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11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贯彻落实经营方针为国家资产提供安全完整的保障, 其开展途径是通过在内部约束调整规范员工行为, 通过一系列方法和举措对员工工作效率加以评估管控及规范, 尤其是对财务信息以及财务工作的指导、调整及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 内部控制信息化固化业务流程, 降低人为干扰

在信息化时代,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内部控制信息化, 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控制流程有机结合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将控制的程序、步骤、指标、方法等要素导入计算机信息体统, 在计算机中设置编制密码口令等的运行参数与代码进行权限分配, 计算机将自动完成大部分的控制工作可有效减少人为的控制与介入。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相较传统的内部控制而言, 规范更加清晰执行更加精准, 譬如在进行某一项监管时, 计算机将严格按照设定好的控制程序执行, 直接过滤接收到的信息, 这种有据可依全自动化的执行, 将大大降低人工操做出错的概率减少人工损失, 杜绝了人为因素的舞弊与干扰, 更客观、更便捷、更标准。

(二) 内部控制信息化设定业务规则, 落实制度规定

规范化、程序化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特征, 制度化、法治化是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国家制度规定必须依照的标准,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信息化内部控制, 可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功能, 尤其是提前防护及实时调节。提前防护即事前防护, 通过设定业务规则从源头上控制业务活动, 将与目标背道而驰的可能遏制在萌芽阶段!通过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可有效监控业务实时执行过程, 通过既定的业务规则及控制标准及时发现并调整偏差, 多方位保障执行结果的规范化。通过事前防护与事中调整, 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执行、监管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三) 内部控制信息化加强业务效率, 提高管理水平

将信息技术引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可实时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 同步实现管理层决策、相关部门执行及有关部门监管。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运行系统可有效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的相关信息, 随时监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物资, 不仅使内部控制更透明还可提高事业单位职员为公众服务的效率及效果。此外, 通过信息化地进行内部控制, 可有效减轻管理者沟通的负担, 组织构架更精简, 拉近决策者与执行者的距离实现及时有效沟通, 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及成效, 提升管理水平。

二、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用合理措施

(一)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条款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社会地位及应担当的职责, 要求行政事业管理者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并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相关报表完整、真实、精确。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强化内部控制方法、途径的学习意识, 引进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 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员工规范化、制度化办公意识与行动, 进而做好内控工作,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与质量。

(二) 提高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应用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信息化内部控制, 首先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设施水平, 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其次要准确梳理、归纳、总结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及业务操作时经常容易疏漏或者出错的关键点。通过引进国内外成熟可靠的信息化技术, 程序化、规范化地进行编程对关键点加强管控, 形成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成熟信息化内部控制体系, 并定期更新、发现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强化计算机系统的准确与安全性保障行政事业工作安全稳定地开展。

(三)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决策、执行与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 应充分按照工作内容、岗位及等级要求, 清晰岗位界限, 明确岗位职能, 建立职责体系。将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贯穿各项岗位各个环节工作中, 并在岗位工作实行绩效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分离控制岗位制度, 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预测各项风险, 分析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实现有效的授权控制与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的有效预防与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事件与基本风险因素的结果, 尤其是风险因素及源头。联合实现管理目标的各项内外因素, 对风险管理基本数据进行评估, 实现风险管理意思、风险分析、管控及控制工作服务的完美结合。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信息化的内部控制, 可固化业务流程, 降低人为干扰, 保障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法治化地开展各个环节公共服务工作,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及成效。应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加大对信息化内部控制的软硬件投入, 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 进行风险评估体系, 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序开展各环节工作,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价值最大化。

摘要: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切实有效地按照相关法律要求保障国有资产完整性, 自发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有必要在各个环节的周转运营中导入内部控制机制, 这对于行政事业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 互联网已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实行内部控制应注意控制方法、对策及轻重缓急, 应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实现管控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风险体系

参考文献

[1] 丁莹.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会习, 2017, 01:234

[2] 刘永泽, 主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4:2, 84, 101, 125.

[3] 施国伟, 夏元义.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 (06)

上一篇: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透视阿瓦提县扶贫发展模式下一篇:白塞病3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