挂平、直、稳,不出现“死弯”,风筒出口距迎头煤壁不大于5m,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掘进工作面临时停工时,不停风,否则必须撤出掘进巷道内的所有人员,切断掘进巷道内的所有电源,设置栅栏和警标,严禁人员进入。

及时处理超限或积聚瓦斯,排放瓦斯时,治安专项措施汇报技术员及矿长批准。瓦斯浓度在3%以上时,由救护队按措施进行处理,无措施不排放瓦斯。认真分析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和追究责任。

严格执行停、开工制度,没有审批不准开、停工报告,不得擅自开、停工。

井下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四人(瓦检员、放炮员、安检员、施工单位班长)联锁放炮制度。

井下杜绝盲巷。两巷预透前20m,由技术员下达贯彻通知书。通风组接到通知书后,详细检查被贯通巷道的瓦斯浓度,并向生产技术组和生产单位送交允许或不允许贯通通知书,施工单位只有在接到允许贯通通知书后,方准由一头放炮贯通。两巷贯通期间,通风组必须保证风筒的吊挂质量,保证正常供风。

加强小窑、老窑的预报工作。过小窑、老窑前,自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措施报上级主管局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强行通过小窑、老窑。

严格瓦斯检查制度,瓦检员不得空班漏检,并实行井下联专箱交接和汇报制度,井下所有地点的瓦斯要做到无超限现象,并按规定装备瓦斯检测报警断电仪。

井下电器设备都必须使用防爆型,下井的设备必须经过防爆检查合格后,方准下井,并应经常保持防爆性能良好,严禁失爆。

井下严禁带电作业(除本质安全型的),严格遵循停、送电制度,恢复送电时,必须严格执行谁挂牌谁摘牌送电,其它人员不得任意停、送。禁止使用非井下仪器、仪表,特殊情况必须经矿技术员批准。

局部通风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煤电钻实行综合保护,供电线路实行漏电、短路、接地三大保护。

煤巷、半煤巷及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双风机双电源”,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不合格的炸药、雷管禁止在井下使用,放炮后,炮工必须注意回收残药、残管,并上交。任何人不得私自乱扔乱放。

凡因停电、停风造成瓦斯积聚3%的掘进工作面,在救护队员未到达现场之前,瓦检员应将局部通风机三通打开并用绳索将三通前的风筒捆紧,在开口处设置栅栏,并在此守候。施工单位电工还必须检查风电联锁开关是否打到“零”位。确认无问题后,可在风机开关附近等候排放。

加强采、掘工作面局部冒落区、采区上隅角等的瓦斯检查和管理,以防瓦斯积聚。每个采掘工作面,必须配跟班瓦检员,并做到现场交接班。 巷道贯通时要预计风流方向,并提前准备好调整系统的通人设施。

上隅角切顶线以里,悬顶空间必须用锯末袋封堵严实进行隔离,其倾斜长度要大于回风巷宽度。一旦上隅角瓦斯超限时,要有严密可靠的处理措施。

回风巷电气设备要距采面煤壁20m以外沿上帮铺设,并加强维护和失爆检查工作。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用的机械和电器设备以及供电网络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生产中注意观察,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润滑剂要符合技术规程要求,防止机械磨擦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及沼气爆炸。

矿长、总工程师、技术员及采掘、通风的队(组)长、班长下井时还应佩带便携式瓦斯检定器,矿灯房负责对便携式瓦斯检定器的校对工作,确保误差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预防煤尘爆炸技术措施

完善斜井防尘供水系统。

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各运输机巷道的各转载点、装车点都必须设喷雾、洒水装置,并保证经常有水。

健全防尘机构配齐专职测尘工,洗(刷)尘工,严格测尘制度和喷雾洒水制度,做到定期测尘及时清洗粉尘。

炮采工作必须使用水炮泥,掘进工作面全部推广使月湿式钻眼。放炮前、后放炮地点前后20m 范围内都必须洒水灭尘,回采工作面未使用水炮泥,掘进工作面没有灭尘装置不准进行生产

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各采区上、下山、采区进回风石门,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巷、掘进工作面等,全面安设净化水幕,逐步推广自动水幕的使用。

完善防尘管路系统,主要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回风石上、下山必须安设有防尘管道,并按规定每隔50m设置三通阀口,掘进工作面开口前必须先安设防尘水管并按区分片落实到人。确保管路安装合理,完好齐全。

灭尘工作(包括管路安装、维修洗尘),采用分工记录制,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制,计划处理制度等,力求分工明确,各种制度健全。

负责灭尘的正副队(组)长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制定和执行好矿的防灭尘管理制度。

相邻煤层及进回风石门和回采工作面上、下巷道都必须安设隔爆水槽,并保持完好,水槽吊挂数量要符合要求。

凡有采后掘的工作面,采、掘放炮必须分开,禁止采、掘在同一时间内放炮。

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措施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举办防突学习班,进行突出预兆、突出基本知识和避灾线路的学习教育。

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瓦斯地质工作,研究煤层地质与突出的关系。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必须绘制出煤层地质构造、煤柱位置,解放范围及观察突出位置等。石门揭突出煤层时,要预先提供地质剖面图。为揭突出煤层提供资料、依据。

采掘突出煤层前,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

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制防突设计。防突设计应首先采取措施准确掌握煤层位置,并采取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如煤层固化),经效果鉴定确定无突出危险时,要采用远距离放炮揭穿煤层,否则要采取震动放炮揭穿煤层。

石门揭穿突出煤层,采用松动爆破时,炮眼数目3~4个为宜,眼深10~12m,确保超前工作面6m。

应急与救援预案

矿井瓦斯相关危险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瓦斯爆炸。(2)瓦斯煤尘爆炸。(3)煤与瓦斯突出。

报警通讯

发现或得知瓦斯、煤尘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报警时应详细说明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事故类型: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等;粗略的事故危害情况、事故现场人员情况等。

调度接到事以报警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组)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伤害程度及《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现场抢险

医疗队进行紧急救护,并快速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

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应急方案

瓦斯、煤尘爆炸时:

迅速组织撤退灾区和威胁区域人员。

立即切断灾区电源。

矿山救护队员迅速接近遇难人员,全力以赴进行抢救。抢救人员的同时,救护队员必须随时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①事故地、巷道破坏程度。②局扇、通风装置、电气设备、水管、压风管路破坏情况。③采取空气试样,分析有毒有害气体成份和浓度。④弄清爆炸生成物流动方向及其影响范围。

在抢救遇难人员的同时,如果确认爆炸没有引起火灾,必须对巷道进行通风,尽量增加送入爆炸区的风量,如果爆炸生成的有害气体可能危及其它人员的安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将有害气体引入回风巷,恢复盲巷通风必须有排放措施。

采掘工作面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时,如果引起残火源(衣服和煤尘的助燃等),必须在加强通风的前提下,扑灭全部火源,以免发生连续爆炸。

遇到爆炸发生在井底车场、主要大巷中,应先迅速采取局部反风措施或调整通风系统,避免灾区范围扩大。

要迅速恢复被破坏的通风构筑物,确保矿井通风。

煤与瓦斯突出时:

迅速撤退灾区人员和受灾威胁区域人员,切断通向灾区电源。

以最快和最大的风量送入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巷道。积极迅速地抢救遇难人员,对被窒息的遇难人员以最快速度给予机械苏醒和人工呼吸。

迅速恢复突出区域的通风系统,将高浓度瓦斯从独立回风巷道、总回风道排出地面,并派专人检测主扇排出的瓦斯浓度。

排出高浓度瓦斯的主扇井口50m范围内必须严格消除烟火和切断电源(主扇电源除外),并禁止人员运行。

清除突出洞穴的突出煤时,必须文护好突出洞穴前后巷及巷道邦顶,避免二次突出。

现场受伤人员较多,伤者病情无法确诊时,应该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和医疗救护队人员进入现场,同时在现场积极开展现场自救。当发现现场有死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死亡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如有必要,建议矿区治安队采取必要行动控制现场秩序。

当死亡人数不能确定时,由矿区治安队在现场负责清点人数。没有到达集合的人员的名单应及时上报应急与救援指挥部。

知道有人失踪,与其联系不上时应积极进行搜救。

一旦事故情况得到控制,应急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抢险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

条件保障

器材

井下瓦斯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器材准备由供应组具体进行采购,应以满足救援现场实际需要为标准。救援器材平时保管、存储、保养由供应组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好保养的技术指导工作。

救援器材包括

通讯器材,如对讲机、救援防护器材,包括救援人员的头盔,救援人员专用服装等。 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到的必要一些器材和设备。

经费

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经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

人员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领导机构成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企业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专业队(组)、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救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灭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

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其人选作出具体安排。

建立相关制度

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应急与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实行24小时值班。

建立 检查制度。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定期检查应急与救援工作情况。

建立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总结评比制度。每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评比工作中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每次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

培训和法练

培训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对操作人员应进行自救互救知识的教育,使工人掌握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在各种条件下的救援方法。

应急救援队员的培训,应急救援队员的培训应通晓常见外伤休克的检查与诊断,熟练掌握外伤急救和抗休克等院前急救技术,还须做到先抢救后转运的原则。

对职工使用自救器的培训,要让职工能熟练使用自救器,做到发生事故不慌张,要有步骤的进行疏散救护工作。

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平时注意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熟悉情况,训练中检查应急与会同志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使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与救援中去,与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应急与救援预案必须不断进行修改,每年至少重新编写一次。对新增机构、人员变化情况、设备更新情况进行重新编写。

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使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煤尘

检测

悬浮煤尘的测定:采用快速直读测尘仪测尘。

煤尘积聚的检测:按照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进行检测,只要出现积尘厚度超过2mm且连续长度超过5m的要求必须及时清除。

评估

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煤被破碎,将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由于煤被破碎成细小的煤尘后,其表面积大大增加,系统的自由表面能也相应增大,从而提高了煤尘的化学活性,特别是氧化热的能力,悬浮在空气中的煤尘在一定条件下,遇高温热源后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并伴随温度和压力的急剧上升、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即煤尘爆炸。

煤尘爆炸的条件是煤尘自身具有爆炸性、着火源、空气中氧气浓度三个条件,在本煤矿井下取样,经XX煤炭科学院试验鉴定后定性为具有爆炸性,井下任何产生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均达到了爆炸所需下限,三个条件中已具备两个条件,也就是说如果生产场所的浮游煤尘浓度达到爆炸下限以上,有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煤尘爆炸后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沉积的煤尘重新飞扬起来,只要煤尘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就会被火焰引爆造成联锁爆炸,其破坏性更大。

防止煤尘爆炸及爆炸传播措施

防止煤尘积聚

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运输机转载点、装车点都必须放喷雾、洒水装置,并保证经常有水。

健全防尘机构,配齐专职测尘工、洗(刷)尘工,严格测尘制度和喷雾洒水制度,做到定期测尘及时清洗粉尘。

炮采、炮掘工作必须使用水炮泥,掘进工作面全部推广使用湿式钻眼。放炮前后,放炮地点前后20m范围内都必须洒水灭尘。炮采工作面未使用水炮泥、掘进工作面没有灭尘装置不准进行生产。

对所有采面进行煤体动压注水,减少产尘量。

采区上下山、采区进回风石门和回采工作面上下巷、掘进工作面等,必须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安设净化水幕,逐步推广自动水幕。

完善防尘管路系统,主要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回风石门、上下山必须安设有防尘管道,并按规定每隔50m设置三通阀门,掘进工作面开口前必须先安设防尘水管并按区分片落实到人。确保管路安装合理,完好齐全。

凡有采后掘的工作面,采、掘放炮必须分开,禁止采、掘同一时间放炮。

杜绝着火源

严格执行机电设备检修制度,杜绝电器设备失爆;

井下放炮必须使用水炮泥,所有雷管脚线、连接线及放炮母线接头必须使用绝缘胶布包好,杜绝爆燃现象;

加强瓦斯管理,杜绝瓦斯爆炸事故;

使用阻燃性风筒、电缆;尽量选用非着火性轻合金材料避免摩擦火花。

隔爆措施

在每个掘进头、每个采西、每条石门及每条运输或通风大巷内按规范安设隔爆水槽并加足水,定期对隔爆水进行更换。

监控措施

对综合防尘系统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对查出的问题采取强制措施督促整改,未整改达到要求不得生产。

采取奖罚激励机制,制定隐患责任追究制度、质量标准化检查办法及考核制度等,以此强制各单位一把手亲自过问,保证综合防尘措施得到落实。

定期检测各生产场所的煤尘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应急与救援预案

报警通讯

发现或得知事故发生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

矿调度接到报警后按照预案通知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及成员和专业队(组)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往赴现场进行救援。

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伤害程度及《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报警和通讯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事故类型;必要的补充,如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现场抢险

迅速组织撤退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立即切断灾区电源。

矿山救护队员必须迅速接近遇难人员,全力以赴进行抢救,抢救人员时,救护队员必须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

查明事故地点、巷道破坏程度;

查明局扇、通风装置、电气设备、水管、压风管路破坏情况;

采取空气试样,分析有毒有害气体的成份和浓度;

弄清爆炸生成物流动方向及其影响范围。

营救、保护、转移受伤人员时,如果确认爆炸没有引起火灾,必须对巷道进行通风,尽量增加送入爆炸区域的风量,如果爆炸生成的有害气体可能危及其他人员的安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将有有害气体引入回风巷,恢复盲巷通风必须有排放措施。

采掘工作面发生煤尘爆炸时,如果引起残火源(衣服和煤尘的助燃等),必须在加强通风的前提下,扑灭全部火源,以免发生连续爆炸。

如果发生在井底车场、主要大巷中,应先迅速采取局部反风措施或调整通风系统,避免灾区范围扩大。

清理堵塞巷道,修复被破坏的通风构筑物,恢复充满爆炸烟气巷道的通风,扑灭爆炸产生的火灾,确保矿井通风。

设置警戒,防止他人进入井下,维持矿区治安,疏通运输路线。

快速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密切注意事态发展,必要时向兄弟救护大队求援。

应急方案

煤尘爆炸时,首先要确定事故发生位置,通过检测察看事故点邻近区域瓦斯及通风情况,发现风流逆转,立即启动矿井反风系统实行压入式通风。

现场受伤人员较多,伤者病情无法确诊时,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人员进入现场,同时在现场开展自救。当现场发现有死亡时,应作到以下几点:

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如有必要,建议矿区治安队采取必要行动控制现场秩序。发现有人失踪,与其联系不上时,应及时进行搜救。

当死亡人数无法确定时,由矿区治安险在现场负责清点人数。没有到达集合点的人员的名单应及时上报应急与救援指挥部。

一旦事故情况得到控制,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抢险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

条件保障

器材

井下煤尘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器材准备由供应组具体进行采购,应以满足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为准。救援器平时保管、存储、保养由供应组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好保养中技术指导工作。

救援器材包括:

通讯器材,如对讲机、救援现场广播等。

救援防护器材,包括救援人员的头盔,救援人员专用服装等。

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到的必要一些器材和设备。

经费

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

人员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领导机构成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指挥部阿各专业队(组)、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救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消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某人选作出具体安排。

建立相关制度 值班制度 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实行24小时值班。

检查制度

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定期检查应急与救援工作。

例会制度

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总结评比制度

每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在每次应急与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

培训和演练

培训

根据接受培训人员的不同,选择不同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确定可参照以下内容: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鉴别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对各种应急与救援专业队的培训

各种器材、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对群众的培训

具有哪些危险隐患;

各种信号的含义

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成果汇报演习,平时注意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训练。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熟悉情况;在附中检查与应急与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每年至少应对预案重新编写一次。

对危险源和新增装置、人员变化地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新。

在实践和学习中提高指挥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顶板

检测

根据顶板破坏状况,凡出现顶板离层超标、急剧下沉、下沉量超标或直接冒落现象且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安全生产的均可划定为顶板事故。

评估

根据发生地点,顶板事故可分为爆破、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综采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独头掘进巷道顶板事故;巷修工作面顶板事故;一般在用巷道、硐室顶板事故。

监控措施

顶板管理是矿井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顶板事故是矿井生产必须长期与之抗争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能否将顶板事故的危险降到最低甚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顶板监控。

因此,编制每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时,必须列入该项目涉及到的预防及处理顶板事故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健全和落实好各级顶板管理责任制。

严格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合理开拓布置,理顺采掘关系,按程序开采,积极主动地对生产系统薄弱环节进行合理改造,努力提高矿井综合能力,为采掘正规循环作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供应部门要把位支护材料、设备、器材的质量与数量关,按要求及时向采掘工作面供给合格的、足够数量的文护材料。

职教部门要认真抓好预防及处理顶板事故方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知应会综合素质。

加强雨季、初采、收尾、开口、贯通、过断层构造带等特殊作业时空的技术管理及现场施工管理,提前制订针对性强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要求落实兑现。

加强采掘工作面的地质工作,摸清构造变化,搞好地质预测预报,及时合理调整爆破参数和支护珍式,防止地质构造变化引起顶板故。

依靠科学技术,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改善顶板、底板状况。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实现操作技术标准化、规范化。

坚持顶板离层检测和矿山压力观测,合理选择支护,加强对系统巷道的巡视和插背工作,杜绝空帮空顶。

严格进行班前班末安全评估,仔细检查顶板支护上存在的隐患并及时处理。

开展工作面工程质量、顶板管理及规程措施兑现情况评估工作,建立单位工程质量管理档案,建立单位工程质量项目负责制。

应急与救援预案

顶板事故相关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操作不规范。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支护不及时,未使用好前探超前支护和防倒装置、爆破前未采取加固措施、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和找掉制度、炮眼布置不合理。二是工程质量不合格。三是支护强度满足不了要求。四是采动影响或地质构造应力。

报警通讯

发现或得知事故发生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

矿调度室接到报警后按照预案通知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及成果和各专业队(组)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了伤害程度及《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报警和通讯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事故类型;必要的补充,如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现场抢险

医疗队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快速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

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应急方案

现场受伤人员较多,伤者病情不能完全确诊时,应在总指挥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员进入现场,同时在现场开展自救。当发现现场有死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如有必要,建议矿区治安队采取必要行动控制现场秩序。

当死亡人数不能确定时,由矿区治安队在现场负责清点人数。没有到达地点的人员的名单应及时上报应急与救援指挥部。

知道有人失踪与其联系不上时应积极进行搜救。

一旦事故情况得到控制,应急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抢险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

条件保障

器材

顶板事故应急与救援中的器材准备由供应组具休进行采购,应以满足应急与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为标准。救援器材平时保管、存储、保养由供应组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好保养中的技术指导工作。救援器材包括:

通讯器材。

救援防护器材,包括救援人员的头盔,救援人员专用服装、氧气呼吸器等。

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到的必要一些器材和设备。 经费

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经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在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

人员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

领导机构成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企业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专业队(组)、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求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灭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

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其人选作出具体安排。

建立相关制度

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24小时值班。

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坚持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坚持总结评比制度,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评比中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每次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

培训和演练

培训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对操作人员应进行自救互救知识比较,使工人掌握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在各种条件下的救援方法。

应急救援队员的培训,应急救援队员的培训应通晓常见外伤、休克的检查与诊断,熟练掌握外伤急救和抗休克等院前急救技术,还须做到先抢救后运转的原则。

(3)对群众的培训,要让群众了解在施工现场具有哪些危险隐患;事故现场各种信号的含义;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的防护用具;紧急情况下如何行动等。

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平时注意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训练。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熟悉情况;在训练中检查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与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应急与救援预案必须不断进行修改,每年至少重新编写一次,对新增机构、人员变化情况、设备更新情况进行编制。此外,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使预案进一步合一化。

补充部分

本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时,作为企业应当做到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保证应急救援能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提升运输

检测

根据标准,运输作业可分为机车运输、皮带运输、提升运输。

评估

一般提升运输事故:事故造成主要运输巷道中断运输30分钟以上,一次影响产量50吨,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

二类提升运输事故:斜井跑车、矿车坠井,人员重伤3人以上、人员死亡一人或以上。

重大提升运输事故:发生全矿井停产或主要运输巷道中断运输8小时,设备直接损失5万元以上人员重伤5人或以上、人员死亡2人或以上。

控制措施 进行运输作业时,应结合工作特点,特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具体要求如下:

提升运载必须贯彻采、掘、运协调发展,系统配套、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规定。加强对矿、轨道、绞车、皮带的管理,确保安全运输。

提升运输要加强治乱,建立正常秩序,重点是制止“三违”。提升运输各工种司机必须持证上岗。严禁“瞪、趴、跳”车和坐溜子,违者开除矿籍,对制止“瞪、趴、跳”车和坐溜子的人员,应给予表扬、奖励。

距离超过1500m的平巷和垂深超过50m的上下人员主要倾斜井巷,配有运人设备。

对事故多发地点,要制定严密的制度,采取科学的手段,防止事故发生。有行人斜井或上下山的,提升斜井和绞车道一律不准行人。没有单独行人斜井或下山的,必须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制度,违章者从严处理。

必须完善上下山安全设施,如防跑车装置,双道巷下部防止错道信号装置。上下山车场和中间每个交叉口,必须安设声光报警器,绞车一动就能发出响声和光亮,保证行车不行人。倾斜井巷各车场,应设信号硐室及躲避硐,并设挡车器或挡车栏,上部水平车场必须设阻车器,变坡点下方10m左右处设挡车器或挡车栏。

必须完善运输绞车的安全设施,井下1.6m以下的运输绞车,必须安装紧急制动闸,工作闸、声光信号和内、外过卷安全保护装置等。小绞车安装牢固,不合格不准运转。对绞车要实行挂牌管理,标上名称、规格、额定拉车数、地点、编号、使用单位和维修人等。

井下要增设警标、巷标、路标等各种标志牌。警标使工人和电机车司机随时看到醒目的注意事项;巷标指引工人到达工作地点;路标使工人知道避灾路线。

提升运输相关危险源

提升运输相关危险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提车掉道、跑车、断绳、车辆伤人。 采取措施

加强绞车司机和信号把钩工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技术操作水平,保证严格按章操作;

跑车防护装置和防跑车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加强提升道行人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制度,坚决杜绝瞪、趴、跳车现象。

应急与救援预案

报警通讯

发现险情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报警时应详细说明以下几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

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指挥部值班室接到报警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组)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往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伤亡情况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

现场抢险

医院队进行紧急救护,并快速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

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应急方案

发生提升运输事故后必须以最短时间,修复车辆、修复线路保证线路畅通。

积极解救伤员。现场受伤人员较多,伤者病情不能完全确诊时,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员进入现场,同时在现场开展自救。当现场发现死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如有必要,建议矿治安队采取必要行动控制现场秩序。

当死亡人数不能确定时,由矿区治安队在现场负责清点人效。

知道有人失踪,其他人与他联系不上时应积极进行搜救。

一旦事故情况得到控制,应急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抢险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

条件保障 器材

应急与救援中的器材准备由供应组具体进行采购,应以满足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为标准。救援器材平时保管、存储、保养由供应组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好保养中的技术指导工作。救援器材包括:

通讯器材,如对讲机、救援现象广播等;

救援器材人员的头盔,救援人员专用服装等;

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应用到的必要一些器材设备。

经费

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经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在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

人员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原则进行组织。

领导机构成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企业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专业队(组)、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完调度、汇报、通告、求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灭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

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其人选作出具体安排。

建立相关制度

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24小时值班;

坚持安全检查制度,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定期检查应急与救援工作情况。

坚持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

坚持总结评比制度每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评比工作中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育。每次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

培训和演练

安全技术培训

直接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职工,都必须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技培训,经考核合格才准上岗,否则,干部不能担任领导职务,工人不准上岗,下井实习和参观的人员,在入井前必须学习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矿建立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或教育室。

从事井下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对象和时间:提升运输各类司机等特殊工种,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安全技术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本规程和有关指令、决定并进行法制教育;

干部必须学习安全技术理论知识、井下灾害的发生规律、预防措施、处理方法,能制定职责范围内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如遇险情能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工人必须学习矿井安全基础知识、与本工种有关规程规定、与本工种有关的事故发生规律,学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了解施工现场危险隐患;现场各种信号含义。如遇险情能采取应急措施;学习本工种操作规程及有关设备、仪器仪表安全操作,能排除故障做到安全生产。

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矿山救护、创伤急救基本知识,能抢救、自救和互救。

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由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各级安全监察部门监督有关部门编制安全培训规划、培训计划及安全技术培训计划的实施。

应急与救援队员的培训,应急与救援队员通过培训应通晓常见外伤、休克的检查与诊断,熟练掌握外伤急救和抗休克等院前来急救技术,并做到先抢救后转运的原则。

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平时注意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训练,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熟悉情况,在训练中检查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与救援中去,与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应急与救援预案必须不断进行修改,每年至少重新编写一次,对新增机构、人员变化情况、设备更新情况进行重新编写。

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使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补充部分

本应急与救援预案制定时,尽量做到与地方政府保持紧密联系、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保证应急救援能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供电

检测

1、防爆性;

2、防护性;

3、运载能力;

4、保护功能;

5、可靠性。

评估

触电:(1)工作票执行情况。(2)倒闸、试验操作制度和工作监护制度执行情况。(3)停、送电制度执行情况。

电网:(1)电缆、电气设备是否浸泡在水中,电缆是否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划伤、刺伤,(2)是否按规程操作维修电气设备,是否将工具、材料遗留在电气设备中。(3)导线连接如何、有无毛刺,是否松脱。(4)是否违规在电气设备中增加其它部件。(5)有无保护接地装置。(6)对电网对地电容进行补偿没有。(7)是否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电网过流:是否短路、过负荷、断相。

电气火灾:(1)电网漏电。(2)接触不良。(3)变压器油进水或杂质。(4)井下照明散热不良。

电气失爆:

(1)外壳有无裂痕、变形。(2)隔爆结合面的间隙、有效宽度和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3)外壳的紧固件、密封件、接地件是否齐全完好。(4)电缆接线盒和电缆引入装置是否完好,零部件是否齐全,电缆接线是否牢固、可靠。(5)联锁装置功能是否完整。(6)接线盒内裸露,导电芯线之间的空气间隙是否超标。(7)是否存在失爆现象。(8)设备安装地点有滴(淋)水、周围环境差、安装倾斜超标。(9)未挂“带电”字样牌。(10)设备不合格。

监控措施

触电:(1)使人体不能触及或接近带电导体。(2)设置保护接地。(3)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4)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5)维修电气装置时要使用保安工具。

电网:(1)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划伤、刺伤。(2)按规程操作维修电气设备,不将工具、材料遗留在电气设备中。(3)导线连接牢固、无毛刺、防松脱。(4)不在电气设备中增加其它部件,否则,必须符合规定。(5)设置保护接地装置。(6)对电网对地电容进行补偿。(7)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电网过流:(1)把好设备质量关。(2)合理选择设备。(3)坚持维修保养,提高检修质量。(4)定期进行预防性电气试验。(5)设置保护装置。(6)按章操作。

电气火灾:(1)完善电网漏电保护。(2)强化电气元件检修,提高电气元件检修质量。(3)及时检查并更换非标变压器油。(4)经常清扫照明灯具上覆粉尘。

电气失爆:(1)选用标准防爆设备(2)选择合格的安装地点,按照规定安装设备。(3)给带电设备挂牌。

应急与救援预案

报警通讯

发现或得知险情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如果是火灾事故必须及时报警。

调度接到报警后按照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成员,并通知各专业队(组)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赶赴现象。 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类别、伤亡情况和《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

报警通讯应包括以下内容:①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②事故类型:火灾、停电、触电;③必要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现场抢险

火灾事故:

引导消除并合理布置消防和重点保护区域,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

救护抢险队迅速抢修已出故障的设备,尽量减少停电损失。

医疗救护队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心区受伤人员。

通讯队通过信号、广播和矿区治安队员组织、引导群众进行疏散。

矿区治安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密切注视事故发展和蔓延情况,随时向总指挥报告,必要时请求地方及友邻单位支援。

停电事故:

救护抢险队迅速进行抢险。

物资供应站准备好抢修任务所需的设备、材料。

运输队迅速将抢修任务所需的设备、材料送到现场。

医疗救护队要根据气候和现场环境,随时保障抢修人员的工作卫生条件,并在现场准备救护受伤人员(触电、中暑)。

触电事故

医疗救护队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并尽快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

安全、供电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应急方案

电缆火灾在扑救电缆火灾,应戴防毒用的空气呼吸器及绝缘手套、鞋(靴)。

采用隔离灭火法,限制火灾范围。

采用窒息法和冷却法把火扑灭。

变电室某开关速断动作

判断:变电室为双回路环网供电用户,进线开关在保护装置。应根据运行方式判断故障点位置。

应判断故障点在此开关所带设备及电缆上,组织相关人员分别检查电缆及设备有无异常。

在排除电缆故障原因后,应迅速组织抢修队人员赶赴现场,协助查找故障点,并进行处理。

若电缆故障,应停用此开关,启动另一回路的电缆,尽快恢复送电,同时组织检修人员检查故障电缆,恢复运行。

变电室全部停电

判断:变电室某一母线故障或馈出线路故障,一侧进线开关保护跳闸。

迅速组织值班人员、抢修人员,将变电所母线各馈线开关接至检修位置,遥测母线绝缘情况并检查有无明显短路痕迹。

同时电话通知停电范围内用户值班人员自查站内有无故障现象。

上述检查工作结果均无异常情况后,对变电室母线及各馈线开关,逐级试送电一次。

在发现某一路馈线开关送电时跳闸,或引起线开关保护跳闸时,应立即停止送电操作。逐级通过遥测、耐压试验方法查找故障点,直至查明故障点、故障原因。

条件保障

器材

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各救援组器材装备应为何标准,包括通讯器材、救援器材、防护器材等。

落实对防护器材、救援器材、药品等的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制度。使其常处于备用状态。指定相应的技术部门对应急救援器材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检查担负责任。

通讯器材:内、外部移动电话。

防护、救援器材:已储备的有关救灾物资。

经费

按规定预留应急与救援所需经费的来源、额度。 人员: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对于各专业队员的来源要求对其权利与义务做出相关规定。

建立相关制度:

值班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任务;

检查制度:结合生产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汇报上阶段的案例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总结评比制度: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总结评比救援工作,每次训练和演习结束后进行总结评比奖励和表彰先进。建立总结评比办法,并对事故有功和有过的人员进行奖罚。

培训和演练

培训根据接受培训的人员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确定可参考以下内容: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对各应急救援专业队的培训:

各种器材、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份;

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参各荐信号的含义。

对群众的培训:

知道有哪些危险隐患;

各种信号的含义;

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训练和学习

定期组织进行训练和学习。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与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预案每年至少重新编写一次。

对危险源和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预案。

在实践和学习中提高指挥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补充部分

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时,应当与企业及有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做到应急救援能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火工品

监控措施

加强报废火工品管理,做到无乱扔乱放,做到统一收存,按规定报销毁措施,药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落实火工品管理的支领、清退、运送、导通、储存、保管及销假毁等各项管理。严禁烟草、汽油、沾油棉纱、明火等进入药库内。

有关领导要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调查实际、熟悉掌握现场情况,搞好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次上岗检查后,要在“进出登记管理记录本”上记录检查情况,处理意见等,并签名。

药库警铃、电话要随时保持完好,随时保持与公安部门的联络。遇有异常情况立即报警,对无“准入要害证”的人员,坚决不让进入库区。

按规定设置双岗,确保药库每班都有两人同时上岗,严格交接班制。加强药库电缆吊挂、电气设备检修管理,杜绝失爆。

药库内消防设备、装置必须齐备、完好,发现火灾隐患等问题要及时整改。

加强对火工品的支领、清退工作,严格把关,所有药、管的帐、卡、物都必须做到“三对口”和有记录可查,无遗漏;一旦发现火工品丢失或帐目不清的,必须立即查找原因、核实情况、汇报有关部门;一旦核实火工品丢失不在,公安部门必须迅速展开追查工作,直到火工品有下落为止,防止火工品流失到社会上,造成严重后果。

应急与救援预案

一旦出现火灾,若火势较小,工作人员必须派人负责灭火,另派一个负责向有关部门汇报。若火势较大,工作人员必须分别从药库的两边撤出,将防火门关闭,立即汇报有关部门。

矿调度接到药库着火汇报后,必须立即通知值班领导和其他火工品事故应急与救援领导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同时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相关负责人等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疏散药库周围环绕的所有人员及物质。此外公安部门负责警戒工作,防止坏人趁此机会偷盗火工品。

由抢险救护队、公安部门组织抢救人员的同时,由火工品事故应急与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组织熟悉掌握火工品性能、特点知识的救护抢险队员抢救药库内火工品,以防止灾害范围扩大和减轻损失。

高空作业

检测

根据国家标准《高空作业分级》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可划定为高空作业。

评估

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空作业。作业高度在5m以上到15m时,称为二级高空作业。作业高度在15m以上到30m时,称三级高空作业。作业高度为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可分为一般高空作业和特殊高空作业,特殊高空作业分为:强风高空作业、异温高空作业、雪天高空作业、雨天高空作业、夜间高空作业、带电高空作业、悬空高空作业、抢救高空作业。

监控措施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应结合工程特点,相应的制定各种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其要求如下:

每个工程项目在编制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时,要列入该项目涉及到的高空作业的各项安全技术,并尽量采取地面作业,减少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问题,既有一般要求,如设置安全标志、张挂安全网等,也有各种专项措施。

为了明确职责,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在进行施工以前,应该由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逐级向有关人员作好安全技术交底。高空作业人员在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解决和落实之前,不能进行施工。对各种用于高空作业的设施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要一一加以检查,经确认完好后,才能投入使用。

高空作业人员,每年需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等不适合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可安排他们从事这类工作。

高空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便,但决不可赤膊裸身。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决不能穿着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鞋。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攀登和悬空作业人员危险性较大,对此类人员要经过培训和考试,取得合格证后再持证上岗。

高空作业中使用的物料应该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邻边或洞口附近,也不可妨害通行和装卸。对作业中的走道、通行板和登高用具,都应加以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剩余材料和废物等都要加以清理和及时运走,不得随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时不得抛掷。各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防跌落伤人。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和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务必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决对危害人身安全的隐患。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任何人都不得损毁、位移和拆除,有些施工需要而暂时拆除或移位的都要经过施工负责人审批后才能移动,并在工作完毕后立即恢复。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等安全措施。

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完成后,应按类别逐项加以量验并做好记录。随着工作向上进展,高空作业的工作量会随着增加,应采取分层和定期检查。

高空作业中应制定专门的邻近作业、洞口作业、悬空作业等的安全防护措施。

应急与救援预案

高空相关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邻边作业:施工场所作业面的边沿(如基坑边、楼板边、阳台边、屋面边)、窗台墙或女儿墙高度低于800mm等无围护设施,人与物均有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属邻边作业。

洞口作业: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中的各类预留洞口,以及通道口、上料口、楼梯口、电梯口等,作业人员在附近工作并有坠落危险时,为洞口作业。

悬空作业:施工过程中,在周边临空情况下,处于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时,所进行的高空作业,为悬空高空作业。

交叉作业:在竖直平面上,处于空间贯通状态下,于不同层次中,上下同时进行的高空作业,为交叉作业。

在进行上述作业时,在预留洞口必须埋钢筋网。在邻边作业时必须重量设置1m高的双层围护或搭设安全网。

报警通讯

发现险情的人员应立即向指挥部值班室进行报告,报告时应详细说明以下几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2)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指挥部值班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组)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类别、伤亡情况迅速向有关部门汇报。

现场抢险

医疗队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并尽快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

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应急方案

在现场受伤人员较多、受伤者病情不能完全确诊的情况下,应该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人员进入现场,同时在现场积极开展现场自救。

条件保障

器材

高空作业事故应急与救援中的器材准备由供应组具体进行采购,应以满足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为标准。救援器材平时的保管、存储和保养由供应科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好保养中的技术指导工作。救援材包括:(1)通讯器材,如对讲机、救援现场广播等。(2)救援防护器材,包括救援人员的头盔,救援人员专用服装等。(3)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的必要一些器材和设备。

经费

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经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在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

人员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

领导机构成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企业系统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专业队(组)、上级和兄弟之间的信息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求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灭灾工作,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 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其人员作出具体安排。

建立相关制度

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实行24小时值班。

坚持检查制度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坚持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坚持总结评比制度。每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评比中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每次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

培训和演练

培训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对操作人员应进行自救互救知识的教育,使工人掌握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在各种条件下的救援方法。

应急救援队员的培训,应急救援队员的培训应通晓常见外伤、休克的检查与诊断,熟练掌握外伤急救和抗休克等院前急救技术,还必须做到先抢救后转运的原则。

对群众的培训,要让群众了解在施工现场具有哪些危险隐患;事故现场各种信号的含义;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的防护用具;紧急情况下如何行动等。

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平时注意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训练。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熟悉情况;在训练中检查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与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应急救援预案必须不断进行修改,至少每年重新编写一次。对新增机构、人员变化情况、设备更新情况进行重新编写。

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使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补充部分

本高空作业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制定时,尽量做到与地方政府保持紧密联系、统筹兼顾、合进规划、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保证应急救援能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高压及高速运转设备

监测

根据设备停转原因,在煤矿中凡出现高压设备及高速运转设备出现控制开关及线路烧毁、部件损坏等现象且危险人身安全、影响安全生产的均可划定为高压设备及高速运转设备事故。

评估

煤矿高压设备及高速运转设备事故根据其事故的危害及紧急程度可划分为:一般事故,主要是指绞车事故等;重大事故,主要指瓦斯泵、主扇事故等。

监控措施

每台高压设备及高速运转设备安装前,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使用前,必须有合理的使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并健全和落实好各级管理责任制。

供应部门要把住支护材料、设备的质量与数量关,按要求及时。向使用单位供给合格的、足够数量的设备材料。

职教部门要认真抓好预防及处理高压设备及高速运转设备事故方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知应会等综合素质。

依靠科学技术,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改善高压设备及高速运转设备状况。

加强现场操作管理,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实现操作技术标准化、规范化。

坚持巡视检查制度,各级管理人员加强对设备的巡视和检查工作,做到对隐患早发现早处理。

严格执行定期检修制度,对设备定期进行仔细的检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应急与救援预案 报警通讯

发现或得知事故现象的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报警。如果是火灾或爆炸事故必须同时向消防部门报警。矿调度接到报警后按照预案通知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及成员,并通知各专业队立即就位,火速赶往现场,各司其责。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类别、伤亡情况和《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

报警通讯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时问、地点和相关设施;

事故类型:火灾、停电、触电;

必要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现场抢险

火灾事故

引导消除并合理布置消防的重点保护区域、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

迅速抢修已出故障的设备,尽量减少停电损失。

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心区受伤人员。

通过信号、广播和矿区治安队员组织、引导群众进行疏散。

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密切注视事故发展和蔓延情况,如继续扩大向总指挥报告,请求地方及友邻单位支援。

停电事故

迅速进行抢险。

准备好抢修任务所需的设备、材料。

迅速将抢修任务所需的设备、材料送到现场。

根据气候和现场环境保障抢修人员的工作卫生条件。在现场随时准备救援受伤人员(触电、中暑)。

触电事故

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并尽快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

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应急方案

电缆火灾

在扑救电缆火灾,应戴防毒用的空气呼吸器及绝缘手套、鞋(靴)。

采用隔离灭火法,限制火灾范围。

采用窒息法和冷却法把火扑灭。

高压设备及高速运转设备场所停电

判断:高压设备及高速运转设备场所为双回路环网供电用户,进线开关有保护装置。应根据运行方式判断故障点位置。

应判断故障点在此开关所带设备及电缆上,组织相关人员分别检查电缆及设备有无异常。

在排除电缆故障原因后,应迅速组织抢修人员赶赴现场,协助查找故障点,并进行处理。

若电缆故障,应停用此开关,启动另一回路的电缆,尽快恢复送电。同时组织检修人员检查故障电缆,恢复运行。

高压设备及高速运转不正常运转

判断:设备不正常运转是机械原因,还是供电原因。

供电原因方案同上。

机械原因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或更换。

条件保障

器材

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各救援组织器材装备应为何标准,包括通讯器材、救援器材、防护器材等。

2)如何落实对防护器材、救援器材、药品等的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制度。使其常处于备用状态。指定相应的技术部门对应急救援器材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检查担负责任。 通讯器材:移动电话:内、外部电话。

防护器材。

救援器材。

经费

煤矿应保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经费的来源、额度。

人员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年初根据人员变化组织调整。对于各专业队员的来源,要求对其权利与义务做出相关规定。

建立相关制度

值班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任务。

检查制度。结合生产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汇报上阶段的案例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总结评比制度。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总结评比救援工作,每次训练和演习结束后进行总结评比奖励和表彰先进。建立总结评比办法和对于事故中有功和有过的人员的奖罚措施。

培训和演练

培训

根据接受培训的人员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确定可参考以下内容: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对各应急救援专业队的培训。

各种器材、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对群众的培训。

具有哪些危险隐患;

各种信号的含义;

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进行训练和演习。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与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每年至少对预案进行一次修改。

对危险源和矿内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换。

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补充部分

与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便于政府部门在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时与企业做到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做到应急救援能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检测

氧气、乙炔气、氢气、液化气、天然气:

用气体检漏装置对气体进行泄漏检测。入库储存时,用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检测。对有温度、湿度要求的,安设温度、湿度计进行检测。

液体、固体:

提货地点目测包装有无泄漏和密封。入库储存时,先目测包装物有无泄漏和密封,同时悬挂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进行检测。对有温度、湿度要求的,安设温度、温度计进行检测。

评估

根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确认其危险程度,其相对密度小于爆炸极限的下限值为安全,其相对密度在下限和上限值之间为危险,其相对密度大于上限值为爆炸。爆炸极限值(与空气混合比)见下表。

爆炸极限值表(与空气混合比) 限值(%) 上限值(%) 1 汽油 1.0 6.0 2 煤油 1.4 7.5 3 重油 1.2 6.0 4 天然气 5.0 16.0 5 一氧化碳 12.5 74.0 6 乙炔 2.5 80.0 7 甲烷 5.3 15.0 8 氢气 4.0 75.0 监控措施

坚持每天巡回检查制度,保管员下班时,要拉电闸,关好门窗,封好门锁。上班时,检查门窗、锁有无异常,无异样时,方可开锁进库,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仓库保管员下班前,每天必须对辖区巡视检查,及时消除仓库周围的可燃物,检查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是否完好充足。

装、卸、搬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前,要有车间级及以上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督,做到轻拿、轻放,及时消除危险源。

对剧毒品一定要按需量进行申报、审批,按量采购,严禁超量采购,要设专柜存放,并要双人双锁收发保管,执行有动必盘点的规定。

仓库作业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加强对操作规程执行的检查力度。

加强对打更人员的巡视检查力度,实行夜间零点报岗制度。

每年对油库的防雷设施进行检测,保证防雷设施完好。

瓦斯利用

检测

瓦斯气柜

对气柜内及机房内瓦斯浓度的监测

给气柜加气时,气柜值班人员随时对进气浓度进行检测,使输入气柜的瓦斯浓度在30%以上。在机房内悬挂便携式瓦检器,随时观察瓦检器,以确定机房内管路有无泄露。

对气柜内压力的监测

在给气柜加气过程中,值班人员可以通过气柜的上升高度和设置在屋内的压力计观察气柜内的压力,使柜内压力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对气柜区域火源的监测

增压室、闸门间和气柜区周围30m范围内禁止有明火,严禁吸烟。值班人员随时检查周围的火情进行巡查,安检部门定期检查机房设备的防爆性。

对瓦斯管路危险源的监测

指派专人定期对瓦斯管路及管路附近的地形进行检查,在雨季加强管路的巡视工作,以便及时发现管路泄漏或断裂。

对民用瓦斯危险源的监测

定期指派专人对使用瓦斯的用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评估

每年组织技术、通风、安检、机电等部门严格按《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86)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对瓦斯利用工程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估,并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

监控措施

建筑和构建

气柜建筑有增压及闸阀间,均属甲类有爆炸性危险建筑物,为防外界不安全因素对气柜的影响,气柜区四周砌筑围墙。

消防系统

气柜区安全,除了各建筑物之间保证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外,还要设立相应的消防设施。

防火规范要求,10000m3瓦斯气柜消防用水量为20L/S(即72m3/h),故气柜安装消防水泵一台,型号TS100-65·250B,流量Q=74m3/h,扬程h=59m,功率22kw,电机防爆,可满足气柜区消防水量及压力的要求,消防水泵设在增压室内。

水源由气柜水槽(5000m3)提供,采用水煤气钢管Dg100,消防水泵吸水管设置2条,其中一条损坏时,另一条仍能正常供水。

装设消防管路和3只消防栓,以气柜为圆心环状布置,环状直径60m,距气柜15m。消防栓供水管路采用Dg100煤气钢管,消防水泵用两条出水管与环状管网连接。

在配电室内设置2台MFZ4干粉灭火器和0.2m3砂箱,在增压室内设置4台MFZ8干粉灭火器和0.2m3砂箱,增压室外设备4台MFZ8干粉灭火器及稿、锹和消防铁桶大门处设置F24干粉灭火器。

供电系统

气柜区内所有电气设备都采用防爆型设备,电气线路全部采用阻燃电缆,气柜区电话、照明及取暖全部采用防爆型或本安型。

气柜区避雷接地系统

10000m3气柜顶设置避雷针6支,高6m,保护范围直径为36m,可直接保护30m直线气柜免遭雷击,活动柜顶与水槽之间有两处用25mm2裸软线作为电气连接,水槽与接地系统连接四处。

气柜接地:用40X4扁钢作为接地干线,接地级采用厚度为8mm铁板,其面积为1m2。

增压室屋面设置避雷带,采用直径10mm圆钢作避雷带引下线,增压室避雷与室内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系统共用3支接地极。

气柜接地系统与增压避雷保护接地系统连接,形成罐区接地网以降低电阻,并充分利用气柜基础及厂房基础内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以使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在4Ω以下。

安全措施

增压室、闸门间和气柜区周围30m范围内禁止有明火,严禁吸烟。

值班人员应随时观察机房内悬挂的瓦斯监测仪,以确定机房内管路是否漏气,随时检查周围的火情,发现火情讯速组织扑灭,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气柜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在灌气期间要随时观察气柜的上升情况,并随时检测柜内的压力,以防柜内超压。

气柜区内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如来客参观、检查及联系工作必须严格按矿有关规定执行。

机动车辆不得开入气柜区。

加强安全使用瓦斯的宣传工作,以避免因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应急与救援预案

报警通讯

发现或得知事故现象的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报警、矿调度向(集团)公司调度报警。如果是火灾或爆炸事故必须同时向消防部门报警。矿、(集团)公司调度接到报警后按照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成员,并通知各专业队(站)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类别、伤亡情况和《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

报警通讯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

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气体外泄; 必要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应急方案

气柜区域发生瓦斯燃烧、爆炸

在扑救火灾时,扑救火灾人员应带防毒用的空气呼吸器。

立即关闭瓦斯气柜的进出气阀门,防止事故蔓延。

采用隔离灭火法,限制火灾范围。

采用窒息法和冷却法把火扑灭。

引导消防队合理布置消防车和重点保护区域,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

抢修队迅速抢修,尽量减少损失。

医疗队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心受伤人员。

通讯队通过信号、广播和治安队员组织、引导群众进行疏散。

治安队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密切注意事故发展和蔓延情况,如继续扩大要向总指挥报告,请求地方及兄弟单位支援。

用户使用不当和供气管路泄露引起的火灾

立即将火灾区域瓦斯主管路阀门关闭,若火灾区域较大,应通知值班人员到调压站将火灾区域的瓦斯主管阀门关严,或通知瓦斯气柜将供气总阀门关严,切断气源,限制火灾范围。

采用窒息法和冷却法把火扑灭。

引导消防队合理布置消防车和重点保护区域,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

抢修队迅速抢修、转移事故中心受伤人员。

医疗队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心受伤人员。

通讯队通过信号、广播和治安队员组织、引导群众进行疏散。

治安队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密切注意事故发展和蔓延情况,如继续扩大向总指挥报告,请求地方及兄弟单位支援。

电缆火灾

切断受灾电缆电源。

采用隔离灭火法,限制火灾范围。

采用窒息法和冷却法把火扑灭。

引导消防队合理布置消防车和重点保护区域,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

抢修队迅速抢修,尽量减少损失。

医疗队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心受伤人员。

通讯队通过信号、广播和治安队员组织、引导群众进行疏散。

治安队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密切注意事故发展和蔓延情况,如继续扩大向总指挥报告,请求地方及兄弟单位支援。

条件保障

器材

通讯器材:对讲机、矿区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广播站。

防护器材:防毒用空气呼吸器、防护服,上述防护器材存于公司矿山救护大队设备库。

救援器材:药品、担架存于矿区医院,其余存于矿供应

xx省xx县xx乡xx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作者:佚名

应急救援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213

网站统计

更新时间:2010-9-10

-

科库房。

经费

事故应急与救援所需经费的来源、额度,按有关规定支付。

人员

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各专业队(站)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由分管队长确定并报指挥部。对于各专业人员,要求对其权利与义务做出相关规定。

相关制度

值班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任务。

检查制度。每月检查一次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汇报上阶段的案例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总结评比制度。建立总结评比办法和对于事故中有功和有过人员的奖罚措施。

培训和演练

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和演练。

培训内容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自救与互相救护的能力。

对各应急救援专业队的培训

各种器材、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与上下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对群众的培训

具有哪些危险隐患;

各种信号的含义。

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训练和演习

每年进行一次训练和演习。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对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训练,预案必须每年重新编写一次。

对危险源和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对更新。

在实战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上一篇:给宝宝取名字男孩打分下一篇: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