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指数一种简单算法

2023-02-20

幸福指数就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 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 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幸福既然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一个人的幸福与很多因素有关。首先, 与享受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有关。所谓商品与劳务的数量, 通常指的是:衣、食、住宅、交通等。如果您享受到的商品和劳务较多,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您得到的满意度较大, 也就是说, 您相对比较幸福。此外, 人们的幸福还与其他的因素有关。比如, 闲暇、安全、健康、婚姻与家庭、荣誉感、满足感等。

关于幸福感的量化研究, 从古希腊时代人类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目前有幸福感问卷打分法、幸福指数测试、幸福的数学公式等研究。

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幸福度是人们的多年追求的梦想, 用少因素的幸福的数学公式的研究早在古希腊时期, 苏格拉底就提出“知识=美德=幸福”这个公式。亚里士多德宣称, 幸福的生活是—辈子都要有善行, 如果你是有罪的, 你不可能获得幸福。

后有人提出所谓幸福快乐的非物质生存公式即:

其中A=经历;B=情感;C=事业;D=成就;E=爱好;F=幸福;G=快乐。

比较有名的是经济学意义下的公式

在经济学家的术语中, 习惯提的是“效用”, 即对整个生活满意度的测量。在经济学家看来, 我们的幸福生活, 就是过上“令人满意”的生活。

事实上,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 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显然, 效用越大越幸福;欲望越低越幸福。

什么是效用?效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用来表示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因为它的主观性, 所以, 价钱越高不一定效用越高, 消费越多也不一定效用越高。

什么是欲望?欲望就是想要达到的目标。从个人 (如大学生) 和家庭的角度来看, 欲望就是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大学生本人、子女受到良好教育, 能满足自己的爱好, 能过上养尊处优的晚年, 一生平安, 无忧无虑。

欲望本身无论有多奢侈, 它都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它被变成一个分母或除数, 成为幸福的反义词,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 我们的幸福生活会受到财务资源的约束。

无论多富有的人, 他所拥有的财富都是有限的, 即便衣食无忧的人, 如果他有无穷愿望, 则难免“欲壑难平”。无欲无求的人, 欲望为零, 幸福就是无穷大吗?非也, 没有生活目标的人, 也是一个没有效用的人, 所以, 看破并不等于幸福。

而多因素幸福的数学公式 (即幸福方程式) 于2004年由英国科学家科恩给出, 他首先请你平心静气地开始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1) 你是否充满活力, 以灵活和开放的心态面对变化?

(2) 你是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可以快速地从挫折中恢复过来, 重新感到自己有力量掌控生活?

(3) 生活中基本的需要你是否实现了呢?例如:健康的身心, 不错的财务状况, 个人安全感, 拥有选择的自由。义无反顾地去达到目标呢?

(4) 是否有亲密的朋友在需要的时候, 给你有力的支持呢?无论做什么, 你都可以沉浸其中, 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你能否达到对自己期望的水平, 而且鼓励自己。义无反顾地去达到目标呢?

针对上面4个问题, 在访问了1000多人之后, 心理学家科恩得出了结论。他认为, 只有爱情、大笔财富或者一份好工作并不能带来真正幸福。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概括:幸福=P+ (5×E) + (3×H) 。

其中P代表个性, 比如你的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 包括健康状况、财务状况和交友的情况。H代表更高层次的需要, 比如自我评价、期望、雄心和幽默感。

上面的第—、二个问题对应的是P即个性, 你的个性对幸福的影响不言而喻;第三个问题对应的是E即生存;第四个问题对应的是H即更高层次的需要。假设每题满分为10分, 总分为100分的话

比如如果你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感觉分分别是7分、7分, 那么P的得分就是7+7=14, 如果第三题得分为6, 那么E项得分就是6分, 第四题的得分为7的话, 那么H就是7分, 所以你的幸福指数=14+ (5×6) + (3×7) =14+30+21=65。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回答上面的四个问题, 测试—下自己的幸福指数!不论你是不是大学生。

鉴于大学生是个特殊人群, 我们借助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所提出的幸福指数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在此, 我们将大学生的幸福程度再细化一下, 使它能够真正量化出大学生的幸福感受的大小。

首先, 我们细化一下大学生的期望。在大学的四年中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七个因素, 即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动, 而奋斗目标是“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工作与社会适应性强”、“快乐和高质量的学校学习”、“身体健康且大学生业余生活丰富”、“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恋爱成功”等等。其次, 我们将这些目标定量化。可以用表1来表示上述几个目标的具体数值。比如说, 一个人当上学生会主席, 那么在“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这个指标上可以得满分 (5分) 。

再次, 我们通过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来计算大学生的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效用/欲望=U/S×100%

其中效用运用C-D型生产函数加以推算生产函数描述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某种组合同它可能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一是改良传统的C-D生产函数, 将劳动、资本、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和污染排放纳入C-D模型

1928年, 美国数学家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Paul Dauglas提出了生产函数这一名词, 并用1899-1922年的数据资料, 导出了著名的Cobb-Dauglas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模型

生产函数是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 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与特定的生产理论与环境相联系。

在这里我们应用生产函数反应的是生产中投入要素与产出量之间的技术关系;

我们建立效用函数来度量一个大学生的满意程度:

其中, A、B、C、D、E、F分别是相应的5个指标的分值。a、b、c、d、e、f分别是这个大学生对各个指标的偏好程度 (注意a+b+c+d+e+f=1) 。比如说, 某个大学生注重对“自我意识”培养, 那么相应地a的数值就比较大, 对工作与社会适应方面没有太大兴趣, c的数值就应该比较小。分母S是个人的欲望

最后, 我们通过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来计算一下大学生个人的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效用/欲望=U/S×100%

这里, 分母S是个人的欲望的最大值,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最大的分值S=5。当U=5时, 表明个人的欲望全部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幸福指数为100%, 此时最幸福。当U=0时, 表明大学生个人的欲望一点也没有得到满足, 幸福指数为0, 此时最不幸福。按照幸福指数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的幸福程度分为以下七项, 见表2。

假如说大学生某甲在三年级的时候较自信且目标适中, 同时学校学习状态好有兴趣获得省级奖项 (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 , 学生干部工作良好且社会适应强, 身体很健康业余生活极丰富, 好人缘、恋爱很成功。这个人对“自我意识”很感兴趣, 他对各个指标的偏好程度反映在如下的参数当中:a=0.5, b=0.3c=0.05, d=0.1, e=0.05, 那么这个人效用大小为:

幸福指数为:4.14/5×100%=82.8%

这个大学生的幸福指数是82.8%,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是幸福的。

通过上面的这个计算, 我们将会发现:幸福指数的大小与个人对不同指标的偏好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 乙学生对“工作与社会适应”、“自我意识”也很感兴趣, 只是优秀学生干部, 人缘一般、有恋爱, 业余打工, 目前别的没有, 也就是有点钱, 月支配经费虽然在1100元以上, 但没有什么获奖, 由于打工劳累, 身体一般业余生活单调, 学校学习一般。他按照上面的参数计算的分值为:

从大学生幸福量化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乙学生尽管有点钱, 但生活幸福程度量比较低。

但是, 如果某丙学生认为:一个大学生注重“上研究生”、“出国”即A和B, 还不都是为了赚钱。在“上研究生”、“出国”这些方面我不跟别人比较, 所以偏好系数都是0;所以在D、E、F这些方面我也不跟别人比较, 偏好系数也是0;我的身体虽然一般, 但是我的收入比较高, 该享受的都享受了一下, 即使生命短一些, 但是生活的质量却很高, 也不用跟别人比较。我只在乎工作与社会适应和月支配经费, 所以乙的效用大小为:

幸福程度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却是幸福的。

可见,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同一个人在同等条件下, 不同的偏好幸福程度的高低将会不同。基于此, 个人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改变偏好系数, 实现较高的幸福程度。因为幸福=效用/欲望, 所以, 当你的欲望很少时, 一点小小的满足就可以让你感到幸福;如果欲望无限, 那么, 即使在你的面前放一座金山你仍然可能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福, 所以, 我们还是要正确地看待幸福。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幸福感定量研究中的公式法, 其次利用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结合生产函数的方法来构建了大学生幸福公式, 给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大学生幸福指数算法, 最后用它来研究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的大学生幸福指数。

关键词:幸福指数,效用,期望

参考文献

[1] 吴云勇.从统计学角度看幸福[J].统计教育, 2007 (9) .

[2] 李焰, 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增1) .

[3] 张金水, 张研.应用微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243~249.

[4] 幸福是什么——幸福方程式破解[N].广州日报, 2003, 2, 19.

上一篇:新一代绿色技术促化工行业清洁生产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