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同志先进事迹

2022-07-18

第一篇:王梅同志先进事迹

关于参加向王梅同志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用心履职、争做表率

根据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宣传部工作安排,按照开发区主要领导要求,今天单位开展了主题为“提高政治展位 增强四个意识”的开发区9月份支部主题党员活动。在活动中,根据《中共荆州市委关于开展向王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荆文﹝2018﹞29号)文件精神,全体职工集中学习了王梅同志先进事迹和精神。通过参加向王梅同志学习活动,我感触良多,主要感悟和体会如下:

一、 对党忠诚,坚定信念、甘于奉献

王梅同志是基层组织系统中涌现的杰出党员的优秀代表,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践行忠诚对党、全心全意为民的理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二、 对工作踏实,坚守岗位、敢于付出

王梅同志作为乡镇基层岗位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坚守岗位、忘我为人、扎实工作,在每项工作任务上切实体现出了单位或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努力做一名“奔腾不息、追求胜利的战马”。在工作中,王梅同志勤于工作、敢于付出,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许,被公认为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三、 对人民群众真心,坚持服务、乐于给予

王梅同志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工作中,她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她深谙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达诉求,才能立民心;只有深入人民群众、察民疾苦、去民之患、化民之忧,才能顺民意。“诚于心者,形于外”。王梅同志从心里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以百姓之心为心”,便也会在行动上切实做到了尽心尽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作为开发区办公室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我会切实将王梅同志精神融入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心履职,带头做好办公室上传下达、内外沟通衔接、计划组织安排、单位日常事务管理等本职工作,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牢记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把解决人民群众诉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向王梅同志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党员、称职的干部。

2018年9月7日

第二篇:###同志先进事迹

###同志是我校一位有着38年教龄、18年党龄的老教师。自入伍至今,他本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始终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不断学习,以自己积极、主动、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扎实的教学水平;求实、高效的领导艺术,赢得了学校领导的赞赏,同事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显著的工作成绩,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志在政治上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入党多年,他的言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他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积极支持、配合支部书记开展党务工作,考察、发展了多名新党员。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所在的高中党支部也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在教学工作上,该同志始终坚持做到严谨、扎实、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从而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历届的高中省会考、高考中,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均名列全市前茅。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多次被评为优秀。

从1990年至今,###同志一直担任高中年段长。在此期间,他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年段一切工作的首位。对学生,在道德、纪律、行为、学习等方面,他始终坚持从严要求、循循善诱,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心服口服,自觉遵守各方面的要求;在生活方面,他给予学生慈父般的关怀。因此,他深受学生的爱戴,他所负责的年段,也被全校师生公认为全校各方面表现最优秀的年段。对老师,无论在

教学上或工作上,他都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从严要求、一丝不苟;在生活上,他又表现出充分的人文关怀,有病关心,有问题尽力帮忙解决,公正、热情而又真诚的对待每一位教师。因此,他也得到了年段教师的普遍拥护,团结,带领全年段教师齐心奋斗,不断创造新的佳绩。

对年段长工作,###同志始终谨谨兢兢、任劳任怨、开拓进取。对年段工作,注意科学安排,使年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秩序井然。19年来,他坚持坐班制,从早读到下午放学,在年段里都能看到他在繁忙地工作着。除认真管理好年段之外,他还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当有新教师分配到年段,他都热情地、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开展各方面的工作。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班主任工作职责??如何开展工作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每一项他都耐心细致的加以指导,并在实践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使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优秀的班主任,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年段长,为了带动全年段师生共同奋斗,不断进去,###同志始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严律己。要求师生做好的,自己首先做好。特别值得一提的:2006年暑假,###同志因为车祸,小腿粉碎性骨折。伤未痊愈,他就冒着腿骨错位的危险,拐着脚带伤到校上班,每天也仍坚持早读前到校,放学才回家。由于伤未痊愈,每天上下班,均由妻子接送,持续了半年多。这件事深深感动了师生,2007年,该同志被评为“感动三中的人与事”,受到学校的表彰。伤

好后,需取出固定腿骨的钛合金夹板。为了不影响高三年的工作和教学,他又拖延时间,利用寒假到医院手术,拆线的第三天,又坚持到校工作。

###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负责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从1990年至今,先后27次被评为市直、学校的先进个人。这是对他长期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努力不懈工作的肯定。###同志以自己突出的工作业绩,在群众中真实表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篇:××同志先进事迹

××同志于198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参加工作,现任××村党支部委员。近年来,他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思想水平,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发挥了岗位职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坚持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能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领会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的科学内涵。

坚持自身的党性修养及锻炼,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做到从组织上入党,更要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从不放松自己的思想改造。在坚持学习党的各 1 项基本理论、方针、政策,领悟党的各项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强化为人民、为党、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二、求真务实,配合做好村委工作。

在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同时,他还配合村支部挑选创先争优学习内容,积极组织和参加观看创先争优党员电教片。此外,在其任职期间,他还经常性地邀请农村技术人员辅导农技推广、技能培训,向群众宣传茶叶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及制作技术,努力让大家富起来。

三、吃苦耐劳,做好先进模范作用。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以此提醒自己。在其任职期间中,面对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他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经常加班加点,从不叫苦叫累,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几年来,他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发展,也十分关心。针对年轻人年纪轻、经验少,但素质高、可塑性强的特点,对他们进行锻炼。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关心他人,经常走家串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对于村里的困难户和五保户,他更是关心之至。在关心本村群众的同时,他还不忘祖国其他地方的人民群众,2008年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时,他积极主动地带头向灾区捐款,还积极呼吁其他共产党员捐款。

2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是他的人生格言。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自己所做的这些努力,离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远远不够,为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他会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为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为十八里河村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张健同志先进事迹

张健同志因公殉职事迹

张健,男,汉族,安徽省亳州市人,1968年10月11日出生。1987年11月入伍,在步兵179师535团先后任战士、卫生员、上士班长。1991年12月进入亳州卷烟厂工作,期间,于1995年9月至1998年2月在上海烟草专业学校学习。2003年1月调至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繁昌县局(营销部)工作,先后担任办事员、安全员、办公室副主任、安保股股长、办公室主任。2015年8月调至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政工科(工会办)工作,主要负责党务、工会日常事务工作。

2016年7月7日早8时07分,张健突发心肌梗死,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因病情严重,虽经多方全力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享年47岁。

一、吃苦敬业为典范

认识张健的人,都说他是忠良纯厚、踏实勤恳的好人。军旅生涯中,他是严守军纪、吃苦耐劳、屡受嘉奖的好兵,1990年6月在部队入党,入党后张健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他时刻都牢记着自己党员的身份,他有着的朴素无华的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情怀和精神也成为他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行为信条。

张健退伍到地方后进入了亳州卷烟厂工作,在那里他做事认真严谨、任劳任怨、钻研技术、苦练本领,短短的四年时间,从中脱颖而出,1995年9月,被组织推荐选派到上海烟草职工中

1 等专业学校脱产学习,成为一名技艺出色的车间机修工。原亳州卷烟厂职工张长迎是这样评价张健的:‚机修工作又脏又累,可以说是‘天天黑乎乎、手上满是油’。可张健不在乎,脏活累活冲在前,他经手的设备,没有修不好的。‛张建专业过硬,但更值得令人敬重的是他对工作态度,在领导的眼中他是踏实敬业,值得信赖的好员工;在同事的眼中他是乐于助人,古道热肠的好心人。

2003年,行业关停生产能力差、耗费资源大的小烟厂。张健所在的亳州卷烟厂就在关停的名单上。最终,张健被分流至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张健来到新的工作单位芜湖繁昌县局(营销部),虽在一省,从北到南,张健也面临两个困难。一个是工作变化的问题,从一名车间机修工转变为县局专卖管理所的办事员,一切业务知识都要从零开始。其二是皖南皖北生活上、饮食上、交流上的差异。

年近不惑的张健克服了种种困难,连续在芜湖市局(公司)繁昌县局(营销部)工作三个月,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家,加班加点,边学边干,主动适应,用最短的时间进入了工作状态。正是凭着这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冲劲,张健从基层专卖管理队所的办事员逐渐走上了安全员、办公室副主任、安保股股长、办公室主任的岗位。

2012年8月的一天傍晚,时任繁昌县局(营销部)局长(经理)的金永保和张健过晚餐散步,途径一家小商店的门口时发现

2 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手托烟箱,走进小店。他们看到烟箱里满满都是成条的卷烟后,二人立即亮明身份。

两名男子见状就要逃跑,张健死死抓住其中一人,金永保拨通了稽查支队队长的电话,同时也向警方报了案。犯罪嫌疑人气急败坏打电话叫来了4名同伙,对张健、金永保进行5分钟的围攻,过程中张健死死地抓住对方的手。警方赶到后,4名犯罪嫌疑人落荒而逃,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这时,张健的手上、胳膊上、肩膀上等多处受伤。

经查,他们当场查获的卷烟全部为假冒卷烟。繁昌县局根据线索,查获了一起小型的网络案件。

张健自从亳州调到芜湖工作以来,先后轮换了五个岗位。在市局(公司)政工科(工会办)工作期间,面对纷繁复杂的政工、工会工作,他无论大事小事都缜密思考,反复斟酌,从不忽视、遗漏任何一个环节。2016年元月,芜湖市局(公司)成立了烟草党校分校。张健负责烟草党校办班日常事务工作,拟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的拟定,做好每期培训班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半年来,他为使烟草党校成为党员和干部‚理论武装的课堂,党性锻炼的熔炉,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张健和同事们通过共同努力,在举办了30多名党务工作者参加的第一期烟草党校培训班之后,又接着把全市系统所有党员分4批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两学一做‛专题培训班。他在同事的眼里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永动机,永远在最重要的时刻将自己这枚螺丝

3 钉铆紧在最关键位置上。

张健用执着、勤勉和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一串串闪光的荣誉,2006年、2010年、2011年被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党组授予先进个人;2007年被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繁昌县委、县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先进个人;2009年被安徽省烟草专卖局授予全省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2年被安徽省烟草专卖局授予全省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5年被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党组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2016年,省局(公司)已经公示并将表彰他为‚安徽省烟草商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二、公心处事立党性

张健对工作认真、较真,时刻秉承公心处事,严于律己,坚持原则。在繁昌县局(营销部)负责安全工作时,张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基层专卖管理所严格要求,奖优罚劣。

有人来讲情,张健耐心地解释原因,但在原则问题上一步不让,他的认真让部分不了解他的人有了意见。有的人在背后说:‚你一个外乡佬在这,搞什么搞?‛

张健得知后,没有在公开场合与质疑自己的同事理论,而是在下班后,单独找到这名同志沟通交流。‚之前多有得罪,请你见谅。我这也是为了工作,安全工作无小事,有时候可能一个小小的疏漏,就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次受到处罚下次迎头追上,只有你们支持,咱们县局的安全工作才能有起色。‛

4 张健不仅抓好办公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遇到安全问题易发的高峰期,比如夏天用电高峰期,他就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到家属院查看供电设备,哪里线路老化,哪里端口松了,他挨家挨户的提醒大家,一户一户检查线路,让大家注意用电安全,确保居民生活用电不出问题。

主动工作、热情工作、细致工作如雨润万物,悄然无声地让张健走进了每一名职工群众的心中。慢慢的,大家开始理解这位较真的‚老张‛,不再背后议论这个‚外乡人‛,于是工作上的支持多了、抱怨少了,规范多了、问题少了,赞誉多了、意见少了,张健就是因为坚持着服务群众的工作劲头,这个大家口中‚外乡人‛慢慢变成了职工群众咱们的‚自己人‛。

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张健还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公私分明。

异地交流,孤身一人的张健在芜湖买房之前,一直住在县局(营销部)顶楼的单身宿舍。领导看他住着不方便,起夜方便还要到楼下,提出让他搬到县局(营销部)自有、未出租出去的房子里住。张健说:‚我是县局(营销部)的办公室主任,又是一名党员,如果我这样做了,同志们会怎么看?‛直到2007年在芜湖市区购买一套商品房后,张健才搬出了单位顶楼的单身宿舍。

2008年,为了能在逢年过节购票高峰期回家方便一些,张健准备考取驾驶证。当时,正是大夏天,马上就要开始科目三的

5 考试,中午休息时间,张健顶着似火骄阳,赶往2公里外的驾校练习。身边的同事建议他,大中午的不要来回跑,用单位的车子练两把,也费不了几个油。张健仍然拒绝了大家的好意,‚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繁昌县局(营销部)工作期间,每年夏天,妻子会带着放暑假的儿子到繁昌看望张健,多少年来,家人到繁昌的吃住行从来都是自己负责,从没有占过公家一分钱的便宜。

大学毕业的儿子找工作四处碰壁,往往是三天两头换工作,张健从没有为了儿子能够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去找门路、托关系,他总是说:‚年轻人,就要在社会上摔打摔打,自己的事情,由着他自己去做。‛

张健是一个极其讲党性、讲原则、讲规矩的共产党员,从他为人处事、工作生活上来看,他坚持原则,工作热情,待人诚恳,严于律己,做到公私分明,公心处事,从不因私废公,凡事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放低要求,放松标准,而是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点尤其令人敬佩。

三、诚恳待人是性情

做事就是做人,张健与人交往时,他处处谦让、事事宽容,和风细雨、浸润人心;日常生活中,他孝敬长辈、关爱妻儿,吃苦耐劳、克勤克俭。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相交何人,他都如自己所信奉的格言一样:‚真心做事、真诚待人‛。

2009年,大学毕业后的刘艳伟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来到了

6 繁昌县局(营销部)工作。当时,她与工作时间不长的黄田芳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与张健的房间门对门。

刘艳伟说:‚张健就像个老大哥一样帮助我们,工作上我们有什么不懂的他都会给耐心解释、指导。遇到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也有啥说啥。‛那时候,刘艳伟和黄田芳每天临近上班才起床,早饭都是早早了事。张健和二人约定:‚不吃早饭身体哪能受得了?往后,早餐咱们一起吃。‛

黄田芳回忆说:‚从那以后,张健大哥每天早上7点半喊我们起床吃饭,经常给我们烙北方的面饼。张大哥有个早起的习惯,每天六点多就起床,把县局大院打扫一遍后就叫我们起床,给我们做饭。到了冬天,还会自己熬上满满一锅豆浆,分给单位的同事们喝。‛

直到现在,刘艳伟还有一个遗憾:‚没多久,我从县局调回了机关,后来,张健大哥也来到了机关工作,可是都快一年了,因为大家手头都有事情,我都没来得及请他和嫂子吃顿饭,感谢多年来他对自己的帮助。‛说到此处声泪俱下。

张健有着优良的个人品质,他热心地帮助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同事和群众。不仅对自己身边的同事和群众有求必应,张健还帮助困难学生,雪中送炭,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走出困境。

在上海脱产学习时期,张健经常听同学谈起家乡湖北山区的孩子有多苦。得知湖北山区的艰苦生活环境后,张健委托同学帮助,在山区找一位贫困儿童进行资助,通过联系湖北省宜昌市共

7 青团宜昌县(后更名为夷陵区)委,找到夷陵区邓村乡江平村江平小学就读的三年级学生向某清,这名学生家庭困难,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一直跟着叔叔生活,生活求学都十分艰难。

联系到困难学生后,张健开始了资助,从1998年开始,张健共资助这名困难学生7年,一直到孩子中学毕业,每个月给孩子打去100元的生活费。要知道当时,张健与妻子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1500元。

对别人慷慨的张健对自己却吝啬起来,直到去世之前,张健还经常穿着打过补丁的衣裤外出锻炼,遇到同事好奇,他却笑着说:‚反正是散步的时候穿,好点孬点无所谓。‛

一个人生活境界与物质无关,一个人处事态度是内心美好的出发点,或是清贫,或是富有,源自于自己的态度,力所能及,倾心相助,张健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就是张健!

四、忠孝公私两奔波

刚刚转到芜湖工作时,张健在繁昌荻港专卖管理所担任办事员。新工作对他来说十分陌生,为了尽快追上大家工作的步伐,进入状态,张健利用周末时间加强学习,边学边干。

从离开亳州的家到第一次返家,有近三个月的时间,他也思念千里之外的父母妻小,期间每天唯有通过电话向家人报声平安,诉说衷肠。

8 三个月之后,他回家了。

妻子郑艳玲回忆说:‚当时,他感觉到我有些生气。一进门二话不说,收拾出需要换洗的衣物,一头钻进卫生间忙了起来。‛

洗完衣服的张健又找出了扫帚和拖把,把家里重新打扫一遍。见妻子还没有主动和自己说话,张健在背包里拿出了妻子最爱吃的‚茶干‛。

张健看着妻子,低声说:‚对不起,让你受累了。‛ 听到道歉,郑艳玲泪如雨下,心里的委屈一股脑地发泄了出来。

那段时间,郑艳玲很累,除了正常上班工作,一面要照顾4年级的儿子,接送、做饭、辅导作业,一面,还要抽出时间照顾两家的四位老人。

‚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的,帮你分担。‛

听到张健的承诺,郑艳玲露出了笑容:‚我也不是拖你的后腿,只是心里憋得难受。‛

此后,工作越来越上手的张健,回家次数也逐渐多起来。 ‚那时候,张健每次回家,都是让我帮他买票。‛与张健最为要好的同事、芜湖市局稽查支队支队长杨良红介绍说,那时候,张健在繁昌荻港工作,买票不方便,‚每次买票,他都拖到最后,看看单位有没有急事需要周末加班。‛

有几次,杨良红帮着张健买了火车票,却又因为临时遇到周末加班,不得不放弃回家的计划,车票也因为过了时间,无法退

9 票,只能作废。

2005年,张健的妻子郑艳玲病了,查出了大肠息瘤。张健请了公休假,带着妻子到合肥医院检查,最终只切除了一个息瘤,另外一个仍然留在体内。就在患病的妻子的需要照顾的时候,张健并没有守在妻子身边。看妻子病情稳定,他又重回工作岗位,只是将一个月回一次家的习惯变为了每周回家一次。

虽然亳州、芜湖同在安徽省内,但两地来往交通不便,张健要坐六七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家。那段时间,为了更好照顾妻子,张健每周五乘坐晚上7点的火车赶回亳州,凌晨三点到家。周末,由他照顾妻子,平时照顾妻子、老人的担子就交给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郑艳玲的身体有了好转,但医生叮嘱,一定要按时服药,避免复发。一旦复发,很有可能演变为直肠癌。

妻子心疼来回奔波的丈夫。两人商议,将张健回家的次数再次变为了一个月一次。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儿子张子豪最难过:‚这下连‘周末爸爸’都没了,又变成了‘月度爸爸’。‛

只要一回家,张健总是先打扫一遍家里的卫生,然后抽出时间,赶到父母家,帮着做家务、做饭,他把一天的时间当做两天过,他总是对妻子说:‚平时顾不上,回来了一定要尽尽孝心。‛

2015年下半年,张健父亲病重住院,他的回家频次又变回了一周一次。周五晚上乘车,周六凌晨到家,在床上简单休息一下,就带着早饭赶往医院陪父亲。然后周日再乘火车赶回芜湖,

10 为的是不耽误周一一早的工作。

两地频繁奔波的生活,张健一直坚持了半年多,身边的同事都在说,如此奔波身体哪能吃得消,张健却笑着说:‚平日里照顾不了父母,现在能尽尽孝心,累点没什么。‛

2016年年初,父亲安详辞世,请了三天假,简单处理完丧事,张健就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2016年5月8日是母亲节,张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着自己的母亲到亳州市十河镇参观芍花展。他将自己和母亲的合影放到网络空间中,下边写着这样一短话:今天是母亲节,这两天大家都在朋友圈中祝福母亲,但是别忘了,七八十岁的母亲不会上网,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多关心他们,才是最大的问候。

而这一张照片,是张健与母亲留下的唯一一张合影。 身边的同事说,张健经常念叨一句话:‚等妻子退休、儿子大学毕业后,一家人就能到芜湖团聚了。‛

然后,张健却没能等到最后。

五、生命中最后的工作

从6月30日开始,芜湖持续遭受强降雨袭击,内河湖泊全面超越历史最高水位,遭受1954年以来最大汛情……暴雨持续不停,青弋江上游陈村水库已开闸泄洪、长江水位仍持续上涨,险情不断扩大,灾情不断蔓延,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危难时刻,烟草人挺身而出。

7月3日,芜湖市局(公司)组织了一支30人的青年抗洪

11 抢险突击队,支持当地的抗洪救灾,张健则被安排负责抗洪抢险的统筹协调工作。

得知分工消息后,张健立即找到领导:‚我当过兵,水性好,在繁昌县局工作的时候还有抗洪救灾的经验。‛张健一连讲出了一线请战的想法,要求组织安排他到抗洪一线。

出于对张健的保护,领导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7月5日早上,张健接到通知,抓紧落实全市系统补交党费工作;中午休息时间,代表工会赶往南陵县慰问家中丧父的同事;下午、晚上,他一头扎进抗洪抢险值班室,积极协调、联络抗洪抢险工作,冒雨检查机关大楼、卷烟仓库等关键部位,避免出现渗水情况。

7月6日,随着灾情的不断扩大,芜湖市局(公司)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全市系统开展‚抗洪救灾捐款活动‛。因时间紧急,一天的时间,张健就要做好通知下发、善款收缴清点等工作。

6日中午,平时午休时间喜欢出去散散步的张健回绝了同事的邀请,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要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下。

6日晚8时,张健在将《芜湖市局(公司)党员组织关系排查表》发给省局(公司)政工处工作人员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

‚最近怎么样?你那边雨水大,一定注意安全。‛回到家后,张健接到了在合肥工作的儿子打来的电话,‚最近身体好些了

12 吗?不要硬撑,难受就要抓进去医院看看。你这老医务兵还不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吗?‛

‚放心吧,没事。最近事情有些多,就是有点胸闷,没什么大事情。‛张健宽慰儿子,‚明天把捐款送到慈善总会,我就去医院查一查。‛

一通简短的5分钟电话,没想到,却成了父子二人最后的通话。

7月7日早上8时07分,张健同志突然倒下,没有告别,没有嘱托,他就这么静悄悄地倒在了自己毕生热爱的工作岗位,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将自己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在整理遗物时,家人在他的包底找到一张5月31日的病历,病历上赫然写着:‚请患者注意休息、充足睡眠!‛而这份‚医嘱警告单‛,在他生前甚至无人知晓……

悲剧发生后,张健的妻子郑艳玲强忍着丧夫之痛前来料理后事,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告别仪式后,郑艳玲将安徽省局(公司)以及政工处、芜湖市直机关工委、芜湖市局(公司)、繁昌县局同事和战友送来的慰问金共20600元,以张健的名义无偿捐赠给抗洪救灾。另外,郑艳玲向组织上提出由她代张健补交2008年至2012年党费4492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事迹行动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他用生命谱写了对党的事业忠诚,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

13 了党的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口袋里仅仅存放了四样东西:一份记录抗洪抢险情况的工作清单、一部随时待命的手机、私人钱包和一枚鲜红的党徽。

14

第五篇: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男,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村人,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11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

刘刚同志1981年11月至1984年10月,在兰州军区炮兵五十五团指挥连服兵役。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团、连通令嘉奖和师、教导队、中队奖励。1984年10月至1985年2月,退役后在家待业。1985年2月应聘到志丹县保安镇政府工作,此后20多年来一直在志丹县乡镇工作。其间,1985年2月至1988年1月在保安镇政府从事文书工作,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任顺宁乡人武部部长,1990年1月至1995年11月任顺宁乡副乡长(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在陕西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学习并取得大专文凭),1995年11月至1998年4月任吴堡乡党委副书记,1998年4月至12月任吴堡乡人大主席,1998年12月至2002年1月任吴堡乡乡长,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任杏河镇镇长(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03年9月至今任杏河镇党委书记。

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刘刚同志和杏河镇党委、政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其中,刘刚本人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被志丹县委授予党管武装好书记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省全民健身运动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6月被志丹县委授予优秀党委书记称号。杏河镇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综合发展优秀奖,2006年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获全省卫生示范乡镇称号,2007年获全省文明村镇称号。

2009年5月18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982期)以《沉下去 办实事 变角色——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农村工作口诀》为题,对刘刚同志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省委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批示省委组织部对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调查、给予充分肯定,并以各种形式作了宣传推广。

刘刚同志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二十四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作风深入、一身正气,在平凡艰苦的岗位上干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展示了一名优秀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他的事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忠心耿耿,扎根基层,满腔赤城甘当人民公仆 刘刚出生在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的山村里,是民族英雄刘志丹的同祖堂侄。童年时期就受到刘志丹事迹的感染和教育,自立自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顾全大局、为民忠心耿耿的刘志丹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农村生活的摔打,让刘刚从小就萌发出一种强烈地摆脱贫困命运、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积极上进,在部队期间6次受到连团嘉奖,三年的军营生活磨练出了刘刚坚毅的品格和吃苦的精神。退伍返乡后,他把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愿望深埋在心底,逐步升华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定信念,在乡镇一干就是24年。

刘刚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表现出对农村工作的执着和忠诚。在保安镇担任文书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主动承担县上的民事纠纷调解,先后调解农村宅基地和婚姻纠纷50多起。由于表现优秀,三年后被提拔为顺宁乡人武部部长。在顺宁乡、吴堡乡任副乡长、副书记、人大主席、乡长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新婚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经常在乡镇一干就是几十天。1998年秋季,在吴堡乡造林会战中,他担任6个村的总指挥,连续50多天吃住在村里,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回过一次家。中途妻子因急性滑膜炎住进医院,家人几次催他回去,他没有听劝,始终坚守在造林工地,带领大家提前10天超额完成了3000多亩高标准造林任务。刘刚的妻子常说:“我们家掌柜的就是一个过路的、住店的,家里的事根本指望不上他。”这句话道尽了妻子的无奈和苦衷。刘刚就是这么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他除了到县上开会才回几次家外,一般都住在镇上村上。有时在县上开会时间长了,回镇上时都要特意绕道去几个村检查工作。多年来,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一年在家里呆不到四五十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他只参加过两次家长会。他的叔父说:“刘刚很少能参加亲戚的红白喜事,许多亲戚说他工作忙得连亲戚都不认了。”刘刚自己却说:“进了公家门就是党的人,既然端了这碗饭就要干好。党和群众的利益就是我工作的根本。”

杏河镇地处贫穷落后的白于山区腹地,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11125人。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0元,全镇18个村有一半未通自来水,偏远的17个村民小组不通路,20%的村民小组不通电,人均基本农田不足2亩。面对困境,刘刚没有退缩。调任杏河镇镇长后的第一天,他就到全镇面积最大、位臵最偏远的狼岔咀村调研。这个村距乡镇驻地20多公里,13个村民小组260户散居在方圆24平方公里的三道岭四条沟里,自然条件恶略,群众生活艰苦,曾流传着“吃死肉,穿旧衣,春秋两季锅无米”的说法。如此贫困的情景,更加坚定了刘刚扎根基层、帮民解困的决心,增强了他改变当地群众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随后半个月里,他跑遍了全镇18个村91个村民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八年来,他跑遍了杏河镇的山山峁峁、村村组组,对全镇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民情日记写了厚厚十几本。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与刘刚同时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有的早回了县城,有的向组织提出调离乡镇的要求,但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正如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的“我入党不图名、不求利,甘愿做老百姓的孺子牛”,他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苦干实干,甘当为民解忧、帮民致富的忠实公仆。

二、 心系群众,守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刘刚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坚持从群众最急迫、最渴望解决的事做起。吃水难、行路难、居住差,是困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跑县上市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狼岔咀村寺壕沟村民小组流传着一个说法:“寺壕沟的娃娃,认不得爸爸。”32户150多口人吃水仅靠4公里外深山沟里的一处泉水,每家壮劳力天不亮就赶着毛驴去驮水,驮完水下地干活到天黑才回家。在争取到寺壕沟村人饮水工程项目后,刘刚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实施,他连天蹲守工地指挥,带领打井队勘探选点,协调架设电路,为村上打了2口500多米的深水井,使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群众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把人解放了,连毛驴也解放了!”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杏河镇不像有些地方,专门拣公路沿线的村子建,搞让人容易参观的所谓“政绩工程”。杏河镇最早的新农村建设布点全是在偏远、条件差、村民急需解决居住条件的穷村。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的狼岔咀村民小组距镇上20多公里,村民人老几辈子住在距悬崖仅有四五米远的石窑里,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出村路紧贴在悬崖边上。多年来,曾先后有7人不慎坠崖仅有1人生还。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千方百计争取把全镇第一个移民搬迁项目放在没有通路的狼岔咀村。经过紧张、艰苦的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全村29户108人就搬进了开阔、平坦、生产生活方便的新居。村民感激地说:“我们祖祖辈辈不敢想的事,刘书记给我们想到了,也做到了。”

在以刘刚为班长的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杏河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吃水难、行路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全镇共打深机井27眼、浅机井156眼,建集雨水窖41处,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成为贫困的白于山区第一个全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乡镇。新修通村油路96公里,砂石路170公里,村组通达率达到100%。新修农田1.8万亩,由过去人均不足2亩达到3.4亩。架设高压电线30.8公里,低压配网20.5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退耕还林由原来4万多亩,增加到8.6万亩,人均长效补助面积6.5亩。用镇干部的话说,现在的杏河镇基本无一亩农田可修,无一亩林地可造。全镇11个村29个村民小组600多户2900多人,通过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住上了新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刘刚带领镇干部积极转变角色,把工作定位在基层,把事业投身在农村,处处为农民着想,上门为农民服务,带着感情真正扑下身子为农民办实事,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不惧上、不惟本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细致考虑项目建设标准与农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县委农工部统一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方案,群众觉得县上的方案不符合当地实际不愿意选择。为此,刘刚与时任县委农工部部长的叔父还发生了分歧,两人因工作把关系闹僵了。刘刚认为农民用多年积蓄建房是人老几辈的大事,一定要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的血汗钱用好,把房建好。在不违背大政策的前提下,他积极进行上下对接,根据村民意见,对县上的方案进行调整,亲自搞设计、做规划、为每一处建设点都确定了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在中庄村新村建设中,刘刚带领镇上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设定程序,民主议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先后召开30多次村民会议,从规划、平地、选料、选择工队的各个环节,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次议定事项,做出会议记录,由村民签名按手印认可。在牛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给村民节约开支,刘刚和镇干部不辞劳苦,精打细算,带领村民代表三上银川、四下西安,购回价廉质优的建筑材料,平均为每户节省开支3000多元。在枣湾村移民搬迁中,他每天到村上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亲自参与每一道工序,就连建设三圈一厕、沼气池和蔬菜弓棚的设计,行道旁绿化花木品种选择、栽植行距株距确定,他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当他得知3户残疾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建设新居时,主动多方协调资金,为每户资助2万元,各建一间新房。一些原来住在窑洞里几乎过着原始生活的村民,几辈人做梦都想不到一下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用太阳能洗澡、享用现代家电的好日子。他们感慨地说:“党和政府让我们实现了第二次翻身。”在建好新村解决群众的吃住困难后,刘刚又带领干部多方筹资为每家每户送去了100只鸡、2头猪,建起了棚菜。积极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加长收益链,设法解决群众缺钱花的问题。

多年来,刘刚团结带领一班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群众从心底里感激他、拥戴他,敲锣打鼓送来十面锦旗牌匾,上面写着“一心为民的好书记”、“群众信赖的贴心人”等话语。刘刚却说:“我没有多大能耐,只是把党对农村的好政策原原本本贯彻了、落实了。没想到群众给我们干部如此高评价。人说的成就感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舒服感”。

三、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

在农村基层的20多年里,刘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各项农村政策,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坚持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向书本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成为一位懂政策、有技术、知市场、行行通的复合型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些涉农部门的领导说:“做农村工作刘刚是个好把式,不论放到哪个岗位上他都能胜任。”他用心工作,用脑干事,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时,当发现部分地块苗木参差不齐,而且在随后的几年里出现反复。为弄清根源,刘刚将不同树种、不同树龄的死树苗和兔粪带回镇上,反复对比分析,终于查清瞎狯、兔子咬死幼树、栽植方法和部分树种选择不当等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时在所有地块进行了补载适生树种、投药捕杀瞎狯、野兔,促使全镇退耕还林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在发展苹果产业时,他先成为行家,带领乡镇干部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栽植。为了保证每一颗树通风透光,他用“勾股定理”教农民定株定行。

在农村工作中,刘刚既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又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初,面积不实、虚报冒领、“活人栽死树”等问题相当普遍,严重困扰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也在群众中造成矛盾,影响农村的安定团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刘刚带领镇干部对全镇进行了一次退耕还林面积集中普查核实,创新方法,在全镇推行七人签字、层层把关的做法。为了确保造林面积准确无误,镇上规定,在农户造林面积核实单上,必须由户主、小组长、村支书、村主任、包村干部、包片领导、镇长逐人签字,以此作为兑现钱粮的依据,从源头上解决了退耕还林面积不实的问题,彻底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担心,为规范有序推进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创出了新路。在2005年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中,他创新思路,超前谋划,把移民搬迁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标准,坚持山、水、田、林、路、住宅和产业综合配套,一步到位,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山区农村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宝贵经验。

刘刚在工作中处处透着一股子创优质、争第一的劲头,特别是在他担任杏河镇党委书记后,坚持“商贸兴镇、产业富镇、生态名镇、科教强镇”的发展思路,杏河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杏河镇在全县乡镇创造了十多个第一,如第一家购买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第一个建规范的集贸市场,第一个在镇街道划停车位,第一个在全镇新村建太阳能路灯等。近年来,全镇新建苹果园5548亩,老园改造800多亩,新建日光温棚172座,大弓棚558座,新建沼气557口,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为鼓励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刘刚2003年千方百计协调征地26亩、贴息贷款180万元,全力扶持建起陕北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集商品猪、种猪、培育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兴强生态养殖厂,并以此为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新发展规模以上养猪户400多户3000多头。目前,全镇发展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非公有制企业200多户,去年产值达3900多万元。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53元。

四、 以身作则,贴近群众,着力打造为民服务的过硬队伍

在乡镇工作的20多年里,刘刚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真真正正沉在人民群众中间、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实际指挥、带头苦干。杏河镇干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身绿色迷彩工作服。刘刚介绍说,穿上迷彩服好处太多了,防雨、宽松、耐脏、便宜、好干活,好与农民打交道。刘刚从没有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国家干部,而是和乡镇干部经常深入农民中间,工作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一脸黑,一身土,与农民在一起没有两样。每次下村,群众对刘刚都很亲热,主动围绕过来说长道短,许多村的老人和孩子都认得这个皮肤粗糙、古铜脸色的刘书记,记住了随他跑村子的吉普车号。刘刚干工作很蛮,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村,有的村子天天跑。在2005年退耕还林工作中,刘刚天天上山爬坡检查指导,对全镇上万亩退耕还林地块了如指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每一个示范点都派有干部蹲点,刘刚对每个施工环节都亲自把关,正是这种沉下去的扎实作风,是全镇1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一个烂尾工程,没有一个跨工程,没有抛下一个建不起房的贫困户,更没有一例上访。走进刘刚的办公室有一种居家的感觉,他的衣柜里塞满了一年四季穿的棉衣、毛衣、单衣,在他及镇长的带动下,其他干部也都把“家”安到了办公室,全镇机关没有一个走读干部。

雷厉风行、立说立办、工作起来不要命,是刘刚的显著特点。刘刚是个急性子,干工作不过夜。他经常利用晚上开会,腾出白天时间抓落实。凡是定下的事一抓到底、抓出结果、抓出质量,从不拖拉、不敷衍。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他一一制定措施,明确完成时限,逐项落实到人‘亲自跟踪督查。镇村干部和群众说:“刘书记是个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要命。”2008年在镇区街道拓宽改造中,拆迁工作阻力很大,为加快工程进度,刘刚忙里忙外累得病倒了,但他还是连续几天打着吊针召开协调会,带领群众深夜挨家逐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几个晚上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办公室。生活无规律,不能按时吃饭,使刘刚患上严重的胃病,有时疼得在床上打滚,镇干部忙拉他到县城治疗,但病大紧一过,他又返回镇上投入工作。

熟悉刘刚的干部都知道,他敢于碰硬,敢于下茬,从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刘刚身上依然保持着善打硬仗,敢于攻坚的军人作风,下属说他是“狮子的吼声,黄牛的作风”,各项工作以身作则,强力推进,真正做到了高标准、快节奏、高效率。2005年,针对部分村财务混乱、石油征地款兑现不及时引起的群众上访问题,他带领镇干部全面清理了18个村的财务,先后对5名挪用征地款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纪律处分甚至撤职处理。这件事情,在全镇和全县震动很大,既教育了村镇干部,又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

“作为班长,我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刘刚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刘刚总是甘当标杆,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别人。他对班子成员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让他们放手干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力支持。在刘刚的影响带动下,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思想上合力、工作上分工、行动上合拍的良好作风。对待干部,刘刚做到了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他经常和干部谈心,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他自己值班,让副职和其他干部回家休息。刘刚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给他们压担子、教方法。他任杏河镇党委书记以来,先后向县委推荐使用干部23名。县上其他乡镇与机关的年轻干部认为杏河镇是干部干事成才的平台,争相要来这里工作。为了给干部职工创造高效方便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安心乡镇工作,在刘刚的提议下,镇上给每个副职配备了一台电脑、一辆摩托车、一架照相机;办好镇机关职工灶,迎来送往全在机关灶上吃,机关干部每顿饭只收一元钱;在镇机关院内安上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搞好干部健身娱乐活动。去年他从延安参加培训回来,自己掏钱给班子成员每人买了一双布鞋。他说,“镇干部常年穿军用胶鞋下村捂脚,回到镇上穿舒服。”刘刚对下属到位的关心,让下属感到无比。他还召开班子成员家属廉政会,教育家属人人争做“廉内助”。2007年乡镇换届中,他的堂弟当时既是镇党委文书又是后备干部,但在党委上报填写意见中,在同等条件下他竭力优先推荐其他3名干部。刘刚对干部的关心、激励,凝聚了人心,这个团队成为群众认可的有活力、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最佳团队。

刘刚同志是党的宗旨的忠实践行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真实体现者,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范。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无怨无悔、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一切为民的公仆本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权为民用、廉洁从政的高尚情操。通过调查了解,县、镇、村干部及群众对刘刚这个先进典型公认度高。大家一致认为,刘刚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典型生动,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学习、宣传刘刚同志,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重塑形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我们是永远的朋友下一篇:文明是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