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卫生计生委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宿州卫生计生委范文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创建及成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实施意见》及《宿州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创建文明、卫生、园林式校园环境,我院结合实际,实施了一系列的创建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院创卫做法及成效总结如下

一、 提高卫生创建意识,建立组织机构

我院高度重视创卫工作,专门成立创建卫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创卫工作小组组长,组员由各系部负责人及分管卫生工作的总务人员担任,形成“总体部署,层层负责,人人动手,消灭死角,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卫生创建组织保障。

二、 制定创卫实施方案,保障创卫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保障创卫工作有序进行,全面推进,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创建实施方案》,方案从指导思想,创卫小组建设、制度建设,任务分工、时间安排、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明确任务及责任人,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 建立完善校园各项管理制度,使创卫工作常态化

创建卫生先进单位与我院提出的创建园林式校园,生态校园并行不悖,生态校园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校园卫生的改善。为此,我院把卫生创建工作纳入学院工作计划,使卫生创建与创建生态园林式校园环境有机结合,把创建工作常态化,由此,建立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管理制度》、《物业检查评分标准》、《园林管理制度》、《园林养护管理办法》、《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堂采购管理制度》等,使各项工作能够规范有序,避免乱中出错,无据可依的现象。

四、 落实措施,积极开展各项卫生创建活动

为使创卫工作落到实处,我院严格按照市卫生单位创卫文件要求,高标准,严要求,落实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确保每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按照省教育厅省爱卫会及宿州市市总体部署,我院每年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2017年的主题是 “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享受”。以全面整治卫生死角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对爱国卫生月活动进行了详细布置,明确要求彻底清除环境卫生死角,清理暴露垃圾和废弃物,对楼道的废弃物,阳台、雨棚的立体垃圾等开展集中处理。

我院将活动与建设“宿州市卫生”紧密结合,以“人人动手、人人治脏、争创市卫、共享健康”为主题,广泛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体参与到爱国卫生工作活动当中来,学校领导积极参与了清理打扫卫生,以实际行动号召全体教职工参与各种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治脏治乱。我校全体教职工部分学生志愿者,拿着扫把、铲子、水桶、抹布等清洁工具对学校及学校周边进行了一次大彻底清扫。

2、积极开展以灭鼠灭蟑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

第一阶段:“四害”密度监测和调查阶段 我院按照《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要求,集中开展以鼠、蟑螂为重点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鼠、蟑密度监测要覆盖到全校级学校周边,放置粘鼠板和粘蟑板等监测物品,达到彻底除四害。

第二阶段:集中开展灭蟑、灭蚊、灭蝇阶段

选择合理的,有效用的喷洒药物或毒饵,针对蟑螂、蚊、蝇等生物特性和消长规律,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手段进行灭杀。集中灭杀结束后,由学校后勤总务处进行灭后密度监测,对未达标的室内外区域再进行重点灭杀。

第三阶段:秋季集中灭鼠阶段

根据鼠密度调查结果,对室内外重点区域集中开展灭杀行动,集中灭杀结束后,由学校后勤总务处进行灭后密度监测,对未达标的室内外区域再进行重点灭杀。

第四阶段:总结评估阶段对除“四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除“四害”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形成除“四害”评估报告,作为申报市级卫生单位的资料依据。

3、加大投入,创建生态园林式校园

为了创建更加优美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的绿化覆盖面积,我院加大绿化经费的投入,以每年均递增绿化面积8-10%为目标,在学生公寓六号楼东、新建农培中心、运动场周边、农培一期、职工新区进行大面积的绿化种植,形成林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植物造景。使我们的校园四季有花可赏,园林学生有实习动手的场所,也大大地提升我院形象,体现了人文教育与环境育人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4、广泛宣传发动,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为切实搞好我院卫生创建工作,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召开爱国卫生月动员大会,解读上级文件精神;在校园主路、食堂、教学区拉卫生创建宣传条幅;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爱国卫生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及教职工的爱卫健康意识,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大力宣传卫生、健康、绿化等各方面的创卫相关知识,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创卫热情。明确创卫标准,落实创卫工作内容,把创建工作内容、标准逐项分解到各项重要工作的内容中,把创建工作做到日常化、规范化、系统化,更促进了我校环境卫生的又一提高。

5、强化意识,明确责任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创卫工作。党委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把创建卫生单位工作纳入全年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公室配合抓、专职人员专门抓、全体教职工共同抓的格局。在创卫小组的领导下,学校后勤总务处每月召开会议研究创建工作。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上级的创卫政策,牢固树立了抓创卫就是抓经济,抓创卫就是抓发展,抓创卫就是抓稳定的思想,切实增强了教职工的卫生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了文明、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

5、积极开展校园环境大治理活动

在创卫实施方案总体部署下,在以物业公司的为主的前提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校园环境治理行动。对食堂周围及学院东北角水塘周围、垃圾存放点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卫生死角,消灭蚊蝇滋生地。食堂内部大清理,积极除“四害”,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学生公寓每周一查,每月一评比;各系部办公室自行大扫除,学院效能办不定期检查,差评科室给予通报批评。

五、 成效显著,建立卫生创建长效机制

近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卫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6月,我院在宿州市爱国卫生暨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大会是被授予“宿州市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同年年底,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成绩来之不易,为了使创卫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学院加大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力度,把卫生创建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责任考核,创卫工作与学院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位,形成了“人人负全责,齐心共努力”格局。为我院创建工作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整合学校力量,在爱卫会领导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和创新长效管理机制,为巩固创卫成果,我们将长期坚持,积极,为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日

第二篇:四川卫生厅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文件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川卫办发〔2014〕297号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科学城卫生局、成都市医管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省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方便群众获得连续、优质、便捷的卫生计生服务,提高卫生计生(含中医药,下同)服务与管理水平,现就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居民健康卡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群众享受各项卫生计生服务的联结介质,是依托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有效共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实现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跨机构就医和费用结算的信息载体。对实现卫生计生信息互联互

— 1 — 通、信息共享以及开展协同服务,推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群众具有十重要的意义。

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完善医疗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与应用”列为信息惠民工程,要求“十二五”末,试点地区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十三五”时期,全国实现“一卡通”。

我省作为全国居民健康卡的试点地区,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既是国家的要求,深化医改的需要,也是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群众需求强烈的希望“一张卡”实现跨地区、跨机构就医和实时结算问题的具体举措。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计生机构,要充分认识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有利于转变原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能够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和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改善就医感受,为人民群众提供连续、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全面启动,加快推进。

二、统一规划,明确指导原则、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原则。

四川省居民健康卡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一规划、规范标准、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建设原则,以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促进区域卫生平台建设,以区域卫生平台推进居民健— 2 — 康卡跨机构、跨区域应用。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医院建设和医院等级评审,通过整体规划、整合资源、重点建设、示范引导,整体推进全省居民健康卡建设和发放工作。

(二)总体要求。

按照原卫生部和原省卫生厅印发的《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居民健康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办法》、《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等配套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规范推进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在坚持居民健康卡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和管理主体不变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扩展居民健康卡的功能及应用范围。

(三)目标任务。

2014年,全省所有市州启动健康卡建设工作,年内实现数据准备3000万条以上,年底,力争发放居民健康卡300万张。2015年,所有市州实现发卡,90%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环境完成改造。2016年,全省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环境完成改造,使居民健康卡发卡率达到90%以上。2017年底,100%覆盖各市(州)及流动人口,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普及应用健康卡,实现全省跨机构、跨地区就医“一卡通”,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居民健康卡,充分发挥居民健康卡便民、利民和服务管理作用。

三、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

(一)完善居民健康卡发行基本环境建设。

要遵照国家居民健康卡有关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全省统一的居民健康卡省级密钥管理系统和卡注册管理系统,为发行居民健

— 3 — 康卡提供必要的基本环境,支撑居民健康卡申领、制作、发行和应用等全过程记录和监管,避免重复发卡,实现跨区域持卡人认证与管理,保障卡片黑白名单动态更新与管理。各地要制定完善居民健康卡发行、居民持卡服务的管理服务规范和实施细则,确保居民健康卡有序发放与应用。

(二)推行居民健康卡整体发行模式。

四川省居民健康卡采取整体发行模式。即根据现有行政区划,以一个市(州)为整体,以县(市、区)为单元组织发放。以整体发卡为主,联机发卡为辅。

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协调公安部门加快汇集区域内覆盖所有人群的个人基础数据,为整体发卡做好充分准备。居民健康卡信息以身份证信息为主索引,综合关联全员人口信息、新农合信息、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信息,经市级卡管中心核对无误后进入全省统一的卡管系统进行管理。

(三)完善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建设。

全省居民健康卡管理部门要建设全省居民健康卡管理信息系统,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及开展协同服务提供条件。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要求,对本地区居民健康卡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注重区域信息平台建设,确保居民健康卡具有跨机构、跨区域的应用环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县及县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要按照全省统一的接口规范和标准,完成与省卡管系统的对接,医疗卫生机构要对内部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完善卡受理、使用环境建设,引导和方便群众使用居民健康卡。

— 4 —

四、强化保障,促进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机制,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确立居民健康卡建设管理部门和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快速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建立奖励约束和通报制度,把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纳入卫生计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争先评优和项目安排挂钩,并将发放使用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日常监管考核指标。

(二)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各地要在符合国家居民健康卡建设标准和功能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居民健康卡“专属、通用、交互、开放”功能,利用银医合作、多卡合一等多种方式,积极开拓,突破难点,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居民健康卡建设和发放模式。要建立完善居民健康卡建设、管理、应用等各项制度,满足居民健康卡建设、维护与应用需要。主动加强与财政、公安、社会保障、银行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协调会商和信息数据交换共享机制,积极争取支持,整合多方资源。

(三)加大投入,持续保障。

要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探索建立政府统筹、部门主导、社会参与、便民惠民、合作共赢的居民健康卡建设模式,加大居民健康卡建设经费的统筹和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银行等部门在资金筹措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居

— 5 — 民健康卡建设,为居民健康卡各项建设和系统运维提供持续的经费保障。要会同发展改革、财税等有关部门,重点保障居民健康卡经费投入,用好管好居民健康卡专项建设资金,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宣传引导,督促落实。

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宣传居民健康卡建设的政策、措施、成效和经验,努力营造良好的知卡、用卡环境和社会氛围,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持卡就医的方便、快捷和实惠。要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加强对居民健康卡建设推进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附件:1.四川省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方案

2.四川省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规范(请登陆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信息化建设栏目下载)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14年9月12日

— 6 — 附件1

四川省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我省居民健康卡工作,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实施健康管理,依据国家制定的《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制定四川省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四川省居民人人拥有一张居民健康卡的目标。突出居民健康卡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费用结算和金融服务等应用,实现就医“一卡通”。

二、工作内容

(一)合作银行选择。

省级合作银行及制卡商等的遴选由省卫生计生委指导并委托省卫生信息中心具体实施,制定遴选方案,依法依规确定合作银行供各市州自主选择。

各市州在省上确定的合作银行中自主选择2-3家作为本地区的合作建设单位,并可根据本地情况,选定1家本地银行参与本地区居民健康卡建设。

(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由各市州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各相关部门

— 7 — 参与配合,各基层单位具体实施。由市州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与本地公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比对),主要采取从当地公安部门获取居民二代身份证基础数据和照片信息,与新农合平台、人口健康信息以及健康档案平台进行比对,比对一致的数据将直接生成制卡原始数据,不一致或不完整的人员信息将重新勘误、采集,或采取现场数据采集的方式进行采集。

(三)居民健康卡制作。

居民健康卡制作由制卡商负责完成。四川省居民健康卡是在金融IC卡基础上加载而成,在满足国家卫生计生委技术规范、储存空间等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应满足大容量、可加载,支持金融IC应用扩展。居民健康卡芯片生产和制卡商等合作企业的选择由省卫生信息中心会同合作银行在这些银行原有合作企业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合作企业目录内确定,由各市州居民健康卡建设主管部门在其中自主选择。

经采集比对生成的原始数据上传至省居民健康卡卡管平台再次比对,然后推送回各市州居民健康卡卡管平台,生成居民健康卡基础数据推送到合作银行,银行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银行卡预开卡操作,并生成银行制卡数据发送至制卡商,由制卡商完成卡片全部个人化过程,包括卡片封装印刷,个人信息写入和正式密钥写入。制卡完成后,成品卡直接提交给发卡机构。

(四)应用环境建设。

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环境改造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统一指导、监督管理下,由各医疗卫生机构与本— 8 — 机构信息系统生产或运维提供商具体实施,与居民健康卡的制作发放同步进行。各医疗卫生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居民健康卡应用规范》和《四川省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规范》要求,改造和优化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配备应用前置服务器。

居民健康卡要与新农合业务系统动态链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五)居民健康卡发行。

我省居民健康卡采用整体发行模式。即以一个市(州)为整体,以县(市、区)为单元组织发放。各县(市、区)依托新农合中心或新组建健康卡管理机构履行工作职能。

1.整体发卡:主要针对户籍人口。各县(市、区)在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负责收集本辖区所有居民信息、领取本辖区所有居民的健康卡,按照户籍所在地归类,以乡镇(村)、街道办事处(社区)为单位组织发放。

2.联机发卡:主要针对流动人口、新生儿及卡遗失人群,在医疗卫生机构通过银行的自助发卡机发卡,由银行、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将加载了金融和卫生双方主密钥的空白卡放入自助发卡机。用户持身份证现场申请居民健康卡,通过联接省级卡管理平台建立用户档案,完成居民健康卡的联机发卡。

(六)居民健康卡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全省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运行、应用、服务等技术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发行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停止建设和发放银医卡(IC卡),逐步用居民健康

— 9 — 卡取代就诊卡,把居民健康卡作为唯一就医介质。

三、任务分工

(一)省卫生计生委。

负责全省居民健康卡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制定全省推进居民健康卡工作方案,建立相关工作机制、考评机制、督导机制。

1.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制定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及数据采集标准,建立全省统一的密钥管理系统和卡注册管理系统,制定下发全省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系统与医疗卫生机构应用接口规范。

2.统一政策支持。制定居民健康卡与新农合在资金补偿、就医结算、筹资缴费、资金监管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出台健康卡实现预约挂号及与医院等级评审日常监管挂钩的相关规定,出台支持跨行业金融应用的配套政策。

3.统一服务流程。建立完善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制定并优化全省统一的制卡、发卡、补卡等服务流程。

4.统一选择企业。制定银行遴选方案,指导并委托省卫生信息中心在省级层面公开规范地遴选合作银行,同时,省卫生信息中心会同合作银行在这些银行原有合作企业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合作企业目录内,确定我省健康卡芯片生产和制卡商等合作企业。

5.统一管理方式。负责密钥的生成管理及安全管理,负责密钥使用和服务管理;负责全省居民健康卡基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负责省级居民健康卡建设和管理经费筹措工作。

— 10 —

(二)省中医药管理局。

负责将居民健康卡应用工作纳入全省中医药机构等级评审、复评指标;组织协调居民健康卡在中医药系统的发放、应用和宣传工作;组织完成中医药机构信息系统的应用改造,实现与居民健康卡的有机融合。

(三)市(州)卫生(计生)局(委)。

负责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负责组建当地居民健康卡管理机构和“居民健康卡受理与服务中心”,负责本地区合作银行和制卡服务商的选择工作,负责本地区居民健康卡基础数据采集、比对和清理工作,负责本地区居民健康卡注册申请和发行工作,负责本地区卫生计生机构应用环境改造及居民健康卡应用工作,负责本地区居民健康卡建设和管理经费的筹措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总体设计,全面启动。

2014年,所有市州启动健康卡建设工作。成立健康卡项目省、市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组,制定项目技术指南,选择合作银行和制卡商,确定合作方式、内容,做好医疗机构运行环境改造等相关准备工作。雅安、绵阳、成都、德阳、自贡、南充、攀枝花等市开始大规模数据采集,数据准备3000万条以上,年底,力争发放居民健康卡300万张。

(二)点面结合,快速推进。

2015年,所有市州实现发卡,雅安、绵阳、成都、德阳、

— 11 — 自贡、南充、攀枝花等市实现全覆盖,广元、广安、宜宾、内江、达州、遂宁、眉山、资阳等市发卡率达到40%,其余市州发卡率达到20%。90%以上医疗机构运行环境完成改造。

(三)深化应用,整体推进。

2016年,全省所有医疗机构运行环境改造完成,实现全省居民健康卡发卡率达到90%。

(四)查漏补缺,全面覆盖。

2017年,100%覆盖各市(州)及流动人口。全省医疗机构普及应用健康卡。建立完善面向城乡居民的健康卡服务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多行业基于健康卡的多应用服务。全省居民全部使用居民健康卡就诊,并实现全省跨机构、跨地区就医“一卡通”,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居民健康卡,人人使用居民健康卡,充分发挥居民健康卡便民、利民和服务管理作用。

五、2014年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1.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四川省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规范》。完成合作银行、制卡商等的遴选工作,确定产品选型范围。

2.召开居民健康卡工作推进会,明确2014年居民健康卡各市州工作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委机关相关处室拟制下发支持居民健康卡建设的相应配套文件和规定。

3.各市州完成合作银行、制卡商等合作企业的选定和协议签订。

— 12 — 4.组织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开发。 5.相关市县开展发卡数据准备,包括基本信息采集、系统比对、发卡信息确认。

6.启动居民健康卡工作宣传。

(二)第二阶段,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居民健康卡生产制作。

2.开展医疗机构应用环境改造、SAM卡申领。 3.以县为单位整体发放居民健康卡,激活其金融功能。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拟制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工作的通知》、《四川省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规范》,将居民健康卡发行工作纳入对各市州卫生局年度考核目标之中;将居民健康卡应用工作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日常监管的指标。研究制定允许居民健康卡出资银行在医疗机构开户或增设POS机的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充分调动银行积极性。

(二)组织保障。

成立由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委机关相关处室和委直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居民健康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监督全省居民健康卡发行管理工作,设立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落实。

1.规划财务与信息处。

在委居民健康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省居民健康

— 13 — 卡建设的综合协调、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工作。积极争取居民健康卡建设经费,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和委机关各处室以及相关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完善例会、通报和相关工作制度,组织对居民健康卡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2.政策法规处。

负责落实将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纳入医改目标,研究全省医改、信息惠民和居民健康卡的相关政策,协同多部门处室研究制定支持居民健康卡在卫生行业应用的政策,与银行及其他行业共同推进金融IC多应用开展,为全面推进健康卡使用提供政策支持。

3.基层卫生处。

负责督促指导各地新农合机构参与居民健康卡的组织、发行等工作,按照居民健康卡建设的统一要求,督促指导各地完成基层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和应用改造,实现与居民健康卡的有机融合,研究制定以促进居民健康卡应用为目标的新农合管理措施和办法(在资金补偿、就医结算、筹资缴费、资金监管方面绑定居民健康卡),探索利用居民健康卡代扣代缴,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款垫付制,通过银行将新农合补偿款直接补到患者本人居民健康卡中。

4.妇幼健康服务处。

负责落实将居民健康卡应用工作纳入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复评指标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各地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和应用改造,实现与居民健康卡的有机融合,研究制— 14 — 定新生儿发卡具体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和措施。

5.医政医管处。

负责落实将居民健康卡应用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复评日常监管指标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完成信息系统的应用改造以及与居民健康卡的有机融合;制定并下发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自2014年起停止建设和发放银医卡(IC卡),逐步用居民健康卡取代就诊卡,把居民健康卡作为唯一的预约挂号和诊间结算的介质,并研究制定支持健康卡应用的挂号、特色服务等优惠政策。

6.宣传处。

负责全省居民健康卡建设的宣传策划,组织相关媒体动态宣传我省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宣讲居民健康卡知识,让居民健康卡知识深入人心,努力营造良好的知卡、用卡环境和社会氛围。

7.省卫生信息中心。

为全省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根据省卫生计生委的委托,负责省级层面公开规范地遴选合作银行,同时,会同合作银行在这些银行原有合作企业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合作企业目录内,确定我省健康卡芯片生产和制卡商等合作企业。负责全省密钥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与密钥生成,承担省级卡注册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指导市州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和方案报批,协助市州SMA卡申领、样卡测试等,制定居民健康卡在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的接口规范,推进居民健康卡的应用,研究健康卡应用相关技术,探索居民健康卡多行业应

— 15 — 用,参与居民健康卡建设的指导和督导工作。设立“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暨密钥管理中心”(简称“健康卡管理中心”),承担居民健康卡建设的日常工作,依据居民健康卡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技术规范。

(三)措施保障。

与各市州签订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目标责任书。召开居民健康卡工作推进会议。建立居民健康卡建设专项督导制度,加大督导频度和力度,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定期通报、定期约谈制度,建立奖惩约束机制,有力促进居民健康卡建设。

(四)经费保障。

参与建设的银行承担首次发卡基本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制卡、芯片、COS、信息采集、数据核对、密钥灌注、卡片发放、机构应用环境改造、读卡器、运行维护等费用。

省本级承担密钥管理系统、省市两级卡注册管理系统软件及省级硬件费用、系统运行维护费用。

各市州负责本级卡注册管理系统硬件和系统运行维护费用。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抄送: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中央在川医疗卫生机构。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9月12日印发 — 16 —

第三篇:吉林省卫生计生委2018年重点卫生计生工作

委领导联系地区分工方案

为推动2018年重点卫生计生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省卫生计生委领导继续分地区负责并重点联系有关工作,切实加强对各地区工作任务的联系指导、协调督办,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一、联系地区

委主要领导负责全省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推动落实,各分管领导重点联系各地区和省管县,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划入原地区一并联系:

邱德亮——吉林市 秦海涛——长春市 张 力——松原市

刘中正——延边州、长白山管委会 高占东——四平市、辽源市、公主岭市 杨春光——白城市

范 明——通化市、白山市、梅河口市

二、工作职责

(一)加强工作指导。各联系地区要及时向委领导汇报工作

进展,委领导原则上每季度要到联系地区开展1次实地督查,推动联系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卫生计生委年度重点工作。

(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入户访谈等方式,及时掌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联系地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建议。

(三)做好沟通协调。充分依靠联系地区党委政府,激发联系地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争取联系地区党委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支持,推动解决事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问题。

(四)强化典型引领。及时发现总结联系地区好的经验做法,注重在基层发现培树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篇:市卫生计生委

赣市卫计字〔2016〕62号

赣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6年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卫生 计生服务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市直(驻市)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下简称“放管服”改革),根据《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字〔2016〕212号)精神,决定在卫生计生行政审批改革、生育服务证办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办医等工作中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现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推进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主要目标是: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举措推进“放管服”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社会办医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发展壮大新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健康赣州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继续深化卫生计生行政审批改革(牵头科室:行政审批科)

1、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应进必进”。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最大限度授予窗口审批权限,受理、初审、核准、审批、发证等环节应在窗口进行,确需部门会同办理和审批的项目,负责审批的相关人员要常驻或定期在窗口后台办公签批文书,确保“两集中、两到位”落到实处。

2、优化窗口设置和办事流程。 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对保留和承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即办件、承诺件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不需现场勘查论证和技术检验检测、不需征求其他部门意见的行政审批归为即办件,现场办结;对于其他无法现场办结的事项,归为承诺件,按照“一口受理、内部流转、协同办理、综合审批、限时办结、快递送件”工作机制运行,努力缩短至5个工作日办结。

3、加强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抓好窗口队伍建设,窗口工作人员具有国家公务员或法律、法规授权行使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在编人员身份。窗口工作人员原则上1年内不得调换。进一步落实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规范政务服务行为。实行统一着装、亮牌办公、佩证上岗。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用语,不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服务态度等开展巡查。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日常工作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和考核。

4、运行好省级政务服务网。落实《江西政务服务网建设方案》要求,加快市卫生计生委数据交换平台升级改造,推进市卫生计生委业务系统与市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对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

5、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继续清理调整一批卫生计生行政审批项目,对取消、下放卫生计生的行政审批事项开展“回头看”,确保各项举措落地生效。

6、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管理方式从注重事前审批向重视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推进权力实施监管常态化。

(二)推进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牵头科室:基层指导科)

1、按时启用全省计划生育服务系统。为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各地要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确保“江西省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启用系统进行服务,切实做好《生育服务卡》和《生育证》的网上办理工作。

2、实行一孩、二孩生育登记网上办理。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实行生育登记,不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生育第一个子女、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凭结婚证、户口簿、身份证,到夫妻一方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乡镇(街道) 计生办或自行登录“江西省计划生育服务系统”进行登记,经审核通过后领取《生育服务卡》。

3、实行再生育审批网上办理和现场办理相结合。符合新修正的《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九条第一款的夫妻申请再生育,须凭夫妻双方结婚证、户口簿、身份证和生育申请表等相关材料,经一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生办通过网上审核办理,经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同意,可发放《生育证》。

《条例》第九条第一款之外的其他情形申请再生育的,须凭夫妻双方结婚证、户口簿、身份证、申请再生育一胎申请报告、生育申请表和夫妇特批情况证明等一系列相关材料,经一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生办现场审核、公示后,按照逐级呈报的原则,经县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同意后,由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批准,方可发放《生育证》。

4、落实好便民利民服务制度。全面落实好主动告知制、首接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个人承诺制和全程代办制等便民利民服务制度。

5、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推行生育全程服务。提供免费生育服务项目: 一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二是补服叶酸。三是孕产期健康管理。四是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五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六是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七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八是避孕药具发放。 九是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6、加强生育服务管理。实行出生实名制,开展产妇分娩信息登记,加强出生医学证明信息化管理,健全出生人口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对孕产妇特别是高龄孕产妇的咨询指导,重点普及孕前优生、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科普知识,倡导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

(三)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牵头科室:基卫药政科)

1、规范电子建档,加强信息利用。规范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医疗、体检、随访等情况及时更新电子档案信息,更新信息应尽量在15个工作日内录入,超过30个工作日录入的信息不作为绩效考核与资金拨付依据。规范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信息,准确完整填写录入流动人口现住址和户籍地址,并对流动人口基本信息表进行非户籍标注,加强日常管理。加快城乡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整合,促进健康档案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有效衔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更新机制,提高健康档案利用率。

2、突出重点人群,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将健康教育融入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落实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利用基层卫生巡诊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平台,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指导,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巩固和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创造条件设置接种点,提高预防接种的可及性。合理安排接种工作日,实行多种方式和分时段预约接种,将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接种服务环境,强化安全注射,有效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及日常查漏补种工作。加强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加大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力度,定期开展漏种排查并及时补种。

4、加强信息交流,规范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儿童信息交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新生儿出生信息转交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接种门诊),方便其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和预防接种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要求,开展0-6岁儿童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测、生长发育监测评估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将高危儿保健等服务及时转交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5、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各地要积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条件,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按规范要求为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保证孕产妇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访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辖区内其他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6、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和身体状况,制订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和工作时间,采取多种形式,有序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要保证老年人必要的体格检查、腹部B超和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并做好检查结果反馈工作,切实发挥体检在疾病筛查和健康指导中的作用,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

7、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在全省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通过健康体检、定期巡诊、健康教育等途径,加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和发现力度,及时将发现的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规范提供服务;将慢性病随访工作与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基层卫生巡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相结合,提高规范管理率;根据患者病情,加强生活方式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血压、血糖控制率。

8、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按照“应管尽管”原则,将发现并登记在册的居家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纳入管理,做到发现一例、录入一例、管理一例,做到登记信息与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协作,加强与街道(乡镇)、居(村)委会联系,建立日常筛查机制,及时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为新发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在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协调下,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专业防治机构、救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信息沟通转接机制,患者出院信息及时转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患者病情相应增加随访次数,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提高病情稳定率。

9、做好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明确肺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及乡村两级的职责分工,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发现、报告、推介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对肺结核病可疑者开展痰检、对明确诊断患者开展规范治疗服药督导、复查及病人追踪等随访服务管理。

10、做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范要求,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做好发现、登记等工作,并按照相关时限及时上报。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病人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等工作。

11、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继续做好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到40%。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医人员,加强人员培训。

12、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完善卫生监督协管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推广协管工作信息化,努力提升协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开展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协管服务的比例达到95%以上。充分发挥卫生监督专业机构对协管工作的指导、培训和参与考核作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暂不具备条件覆盖的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协助落实相关协管工作,不断提高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覆盖面。

13、开展项目签约服务。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分类管理,对针对居民个体开展的服务项目,采取由家庭医生或以其为核心的团队与服务对象进行签约的方式开展。要将服务对象中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签约对象。通过签约,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突出家庭医生核心作用,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效果。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制订本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明确签约对象、签约服务的内容、签约及服务的流程、签约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加强工作协调,注重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内容与其他医疗服务内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其他居民个性化服务内容衔接整合,调动居民签约的积极性。

(四)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牵头科室:体改宣传科)

1、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按照“企业主张、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化”的原则分类处理国有企业医疗机构。建立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采取特许经营、托管、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

2、清理规范医疗机构设立审批。规范社会办医审批,社会办医实施分级审批制。实行基建投资备案管理,社会办医工程建设项目批复全部实行属地备案制。

3、放宽大型设备采购审批限制。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市、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属地化原则受理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申请并按规定及时转报上一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促进大型设备共建共享。

4、促进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将社会办医所需专业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引进总体规划,享受当地政府规定的现有各类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实行医师多点执业,执行《江西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符合规定的医师取得第一执业机构同意后可注册多点执业。支持提升学术地位。

5、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扶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承接当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及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并逐步扩大购买范围。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探索设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引进私募股权基金。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医疗机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

6、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政策。统一医保定点管理。落实社会办医医保报销政策。规范各类医疗收费票据。

7、落实税收价格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贯彻执行落实《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规定的免征增值税。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

8、保障社会办医用地。保障社会办医合理用地,支持社会办医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实行社会办医地价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也可租赁使用,在规定时间内,同一地块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可协议出让。

9、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支持开展信息化建设,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市和县(市、区)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规划。加强医疗服务行业监管。促进社会办医行业自律。

三、工作要求

为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成立市卫生计生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审批科,负责日常工作,负责对重点工作的协调、调度、督办。基层指导科、基卫药政科、体改宣传科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制定具体计划,加强组织协调,定期调度推进所牵头的改革事项。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协作、主动配合,扎实推进本单位职责事项,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敢闯敢试,实打实做,推动卫生计生系统“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11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赣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11月8日印发

第五篇:南阳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打算

按照市委办通知要求,现将南阳市2017年工作落实情况和2018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17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2017年,围绕“健康南阳”建设,市卫计委重点实施了“医疗高地、中医药强市、医养结合”三大发展战略,卫生计生工作有序推进,多项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一)围绕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医疗高地战略。一是稳步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参与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44家、城市公立医院19家。印发了《南阳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所有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中药饮片除外)。二是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印发了《南阳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加强与医学院校深度合作,带动区域医疗水平发展,成立了医疗集团4个、医联体7个、医共体9个。制定了《南阳市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选取卧龙区、方城县为分级诊疗试点县,2018年至2019年在全市所有县区全面推开,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南阳市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三是深入推进重点卫生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了市中心医院示范区医院项目、市口腔医院迁建项目、市骨科医院迁建项目建设任务。2017年实施的24个中央投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2.17亿,累计完成投资1.8亿,完成率83%,已竣工16个,主体完工3个,开工建设5个。计划引进社会资本办医2个亿,目前已完成5.76亿,完成率288%。均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四是不断增强重点专科建设。瞄准全国领先、全省一流目标,不断推动眼科、口腔、骨科、精神科等专科医院和心脑血管病、儿童、烧伤等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目前,全市西医类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重点培育专科17个;中医类有国家级重点专科、重点培育专科各1个,省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22个。五是加大引资办医力度。市中心医院、口腔医院、骨科医院等10家医疗机构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建院,签约资金51.6亿元,已完成投资12.52亿。引进了国内知名的医学检验所和医学独立实验室进驻南阳,提高了医学检验水平,降低了医技检验价格。

(二)围绕仲景品牌建设,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一是深入推进仲景健康城建设。以名医、名药、名文化项目为支撑,努力实现南阳“中医圣地、养生之城”的目标定位,确定了八项产业任务,筛选了60个项目,总投资额200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36个项目,完成投资33亿元。中医养生保健产业、艾草产业、中医文化产业、健康旅游产业等健康产业得到快速推进。二是持续推进试验区改革。我市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市政府成立了组织机构,出台了实施方案,组织了学习考察,在四个方面形成突破:中医药管理体制、经方人才培养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养生保健机构连锁化发展、艾草产业。今年,成功举办了第7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暨第13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第5届仲景论坛和2017首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三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基层推广拨罐、薰蒸、按摩、推拿、针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完善贫困地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在全市县级中医院设立10家“治未病”中心,在综合医院设立15家“仲景苑”,在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198家“中医堂”,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四是突出抓了创先工作。2012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已有3个县区创成了全国先进单位,3个创成了省级先进,其他7个县接受国家级评审验收。

(三)围绕医疗养老资源融合,实施医养结合战略。召开了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推广新野经验。确定了医养结合试点县区和试点单位,明确了2017年各县区医养结合工作目标,逐步实现医养结合工作由合约型向医养一体型转变,由服务特殊群体向覆盖全体养老群体转变,由农村向城区转变。目前,共建立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单位40家,开展医养服务床位数1200张,今年以来入住老人数863人次,从事医养服务人员357人,开展医养服务床位占总床位比例达到35%,老年人入住比例达到71%,高于全国养老院平均入住率19个百分点。组织开展了老年护理技能竞赛。在仲景健康城重大专项中,确定实施医养结合项目18个,总投资44亿,已开工建设达到50%。

(四)围绕计生政策调整,提升计生管理服务水平。一是确保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加强出生人口监测监控,及时掌握全面两孩政策落实情况,至10月底,全市住院分娩出生人数为7.85万人;开展南阳市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圆满完成52个样本点、1040个调查对象的现场调查工作。二是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截至10月底,全市生育登记夫妇5.11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规范各级权责清单、清理计划生育宣传内容,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市完成检查10万例,占预测目标人群的81%;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率达到98%;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发放各类奖励扶助资金1.255亿元,落实农村计生家庭共享受中招加分政策3533人,婚假、产假、护理假得到基本落实。三是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调整充实了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对2016年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进行两次专项督查,有效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落实。

(五)围绕脱贫攻坚大局,提升健康扶贫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全面核实了《河南省健康扶贫数据库》中患病人员所患疾病确诊信息、疾病治疗信息和帮扶效果信息。将新核准的近23.6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患病人员确诊信息、疾病治疗信息等重新入户调查建档立卡,并录入《河南省健康扶贫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开展大病分类救治。制定了《南阳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救治临床专家组,对2466名罹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9种重大疾病的患者实行定点救治,目前全市已开展救治2091人。三是创新实施“医保救助工程”。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剩余合规费用分类予以救助,我市共有8.43万名困难群众得到救助,补助金额757.26万元。四是开展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工作。各县区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采取定期诊疗、个性服务、季度巡诊、健康体检等活动,对签约的39.07万贫困人口实施慢病签约管理;五是全面实施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定下发了《南阳市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工作方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保救助工程实现了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即时结算,全市累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服务48875人次,累计免收住院押金6378.3万元。我市健康扶贫工作得到省政府、省卫计委的肯定,并在全省健康扶贫推进现场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六是持续推进卫生人才技术帮扶。在指标范围内对贫困县不设限额,按需保障。2017年完成了农村定单定向招生学生25人的毕业安置与规范化培训,办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71人,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期共100名,组织推荐5名医师参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级医院共选派106人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帮扶团队累计接诊门诊12196人次,开展手术646台。

(六)围绕民生服务大局,切实提升监督实效。一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了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50元。建立健康档案9080511份,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930630份,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2344种,播放健康教育音像2052种,举办健康教育讲座6767次。二是落实民生实事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截止11月24日,全市共完成产前超声筛查8873例、筛查率为32.42%;完成产前血清学筛查11253例、筛查率为32.53%;完成新生儿“两病”筛查39598例、筛查率为104.70%,完成新生儿听力筛查37758例、筛查率为98.84%。三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疫规划平衡有序开展,全市接种一类疫苗208万多剂次,接种率均大于95%,疫情病例网报率达98%以上。H7N9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和治愈,各类突发卫生应急事件得到有效处置。四是加大卫生计生执法监督力度。持续开展了“亮剑行动”和依法执业、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等专项行动,全市共查处无证行医282户,查处违规执业情形189次、案件376件,依法进行了处罚,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规范执业行为。五是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稳步推进。开展了健康素养大讲堂、无烟单位创建等健康促进活动。组织了2600余场大讲堂活动,受益群众21万人次,我市8月份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六是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速。“智慧医疗”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设施、市级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平台不断完善。

二、2018年卫生计生工作打算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事关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也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机遇进一步谋划好、落实好明年工作,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应当看到,我市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围绕健康南阳建设,努力推进“三大发展战略”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难题:一是老龄化人口加速,健康养老、老年人慢性病签约服务负担日趋加重,对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着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三是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村医待遇低、卫生院基础能力建设薄弱、基层人才短缺、医改主体缺位等难题。

围绕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将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六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健康南阳”的要求,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工作思路

2018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贯彻市委市政府六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健康南阳”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建设“健康南阳”这一主题,以卫生计生事业转型发展为主线,持续实施“医疗高地、中医药强市、医养结合”三大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医药改革、人才队伍、公共卫生、信息化、依法行政、财政投入”六大要素支撑,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提质增效、上档升级。

(二)目标任务

2018年主要工作目标是:将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卫生计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落实好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任务:

1.学习贯彻十九大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刻把握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准确把握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要义和基本思路,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2.着力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把医改的着力点放在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惠民便民政策、建立健全综合监管等方面,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使看病消费负担将持续减轻。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严格统筹规划区域医疗资源,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缩小区域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严格落实基层卫生人才“369工程”,实施卫生人才培育培训计划,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实施智慧卫生工程,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医院及网络医院建设,努力实现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一站式”服务。

4.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由治病到防病转变,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和全民健身运动,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扎实推进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人、妇幼、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工作。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助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卫生,推进健康南阳建设。

5.加强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抓住中央重视支持中医药发展事业的黄金周期,树立“大健康”理念,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重点发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仲景健康城项目建设,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新业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生、中医保健服务、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做大做强中医药文化产业。

6.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和人口基础信息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推进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的有效衔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不断提高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工作建议

(一)针对改革方面政府六项投入问题。建议强化政府办医责任,落实政府应承担的医改六项投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二)针对重点卫生建设项目中存在拆迁、补偿和当地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建议由项目所在县区牵头推进拆迁、补偿问题,督促落实项目配套资金。

2017年12月11日

上一篇:小程序申请流程范文下一篇:投标报名授权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