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技术研究

2022-08-25

第一篇:什么是教育技术研究

什么是OBE教育理念? 向您推荐 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什么是OBE教育理念?

向您推荐

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与

培训中心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OBE)作者:大连理工大学 李志义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7期 去年6月,我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签约成员,这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在我国已经拉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些理念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成果导向教育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完全采纳。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并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2013年6月,我国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OBE强调如下4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这里所说的成果是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它具有如下6个特点:成果并非先前学习结果的累计或平均,而是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结果;成果不只是学生相信、感觉、记得、知道和了解,更不是学习的暂时表现,而是学生内化到其心灵深处的过程历程;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所了解的内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成果越接近“学生真实学习经验”,越可能持久存在,尤其是经过学生长期、广泛实践的成果,其存续性更高;成果应兼顾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技能,并注重其实用性,否则会变成易忘记的信息和片面的知识;“最终成果”并不是不顾学习过程中的结果,学校应根据最后取得的顶峰成果,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并分阶段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价。OBE的实施要点,或者说关键性步骤有如下5个:确定学习成果。最终学习成果(顶峰成果)既是OBE的终点,也是其起点,学习成果应该可清楚表述和直接或间接测评,因此往往要将其转换成绩效指标。确定学习成果要充分考虑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与期望,这些利益相关者既包括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也包括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等。构建课程体系。学习成果代表了一种能力结构,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体系构建对达成学习成果尤为重要。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一种清晰的映射关系,能力结构中的每一种能力要有明确的课程来支撑,换句话说,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要对实现能力结构有确定的贡献。课程体系与能力结构的这种映射关系,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体系的学习后就能具备预期的能力结构(学习成果)。确定教学策略。OBE特别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了什么,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输出而不是其输入,特别强调研究型教学模式而不是灌输型教学模式,特别强调个性化教学而不是“车厢”式教学。个性化教学要求老师准确把握每名学生的学习轨迹,及时把握每个人的目标、基础和进程。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自我参照评价。OBE的教学评价聚焦在学习成果上,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上。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评价强调达成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个人的学习进步,不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根据每个学生能达到教育要求的程度,赋予从不熟练到优秀不同的评定等级,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明确掌握,为学校和老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逐级达到顶峰。将学生的学习进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确定出每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是从初级到高级,最终达成顶峰成果。这将意味着,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将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达到同一目标。

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传统教育是学科导向的,它遵循专业设置按学科划分的原则,教育模式倾向于解决确定的、线性的、静止封闭问题的科学模式,知识结构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科的需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的需求。成果导向教育遵循的是反向设计原则,其“反向”是相对于传统教育的“正向”而言的。反向设计是从需求(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正向设计是从课程体系开始,逆反向过程到毕业要求,到培养目标,再到需求。然而,这时的需求一般只能满足内部需求,而不一定能满足外部需求,因为它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因此,传统教育对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外部需求只能“适应”,而很难做到“满足”。而成果导向教育则不然,它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这时“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确定4个对应关系: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内外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要与内外需求相适应。前已述及,按照成果导向教育反向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是从“需求”开始的。其中,内部需求取决于教育教学规律、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包括人才培养定位)以及教学主体的需要等,这些需求是传统教育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然而,外部需求(需求主体为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往往是传统教育教学设计容易忽视的。国家与社会的需求为宏观需求,是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主要依据;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微观需求,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这种需求具有多变性、多样性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考虑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相协调,多样性的需求与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相匹配。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是构建专业教育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要依据。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正确处理这种需求的功利追求与价值理性,及其专业性追求与专业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培养目标是确定毕业要求的依据,毕业要求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支撑。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是构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尽管毕业要求包含知识、能力、境界三个层面,即知、能、信,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和创造知识,而应用和创造知识需要技能和创造力,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能力。境界是一种心灵认识,是心灵对各种现象领悟的程度或觉悟的高度,也可以说是一种驾驭精神世界的能力。因此,毕业要求也称毕业生能力。培养目标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毕业要求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有什么”,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能有什么。从这种意义上讲,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的结果。制定培养目标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制定毕业要求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和毕业生。培养目标一般用4~6条来表述,毕业要求一般用4~15条来表述。毕业要求的条款数目,取决于是否将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为能力指标。所谓能力指标是指,将毕业要求(毕业生能力)细化为更易落实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并且能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条款。当然,上述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条款数的约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一般性规定。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实际上是对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必须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实现。也就是说,毕业要求必须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求用矩阵形式表达,通常被称之为课程矩阵。它能一目了然地表明每门课程教学对达到毕业要求中的贡献,还可以用作研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矩阵可以分析各门课程知识点之间是互补、深化关系,还是简单重复关系,从而为重组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注意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横向,在同一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平台;纵向,在不同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串。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其一,各类课之间的关系。要合理确定各类课之间的学分比例,在保证学生具备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增大选修课比例。要对选修课程进行认真梳理,形成课程模块,防止知识的零碎与割裂。其二,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的关系。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知识课堂变成学问课堂,将句号课堂变成问号课堂,将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显性课程”指的是传统课程,是由教师、学生和固定场所等要素组成,在规定时间、空间内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隐性课程”是指除此之外的,能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因素。“第二课堂”是目前隐性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要充分重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规划形式、内容与载体。要像重视第一课堂建设一样重视第二课堂建设,提升第二课堂建设水平,增强第二课堂育人效果。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内容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与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局部的,是某一条或某几条毕业要求与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的对应关系,而后者是整体的。也就是说,要把毕业要求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去,从而明确某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达到毕业要求的贡献。传统教育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际上是对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章、节顺序对讲授时间做出的安排。它规定了每一章、每一节的讲授学时以及每堂课的讲授内容,至于每一章、每一节、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是什么关系、对达到毕业要求有什么贡献却无人问津,以至于老师“教不明白”、学生“学不明白”。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学大纲的编写,必须首先明确本门课程对达到毕业要求的哪几条有贡献,然后对这几条毕业要求逐条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再后确定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时数。显然,成果导向教学设计的教学大纲,是按所涉及的毕业要求的条目(而不是按教材的章节)编写的。这样,对于每一堂课,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十分清楚,自己所教或所学对达到毕业要求的贡献,故而使老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明白。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为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提供了依据。传统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是依据教材确定的。按学科需求构建的专业知识结构,被课程割裂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并被固化在一本本“教材”之中。每门课程都强调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以致课程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教材越来越厚,课时越来越大。对于一些主要课程,还推出了“统编教材”,甚至贴上了“国家规划教材”的“权威”标签。教学靠教材、老师讲教材、学生学教材,离开了教材老师就不知道怎么教、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学,走进了教学局限于教书、教书局限于课程、课程局限于课堂、课堂局限于讲授、讲授局限于教材的怪圈。成果导向教育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壁垒,弱化了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强化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以达成某一条或某几条毕业要求为主线,形成课程串(纵向)和课程群(横向),在课程串和课程群内按照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这样,某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可能会“碎片化”,但总体知识结构却更加合理、更加完整。我们的大学课堂仍然按照中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着“填鸭式”教学,遏制了学生的“觅食”能力。大学课堂教学应该是“间断性”和“阶跃式”的,要让学生会自己修补一个个“间断点”、跨上一个个“台阶”。

三、成果导向的教学实施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能够达到毕业要求、达成培养目标的基础,但目前的课堂教学尚未摆脱科学教育方式的羁绊。为了适应成果导向教育的要求,至少要实现如下5个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传统课堂是“填鸭式”的灌输课堂,知识主宰着课堂,老师成了知识的权威,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成了“复制”知识的过程。对话课堂要达到知识的对话、思维的对话和心灵的对话。知识的对话需要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交流,使知识在师生、生生之间传递、交流与互动;思维的对话需要将“句号”课堂转变为“问号”课堂,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问号”,学生要善于为自己的“问号”画上“句号”;情感对话需要将知识课堂转化为情感课堂,只有倾注了感情,才能使学生感受知识的生命、领悟知识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课堂是封闭的,即在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在这种封闭模式下,教学活动围着老师、教室和教材三个中心转。开放课堂就是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现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时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空间上从教室向图书馆和实验室拓展,内容上从教材向参考资料扩充。这就需要课堂上用“吊胃口”代替“喂食”。所谓“吊胃口”就是,老师讲课就像介绍一桌丰盛的大餐,告诉学生每道菜有多么好吃、营养多么丰富、对身体多么有益,使学生垂涎三尺,食欲顿起;再告诉学生每道菜应如何制作、如何调配,使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下课后,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图书馆和实验室,为自己准备这顿大餐。传统课堂由知识主宰,讲的是知识,学的是知识,考的是知识。老师要做的是将教材写成教案,再将教案“背”给学生。或者将教材制成PPT,再将PPT“读”给学生。学生要做的是聆听、理解和记忆。这种课堂扼杀了学生的高阶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Bloom)将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次,前三个属于低阶层次,后三个属于高阶层次。高阶层次的认知活动(高层次教学活动)发展的是高阶能力,低阶层次的认知活动(低层次教学活动)发展的是低阶能力。低层次的教学活动形成的是低阶知识,高层次的教学活动形成的是高阶知识。低阶知识主要是陈述性知识,高阶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要实现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传统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维在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中的作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能深化,思能超越,思能创造。批判性思维是高阶思维的核心。思考是创新的关键。只有独立思考,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由多而少、由博而

一、由现象到本质、由无序到规律;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生动活泼、千姿百态,才可解放思想、向传统挑战,才能不安所学、不溺所闻,才能有创新、有发展。爱因斯坦曾言:“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思考从质疑开始,经过疑惑或质疑后,才可达到深信无疑;经过疑惑或质疑后,才可以达到深刻理解。重视老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是传统教学理念下形成的病疾,至今仍然主导着课堂教学。教与学的问题实际上是两方面的:一是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二是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传统课堂教学主要强调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要改变重教轻学现象,必须解决三个问题:教学本质、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教学本质是对教学是什么的追问。传统的认识是,教学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成果导向的教学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其中“会学”是核心,要会自己学、会做中学、会思中学。教学理念是对教学为什么的追问。传统的认识是:“教”是为了“教会”,“学”是为了“学会”。成果导向的教学主张的教学理念是:“教为不教、学为学会”。“教为不教”有两层含义:“教”的目的是“不教”,“教”的方法是“大教”。“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这种“教”是教学生“学”,这种“大教”是“善教”。成果导向的教学主张的教学原则是:“教主于学”。教主于学在于:教之主体在于学,教之目的在于学,教之效果在于学。“教之主体在于学”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教主于学的核心。“教之目的在于学”即前述的教学为什么,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为了“乐学”、二是为了“会学”、三是为了“学会”。“教之效果在于学”是如何评价教学。要放弃传统的“以教论教”,坚持“以学论教”评价原则。也就是说,“教得怎么样”要通过“学得怎么样”来评价。

第二篇:在职研究生是什么,有什么用?

作为一个在职研究生,我曾经对在职研一无所知,充满疑问各种打听,后来了解得多了也陆续回答过一些周围人关于在职研的疑问。我觉得“在职研究生有用吗?”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你认为的有用?学习知识?提升薪酬职级?换工作?拓展人脉?填补业余生活空虚?勾搭个学长学妹?我想答案是很多样的吧。

在职研究生的基本常识,第一,学习知识。排名较好、尚有节操的学校,对在职研的教学管理还是比较严格。如果这个学校的资源比较有实力,在职研的上课教师,师资不会差。至于有人担心老师敷衍不负责,我只想说“脱产的全日制就负责了?脱产的研究生老师就不接项目(生意)了?脱产的授课老师就不考发论文弄职称和知名度了?”。所以说,师傅请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用心抓取一切教学资源的在职研究生,学习起来回报率更高。工作过,不同于本科毕业继续读研的人,工作过,更知道自己的短板,更明白职场的行情,更清楚努力的方向,也更有肩上的担子。如果是混日子,在职还是脱产又有何区别呢?学术泰斗当老师,也无法把烂泥扶上墙啊!

第二,提升薪酬职级。一般体制内的单位,如机关、事业单位、非竞争行业的国企(注意这个限定语),比较喜欢用条条框框来衡量职工。没有业绩压力,还能看什么呢?但是到了外企、民营企业、竞争行业的国企,生存压力大啊,对研究生只是态度漠然。比如某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四大所之一),研究生起薪每月只比本科高300元?300啊,明显属于安慰奖啊!所以你如果梦想靠在职研提升自己的薪酬职级,那得看你在什么类型企业。而且不同企业的人力政策不一样,有的企业只认“双证”,有的企业单证也可以。有的企业,你私自刻一个假的,人家都认。至于在外企、民营企业,还是好好干活吧。别想太多了!

第三,换工作。原始学历不佳,现在单位待遇、前景不好,很多人想卧薪尝胆,读个在职研,华丽转身。到底效果如何,还是得回到上一节提到的单位性质上。有些单位根本不在乎本科还是研究生,这样考研当然没用。至于体制内单位,你要看清楚人家招聘的要求,最好能打听到单位的人力政策。如果读在职研期间,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在

解决论文问题,避免被退稿拒稿可以及时咨询拥有11年论文安排发表从业经验。期刊之家网杨编辑叩叩3110643181拥有丰富的经验与相关知识,为您的论文发表之路再添捷径。简历和面试中透露出“新亮点”,那这个学历还是有一定说服力。不要浑浑噩噩、一问三不知,还能靠一个学历忽悠住人。

第四,拓展人脉。我的在职研同学,年龄跨度比较大,职位背景也不同。人脉对不同人,含义不一样。你如果只是个小职员,却想着搭上一个高管同学,特别是大企业高管同学,也许关系能建立起来,但是实际作用很有限。身份地位悬殊太大,很难有实质的帮扶合作。我认为,通过同学了解不同行业知识,领悟不同的经历经验,并且与身份悬殊不大的同学有所务实合作,才是靠谱的。在一个脱产学习同学(中学、本科等)都不怎么热络的大环境下,不要期待太高。

第五和第六,即填补业余生活空虚和勾搭个学长学妹?这个当然有点调侃的意思。不过这不失为一种“收获”。毕竟,有的人喜欢把日程填满(不管意义何在)各种事务来获得一种“过得很充实”的感觉。还有人不知怎地,另辟蹊径想要找回一段校园恋情。周末读个在职研,其实和周末去运动、逛街、死宅,都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已。 在职研究生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3类。

第一种、1月的委培在职研究生。这个一般是单位和学校进行的委托培养方式,单位输送人员进入合作院校。由院校给单位培养这些学员。这些学员在学习期间不享受统招研究生的待遇,不转户口等等,毕业后还是回原单位工作。但是这个在职研究生是有学历和学位的。但是请你记住。一般有学历和学位的研究生一般都是在1月考试。

第二种、5月同等学力申硕。这种在职研究生范围很广。任何有本科学历的人都可以来读这个,而且还可以跨专业,但是有一点你要注意的就是,这个如果你想申请硕士学位,那么必须你现在就是有学士学位并且满了3年才可以。这种考试一般都是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2008年也就是去年的考试是在6月6日。不过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种考试需要参加校考和国考。国考的话是全国统一的综合和外语2门。(比如你读的是法学。那么就是法学的综合和外语),这种考试一般毕业后会颁发给你结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第三种、10月的GCT工程硕士考试,其实我觉得你应该就是这种考试了,应该是在每年的7月报名,10月考试。工程考试一般是学校的工程学院,最后颁发的也是结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上3种证书。1月和5月的证书一般都是学术型学位。而10月的是属于专业型学位。其实2种并无太大差异。都是国家承认的。这个你可以放心。

至于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这个在社会上褒贬不一。为什么呢?因为首先这个证书是国家承认的。你出国。申博。考公务员都没有问题。而且在一些私企。公司,事业单位也承认。但是在某些单位还是不太承认。至于你说的有用。那么还是看你到底是去做什么。如果就想在自己单位升职加薪的话。。那么我建议你还是先问一问你单位对于这个证书的承认度。有目的的学习才能给你以后的工作带来财富。不然你浪费了很长的时间。做了很多无用功。

另一个问题是你能不能学到东西。这个看你怎么去想了。第一个。如果你去学习了,那么肯定会学到一些11年资深老编辑为您的论文发表之路再添捷径杨老师寇寇1760405151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是不是你想要的。有一点要和你说明白。因为这个毕竟是在职研究生学习,他不肯能像统招研究生那样对待学员一样系统的去学习,而是告诉你一个思路。。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学员们自己去学习的。在职研究生他是给已经从事很多行业的人进行一个大概的学位教育。很多东西其实你学习来了都是在印证你在工作的所做的事情。 至于新的东西。这些建议你可以和学员和老师沟通。因为和你一起学习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和你一样工作背景的人。对你应该会有很多的帮助。而学术上的东西你可以去向你的指导老师请教。

其次,你应该好好看看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上的培养方式,以本人的经验, (1)如果是全脱产的,不管是专业硕士还是一月份的统招硕士,除了能拿到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还是能学到点东西。当然这种硕士的入学考试和毕业的难度都稍大些。

(2)如果是不脱产的,专业硕士也好,工程硕士也好,难度都算较低的。 这种硕士,从学校立场上考虑,其实就是牟利的一种工具;在个人方面,如果你需要的是那张学位证,那么对你就是有用的,如果你为学东西,那意义不大,别指望他能教给你多少知识,主要还是自学成才。 现在的导师指导几个工程硕士,说白了也有利用工硕们在社会上有项目有经验的意思。他们钻在象牙塔里能搞出什么成果来?指导工硕的话,说不定可以靠你们的项目发点论文,搞点经费,也可算作他们自己的成果。

工硕们呢,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拿学位证(注意:不脱产的话,是没有毕业证只有学位证的,这就 是单证的意思),另外导师在理论方面肯定是比你强些,说不定可以帮你在理论上上升一个层次,这点倒是真的。

(3)最后,综合起来,你要从你个人的需求出发,这个证对你有意义么?你要的究竟是证书还是知识或者经验?回答完以上的问题,相信你就心中有数了。不用相信这个或者那个老师的鼓吹,关键是看自己的需求。

第三篇:科学研究的精神是什么

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奖):科学研究是一种永远、不竭不尽的知识探索,不为名利,只为增加知识。要从事科学研究,首先要建立科学兴趣,再加上穷追不舍的好奇心。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科学研究必须在隙缝里看问题、针缕中做研究。比如看一件衣服,远看只是件衣服,细看却可以看见一丝一缕的编织、一针一线的缝纫,都是值得研究的东西。此外,还有对所谓“绝对的事物”抱持怀疑、并向其挑战的勇气与信心。

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奖):科学研究必须看每个人的兴趣与能力之外,生活与研究工作应该融为一体。

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要有追根究底、毫不妥协的精神,无论生活态度或研究态度都必须非常认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第四篇:一、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体系是什么?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一切法律现象可统称为法律现实。法律现实是一个综合性、概括性的概念,包括法的体系、法律实践、法律意识等方面。

法学的产生比法的产生要晚。当法律资料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立法和司法日益复杂化,产生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以后,法学才随之产生。

法学研究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阶级性。具有同一阶级属性的法学,由于历史条件、研究方法、研究重心、概念体系等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法学流派。一切剥削阶级的法学流派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未能揭示出法的本质和法的发展规律,但是其中有不少反映人类法律文化发展的合理的、进步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诞生,是法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是法学发展的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在批判继承人类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上逐步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一切剥削阶级的法学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阶级基础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在一些重大的理论观点上也存在原则性分歧。只有马克思主主义法学才是惟一科学的法学,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科学地提示了法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总的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还包括若干具体的方法论。这些具体的方法论包括:(1)社会调查的方法;(2)历史考查的方法;(3)分析和比较的方法;(4)语义分析的方法;(5)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的科学方法在法学中的应用;(6)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方法在法学中的应用。在各种方法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总的指导思想,总的方法论,具体的方法论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此外,在具体的研究中,要注意各种具体方法论的结合运用。

法学是一门学科群的总称,它包含若干分支学科。这些学科具体可以分为六类,即(1)理论法学;(2)法律史学;(3)国内部门法学;(4)外国法学;(5)国际法学;(6)法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缘性技术科学。其中每一学科还可以继续再分。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

二、学习法理学的意义何在?

法理学是整个庞大的法学的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支学科,但它和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等学科是不同的,它是从宏观上、整体上以法和法律现象的基本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由于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所以学习法理学可为学习部门法学乃至整个法律科学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对学习和深入研究部门法学及法学其他分支学科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是从其他学科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所以,学好法理学,对于学好法学其他学科具有指导的意义和方法论的意义;而学好其他学科则又可以丰富和深化对法理学的理解。法理学是整个法学的基础,没有牢固的法理学的基础或功底,要想学好法学的其他学科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就等于是空中楼阁,或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法理学是打开神圣的法学殿堂大门的一把钥匙,学习法学不仅应该首先学好法理学,而且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深化对法理学的理解和把握。

2、同时法理学不仅为人们提供学习法律的入门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法律和法学工作者的见识和境界。

法理学学通过其理论特有的魅力,向人们展示法律的文化内蕴,解释法律的内在精神,原则、价值和理论,提高人们的法学境界,扩展法学研究的视野,使人们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来返视重大的一般法学问题和本学科的法学理论问题。因此,一个合格的法律学生应当是具备良好的法理学素养的学生,一个称职的法官应当是既精通法律又兼具法理学境界的法官。

3、训练人们的法律思维方式和能力。

法理学可以培养一个法律人所特有的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法律人通过法的基本概念、范畴和方法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法律判断和评价,在此点上,它的立场区别于一个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或道德学家的立场;在此还可以提成人们的理性认识能力和法律智慧,是人们不仅知法之然,而且知法之所以然。另外,法律学可以训练人们的法律推理能力和理论抽象能力。

法理学这门课程具有基础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等特点。这对于初学法律的人而言,刚接触会有枯燥乏味的感觉,总以为没有直接涉及到具体侦破、审判案件的部门法学适用,认为法理学虽然说起来重要,但实际意义不大。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适用主义,是绝对不可取的。

对于初学法律、法学的人,明确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基础地位,进而明确学习它的重要意义是首先必须解决的头等重要的原则问题。没有一定的理论兴趣和修养,单凭好奇、猎奇去学习法学,结果法理学学不好,部门法学也不可能学好。这是初学法学的人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

三、法理学的教材体系是怎样的?

本教材共21章,分为五大部分:绪论(第一章)、第一编(第二章至第五章)、第二编(第六章至第十二章)、第三编(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第四编(第十七章至第二十一章)。

导论概括介绍了什么是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学体系,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法学研究的方法以及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等等。简而言之,导论阐明的就是法理学课程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学习有何意义。

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包括四章,系统阐述了法的起源、法的概念、法的价值、法的作用、法的历史历史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这一编的内容是全书的核心和基础,具有全书总论的性质,是学习的重点。

第二编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理,它包括从第六章到第十章,共五章。它首先概要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以及本质和基本原则,接着又从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关系等不同侧面阐释社会主义法在这些领域的具体体现,从全书看这一编是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的具体运用和进一步阐发。在这一编,大家重点把握的是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科学技术、法与党的政策、法与道德、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第三编是法的制定,从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共四章。第十三章阐述了法的制定的概念、原理和知识,是本编的重点;第十四章阐述了法律规范,这是法的基本构成因素,也是在法的创制过程中尤为注意的基本因素。第十五章法律体系,是讲所立之法的表现形式的结构的。第十六章法的渊源和分类,是讲的所立之法的表现形式;这一编在全书中当然也是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的具体体现和阐发。

第四编是法的实现。这一编从第十七章至第二十一章,共五章。这一编具体阐述了法律的贯彻实行中的一系列操作层面上的原理和知识。它和第二编、第三编在全书的逻辑关系是一样的。这一编中的重点章是第十七章法的实现、第十九章法律关系。

综观全书,从逻辑上,第一编讲的法是什么,第二编讲的是法有何用,第二编讲的是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着重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法在各个领域的作用,第四编讲的是法怎样实现。

四、如何学好法理学?

法理学是大家学习法学专业首先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因为以前对法学学科缺乏感性认识,加上本门课程与其他法学学科相比,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感觉比较难学是正常现象。我认为,要学好该课程需要掌握以下方法:

1、记忆和理解基本概念,比如法、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的渊源、法的体系、法的部门、法制、法治、法律文化等等。这些是作为基础,是必须要深刻记忆和理解的。

2、领会并理解基本理论,比如法的特征、法的本质、法制与法治的关系与区别、法律关系的要素、权利与义务等。这些基本理论是整个法学的理论,其他部门法都要涉及到的。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切忌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3、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现在的研究焦点。法理学是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涉及到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争论问题、甚至政策问题、社会改革问题。比如,现在的司法改革正在进行,公权力与私权利的问题讨论的比较多;三个代表的问题;受教育权利问题,等等。

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方法。

4、全面了解、重点把握。从学科体系来讲,学科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要有所了解,否则知识结构是不完善的,但每门学科都有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牢固掌握。如法的起源问题,对于帮助我们了解法的本质有重要帮助作用,但对于法的起源的条件、时间及表现形式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明确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就可以了,作为初学者没有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

5、注意和具体部门法结合起来理解法理学的内容。在初学时,不可能对法理学的基本理论都理解、掌握的非常好,如要加深理解,可以在学习具体部门法学时对法理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如可以结合刑法条文理解法律条文和法律规范的区别,结合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理解权利义务的内容要素。

五、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法理学,也称法学基础理论,主要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具体地说,法理学主要研究一般的法,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发展以及法的制定和实施等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法理学包括法哲学、法社会学和实证法的一些理论,它把哲学的、社会学的、语义的、逻辑的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法的一般原理。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基础理论的地位,它研究法学各分支学科的共同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带有方针性、战略性和方法论的性质。要学好部门法,要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和执行法律,就必须先学好法理学。反过来,部门法学又为法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素材,只有结合部门法学,才能更准确、更切实际地理解法的一般原理。法理学与部门法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法理学与法律史学是论与史的关系。法理学从部门法学和法律史学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然后又运用这些一般原理来推动部门法学和法律史学研究的深入。

六、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是什么?

1、指导思想不同。剥削阶级法学的指导思想是唯心史观。所以他们都不可能对法律现象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这就使如实地、科学地认识法律现象成为可能。

2、阶级基础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和法律要求的体现,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而一切剥削阶级法学都是有意或无意地为剥削阶级、剥削制度辩护的法学,是镇压和欺骗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

3、在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上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思主义法学的党性要求科学性,而科学性又是实现党性的保证。而一切剥削阶级法学,都竭力掩饰和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性,主张所谓“客观主义”。

4、在一系列根本的理论观点上有原则不同。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剥削阶级法学家大都认为法是超阶级的,抹煞和掩盖法的阶级性是剥削阶级法学的重大特点。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法不是也不能是超阶级的,而是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专政的工具。其次,与否认法的阶级性相联系,剥削阶级学法总是否认经济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决定于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归根结底决定于在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条件。再次,剥削阶级法学家大都把法视为是永恒的现象,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与国家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前进、阶级的消灭,国家与法都将消亡。

第五篇:什么是定向培养研究生

什么是定向培养研究生?定向培养的范围是什么?

定向培养研究生,是指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凡属研究生国家招生计划服务范围的用人单位,即高等学校,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国家重点企业(由国家教委会商有关部门确定),由财政拨款的文化、医药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人民解放军对研究生的需求,均可要求定向培养研究生。除上述范围外的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不得定向培养,只能由用人单位提供培养费用,进行委托培养。培养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均不得自行扩大定向培养用人单位的范围。

定向生的形式有哪几种?

定向生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由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的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2)从参加全国统考的在职人员中选定;

(3)从推荐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为硕士生的人员中选定。

采取上述三种形式的定向生,招生工作由招生单位负责,按国家教委规定的标准进行初选,并提出录取名单,经与用人单位协商(第

二、第三种形式的定向生还须征得考生本人同意),签定合同后,由招生单位发出录取通知书。 采取第一种形式的在职人员被录取为研究生后,其学习期间不转工作关系,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采用第

二、第三种形式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待遇与脱产研究生相同,即在学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生活补助费。定向生的用人单位还可向定向生提供部分生活补助。

定向培养研究生合同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定向培养研究生一律采取合同制办法。招生的高等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研究生之间必须在录取前,按照规定要求,分别签定定向培养合同,并办理公证。合同未签定前,培养单位不得向定向培养研究生发出录取通知书。 单位之间合同的内容应包括: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考生姓名、培养要求、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待遇及管理、合同有效期限、违约责任,以及其他双方认为必要的内容。

用人单位与研究生之间合同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生学习的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安排和最低服务年限、用人单位提供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待遇、合同有效期限、违约责任,以及其他双方认为必要的内容。

单位之间定向培养研究生培养合同的基本格式如何?

单位之间就定向研究生的培养而签订的合同,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考生姓名、培养要求、学习期间的待遇及管理、合同有效期限、违约责任以及其他双方认为必要的内容。合同的基本格式(范例)如下:

定向培养 研究生协议书(范例)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国家计划内招生按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的规定。通过协商,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招收定向培养攻读 学位研究生单位 (简称甲方),接收定向培养单位 (简称乙方),经协商从一九 年 统一招收研究生中确定 为 专业 研究方向研究生。

二、定向培养 研究生名额属国家计划内招生名额,招生工作由乙方负责,按乙方录取标准录取,正式录取前,由乙方提出名单,经甲乙双方研究同意后乙方发录取通知书。

三、定向培养 研究生的培养费用,由国家教委拨给乙方,并由乙方开支。

四、定向 培养生的户口、粮油关系、人事关系和党团关系均转至乙方,由乙方负责管理,培养期间定向生的住宿由乙方负责。

五、按教委规定“用人单位推荐的为本单位定向培养的本单位在职人员被录取后,其学习期间不转工资关系,

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该生的副食补贴、价格补贴均由甲方负责。

六、定向培养 生在培养期间,必须遵守乙方的学籍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定向生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行政处分,由乙方做出决定,通知甲方。定向生中途退学和受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或其他原因被取消学籍,由乙方做出决定,由甲方接受处理。

七、定向生的教学按乙方 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凡具备学位授予条件的,可申请学位,经答辩通过的,可授予学位。 定向生毕业后,必须到甲方工作,乙方不负责分配工作,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人事档案,党、团关系,一律由乙方直接寄给甲方。

八、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保存一份。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至 年 月底有效。

(甲方)单位公章: (乙方)单位公章

负责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从招生单位招收的研究生中选定;

(2)由委托单位推荐本单位在职人员参加招生单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3)试行由委托单位招生录取(招生的学科、专业必须有学位授予权),由招生单位培养的办法。 采取第

一、第二种形式的委托生,整个招生工作由招生单位负责,按规定标准录取,并提出初选名单,经与委托单位研究同意(第一种形式的委托生还须征得考生本人同意),并签订合同后,由招生单位发出录取通知书。采取第三种形式的委托生,由委托单位按其录取标准提出初选名单,经招生单位指导教师、教研室、系(所)审查同意,并经研究生院院长审核批准,在征得本人同意后,由招生单位与委托单位联合发出录取通知书,或由委托单位录取后,转入招生单位。

什么是委托培养研究生?它和国家计划招收的研究生有何区别?

高等学校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对鼓励高等学校挖掘潜力,培养更多的研究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起了积极作用。高等学校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一律实行合同制。委托单位与培养单位之间、委托单位与委托生之间应分别签定委托培养合同。委托生的培养费用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委托生在学期间和毕业后享受与国家计划内硕士生相同的待遇。委托培养研究生和国家计划招收的研究生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培养费用的来源和毕业分配的办法不同。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之后回委托单位工作;国家计划招收的研究生,其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其中非定向生毕业时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招生单位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就业制度,而定向生按合同规定毕业后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

委托培养研究生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高等学校招收培养研究生一律实行合同制。委托单位与培养单位之间、委托单位与委托培养的研究生之间应分别签订委托培养合同。委托单位与培养单位之间的合同,应包括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培养要求、委托培养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待遇及管理、毕业分配办法、培养费用数量及拨付办法、合同有效期限以及委托合同者应承担的责任等主要内容。委托单位与委托培养的研究生之间的合同,应包括委托培养志愿、学习专业、在学习期间的待遇、毕业分配办法、在委托单位最低工作年限、合同有效期限及违反合同者应承担的责任等主要内容。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应办理公证手续。

单位之间委托培养研究生合同的基本形式如何?

委托单位与培养单位之间就委托培养研究生而签订的合同应包括的内容同上述第7条。合同的基本格式(范例)如下:

委托培养 研究生协议书(范例)

一、招收委托培养攻读 学位研究生单位 (简称甲方),接收委托培养单位 (简称乙方),双方商定,从一九 年 统一招收的 研究生中推荐 为 专业 研究方向 研究生。

二、委托培养 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列入乙方,并报国家教委备案。招生工作由乙方负责,按乙方规定录取,正式录取前,由乙方提出名单,经甲乙双方研究同意后由乙方通知考生,经考生同意后,由乙方发出录取通知书。

三、委托培养费每人每学年 元,由甲方在每年 月 日前付给乙方。如不按期付款,乙方则不允许委托生报到、注册。委托培养生的教学、管理、学习调查等费用由乙方开支,标准与 研究生相同。 委托培养期间,该生的工资、副食补贴、价格补贴、生活困难补助和医疗费用均由甲方开支。

四、委托培养 研究生的户口,粮油关系,人事关系和党、团关系,均转至乙方,由乙方负责管理,培养期间 研究生的住宿由乙方负责解决。

五、委托培养 研究生在委托培养期间必须遵守乙方的学籍管理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委托研究生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行政处分,由乙方作出决定,通知甲方。委托生因病休学,本协议书延长 年有效期,由甲方向乙方另支付 元培养费。委托生中途退学和受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或其他原因被取消学籍者,由乙方作出决定,由甲方接受处理。乙方不退甲方支付的当年委托经费。

六、委托培养 研究生的教学按乙方 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凡具备乙方学位授予条件的,可申请学位,经答辩通过的,可授予学位。委托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到甲方工作,乙方不负责分配工作,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人事档案,党、团关系,一律由乙方直接寄给甲方。

七、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保存一份。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至 年 月底有效。

(甲方)单位盖章: (乙方)单位盖章:

负责人 负责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开户银行:

帐 号:

户 名:

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含义是什么?

自筹经费生是由学校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导师的科研经费及其他自有经费培养研究生,不同于大学本专科招收的自费生。与国家计划内招收的硕士生一样,自筹经费硕士生应参加国家统一的入学考试并执行统一录取标准。

上一篇:生命在于运动演讲稿下一篇:社联新生代表发言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