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

2023-05-19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

如何加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指导任务。

一、注重课程开发,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地确定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学校社区的环境、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课程的整合与开发。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并且尊重学生的兴趣。

二、入题准而快,激发学生兴趣又不冗长拖沓

在确立了活动主题后,就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这个环节要从学生最熟悉的话题入手。

三、指导具体实在,逐步培养学生制定活动计划的能力。

在学生的感情受到一定的激发,都有开展活动的愿望后,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有针对性的点拨、计划的制定与调整等方面。

1、以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确立活动子课题。

2、审视学生预期的活动方法与途径,讨论其可行性。

3、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过程记录方式和成果汇报方式。

4、树立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四、注重生成性,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它不是一种预设的课程,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允许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计划合理的改变和修订

五、体现自主、合作意识,增加学生活动的参与度。

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初的分组阶段,因担心学生的能力,最先我习惯于指定组长和组员。后来,我尝试让学生自由组合,结果发现这样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效率更高,活动积极性更高。因此,活动中都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再推选一名组长。 除此以外,给自己所在的小队设计一个响亮的队名,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教师必须创造性的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创造性的指导行为,有着积极的引航、导向功能,教师有效的指导行为应伴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新课程的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学习过程,指导教师工作的有效性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指导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可以包办代替学生“做”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工作的有效性体现在:当学生处于茫然而不知所措时,教师能给予方向指引;当学生出现计划不周全时,教师能给予及时指出;当学生处于困惑不解时,教师能给予点拨解惑;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停滞不前时,教师能给予有力帮助;当学生处于信心不足而情绪波动时,教师能给予及时鼓励和疏导;当学生取得成果或进步时,教师能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总之,只要教师用心指导,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成为一门深受学生喜欢的课程,也一定能实现其功能和价值。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颜晓平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杨家庄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不宜追求音乐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音乐教材,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掌握运用。”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和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发挥创造性.

1、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歌唱,可以演奏,可以写画.在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感受音乐,自己去创造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始的音乐课,只是识谱,唱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能力.音乐课应该是孩子的世界,学生应该成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能仅仅只是一个聆听者.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有一节音乐活动课“奔向2008”,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学生通过上网,看报,看电视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课堂中,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欣赏歌曲《巴赛罗那》《手拉手》,展示以“奔向2008”为主题的手抄报,在老师的倡议下,课后,同学们走进社区,向村民们主动宣传奥运知识。这节音乐课异彩纷呈,同学们乐此不疲,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

创造学生感兴趣的艺术活动我们应当从“游戏”入手,将孩子的娱乐天性转向用心去“冒险”,在娱乐时人们能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而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完全平衡就是人类心灵的延伸,娱乐并不为失败而困扰,游戏中也有风险,但娱乐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音乐原本是充满乐趣的事。可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在常理下又不可避免,但在不经意的玩游戏中,也能学到知识。作为艺术课程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精心设计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活动.例如二年级有一课《萤火虫》,描写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快乐的飞来飞去的情景.歌词简单易懂.教学时,老师提问学生:“萤火虫像什么?”“你想不想做一只萤火虫啊?”学生会积极模仿萤火虫飞来飞去,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这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气球当成小灯笼,每个学生一只,唱到“萤火虫,萤火虫,点起一盏小灯笼”,学生就举起小灯笼;“飞到东,飞到西,”时,学生就向不同方向飞去;“好象星星满天空”时,学生高高举起小灯笼,气球满天飞舞,特别好看。在学生兴奋地表演时,老师适当播放歌曲,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旋律,这样同学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首歌,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同学们游戏中快乐着,在快乐中学习了音乐。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机会,以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比如小学四年级音乐课《秧歌舞》,描写人们边歌边舞的欢快情景。秧歌在东北是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课堂上,教师提问:你们会扭秧歌吗?同学们

都会,并立即手舞足蹈起来,此时,老师和同学一起舞蹈,而配乐就是要学的这首歌曲,在教师有意识的安排中,学生自主完成了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

2、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标准》指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资源得到共享。

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既然是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例如二年级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师讲课时会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这时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都留有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配合,促进了情感的交流。

3、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并获得知识。在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究,亲自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音乐艺术与姐妹艺术的融合

新课标中如是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例如在教京剧这一课时:课前导入部分我选择了京腔京韵的流行歌曲《唱脸谱》,既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的欣赏水平,投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又顺其自然地导入了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从网上下载的大量图片、剧照,呈现给学生视听结合的审美愉悦,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直观、生动形象。在绘制脸谱时,有京歌伴奏,始终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良好氛围中,师生共同感爱、体验、享受音乐美、艺术美。本课内容包括京剧的六大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框定教学顺序,而课件设计的交互性正好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将学习、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最想知道的知识,这种开放式、民主式的教学氛围,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

四、音乐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融合

在这一层次上,我们提到了音乐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如文学、建筑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所谓界限不应当是实线和直线,而应是虚线和曲线;同时,学科的学习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而灵活的变更。

例如:在上《小雨沙沙沙》这节课时,可以创编情景,学生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朗诵古诗,朗诵儿歌,欣赏雨中景色,欣赏艺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小朋友自己观察后画得画,甚至上网查找关于与雨的其他歌曲。其中有很多用到的都是非艺术的学科综合。从而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五、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校内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融合

音乐新课标的目标之一是教育终身化:即学习社会化,学习社会化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增加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和影视音乐,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

引向社会。使孩子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这也是课堂音乐教育的延伸。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四年级办了一个题为“音乐大会”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很丰富,涉及到很多课堂以外的准备活动,需要让同学们自己去组织、安排。课外的世界比课内的要大得多,校外的世界比校内的大得多,我们只要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方法,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美妙的惊喜。

综上所述,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是以音乐为主线、结合多学科知识,综合而成。学生在音乐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学习音乐(以学习音乐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应兼学到其它知识。以这样的形式而进行的音乐课才是音乐综合实践课。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样的“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化发展。它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姿态挤身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行列中。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让我们迎着课改的春风,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掘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审美艺术,构建审美心灵结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第三篇: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湖北省第六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稿件 论文(A类)

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明确要求、提高认识和在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走出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二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三是对目标与要求的正确认识。在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水平的重要手段,二是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是网络教学为信息技术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走出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按照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教改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性领域,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合信息需要的信息素养,即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和反思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文化和基础工具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即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怎样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教改中的独特作用,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教育工作者需要讨论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做出初步的探讨,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明确要求、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其一,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其三,信息技术手段

第 1 页 共 6 页 湖北省第六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稿件 论文(A类)

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改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今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积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发现和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大主题。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理、有效使用,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之大、意义之深。它们相互整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能较好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结合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育模式。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需要。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课中,综合实践活动,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体会、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身边。

《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一方面,教材中有专题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0课:“珍惜生命 拒绝毒品——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第6课:“精打细算 ‘小鬼当家’——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正确认识 远离艾滋——信息技术主题活动”;八年级下册:“雷锋精神 永不落伍——‘学习雷锋’主题班会”;九年级上册第15课:“友谊天长地久——制作音乐电子毕业相册”;九年级下册第18课:“成长的年轮——初中的记忆”„„,这些都是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的好课例。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每一课都有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如“课堂活动”中的:“学一学”、“做一做”、“练一练”、“评一评”„„;“课后实践”等。例如,“去粗存精 慧眼识珠——信息的处理”一课中的“做一做”中既有“活动安排”,又有“实践总结”,若将此课精心设计后,再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是不会很难的。

虽然《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策略作支撑,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必须设计出切合实际的、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水平的重要手段

1、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前期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开题欲望是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成功地开题是准备阶段的难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然而,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开题课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活动主题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

第 2 页 共 6 页 湖北省第六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稿件 论文(A类)

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例如:在“网络交流对与错——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主题活动中,假设老师在开题课的时候直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网络交流中的对与错吗?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呢?”同学们对网络交流的认识并不是很深,教师这样提问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就是想答,也答不好。这时,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一段关于网络交流方面的短片或一些图片、数据等等,我想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课题从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这样的小课题研究,学生的兴趣必然高涨。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作用。

2、现代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便捷,使活动实施更有效;综合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载体,使信息技术教育更有价值。

(1)Internet搜索引擎,方便、快捷。

每个主题活动,几乎都需要搜集资料,而在几个搜集资料的途径中,利用Internet上的搜索引擎则是最方便、快捷的。如:在“网络交流对与错”主题活动中,查找有关网络交流对与错方面的信息,只需在百度下输入合适的关键字,资料便呈现在眼前,图、文、音、像,应有尽有。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学生查书籍图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效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教育更有价值。

(2)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方便、实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果涉及到调查问卷、采访表、统计表等,就可以利用Word进行设计。例如:在对回收上来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时,Excel表格是必不可少的。Word与Excel相结合,很方便地把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得到统计图、表,这对调查分析是很有帮助的,也是非常实用的。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都有。那么,我们就利用信息技术课来完成这些任务,这样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节约了活动时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精打细算 “小鬼当家”》主题活动中,可引导并要求学生:将在一周内对某商店销售额调查统计的结果,制作商店一周销售额统计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改进经营的建议,如果学生利用Excel知识,将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就可设计并制成所需的统计表,此时,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借助软件工具,培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工具型软件就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想象和创造空间的可能。例如:《欢乐的森林大家庭——金山画王的使用》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并借助金山画王绘图软件,绘制一幅个人创意画,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先完成作品的同学帮助未完成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比较,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并及时修订。小组内还可以利用FrontPage等工具将组内制作好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制作成网页,供同学们参考。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协作能力,而且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利用信息技术,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评价更有效。在成果展示活动中,师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共同回顾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学习了幻灯片、网页制作,他们完全有能力对本小组的成果用PPT或网页展示出来。这不仅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而且也展示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交流仅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就要利用网络来弥补课堂的不足。如果课堂上没有时间讨论的问题可以在QQ群中讨论。与课堂讨论不同的是,通过思考,学生

第 3 页 共 6 页 湖北省第六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稿件 论文(A类)

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在思想碰撞中闪现创新的火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BBS(论坛)等方式发表日志、感想、收获、建议,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时信息技术就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具,大大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式的,其活动的途径、方式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更深一层的全面思考,以获得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上开展调查,然后对收集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给自己研究的问题做出结论。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手段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远程信息交流。这样使学生个体能够从其他学生或老师的观点中获得启发,或者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激发创新的灵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远程学习手段,以论坛作为主要合作平台,并把电子邮件、QQ群等作为辅助交流与展示工具,通过QQ群交流、论坛发帖等形式和学校内外的老师、同学交流经验。因此,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当然,综合实践活动并非什么内容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有的内容可借助网络虚拟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模拟实验,使学生把握实验的要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以获得身临其境的实验观察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整合运用各种相应的教学方式或手段。例如:在课堂内的“人——机交互式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将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外的“社会实践体验式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将网络上收集的信息资料、实地观察、调查研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将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网络教学为信息技术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

1、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容量大,涉及面广,速度快,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网络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这样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初中学生生活圈子较小,社会经验缺乏,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遨游:在网络中环游世界,了解不同地区的风景名胜,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在网络中畅游太空、观察动植物,增强科普知识,同时培养了其生态保护意识;在网络中了解祖国的国力,为祖国的强盛而骄傲、自豪„„。

例如,《珍惜生命 拒绝毒品——综合实践活动》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的一些“科普网站”、专门讲述鸦片战争的“鸦片战争纪念馆网站”上搜索、查找与禁毒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上网获取所需信息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发表观点。从收集的禁毒素材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如毒品的危害(吸毒对身心的危害;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再现虎门销烟的历史等。擅长绘画的同学还可以绘制一幅禁毒的宣传画。完成作品后,同学们在主题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文章和图画张贴出来,向更多的人宣传,从而达到禁毒宣传之目的。

2、网络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网络在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上具有开放性。在网上进行专题知识的讨论,能更好地扩大参与面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网上聊天室、论坛实现了多人共同交流,网上言论自由,没有压力,学生更可以展开心扉,大胆发言,如涉及到青春发育期的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的初中学生

第 4 页 共 6 页 湖北省第六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稿件 论文(A类)

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遇到一些问题往往选择沉默,久而久之就产生抑郁,悲观或反抗情绪,在论坛上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学生可以毫无顾及的抒发内心感受,进行心理咨询。其次,上网人多,见解看法更立体,学生们可以在不同的见解中思考、鉴别,产生自己的主观想法,积极加入激烈的争论,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再则,学生可以在互相争论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流,与别人讨论、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网上查找、收集、辨别、处理信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存储量,而且这种技能将伴随着未来信息人类的一生。在网络教学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要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和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辨别和自己学习的能力。以后的生活中对网络越来越依靠,各种层次的人借助计算机进行思想、学习、工作的交流,学生就要亲身体验网络世界,学习通过软件实现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为以后信息化的生活做准备。

3、运用网络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在许多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始终紧扣活动主题,丰富实践活动,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图片、录像、文字之类的资料,尤其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启发学生从中撷取到更多的素材,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加深对活动主题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生确定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作为活动主题以后,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各地的传统节日开展形式一样吗?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学生兴趣盎然,迫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此时,可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答案。有的查询了解了一些民间习俗,有的下载了相关图片,有的利用网上聊天室与同伴交流信息等等。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可见,网络技术的运用不仅能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形式多样的方式,而且为他们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他们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提供了可贵的信息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工具型软件就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空间。例如,在研究水资源时,可以将水资源的变化拍摄下来,然后储存到电脑中,利用幻灯片制作软件将其做成幻灯片,就可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再在网上收集相关信息以加强学生印象。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整理、加工,制作成内部网页,供大家访问。又如:《生日大调查》实践活动,学生利用Excel软件制作本班师生的生日簿,学生觉得这样便于查询。在活动最后阶段,学生利用Powerpoint,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制成一张张美丽而富有童趣的生日贺卡,并把自己制作的贺卡打印出来,送给老师和同学。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软件工具,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擅长画画的,可通过画图软件表达主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把研究的成果在Word软件中写成说明文;喜欢说唱的同学,可借助多媒体进行音响合成„„各种可行的活动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个性得到最充分的显露。

三、走出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不等于计算机,计算机成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的工具。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的手段有很多种,而在信

第 5 页 共 6 页 湖北省第六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稿件 论文(A类)

息技术教育中教育活动本身更重要,适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的过程,亲身体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

1、按照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素材资源。教材上有些课文涉及到采访、统计,有关社区、街道、商店方面的内容。例如:《精打细算“小鬼当家”》一课,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几个同学一起到店铺去分工合作,分别记载各种商品的进价、卖价,走访其他几家经营商品店铺,比较它们的商品和销售情况等,然后将调查、统计结果整理,运用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制成比较表,进行分析研究。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收集信息的同时,扩展了知识、锻炼了与其他人交际的能力,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

2、利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关注生活。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可将兴趣小组的学生按照共同兴趣、方便活动、自愿结合的原则再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活动小组,并向学生强调活动事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在兴趣中选择。学会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学会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调研,并将调研结果用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输入打印,形成书面报告。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一是指导学生按分组自行安排活动;二是组织兴趣小组所有成员集体活动。前一种方式具有灵活、方便、多样的特点,这种方式十分活跃,成效显而易见。

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活动,也可以是社区服务和社会参观活动,还可以为福利院做好事等等。学生社会调查的内容既可以是环保、消费、物价等民生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文明、学生早餐、课余生活、手机使用、上网、交友等学生自身问题。

这样,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增进生存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生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教学,它本身就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将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能用于学习和社会生活,把综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中,才能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人才。

第 6 页 共 6 页

第四篇: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一次午饭后,发现学生浪费的现象很严重,我们把学生在饭堂用饭后浪费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鸡腿、没有剥壳的鸡蛋、还剩下一大盆的饭„„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得非常少,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此我们决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生活中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1、分班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各班级的活动方案总负责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统计学生活动方案情况,初步设计活动实施方案。

2、每个班推选8-10名学生的代表参与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根据反馈情况,统一认识,确定主题内容,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班的界限,学生跨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动员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上网发布活动方案。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学校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成立家长协助指导小组,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6、每个研究主题活动指导教师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中,做到与学生一起具体落实,分工合作,并做好指导工作。

第二阶段 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各研究主题的活动。活动由各班的主要负责教师统筹进行安排。

2、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4、研究的主题由各班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以班级小组组成研究性的学习小组。各组根据本组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四、研究活动建议: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

(3).上网调查收集、整理各种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了解浪费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4).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采访各班级的学生和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5).学生把研究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观察到的现象,设计出可以解决的方案,还可以画出自己设计想象的节约的产品,如果有条件可以制作出来。这样设计的方案用来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6).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10).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五、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等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学生分别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指导老师可以从下一问题指导学生谈体会:

(1)、你们在调查采访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采访调查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2)、根据调查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通过采访、调查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做法。

(4)、在活动中获得了哪些体验,对自己的活动体验做出评价。

(5)、评价自己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6)、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它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7)、你在今后的活动中有什么样的打算。

5、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对好的作品与创新方案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举办“节约小明星”评比活动,每个年级进行分别进行专题展览。

六、活动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以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交往的技巧、小组合作的团结、成果展示的创新等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

(2)注重过程性评价。活动不在乎学生结果的质量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在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体验,评价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参与态度、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对指导老师的评价

(1)对教师参与活动的态度、对学生的调控能力、师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2)对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总结、活动后的认识与反思进行综合评价。

(3)由学生对指导老师进行评价,采取口头表达与书面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4)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5)同行之间相互评价。

(6)家长、社会、社区的综合评价。

七、活动延续:

注重活动的生成性,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延伸,扩大到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设计各种环保产品,制定环保计划,实施行动,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周围的人。

八、活动主题的参考:

1、吃的方面

①吃饭时挑食;

②买各种零食吃;

③常常跟随电视广告,向父母提出购买的要求。

可以看出在吃的方面,凡事多余的、不必要的、过高的需求均会带来浪费。

2、穿的方面

①旧的衣裤不穿,总爱买新的衣服;

②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

过分的攀比、打扮、追求时髦,是穿的浪费。

3、用的方面

①这随意丢弃物品、破坏物品,买不适合小学生的高档文具和图书,也是一种浪费。

②将铅笔、橡皮、书本、衣服、雨伞等经常丢失。

③坐不端正,乱摇桌椅,用小刀刻桌椅,乱撕作业本。

④乱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杂志,花钱大手大脚。

随意丢失物品、破坏物品、买高档文具和不适合小学生看的书籍,也是一种浪费。

4、玩的方面

①买很多玩具,又不爱惜,几天就弄坏了。

②过生日,大手大脚请客。

③到公园时,玩这样那样。

不加以选择的贪玩,不爱惜物品等也是一种浪费。

5、资源方面

①随便浪费水电。

②时间的浪费,做事是磨磨蹭蹭,一边学习一边玩,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等。

③浪费纸张,不会节约用纸,环保用纸。

资源是有限,对各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也是一种浪费。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总结

《家乡特产知多少》活动总结

杏东小学 张丽萍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

本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爱我家乡特产—宁化府老陈醋”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我们认真制订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把课程及其教材

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

3、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二.延伸性主题项目的确定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是关键,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起始步骤,是活动成功与否的核心,对于我们来说,题材应符合他们的年龄、身心特点,难度太高、太枯燥的会令人难以接受。所以我认为选题应源于兴趣,源于生活,要使我们对所参与的活动有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我们会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创新,从中汲取、提高。反之,如果我们没有兴趣,学习将会变成枯燥乏味而将难以维持下去,更谈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些题材非常符合我们生活实际,能够特点调动我们想要去研究它的愿望,我们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的高涨,活动中我们主动性、自主性将不断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设计活动方案

在这节课上,我觉得不足之处是对于我们怎样确定研究方案.

(1)小组的组合上。组合的目的一是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二是可以培养竞争意识,三是通过组员的合理分工,实现资源共享。能让我们根据感兴趣的课题自愿组合,但有的组没有一位能力强的我们,所以最后他们根本不知道要写些什么。

(2)小组计划的制定。指导和帮助我们制定出小组的探究计划。计划要包括,题目,成员、分工情况、活动地点、时间、目标、各个阶段的内容等。

(3)准备好活动工具。根据活动需要,安排好相机、采访记录、跟踪日记、档案袋等,还应包括各种与活动相关的表格,但形式自定。

四、活动的开展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本次调查家乡特产原阳大米,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活动,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就有更清楚的认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

五、学生的参与状态。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

践并不仅仅意味着天天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许多,但是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自主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关注自身的生活和社会实际,选题一定能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确定明确的方向,也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的素养。总之,这学期里,学生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能真正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六、活动小结

上一篇:综合实践教学案例分析下一篇:总监办各岗位安全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