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德育教育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青少年德育教育范文

运用网上进行青少年德育教育探索

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社会发展至今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必将引起德育工作的重大变革。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不仅走近平民百姓,同时也闯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可以说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象一块神奇的土地, 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首先,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 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次,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即时性,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情的东西,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这个阵地向我们进行渗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也并非毫无办法。因为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中青年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目前加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应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利用校园网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使网上德育发挥其强大的优势,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探讨的课题。

现行德育工作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主要问题是未能遵循情感领域的教育规律进行。比如:德育工作形式陈旧,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简单的,灌输式的德育方法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德育活动“拒之门外”。于是“接受”层次上的德育目标就难以实现。

德育内容空泛,不能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德育活动中,共性教育强,个性教育少,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而且学生不管理解与否,只能被动接受,没有各抒己见的机会,压抑了个性发展,因此,很难使学生作出反应。

德育材料来源落后,与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不同步,现代信息少,与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吻合。“学校教育”模式的德育工作多局限于课堂上,校园内,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需要,不能感受到思想品德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体验不到德育成果的快乐,因此不能将社会的需要化成自身修养的动力。

要消除这种种弊端,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地发挥巨大的作用,就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网

上德育阵地。通过网络促进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使口头说教转化为精神沟通,增强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

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德育网站,开辟新的德育课堂

由学校组织精干教师在校园网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德育网站,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促进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古堡巨变:进入这个栏目,就可以领略到座落在黑龙南大门——双城的美丽、神奇,可以看到未来双城的发展、壮大,置身其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并会立志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

理论学习:进入这个栏目,就可以阅读马列主义精典著作,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看到名人名家的精辟论述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模拟实验: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活动者在不同道德观念支配下的不同行为反应将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如“毒品的危害”、“竞争与合作”、“知法守法”、“道德警戒线”等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感受某种做人的道理,把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结合了起来。还有网上党校、世界之窗、知识竞赛、时事追踪、自我测试等栏目。学生通过访问德育网站,就可以直接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直接学习有关党的基础知识,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并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把枯躁的理论学习变成了感性知识。克服了理论学习的僵化状态,学生由原来被动地不得不学变为主动地要求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自我测试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监控,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在校园网上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班级网页,通过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展示、德育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而且通过班级网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在制作中不断地扬长避短,使内容更丰富、页面更新颖,不但能使访问者耳目一新,更能使制作者在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

三、建立个人网页,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实际和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网页。可以设立德育档案、学习体会、生活信条、理想风帆等栏目,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开发网上论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论坛”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剖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国内外某一重大事件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的研讨,达到求同存异之效;可以对学校工作进行讨论,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好的建议。网上讨论有其特有的优势:讨论时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也就摆脱了“随大流”的状态,有利于敞开思想、讲真话,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其偏差,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

在闲暇时,学生也可以进入聊天室,海阔天空,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广结朋

友,广纳善言,在消谴娱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五、利用E-mail作学生的思想工作。

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能够谈心理话,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理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寄给老师,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然后用E-mail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设立校长信箱,学生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直接与校长交谈,这样既缩短了校长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尽快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网上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新的德育空间,对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等方面,都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同时也克服了知德分离、智德分离的弊端。

这种德育工作形式,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材料,把空洞的说教变成了精彩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接受教育,并对教育内容作出反应。

网上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从纯粹的受教育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从被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他们在研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德育工作的快乐。他们在创造中学习,使自己不断成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使学生感到德育是一种享受,从而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因此,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赌为导,利用网络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我衷心希望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学习网络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网

第二篇: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

宣传月期间,各学校务必学习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讲座,在此基础上,开展法制主题班(队)会、法制故事会、普法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征文、宣传栏、图片展览和参观法制教育基地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

法制副校长在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帮助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协助整治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要以宣传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按要求配齐配强法制副校长。在宣传月期间,要组织法制副校长至少为学生上一堂生动活泼、主题突出的预青教育课。

3、关注特殊青少年群体的预青教育,确保预青教育不留死角。近年来,农村留守青少年和城镇待业青年违法犯罪现象多发,合法权益屡遭侵犯,这些现象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要继续通过举办“一本法制书、一场法制电影、一次法制讲座、一次法律咨询一次法律援助”等活动,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是非善恶,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帮助其提高遵纪守法和防范危险、抵制侵害的意识和能力。针对不良行为青少年和刑释解教青少年,要以挽救、转化为目的对其开展针对性强的法制教育,动员社会各种法制教育资源,采取结对4帮教、培训就业帮教、生活扶助等方式,通过教育感化促其改正不良习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率。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这次活动,做到有领导、有方案、有措施。特别是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活动期间,要结合“法制进校园”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集中专项行动,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预青宣传月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及时检查,确保效果。活动期间,修山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综治办、镇联校等相关部门对此活动进行督查。

第三篇:青少年普法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在工作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法制副校长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有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没有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校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五五普法必须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引向深入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五五”普法规划继续将青少年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来抓。加强“五五”期间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意识、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养成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新时期青少年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贯彻“五五”普法规划必须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向深入。

一、我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

当前,经过四个五年普法的努力,我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实施的工作格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以中小学生普法教育为重点,强化领导,健全制度,围绕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了以宪法为核心、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市青少年法律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

——加强领导,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组织保障。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职能作用,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对象纳入全市“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规划,督促各县(区)、市直单位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作为普法重要工作来抓,推动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立足学校,充分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各学校严格法制教育“四落实”(计划、课时、教材、师资落实)制度。全市各中小学校都制定了法制课教学计划,明确了专职或兼职法制课教师,在校学生达到人手一册《河南省教育系统“四五”普法读本》,确保了上法制课的效果。各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通过班会、队会和法制报告团成员讲解,增

强了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开辟第二课堂,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司法行政、教育、关工委等部门先后组织开展青少年远离“黄、赌、毒”专题调研、青少年法制征文活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书画展、“央视《今日说法》进龙乡法制论坛”、“法律进社区实践活动”、“送法进校园”、“学生带法回家”“小手拉大手活动”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依法治校,普遍建立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综治、教育、团委、司法行政四部门专门召开协调会,对市直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进行充实调整。目前,市直所有学校、各县(区)直中小学和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都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协助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加强监狱、劳教所等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在校学生去监狱、劳教所听干警上法制课,听罪犯、劳教人员现身说法,对青少年进行警示教育和法制教育;二是充分利用普法讲师团、青少年法制报告团等社会志愿者团体为全市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三是通过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办法制专栏、讲座等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四是司法行政、团委、妇联等组织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依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五是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以及校园安全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了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秩序。

二、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法制宣传教育资源分散,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协作机制。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关工委、团委、妇联、教育、综治、公安、司法等部门都有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任务,由于协作机制不健全,往往各行其是,不能形成宣传合力,影响教育效果。

2、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偏颇,不能结合青少年思想实际。国家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其法律意识、培植其法制观念。而现在有些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过于片面追求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常常开展以刑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活动。尽管让孩子们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尤其是刑罚的震慑力和惩罚性,让青少年在犯罪面前畏而怯步,但坚守法律底线却不是单纯地依靠“畏惧”就可以取得的,它更加需要的是对法律的信仰,是对法律的尊重和信赖。而这一切必须源于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治理念的培养。

3、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影响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在普法形式上,现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大多还局限于讲法制课这种单一的普法形式,且没有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差别、性格特征、接受能力等,法制宣传教育形式亟待创新。

4、法制宣传教育不平衡,尚存在薄弱环节。如部分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法制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往往使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流于形式;以学校为主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得比较好,而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薄弱等,亟待进一步加强。

三、贯彻“五五”普法规划,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向深入

“五五”普法规划对青少年普法工作提出新要求,围绕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新情况、新特点,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向深入。

——加强“五五”期间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要突出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强化工作的针对性。法制教育要立足长远,要以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理念,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为指导思想来进行法制教育,要通过各种普法教育活动,使法律深入到青少年的内心,融入他们的生命。要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对中小学生要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养成守法习惯。对大中专学生要进行法律基础理论教育,认真落实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两课”设置中法律课的规定,进一步提高法律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促使大中专学生牢固树立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基本具备现代社会必需的法律素质。

——加强“五五”期间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教育格局。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要在普法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主抓的基础上,发动更多部门广泛参与,调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法律知识;发挥各种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趣味性;依靠社区阵地,实现教育延伸;发挥媒体作用,充分扩大法制教育的范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依法行使职权,发挥榜样效应。通过强化社会力量的协作,拓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渠道,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加强“五五”期间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要以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提高。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将法制教育列入课程,落实法制教育教材、课时和师资。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师资培训,完善和落实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组织和引导学校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第四篇:青少年品德教育校本课程

“青少年品德教育校本课程”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臵,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指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

1、青少年品德教育校本课程是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使知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质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青少年品德教育校本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3、体验理念。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目前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完善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

4、资源开发理念。开放搞活、盘活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家庭和社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人物资源――社区内的优秀人物(离退休干部、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各线的突出人才等);习俗资源――社区的风土、人情;特别资源――社区内有特别意义的人、事、景、物等。这些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本质上是由当地人民创造和积累的。

第三部分 设计思路

我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针对当前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日娇生惯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一些基本传统美德开始在这一辈人身上淡化,缺乏吃苦与合作精神,没有远大理想等现实。经过充分论证,最终决定加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与研究,将研究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寻求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便于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德育途径、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此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教研制度,每周一上午第四节为教研时间。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制定了 以“四点四会”为主题的校本德育研究体系。

第四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 目 标

通过该项校本德育课程的开设,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得到有机整合,以此为基础,搭建起和谐德育的平台,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灵活、评价更具体、效果更明显。

二、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能将家庭、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在相互的交往中,同学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4、经历调查、分析、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5、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综合运用从学校、家庭、社会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2、能在日常生活中躬行孝道,懂得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辛苦与不易,师长工作的责任与艰辛,理解师长,尊重长辈;

3、体会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一颗永远快乐的善心

4、懂得服务的价值与真谛,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懂得回报社会的人。

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第五部分 课程的主要内容

内容之一: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孝敬 活动建议:

1、承包一件家务活。

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自己为父母分忧的好习惯。

2、每周跟父母作一次长谈。

利用周末,将一周来的学习、工作情况和自己的所思所想跟父母作一次倾心谈话,在亲情的交流中彼此间更加信任。

3、每学期都给父母一个欣喜。

每月指导学生找出自己在本月的最大收获汇报给家长,给家长一份欣喜。

4、每学期至少设计、组织实施一个家庭“PARTY”。 通过设计、组织开展家庭“PARTY”,建立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每年学生要记住父母等家庭成员的生日,记住母亲节、老人节、仲秋节等家庭人情味浓厚的节日,在这些日子里,设计、组织家庭“PARTY”。

5、每年岁末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因此每到岁末,学生都要以“书信”的方式与父母做一次交流。书信中,可以无拘无束的谈自己的苦恼,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分歧,谈自己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感激

内容之二: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

活动建议:

1、精选一条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一条格言的选择,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人生理想、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在全校开展了优秀格言评选活动,学生通过选择格言、解释格言、“我最喜欢的格言”演讲等活动,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收获很大。

2、选择一个学习榜样。

榜样,既可以是古今中外的英雄,模范人物,也可以是身边表现优秀的老师、同学。我们通过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校园明星学生评选”、“十佳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心中选定了一位学习的榜样,作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标竿。

3、总结一条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贵在得法。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更注重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学校层层开展了学生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有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值得推广。我们将参加校级交流的学生自我总结的经验汇编成校本读本---《开启智慧之门》,供全体同学学习、借鉴。

4、练就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和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

结合校本课程学校规定每天下午第四节为“自主活动”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班级或校级兴趣小组参加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或艺术活动。学校加强检查力度,严禁教师利用第四节时间上文化课。此举非常受学生欢迎,校园文化也呈现出了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活泼气象。让学生利用课间相互开展游戏、自由活动,得到充分

内容之三: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 活动建议:

1、自选一项为集体服务的项目。

开学之初,按照学校政教处的要求,各班首先召开好一个主题班会,即“班级岗位竞争会”。由班主任对班级岗位提前划分好,包括大到班干部岗位、课代表岗位……小到班级门窗关锁、多媒体管理……,使得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培养起了关心集体的责任心。

2、每天为集体做一件有益的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事不分大小,只要有益于集体的就做,哪怕是丢在地上的一张纸、一块瓜子皮,只要随手拾起丢到垃圾箱内,都可以看做是有益于集体的事。每天各小组召开一次碰头会,组员陈述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培养起了学生的公德意识。

3、每学期为班级或学校提供条好计策或者意见、建议。

学校对好的意见、建议或计策积极采纳,对当事人予以表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4、寻找一个“合作伙伴”。

为培养学生的相互关爱的意识,学校组织开展了找一个“合作伙伴”活动。学习优秀的找一位学习较差的;品德优秀的找一位比较调皮的;家庭优裕的找一个比较贫困的做伙伴,于生活中进行关心、帮助。在相互的交往中,同学们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5、选一位喜欢的老师做“知心朋友”。 结合学校实行的“班主任十辅导员制度”,我们引导学生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学校老师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可以随时向“大朋友”请教问题,倾诉心里话。通过该项活动,老师也可以打破班级界限,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密切了师生关系。

内容之四: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 活动建议:

1、树立一个远大志向。

理想是引领人生航程的灯塔,我们通过开展“我的理想”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2、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参加一支“志愿者服务队”。 我们利用学校所在的区位优势,与市老干部局、军干所、敬老院、科技园、烈士陵园、交警队、汽车站等众多单位结成共建单位,指导学生选定自己的服务岗位,利用节假日、星期天以“志愿者服务队”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实践、服务之中,每学期都收到社会各界写来的表扬信300多封。

3、每学期确定一个社会实践研究课题。

我们结合 “中美合作项目----中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的成果,带动全体同学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参与各类调查、研究、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6年3月26日在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的“中美合作公民养成教育模拟听证会上”,我校七年级五班研究的课题----“社会区垃圾处理问题”得到了与会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一等奖。

4、自我评定所做的一件最有益于社会的事。

年末,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回顾一年来自己回报社会中所做的一件最有益的事情,各班评出最优秀的事迹参加学校评比,学校将此作为校园明星评选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五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2、坚持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在活动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要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必要时还可以运用道具,布臵特定场景等方法,促成与模拟角色相匹配的活动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真实感。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集各种体验于一身,创设产生深刻情感与内心体验的沃土。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应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

5、要注意协调好各方的关系。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中的人力资源,采取措施吸引各方人员的积极参与。家长和社区人士在实践中可以是组织者、引导者、陪同者,也可是受教育、受服务的对象。学校师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都不尽相同,自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容易各持一端。因此,要加强交流,使不同的看法和做法,逐步统一到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上来,实现三方教育人员在思想、情感、行动上的整合一致。

第六部分 课时安排及师资要求

学校将校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每两周一课时,并设专兼职教师,有班主任、政治教师分别承担着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活动的具体课时,组织形式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确定,要根据学校、家庭、社区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有的活动可安排一个课时,有的活动可安排几个课时,有的活动可分组分班进行,有的活动可全年级或全校集中进行,有的活动可在学校开展,有的活动可走入家庭、社区。

第七部分 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青少年品德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校本课程的评价将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能通过各种途径的表扬与奖励,从而激发活动的热情。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更让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用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做到正面引导。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关注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并将其授课效果和学生收获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和绩效工资发放。

第五篇:青少年法制教育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我县“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规定如下:

一 、全县各中小学校学生都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法制教

育活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二、学校要制定好课堂法制教育计划,保证计划、课时的落实。每学期法制教育课时不

得少于10课时。

三、县教育局将统一下发法制教育教材,《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一些与青少年学生相关法制教育内容要列入思想品德课教

学内容中。

四、全县各校政治老师实行培训上岗制度。由各校的政治教师担任学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任务,其它学科的老师要将法制教育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法制教育的目

的,力求使课堂法制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活泼,便于学生接受。

五、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六、学校要开辟法制宣传栏、张贴法制挂图、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等形式定期宣传基本法

律常识。通过开展团队、班队活动等引导和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七、开辟校园网“法制教育专栏”,利用学校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学生

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抵抗能力。让网络在法制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八、进一步完善学校法制教育制度,制定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定期考核,使学校法

制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上一篇:情书大全给女生范文下一篇:庆七一活动总结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