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婚俗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中国的婚俗范文

中国民间婚俗

山西大同大学

课题名称:民俗学专题论文

——盂县婚俗

姓名:李琪 学院:文史学院

班级:08级汉语言文学三班 学号:080501011320

摘要: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他代表着青年男女的成熟,因此婚姻礼俗也历来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俗也随之发展变化,各地的婚俗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形式。盂县作为山西的

关键字:六礼、发展、传统、现代、盂县

中国民间婚俗

——盂县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的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并且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的婚俗历代主要沿袭的是“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现在的婚礼习俗已经有所简化,并且根据各地不同的风土演变而有所不同,盂县地处山西的东部,从几千年前的仇犹古国演变至今,婚俗已与山西各地的基本相同,但在细节上也有其不同的特色。一般从议婚到成婚大都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订婚。这个程序仍因袭古代陈法: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说某家要操办婚事,往往由男家求亲友为媒游说女家,女方若许可,则两家互订婚约,并相易庚帖。订婚之月,有些地方设宴款待媒人,这就是订婚,又叫许亲、订亲。这其实是六礼中的纳采、问名合二为一,反映了人们已倦于古礼之繁琐,为适应新时代、新思想而大大简化了婚俗程序。这一点在第二阶段也表现得很明显。第二阶段纳聘,即由男方向女方家送数量不等的聘金。一方面用以感谢女方家长对女儿多年的养育之恩并充当婚嫁之费,另一方面表示男方对女方的重视,暗示女家尽可放心地将女儿许配于他。女方在接受聘礼之后,要以冠履等物回送男家,一方面体现传统的礼尚往来,另一方面则表示女方欣然同意及欢喜之意。实际上,这道程序是将古礼中的纳吉、纳征合二为一。可见,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固有程序仍未改变,区别就在于总体上的简略。第三个阶段即成婚,也叫亲迎,俗名又叫“娶媳妇”。这一天,大部分地区是由男方亲自到女家迎娶,鼓乐喧天,直至黄昏。当然,地区之间、贫富之间在程序上不尽相同,但删繁就简的总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下面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一、 女儿出嫁送嫁妆

送嫁妆,即发奁。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这是汉族地区一直以来的习惯。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的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陪嫁物多为衣服、被褥、洗脸盆、箱子、家具、家电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陪嫁的物品的等级也不同。在过去由于物品众多,多者可达十余抬。而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一般由车辆运送,并且在婚礼前就已经运送到新房,当天的礼车知识作为装饰排场之用,并不运送东西。在过去,由于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在现代,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

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 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盂县在继承了大部分的习俗的情况下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送脸盆、漱口杯等日用品要尽量是红色的外,脸盆里面要放上用白面做的面人,寓意“送子”,并用红色的布包起来,包成一个包袱,由送亲的人带到男方家。

二、 最美丽的女人是新娘

新娘在喜日前夕,就要忙着打扮自己了。用化妆、造型等手段,弥补缺陷,突出优点,展现新娘外表之美。按民间传统,新娘打扮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婚礼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南北民间都流行着古色古香的沐浴更衣、“上头”、“开脸”的礼仪习俗。

开脸,亦称开面。所谓开脸就是用刀剃掉、或用两根线互相绞合,用以绞尽脸面上或脖子上的汗毛,秀气鬓角。开脸必须在婚前一日进行,而且必须有儿女双全的有福的夫人来完成。盂县至今也仍有这样的礼俗。在婚礼的当天,新娘要早早的开始准备装扮,盂县的特色是新娘在上轿前要在屋内拉上窗帘,点上一对红烛,新娘盘腿坐在床上,对着镜子梳头,并且要吃下由母亲做的两个荷包蛋,寓意也是“送子”的意思。

新娘的穿戴也是十分的讲究,可说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现在一般新娘在出嫁是穿红色的嫁衣,在典礼时则是按西方的风俗穿白纱,在敬酒的时候则又换成或中式或西式的礼服,一般新娘在这一天都会准备三到四套的礼服。并且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娘一般都用金银珠宝等饰品来装扮自己。

新娘在准备完毕后,盖上盖头,就可以准备上轿了,在盂县当地迎亲的队伍一般在中午以前就到了,中午的时候在女方家里吃席,在宴会完毕后,下午三点左右由女方家出发。新娘在出发的时候不能下地,只能由新娘的兄弟背到车上,新娘如果没有兄弟,也可由舅舅或父亲来完成。

三、 新娘坐花轿——明媒正娶

花轿,也叫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一般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而现在中国人结婚,新娘子需用小汽车接送。借或租豪华的汽车娶亲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有些新郎、新娘两家很近,可是也会请来轿车,在外面兜上一圈,风光风光,再进新郎家中。

结婚用轿车迎送新娘,粗看是现在交通工具带来的奢尚,实际上它是就是新娘“坐花轿”迎送古礼的现代化变异。新郎家一般都是借用亲戚或朋友的车,组成车队,再由男方家统一的进行装饰,一般都用鲜花、彩带、气球等进行装饰,车辆出发次序以及行进路线安排上都有一定的规矩。迎亲队伍出发的时候所走的路线不能和回去的时候重复,而且要按照逆时针方向行走,即来时走右边,回去时走左边,重复的话就会生男不生女或生女不生男。花轿一出发,就意味着婚礼的正式开始。

女方送亲也是有一定的规矩的,送亲是一种婚嫁习俗。女儿出嫁时,娘家邀请几位长辈亲属护送女儿到婆家,俗称送亲。送亲者到男方后,要等男方派人来接才能进屋,吃饭时两人一般分座两张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亲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饭,吃后嘱咐嫁女几句就走。送亲走后,男方客人继续婚宴。送亲的长辈是个重要角色,他代表着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女方选择谁送亲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担当。实在没有直系叔伯,就找最亲的、最近门的长者。但也不是谁都能送亲,这个人要长相端庄,举止大方,有权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过,如果女方确有至亲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举止如何猥琐,这时也得出面送亲,否则会被人耻笑,一生抬不起头来。而这种人就要进行短期培训,教他各种规矩,直至烂熟于心。真到出场那天,也能撑得住台面。送亲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会不停地散烟,说些溢美之词,生怕哪句话不当,搅浑了这场喜事。当然,这陪客也是有讲究的,都是男方家的头面人物,穿着长相出众,能说会道。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严。款待送亲的酒席是漫长的,要等所有吃酒的人全散了才完。酒席宴一散,送亲的就会对陪客说上一堆客气话,如孩子还小,不懂事,请婆家以后多担待,等等。另外,送亲的还要到新郎家同新娘话别,也是千篇一律的话,比如别想家啦,好好儿跟人家过日子啦,等等。而新娘一定要送到门外,但不能有泪,以此证明在这个新家新娘是幸福美满的。

四、 营造甜蜜的窝——新房

每个已婚的人都经历了洞房花烛,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为了营造洞房花烛夜的美妙气氛,新人们在入住洞房之前,要对洞房精心布置一番。在现在都市,新房的设计和布置崇尚高雅和现代化,高档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具及其他摆设时尚而别致,当然这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喜字的点缀,一般人们都会在墙上和门上等地方贴上喜字,来营造喜庆的气氛,当然对联也是必不可少。

洞房布置基本停当之后,临近结婚吉日前最为重要的一项仪式即为“铺床”。铺床,也称为“铺房”、“安床”等,是一种于结婚前一天在男方举行的仪式。“铺床”的重点当然是被褥,它由有儿有女的全福人缝做,禁忌孕妇和寡妇参加。“喜被”一般用购买好的面料自己缝制,被面以绸缎的为好。这样显得富贵华丽,也更吉庆。缝制喜被的人数最好是双数,一般是四个人、六个人或是八个人比妥当。缝制者的生肖要与新婚夫妇的生肖相合,不能相冲相克,更不能有头两内顶白者参与缝制(即在头两年内死了父母亲的人参与缝制)。缝制好后还应在被子的四角缝上红枣、栗子、桂圆、花生等物,有“早生贵子”的含义。

枕头一般是由枕心和枕套组成。过去用的枕心多是谷壳、荞麦皮、芦花蕊等,现在的多是用木棉、羽绒等组成。枕套的种类也很多,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其他物品选择。枕头有一对的,也有“连枕”。新婚夫妇以选购一套“连枕”较好,有永结同心的好意头。一般在枕套里面还应放一段芝麻颗,更蕴涵“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意境。

总而言之,作为特殊的卧房——洞房,在布置时着重体现着隆重、喜庆和吉祥这三大主体而展开。

在婚礼当天晚上,新郎和新娘在睡觉之前,也需要人来铺床,一般是由小姑子来完成,新娘也要给小姑子红包来讨彩头。

五、吹吹打打迎新娘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当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亲。在迎亲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中,女方男方各自要举行一些习俗活动。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在满足了亲友们的要求后,才能顺利进门,这叫做“讨喜”。在进去女方家后男方要换一套衣服,这套衣服是有女方家准备的,最主要的是鞋子,亲友们会抢着把新郎叫上的鞋脱下来,这样会讨到“脱鞋钱”。为了热闹,新郎一般会在鞋内贴上双面胶,增加难度,使整个过程变得十分的好笑。然后男方家就准备入席。在宴席后,女方家就可以准备送亲了。

翘首以待的花轿终于抬到了男方大门口,婚礼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娘下轿入门的一瞬间,各地的风俗一般不同,在盂县当地,新娘的轿子到了门口,男方家要先放炮,在鞭炮声中新娘由新郎的父亲或兄弟背新娘进门,在这时新郎家的朋友会来闹新娘,用大头针或图钉来扎新娘和背新娘的人,新娘在众人的嬉闹中进门。新娘在整个过程中脚不能接触地面,要由人直接背到新房的床上。

新娘进门后,亲戚朋友就会进来看新娘,新娘在这时就会把身上带的喜糖分给众人,来分享喜悦,并等待典礼的时间。

六、掀起新娘的盖头来

盖头又称盖井、方巾,是新娘在婚礼上的重要饰物。娶亲花轿来到家门口,催新娘上轿,新娘先拜别父母,然后用红巾蒙首,让伴娘搀扶上轿。花轿载着新娘,来到夫家,举行婚礼。

揭盖头仪式是在洞房里举行的。民间对新郎新娘入洞房之俗向来很讲究。

七、新人共饮交杯酒——合卺

新郎新娘共饮“交杯酒”,是入洞房后到圆房之前的一个趣俗。我们在婚礼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两个酒杯斟满酒,新郎新娘各取一杯,面对面站着,用拿酒的手臂相互交错套折,同时喝尽杯中酒。喝完后手臂再放开。整个过程尽管时间不长,但两位新人当着众人的面,手臂相交,腼腆的神情和喝酒时的拘谨,着实令人忍俊不禁。伴随着大家的哄笑和掌声,满杯酒下肚的当事人脸色红润,显露出娇羞和幸福,频频向在场的亲友们致谢,气氛热烈。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在盂县当地,新娘有吃生饺子的习俗。北方人喜食饺子,逢年过节均以饺子为美食,洞房里照样视饺子为吉祥食品,饮交杯酒后为吃饺子,一般洞房里的饺子虽然经过蒸煮,却故意煮的半生不熟,当新娘吃第一只饺子时,会故意问道:“生吗?”新娘照实回答道:“生的。”寓意为生子。此俗本地称为“儿女扁食”。

八、新房里的狂欢——闹房

结婚礼仪中,最有意思的算“闹房”。“闹房”又称“吵房”、“戏新”、“戏妇”、“弄新妇”等。顾名思义主要是以闹新娘为主,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郎也成为人们嬉闹的主角。婚礼当晚,喝过交杯酒,闹房即开始。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因为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闹房当然也有其有利的一面。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在闹房结束后,整个的婚礼就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

婚姻是人生仪礼中最隆重的大事,它标志着一个人告别青少年时代,进入成家立业、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所以,婚礼向来为人们所重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婚礼的步骤也比较简化了,可是其中的一些传统的东西还是保留了下来,体现这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祝愿,当然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增加了很多古时没有的环节,也体现出来现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期望。不论何种形式的婚礼和习俗,都意味这一对新人将要一起生活,面对困难,是青年男女成熟的标志。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建中,《婚俗》,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2、龙生庭,《婚俗趣话》,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08

3、程来生,《风俗流变》,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4、薄一冰,《盂县志》,中国-方志出版社,1995

第二篇:萍乡婚俗(中国社会生活史)

萍乡市婚俗—以上栗县彭高镇婚俗为例

就现在萍乡市上栗县彭高镇的婚俗而言,它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礼仪,如:纳彩、纳吉、请期、迎亲等。但是,是以现代人的表现方式进行的。同时,也具有现代婚俗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的撰写主要结合80后兄长成婚时的婚俗,行文中涉及现在的变化与以前的对比。

对于现代自由风气之下的婚俗一般是从订婚开始讲的。由于我的兄长是通过相亲完成的婚姻大事。在此。有必要把订婚之前的小细节说明,且这些细节是由古代萍乡地区传统的婚俗演变而来的。兄长是经亲戚介绍认识我嫂子的。这便是相亲,在萍乡地区统称为“说媒”。这位亲戚就是我们熟知的媒人。媒人一般会根据男女双方的相貌、品性、职业、家庭情况是否匹配来“说媒”。先由媒人向男女双方介绍彼此的情况,如有意向,则约定日子见面。见面后,在男女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则进行深一步了解,即到双方的家中拜访,在当地称之为“察人家”。由媒人带领,并由父( 母) 或亲戚作陪,去察看对方,了解对方家庭情况、邻里、环境等等。男方到女方家,要由女方亲自献茶。女方到男方家,通常男方家要赠送钱物。如女方允诺,则收下钱物, 男女可进一步发展。接下来这段时间是男女双方自由约会,相互了解的阶段。双方情投意合的话,接下来就是对双方的生辰八字,当地称之为“检八字”。由男方向女方讨得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八字无冲克,就可以“上门”了,男方到女方家做客,带上一定数量的钱和礼物,女方家以酒席款待。

以上是在萍乡市上栗县乡镇中相亲方面的礼俗。但不管是相亲还是自由恋爱,以下的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媒人就必须贯穿整个订婚与结婚的过程。自由恋爱的也会请媒人,在当地认为“无媒不成婚”。首先是订婚,订婚是向外界宣布男女双方已建立了婚姻关系。父辈时,是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即可,现在对订婚的日子没那么讲究,双方方便即可。订婚宴可以在任一一方家中办,但所有花销由男方承担,现在大多在酒店宴请。订婚当天,男方要将“订婚礼”送至女方家,并请媒人陪同作证。订婚礼包括“彩礼”和“三金”。“彩礼”在前几年通常是五万。如今早已上升。“三金”包括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接下来是女方置办嫁妆,根据男方“彩礼”的多少置办。包括:新郎新衣服一套、男方全家成员每人一双鞋、被子三至四套、电视、电脑、冰箱、空调、洗衣机成双成对的脚盆、杯子、脸盆、行李箱、有条件的还包括轿车等。以前父辈结婚时还有一对夜壶。这些嫁妆中电器会在结婚之前送到男方家,其余的在出嫁那天送到男方家。

结婚,一般会挑选两个日子,月头和月中或者是月中和月底,以避免女方例假,例假视为不吉利。结婚宴双方家都是举办两天。从女方来讲,第一天称“起媒酒”,男方和自家兄弟要在上午将“鱼肉礼”送至女方家,“鱼肉礼”包括:办酒席需要的鱼、肉和活的公鸡、母鸡各一只,这一对称之为“离娘子”,预示着女方将离开自己家与男方组成家庭。男方会在女方家吃完午饭后回到自己家,中餐只是便餐。女方家正式的“起媒酒”是晚宴。一般是十碗菜,第一道称“全家福”,到第五道扣肉上桌时,放鞭炮,最后一道菜是全鱼。第二天称“嫁女酒”,正席是早上。女方早上五点左右要去化妆,回来后坐在卧室直到开席才能出去。现在在酒店办结婚宴时,新娘、新郎站在门口迎接宾客。九点左右新郎及新郎的兄弟姐妹组成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放鞭炮,“嫁女酒”开席,并有司仪致辞。在十碗菜之前会有果盘、卤菜拼盘等。第五道扣肉上桌时,新郎、新娘发喜糖、女方领着男方认识自家的亲友。饭后,待新娘整理好嫁妆后便出发,由伴娘、女方叔伯、舅舅等长辈及媒人组成送亲队伍送亲,伴娘一般是女方未婚的姐妹或好友。出发前新娘在家门口换一双新鞋,由新郎背上婚车。从男方来讲,第一天也是称“起媒酒”也是晚宴是正席,程序上和女方家的一样。第二天称“结婚酒”,在新娘家吃完早上的“嫁女酒”后,一般在十二点之前会将新娘接到新郎家。由新郎将新娘背下车,牵手迈过大门门槛,进入新房,新房的布置基本上是家具全新,被子、床单、枕头大多是大红色。新娘坐下后,由新郎的姐妹盛好洗脸水,端给新娘洗脸,新娘要给一个红包。至正席开始才能出门,正席程序和女方家的“嫁女酒”一样。饭后,当地有一个称之为“交亲”的习俗,由女方送亲的长辈、媒人、男方父母、新郎、新娘等围坐在一起,交代事宜、教导持家。仪式结束后,放鞭炮欢送送亲队伍。然而,在我们当地,晚上的闹洞房要看个人意愿,以一些小游戏捉弄新郎、新娘。第二天上午,新娘的兄弟要将这对新人接到女方家,称之为“回门”,一般男方要带礼物。而传统习俗是“三朝回门”,即三天后才“回门”。

婚姻是开启另一段精彩生活的媒介,而成婚的讲究是非常繁琐的,这些细枝末节都代表着美好的寄托,共同组成了各地各异的婚俗。

第三篇:中国婚俗关键词 婚礼策划师必知

中国婚俗关键词——婚礼

古时“婚”亦作“昏”,结婚亲迎定于黄昏时进行,故俗称“昏礼”,此即婚礼之由来。 中国婚俗关键词——婚书

指允婚的文约。男方送给女方家的叫“乾书”,女方送给男方家的叫“坤书”。在古代婚书很受重视,它基本上等同于今天的结婚证书。

中国婚俗关键词——红娘

红娘是元杂剧“西厢记”中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婢女,她聪明勇敢,天真爽朗,蔑视封建礼教,热情的促成莺莺和张生的结合。之后民间亦称热心促成别人姻缘的人为红娘。

中国婚俗关键词——冰人

冰人出自(晋书•索传)。“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为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与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后称媒人为冰人。“士如归妻,迨冰为泮”语见《诗•风•匏有苦叶》。

中国婚俗关键词——月老

月老又称月下老或月下老人,是民间传说中专司人间婚姻的神,月老始见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订婚店):“唐韦固遇一老人携带一囊,在月下检阅书籍,固问:“是何书籍?”老人曰:“此乃天下之婚犊”。固又问:“囊肿之绳何用?”老人曰:“将此绳系于男女之足上,即是离家居外国,亦能成为夫妇也”张四维《双烈记•就婚》曾云:“婚姻男女本由天,岂不闻月下老人之事呼?千里姻缘着绳牵。”后世因此把月老作为媒人的代称。

中国婚俗关键词——于归

于归,有室,庙见,宴尔(燕尔)。女嫁曰于归,男婚曰有室。新妇初进门谒拜祖先曰庙见。宴尔(燕尔)是新婚的代称,出自《诗•邶风•谷风》:“燕尔新昏,如兄如弟。

中国婚俗关键词——六礼

指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六道手续,也叫“六仪”。具体内容见于《仪礼•士昏礼》,包括:

1、納采,即男家访媒人去女方家提亲。

2、问名,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与出生年月;

3、纳吉,即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姻缘。

4、纳征,称“纳币”,即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女方一接受聘礼,婚姻即告成立;

5、请期,即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女家,求其同意。

6、亲迎,即新郎亲去女家迎娶。

第四篇:茂名地区的婚俗

人类的繁衍是通过男女的结合既婚姻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以此,婚姻乃是一生中的大事,男女双方通过这种形式走到一起。男女相亲相爱,相互依靠,养儿育女,传宗接代,阴阳交接,有劳有逸,万物生长,繁衍不息。

结婚既然是人生的大事,那么就马虎不得,不能随便应付,草草了事,于是乎,华夏子孙的祖先创造出来了各种各样的“规定”来维护“终生大事”的圣神性,即人们常说的婚俗习俗。

而我的家乡茂名的婚俗也有很多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茂名的传统风俗中,婚姻程序一般都包括六个步骤,俗称“六礼”。

一礼:纳采(即今日的“问吉”)。俗称“提亲”、“说媒”,是男家请媒人向女家送礼求婚的仪式。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家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礼记〃土婚礼》:“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古时候,人们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纳采用雁,象征顺乎阴阳往来之意,实际等于告诉女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现在纳采人们一般用活鸡或花布妆奁类用物。人们把这种鸡称为“带路鸡”,寓意吉祥如意。若礼物被女方收下就说明这婚事有了眉目。若女方已许配他人或无意与男方通婚则要买红糖用红纸封上压在男方送来的礼品上退还男方。

二礼:问名(即今日的“过生辰八字贴”)。征得女家同意后,男家可以接着进行问名之礼节。媒人代男方到女方家长处请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以便和男方八字相合占卜是相合相生还是相冲相克。同时还要算出迎亲、送亲之人在属相上的忌讳,用大红纸一式两份写好,叫“年名帖”,由媒人直接送往女家,叫“送日子”,而且还要向女家送聘礼。有的地方是送钱一宗,叫“盒子钞”,女家用其中一部分置办嫁妆,留一部分给嫁女压柜子,叫“子孙钱”。而有的地方则惯以鸡、鱼、肉、菜、面、枣、栗子等,随“年命帖”用食盒抬送女家,上帖“禧”字,俗称“送头盒”。 。若是相克则要退还八字庚帖,要放在一把新葵扇上用槟榔压着,喻意请女方重新选择合意的夫郎“送日子”之后男女双方即准备婚嫁物品,男家所缝制的被子多在四角放少许棉籽,取“辈辈有子”之意;同时,女家也要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帮助“棉被子”,多在四角放些红枣。花生、制钱、栗子等物,取意“早生贵子”。

三礼:纳吉(即今日的“落订”)。若双方八字相生则要派媒人告知女家男方已收下八字帖,再送上粉丝芝麻花生糖、一对鸡(一公一母)、戒指,表示男方承诺以后一定会和女方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纳吉送定时很忌讳将聘礼全部收下。男方送来的东西,女方都要将部分退回。

四礼:纳征(即今日的“过礼”)《礼记〃土婚礼》载有:“征,成也,使使者纳币已成婚礼。”男家向女家交纳财物,包括金银珠宝、钱币、日常用品、食品,过礼的数量越多越贵重、排场越大越豪华女方就越有面子。在婚礼六礼中,纳征礼往往是关键所在,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纳征当日,男方召集未来的婆婆、阿姑阿姨、嫡系亲人、媒人或者介绍人以及亲朋好友前往女方家。人数一般是12人,多者可以16人,至少要10人,取吉祥数字。这些人员到达女方家时一般要携带糖果20斤,寓意今后夫妻甜甜蜜蜜。金戒指。金项链自然是免不了的,富裕人家还会把金头簪插上女方的发髻,俗称“插头”。通常情况下,女方在插头之日要用水面点心招待来客,作为客人则要把这碗水面吃完,用当地的话叫“吃空做透松”,寓意今后做事情顺利。之后再由未来婆婆领队,捎回一双用红纸签封围的带绿叶的甘蔗,正如“蔗叶青青,祈求平安”一样。

五礼:请期(即今日的“过日子帖”)。男方家人将占卜好的宜婚嫁的良辰吉日书贴、礼书、礼烛和礼炮等交予女方,女方家长要用自己的生辰八字和吉日请人占卜是否吉利。若是吉利女方即以礼饼分赠亲友,并告诉日期。若是日子不吉利将日子帖交还男方,另择佳期。请期的时候,男方送日子所配的礼物必须是四种,叫“四色礼”,即方片糕二条、挂面二筒、肉二斤、鸡蛋十个。把红柬连同四色礼装在礼箩中,礼篮上压一个包有钞票的红纸包。

女方一般用这钱购置嫁妆以给女方撑面子。女方接到红柬和礼篮后,要将四色礼中的方片糕退还给男方,这叫做“糕(高)来糕(高)去”。方片糕女方不能收,收了就是失礼,十个鸡蛋也不收,另外加三个,将十三个鸡蛋全部染成红色退给男方,意思是希望将来这对小夫妻能有“九子十三孙”。此外,女方要用红纸开出结婚彩礼单,上列喜亥(猪肉)X斤、鲜鱼X斤、衣服X套,首饰、喜糕、面条、蜡烛、爆竹等若干。一切事情做完后,礼单由媒人带回交给男方并逐一办齐。

六礼:迎亲。当天新郎带一对阉鸡,用染料染红头颈,装入贴着红纸的鸡笼,用九尺红绳系着送到女家。新娘的弟弟或男性的同辈或晚辈要抬长桥凳挡在家门口、女性姐妹朋友则挤在门后向新郎讨要开门利是、姐妹钱。新郎进门后要跪下敬甜茶给岳父母,讨要“压路利是”。新娘由媒人公背着,媒婆用红伞遮阳送进大红花轿,花轿要连续三次走一步退一步,以示新娘拜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留恋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感激亲朋好友来送自己出嫁。

新娘在出嫁当天早上要举行沐浴更衣仪式,举行仪式的一般都是女方家属中夫妻两人都健在,多子女的中年夫妻来主持。沐浴更衣结束意味着新娘子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要履行妻子的责任。新人结婚当天,新娘要穿上传统的红衣裤,吃下代表爱情、多子多福和幸福的饺子后要梳头,梳头要找有福气的幸福的人,多半是嫂子,婶婶。梳头娘帮新娘梳头时要说吉祥的话,例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堂。”

大姑娘在出嫁的当天,要用红纸封好姐妹钱,钱不论多少,多则一元两元亦可,少则三角两角也行。临出门时,亲人们都汇集在屋厅为姑娘送行。姑娘的兄弟姐妹更生怕她远去,都围绕在她的身边,依依不舍。这时,姑娘就把早已封准备好的钱包默默地塞到兄弟姐妹的衣兜里。分发完毕,姑娘接过长者早已打开的红伞,跨过门槛,跨过火烟出嫁。送嫁途中,手持红伞的新娘在送嫁娘的陪同下,新郎牵着新娘的手慢慢前行。路上,新娘决不同别人说话,即使是很知已的朋友同她打招呼,也只能报以一笑。这不是出于腼腆,据说如果应了,会有“半路夫妻”之嫌。大家都知道这是新娘的忌讳,也不会同新娘说话。

结婚那天,新郎去女家接新娘,要带去一只煮熟肥鸡。这只鸡被称为“熟盒鸡”,是给女方招待来送嫁的亲戚朋友的。当女方厨工把这个肥鸡切碎招待客人时,细心的岳母便会叮嘱厨工留出一对鸡腿。当晚,洞房花烛。送嫁娘就将夹在嫁妆用红绳缚住的一对鸡腿拿出,放在新郎新娘的面前。然后,满满斟上两杯合欢酒菜。新郎新娘同时拿起酒杯,轻轻呷一口,相互交换酒杯,各自一饮而尽。以示同结夫妻,白头偕老。然后各自拿起一只鸡腿互送。这时,送嫁娘已悄悄离去。真是:“洞房花烛夜,合欢酒甜,肥鸡腿香,夫妻共饮嚼,同享新婚乐!”

讲到婚礼不能不提婚宴。婚宴俗称“吃喜酒”。它是婚礼当天答谢宾客举办的隆重筵席。婚宴一般设在新郎家中,会场上要有劝吃劝喝的人,也叫“牵客”,桌分主副,主为新娘、新郎、新郎新娘的父母、介绍人、主宾;副为一般客人,或是新娘的同辈亲戚,其他桌就是随便而坐了。在客人都入席后,新娘就要在小姑的陪同下开始行茶礼,一般茶礼多为红糖水,茶礼表达了新娘的基本礼貌,也让她认识了男方的亲戚好友,介绍的任务在这时就落在小姑身上,见到每一位客人都要倒上喜茶,然后客人将自己的红包放到茶盘之中,新娘收起红包道谢开始向下一位客人倒喜茶。

在倒茶过程中也开始上菜。上菜一定要用长方形的木制托盘,把菜摆好,用盖子盖上,客人入席后,女方的宾客便把盖子一一揭开,然后劝吃者开始叫大家吃菜,大家动筷吃菜,气氛要欢快,喜乐融融。

婚宴菜品一般为八道、十道、十二道,不能随便增减,菜要有品,汤要有名,不能随便做,每桌上的菜都要一样,不能这多那少,而且菜上了一半要上汤。传统的菜原料中必须有鸡,象征吉祥,同时也得有鱼代表年年有余,而且这些菜也得作为压尾的荤菜。

婚菜之中一定要有大枣、桂圆、莲子,都是取其谐音,暗祝新人早生贵子。水果要选择多子的石榴、西瓜,代表多子。杨梅。蜜桃代表今、喜饼是为了得到大家的祝福,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婚礼现场的喜庆气氛。喜糖、喜饼多放于盘子中,见人就撒,或者是抓起来就分,所以后生活甜蜜美满,千万不要上梨子和橘子,暗有分离、分开之意。

在新娘到达新郎家里要给来看新娘的亲朋好友发喜糖、喜饼。发喜糖喜糖一般要买很多,以免后来者吃不到喜糖、喜饼。

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三朝回门。三朝回门指的是在婚后的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着礼品回到娘家探亲烧香拜见祖先,而且男方的礼品中必须备有烧猪一只代表新娘的贞洁。男方送来多少礼,女方只拿其中的一半,算是两家认亲,以后和睦相处。回娘家代表新娘在家中的地位,也证明丈夫对新娘家人的尊重,所以新娘出嫁三天后,丈夫必须陪同新娘带着重礼回娘家探望。

至此,婚礼的仪式基本完成,新郎新娘开始经营他们婚后的生活了。

第五篇:农村婚俗的变化

放寒假到现在做了几单婚庆摄像,有时还集摄像、司仪、主持与一身,有几点变化引起了的我注意。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农村婚俗中婚纱、花车、车队、摄像、主持等现代元素已比较普遍。迎亲时要送八扇礼、到了新娘家门口要放鞭、不让新郎进,索要红包、新娘出嫁要撒糖、新娘改口,公公婆婆要给红包等传统习俗仍然保留下来。

二、枣南婚俗与枣北婚俗有所不同。

三、婚礼隆重但不热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计划生育、搬迁、外出务工等农村青少年非常少,缺少他们来打浑插科因此婚礼不热闹。

四、传统婚俗在弱化。一对新人因为年青不懂礼数,有的新郎就不支事。就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有不少不懂礼数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国的婚俗范文】相关文章:

婚俗中国范文05-16

中国各地婚俗范文06-04

中国现代婚俗范文06-04

中国文化婚俗范文06-05

中国传统嫁娶婚俗07-27

中国少数民族婚俗07-27

奇特的婚俗范文05-21

少数民族的婚俗范文06-16

婚俗2范文05-15

话婚俗范文05-15

上一篇:祝福趣对联范文下一篇:医者的初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