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脱贫巩固提升方案

2022-08-05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村脱贫巩固提升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村脱贫巩固提升方案

底尼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巩固提升底尼村脱贫工作成果,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制定以下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标准,按照脱贫攻坚的有关要求,2018年村贫困发生率1%以下,2020年贫困发生率归零,村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达10万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0元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城乡居民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全面解决CD级危房,住上安全稳固住房。坚持规划落实到点到户、项目资金到点到户、帮扶措施到点到户、跟踪管理到点到户,紧紧依靠基层组织,进一步整合扶贫资源,集中人力财力,强化帮扶措施,扎实做好基础设施改善、农业产业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该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脱贫群众生活保障更加有力,村容村貌村风积极向上,稳定脱贫工作不断巩固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络协调,积极争取项目扶持,继续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电、路、居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进一步改善提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1. 积极争取底尼老凹林村1组进村道路1100米后续工程硬化,年斗本进村150米进村道路硬化,西晒衣上白岩进村公路600米硬化,小白岩进村公路600米硬化,水涨箐公路2100米公路硬化,长岭岗1800米公路硬化,黑母云10组上下道路村庄硬化,王家村18组上下村庄道路硬化。

2. 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解决群众生产难问题;一是解决法干母4组至老凹林2组村中间到老凹林1组村背后通到沙衣公路的机耕路。二是黑尼顶村背后到花椒基地的机耕路。三是六腊16组至水塘村委会(三棵树村)机耕路。 四是飞峰岭村村前到水塘村(飞松岭村)。五是大村村前至防火路的建设。六是解决莫各顶村村普黑路至老古拉机和村前机耕路的建设。七是杞昌郎9组村背后到王家村18组机耕路的建设。

(二)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建设

根据底尼村的自然条件和贫困户家庭状况,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精准种植等措施,大力巩固和发展烤烟和豌豆产业为主,引进小瓜、青花、烤烟、家禽、核桃等农业产业,巩固扶持一个农业合作社发展,确保有基础的贫困户户户都有致富增收项目,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

1.动员有基础的农户发展养猪、养鸡、养牛、养羊等畜牧养殖和大雁等特种养殖。

2.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有基础的农户大力发展烤烟产业,无劳动力的和年老部分农户种植蔬菜,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力争做好烤烟田间管理,烘烤等技术指导,分类指导,错开季节精准种植,销售等跟踪服务,力争全年发展种植烤烟6100亩。蔬菜5000余亩。

3.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有基础的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引导豌豆4000余亩,发展小瓜、青花亩1500亩,巩固和管理好泡核桃6000余亩。

4.引导群众加强对近年来栽植的6800余亩核桃产业园的日常管护,为村民稳定增收打好长远产业基础。以村委会驻地为中心覆盖范围500余亩,打造荷兰豆及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新建水池100立方4个水池,配套管道4000米。

(三)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先扶智”及“脱贫先断穷根”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扶贫工作措施,想方设法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扶贫帮困工作。

1.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以农业园区、农业合作社等特色经营主体为支撑,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为党员讲授1次党课。

2.结合创建文明村、易门县《村规民约》等要求,抓好底尼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优化发展环境。黑尼顶5组、马丑山14组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各一个,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3、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美丽和谐新农村。加强村组卫生环境综合治理,配置相关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分片区包干制、“门前三包”责任制、集中清扫整治制度、监督管机制、垃圾清运制度,组建保洁队伍,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等措施和方法,不断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4.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实地学习等方式,进一步解放群众思想,更新发展观念,增强村组干部及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5.加强同金融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和利用好扶贫信贷政策,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外出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

6.发挥行业优势,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工作,通过义诊咨询、组织医疗专家“一对一”结对帮扶、加大重大疾病患者帮扶救助力度等措施,每季度组织一次大型义诊或健康知识讲座,着力解决好群众因病致(返)贫的实际困难。

7.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和采用捐资助学等方式,对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进行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确保脱贫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今年再组织一次爱心捐资助学活动。

8.争取优惠政策,对有志农村青年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为其就业提供帮助,同时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确保脱贫群众增加收入。

9.督促继续做好五保户、无扶持基础特困群众生活照料和兜底扶贫工作,保障其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10.继续通过底尼村综合服务平台、组织每户通讯录微信平台,采取“互联网+”的形式积极推介老庄沟村农产品和畜牧养殖产品,积极争取社会扶贫力量支持。

11.加强村卫生所建设,确保村民病有所医。充实乡村医护力量,提高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不断提高参合率,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全面落实计生扶贫政策,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力度,积极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村“两委”重视扶贫攻坚工作,把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针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

(二)加强协作配合。村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和绩效评价,统筹各方资源,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按照层级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合力开展工作,推动扶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加强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双推进”工作。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切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

(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按照脱贫时限,对于如期脱贫“摘帽”的自然村、贫困户,原有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奖励。实行“摘帽”绩效与政绩考评挂钩,对按时“摘帽”的乡村领导班子给予表彰奖励,村监督委员会要强化行政监察,对在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个人及时进行查处,严格进行问责。

(五)加强扶贫队伍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云南省扶贫开发条例》,适应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安排扶贫攻坚必需的工作经费。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加强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大扶贫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及时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树立扶贫先进典型,积极宣传扶贫成效突出的单位、个人和社会爱心人士,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扶贫开发攻坚战。

第二篇:脱贫攻坚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措施规划

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提升脱贫村的综合实力、脱贫户的收入水平,确保我村到X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制订X村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措施和规划。

一、总体要求。X、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各级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统揽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持续推进“六个一批”工程和“三位一体”扶贫战略,确保到X年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

X、总体目标。X-X年,巩固提升,实现稳定脱贫。对X年脱贫的农户巩固提升,对X年脱贫的农户重点巩固提升,对X年返贫的X户X人重点扶持。通过对脱贫户的巩固提升,使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乡平均水平,实现稳步脱贫并逐步达到富裕;村每年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乡平均水平。贫困发生率控制在X%以内。

X-X年,提质增效,达到小康水平。不断完善农业基础条件,推进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和提质增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全部脱贫人口食有所保、衣有所用、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困发生率控制在X%以内。对返贫的贫困户要继续给予重点扶持,全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X、基本原则(X)坚持村退出、户脱贫相结合的原则。(X)坚持工程建设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X)坚持总结经验与巩固提升相结合的原则。(X)坚持领导力量不变、包抓责任不变、帮扶机制不变、到户扶持政策不变的原则。(X)坚持村委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二、工作重点。X、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村脱贫成果。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申报和争取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加快推进道路、饮水、电力、村级卫生室、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乡村旅游、文体设施、电子商务等建设力度,全方位改善脱贫村基础条件。

(X)加大安全饮水建设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水源保护,保障供水质量,配置高标准的配水系统和消毒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入户率,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X年,对X处供水工程进行改造,新建X个集中供水工程,X年,对X处供水工程进行改造,新建X个集中供水工程,到X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X%,每人每天可获得的安全饮用水超过X升,供水保证率达到X%,取水更加便利。

(X)加大道路建设力度。整合交通、代赈、财政、扶贫等专项资金,捆绑用于脱贫村道路建设,大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持续搞好道路绿化美化,到

X年,所有通组道路、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户间道路全部为水泥路,所有行政村均通客运班车。

(X)加大村级卫生室建设力度。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村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村医的培训和管理,逐步提高村医报酬,不断提高全民医疗救助水平。到X年,村级卫生室建设更加规范,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

(X)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实施农网改造项目,加快改善农村用电条件,提升农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装机容量,统筹解决居民动力用电及取暖问题。到X年,照明用电入户率稳定在X%。

(X)加大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对已建成的文化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实施农村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农家书屋提档升级、文化惠民、文化文物遗产保护、农村文化人才培训“五大文化工程”,切实把脱贫村文化场所建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教育、致富技能培训的集中平台。

(X)加大乡村旅游建设力度。结合美丽乡村和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步伐,全面提升村居环境卫生水平。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园艺业、休闲渔业等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采摘、垂钓等休闲旅游项目,合理开发森林景观资源,提高兴林富民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X年,力争接待游客突破X.X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X年,力争接待游客突破X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到X年,力争接待游客突破X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X)加大电子商务建设力度。通过设立电商扶贫实验基地、采取“平台+园区+培训”等方式,增加脱贫户的技能,提高致富能力。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脱贫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脱贫户,带动脱贫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效果明显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小额信贷支持。

X、瞄准对象、精准发力,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成果。对X年以来脱贫的农户进行全面摸排,摸清重点巩固对象以及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为所有脱贫户量身定做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措施,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X)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围绕脱贫户持续增收这一核心,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对有产业发展意愿、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采取“龙头企业+脱贫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户”、“家庭农场+脱贫户”的模式,实施好产业化扶贫项目,鼓励支持脱贫户入股到合作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使脱贫人口“入企(社、场)打工挣薪金、入股参股挣股利”,不断提高收入水平。鼓励和引导脱贫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土地规模经营收益;积极推广农村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新模式,探索实施土地流转保险,有效防控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我村集合村情村貌,因地制宜的开展了独具X村特色的扶贫项目。

一: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太岳山上小延安。X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旅游和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我们主动作为,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用于太岳行署旧址景区的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景区的软件和硬件水平,我们将按照XA级旅游景点的标准来发展红色旅游。

(一)、我们准备聘请有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对景区的未来发展做一个完整长期的规划。(二)、按照智能、环保、绿色的要求,高标准打造景区的公共卫生间。(三)、将整个碱土院村都纳入景区的管理范围,对乱堆乱放的物品进行清理,对裸露的地表全部绿化,道路两旁种植花草,对村民的门楼、院墙统一规划修缮,把村里的所有的道路都铺设石板,并在两旁砌筑护墙,把X号院破损的墙壁和院墙维修,把X号院改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农家乐。

红色旅游目前收入为X万元,带动的就业人数为X户,其中贫困户X户,其中包括群众演员X人,旅游餐饮X人,卫生清理X人,旅游工程施工人员X人。从X年X月到现在,为贫困户共计增收X万元,户均增收X余元。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在用工、用人方面要大力向贫困户倾斜,建立红色旅游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真正让贫困户在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把红色旅游发展成一项“扶贫工程”。

二: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增加村集体收入。我村于X年底,建成投资X万元的X千瓦的集中式光伏电站,为村集体经济积累典型了坚实基础,X年收入将达到X余万元。三户贫困户还安装了X千瓦的分散式光伏,截止X年X月,户均发电X余度,收入X余元。

三:加大连翘管护力度,增加村集体收入。为了更大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我们在村西沟为贫困户专门建立了X亩野生连翘管护基地,允许贫困户去里面采摘连翘,并且安排贫困户专人看护,确保贫困户有稳定可靠的收入,X年共有X户贫困户参与了连翘管护。X年,旅游公司还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收购村民的连翘,截止X月X日收购青翘共计X.X斤,其中收购贫困户青翘X斤,非贫困户X.X斤,收购外村X.X斤,总营业额达X余万元。除管护好村集体的X亩连翘外,我和村两委班子的部分成员,计划明年每人在二坡地培育、精细化管理十几亩野连翘,先行先试,然后逐步把贫困户带动起来。下一步我们还准备组织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和党员干部到武乡学习红色旅游发展经验,去临川学习连翘精细化种植技术,进一步凝聚发展红色旅游和连翘产业的共识。

四: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增收路子。我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刘晓宾以“天然、绿色、安全”为推介点,打造了“村官联盟农特产”公益电商扶贫平台,主要经营散养土鸡蛋、无公害小米、小杂粮、土蜂蜜、纯手工布艺品等。自X年X月X日正式运营开始,截止目前,营业额已突破了X.X万元,累计帮扶X户农户增收,其中帮扶X户贫困户,使农户以前滞销的农产品变得畅销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向市科技办申请,在我们村建立了一个“乡村e站”的站点,这将进一步畅通为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渠道。发展“电商+”产业,借助我们村村官刘晓宾搭建的农村电商平台,整合红色旅游、小杂粮种植、土特产加工等资源,开启

X村电商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五:发展粉条加工产业,附带家猪养殖。X村自古就有做手工粉条的传统,现在还有零散的几户在做,我们现在已成立了扶贫专业合作社,把粉条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已投资X余万元,厂房及设备都已建设、安装完毕,已具备生产的条件,元旦过后即将投产运营。在粉条厂长期务工的有X户贫困户,临时性用工可以把全部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吸纳进来。另外做粉条剩下的渣子可以做猪食,发展家猪养殖产业。合作社还准备长期收购贫困户的玉米和连翘,收购价格要比市场价格高一到二角钱。

(X)深入实施金融扶贫。用活用好“X”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向有产业发展意愿和条件的脱贫户,提供X万元以下、X年以内免担保和免抵押、财政资金全额贴息的小额到户扶贫贷款。

(X)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每年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X人以上,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按照“菜单式”培训模式,对有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意愿的脱贫户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创业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有发展电子商务意愿的脱贫户,开展免费培训、创业孵化、合作对接和就业推荐,创造便利的创业条件。通过一系列培训、就业措施,实现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致富,更大程度地提高脱贫户的生活质量。

(X)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X%,主要劳动力人均受教育X年。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支持政策,综合运用减免学费、教育补助、教育救助、助学贷款等政策措施,对脱贫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在校大学生进行全程扶持。通过政策扶持,不让一名脱贫户子女辍学,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X)深入实施搬迁扶贫。对X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动员及早入住,确保入汛前全部迁入新居,切实提高入住率。对X户土坯房加固改造户,继续跟踪,定期监测,确保住房安全。加强对搬迁户的后续管理,以产业培育、扩大就业、自主创业、技能培训、救济救助、山林土地流转为途径,努力实现搬迁群众发展有产业、就业有岗位、增收有门路、致富有保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X)深入实施社会保障扶贫。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村内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对需要政府兜底的

X户X人,按照“两线合一”政策,继续实行社会保障兜底,确保长期脱贫;加快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X%,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X%;对需要医疗救助的脱贫户,落实好各类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对因残致贫户,落实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优先实施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突出解决脱贫户家庭大病、慢性病问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脱贫户,再进行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对因灾致贫户组织开展生活救助、生产救助和住房救助。

三、保障措施。X、组织领导。成立X村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领导小组第一组长,第一书记任组长,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定期召开会议,检查督导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X、落实责任。支部是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驻村工作队及驻村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协助村上开展巩固提升工作,全程跟踪脱贫户项目实施和资金落实;派驻各村的“第一书记”要全面履职,全程参与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之中。

X、宣传报道。坚持正确宣传导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事业。加强对脱贫户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引导脱贫户转变等、靠、要观念,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正确导向,坚定脱贫户依靠自身巩固提高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脱贫户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思想上实现脱贫、巩固提升、逐步小康。

X、长效机制。坚持制定一套帮扶方案、确定一批扶持项目、制定每户帮扶措施、确定每户增收项目、落实每户帮扶人员的帮扶机制,扎实开展结对帮扶。X、资金投入。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

第三篇:脱贫巩固提升方案篇

【篇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五个一”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坚持“一村一品”、“长短结合”,既要立足当前,充分用足用好扶贫政策,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保证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又要着眼长远,发展长期受益的特色产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蓄后劲;坚持专款专用、严禁负债,加强项目风险评估、实施监管和后期管护,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最大效益。

二、主要目标

20XX年,每个贫困村安排2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专项用于发展和巩固提升集体经济(包括新建和管护项目),鼓励和支持贫困村培育特色产业,确保19个贫困村达到产业发展标准,6个贫困村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三、产业模式

(一)村集体自营型。

鼓励有自营能力的贫困村立足本村资产资源实际,选择经营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扶贫专项资金集中投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二)合作组织互动型。

支持贫困村以专项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在合作社经营发展中取得股权收益或经营收入。入股合作和分红的比例由贫困村和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商定,但要确保扶贫专项资金保本增效,贫困村所选择入股的合作社必须在本村有生产或加工基地。

(三)企业带动型。

推行“企业+贫困村”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支持贫困村将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企业入股经营,入股分红的比例由贫困村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商定,但必须确保专项资金保本增效。贫困村所选择合作的企业必须是涉农企业且在本乡镇有生产或加工基地,且该企业必须以各种形式(订单销售、用工、土地流转或者租赁、贷资入股等等)带动本镇、村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联结紧密。

四、实施步骤

(一)项目申报(3月中旬前)

由各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结合20XX—2020三年滚动脱贫攻坚项目库编报工作,认真谋划20XX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提升项目,经村两委核实、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后,上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录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项目库。对已入库项目,中途不得随意调整。

(二)项目预审(3月底前)

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贫困村上报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项目库中选择)进行预审,通过实地考察和论证,对成熟可行的项目给予资金安排,对不合理、不成熟的项目减少和取消资金规模。

(三)项目实施(9月底前)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达项目批复后,需在60天开工建设,9月底前完工决算,对香榧、油茶种植等有特殊时令要求的项目,最迟不得超过当年11月底前完工。专项资金统一拨付至所在乡镇财政所,由区“十大工程”牵头单位、行业主管单位全程负责项目监督。

(四)项目验收(11月底前)

项目实施单位自验合格后,向所在乡镇政府申请验收,乡镇初审后提交区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会同主管单位正式验收。验收时,要重点核查后续管护机制建立情况(管护人员需优先安排贫困户),对配套管护措施不全的项目,要整改到位后方可验收。

(五)绩效考评(20XX年2月底前)

结合省第三方监测评估、市际交叉考核等工作,由区牵头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对项目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比、增长率以及后续管护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下一扶贫资金安排挂钩。

五、工作要求

(一)建设特色种养业基地。

各贫困村在选择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时,要优先确定1项特色种养业或休闲观光农业作为

“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不得违反生态保护区、畜禽养殖禁养区等有关政策,脱贫攻坚期内要保持稳定),确保至少建成1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并积极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每个贫困村至少组建或引进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至少带动

1个贫困村),完善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要优先租用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资产,优先吸收贫困村、贫困户入股,优先安排贫困户创业就业,并将财政资金形成资产折股量化到村、到户,带动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收益。

(二)打造“一村一品”品牌。

各涉农部门要加大对贫困村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支持贫困村紧密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积极组织“一村一品”专业村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活动。20XX年底,至少1个贫困村的“一村一品”主导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并拥有注册商标。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立电商企业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建立直采直供关系,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三)延伸集体经济产业链。

区农委、林业局、茶业局和旅委、文广新局组建特色种养业扶贫专家组,指导帮助贫困村挖掘农业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健康养生等功能,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加速推进农业产业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支持贫困村围绕主导产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商品化处理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篇二】

根据《XX省20XX年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省、市、区开展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督察、审计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镇深入开展“夏季整改”巩固提升大排查行动,并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准确把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攻坚重点,摸准脱贫短板,找出工作弱项,制定整改措施,按照坚持现行标准、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度贫困、消除盲区死角、强化作风治理、促进均衡发展的要求,在全镇集中开展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边查边改、对标整改、全面整改,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达标,脱贫任务全面完成,努力实现争先进位目标。

二、排查内容

(一)精准识别

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与人社、卫计、教育、住建、公安等工作的信息比对,完善和建立信息比对机制,把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做细、做实、做好。及时排查出是否存在有长期生活在一起却因户籍未迁入,而未纳入建档立卡家庭人口;是否存在户籍不在本户,且不在一起共同生活,却纳入建档立卡家庭人员;是否存在不在一起共同生活,仅凭户籍在本户而纳入建档立卡家庭人口的情况。把精准识别工作作为精准施策的“第一粒纽扣”,确保进准识别到户到人。

(二)五类人员排查

认真梳理汇总五类人员名单(五类人员是指住危旧房农户;因婚嫁、升学、户籍迁出迁入导致“两不管”的农户;新发生灾害、疾病一般农户;曾经提交申请而未被纳入的农户;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户、老人户),进一步开展大排查大走访,确保所有农户走访全覆盖,切实找准关于“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家庭基本情况和收支构成等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漏评率为零。

(三)基层基础排查

对照村级责任清单,排查村级资料、户点资料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严格按照“一证一册”填写说明、填写指南规范“一证一册”填写,力争贫困户登记证与帮扶干部手册不出现漏填、错填、填写不规范,涂改严重,帮扶记录过于简单的情况,尤其是帮扶措施落实必须严格对照一卡通流水数字进行填写。贫困户签字要逐一填写,不能代签、漏签

(四)精准帮扶排查

针对致贫原因,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计划,因户施策,促进贫困户按计划如期脱贫;每月不少于1次上户帮扶走访慰问,并使用省精准脱贫APP签到和上传帮扶日志,认真填写一证一册,并根据部门推送的信息将享受政策情况填写到位,做到真实、准确、干净、整洁。实行第一书记APP软件每季度签到记录不少于50次,力争贫困户知晓率、满意度均为100%。

(五)宣传落实政策排查

入户排查贫困户对其享受的扶贫政策的知晓率,特别是针对贫困户自身实际,讲清可享受的扶贫政策。对扶贫政策不清楚、不知晓的,要求帮扶干部、第一书记下户全面讲解、宣传政策。力争贫困户对其享受的政策知晓率达到100%。

(六)扶贫项目排查

全面梳理扶贫项目,分进行汇总;主要核查各地资金拨付进度、查看项目实施进展、项目扶贫成效和公告公示制实施情况。明确每个项目受益贫困户情况,规范项目资料台账,跟踪落实资金拨付情况,建好资金台账。加强资金规范管理,排查是否存在闲置扶贫资金,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七)精准退出排查

对所有已脱贫贫困户进行质量排查回头看,重新梳理脱贫程序是否到位,退出档案是否齐全,是否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是否稳定达到脱贫收入标准,是否有新发生疾病、返贫等情况。力争已脱贫户高质量脱贫,确保无错退户。

三、排查方式与时间步骤安排

(一)宣传发动,成立组织。

镇政府于20XX年8月3日召开脱贫攻坚“夏季整改”巩固提升工作推进大会,部署安排“夏季整改”巩固提升工作。

(二)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8月6日前)

对村级扶贫工作开展大排查,具体对照村级核查表排查内容逐项认真仔细对照检查,查漏补缺,现场不能及时整改的,列出问题清单,形成村级核查表。自查审核结束后,各级帮扶责任人开展入户走访并进行整改,一是继续宣传政策,二是查遗补漏进一步规范完善户级档案资料,三是帮政策落实,四是厘清收入帐。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排查责任。

开展脱贫攻坚“夏季整改”工作大排查,是全面查漏补缺、夯实脱贫基础、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次检查,是完成目标任务的一次检阅。大排查实行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确保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坚持边查边改。

各村要全面对照大排查工作任务,突出排查重点,细化排查方案,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做到边查边改、真查实改,确保在8月6日前整改到位。

(三)及时总结上报。

各村要及时汇总、分析大排查情况,形成大排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大排查开展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相关意见建议等。

第四篇: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

***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2019-2020年)

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出列贫困村稳定退出,在现行标准下确保到2020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推动我县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由贫转强、跨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落实“四不摘”要求,保障政策供给,强化责任落实,把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巩固提升46个出列贫困村及面上村,22998名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效,2019年实现41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春季大排查工作,摸清底数

1.

查贫困人口属性

漏评:重点清查大病重病户、残疾人户、重灾户、移民户、低保户中符合条件应该纳入的对象;建档立卡“四类人员”(财政供养人员、个体工商户或经营企业的户、有商品房的户、有小汽车的户)一刀切被清退中应该保留的对象。

错退:清查“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含安全饮水)未达标及脱贫程序不到位,算账式脱贫的已脱贫对象。

错评:“四类人员”清退不到位的;识别之前为“四类人员”但未作备案说明的建档立卡对象;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子女有赡养能力)。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住建局、县委编办、县公安局、各乡镇

2.

查住房保障情况

重点清查贫困户住房保障情况。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重点清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专账、拆旧复垦、信息系统档案管理及搬迁对象入住、项目管理、信访处理、后扶情况。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毛田镇、月田镇、公田镇、张谷英镇

3.

查健康扶贫情况

重点清查贫困人口中大病重病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是否达到9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是否“应保尽保”;慢性病大病签约服务管理情况;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情况;特殊门诊报销情况及其他政策落实情况;贫困残疾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最低缴费档次的养老保险代缴落实情况;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及全科医生和合格村医配备情况。

牵头单位:县卫健局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残联、各乡镇

4.

查教育扶贫情况

查清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因贫失学辍学情况;省内跨区就读的贫困学生资助情况;省外就读贫困学生资助情况;因病因残贫困学生送教上门情况;贫困户家庭中职业学历教育扶贫补助落实情况(雨露计划)。

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单位:县残联、县扶贫办、各乡镇

5.

查培训、就业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两后生”(高中或初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是否参加人社等部门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是否参加人社部门的就业推介;扶贫车间建设情况;转移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乡镇

6.

查产业扶贫情况

查清楚符合产业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查产业扶贫明白卡信息采集情况;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是否与农业合作组织等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利益联结是否紧密;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情况。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7.

查民政、残联兜底情况

查贫困户是否应该享受兜底政策;查整户兜底情况,是否应兜尽兜及兜底类型评定是否精准;查残疾贫困人口残疾证办理情况及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情况;残疾人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高中生和以上学历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残联、各乡镇

8.

查资金项目情况

对往年项目进行抽查;查项目库建设使用情况;查项目资金状况,看是否存在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看是否专款专用、公开公示。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人:县审计局、县纪委、县扶贫办、各乡镇

9.

查小额信贷风险情况

查新增贷款贫困对象是否符合“四有一项目”审批条件和评级授信等级要求;查贫困户产业经营情况和贷款到期还贷能力情况;查户贷企用还贷情况及利益联结情况,看贫困户分红是否按照协议到位。

牵头单位:县人民银行

责任单位:县人民银行、县农商行、各乡镇

10.

查涉贫信访与舆情处置情况

查我县涉及国扶办12317、省办12317、市长信箱、12345、县委书记县长热线、“互联网+监督”及网络舆情涉贫信访件处置落实情况;查乡镇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信访等重点信访对象和信访积案是否建立领导包案责任制;查群众初次涉贫信访问题受理处理情况。

牵头单位:县信访局

责任单位:各行业扶贫单位、各乡镇

11.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及贫困人口信息台账

在全面摸底排查基础上,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贫困人口信息台账,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管理,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

牵头单位:县扶贫办

责任单位:各行业扶贫单位、各乡镇

(二)实施产业就业增收提升工程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

1.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健康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扶贫车间”式加工产业等“九大扶贫产业”,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

2.

按照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一社一企”、“一户一项目”。加强对往年已投入运行的扶贫产业项目的后续管护和扶持,落实特色产业规划,集中力量打造支柱产业,着力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实现对贫困村、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3.

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深入推进“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用好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有效做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保底收购、生产奖补等形式发展产业脱贫;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没有稳定增收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仍给予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和农业保险保费支持;对无劳动力或发展条件不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资产托管、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分享扶贫产业发展成果脱贫;明确产业扶贫资金、资产产权,对达到帮扶期限的项目,后续实行同股同利、风险共担。

4.

继续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鼓励支持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对接帮扶贫困村及非贫困村发展产业扶贫,建立产业基地,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能力

,确保村村都有扶贫产业,户户都有增收项目。支持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建立长期利益联结机制。

5.

推行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大户带动和群众自家种养的“三带一自”模式。实施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机制,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明确驻村第一书记为产业发展指导员,同时各帮扶责任人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6.

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加强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及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贫困村,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组织开展贫困村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和交易市场活动;深入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物流产业建设,促进贫困村农产品销售。

7.

制定实施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大力推进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增加集体经济;进一步规范光优扶贫电站建设和管理,强化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8.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存在失败风险的,由县级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和农推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技术指导和资金倾斜力度。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商粮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畜牧局、县供销社、县移民局、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科技局、县文旅广新局、县扶贫办、县环保局、中国人民银行

***县支行、各乡镇

深入实施就业扶贫:

1.

对符合条件的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继续落实技能培训补贴、就业奖补、就业援助、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扶贫政策,培训贫困劳动力300人。

2.

积极探索就地就业新途径,通过岗位补贴、场租补贴、贷款支持等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创办或领办就业“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完成10个“扶贫车间”、10个“扶贫基地”建设任务,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

3.

途径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提供公益性岗位10个,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治安、护路、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增加劳务收入。

4.

强化“311”就业扶贫行动,为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推荐岗位,提供职业指导和免费技能培训服务信息。

5.

实施外派劳务扶贫,建立外出就业务工贫困户稳定就业工作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境外就业稳定脱贫。加强省、市、县内扶贫劳务协作,打造贫困劳动力长期固定的求职渠道,新增转移劳动力就业600人。

6.

加强对贫困留守妇女技能培训和居家灵活就业扶持,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7.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由县级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和劳动站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介绍新的工作岗位。对因在外就业失业而无返乡路费的,及时给予支助。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公安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残联、各乡镇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1.

对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已脱贫户,重点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扶持,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2.

要落实后续帮扶主体责任,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乡镇村组、结对帮扶责任人,因户因人精准制定帮扶方案,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

3.

强化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做好劳务协作服务,

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安排公益性岗位,确保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路、增收有来源。

4.

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迁入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促进搬迁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做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转移接续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社会保障不断档、不脱节、不漏人。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健局、县公安局、县委宣传部、各乡镇

(三)实施“三保障”提升工程

1.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对非普惠性幼儿园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幼儿、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落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免费发放教科书和教辅材料。对接受职业学历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雨露计划”,做到应补尽补。积极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

80人,按规定享受国家中职学校学生免费和助学金政策。深入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童心温暖工程、泛海助学行动及“希望工程”等社会扶贫助学行动。重点关注因厌学等其它非贫困辍学的现象,深入推进“三帮一”劝学活动,强化义务教育以当地政府为主的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和家长的法律责任,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单位:县委统战部、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团县委、县工商联、县总工会、各乡镇

2.

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在定点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及时结算,鼓励分级诊疗、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医联体和开展远程医疗,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继续实施“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健康扶贫综合保障措施。重点关注贫困户得了小病、慢性病、常见病是否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得了大病、重病,在采取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不能影响“两不愁”。

牵头单位:县卫健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残联、县扶贫办、县慈善总会、县红十字会、人寿财险***县支公司、各乡镇

3.

全面落实危房改造与住房保障政策。全面开展4类重点对象房屋危险性鉴定全覆盖工作,逐户查验《房屋危险性鉴定表》,对鉴定为

A、B级安全住房的,经签字确认后,逐户挂牌标识。鉴定为C、D级危房的,组织联合审核后列为危房改造对象,对未解决住房安全的已脱贫户,要在2019年10月底前限期整改到位;其他存量危房要在2019年11月底前全部限期整改到位。重点关注只有一处常年居住住房、外观内饰都破旧,但经鉴定又不是C、D级危房的农户。严格资金使用管理,支付给改造对象的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防虚报冒领、截留挪用。

牵头单位:

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

(四)实施“双基”建设提升工程

1.

全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建立健全农村政务、文化、养老、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在贫困村推动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站融合共建,打造功能完善、服务周到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医保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金融办、县农商行、各乡镇

2.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扶贫方面:在贫困村加快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省下达的农村公路“窄加宽”改造任务,2019年全面实现全县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任务,确保和巩固到2020年100%建制村通客车。

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县公路建养中心、县发改局、各乡镇

水利扶贫方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显著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切实解决存在有季节性缺水、断水以及单独户取水困难等问题,重视农村学校学生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牵头单位:县水利局

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疾控中心、县自来水公司、各乡镇

电力和网络扶贫方面:全面解决贫困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问题。按计划和标准完成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确保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2%,

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7%,

全县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4千伏安1户。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实现90%以上贫困村宽带网络接入,实现贫困村有线电视收视100%全面覆盖。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相关网络运营商、各乡镇

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围绕村庄“三清一改”,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贫困人口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开展乡村沟渠畅通及河塘清淤整治活动,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中的带头带动作用。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办、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

(五)实施内生动力提升工程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和“能力短板”。

一要强化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地位,大力开展参与式扶贫。任何脱贫方案都要得到贫困群众的认可,凡是到户到人的产业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等项目以及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要组织贫困户参与实施、参与监督、一同验收,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要改进帮扶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健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机制,防止政策养懒汉。

三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积极倡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通过舆论宣传引导、贫困户户主会、科技文化“三下乡”等形式,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四要加强脱贫致富典型的评选和推介。每年开展以“艰苦创业、脱贫光荣”为主题的活动,评选“脱贫之星”,树立“自主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五要加强贫困村移风易俗工作,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坚决纠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以及不赡养老人、不供养残疾人和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文旅广电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各乡镇

(六)实施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要增强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积极妥善处置扶贫领域各类风险,确保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一要防范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做好产业、就业后续扶持工作,强化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做好劳务协作服务;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完善迁入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二要防范已脱贫对象返贫的风险。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对新增贫困人口要及时纳入,对返贫人口加大帮扶力度,严格落实低保渐退机制和贫困保障要求,促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线”融合,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救助帮扶力度,研究解决困难群体因病、因灾等致贫的临时救助机制,坚决杜绝“一兜了之”。

三要防范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难的风险。按照风险防控“五步工作法”,分类妥善处置逾期贷款,确保扶贫小额贷款每月逾期率和不良率均在1%以下。

四要防范产业扶贫失败的风险。防止扶贫资金投资饥不择食,投资出去收不回来。

五要防范扶贫信访舆情的风险。坚持守土尽责,高度重视国家、省、市等信访件,加强扶贫舆情监测管控,建立健全涉贫信访六个制度,落实好扶贫涉访问题“五个一”包案制度,迅速核查、妥善处置、及时回复,决不能掉以轻心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大局。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县人民银行、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宣传部、县信访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

(七)实施攻坚能力提升工程

全面建强村党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强化贫困村党组织领导,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组织力。坚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由县一级考察把关的做法,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育力度。注意从本地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和致富能人定向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以乡镇为单位,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排查整顿,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的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引导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新型经济组织,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推广富裕村带贫困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村企村社联建等做法,形成各类党组织之间帮扶共建的党建扶贫新模式。注重在脱贫户中培育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支部破难题、党员树标杆、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的生动局面。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对贫困村、贫困人口100

人以上的非贫困村的全覆盖和对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全覆盖工作,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不少于3人,贫困人口超过100人的非贫困村工作队员不少于2人,驻村时间每月不低于20天。加大对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培训力度,积极增强他们的主动作为意识和脱贫攻坚能力。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后,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帮扶重点转移到巩固产业发展等可持续性帮扶上来,直至稳定脱贫。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县扶贫办、各乡镇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把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摆在重要位置,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脱贫攻坚包干责任制;继续坚持由行业部门、驻村单位、乡镇、支村委逐级抓落实的联动责任制。各行业扶贫牵头单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题调度,各驻村帮扶单位每2个月至少研究一次驻村扶贫工作并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各乡镇每月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本单位、本行业扶贫工作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

一方面,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减,行业部门资金、项目、资源向扶贫领域倾斜。另一方面,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统筹、拨付和使用,扶贫项目必须从脱贫攻坚项目库中选取,招投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作用,确保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及时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基层基础。

一是全面排查解决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及早发现问题并整改到位。重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等方面突出问题。二是选优配强驻村队伍。组织开展扶贫干部轮训,打造一支懂业务、会干事的扶贫队伍。三是加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根据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帮扶实效,分有序组织贫困退出工作,严格执行贫困户脱贫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因脱贫质量不高导致返贫的情况,到2020年底全县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

(四)强化考核问责。

把巩固提升情况与考核情况结合起来,制定《乡镇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县直和驻县单位脱贫攻坚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在考核中抽样了解对已脱贫对象的后续帮扶情况,对脱贫质量不高、工作不落实、政策不到位、作风不扎实造成返贫现象的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考核分类:根据考核得分,从高到低,乡镇和县直及驻县部门分别确定好、较好、一般、较差(在中央、省级、市级实地考核中出现重大失误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导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排名靠后)四类。

考核结果运用:评估结果纳入全县绩效考核评估范围,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予以通报,日常考核由县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结果分“好”、“较好”、“一般”、“较差”。考核结果作为确定考核等次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为“好”的乡镇、县直部门,按不同类别分别设置单项奖,给予2-10万元工作经费奖励,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时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结果为“较差”的乡镇、县直部门,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个人考核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该乡镇、县直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工作仍无改进的,进行组织调整和严肃问责。

(五)统筹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优先向贫困村倾斜,持续改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功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五篇:2020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方案

20XX年以来,XX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与巩固并举,以狠抓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为重点,以“春季攻势”、“夏季攻势”为抓手,着力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稳定推进,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截止目前,预脱贫321户1077人,预脱贫人口占20XX年末未脱贫人口1705人的63.2%,年内可实现剩余贫困人口脱贫。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围绕使命强担当,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扛实“市县抓落实”政治责任,压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和党政同责责任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身先士卒、挂帅出征,密集深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一线调研督战,层层传导责任、层层作出示范、层层厉行监督。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职能责任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体育局等行业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产业扶贫、人居环境整治、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专题调研,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强化监督责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多轮次、滚动式开展重点抽查和交叉检查。截止今年7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开展监督检查16次,

共发现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55个,问责干部4人,立案审查3人,给予党纪处分2人,正在审查1人,对5人提醒谈话、批评教育。

(二)围绕精准下功夫,确保政策落地生根。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3558元,增幅15.9%,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增幅高于农村常住居民5.7个百分点,贫困人口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比为2.01:1。产业扶贫方面。有产业发展条件的20602户(7672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产业覆盖,643个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731户73192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95.4%。就业扶贫方面。认真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就业扶持“三清”和“三个清单”,对有培训转移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5997人次,完成目标任务0.3万人次的199.9%,“直过民族”劳动力就业培训232人次;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76人,完成目标任务0.05万人的95.2%。饮水安全方面。通过实地调研,编制完成了《XX市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共规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45件,项目规划总投资40966.15元,建设范围涉及

9个贫困乡镇和187个贫困村,计划巩固提升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45.9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9万户5.89万人。住房安全方面。4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数16118户,开工率、竣工率均达10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553户);非4类对象无力建房户794户,开工率20.4%,竣工率14.4%。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搬迁对象1279户5246人,县区确定同步搬迁对象1477户5484人,总搬迁规模为2756户10730人,涉及2区7县38个乡(镇)78个安置点。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于20XX年12月31日前全部搬迁入住,应拆除旧房1248套,实际拆除1248套,15套因一宅多户、与其他房屋同梁合柱可不拆除,16户为无房户,拆除率为100%,拆除面积217.74亩;同步搬迁对象搬迁入住1350户5147人,应拆除旧房1300套,实际拆除1058套,拆除率为81.38%,拆除面积184.40亩;实际复垦复绿总面积254.45亩。健康扶贫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符合条件的100%享受医疗救助,住院费用报销按规定做到应报尽报(政策范围内)。教育扶贫方面。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责任落实,贫困户家庭子女保持“零辍学”目标。

(三)围绕短板抓整改,确保问题见底清零。坚决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对照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XX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指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问题整改工作按时限要求稳步推进。坚持把省对市级党委政府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农工党民主监督等各类监督检查巡察考核和平时发现问题整改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结合起来,一体整改、一体推进,确保改到位、改彻底。

(四)围绕重点强推动,确保“夏季攻势”取得实效。全面落实“十个着力”要求,强化调研指导,以“回头看”“回头帮”为主要抓手,制定实施《XX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回头看”“回头帮”实施方案》,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夏季攻势”引向深入。按照以乡镇为单位,以扶贫大数据平台信息为基础的工作要求,以行政村为工作单元,组建由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为主的“回头看”

核查小组。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标准,重点围绕产业增收、就业稳定、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七个方面,进村入户进行逐项核查,强化对核查情况认真分析分类,因户因人制定完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回头帮”

措施,完善县级项目库、乡级路线图、村级施工图。市、县区、乡镇、村按照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责任,逐级形成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确保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五)围绕基层打基础,确保项目精准实施。认真开展项目库调整、完善以及系统录入等工作,全市9个县区入库项目602个,计划总投资26.05亿元,累计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82217户次252047人次。加快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编制评审工作,县区共编制上报方案93个,方案总投资20388.30万元,其中:人畜分离工程3957.62万元,雨污分流工程7288.65万元,绿化亮化工程2676.47万元,村内道路畅通工程

4992.93万元,村民素质提升工程1464.83万元;直接受益群众8071户294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09户10799人。目前1.5亿元项目资金筹措正在推进中。

(六)围绕主业聚合力,确保帮扶到点到位。扶贫部门与教育、人社、住建、民政、公安、医保等部门开展信息数据全量比对,并对相关错误信息进行修改完善,为精准帮扶提供基础支撑。市工商联合会、扶贫部门广泛动员各类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攻坚,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全市216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98个贫困村,企业共投入资金达9434.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6336户300275人。组织部门调整充实驻村帮扶力量,对年龄偏大、身体不适宜驻村、作用发挥不到位的16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及时调整撤换;上半年,全市20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驻村制定完善各项制度413个,制定脱贫计划规划572个,办好事实事1021件。各新闻媒体持续强化宣传引导工作,采用“电视+互联网”媒体宣传、社会宣传、张榜宣传等多平台多渠道全覆盖的宣传推广方式,生动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扶贫氛围。

(七)围绕目标强举措,确保保障坚强有力。围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目标任务,最大力度保障扶贫资金投入,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77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9895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100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8071万元,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707万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金融扶贫等项目共329个;用活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截止目前,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22373.68

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4632户。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确定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58个,实现对全市软弱涣散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继续抓实“三讲三评”,找准短板弱项、明晰发展思路、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的培训指导,上半年,市县两级培训扶贫干部64期7892人次;保持贫困乡镇党政正职相对稳定,调整选派54名年轻干部到乡镇工作,清理乡镇空编充实工作力量;分层次、多渠道、近距离分析研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0XX年以来,全市共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使用干部

27名,其中提拔正处3名,副处2名,正科10名,副科12名;关心关爱驻村工作队员,市级统一购买每人50万元保额意外伤害险,补发驻村帮扶队员20XX年以后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二、典型经验做法

(一)红塔集团XX卷烟厂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红塔集团XX卷烟厂从1956年建厂到20XX年,累计实现税利7200亿元,在全国烟草行业排名第一。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红塔集团打造了“XX”“红塔山”“红梅”三大“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产品,2008年以来,“XX”品牌实现商业销量1142万箱,为国家创造了3000亿元的工业税利,在中国烟草行业扛起了振兴民族品牌的大旗。XX卷烟厂始终将扶贫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积极贯彻习总书记“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政治号令,在各级政府及XX中烟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一是在“三农”工作上,始终强化烟草支撑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了一批水源工程和烟田基础设施项目,极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XX年实现烟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占农业种植业产值的15%;烟农种烟收入占农村居民总收入的11.7%;上缴烟叶税4.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5%。二是在脱贫攻坚上,烟叶生产是我市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从近两年烤烟提质增效助推精准扶贫的效果来看,亩均种烟收入保持在4000元以上。20XX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种烟涉及59个乡镇(街道)332个村(社区)7078户2.85万人,种烟面积5.31万亩,烟农交售烟叶收入2.01亿元,户均收入2.83万元、人均7022元。三是在“挂包帮”工作中,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厂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各联络点再分设小组长,责任层层落实,保障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多次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立足长远、授民于渔、项目为本、根子扶贫、产业持续”的帮扶指导思想,所有扶贫捐赠项目均通过“三重一大”会议决议并定期进行公示,明确专款专用。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谋划脱贫攻坚,努力创新扶贫模式,聚焦脱贫攻坚短板,累计下拨各项扶贫资金3500余万元,修建乡村公路,兴建坝库水窖,成立专业合作社,整治乡村人居环境。通过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民生保障得到全面覆盖,增强了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二)XX县富良棚乡烟草产业打通贫困群众致富关隘

富良棚乡在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力抓好烤烟生产促贫困农户增收脱贫致富。一是立足乡情,主抓烤烟助推发展。富良棚乡全年平均气温14.3℃,日照时间充足,非常适宜种植烤烟,根据这个气候特点,乡党委政府重点把抓实烤烟生产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全乡20XX年种烟户为1539

户,交售烤烟172万公斤,交售总收入4861.1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种烟户402户,交售收入939.62万元,户均烤烟收入23373.69元。二是“三个用好”,引导贫困户发展烤烟生产。用好烟叶政策,在烟叶种植收购总量普减的情况下,保持贫困地区烟叶生产计划相对稳定,为贫困烟农增收创造条件;用好设施资源,积极引导烟农通过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利用可经营性资产开展多元化经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用好帮扶资金,改善了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援助。形成了“贫困地区依托烟叶产业求发展、烟叶产业立足贫困地区求稳定”的良好格局。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烟叶生产质量。坚持标准化生产,从育苗开始紧紧围绕核心质量目标,以100%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标准化移栽、最佳节令集中早栽、膜下小苗移栽、商品有机肥施用、中耕管理技术、封顶抑芽、优化结构、成熟采收、专业化烘烤等技术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均质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烟叶生产管理科学化、技术化,烟叶质量进一步提升,烟农收入稳步增收。

(三)XX县平甸乡磨皮村“土地流转+产业扶贫”模式构建致富桥梁

磨皮村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611人。

2014年以前,磨皮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甘蔗,亩均收入只有1600元,农村土地由群众分散经营,效益低下,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缓慢。2014年,村“两委”通过土地流转引进“褚橙”建立优质沃柑种植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流转土地片区4704.6亩优质沃柑已全面进入挂果投产期。20XX年,产量7000余吨,产值9000万元以上,“褚橙”精品农业、高端农业的大格局基本形成。仅励志公司一户企业,每年支付农户管护工资293.76万元;月支付管护工资24.48万元,管护区农户户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其中正常工资收入2.5万元,土地流转租金收入1.5万元,采果收入2万元。目前,磨皮村有53户202人因此脱贫,农户新购置农用车28辆、生活用车32辆,新建抗震民居房37幢、房屋翻新38户,昔日人背马驼、低矮破旧的土掌房已不见踪影,村庄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尴尬之境。

(四)XX县嘎洒镇XX庙创新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特色模式

XX镇XX庙易地扶贫安置项目,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安置586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47人,完成投资3.54亿元,所有贫困户已于20XX年底全部入住,随迁户于20XX年基本完成装修入住,目前入住率为95%。该安置点充分利用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与旅游产业植入扶贫相结合,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与发展旅游相衔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是构造一体化发展旅游格局。通过不断完善哀牢山景区的游道、通讯、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打造以自然景观、土司文化为重点的哀牢山乡村旅游;通过提升集镇整体形象,打造以体验花腰傣民俗文化、农业庄园观光为主的体验旅游,构建山上山下互联互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二是筑牢群众参与旅游产业的根基。借鉴

XX镇南蚌社区漩涡小组开发冬季养生避寒度假旅游的成功经验,把体验农家庭院生活与冬季养生避寒相结合,把对外出租住房作为农户参与旅游的主要手段规划到XX庙片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新房中,让每户群众都有可出租的住房,具备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三是打造花腰傣精品集中展示区。在XX庙片区规划60亩土地,引入被征地的5个小组花腰傣群众,把花腰傣刺绣、民族服装、土陶、美食等民俗文化集为一体,建设花腰傣民族民间文化体验展示区,发展精品旅游,带动全镇旅游业发展。四是强弱电入地为旅游发展打基础。在XX庙设计时期就考虑到后续需发展旅游业,所以在各级领导的研究部署下安置点内所有强弱电线路均进行了入地处理,确保了安置点内景观的整洁有序,为后续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五是政策保障促发展。在XX庙民房基本交付完成后,群众进入新房装修时期,XX县旅游局结合XX镇实际情况,主打推进民俗旅游建设,出台了《关于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点民俗客栈建设补助实施方案》,鼓励易地搬迁安置点内群众改造安置房进行民俗旅游开发,根据装修风格及档次的不同,群众可得到1到15万元不等的装修补助资金,极大的激发了群众投身旅游开发事业的积极性。

(五)XX县扬武镇丕且莫易地扶贫搬迁助推就业扶贫

丕且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扬武集镇规划区内交通便利的啊金咪和金哪咪,占地面积93.25亩,共搬迁安置197户

747人。搬迁安置后扬武镇充分利用工业、商贸企业聚集的优势,推动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向工业企业、商贸流通等二三产业转移,确实增加搬迁群众的现金收入,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新型农民的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素质和生存本领,确保搬迁户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一是建立就业服务工作台账。对搬迁家庭开展入户调查,精准摸清搬迁家庭劳动力底数、就失业情况、培训意愿、是否零就业家庭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更好地为搬迁群众提供精准就业帮扶。二是强化就业政策宣传。充分利用手机自媒体

、广告标语、宣传手册、就业信息传单等手段,把我县促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到村(组),积极营造搬迁群众参与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实施就业技能培训。依托XX县劳动就业局、XX市XX区锦华职业培训学校、XX钢铁集团,在丕且莫村委会开展劳动力培训工作。根据用工市场需求特点,开展电焊技能培训班和厨师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00余人,极大的提高了搬迁群众就业职业技能,为下一步的脱贫转移就业提供了支持。四是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就业。依托XX县“春风行动”大型企业联合招聘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扬武镇为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对接平台,免费为需要外出就业打工的易地搬迁劳动力人口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为有就业需求的易地搬迁群众送岗位、送信息,确保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实现有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到

20XX年末,丕且莫群众在仙福公司就业138人,XX水泥厂5人,昆钢耐磨厂11人,镇外务工82人,集镇周边打零工247人,经商4人。拥有车辆数由10余辆拖拉机增加到360余辆(其中轿车40余辆,摩托车100余辆,货车20余辆等),整个村委会农村经济总收入1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2682元增加到20XX年的7514元,增长180%。

(六)XX县万绿集团规模化芦荟种植激活产业造血

万绿公司作为亚洲最大的芦荟工业原料生产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扩大芦荟种植规模,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效益,推动XX县芦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实现企业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利用村组、村委会、社区为纽带,实行承包连片租地管理,农户种植有别于传统的“一家一户”模式,要求农户联合起来,地块相对集中连片,达到30亩以上规模的与其签定3年一期的收购合同。收购价格按市场价格,结合芦荟鲜叶质量状况上下浮动10%,使农民种植芦荟的质量有保障,规模效益得到体现,农户经营风险逐步降低。同时,芦荟相关种植技术由公司免费指导,降低种植农户成本费用和风险。截止20XX年12月,公司有示范种植基地4270亩,农户订单种植基地6840亩,带动订单种植农户3679户,户均增收5500多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带动县内其他自发种植农户220多户,800多亩。通过一系列惠农、利民措施,切实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实现公司与芦荟种植户的双赢。芦荟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经济作物,数千户农民在万绿公司带领下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七)XX县羊街乡、那诺乡“五种模式”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助脱贫

XX县羊街乡、那诺乡紧紧围绕恢复哈尼梯田、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绿色食品品牌、发展梯田特色产业主线,依托XX县态园林果产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包销+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公司用工+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公司经营+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公司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公司+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水稻”

5种模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带动602家农户,发展恢复梯田2800余亩,林果经济产业15000亩,建立林果产业试范基地1个,建立那诺乡浪树村委会龙都组、羊街乡垤霞村委会塔垤组两个梯田示范基地。20XX年至今,推广优质水稻、稻田养鱼、养鸭,发放鱼9200公斤,发放鸡、鸭苗24000只、有机肥670吨、传统谷种4200公斤,培训人次达1700人次,培养技术骨干6名。其中XX县来吉桃李种植专业合作社,

20XX年3月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有合作社社员786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97户,示范带动周边非成员种植户508户。合作社水果种植面积9860余亩,辐射带动全乡非成员户经济林果种植16280余亩。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底,合作社收购农产品9500余吨,农产品收入3325万元,其中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280吨,农产品收入136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标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依然是我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重点和难点。

(一)“两不愁”存在的突出问题。

1.

饮水安全方面。一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任重道远。部分贫困村不同程度存在水源保护措施缺失、管网老化、无消毒设施等问题。二是配套工程不完善,综合调度水平不高。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重水源轻配套、重建设轻管理等现象,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运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很多工程只能独立运行,供水系统之间的集群调度、多源调节能力受到限制。三是建设资金筹集困难。以解决贫困地区水处理设施配套、保障供水水质安全为核心,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用水问题还需建设大量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口较大。

2.实现稳定增收方面。一是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不稳定,转移性收入过高,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比较低,存在返贫风险和政策性兜底。二是产业单一,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发展滞后,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特色不“特”、优势不“优”,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致富难度大。三是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紧密度不高,利益联结不紧密、不稳定,对新型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四是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低和健康状况差,靠自身能力难以实现稳定脱贫致富。根据扶贫系统数据,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初中以上学历6260人,仅占

11.79%;因病因残5620户18976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20.2%,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存在难度和风险。

(二)“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保障方面:落实“控辍保学”有关法规和政策还不细不实,部分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青少年辍学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县区落实保学救助政策不到位,特别“雨露计划”政策落实,在校生信息不全,助学金发放不及时。

2.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对部分贫困户大病精准识别认定救治不及时,医疗保障扶贫与医疗扶贫衔接有差距。

3.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农村危房识别认定工作不全面、把握技术标准不平衡、危房改造把关不严格,在各类监督检查考核中,住房安全问题是疑似错退、漏评的最突出问题。20XX年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疑似错退、漏评需要提供佐证材料说明的12户中有7户为住房问题,占58.3%。当前,农村危房改造仍然是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最突出的问题。

四、对策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电视电话会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继续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夏季攻势”为抓手,扎实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各类监督检查考核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着力解决影响

“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目标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坚持以集中供水为主,以水质保证为核心的工作思路,主要以较大集中供水工程为主体,采取管网延伸的方式,尽可能的全面覆盖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的贫困地区。全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取水口围栏、水源保护警示牌,新建、修缮供水泵站,新建、加固高位蓄水池,改造输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内全面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二)加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探索建立稳定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稳定的收入,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地区发展的动力更强、后劲更足。一是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依托,培育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绿色食品、大健康产业,提高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发展成果。二是着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建立致富带头人创业项目减贫带贫机制,稳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积极探索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担当作为,统筹解决好收入水平在贫困线附近的边缘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防止产生“悬崖效应”,促进贫困地区整体面貌有明显改观,整体发展条件有明显改善,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五是深入开展

“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驿站”、“爱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建立健全产业带贫、就业脱贫等“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政策和机制,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解决“一股了之”、“一兜了之”等问题,破除部分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三)强化“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坚决防止因贫失学辍学。重点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党政干部、学校、老师、家长、驻村工作队员、共青团、妇联等齐抓共管,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失学辍学。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照省政府相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每年3月、9月义务教育集中宣传月活动,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确保组织和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义务教育宣传月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我省实施办法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再次掀起控辍保学工作热潮。二是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各级政府充分落实主体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充分履行直接责任,人社、工商、司法、文化、扶贫等部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配合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及控辍保学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齐心协力,通力合作,进一步降低学生辍学率。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学生辍学情况监测,把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部分城郊结合部等地区作为重点监测地区,把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段,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监测群体,把每年

9月和次年3月作为重点监测时段,为“精准组织入学、精准动员返校”提供基础条件,从而达到“精准控辍”目标。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县级教育、司法部门及乡镇(街道)政府协调配合,针对典型或极端个案,对屡教不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或监护人,按情节轻重实施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为依法控辍提供必要的舆论导向和法律保障。

(四)强化医疗保障政策落实,提升贫困地区医疗保障水平。对标国家扶贫医疗保障政策,认真贯彻执行《XX省医疗保障局

XX省财政厅

XX省扶贫办

XX省民政厅转发国家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2020年)》。一是立足保基本,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和医务人员配备,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二是扎实推进大病和慢性病分类救治工作。继续组织实施29种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按照“病人不动、专家动”的原则,组织开展集中救治,发现一例、救治一例,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得到100%救治。三是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服务供给,强化有效服务,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确保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五)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进一步规范危房识别标准和改造程序,强化质量管理,加快推进“一户一方案

”落实,着力解决农村危房鉴定不实、改造不实问题。一是确保4类重点对象清零,6月底前已全面实现16118户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清零”目标,9月底前完成6月后动态新增危房“清零”,12月底前完成查缺补漏等工作;二是确保非4类重点对象无力建房户清零,9月底前完成794户非4类重点对象无力建房户清零工作;三是确保整改问题清零,全力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各级各类检查督查考核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各项工作落实。

五、意见建议

(一)建议:省级调整完善扶贫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力度,对贫困户和非贫困实行差异化补助,解决贫困地区产业规模小,引入或建立新型经营主体难,带贫机制不强的问题,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

(二)建议:省级加大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和收入略高于非建档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防止“悬崖效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上一篇:初三下数学教学计划下一篇:超市理货员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