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2-10-10

第一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属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发布日期 : 2015年04月02日

文章来源 :市科委人教处

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属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

此次招聘涉及9个单位的16个岗位23名工作人员。具体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岗位资格条件详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属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职位表》(附件1,以下简称《职位表》)。

二、招聘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三)2015年应届毕业生为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含定向、委培)能够正常参加2015年就业派遣的统招统分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四)社会在职人员,应具有北京常住户口且人事行政关系在京(不包括户口、档案保留在学校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应符合进京条件;

(五)具有履行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及其他资格条件(见《职位表》)。

三、报名程序和要求

(一)报名截止时间:2015年4月15日17:00(以材料寄出的邮戳为准)。

报考人员对招聘的专业、学历、学位、资格条件以及备注的内容等信息需要咨询时,请直接与招聘单位联系(联系人及咨询电话详见《职位表》)。

(二)报名所需材料:

1.《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报名人员需在“贴照片”处粘贴本人近期1寸免冠照片并在“诚信承诺”处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签名(见附件2);

2.与报名表同底板2寸免冠照片1张(粘贴于报名表左下角);

3.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社会在职人员为集体户口的还需提供加盖集体户口存档单位印章的户主页复印件);

4.2015年普通高等院校统招统分应届毕业生应提供成绩单(须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就业推荐表(须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盖章)、英语六级成绩复印件;

5.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尚未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需提供能够按时取得的相关证明,留学归国人员需提供经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认证的相关材料);

6.个人简历及工作业绩材料;

7.专业技术职称复印件;

8.主要学术成就及发表文章;

9.符合岗位条件的其他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请报考人员将以上报名材料邮寄或快递至指定地点,并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公开招聘”字样,谢绝来访。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电子版请一并发送到招聘单位邮箱,并在邮件主题注明“公开招聘”及报名者姓名。

(三)有关要求

1.本次公开招聘,报名人员只能报考一个单位的一个职位。

2.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报考人员应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

3.如某一岗位参加考试人数未达到复试比例要求,招聘单位可根据岗位特殊性或专业急需情况决定是否保留该岗位或继续组织实际报名人员进行下一步考试。

四、资格审查和初选

各招聘单位根据招考岗位条件和报名人员的申报材料,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选,确定参加考试人员。

五、考核或考试

招聘单位组织通过初选人员进行考核或考试,相关安排由招聘单位另行通知。

六、体检和考察

根据考核和考试情况确定参加体检、考察人选。因报考人员个人原因不能按时完成体检的,视为本人自动放弃。

七、公示拟聘用人员名单

各招聘单位根据考核或考试、考察和体检情况,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应聘人员均未达到聘用要求的招聘岗位取消。拟聘用人员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及招聘单位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

八、有关事项

(一)招聘条件中的年龄、基层工作年限等时间均截止到2015年4月1日;

(三)本次公开招聘的有关通知通过招聘单位网站(见《职位表》)发布,请报名人员及时关注;

(四)请报名人员保持所留联系方式真实有效,因电话联系不畅造成无法通知考生本人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五)本次招聘工作,在市科委人事处的指导下,由各招聘单位人事部门组织实施,纪检监察部门对招聘全过程进行监督。

监督电话:010—66184965

附件:

1.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属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职位表.xls

2.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doc

第二篇: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

【发布单位】80103

【发布文号】京计规划字[2001]866号 【发布日期】2001-05-18 【生效日期】2001-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京计规划字〔2001〕866号)

各有关单位:

《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已经市领导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是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和首都新世纪发展的需要,由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完成。该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推进城市化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全市“十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望全市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促进本市城市化工作在“十五”时期取得更大的进展。

附件: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二00一年五月十八日

附件: 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01年4月)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十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根据这一战略要求,《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提高市区现代化水平”。本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五”时期北京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卫星城和小城镇发展提出推进北京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一、

一、城市化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一)城市化现状 北京是一个既拥有中心城市(市区),又包括广大郊区农村的大都市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北京的城市化稳步推进。1978年底到2000年底,全市常住户籍人口由850万人增加到110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由467万人增加到76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54.9%提高到68.7%。1990年到2000年,郊区各类城镇数由77个增加到142个,平均每年增加近6个。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由1990年的395.4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年的491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也由旧城区扩展到四环路以内。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功能得到拓展和完善。北京作为首都,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国内交往中心功能为核心,又具备了辐射全国的经济、交通、金融、信息、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功能。城市功能趋向多元化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力与带动力。目前,北京已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正在向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但是,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郊区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水平虽然明显加快,但仍低于全市城市化水平,而且滞后于郊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雷同、单一,功能不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尚不完善;卫星城和小城镇发展比较缓慢,缺乏吸引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指导思想和观念认识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形势;在规划上虽有安排,但规划深度不够;在建设和发展方式上重点不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分散建设比较多,发展粗放;在城镇管理上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同时这些障碍也构筑了城乡分割的鸿沟,限制了人口的有序流动,阻碍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并着力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十五”时期,北京推进城市化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主要表现在:

1、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城市化步伐加快。“十五”时期,国家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全国城镇化总体部署中,北京被作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重点加以培育。这不仅为我市推进城市化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契机,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推动我市的城市化发展。

2、加快推进城市化,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到21世纪中叶使北京成为当代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十五”时期要加快推进城市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根据北京实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10年北京要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完善北京城镇体系,加快城市化步伐,显著提高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4、加快推进城市化,是提高郊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从郊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出发,必须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使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第

二、三产业,从而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扩大消费,提高郊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

二、推进城市化的原则和目标

“十五”时期,推进北京城市化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部署,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求,以推进郊区城市化为核心,把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郊区城市化的重点环节,完善卫星城功能,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形成对市区人口和农村人口有双重吸引力的城镇体系,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显著提高郊区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构建起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基本框架。

(一)推进城市化的原则

“十五”时期,推进城市化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继续坚持“两个战略转移”。城市建设的重点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促进市区提高现代化水平,远郊区提高城市化水平,使市区和远郊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坚持规划先行。改进规划思想和方法,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城镇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用规划统揽城市化全局。

3、完善和发挥首都功能。在发挥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和增强经济、交通、金融、信息、科技和教育等多方面功能。

4、坚持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促进城市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工业化进程,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为城市化奠定经济基础。

5、坚持体制创新。要依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进行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逐步排除阻碍城市化进程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6、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化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二)城市化发展目标

“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的目标是:

到2005年,按现行非农业人口统计,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75%,郊区城市化水平达到45%。郊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5%左右。郊区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二三产业占郊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重点卫星城初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独立、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新城,人口规模要达到10万~30万人左右。力争基本建成一批经济发达、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中心镇,常住人口达到2万~5万人左右。

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郊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卫星城和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在城市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四级城市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本形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三、

三、推进城市化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卫星城建设

“十五”时期,要紧紧抓住推进城市化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快卫星城建设步伐。不断拓展和完善卫星城功能,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各具特色的卫星城经济,使卫星城发展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增强卫星城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明确卫星城功能 卫星城的发展要为分担市区功能和带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根据各自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促进功能完善,使卫星城既分担市区的相应功能,又承担本地区的综合功能。“十五”期间,要集中力量,选择区位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通州、昌平、亦庄、黄村、良乡、顺义6个卫星城进行重点开发建设。

通州、昌平、黄村、良乡、顺义卫星城,要进一步增强作为本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功能,注重开发独具特色的功能,并承担市区延伸的部分功能,同时成为市区人口和产业转移的主要接纳地。“十五”期间,力争在功能开发上取得新的突破。通州卫星城,着重开发物流集散功能,发展成为京东地区商品交易及物资交流集散地。昌平卫星城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开发科技创新功能,发展成为北京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黄村卫星城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教育科研基地。良乡卫星城发展成为仓储物流基地和高教及科研基地。顺义卫星城发展成为现代加工业基地。亦庄卫星城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门城镇等卫星城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成为本地区的综合经济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促进本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发展各具特色的卫星城经济

卫星城的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增强与市区的经济联系和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力。

“十五”期间,卫星城要立足于自身的功能定位,从自身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出发,注重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的经济中心。要以开发区和工业区为依托,发展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为市区配套的工业,积极吸收市区转移出来的加工业,有条件的还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值高的现代加工业。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显著提高服务业比重。依托中心市区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住宅和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行业,拓展卫星城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面向居民消费的生活服务业,改善消费环境。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并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对卫星城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按照市区的标准严格保护卫星城环境,确保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时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提高卫星城的承载能力。

坚持规划先行,大力提高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质量,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落实具体措施和方案,以逐步达到并符合现代化城市标准的要求。

加强联系卫星城与市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及早完成公路一环、公路二环和京密高速公路建设,规划连接卫星城和市区的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地铁八通线等。加强区域内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内交通运输网络,建成功能结构合理、设施较为完善、具有较高服务水准的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卫星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卫星城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建设、改造一批自来水厂、变电站、电网;有条件的卫星城推进天然气入户,推广使用天然气;加强集中供热系统建设,发展集中供热。

加快卫星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一批电信光缆和有线电视光缆,建设卫星城与市区的高速信息网,推进卫星城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强邮电局所建设,提高卫星城通邮能力。

加强卫星城环保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加强卫星城生态环境建设,搞好环境绿化美化,完善卫星城绿化体系,加大卫星城城区街道、公园、小区绿化力度,增加公共绿地,建设园林式卫星城。

4、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体系,真正使卫星城具备相对独立的较完备的功能,拥有相对优越的人居环境。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市区名牌学校到卫星城办分校,建设一批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高标准示范学校,开展远程教育,为卫星城居民特别是其子女提供就地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卫星城医疗条件。特别要加快急救中心、老年病防治、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医疗,满足卫星城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要。

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兴建一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满足居民高质量的生活需要。

(二)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

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全市城市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十五”时期,要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带动农村工业化的基地和集聚农村人口的重要场所,促进远郊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十五”时期,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增强特色的原则,重点抓好昌平小汤山镇、顺义后沙峪镇、通州宋庄镇、大兴西红门镇、怀柔杨宋镇等33个中心镇建设,建成一批经济发达、规模适度、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带动全市小城镇的发展,形成与首都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镇体系。

1、繁荣小城镇经济

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的经济。要根据小城镇的特点,依据当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小城镇经济实力。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围绕发挥小城镇功能,兴办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要充分利用风景名胜及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和休闲创业。积极开展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加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镇区集中。要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机遇,吸引技术、人才和相关企业向小城镇转移。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在小城镇投资建厂。

2、充实和完善小城镇功能

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逐步完善道路、能源、给排水、供热、垃圾处理、电信等设施,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生产条件和居住条件。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城镇的信息化进程。高标准进行小城镇的环保设计与绿化美化设计,大力发展以植树种草为中心的绿色产业,创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村镇环境。切实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治理,彻底改变村镇环境脏、乱、差现象。

3、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

从小城镇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整体设计,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小城镇形象,提高小城镇建设品味和档次,形成风格各异的现代化中心镇。

城镇建设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严格进行规划管理,规范建设程序,强化运用法律手段对规划、设计、施工进行监管。

要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施工的科技含量,确保城镇建设的工程质量。

四、

四、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城市化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从全市的角度着眼,需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加强规划管理

用规划统揽城市化全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重点卫星城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和详细规划编制。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做好不同级别城镇规划之间的衔接,以及城镇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境等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权威性,用法律手段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加快市区产业布局调整和功能完善步伐

充分发挥市区对郊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快市区产业调整和功能改造步伐,带动郊区产业发展与功能完善,推动郊区城市化快速发展。

1、加快市区产业结构调整

“十五”时期,中心城区要建设成为第三产业密集区,主要发展各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商品流通、邮政电信、文化体育等第三产业。要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五园”为主体,沿公路一环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增长的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及为居民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郊区作为市区产业发展的广阔腹地,要抓住市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从各自的资源条件出发,以区县工业园区为依托,将承接市区工业转移,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围绕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卫星城和小城镇的发展,促进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加快市区功能调整

“十五”时期,市区要立足于不断增强首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基本功能,进一步开拓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等功能,加快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促进市区功能调整。将市区部分科技、教育、卫生、物流集散等方面功能向郊区疏散。郊区城镇可以分担起这部分功能,通过发挥城市功能,加快自身城市化进程。

要加快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基本完成金融街沿二环路一侧的开发,建设以王府井和西单为重点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建设以前门-大栅栏地区为重点的传统商业文化区等。通过重点功能区建设,使市区特别是城市核心区的功能得到优化和升级,同时将其它城市功能延伸或转移到郊区城镇发展,促进郊区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要在户籍管理制度、城镇用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

1、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以形成有利于人口有序流动的管理体制为目标,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实行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用不同城镇有区别的准入条件取代“农转非”的计划指标,用积极引导替代控制总量,用核准登记制替代行政审批制。“十五”期间,要适当放宽卫星城和小城镇准入条件,放开农民进入卫星城和小城镇的户籍限制。凡在卫星城和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本市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对具有投资移民性质的人员,在户籍管理上实行相应优惠政策。在承包期内不要求进城农民退还承包地和自留地,以使用权的转包或入股方式从原承包地获取收益,以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2、完善城镇用地制度

加强土地管理,尤其是在城市外延发展过程中,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基本农田。按既有利于保护耕地,又有利于促进城镇合理发展的方针,调整城镇用地结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重点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用地。中心镇建设必须与旧镇(村)改造、村庄土地整理同步进行,利用土地置换政策和存量用地调整机制,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职能,逐步实施土地收购和储备制度;推行多种形式的有偿使用,大力推行招标拍卖等供地方式,凡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公开招标、拍卖。

3、建全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将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卫星城和小城镇,建立起适应卫星城和小城镇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城农民可参照个体、私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交费管理办法,建立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积极探索解决自愿放弃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农民转入城镇后,符合保障条件的居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4、实行有区别的消费政策

根据市区和卫星城的不同特点,采取有区别的消费政策。在考虑到居民承受能力的情况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适当提高市区的消费水平和公共收费标准。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努力降低卫星城的消费支出水平,使低消费能力和低收入者选择适合于自己消费能力的区域生活,促进市区人口向卫星城流动。

(四)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城镇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改革和完善城镇财税体制,建立起以物业税为主体的城镇建设资金保障体系。规范城镇土地批租,推行公开招标出让,建立和完善城镇土地出让金用途分解机制,适当扩大重点城镇土地出让金留成比例。合理收缩政府投资领域,加大对公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推行特许经营权,吸引外资、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股权转让、拍卖经营权等方式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存量,利用回笼资金建设新项目。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实行有偿使用,通过调整价格和收费,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引导公用事业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营型方向转变。鼓励相邻的城镇之间共建、共享基础设施,提高投资效益。鼓励农民个人、本市居民、企事业单位到小城镇购买住房或合作建房。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五)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要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的管理,突出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基本形成适应首都要求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在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建设的同时,执行和完善各项管理法规和标准,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于市政、环卫等公益性较强的行业,要强化政府的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价格、服务质量、监督控制机制,以确保以公众利益为主的政府目标的实现;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功能,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水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京发改[2004]901号

关于建设工程材料设备招投标交易服务试行收费标准转正式收费标准的函 市建设委员会:

你委《关于审定“建设工程材料交易服务费”收费标准的函》(京建经[2004]152号)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国家计委等六部门制定《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经研究,同意你委所属北京市建设工程材料交易中心为招、投标交易双方提供服务时收取交易服务收费标准转为正式收费标准,具体规定如下:

一、材料设备交易服务费

中标价在300万元以下的(含300万元)按每项1000元收取服务费。

中标价300万至1000万元的(含1000万元),按每项3000元收取服务费。

中标价1000万元以上的,按每项6000元收取服务费。

以上收费由委托方承担70%、中标方承担30%。

二、其它服务收费

大礼堂(400平米)每次500元,小礼堂(200平米)每次300元,其它会议室每次200元,休息室每次140元,半天为一次,不足半天按半天计。

以上收费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并按有关规定明码标价,依法纳税。

特此复函。

二〇〇四年五月十七日

主题词:价格收费函

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房山区物价局、计委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04年5月24日印发

第四篇: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人事局 北京市监察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印发《北京市职工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财行[2003]2082号

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集团)、各区县人民政府: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大气治理和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要求,职工住宅改变了以往只有集中供热和煤炉取暖两种方式的状况,新兴出现了采用煤气、电、煤油等多种清洁能源采暖的方式。为了保证职工冬季取暖的费用要求,报经市政府研究批准,现制定印发《北京市职工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暂行办法》,请认真贯彻、执行,确保职工清洁能源自采暖补贴暂行办法的顺利实施。

2003年11月19日

北京市职工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市供热体制和职工取暖费改革,转换住房取暖费补助方式,理顺供暖单位、取暖职工和职工所在单位三者关系,保证我市职工冬季取暖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使用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职工的冬季取暖,按照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委《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城[2003]148号)等文件改革指导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补贴发放范围

第二条 家住本市且具有本市城镇居民户口的职工,其住宅经职工所在单位核定符合房改政策规定、没有集中供暖设施且采取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方式的,凭核对证明发给职工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以下简称“自采暖补贴”)。

第三条 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方式,是指近年来新建居民住宅竣工时,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或旧有居民住宅按照大气治理统一改造要求,每户单独采用燃气、电、燃油等清洁能源的冬季采暖方式(使用煤炉的除外)。

第三章 自采暖住宅备案及核对证明领取

第四条 负责新建居民小区或旧有居民住宅管理的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部门、产权单位,以下简称物业管理单位),其管理的小区或住宅采用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并符合补贴范围界定条件的,需按如下程序为所属居民住宅办理确认手续:

1、物业管理单位到所属区县的供热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核对申请;

2、经区县供热行政管理部门对建设或改造的批准文件以及现场核对后,报市市政管委供热管理部门备案;

3、物业管理单位向自采暖居民住户发放由区县供热行政管理部门和该物业管理单位共同认可的核对证明。

第五条 制发核对证明的行政部门及物业管理单位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条 主管部门对核对证明应该每个采暖季核对、发放一次,核对证明复印无效。

第四章 补贴标准

第七条 基本补贴标准

自采暖补贴基本补贴为每个采暖季每名职工470元。

第八条 附加补贴标准

行政和全部补助事业单位职工自采暖补贴附加补贴,每名职工比照(2003)京房改办字第078号文件确定的住房建筑面积标准按下表计发;企业和部分补助事业单位职工自采暖补贴附加补贴,每名职工参照行政和全部补助事业单位职工自采暖补贴附加补贴标准由单位自行确定,其中,经房改部门和对住房分配货币

不到标准而新增住房,且符合职工自采暖补贴范围界定条件的,可以按照每建筑平方米8元的标准领取不足面积的取暖补贴。

其一处采用集中供暖的住房建筑面积超过标准同时另有住房符合职工自采暖补贴范围界定条件的,只能选择集中供暖或职工自采暖补贴中的一种方式。

其一处采用煤炉取暖的住房同时另有住房符合职工自采暖补贴范围界定条件的,只能选择职工冬季取暖补贴(即“煤火费”补贴)或职工自采暖补贴中的一种方式。

第五章 资金渠道

第十条 行政机关和全部补助的事业单位职工自采暖补贴由同级财政负担。第十一条 部分补助的事业单位职工自采暖补贴,按照经费资金渠道安排解决。

第十二条 符合房改政策的企业职工的清洁能源自采暖补贴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

第十三条 各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清洁能源自采暖补贴费用,按照现行经费渠道解决。

第六章 各部门的职责

第十四条 市政管理部门是供热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物业管理单位提出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职工住宅的申请核对批准及备案管理工作,并制发统

(二十二)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负责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职工住房状况普查的组织管理工作。在住房普查基础上,建立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职工住房档案;在住房普查、建立职工住房档案、纠正违纪违规问题的基础上,稳步开放职工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交易市场。

(二十三)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分别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和一的文书格式

第五篇:北京市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

(2007年11月6日第七届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会议第六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9年5月11日第八届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开展和促进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规范和完善专业委员会的活动,充分发挥律师在专业领域中的作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及《北京市律师协会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北京市律师协会(以下简称“本会”)根据律师业务发展的需要,国家、社会对律师业的需求和法律学科门类等条件,设置专业委员会。

第三条 专业委员会的职责是加强律师的理论研究和业务交流,提升律师的业务素质,拓展律师的执业领域,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推动律师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发挥作用。

第四条 专业委员会由从专业水平较高的律师中选拔出来的委员组成,对从事不同业务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进行业务指导和促进交流。

第五条 专业委员会接受本会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专业委员会的设置

第六条 专业委员会的设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一部以上专门法律作为依托;

(二)该方面的律师业务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三)能与法律实务部门相对应;

(四)符合法律学科分类的基本规范;

(五)该专业委员会的报名人数达到十五人以上。

公益性的专业委员会和因特殊目的设立的专业委员会,可以放宽上述条件限制,以主要考虑国家和社会对律师业的需求来设定。

第七条 专业委员会的调整,包括增加、撤销、合并、分立及更名等,应当根据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条件和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情况,适时进行。

专业委员会的设立和调整,由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提出方案,经会长会议审议后提交理事会审议通过。

第八条 每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六十人。如因业务领域需要和报名人数众多,确实需要增加委员人数的,应报经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核,并报会长会议批准。

第九条 每个专业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均在委员中选举产生。上述人员的任期与理事会相同。 根据工作需要,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聘任委员担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协助工作。

第十条 专业委员会可以推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声望的、具有一定专业研究水平的专家和学者作为顾问,由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报经会长会议同意后,统一纳入顾问委员会,予以聘任、协调和管理。 顾问的聘请、联络及其他相关具体工作由秘书处负责。

第三章 专业委员会的职责

第十一条 专业委员会应当加强自我管理,自律自强,充分调动和发挥委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地开展各项专业活动,为拓展律师业务领域,提高律师行业业务素质,促进律师专业化分工,实现律师行业的整体优化服务。

第十二条 专业委员会的职责:

(一)就本专业领域的法律业务开展理论研讨,进行业务交流,向全市律师公布研究成果;

(二)就本专业领域的法治建设和政策制定等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国家立法、部门立法和地方立法及司法解释的制订,并就立法和法律实施向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制定律师从事相关业务的操作指引、业务范本和业务规范,整理、收集、印发信息资料,编辑出版专业文集;

(四)就本专业领域的律师业务和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开展论证和宣传;

(五)就本专业领域的疑难案件进行研究和讨论;

(六)就律师表彰、惩戒、专业资格考核等事项向本会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七)协调律师业务活动,建立与律师业务相关的社会支持网络,支持律师依法提供法律服务;

(八)完成本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 委员的产生、增补、退出和资格的取消、撤销

第十三条 专业委员会换届时,凡为本会会员,满足下列条件者,可报名参加专业委员会:

(一)连续执业五年以上;

(二)三年内未因执业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及行业纪律惩戒;

(三)在拟报名的专业委员会所涉业务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者曾经承办过具有较大影响的案件或项目,或者发表过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或者在该领域具有较大的业界或社会影响力。

第十四条 每位律师只能报名参加一个专业委员会。

同一律师事务所在同一专业委员会原则上只能有一名委员。确因业务领域需要且专业委员会名额允许的,经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同意,同一律师事务所在同一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数可以增加,但最多不超过三名。

第十五条 专业委员会委员由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核准。

第十六条 专业委员会增补新委员,由本人提出申请,主任办公会审查后提交专业委员会讨论,经参加会议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后报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核准。

第十七条 委员未进行律师执业登记的,自动丧失委员资格;转任其他专业委员会委员的,自动放弃原专业委员会委员资格。

第十八条 委员申请退出专业委员会的,经主任同意后,报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备案,并向本专业委员会通报。

第十九条 委员未按本规则第三十二条规定履行义务,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专业委员会应取消其委员资格:

(一)无故不参加本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活动的;

(二)在一个工作内累计二次以上不参加活动的;

(三)本届专业委员会开展全体委员活动时累计三次请假的;

(四)因违反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受到行政处罚及行业纪律惩戒的;

(五)利用专业委员会名义或者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身份,对外进行商业运作,为其本人或其所在律师事务所或他人扩大影响、招揽业务等谋取利益的;

(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身份,以建立或扩大个人社会资源为目的,开展专业委员会活动,情节恶劣的;

(七)有其他严重违背本规则的行为的。

专业委员会应在每个工作结束后,依照本条规定对委员的履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第二十条 委员违反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经本专业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同意,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撤销其专业委员会委员资格。

第二十一条 专业委员会应就委员的增补、退出、被取消和被撤销委员资格,向本会秘书处备案。

第五章 主任、副主任的选举、撤换和职责

第二十二条 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应当由本人自荐并承诺,经两名以上理事推荐,由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考察后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报会长会议批准。

第二十三条 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委员采用无记名方式投票差额选举产生。《选举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 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有较强的公益心;

(三)有较多的参加本会工作的经验;

(四)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或代表性;

(五)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思路、创造性或系统的工作目标;

(六)具有联络相关部门,协调相关行业的能力;

(七)能够较好并按时完成本会交办的任务。

第二十五条 主任和副主任辞去主任、副主任职务的,应经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同意并报会长会议批准;辞职后,由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考察新的人选,报会长会议同意后,进行补选。

第二十六条 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经评议认为主任、副主任不能胜任工作,或者该专业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提出调整建议的,可以进行撤换。新的接替人选,由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考察,按程序产生。 第二十七条 主任的职责

(一)主持本委员会的全面工作,召集、主持本专业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和临时会议;

(二)主持制订本专业委员会工作计划或按本会要求制订三年工作规划;

(三)执行本专业委员会的决议,向委员布置工作;

(四)代表本专业委员会参加社会活动;

(五)完成本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八条 专业委员会主任每年向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总结工作一次;同时,向本专业委员会述职一次,并由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对其一年的工作予以考核。

第二十九条 副主任根据分工协助主任工作。主任因故不能工作时,可委托一位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 第三十条 主任、副主任组成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和落实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第六章 委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一条 专业委员会委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参加本专业委员会的各项活动;

(二)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三)享有对本专业委员会经费使用的知情权;

(四)提名增补本专业委员会委员或提出取消、撤销委员资格;

(五)对委员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二条 专业委员会委员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积极参加委员会的各项活动;

(二)完成本专业委员会交办的各项任务和有关工作;

(三)服从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四)不得利用委员身份为本人和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牟取利益;

(五)不得损害专业委员会的声誉。

第七章 专业委员会的活动

第三十三条 专业委员会可以通过研讨会、座谈会、听证会、业务观摩、业务培训、提出立法建议、工作建

议和意见书、公众义务咨询、法律宣传讲座、对外交流、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

本会鼓励专业委员会之间开展横向合作和资源整合。

第三十四条 专业委员会应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不断创新,重在落实、讲求实效。

第三十五条 专业委员会应在每年11月15日前或按本会的要求制订本专业委员会的下工作计划,并报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备案,由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监督实施。

第三十六条 专业委员会每年应至少组织四次业务活动。其中至少有两次活动由全体委员参加;至少有两次活动面向全体会员,邀请非委员参加。

第三十七条 专业委员会的每个委员每年至少应撰写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实务价值的专业文章。

第三十八条 专业委员会的活动应及时转化为研究成果公开发布,或将委员撰写的专业文章结集出版,或将研究成果以白皮书或报告等方式公开发表。专业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发布一项研究成果。

第三十九条 专业委员会业务研讨活动应撰写综述。综述内容包括:议题、观点争论、主导意见、专业建议和会议规模等。

专业委员会活动信息、重要演讲和会议综述等内容应及时在本会网站公布,尽可能利用网络媒体等形式传播委员会工作成果。

第四十条 专业委员会拟与境外组织和机构开展合作、签署协议,应事先向本会请示,请示的内容包括:合作对象、合作背景和目的、合作方式和内容、经费来源和使用等。

请示经批准后,专业委员会方可开展此项活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做出工作总结报本会。

第四十一条 专业委员会应在每年1月30日前或按本会的要求,向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书面报送上工作报告。

第四十二条 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和秘书处每年对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定。

第八章 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经费

第四十三条 专业委员会工作经费来源为本会拨款、社会赞助、举办专业活动或社会活动的收入以及委员自筹等。

第四十四条 专业委员会对经费的使用应本着计划、合理、节约的原则,量入为出。

第四十五条 专业委员会不得将取得的活动经费在委员中分配。

第四十六条 专业委员会经费的使用、支出的标准等,应当按照《专业委员会经费管理和使用方法》执行。

第九章 专业委员会的宣传

第四十七条 未经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同意,专业委员会不得自行建立专业委员会工作和宣传网站、网页或自办刊物。

第四十八条 专业委员会针对相关业务领域或委员会自身开展的新闻宣传,须将宣传内容、有关媒体、宣传方式等事项报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

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委员会名义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须将采访媒体、采访内容等事项,书面报送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经批准后,委员须在批准的范围内接受有关采访,并在采访后将情况报秘书处备案。 专业委员会委员未经本会授权,不得以专业委员会委员身份接受境外媒体采访。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专业委员会可根据本规则和本专业委员会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细则,并报本会规章制度委员会和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五十条 本规则经理事会通过后施行。

第五十一条 本规则由理事会负责解释。

上一篇:比较社会经典语录长句下一篇:北京医保药品报销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