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学习记录11份

2023-06-13

第一篇:教师业务学习记录11份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业务学习记录

时 间:2009年4月27日

地 点:雷小校本培训室

参加人员:雷小全体教师及汤亚平、 陈志刚。记 录 人:杨旺芝

主要内容:

新课程理念的碰撞

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二、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课程体制是由课程观决定的,有怎样的课程观就有怎样的课程体制。从孔子办私学算起,我国学校课程已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史,经历了古代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历史变革。在二十年代,杜威的经验为本的课程观已在我国广泛流行,但赫尔巴特的学科中心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一直处于主宰地位。新中国成立

后,我国深受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长期没有形成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和课程体系。按照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原理,一直把课程论作为教学论的一部分。‚大陆人士对‘课程’的概念,有所谓‘三教’,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1997年北京市为了制订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进行了有关课程方面的调查,在教师队伍中,持学科知识为本课程观的约80%,持经验为本课程观的约20%。因为,从课程体制来看,具有普及功能的素质教育课程体制和具有筛选功能的"应试教育"课程体制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体制。但是直至今日,作为适宜‚应试教育‛的学科知识为本的课程,在教育界和课程观念领域依然严重存在,课程即教学科目的观念似乎成为一种没有必要改革的公理。因此,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课程体制,就必须进行"课程概念再变革",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程体制。这个课程体制共包括四大类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

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

2、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教材、教室、学校

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

3、强调教学与课程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其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

因素。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

三、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完全平等。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教学相长。

2、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四、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

1、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

2、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只有在学生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进行。

3、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培养健全人格、保护学生个性前提,是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我们应当寻找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适合教育的儿童。

4、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六、树立终身学习观一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1、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终身学习要求: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力的摇篮。

3、变革学习方式,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革的显著特征。单纯接受式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方式(改革的核心任务)。

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1、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批好学生。

2、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材。

八、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敢于批判的精神,在升学重压下,传统教育观念仍束缚着大批教师。

1、心理健康教育观一一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2、教师应当具备批判精神。

我们知道:

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创新教育

21世纪的教师将不再迷信自己,不再神化职业角色。教师是在不断地批判自己中创新。

21世纪的教师要使学生具有批判精神,将其视为具有独立意志的与教师平等的创造主体。

第二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聚龙小学业务学习记录

(2012-2013年下学期第1次) 时间:2013年3月10日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主持人:鲁建军 内容 :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弗莱尼

一、备课的经验

1. 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 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 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 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 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 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 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篇:教师业务学习资料(11年秋)

教师集体业务学习材料

龙阳镇顾庙小学 2011年9月1日

时 间: 第二周 2011年9月7日

地 点: 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李润朴 学习形式: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时 间: 第四周 2011年9月21日

地 点: 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梅 艳 学习形式: 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

教师的“语言革命”

教师的语言就好比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画笔、摄影家手中的相机。没有乐器就没有美妙的乐曲,没有画笔就没有飞扬的丹青,没有相机就没有那一刻的照片。

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情的语言,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会说话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优秀教师一定是会说话的人。一个教师空有满腹经纶,不会表达,也如同“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和遗憾的事情。比不会表达更为糟糕的是,某些教师口中的语言带有“暴力”,他们的话轻而易举地划破了学生的心灵。

“语言暴力”发于口,却源于“心”。它折射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缺失、教师教学艺术修养的欠缺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滞后。很多调查显示,教师“语言暴力”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最严重的三大问题之一。

北京市海淀学区的教师找到了提升自己语言能力的好办法。他们晒出了身边人的100条好语言和坏语言,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语言库,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

(一)让教师成为会说话的人

——北京市海淀中心学区教师“春风师语”行动实录 我们先来看看现实中存在粗暴师语和无效师语。 粗暴师语伤人心

孤立式——“同学们,他这是什么行为?”“这堂课被他搅得上不成了,大家看怎么办?”

挖苦式——“就你那蠢样,还学钢琴?”“你怎么长大的,这么笨!” 比较式——“你和××简直不能比。一个天,一个地。” 告状式——“我管不了了,叫你爸爸来。”“走,到校长室去。” 预言式——“我看你早晚进监狱。”“你呀,什么也学不好。” 结论式——“全校再也找不出你这样的活宝了。”“天底下还有比你笨的人吗?”

记账式——“早晚跟你算账!”“毕业鉴定上见。”

谩骂式——“你死脑筋啊!”“你爸妈近亲结婚啊 ”! 呵斥式——“我教了这么多年书,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你们再讲话,我就不上课了,另请高明吧!”

无效师语耗精力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语言对教师来说,如光之源、水之头,其重要程度不言自喻,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无效或低效的语言俯拾皆是:

大而空的语言——如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说“我们要尊敬老师”。一年级学生根本不懂尊敬的意思,教师为何不将这句话用描述性、指向性的语言进行阐释,“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课堂发言先举手”。

口头禅式的语言——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喜欢用口头禅,比如,在每句话停顿时总要说一个语调丰富、语气加重的“啊”。有好事的学生统计出某教师在一节课里共用“啊”83 次。

重复学生的发言——在学生发言后,有的教师总是重复一遍学生的话。也许是因为学生的声音太轻,教师想转述给大家,但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

看似商量的指令性语言——语文课,师生共同读完了关于四季美景的课文。师说:“你们想不想看四季的美丽景色?”事实上,学生非常明白教师的意图,都大声回答“想”。试想如果有学生回答“不想”,教师该怎么办?

前后矛盾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诗歌时,教师说:“现在男、女生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响。”当男生大声地齐读完之后,教师评价说:“齐读时,不要读得这么响。”

无意义的责备性语言——“你怎么不把自己弄丢呢?”“你就不能消停一会?”

苍白、贫乏的激励性语言——课堂上,教师评价学生时,只会说“你真棒”、“很好”等词语,这样的语言在每节课中多次出现。

„„

春风师语遍校园

对比粗暴师语和无效师语,春风师语的意义不言自明。

准确流畅、简练鲜明——教师在课堂上应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剖析教材内容的能力,以及不失时机启发和调控学生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主要靠语言传递。教师只有严格、规范、准确地使用饱含信息量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不能信口开河,不能废话连篇。

感情真挚、亲切动听——对学生的教育是一门说理的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付出。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使用粗暴、过激的语言,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憎恨,甚至逆反心理。只有饱含深情、真挚亲切的话语才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幽默既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风格,教师在课堂上一句生动幽默的语言,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原本生硬的课堂在宽松的气氛中舒展。幽默的语言能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消除课堂上师生的疲劳,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个性。

委婉含蓄、朴实深刻——说话直来直去,想什么说什么,固然是一种好品质,可有时难免遇到不便直说、不忍直说、不能直说的情景。在教育学生时。尤其需要注意,不能伤害他们。教师讲话要讲究一点技巧,比如故意说些与本意相似或相关的事物,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何提升每个教师的语言能力,让大家都参与到课题中来?学区开展了一系列讨论活动:

首先,开展“失当师语大晒场”活动,晒出粗暴、过激的语言及常态的无效语言;征集“春风师语”,发现有效、激励、提升性的教师语言。学区所属12 所学校积极参与,晒出适当师语549句,征集春风师语962句。如,失当师语:“都别说话了”“你还不明白吗?”“你怎么成这样了?”„„

其次,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最佳春风师语100句” 评选活动:推荐自己喜欢的、听到的或自己智慧生成的春风师语,并写出推荐理由。“聪明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说话。” 喜欢的原因:每个学生都想当聪明孩子。当听到老师这句话时,学生一定会在心里仔细思考一番。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语言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很多同学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老师这了。”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表述对学生更有调动意义,它在暗示学生“有同学已经做好了,你该怎么办?”

再其次,我们将教师的好语言编辑成《春风师语:春暖花开》手册,提供给教师学习、实践和创新。

最后总结出巧设疑点、错言激趣,及时评价、提升信心,生动形象、化解难点,适时点拨、授生以渔,德育渗透、文道结合,尊重差异、延迟评价,借题发挥、别有意味,追问引导、偏处斧正,委婉含蓄、回味无穷,宽容礼让、解除尴尬等教师语言规则。

“我也能作研究了。”一年之后,当教师看到自己的语言也成了课题的成果时,心里别提多激动了。像这样在实践中进行的科研,可做、可学、可参与,让人人都有收获。(北京市海淀中心学区《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 司学娟执笔)

(二)好语言可以多一些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刘 畅

很多一线教师心里想作科研,可在实际操作中,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们一直在思考:是否能找到一个新的研究载体,无需承载高深的理念,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这样的“无距离”式科研可能更能激发教师思考的动力。

一天早上,我巡视早读,突然间听到有教师在数落学生:“又忘记带作业了?吃饭怎么不见你忘记!”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师的语言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教师把爱心、耐心、宽容和理解洒向学生的过程。任何优秀的教师无不是把自己对事业、对学生诚挚的爱熔铸在语言中。提升每个教师的语言能力,势在必行。由此,我们决定以“春风师语”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载体,开展一次全区的教师语言行动。我们对教师的粗暴师语进行检视与反省,罗列出孤立式、挖苦式、呵斥式等粗暴语言;追寻粗暴师语根源,提出粗暴语言的消解策略;总结春风师语的特点,提炼出“鼓励、幽默、启思、提升”等语言艺术。

我们开展了“最佳春风师语100 句”评选活动,旨在激励教师规范教学语言、创新教学语言。

新的载体,降低了教育科研的门槛,让每个教师能够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参与中经历,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逐渐提升了自己的语言水平。愿我们教师的语言少一点厉声指责、面目可憎,多一点优美动听、和颜悦色;少一点平淡无奇、平铺直叙,多一点荡气回肠、幽默风趣;少一点词不达意、啰唆繁琐,多一点娓娓道来、智慧引领。

时 间: 第八周 2011年10月19日

地 点: 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赵月启 学习形式: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

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校本思考

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在微观层面的深化和发展。在学校中,班主任工作不是一项“副业”,也不是谁都能“兼任”或“替代”的。准确地说,班主任是班级建设和学校德育意图的主要实施者,是班级德育工作的设计师、执行人、经验提升者,班主任还是学生品质效仿的主要对象,是沟通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桥梁。优良的校风源自一个个班级的班风,班主任的能力素质水平及由此决定的班级建设管理水平,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因此,如何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文件精神,探索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实施策略,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是中小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从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职责范畴两方面作出清楚的界定,既让班主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也让班主任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

一、明确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结构,引领班主任专业发展。 在中小学,班主任一般是由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和学科教师存在共性。但同时,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更多、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其专业角色明显有别于学科教师,除了具备更高的品德素质以外,班主任还必须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

1.有效解读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要力求全面、准确地解读学生,掌握学生状况。班主任只有具备解读学生的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脉搏,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而言,班主任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多渠道、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一个成熟的班主任,善于从学生的只言片语、眼神、表情、体态、无意识的小动作等细微之处去捕捉察觉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能够通过班级内各科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其他学生中的信息源去快速了解班级内的思想暗潮和一些“隐秘事件”的来龙去脉,洞悉问题和隐患,从而赢得“先发制人”开展教育、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2.较强的师生沟通能力。 德育说到底是“心育”,能否让学生敞开心扉,成为班主任能否有效开展教育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较强的师生沟通能力。第一是要善于倾听。班主任要以自己的爱心、真诚、民主风格和灵活技巧化解学生的防御心理,赢得学生信任,让学生把班主任当作一个知心人,一个可信赖而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倾听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有高度的理智、耐心,要能让学生放心诉说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不要让学生担心因为说出真话会受到惩罚或者导致个人隐私被暴露。第二,一流的语言表达能力。班主任教育学生基本是靠语言来实现的,“会不会说话”,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班主任的语言表达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周密性,要有感染力、说服力、震慑力、鼓动力,要能使受听者如沐春风、渗人心田,要能结合具体的人、事、环境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产生激励和教育作用,切忌空谈义理。当然,如果能有一定的幽默感,则效果会更好。以“会倾听”和“会说话”为主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

3.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承载体和组织单位,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及其部门、年级的工作目标而承担具体的班级指标任务,由此决定了班主任必须具备相当的组织管理能力。第一,计划能力,包括制订班级德育工作计划、班级教学目标计划、学生成长计划等;第二,组织实施能力,要组织班级学生有效开展德育常规管理、学习常规管理、班团活动,参加各类学校集体活动,要让班级学生人人有事做,班级事务件件有人管,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第三,班级事务决策能力,班主任要随时把握班情、学情,和任课教师一起分析班级现状,就班级教育教学事务拿主意、定方案,要快速机智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第四,协调能力,班级是个小社会,班主任对上要协调和学校部门、年级领导及其他班级间的关系,对外要协调和学生家长、监护人的关系,对内要协调和任课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各类关系和矛盾。

4.行为控制能力。 班主任在处理同事关系的过程中,在联系形形色色、各种层次的家长的过程中,在面对“半幼稚半成熟”、充满青春逆反的未成年人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各种不顺利的、令人烦恼的事情。面对这一切时,班主任绝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丧失理智,必须能以最大的行为自控力克制自己不理智的言行,保持冷静和耐心,维护教师形象,维护正常的关系,以细致的工作、有效的沟通,努力达到预定的目标。

5.内省、反思能力。

内省、反思包括对自己认识的反思,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班主任的内省、反思,是要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与行为、教育观念与认识及教育效果状况。班主任需要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为,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效能。内省、反思能力是一名班主任做好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素质,这一能力的强弱将决定班主任由稚嫩走向成熟,由合格走向优秀的专业进步速度。

二、界定班主任的专业职责范畴,重视班主任核心业务的落实。

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职责既包含教学目标,更包括育德育人任务。能有效履行专业职责,完成专业任务,是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专业能力合格的体现。这其中,需要班主任在学校内最常抓不懈的核心业务,是班级基础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班主任应该在学校领导下,努力开展法制与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人身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社会治安处罚法》宣传、反毒品宣传教育、交通法规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禁止违规用电、使用明火等消防法规知识宣传、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健康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等。班主任要加强考勤管理,高度预防并制止学生旷课、住校生擅自离校外出等有严重安全隐患的行为,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纠葛,正确处理与家长的矛盾,班主任要随时注意敏锐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和了解班级内的各种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有效介入。

2.纪律常规管理。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抓学生纪律教育与管理往往是一个班主任耗时最多、也最感辛苦的事情。我们必须认识到,对自控能力尚不成熟,具有“知行脱节”特点和逆反特点的高中生来说,班主任“仅有爱是不够的”,必须爱之有法,严而有度,德法并用,刚柔相济,要克服“猛抓一次,一劳永逸”的错误认识,树立“反复抓、抓反复”、“持久战”的工作观点。同时,班主任应注意,防止因“抓纪律”抓过头而弄得班上学生“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既树立良好纪律风气,又掌握“度”量,保持一群花季少年的灵性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3.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养成。

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对学生的养成训练比较薄弱、部分家长自身的素质和认识问题以及成人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学生的文明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班主任应从学生的语言文明、礼貌习惯、个人仪表、衣着打扮、卫生保持习惯等“小处”入手,力所能及地开展工作,注意以身作则,熏陶引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教养的文明人。这从短期来说,是为学生能集中精力、静心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长期来说,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明素质基础。

4.协调学科教师,开展学生学习管理,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一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承担起本班学科教师间的协调任务和班级教学统筹工作。班主任从一个班级组建开始,就需要考虑本班的整体构思规划,明确终极目标、阶段性发展趋势、阶段目标和措施等,对于每一阶段“做什么”、“怎样做”要力争心中有数,并在此前提下,团结协调好任课教师,分解学生教育培养任务、成绩目标任务等。另一方面,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管理的首席指导者,要在班集体中大力弘扬学习上进风气,树立正面典型,协同任课教师使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闪光点及时激励学生,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觉醒和形成,同时要搜集学科信息,思考归纳,积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从学生“知行脱节”的毛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和畏难情绪,以强制促认同,以认同促内化,以内化成习惯。

5.关注并开展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具备有效师生沟通能力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调适与辅导。从学生实际来看,优秀生往往承受更大竞争压力,需要心理保健抚慰,中等生需要通过心理品质的改善来提升其学习品质,后进生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有效的心理调适、辅导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质量,促进其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心智发展。

时 间: 第十周 2011年11月2日

地 点: 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顾文喜 学习形式: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

新形势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类素质的重任。教师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在新形势下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 高尚的品德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教师工作的基础,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感、自信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教师必须时刻把尊严放在第一位,把振兴国家、民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群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如果在教学中偏离教学原则,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外正确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用自己的实际教学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榜样,学有所获。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二、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方式,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新形势要求教师不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还要通晓其它学科知识;不仅要理解和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渊博的知识使人深刻、内敛、凝重而又充满活力,只有这样,“学高为师”才真正得以体现。

教师渊博的知识,精通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能使学生真正信其师,悟其道,从而更好的激励和鞭策学生,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终身学习理念在学生身上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精通业务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对所教专业要做到专心研究,唯有专心研究,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唯有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才不断开阔。教师要明确当今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是一专多能、多方向、多层次、能适应各项事务的全方位人才。教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促其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新形势下所需的优秀人才。因此新的教育形势迫切要求教师要具备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学科知识,还要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教师不断学习,专心研究,精通业务,从而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四、注重形象

教师的形象是展示现代教育的一扇窗口,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衣着打扮要朴素自然、大方得体,坚决杜绝衣着时尚前卫,要一视同仁,坚决杜绝歧视或体罚学生的现象。教师要经常锻炼身体,强健体魂,塑造健康美丽、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方式。

五、兴趣广泛

教师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时,还要培养个人的良好兴趣,并且适当的机会向学生展示自己教学以外的才华,学生就会更加佩服教师,尊重教师,这样无形中就会教给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自觉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并逐步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强大动力,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总之,在我国教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良好形象,真正做到“倡师德、铸师魂、强素质、树形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许许多多的高素质人才!

时 间: 第十二周 2011年11月16日

地 点: 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李润朴 学习形式: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互动的状态,是一个由教与学双方活动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双方认知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一、 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当学生在认识感兴趣的事物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可以保持稳定集中的注意、进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联翩的想象和积极深入的思维,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研究发现,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会给智能“锦上添花”,既发挥智能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会给智能“雪中送炭”,弥补智能不足。不难看出,学生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正因为这样,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十分强调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极力反对那种“无趣”的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摧残。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国明代学者王守仁将不顾学生兴趣的教学比喻成“鞭挞绳缚,若待扣囚”等。这些充分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二、 鼓励成功

每个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产生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成功行为的正强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成功检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更有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三、 寓教于乐

如何改变教学形式,使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嬉戏、娱乐活动中接受教学内容,一直是古今中外崇尚乐学教学的人所努力寻求解决的课题。当我们能将一些本来在学生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赋予某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时,便能使学生因教学活动适应他们娱乐需要而欢“心”,从而改变对学校教学活动的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各层次外语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唱外语歌,组织情景对话、排练短剧、小品等游戏和活动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此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习,必然是乐学不疲,事半功倍。

四、 师生和谐

古语说:尊其师、重其道;亲共师,信其道。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一个与学生关系十分紧张的教师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教学计划的。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直接体现。心理学家威索尔曾通过分析老师的语言来分析老师的教学方式,进而分析课堂心理气氛。他发现,当老师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时,大多会使用以下语言:鼓励、赞许学生或支持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疑问。当老师倾向于以老师为中心时,大多会使以下语言:使学生接受意见或劝告,如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所用的语言或质询;批评学生的过失,否定或讽刺学生的错误:教师为维护自己的立场,贯彻自己的主张所用的语言。威索尔发现,当教师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并使用相应语言时,师生关系较差。正因为这样,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事实证明,一个良好的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实施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这种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的建立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总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势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的营造,注重教学内容、讲究方式方法,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渗透心理教育,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时 间: 第十四周 2011年11月30日

地 点: 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梅艳 学习形式: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只是被动单一地接受知识,结果是把学生变成背诵知识的“机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年来,我们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导学探究,当堂练习”教学模式,很是有效。所谓“导学探究,当堂练习”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在老师创设情景的基础上,放开学生学习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揭示规律,充分经历观察现象过程,互学互助,互动交往当堂完成作业,知识堂堂清的教学方法。

一、“导学探究,当堂练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理念

1.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学生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不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教学过程是交流,是对话,是知识的经历与体验。

2.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学习效果的检查者。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路人,是教与学活动中的首席代表,扮演的角色是导演,是导游。

3.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角色是注演,是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实践者,是学习行为中的多维体验者。

4.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互动的。探究是主线,通过这种主线与点拨有机结合,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旧技能向新技能的迁移。

二、“导学探究,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

“导学探究,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为:定向→导学→探究→建构→练习,五种基本的教学法。

三、“导学探究,当堂练习”教学模式的实施

1.定向阶段:此阶段教师通过“物架+问题”创设情景及氛围,使学生的心理放松,烘托学习的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并提出学习目标,指出重难点。值得注意的是,制定学习目标要准确、明了、简单,讲述目标时语速要缓慢,应有激励性,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数。

2.导学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其过程包括:适时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积累学习方法和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查两个过程。具体地说: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不是盲目的,是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展示自学提纲后,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后,教师应及时检查反馈,对暴露出来的倾向性疑难问题(约占40%左右)要进行导教,帮助学生分析错的原因,尤其要揭示出规律和思维方法。例如,在语法结构的划分一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及有关语法结构的知识,检测后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上,还没有深入挖掘。

3.探究阶段:探究阶段就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在老师导学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探究规律、经历现象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探究必须看课本,但又不能局限于看课本,还要收集课本外的一些资料。特别是实验探究,对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实验初期,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探究,探究什么,如何做起。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要矫枉过正。

4.建构阶段:建构阶段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梳理总结知识的过程。目的在于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印象,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5.当堂练习:当堂练习阶段是让所学知识当堂巩固与运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具体做法如下:(1)布置练习内容;(2)要让学生明确要求;(3)教师要不断巡视;(4)要有一定的思考题、附加题。

四、“导学探究,当堂练习”模式实施的意义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帮助和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及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学行为更好地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疑难等。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一学年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实验班及格率能达到90%以上,优秀率能达到70%以上,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时 间: 第十六周 2011年12月14日

地 点: 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赵月启 学习形式: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

课堂提问设计四议

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运用的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灵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富有情趣

问答式的导课是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中富有情趣的提问设计,不仅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稳定情绪,还能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更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前根据教材的情感内涵或德育渗透契机,运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结感反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这样的提问设计,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记忆,产生持久的效用。

二、课堂提问设计要有针对性

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一定的指向性,学生在理解、分析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偏差。而提问有明确的导向作用,通过提问,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和学习目标,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克服提问的随意性。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仔细的研究。首先,要抓住知识的连接点,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恰当地反映知识的层次,以及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内在联系,保证学生思维发展的稳定性,也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知识固有的和谐性,承上启下,以保证学生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其次,提问还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问题,而且,教师还要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这样,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运用已有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久而久之,不但会缩小后进生优生之间的差距,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营造积极主动、活泼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要注意课堂提问设计的灵活性

提问是一门艺术,一种技巧,运用的好事半功倍。因此,设计提问一定要把握时机,适时而发。如:导课时有启发式的诱导发问,解决重难点知识时的悬念式发问,解决疑难产生共鸣时的升华式发问,遇到易混知识点时辨析性发问,深化知识的探究式发问和小结时的巩固性发问等。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活跃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课堂提问不是提出问题就等于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才干,解决问题,从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提问后,一定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走进问题中,并从问题中解放出来,切不可机械、急躁,违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对于深度、广度、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给予及时的引导,逐层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学的需要同步。

四、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面向全体

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学生知识水平的层次性,因此,提问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宜。对于基础扎实,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提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则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设计与此接近的问题,注意由直观而抽象、有易而难、逐层深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主动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发问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总之,提问要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时 间: 第十八周 2011年12月28日

地 点: 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梅艳 学习形式: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 如何写好课后小结

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和课堂设计,而对课后的教学反思与总结,则往往忽视了。事实上,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总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课后小结)是非常必要的。写课后小结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为调整教学建立可靠依据,从而促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促进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如何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小结应主要记些什么?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如下认识:

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借喻,巧妙的新课导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活思维的提问等),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例题、习题简洁明快的解法,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板书,某种数学思想运用的过程或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原理使用的体会,教法上的创新等等,记录下来,目的是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失败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步骤复杂的解题过程,难以欠妥的例习题配置,由于某种原因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记录下来,并对这些原因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在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突然产生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突如其来,不由自主”,突然而去,若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便会稍纵即逝,令人遗憾。 如机车空气制动机自阀(俗称大闸)周围有七条管路,即总风缸管、撒砂管、列车制动管、均衡风缸管、联络缓解管、作用筒管、给风阀管,由于管路较多,学生反映不容易记忆。某次讲完该内容在引导学生小结、整理时,为书写方便,我便使用上面的七个黑体字分别代表了这七条管路。总结完,我默默地读着这七个字,突发灵感,瞬即发现了记忆口诀:大闸七管在周围,总、撒、制、均、缓、作、给。学生为此欢呼,从而把教学推向高潮。

4.记学生见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值得引起思考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鼓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养分。

如某次讲解“机车空转保护电路”,在引导学员分析电路作用原理时,有位学员对该电路的设计提出了疑问,他认为该电路没有直接干预电路的能力,当机车轮对发生空转,保护电路只能向司机报警,若司机疏忽或操作动作缓慢,未能及时回手柄,减小机车牵引力,会导致机车轮对空转,造成机车电机及轮对、轨面的损伤,机车的空转保护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听完这位学员的见解后,我不禁为之一震,能结合自己的现场体会分析出电路设计中的某些不足,这对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成人学员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他的这一发现也促使我不断的去钻研教材,探索、发现现有电路中存在的缺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教学组织方面有何新招,课程的重点、难点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与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如何进行改进,即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时 间: 第二十周 2012年1月11日

地 点: 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梅 艳 学习形式:集体学习 学习内容:

浅谈现代教育理念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析我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任何教育都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 教学观

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同时积极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师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索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工具和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展。

三、学生观

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潜能的显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宏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过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求知,更是为了做事。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重视了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做题是虚拟的,做事是真实的。做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而做事不仅仅是需要投入智力,还需要投入情感。做事需要的能力更全面,做事的过程是对一个人各个方面的检验与锻炼。教师要让学生把“做题”当做一件事来做。

四、人才观

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人才应该是多规格、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观念。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优秀人才的竞争。人才应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找到自己与社会环境的结合点,而承认自己是强有力的。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人才只有类,而无层。现代的人才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且优秀人才不一定是少数。在优秀人才的培养上,与其说注重层次的差别,不如应注重种类的差别,通过种类差别培养人才,教师应强调每一个人都有才,而且都能成才,面向全体,绝不能否定个体,必须从关心个体开始,只有真正关心个体,才能真正尊重他们的差异,否则谈不上面向个体。一个人的发展是一步一步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单项上有所突破,从而有助于全面发展。

第四篇:2014年春季学期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一) 时间:2014年2月22日

地点:电教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主持人:梁树群

内容:优化教育教学环节之认真辅导

认真批改作业

批改学生作业,是教师在教学中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但这项工作最能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调节教学。作为教师,批改作业除了达到批改及时、符号规范、格式统一等基本要求外,我以为还要能做到:看结果,更看过程。

认真辅导

这个“辅导”不要仅仅理解为是给学困生补课,指导学困生完成作业。这个“辅导”是要求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辅导。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初中学生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同时由于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既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初中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听。 (2)注意看。 (3)多动脑。 (4)主动练。 (5)做笔记。 (6)善归纳。

时间:2014年3月10日

地点:电教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主持人:黄政勤

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应注意:

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

2、掌握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3、提倡活学活用。

二、认真阅读的习惯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读通、读懂、读熟和读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熟是升华。

三、边读边批画的习惯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五、让教与学融合到一起的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七、及时复习的习惯

时间:2014年4月11日

地点:电教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主持人:韦宁艳

内容: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新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产生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

二、引而不发,启迪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

1、 榜样激励,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 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希望得到优秀的成绩,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

三、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

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

四、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兴趣是学生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想象力是涌现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

时间:2014年5月25日

地点:电教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主持人:梁树群

内容:体验生活,发展个性

一、注意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性表现出了学生语文水平发展的平衡性,表现出了学生平时对各种知识的积累程度。

二、用心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1、 阅读与习作相结合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2、 情感与需要相结合

学生习作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需要,如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一种是情感需要,如倾诉喜怒哀乐、记录所思所感。

3、 个性与发展相结合。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所以我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我带班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表现自我”。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关键。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张扬了个性,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更好地了解了生活。未来社会需要的就是活生生有个性的、有思想的人,以促进我们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这也是我构想“体验作文”的最终目的。

时间:2014年6月8日

地点:电教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主持人:黄政勤

内容: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新取向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价值

2、 合作学习中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

3、 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

二、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1、 安全的心理环境。

2、 充裕的时空环境。学生的聪明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 热情的帮助环境。

4、 真诚的激励环境。

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

1、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由教学过程中的权威者转向知识、信息的交流者和探究者

3、由教育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管理者、服务者

4、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1、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

第五篇:学习 “两会”记录、总结11

学习"两会"精神主题班会艺术学院

总结

学习2011“两会”精神主题团会总结

活动时间:3月16日,14:30—15:30

活动主题:“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参加人员:1001班团支部全体成员应到:28人实到:28人

活动策划人:活动记录人:

活动背景:

2011年3月5日~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2011年3月3日~13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两会”的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的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整理,传达到党中央执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活动过程:

1,活动前期,积极组织支部成员关注两会动向,时刻了解“两会”所传达的精神,为主题团会讨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团会于“两会”结束后进行,团会定于下午2:30举行,在出席人数达到标准后,团会开始。

3,团会第一项是团支书宣读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议程及精神,让成员感受“两会”氛围,从而更好的融入“两会”。

4,准备关于“两会”的材料,组织成员学习关于“两会”的基本知识,让大家对“两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弥补了大家对“两会”知识的欠缺。

5,竞答环节,让成员从刚看过的“两会”知识搜索出一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好的帮助学习“两会”知识,也增加了大家对“两会”的热情。

6,向大家传达11年“两会”的内容和精神,以及11年“两会”的一些具体细节,同时也了解了一下同学们对今年“两会”的认识,其中成员陈伯驹、李歌等代表都发表了对两会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对11年“两会”也有增加独特的认识。

7,团会最后由团支书做会议总结,积极的肯定了大家对团会的热情和关注,同时也对本次团会中出现的一些纪律问题做出了要求,以便在下次团会中有所改进。

8,全体成员悬挂“两会”宣传横幅,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团会活动总结:

11年“两会”在为期10天的会议期间,委员和代表们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报告和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制定任务、作出了规划、给出了办法,是今年和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而我们从团会的进行中,弥补了大家对“两会”知识的空缺。作为当代大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对党,对11年“两会”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通过这次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班会,使同学们对两会的认识和了解更为深刻。也使同学们不断地了解国家大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名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说这次活动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总体上说这次团会是成功的。

上一篇:警示教育片观后感16篇下一篇:ib课程重要知识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