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严格执法

2022-07-15

第一篇:申论热点严格执法

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城管柔性执法

【推荐】: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名师辅导课程

2013年下半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汇总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2012年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2011年5月18日,国内首份“城管网络形象分析报告”在武汉出炉。报告认为,部分城管人员在执法中的行为失当,造成其网络形象妖魔化,并在网民中有固化趋势。报告建议,城管人员可利用多种媒介手段,主动传达亲民态度,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改善其公众形象。在此背景下,当前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在悄然“变脸”,连续推出“女子城管队”“硕士进城管”以及“柔性执法”等举措,来缓解执法对象的情绪。在安徽合肥,城管部门还设了委屈奖:被摊贩辱骂、殴打时,打不还手、骂不还手,理性克制,文明执法,就能受到“委屈奖”的奖励。在南京,城管用“眼神执法”管理违章小贩,避免冲突。

[各方观点]

关键词:健全法律 提升执法队伍素质 建立长效经营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

城管承担的部分职能,许多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矛盾相对集中的领域,需要社会综合治理。寄希望单纯依赖城管一个机构独立解决,无异于天方夜谭。在改进执法管理的同时,政府更应该注重解决社会矛盾,推进法制化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人性化城管执法模式。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敬波

改善城管形象的根本在于相关法律的健全、管理体制的理顺以及提升城管队伍的素质和自律意识。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王国华

“柔性执法”只是一时之策。城市管理与规划部门应该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应该在一些中心城区开辟专门的区域,允许这些占道经营者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经营,以切实保障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同时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沈阳

科学管理城市,远远不是城管一家的事情。社会管理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与城市人口数量、结构的巨大变化相比,当前社会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代表 金建忠

要提升城管形象,需要多方面合力,一是城管自身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二是对城管职能进行明确定位和科学化设置,保证执法能力和效率。

—— 赵林中代表

[深入分析]

城市管理人员在社会当中的印象似乎不大健康,“暴力执法”、“殴打商贩”、“无人性”甚至更为不善的字眼,似乎已经成为城管人员的标签。“暴力执法”不但破坏了城市管理人员在社会中的形象,无益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更是将城市管理人员与商贩的关系推向僵化的对抗位置,曾经发生的几起血案,更是对城市管理执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眼神执法、围观执法、下跪执法等温柔执法方式,表面上看是城市管理执法方式由“粗暴”向“温柔”的转变,实际上更彰显了城市管理者工作理念的转变。“粗暴执法”把商贩

看成“麻烦制造者”,对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采取一种强制性的“清理”,虽说是为了优化市容市貌,但不合理的执法方式确实引发了与商贩的紧张关系,再加上由此导致的城市管理者形象“自毁”,如此看来,得不偿失。而“柔性执法”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多用疏导性的对话思维,杜绝对抗性的围堵思维,用温情脉脉的执法方式执法,从而减少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摩擦力。

[措施]

构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其必然逻辑应该是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而当下的各种“柔性执法”的理念可复制到行政执法当中,对这种执法理念和良好执法手段进行法治化、制度化、固定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使其变为一种长效机制。因此,就依法执法而言,在探索“柔性执法”时,应该在下述法律框架内进行:

第一,执法范围法定、执法职权法定。不能将执法队伍作为执行特定任务、特定政策目标和清除实现特定任务、特定政策目标障碍的工具,更不能将执法队伍作为执行当地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导特定指示、完成其政绩工程的工具,或作为清除实现相应领导指示、完成其政绩工程障碍的工具。

第二,执法方式法定、执法手段法定。执法方式、手段是为实现执法目标服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能保证或促成特定执法目标实现的一切方式、手段都是正当的和可行的,无论是罚款、没收、搜查、驱赶等,都必须有法律根据,至于辱骂、殴打,更是法之不允,理之不容。第三,执法手续法定、执法程序法定。执法者纵然是行使法定职权,采用法定手段,其行为也不一定是合法的、正当的,如果在执法时没有向相对人表明身份、没有向相对人说明理由,没有听取相对人申辩,这种执法行为就构成违法和违反正义。

第二篇:贵阳交警招录申论热点 基层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贵阳交警招录申论热点 基层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热点引入:新《交通法》实施后,沈阳交警在6月份开展了大规模的规范整顿活动,一个月内开出了30万张罚单,这背后暴露的是部分地方在交通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以罚代管的现象。基层交警的规范化执法建设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如何真正实现以“法”领管,以“法”代管,做到法、规合一,是我们在30万张罚单背后要思考的问题。

一、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交通民警缺乏正确的执法观念。

具体表现为:(1)缺乏正确的执法理念。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执法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意识,执法方式和手段简单生硬,(2)法制观念淡薄,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3)执法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由于执法过错所产生的后果没有清醒的认识,思想上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要求;

(4)对规范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交通管理工作的全部就是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办事,对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认识和协调意识不强。

2、部分地方对规范化建设的组织和措施不到位。

具体表现为:(1)组织不到位。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领导与办事机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交警的日常执法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不够,没有切实采取行动。(2)制度制定不规范,没有依照宪法和法律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出容易操作、便于实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具有分散性特点,没有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措施细化到基层、细化到每位民警。(3)法规制度执行不到位。具体表现为证据把关不严,不能客观、全面收集证据,经不起严格检验;法律把关不严,不会正确使用法律条文,没有做到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3、对基层交通民警的警力投入和经费保障不足。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地方财政核拨的公务费用只够维持正常工作运转,造成警力严重不足,而新增加的协警人员,并不属于公安正式编制序列,其所需配备都由执行大队独立支付,这又加重了大队经费负担。

二、如何推进基层交通民警规范化建设?

(一)加强对执法个体的规范。

1、加大对交通民警的宣传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

具体做法为:可以通过在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警民换位思考大讨论”“反腐倡廉集中教育”、“爱民实践大走访”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逐步端正并提升民警的执法思想和执法观念,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意识,消除“官本位”思想。坚持法律至上、以法为本的原则,在执法过程中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思想,形成“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执法态度。

2、提高交通民警的执法水平和能力。

通过组织开展“正规化建设”、“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三基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规划”、“岗位技能大练兵”、“业务理论大练兵”、“警务实战大练兵”等活动,按照“缺哪儿补哪儿”的原则,有的放矢安排培训课程组织民警进行学习培训,着重提高基层执法者办案执法的能力。

(二)加强监管,完善并落实执法责任制。

1、建立健全受案、立案、调查取证、审批、告知、听证、处罚、法律文书、档案管理等各个执法环节的具体工作制度,使执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定各部门和各民警的具体执法权限、执法责任、量化工作目标;

2、严格考核制度,把执法责任制的考核与岗位目标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与领导的政绩、晋升挂钩,与民警的提拔、立功受奖挂钩,做到执法分明。

(三)加大资金技术投入,科技强警,做好警务的保障工作。

1、健全和完善现场执法装备,如照相设备、录音录像设备、酒精检测仪、测速仪、警示灯、停车示意牌、牵引绳、反光锥筒、警戒带、拦车破胎器等现场记录、采样、维权、执勤、执法设备。

2、健全和完善非现场执法装备。

具体做法为:(1)确保执法的公开性,公开固定电子警察测

速设备的位置,在来车方向科学、合理地设置提示标志和限速值及解除限速标志等辅助设置。(2)确保非现场执法设施的合法性,非现场执法装备要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3)及时告知违法事实,公安交警部门可以采取报纸、电视、广播、电话查询、邮寄等方式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及时告知。(4)规范对非现场执法装备采集信息的审核,采集的信息资料应符合执法实体和执法程序,对因交通标志设置不规范引起的交通违法或者是对交通违法事实记录不详细的信息资料不应予以采用。

(四) 优化执法环境,促进民警规范执法。

1、建立健全各项执法制度。通过健全《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执法公开制度》、《执法档案制度》、《网上办案制度》、《值日警官制度》、《法律知识考试培训制度》等制度,健立起对民警执法办案过程的监督制约体系。

2、健全公安交警内部监督机制,完善严格审批、执法检查和执法质量考评机制,完善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和单位执法档案。做好监督、记录、考核、评议、纠正、整改工作。将执

法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执勤执法的各个环节,增强内部监督的实效性。强化对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监督,减少执法过错。

3、丰富监督形式,加强社会监督力量。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全方位接受社会的监督,如警务公开、聘请义务监督员、实际走访、公开监督电话、公开监督电话等。

4、净化民警执法的外部环境,切实解决民警执法难、难执法的问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努力遏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积极为民警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全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公平。

第三篇:2014政法干警申论热点解读:谁妨碍了国土局执法

2014政法干警申论热点解读:谁妨碍了国土局执法 社会热点问题在政法干警考试中也是经常会涉及到的,正所谓考试来源于生活,所以做充足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对于参加政法干警考试的考生也是很重要的。今天,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为大家分享目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希望帮助大家做好备考准备。

贵州独山县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在大兴土木,目前已基本建成高尔夫球场和别墅,正在建设原生态养老养生中心、生态农庄示范园区等,区内2万余亩山林被破坏。这一切都是以“贵龙国际养生中心”名义开发的。独山县国土局表示,该局没有执法权,只能通知项目方停止违法用地,不听也没办法。(《北京青年报》 6月24日)

植被树木遭到砍伐,施工现场山体破碎,人工草皮取代了自然植被,水泥路面掩埋了青山„„这样的旅游开发令人痛心。而原本属于公共资源的山林,一旦被圈起来建成高门槛的高尔夫球会,就只能成为少数人的天地。而且,几代人辛辛苦苦培育起来的林地,被占用、毁坏之后,很难恢复,这样的生态劫难理应得到及时制止。

而独山县国土局却“委屈”地表示,没有执法权,通知了“不听也没办法”。县级国土行政部门当然拥有行政执法权,只“通知”而不执法,属于行政不作为。当然,当地国土部门的回应亦属无奈。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开发为高尔夫球会,并配套高端别墅、养生中心的信息,早在2012年即见诸报端,当时,这还被视为“旅游地产的高端化演变”,受到业界乃至地方政府的热烈追捧。另据披露,作为独山“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也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护。

可见,项目背后的地方政府支持,或许才是国土部门不能执法、项目方置若罔闻的根源所在。因此,对于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遭遇大面积毁坏事件,不能再指望当地政府出手制止,而应该启动更高级别的督察,一方面查清项目建设的真相,如审批是否违规,企业有无违法用地等;另一方面,也应该依照相关法规,对政府及企业进行严肃问责。

2011年8月1日施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使用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地,确需使用的,也要在避免或者减少对景观、生态影响的前提下,依法办理审批手续。更何况,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04年初即下发通知,要求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同时清理已建、在建的高尔夫球场项目。地方政府没有理由置之不理。

从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下达了近10个针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禁令,然而,却并没能遏止各地兴建高尔夫球场的热潮。这其中的关键,既有地方政府无视国家规定,大打擦边球,边禁边建、越禁越建的治理失序,也有禁令悬置,缺乏严格的督察、落实的原因。可以说,失察的根源在于公权力的选择性失明。

面对禁令,一些地方官员往往“心领神会”,不该干的继续干并无禁忌,认为只要搞成“既成事实”,也就能“软着陆”了。因为他们想的是,这些项目往往投资巨大,涉及政府权威,影响地方经济,上级能如何处置?

第四篇:王宝峰:严格执法 敢于执法

严格执法 敢于执法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森林公安队伍

多年来,森林公安坚持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天职,在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同时,针对乱垦滥占林地、乱砍盗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相继开展了“护绿”、“天保”、“绿剑”、“春雷”、“绿盾”、“天鹰”等一系列专项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为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巩固生态成果,保障林业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森林公安队伍的素质与公安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着机构建设不规范,基础设施薄弱,民警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等问题。森林公安民警面对林区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有时因法律和政策不健全而难以找到适当的处罚依据;面对执法办案的高标准、高要求,办案装备落后,证据查找困难,想办案办不成案的窘境;在执法办案中,面对林区群众的阻挠和刁难,稍不注意,就会遭受围攻和谩骂,甚至是上访和起诉等不和谐的执法环境。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使得民警无所适从,不敢执法,从而出现了执法“软”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随着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认识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的林业建设和公安工作及公安队伍建设,积极为落实森林公安政法编制和经费问题制定了政策,解决了制约森林公安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森林公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森林公安刑侦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下面就森林公安刑侦职能以及执法偏软等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从练好“内功”入手,抓素质,抓管理,做到内强素质

一要政治建警。注重加强对森林民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提高民警廉洁自律,勤政敬业意识和道德觉悟。深入开展爱民实践活动,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观念,强化民警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民警能够辩证地看问题,对当前的国情有一个合理、客观的估价,对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要有较高的站位、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对待,达到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凝聚警心,共同做好工作的目的。二要素质树警。在基层森林公安队伍能力建设方面,要积极适应建设和谐社会主义要求,切实强化基层所队班子建设,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民警选拔到基层所队的领导岗位上,把所队班子建设成懂业务、能实战、会管理

的坚强领导集体。同时,加强对广大森林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训,按照“三懂”、“四会”的要求,坚持面向实践、讲求实用、追求多样形式,让不同岗位、肩负不同职责的民警获得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进一步解决基层森林公安民警打不赢、追不上、说不过的问题,以工作能力的提高来适应现实执法的需要。三要科技强警。积极推进基层森林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真正通过科技进步来提升森林公安民警的工作水平和森林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四要注重实效,加强指导。对基层碰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尽量帮助基层出谋划策,教传解决办法。要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向基层倾斜的力度,进一步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着重解决警力下沉,使基层一线的整体战斗力得到加强。五要增强执法保障,通过局、所、队的“硬件”达标晋级工作,努力解决设备老化、装备落后等问题。要做好“筑巢引凤”的准备,重点解决基层所队存在的无独立办公用房、无车辆、无电脑、无通信工具、无外观标识、无单警装备等问题,为民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物质保障。六要加强森林公安民警维权工作。加大落实“三权”工作力度,明确执法权限、范围和程序,在民警执法维权上给予相应的政策待遇,让森林公安的执法办案从法律和制度上得到保证和支持。

二、常“照镜子”,加强正规化建设,做到外树形象

规范执法是树立森林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本质要求,而

正规化建设是树立森林公安权威和展示队伍良好形象的必由之路。一是要严把队伍“入口关”,有效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并要放开队伍“出口关”,保持森林公安队伍纯洁,对不具备人民警察条件,不适合在森林公安机关工作的人员要做到不收、不要和请出。二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好“五条禁令”,从严要求,常抓不懈,同时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重点解决“门难进,话难说,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做到执法规范、仪表威严和言行礼貌。三是要抓好示范和典型,做到以点带面。在推进改革队伍正规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样板作用,积极做好典型引路工作,营造良好的争优创优的氛围。四是改善服务,方便群众。做好警务公开工作,提高工作和机关效能,以公开栏的形式公开森林公安办事程序、规章制度、处罚结果、法律法规等,切实提高森林公安执法的透明度。五是加强考核,树立导向。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实施严格的考核评比,通过全面的考核工作真正促进队伍形象的提升。六是加大宣传和舆论引导。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森林公安先进事迹、典型案例,努力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三、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破解森林公安执法偏软的难题

严格执法,加大办理案件的力度,尤其是要办好大案要

案和有影响的各类案件。只有通过多办案、办大案,坚决而有力地打击各种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才能树立森林公安执法的信心,打出森林公安的声威,真正体现森林公安的权威和价值,完成法律赋予的各项任务,更好地为林业建设服务。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民警敢办大案的勇气。努力建设一支忠实于人民、忠实于法律、忠实于党的事业,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森林公安队伍,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必须要有刚正不阿、敢于碰硬的勇气,对于任何单位、群体和个人在适用法律上平等,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排除干扰,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一查到底,铁面无私。二是要确保案件质量。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突出“准”字。严格掌握法律尺度和政策标准,既要对构成犯罪的坚决予以惩处,增强打击力度,又要在注重办案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慎重严谨,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防止错案,抓准、打狠、办出力度。三是要解决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在办案中要严格办案程序,在严格执行实体法的同时,严格执行程序法,坚持杜绝程序违法问题。四是要协同作战,凝聚侦办力量。对于特别重大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以及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查处困难的案件,当地森林公安要主动请求支援,上级森林公安要及时调动警力,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案组,开展跨区域、跨行界的异地办案活动,及时查处大案、要案和难案,给涉林违法分子以严厉

打击,有效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五是要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完善执法办案奖励、激励机制,促进民警们多办案、办大案。同时要进一步健全考核、督导、案件报告、案卷评审以及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并严格落实到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对较好完成办大案、办难案的民警,要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六是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公检法等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正确执行法律和政策,用政策指导执法,弥补立法的某些滞后现象,使执法工作更加准确,全面地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防止极端,搞好和谐林区建设,服务好林区人民

坚持严格执法,必然会给涉林违法犯罪以严厉震慑和打击,但也要防止因制度管理、教育培训、执法监督工作不足引发的“把执法软变成执法乱,把执法严变成执法酷”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始终坚持做好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文明执法的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肩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更要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挥职能、积极投入,为搞好和谐林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森林公安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只要坚持做好抓素

质、抓形象、抓执法、抓服务,森林公安队伍就会在日益严峻复杂的新形势下,有所作为,大有所为,为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内蒙古秀美山川发挥更强的保驾护航作用。

第五篇:严格执法检查程序 讲求执法检查实效

张祥君

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是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宪法和法律正确实施,保证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监督法》系统地规范了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的程序,把人大执法检查分为检查、审议和处置三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检查,就是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总结执法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为常委会审议和评价法律实施主管机关执法情况提供重要依据。审议,就是通过法定的会议形式,充分讨论,集体行使职权,使执法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上升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然后交由被检查机关落实办理,这是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的关键。处置,就是由监督主体根据查实的情况,按照法定处置程序提出权威性的要求,责成有关部门落实整改,并进行跟踪监督,直至问题得到解决。这是整个执法检查的核心环节,也是执法检查实际效果的最终体现。

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时,应认真抓好执法检查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抓好检查环节,才能准确了解执法现状;只有抓好审议环节,才能进一步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帮助执法部门认清自己的工作状况;只有抓好对查出问题的严肃处置,才能真正纠正违法,提升执法者的执法水平的,体现执法检查的效果。

从实践情况看,目前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时,虽然注意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放在检查和审议上,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进行了会议审议,但检查和审议结束后,没有形成书面会议审议意见或决议、决定,也没有向被检查部门发出整改通知、提出整改要求,更不管其整改情况如何,没有进行跟踪监督,使执法检查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尤其是发现的问题不了了之,冷落了反映问题的当事人,放纵了违法违规的人和事,影响了执法检查的实效,损害了人大的权威和法律的权威。

要讲求执法检查的实效,在整改环节上,一是要建立整改交办制度。人大常委会要对执法检查情况作出决议、决定或综合审议意见,及时转交政府或“两院”办理,提出办理要求,并限期反馈落实情况。对特别重要的问题,经会议审议后,还要以常委会党组文件形式报送同级党委,以争取党委对执法监督工作的支持。二是建立反馈督办制度。“一府两院”对人大常委会转交办理的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决议或决定,应认真研究,并按规定时限将改进措施

以及取得的成效向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汇报。必要时,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委会进行审议。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要责成有关方面重新办理,直至问题解决、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满意为止。三是建立违法追究制度。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有错案特别是徇私枉法的问题时,要充分运用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实行责任追究,使人大的法律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讲求执法检查的实效,要做到全程公开,扩大人大执法检查的透明度,调动全社会对执法检查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使执法检查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以新闻媒体、人大网站为载体,及时向人大代表和社会公布执法检查的信息,也可以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执法检查全过程或某个重要时段的活动,加强对执法检查的动态报道。做到既报道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又宣传有关方面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既报道公正执法、执法为民的典型,同时对发现的重大典型违法事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对处理结果实行追踪报道。通过公开,把人大的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起到开展一次检查,宣传一部法律;总结一次经验,激励更多先进;曝光一个典型,教育一片群众的作用。

上一篇:三年级三位数除法下一篇:什么是新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