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论文

2022-04-26

远程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论文 篇1:

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设计及分析

摘 要:该文在对抓取类机械手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软件对各种类型的机械手进行建模仿真设计,并且对抓取类机械手关键部位的运动和应力进行研究,对其运动中所产生的振动情况进行分析,对机械手的进一步发展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 设计 分析

在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产生活当中,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在危险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操作,目前抓取类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也有较大的发挥。为了进一步提高抓取类机械手的工作效果,需要在对不同种类机械手的整体特点和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机械手端部采取电磁铁进行吸附连接,以此来实现多种机械手之间的灵活转换,形成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并且在机械手部分加上压力传感器和远程控制系统,以此来对物品的硬度进行判断,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传动方式和驱动方式。

1 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的仿真

1.1 建模仿真

目前常见的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主要包括吸盘式、两爪式和三爪式等类型,分别在不同场合中进行工作,在对这些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进行仿真建模的过程中,其主要包括液压系统、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机械系统是多功能机械手完成各项动作的执行结构,通常包括机械手抓、前臂、支架和底座等工作装置,在对机械系统进行建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结构配件执行最基本的建模命令,形成相应的机械结构部件。然后根据机械部件类型的不同,将机械系统中的机械部件进行相互连接,主要包括机械手底座与后臂之间的连接,前臂孔和后臂孔之间的连接,在机械系统连接完成之后,对液压装置进行装配,形成完整的机械手模型[1]。

1.2 对重要元件进行选择

为了保证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场合中进行工作,同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机械手的抓取效果,需要对其中的重要元件进行选择。这些重要元件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首先是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主要安装在机械手指之间,在机械手进行抓取动作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能够在对物体的硬度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对所施加的压力进行控制,保证机械手能够顺利地夹取不同硬度的物体,在压力传感器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薄片式电阻式应变片来进行使用。另外一种重要元件为PIC控制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来对PLC控制系统设定参考压力值,在输入压力和参考压力值进行比较之后,对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以此来对机械手爪的输出动力进行控制,方便机械手爪抓取各种不同硬度的物体,对于PLC控制器的选择,可以使用三菱FX1S-14MT-ESS/UL。对电磁铁的选择,电磁铁在通电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强大的吸附力,通常应用到吸附式机械手当中,能够对物体产生吸附力,使物体进行移动或者拾取,实现各种抓取部件的灵活转换,对于电磁铁的選择需要根据机械手的类型和使用场合进行确定[2]。最后是对电机的选择,电机主要应用到液压传动装置当中,液压传动装置能够控制机械手臂进行伸长和缩短,实现机械手臂的各种动作,电机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液压杆的油液压力,来对机械手臂伸长或者缩短的速度进行定植,一般情况下,电机的额定电压为1.5~6 V之间,额定电流在0.02~0.5 A之间,额定转速为6 000~16 000 r/min之间。

2 对机械手的运动形态进行分析

机械手臂的运动主要体现在前臂、后臂和手掌当中,在对机械系统的运动形态进行仿真的过程中,可以对机械手模型中机械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仿真建模,并且通过Step函数来对物体合适的仰俯角度进行控制,其中需要注意这种角度需要与机械手的活动范围保持一致。对机械手运动形态的分析主要包括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个转动副输出力包括手掌和前臂、后臂中间处、前臂和后臂。在对机械手后臂运动和前臂运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采用ADAMS软件来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得出机械手臂的运动简图,能够清晰明了地看出机械手臂机械系统中各个部件的运行形态,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机械手臂的运行形态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3 机械手臂的应力分析

机械手臂的好坏决定着机械手的工作性能,所以说在对机械手进行设计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应力进行分析,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采用ABAQUS工程模拟有限元软件来进行,这种模拟软件能够从相对简单的线性分析到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中,在对机械手臂的应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以机械手臂为例,对其静应力和动应力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机械手工作过程中的应力情况进行控制,防止机械手由于应力问题产生损坏,影响实际的工作效果。

3.1 机械手臂的静应力分析。

利用ABAQUS软件对机械手臂进行静应力分析,在分析之间,根据机械手臂的实际结构情况来对荷载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设置荷载为100 MPa,在机械手臂上的各个部分进行编号,观察编号点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经过观察之后可以发现,当后臂转动的时候,轴给后臂以径向力,导致后臂发生形变,在这样的过程中,施加在后臂上的应力较大,在时间的不断增加中,后臂的形变越来越明显,这就说明应力越来越大,在应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机械手臂出现破损的现象,影响机械手臂的正常工作。

3.2 机械手臂的动应力分析。

动应力主要指的是机械手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机械手在对物体进行抓取的过程中会引起机械手臂的运动,对抓取物体的平稳性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说一般在对机械手臂动应力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是振动作用进行分析,将利用ABAQUS软件所形成的模型直接导入动应力分析当中,对机械手臂的变形结构进行绘制,通过研究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机械后臂在进行旋转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振动,这样的振动会对机械手的平稳性和抓取准确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对机械手臂的动应力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得到不同情况下机械后臂的振动特点和规律,对后臂的设计提供依据[3]。

4 结语

文章在对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臂机械系统中各个作业部件进行仿真建模,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机械手中所应用的重要元件进行选择,保证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臂能够实现不同抓取部件之间的转换,并且通过对机械手臂的运动和应力进行分析,能够研究出机械手臂的运用规律和应力变化情况,保证机械手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 聂永芳,许家宝.多用途抓取类机械手设计及分析[J].煤矿机械,2016,37(12):83-85.

[2] 赵春平,李志华,李亚斌.一种自适应多用途电磁机械手设计[J].中国仪器仪表,2017(2):58-60.

[3] 平艳玲,刘波.基于PLC的气动抓取式工业机械手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0):128.

作者:崔福霞

远程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论文 篇2:

基于云的互联网+新型汽车零部件试验检测网络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

摘 要: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政策的号召,通过对现有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检测与分析服务创新模式研究与应用而展开的关键技术研究、服务模式创新与应用,提出基于云的互联网+新型汽车零部件试验检测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推动国内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检验检测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效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云平台 汽车零部件检测检验 云计算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催生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产生颠覆式影响。而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扩大了互联互通的广度和深度,不仅使电脑、人、机器、生产材料、产品之间的联系逐步打通。从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互联网相叠加,形成了一个泛在互联网。“互联网 +”战略是指,把这样的泛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1]。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是一切生产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2]。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正在受到全球智能制造体系的挑战[3],传统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需要针对不同的需求,配置多种不同的制造能力,企业在发展中规模越来越大,变成“大而全”或者“小而全”,使得企业的成本难以控制,使得自身变得笨重,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难以转型[1]。但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为中国制造业也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3]。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传统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日益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产业生态、商业模式。

1 国内外检测检验行业发展概况及改进分析

1.1 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检验检测行业是以工业化为开端,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起,全球检验检测行业便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开始发展。发展至今,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等均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检验检测市场,并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比较有名望、有权威的检测机构[4];从消费品到工业品,从原材料到成品,从传统产业到新兴行业,从个人到企业、政府,无所不在,无处不用,并且实现了跨领域、跨界线和跨国界发展。隨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制造业密不可分的检验检测行业也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接受地区将集中在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5]。检测服务既是传统行业,也是与新兴科技结合最紧密的行业之一。随着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开发本土化、自主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产品开发对检验检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不再单纯的局限于产品性能参数的检验检测,出具具备第三方效应的检测报告,发挥产品的市场准入检验和供应商能力评定的功能。动力传动系统行业需要更多的检验检测机构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产品开发的设计分析、性能开发试验等环节,解决制约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必然向着试验测试、检验检测、设计分析一体化的态势发展。然而,目前专门针对于汽车零部件试验检测分析的服务平台少之又少,采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思维,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于一体,实现对仪器设备,试验数据的统一管理,同时实现人与仪器,仪器与人,人与人的互动交流。

1.2 改进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生产厂家与检验检测行业的技术合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合作模式。“云技术+互联网技术+检测与分析技术”的融合,可以使生产厂家更多地参与产品试验检测的过程,并可以通过云设计分析平台,实现产品开发的云平台化和过程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推动产品性能开发过程,提升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平台的价值在于调动隐藏在平台后面的大量资源,与前端大量需求实现对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构建云服务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建设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共享全产业链条资源,实现检验机构、互联网平台公司与企业用户三方跨界合作、无障碍沟通,提供用户线上线下闭环控制的高效便捷优质服务,形成多方参与共赢的生态圈,应是“互联网+检验检测”未来最为关键的技术平台[6]。

2 试验检测网络服务云平台开发与设计

2.1 云平台技术路径

本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检验检测融合的“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以降低检验检测企业开拓市场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为目标。基于系统平台及大数据分析以及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综合服务平台,快速便捷地达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检测与分析技术交易,便于检验检测企业为客户提供精准、快速、便捷的检测与分析服务,打造检验检测企业与客户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本研究的总体服务模式及技术路径图,如图1所示。以云平台为核心,检测企业提供产品性能开发试验与设计分析技术服务所必须的试验数据、设备远程控制与专业软件等技术服务工具和产品;动力传动系统生产企业通过云平台获得试验检测与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并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发布产品性能开发需求或获得相关信息;交易平台实施技术服务合同订单管理与市场分析,为检测企业和生产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市场服务;科研院所提供技术能力和人才培养的智力支持,形成资源整合、人才集聚的试验检测与设计分析高度融合的检测服务创新模式。

2.2 云平台研究内容

依托企业、高校、研究所各自的技术、人才以及专业设备的优势,整合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资源,建成全国一流的特色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新型跨平台跨区域的汽车零部件移动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以网络服务平台为渠道,拓宽汽车检测行业间相互交流沟通的途径。

(1)云计算中心包括各种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池。 该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为上层应用奠定基础。

(2)数据层包括数据库以及大数据相关组件。该层提供数据管理等服务。

(3)功能层是平台的核心,实现平台的全部业务功能逻辑。主要包括入驻资质审核、检测服务信息发布、在线业务受理、订单管理、客户管理、标准管理、检测数据交换接口、报告信息查询、支付接口、物流接口、大数据分析等。

(4)用户接口层是连接用户与平台的纽带,包括门户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丰富的服务展现形式。用户不管是用计算机还是用手机等智能终端,都可以与平台进行随时随地的交互,获取平台所提供的服务。

2.3 云平台应用方案

基于云平台和网络交易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检测与分析服务平台实现产品检测与分析服务的规划开发,试验检测与设计分析的全程参与。借鉴B2B模式、O2O等模式将传统的检验检测机构-用户渠道升级为去中心化的、用户自组织、自涌现、自生成、信息共享的平台空间,“数据分析”与“用户核心”并重。

基于互联网+的检测与分析创新服务模式如图2所示,在完成该模式的试验检测云平台、仿真分析云平台、数据库建设等关键平台架构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通过PC、手机端APP应用,在检测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技术服务模式。

网络交易平台为检测机构和企业客户提供必要的检测及分析服务,其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检测与分析服务机构市场推广所必须的入驻资质审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信息发布、订单管理、客户管理、标准管理、检测数据交换接口、支付与物流接口、市场推广服务、大数据处理服务等,推动检测与分析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3 云平台创新点

(1)试验检测与设计分析一体化服务模式,拓展了传统检验检测服务的领域,提供了产品性能开发的全过程服务能力。

(2)技术能力与云平台技术相结合,构建试验检测云平台和仿真分析云平台,实现检测服务的远程控制,客户的过程远程参与和现场体验感,以及仿真工作的平台化、系统化和集中化,最大程度的缩短开发周期,提升产品性能开发效率。

(3)基于云計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检测和仿真数据的数据库云,并提供基于数据的产品性能目标体系分解与性能开发评价能力。

4 结语

本研究中的基于互联网+的汽车零部件试验检测分析服务云平台,是探索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检验检测和仿真分析融合的“互联网+检验检测+仿真分析”模式创新,能够降低检验检测企业开拓市场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同时,基于系统平台及大数据分析,搭建一个用户自组织的、量身定制、供需对接、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综合服务平台,能够使双方快速便捷地达成交易,便于检验检测企业为客户提供精准、快速、便捷的检验检测服务,打造检验检测企业与客户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1] 钱鸣,毛平.“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经济,2017(35):102-103.

[2] 王常斐.“互联网+海南自由行”的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 2016(10):78-81.

[3] 肖静华,毛蕴诗,谢康.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智能制造体系与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J].产业经济评论, 2016(2):5-16.

[4] 吴斌,唐骞.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54-77.

[5] 文莉.德阳市公共检测服务协作供给改革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6] 王海泉,杨剑.“互联网+检验检测”云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15):24-25.

作者:许传 贺黎 洪林 余海军 王民瑞 郭栋

远程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论文 篇3:

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摘 要:目前发电厂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同时也使技术日趋成熟,随着电气系统在大部分110 kV 以下的变电站中广泛应用,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减少,使变电站远程控制操作得以实现。同时通过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使发电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成本支出减少,使发电厂经济效益切实提高。因此对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加强研究,对实现发电厂的可选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设计原理和网络结构构成进行分析,并对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建议

1 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1.1 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在发电厂电力生产和运输中加以运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动化功能,利用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将这些设备有效整合,使相关电气设备实现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使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得以实现。通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施,使发电厂发电以及输配电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发电厂运营质量和电力管理水平提高,防止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电气设备故障等问题,同时还能利用高度自动化技术,使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现阶段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方面,其所具备的多样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监督和管理综合自动化系统子系统,收集子系统实时数据,并对故障进行分析,对状态进行有效监测;利用系统的高度自动化,有效保护子系统,防止因故障原因损坏子系统微机部分;严格监管和控制子系統运行电压以及电功率;如出现系统供电问题,可利用备用电源,并进行自动切换。

1.2 系统设计原理

此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目标是确保系统测量、监控、通讯、继电保护、安全等功能能够实现统一,对具备多样化功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构建,从而形成综合自动化系统。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样性功能需求,对自动化技术及设备的应用进行综合全面考虑,如借助计算机、智能测量仪等设备,结合热力工程学等学科知识,对相关热力学参数进行有效控制。

目前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了以下设计结构:测量系统、执行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测量系统能够有效测量相关子系统的运行记录、运行参数、性能故障以及运行状态等数据信息,对其中存在异常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发现,使潜在故障问题得以快速解决;执行系统能够及时根据系统相关问题和故障分析,对解决方案进行制定,并对相应执行指令进行发布,从而使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消除;控制系统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对发现故障的具体电气设备和位置国加强控制和管理,使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得以保障。

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测量及执行系统,都利用微机处理器及智能控制设备的运用,使电力系统的管控目标得以实现。另外针对控制系统,不仅具有监控和预警等简单功能外,还能够有效控制设备的自动化运行顺序。

发电厂在进行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时,能够使自身自动化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得以提升,并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效,同时还需要对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加强分析和研究,使具技术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

2 电气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构成分析

2.1 集中监控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集中监控方式具有维护及运行过程简单方便,并系统设计简单,控制站的防护等级要求不高较。此方式还具有以下特点:所有功能在监控处理时在一个处理器中实现,对处理器处理工作效率造成影响,因需要对所有电气设备加强监控,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会导致主机冗余降低,增加电缆数量的投入,费用支出增加,另外电气自动化系统也会受到电缆距离的影响和干扰。 通过硬接线方式的运用,使断路器和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之间的连锁得以实现。在设置过程中,设备操作运行的稳定性会受到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位置准确性的影响。在进行二次接线操作时,由于线路查询不便,操作较为复杂,从而使维护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加大,集中监控方式如图1所示。

2.2 远程监控

与集中监控方式相比,远程监控作为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对电缆需求量不高,能够使系统安装成本减少,并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等优势。由于现场总线通信速度较低,对此方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发电厂电气通信业务量不断加大,远程监控方式在一些较小系统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得以广泛应用,远程监控方式如图2所示。

2.3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进一步促进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在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特别是在智能化电气设备的引入,为网络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过此方式的运用,使系统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提升。 根据不同的间隔,能够采用不同的系统设计方式,从而使不同的目标得以实现。此方式不仅包含了远程监控方式的所有优势,还能够使端子柜、隔离设备、模拟量变送器、I/O卡件等设备的使用率降低。另外在设备与监控系统实现连接时,可节约大量电缆,使系统总体成本和维护投入有效减少。另外通过网络实现通信连接,系统中相关装置运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使网络组态灵活性增强,并且一旦任何一组装置发生问题或故障,不会整个系统运行造成不好影响,从而使系统的安全运行性能有效提升,总线监控方式如图3所示。

3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设计分析

3.1 间隔层

间隔层是系统保护测控及控制装置,作为自动化系统的底层,主要进行数据采集、保护以及预处理等功能。同时在进行间隔层设备连接时,利用冗余现场总线接口以及双网连接,使双网运行及双网无障碍切换得以实现。如其中一条网络发生故障或问题,能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系统稳定性有效提升。

3.2 通信层

作为自动化系统的网络传输核心,通信层是可以使不同通信协议、不同厂家以及不同传输速度的通信信息实现统一转换,并对间隔层与监控层之间的实时通信予以保障。同时还应根据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实际配置要求和规模进行设计,可采用多套通信层设备设置的方式实现分层。另外主要现场总线协议、网络处理机、转换器等构成通信层设备,其中需要对现场总线网路进行合理选择,网络介质可采用光纤,从而使系统远距离传输性能有效提升。

3.3 监控层

作为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核心,监控层具有SCADA/HMI功能,通常利用PowerView 系统予以实现;并利用PMS实现保护管理功能。在监控层网络设计中,结合发电厂的实际情况,利用双以太网对相关功能和数量进行设置。通常其主要功能包括: ECS 系统功能、SIS 和DCS 系统之间的接口功能;实现系统间隔层设备管理,对系统进行自检,并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故障。同时对间隔层设备、系统的状态的运行参数设定和修改进行管理,对相关历史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另外利用监控层的自诊断功能,使设备能够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和故障的诊断。

4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应用

4.1 联锁保护

外界因素极容易对电厂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通过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引入,能够实现相关设备的联锁保护,如发生意外状况,可利用跳闸等方式,及时关停出现故障的设备或系统,防止故障范围扩大,损坏电厂其他系统和设备。

4.2 继電保护

在电厂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继电器的运用,使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同时并对继电运行进行有效调,利用对电气参量和热工参数数据进行限定,使设备回路得以有效保护。

4.3 装置保护

发电厂运行所涉及相关设备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并且数量繁多,通过此系统的运用,使设备之间能够合理配置、共同协作,使整体工作效率提高,使电力设备所受到的外界因素的干扰有效减少,对其正常工作运行予以保障。

4.4 防雷保护

在发电厂生产运行过程程中,通过电气综合自动化程序的运用,使防雷设施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进一步确保发电厂的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建议

5.1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目前为了使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应用力度强化,发电厂首先应对系统应用加在研究力度,结合自身电气设备和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升级进行升级和改造,使电气设备自动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从而对自动化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同时对电气设备更新予以积极促进,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成效提高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

5.2 培训力度加强

在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过程中,需要保证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质量。因此发电厂需要对自动化技术应用和管理人才培训加强重视,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新型综合自动化技术培训,使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有效提升。同时还可聘请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就传统变电站与新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之间的技术标准、特点、区别以及新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构成等进行讲解,对新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相关基本知识进行普及,从而使生产人员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新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应组织生产人员就新技术应用和新型设备使用等问题与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积极交流,并根据实际现场情况,提高生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使人员的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对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方法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理论与实践要结合、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使相关人员对自动化系统的安装、故障处理、调试等相关技术熟练掌握,并结合现场演示等,对数据采集、终端录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建档、在线排查、维护以及修改等功能等进行了解和掌握。

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针对日常维护管理中自动化设备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示范操作,使相关人员能够对问题的有效处理方法予以掌握,使相关人员的实操技能水平提高。另外通过对运维软件的调试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行演示和讲解,使自动化班组操作人员能够对其熟练掌握。

发电厂通过实践培训的有效开展,使自动化班组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并对懂技术、有能力、动手能力强、善于创新的技术队伍进行构建,从而为进一步促进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应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 结束语

发电厂通过加强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使自身运行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使质量和经济两个层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发电厂应对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加强研究,对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予以不断创新和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清利.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8,(47):114.

[2]王文.发电厂电气系统中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8,(015):83.

[3]潘迎春.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名城绘,2018,(1):249249.

[4]邵明磊.发电厂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构建及其分析[J].电力系统装备,2018,(6):104105.

作者:焦建霖

上一篇: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发展论文下一篇:科技影响下的舞蹈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