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诈骗现象

2022-09-11

1 引言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利用互联网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网络的发展, 网络的渗透性越来越强, 空间的限制被打破, 网络欺诈现象也越来越猖獗, 严重威胁着每一个网民财产安全, 需要受到每个人的重视。

2 当今网络诈骗现象的手段及分析

网络欺诈现象自网络普及伊始就有了开端,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网络欺诈现象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从欺诈的类型来看, 有比如“天上掉馅饼”式, 以中奖为名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进行诈骗;“感情欺诈式”, 通过捏造事实的手段, 在网络上说自己的家人、朋友受难, 急需用钱等来博取受害人的同情心从而进行诈骗;还有“排忧解难式”, 这种类型的欺诈手段, 大多是对受害人的个人信息有所掌握之后, 抓住受害人的某种需求来进行诈骗等等。诈骗的实际方式层出不穷, 花样百出, 有时即便受害者对欺诈者存有戒心, 也难免对此防不胜防。

3 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分析

根据中国网发布的猎网平台最新的《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研究报告》显示, 2017年上半年, 该平台共接到全国各地的网络诈骗举报事件10882件。在2017年上半年出现的这些典型网络诈骗案例中, 诈骗方式方法从支付手段到平台陷阱, 真的是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就当今来看, 网络欺诈不在集中于以往典型的电信诈骗, 而是与当下的“时事”有机结合, 比如, 淘宝、支付宝、手游、微信上, 都有网络欺诈现象的发生。

从网络诈骗的众多典型案例当中来看, 不仅诈骗的手段, 诈骗的类型多样, 连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也是多样化的。根据大多数人的经验, 网络诈骗上当的主要集中于老年群体为主, 因为老年人对这些新兴事物接触的比较少, 正是由于不了解才更容易被诈骗者蛊惑。但事实上, 网络诈骗犯罪的受害群体正趋向于年轻化, 90后甚至是00后已经成为主要受害群体。这些人普遍社会经验不足, 对于诈骗者提供的信息不加辨认就盲目信任, 结果导致上当受骗, 而且大都不懂得如何通过合理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使诈骗者能够轻松得手还能逍遥法外。

4 网络诈骗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犯罪的兴起

2016年伊始, 北京市公安局联合360互联网安全公司共同推出通过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来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创新平台, 即为文中提到的猎网平台。该平台在2017年上半年共接到全国各地的网络诈骗举报一万余件, 涉案总金额达12668.5万元, 其中的90后网络诈骗受害者占44.7%。与往年相比这些诈骗案件中, 网络诈骗金额有增多的趋势, 未来网络诈骗问题还将持续扩大。而从案件的类型来看, 数字化犯罪则呈现出新的增长态势。数字化时代, 犯罪行为早已从原来的实地抢劫, 转向数字化的类似犯罪行为。数字化犯罪的兴起, 使得诈骗分子的犯罪工具越来越复杂, 而且物联网的兴起更是让诈骗者无孔不入。

5 应对网络诈骗的个人建议

5.1 从自身做起, 增强防范意识

不要有天上会掉“馅饼”的思想, 更不要轻易向别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在涉及钱财转移的时候, 要格外警惕, 如果可以的话, 应当面或者打电话进行确认。

5.2 运用技术手段来进行防范

使用正规的搜索引擎, 不要轻易点击不明网页或者可疑的链接。同时下载安装可疑有效扫描漏洞以及隐私的正版杀毒软件。对手机和电脑定期进行杀毒

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上当受骗, 及时同银行联系冻结账户。接着到派出所报案, 向警方提供相关信息以尽快破案。

摘要: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 互联网从起初以查询信息为主, 慢慢发展成为企业和个人所用的平台, 这也是当下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而网络随之的普及化越来越高, 其“双刃剑”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网络给人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 也给了一些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一方面, 人们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便捷, 另一方面, 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计算机、手机上所储存的一切与个人利益有关的个人信息面临着被泄露的威胁, 同时这也为一些有不良居心的人提供了便利。本文便对网络诈骗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网络诈骗,互联网,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生辉.试论网络诈骗犯罪预防和对策[J].科技资讯.2015 (25)

[2] 吕岩.网络诈骗犯罪浅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 (01)

[3] 王媛.浅议网络诈骗犯罪[J].商.2013 (17)

[4] 陈巍.浅谈网络犯罪的特点与趋势[J].硅谷.2011 (03)

上一篇:公路工程投标中相关问题的探讨下一篇:压边圈参数设置对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