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影响健康

2022-07-14

第一篇:生活方式影响健康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教案

一.导入

师:众所周知,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有人曾把健康比作“1”,事业、地位、家庭等就是它后面的“0”,只有把这个“1”写好了,后面的零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只能是“0”而已。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天,马克思和他的女儿在聊天,他对他女儿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船夫和哲学家》。 有一个船夫在激流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个想渡到对岸去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哲学家问:“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刚刚说完了这句话,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两人都落入水中。 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个寓言寓意丰常深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马克思想通过这个寓言告诉自己女儿什么?

生:我觉得人很渺小。在生命面前,健康的活着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在哲学家眼里,船夫没有文化,好像没有生命一样,但在风浪面前,哲学家不会游泳失去了生命,而船夫却活了下来。 生:我觉得马克思想通过这个寓言告诉女儿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实践中人应该掌握一些对健康必需的实践技能,有时候这远比其他一些东西更有用,关键时刻,船夫依靠自己的游泳技能活了下来。

二.授新

(一) 阅读理解:健康的概念和什么是生活方式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思考问题:健康的概念;什么是生活方式?教师巡视并轻声与学生交流。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健康”的?

生: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师:很好。(屏幕显示1990WHO提出的健康概念)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那么,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的生活方式又是指什么呢?

生: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饮食、起居、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

生:生活方式是指行为习惯、生活时间、生活节奏、生活消费等等

师:非常好。 (屏幕显示生活方式的概念及组成要素)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 生活方式是生活主体同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复杂有机体,基本要素分为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和生活活动形式3部分。生活方式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受文化教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那么,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二) 资料分析: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讨论:(1)我国1957年和2000年疾病种类的构成以及死因顺位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我国与美国2000年主要疾病种类以及死因顺位有何异同?这些异同说明了什么?教师巡视并轻声与学生交流。

师:各小组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生:1957年我国城市居民的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到2000年,死因顺位已转变为恶性肿瘤、 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疾病等。

生:中美两国主要疾病种类以及死因顺位基本相同,说明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由过去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师:总结的非常好,大家鼓掌。那么,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占主要位置呢?(屏幕显示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对比表)

生:吃得比以前好了,以车代步的多了,缺乏体育锻炼的多了,各种富贵病就来了。

生:生活条件好了,酗酒、吸烟的人也多了。(学生们的讨论热烈起来)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各种疾病,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屏幕显示死亡元凶:

1、体力活动不足;

2、吸烟;

3、酗酒;

4、肥胖)

由此可见,体育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运动能调节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健康效应。因此,在世界上,一些新的概念,如 “体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体育进入生活方式”;“生活体育”等正在形成。我国推行的《全民

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动对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同学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 起居 娱乐 参与社会活动)健康吗?(屏幕显示健康的四大基石:1,合理的膳食 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3.良好的生活习惯4.健全的心理) (三) 健康的基石

1.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了解四大基石的内容。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思考问题(可轻声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怎样理解健康的四大基石?教师巡视并轻声与学生交流。

师: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饮食要有规律,荤素搭配,做到按时一日三餐,少吃油炸食品。还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

生:我觉得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上网玩游戏。

生:我同意前面几位同学的说法,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有健全的心理,面对学习、考试、就业等等,在心情特烦的时候运动一下会轻松许多。我就有这方面的体会,大家不妨试一试。(同学们讨论积极,争相发言)

2. 了解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的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多次提到了体育锻炼。的确,现代社会,体育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生命在于运动,那么,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有哪些作用?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打出字幕)①调节情绪,减轻心理疾病的症状;②增加肺活量;③减少患心脏病的概率;④提高消化系统能力,促进新陈代谢;⑤减少身体的脂肪;⑥增加骨密度和提高关节的灵活性;⑦提高肌肉的质量;⑧改善血液循环。

希望同学们做到合理膳食、健全心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祝你们健康成长!

三. 教师小结: (略) 四.布置作业:评价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第二篇:以北师大学生为对象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一、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普遍的对生活方式的解释为: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本文所探讨的生活方式主要包着重于:食、住、行、3个层面。通过探讨这些较典型的现象,分析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整体下滑的原因,进而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生活方式 健康

二、正文:

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地方,学生的行为不会向中学一样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也不会有在工作之后的那般压力,当然不是说大学生可以为所欲为的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此处探讨的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以北师大学生为样本,本文将论述的是在生活方式上的自由,包括作息时间,交往对象,想吃什么,等一些列行为。

本文观点并不否定共性与个性的存在,但将对个别的特殊行为进行适当忽略,主要探讨的是大学生群体在生活方式上存在的共性。生活方式并不只是个人的选择,一定社会时期相同或相近的社会阶层则会形成一种相对类似的生活方式,因此以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来讨论这样一个具有群体性的行为方式是有参考价值的。当然,每个个体的家庭背景,个人性格不同,会对生活方式造成特殊的影响,但就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的个体的生活方式而言,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

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下称北师大),学生大部分属于家庭比较富裕,有一定经济能力,对生活没有太大的负担,基本上每个人有一台电脑,非官方调查显示:北师大的学生平均月生活费有1000~1200元。是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400元左右,当然这就导致了北师大的学生在生活方式上会有一些小的差异,当然这种差异所代表的群体不在少数,所以本文的讨论依然具有一个可推广的意义所在。

以下讨论,将分为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三个方面来探讨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一) 作息时间:

1. 睡眠时间

北师大实行断网的网络管理机制,学生的网络会在晚上的11:30分被强制下线。然后学生基本上会在此之后的半小时到一小时才开始陆续睡觉。由此可推,学生会叫的高峰期是在12点到12点半的。科学研究表示,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到清晨6点,老年人稍提前为晚9点到清晨5点,儿童为晚8点到清晨6点。也就是说,这一大部分的学生比最佳时间是完了2至3小时的。假如学生第二天有第一二节的课程,那么加在一起睡眠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左右,是较低于健康时间的。

这样造成的危害就是:

1) 经常疲劳,免疫力下降:人体经常熬夜,所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继;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自然的,感冒、胃肠感染、过敏原等等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找上你。

2) 头痛:熬夜的隔天,上班或上课时经常会头昏脑胀、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会出现头痛的现象,长期熬夜、失眠对记忆力也有无形的损伤。

3) 黑眼圈、眼袋:夜晚是人体的生理休息时间,该休息而没有休息,就会因为过度疲劳,造成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黑眼圈、眼袋或是白眼球布满血丝。

4) 皮肤干燥、黑斑、青春痘:晚上11时到凌晨3时是美容时间,也就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胆、肝的时段。这两个器官如果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粗糙、脸色偏黄、黑斑、青春痘等问题。对于不习惯早睡的人来说,最迟也要在凌晨1时的养肝时间进入熟睡期。 2. 午睡问题

另外就是午睡的问题,北师大上午最后一节课的结束时间是11:30,而下午第一节开始的时间为13:30,这期间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去掉吃饭的时间和往返于宿舍和教室的时间,就剩下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据医学家研究观察,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体内激素分泌更趋平衡,使冠心病发病率减少30%,对于降低疲劳的作用也是大于晚上睡2小时的。其实时就爱你是完全足够的,但是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认为这样很麻烦,或者是刚上床没多久就下来了的想法,直接去掉了午睡这个重要的生理调节过程,所以很多学生下午上课犯困就有这样的原因。 (二) 饮食习惯: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饮食习惯对人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往往是疾病的直接诱因。接下来要谈的是北师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饮食习惯上的不足,主要包括不吃早餐,挑食,用零食来代替主食这3个方面的问题。 1. 早餐

不只是大学生,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着不吃早餐的习惯,一方面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的熬夜导致睡眠不足,早上不想起床,起床之后直接去上课或者做其他的事,另一方面是长时间的不吃早餐,行为上已经直接忽略了这一部分,还有的就是有的女生为了减肥而可以的不去吃早餐,或是吃不足量的早餐。

但是国外的专家学者指出:不吃早餐不仅会伤害肠胃,使人感到疲倦、胃部不适和头痛,经常不吃早餐,还极易产生胆结石,而且特别容易使人显得“苍老”。长期不吃早餐的人,皮肤干燥、容易产生皱纹,提前老化。同时由于早餐离前一天晚餐时间相距太长,胃壁特别容易腐蚀而造成溃疡。

不吃早餐首先会精神不振,并影响胃酸分泌、胆汁排出,这会减弱消化系统功能,诱发胃炎,还会使人在午饭时出现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不知不觉吃下过多的食物,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时间长了,脂肪在皮下堆积,反而导致肥胖。不吃早餐引起的营养不良,还会导致肌体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各种不同疾病。

因此,不吃早餐对于还在出于发育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地危害。 2. 挑食

现在的学生,普遍是90后一代,从小在家里就是中心,是全家的宠儿,常常受到家人的溺爱,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了高度的自我认同感。所以,延伸到饮食方面,吃什么不吃什么,家长成了逆来顺受的一方,长此一来,便形成了挑食的习惯。挑食并不等同于先天性的对某种事物产生过敏现象而拒绝食用。

具不完整统计,青年人最不喜欢吃的食物有葱、蒜、姜、洋葱、青菜为多。但是挑食带来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微妙且不可忽视的。以下为比较典型的挑食所带来的危害:

1) 有的人不喜欢吃蔬菜、水果或不喜欢吃肉类,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2) 由于铁需要与维生素C和肉类中分解的胱氨酸结合成为可溶性物质后才易吸收。因此,不吃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摄入不足,自然也就影响了铁的吸收。

3) 营养不良,头发发黄,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个不长高等

4) 营养不均衡 ,食欲不佳,肠胃不好,吸收不当,身体素质不好,抵抗力差

5) 不利于生长发育 3.零食

再一个,对于饮食上的不良习惯就是把零食当做主食来使用。这样的现象在女生身上较多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为了减肥,二是因为饭堂过于拥挤不得已而为之,三是因为宿舍摆放的零食过多,不停的食用导致正餐时间无法在继续进食。当然男生也存在此类现象,但是为数较少。但是过量的食用预包装食品,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无益的。这些零食主要包括有油炸食品,高糖食品,饮料,冷饮。

相对应的,每一种食品,对于健康都是有一定的危害的:

1) 如炸薯片、炸薯条、炸鸡腿、炸羊肉串以及干脆面等油炸食品,则会导致蛋白质和热能供给充足,脂肪和食盐过多,而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2以及膳食纤维供给不足。

2) 高糖食品不仅包括加入太多蔗糖的甜食和糖果,也包括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如膨化食品和饼干、面包,因此这类食物要少吃。 3)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绝大多数含糖均较高,如各种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同时这些饮料还包含可能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的色素、香精和防腐剂。大量喝饮料影响食欲,使正餐食量减少,妨碍身高、体重的增长,并可能出现多动、脾气暴躁及贫血等症状,国外称之为“果汁饮料综合征”,在我国也相当常见。

4) 大量食用冷饮,会使胃肠道温度骤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同时还可以诱发经常性的轻微腹痛。冷饮虽然也含有一些营养物质,但并不全面,不符合平衡膳食要求,长期嗜食冷饮必然影响正常营养的摄入,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三) 生活习惯:

大学生作为一个半入社会的群体,其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都市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在本部分所提到的三个方面:饮水、高跟鞋、电脑,不仅仅是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推而广之也是目前大多数都市人所存在的习惯,这一切的来源则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其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还有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上对美的定义的转变与新思想的形成。 1. 饮水

首先,水在人体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同时,水对于维系人类正常的生理机能运作具有很大的作用。假如摄入的水不足或是失水过多,则可能引起体内失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体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皮肤等途径丢失水。这些丢失的水量为必需丢失量,通过足量饮水即能补偿。随着水的不足,会出现一些症状。当失水达到体重的2%时,会感到口渴,出现尿少;失水达到体重的10%时,会出现烦躁、全身无力、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皮肤失去弹性;失水超过体重的20%时,会引起死亡(见表1‐8‐2)。当然,并不是喝越多的水越好,假如水摄入量超过肾脏排出能力时,可引起体内水过多或引起水中毒。 2. 高跟鞋

在当代社会,高跟鞋作为女性装扮的必须之品,作为年轻女性,往往希望通过高跟鞋来拉长腿的长度,使身形达到一个视觉上的换金比例,从而增强自身的自信,进而高跟鞋成了女人,性感,独立,时尚,个性的代名词。

但是长期穿高跟鞋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女生经常穿过高的高跟鞋,会加大腰部弯曲度,使骨盆前移,特别是那种细跟高跟鞋,由于脚掌一直处在寻找支撑点的状态,易造成双腿浮肿,甚至踝关节扭伤。其实,很多爱美女性都是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是因为之前多次扭伤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和休息导致的。由于足部强力外翻或内翻,踝关节超过了其正常的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女生们需要做的是健康的追求美。选择游泳、压腿、骑自行车等踝关节不负重或负重小的运动对于脚部的保护是十分有利的。 3. 电脑

现今社会无论男女,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在电脑前进行工作娱乐的活动的现象只增不减。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进步,电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极为重要的。电子商务,电子游戏,电子阅读,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导致人们对电脑的依赖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学生,上课看手机,下课看电脑,已成为了一个普遍且不可逆的现状。但是,很多电脑使用者没有正视其所带来的危害:长时间操作电脑会导致手指关节,手腕,手臂肌肉,双肩,颈部,背部等部位出现酸胀疼痛,眼镜与电脑的距离过小,则容易造成角膜干燥,眼干涩,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夜盲症等。

我们都知道电脑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了,但是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去减低长时间使用电脑带来的危害。

1. 操作者在工作一小时后应休息10分钟

2. 要注意用眼卫生.眼睛与文稿,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保持在50厘米以上,最好采用光下视20度的视角. 3.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 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牛奶,核桃,青菜,大白菜,西红柿,空心菜及新鲜水果等.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氧化.维生素E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清除身体内垃圾,预防白内障.核桃和花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B1可以加强神经细胞的营养,缓解神经的紧张状态. 4. 每天泡点绿茶.茶叶中的脂多糖,可改善机体造血工能.人体注入脂多糖后,在短时间内即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茶叶还能防辐射损害。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3个方面涉及到生活方式的话题的讨论,本文在探讨存在的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过程的同时,也针对性的提供了一些改善的方法,目的在于能够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做一个正确的引导,改善其健康指数。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很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然而也许我们只需做一点小小的转变,结果可能截然不同,这就是人体的奥妙所在。

对本课程的一些感悟:

首先,作为一个文科生,一开始选这门课的原因自然是为了学分,当初选课的时候,一看到还有名额,就立刻报了,也没有过多的考虑这门课程具体怎样,是学些什么。就这样就抱着混一个学分的心态来了。刚开学时,看着自己的课表,就在想,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能学到什么,同时心中也在疑虑,这些关于理科的知识,究竟能不能听得懂,毕竟从高二过后到现在大二,有那么几年没有接触过理科的知识了。

第一天上课,我发现王老师讲课很生动,也没有什么很难理解的只是,通常会深入浅出,这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福音,而且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会给同学们介绍很多相关的在现实当中一些食品安全的知识,这其实也是我从这门课里得到最有用的东西。

但是我认为,虽然单单的介绍食品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很有用,也更容易被理解,但是有背后生物化学理论的支撑,则会让这些知识更加站的住脚,能让同学们不仅知其然更加知其所以然。毕竟这是大学,而不是电视电脑上的科普教育,我们选择这些课程都是来做学问的,而不应该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上课,那么我们的课程上就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就是原理、理论。没有谁规定了说文科生就一定不能学理科知识,理科生就一定不能动文科知识,要想真正的在现在的社会上站稳脚跟,单单靠本专业上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的,只有能容纳百家之声,才能让自己显得更加有内涵。

我们的课程便是这样,虽然有时候,老师讲到一些计算公式,一些化学元素,一些微生物分子令我在某一节点上不能听懂,但是我依然愿意去听,一次不懂,可能下次在提到的时候就懂了。同时在结合上现实生活中的食物进行分析,整个学期下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很喜欢每次上完课后,跟别的同学讲我学到的食品安全小知识,这常常会给我带来很多惊讶的眼神“你一文科生怎么会懂这个”。这也小小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当然学习这些知识并不在于炫耀,而是在于将其运用在生活,运用在思想。

还有一个令感触颇深的就是那一次的外出的调查,真正走出课堂,把理论与实物结合在一起,很生动,很有意义,这样的讲解,其实更有利于同学们的接收。所以我想提的小建议就是:希望以后能的课程中,外出授课的次数能够稍微增加到2-3次,这样对超市里的大部分食品都能讲解到,也能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始终觉得在教室授课还是有点过于单调了。

还有一个最大的感慨就是,王老师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依然坚持授课,而且心态极为乐观向上,老师时常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这样的个人魅力实在是给这门课增添的几分的吸引力。

第三篇:9-A-M:健康办公新方式——工作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看似无碍的久坐,其实是拿你的健康在冒险。当你思考这一问题时,很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例如,如果你总爱坐在那里,那么肯定会缺乏锻炼。你需要站起来,多运动,保持良好的体型。然而除了缺乏运动,一天到晚坐着不动还会引发其它的危险。在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安全科学》(Safety Science)杂志中,作者E. N. Corlett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坐椅的形状很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后背疼痛,对于久坐的人群已然不是什么秘密,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简单地认为,这种因久坐而产生的不适只是一个小麻烦,没什么大不了。过去这些年,坐椅的设计虽然也在不断更新,然而Corlett指出,当前工作椅的设计观念仍然无法有效减少长时间坐姿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那么,当前工作椅的关键缺陷到底在哪里呢?作者强调,水平坐椅除了相当不舒服外,还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在这种设计中,一个坐在椅子上的人其大腿是水平放置的,这将导致腰弯的扁平化,从而使身体上部的体重对腰间盘产生额外的压力。

考虑到人们会长时间保持这种相当不舒服的姿势,而在此前提下,当人们观看显示器以及敲打键盘时则不得不向前弓起背部,由此Corlett认为,这种水平坐椅是现代社会中背痛问题高发的罪魁祸首。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与其无休止地坐在一把水平坐椅上,我们不如选择一种能够使大腿有效下倾的椅子。但其,但最根本的是我们要改掉办公室久坐不动的坏习惯,久坐才是病症的根源。从现在开始停止久坐吧,每隔1小时起身到公共空间走走,或是选择一台高度可调节的电动升降桌,随时随地切换“站”和“坐”。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你最好现在就开始省钱去接受脊柱按摩疗法吧!然而尽管这样了,久坐习惯不改变,按摩得到的益处也会随之消失殆尽。 文章内容参考自爱思唯尔。

第四篇: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09711108刘佳

摘要: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吸烟这一行为却在世界各国都得不到禁止。本文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介绍了吸烟的危害,并以中国为例介绍吸烟人群发生情况,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社会对策,希望能够减少吸烟行为。

关键字:吸烟、危害、人群、社会对策

一、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1)生理:

1、致癌作用:吸烟可以引起肺癌、喉癌、口腔癌、咽癌、食管癌、胰腺癌、肾癌和膀胱癌。据调查表明,每年所有新发生的肿瘤患者的15%,即1400万人是由吸烟引起的。/对我国上海21万人群的随访调查表明,男性和女性吸烟者肿瘤死亡率分别比不吸烟的男性和女性高1。48倍和1。62倍。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

3、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

4、对消化道的影响: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5、其他:吸烟对妇女的危害更甚于男性,吸烟妇女可引起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提前。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其他如早产、死产、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等均可能与吸烟有关。妊娠期吸烟可增加胎儿出生前后的死亡率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女性90%的肺癌、75%的COPD和25%的冠心病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妇女死于乳腺癌的比率比不吸烟妇女高25%。已经证明,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使精子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和活力下降,以致受孕机会减少。吸烟还可造成睾丸功能的损伤、男子性功能减退和性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症。吸烟可引起烟草性弱视,老年人吸烟可引起黄斑变性,这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和血小板聚集率增加,促使局部缺氧所致。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强烈噪声中吸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甚至耳聋。 (2)心理:

吸烟对心理健康也有极大危害,心理学家们通过调查发现,长期吸烟可使人的注意力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使人反应迟钝,双手不稳定,动作不准确;还可使人的听觉敏感性降低,过早失听。有的吸烟者,视力还会变得模糊。

吸烟严重影响人的智力,使记忆力、想像力、辨别能力都受到损害,从而降低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都是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它是通过大脑皮质的活动来实现的,而香烟中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后,可以刺激自主神经系统,引起血管痉挛,使胃液的酸碱度改变等,更重要的是影响大脑皮质的神经活动,使人的智力减退。

二、吸烟的人群发生状况

以我国为例: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和消费均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一份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控中心联合发布的名为《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的调查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为28.1%,吸烟者总数达3亿人。男性吸烟率为52.9%,女性吸烟率为2.4%,吸烟人群达1260万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低教育水平人群吸烟率相对较高;农村吸烟率高于城市,西部为最高;在不同职业中,工人、农民比干部、医生、教师要高。

而近期卫生部组织医学部门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吸烟者的剧增与吸烟低龄化趋势成为中国人吸烟现象中两个显著的特征。我国大学、高中和初中男生中,吸烟的比例分别达46%、45%和34%;未成年的吸烟者约有500万,成年烟民中,有75%的人是15-24岁这一年龄段开始吸烟的。

此外,在我国,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被动吸烟的女性90%是在家庭中接触“二手烟”。20岁至59岁的男性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最高。

三、社会对策

1.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对烟草的加工、销售、宣传,吸烟场所,买烟年龄等做出明确规定,并附以相应处罚措施。2003年5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条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公约》要求各国至少应该以法律形式禁止误导性的烟草广告,禁止或限制烟草商赞助的国际活动和烟草促销活动,镇压烟草走私,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在香烟盒上30%至50%的面积标明“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使用“低焦油”、“清淡型”类欺骗性词语。我国也积极参与了公约的缔结过程,并于2003年11月10日签署了公约。英国政府《未来烟草管理》草案要求烟草公司剥除自家香烟“豪华外衣”,一律平装销售,不得印上公司标志性图标。草案还要求,禁售20支装以下的盒装香烟。这样一来,不少只买得起10支装香烟的青少年将难以再买到烟。其他措施包括,限制香烟自动贩售机数量、规定商店中香烟摆放位置和禁止纸媒香烟广告等。

2、进行教育宣传。在各大公共场所贴上禁烟标志,通过学校、社区讲演,通过烟盒、公交车、车站台、路边宣传栏的标语和图片宣传,甚至是电视公益广告,刺激人们的感官精神,使人们认识到吸烟对自身和他人的危害。 如日本“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原因之一”、“吸烟过量将损害您的健康”这类相对温和的禁烟宣言到香港“吸烟导致肺癌”、“吸烟足以致命”等强硬标语。而泰国规定,烟盒必须用一半的面积印上统一的警示性画面:一个被熏黑了的肺,一副黄黄的参差不齐的板牙,一个插满管子的病体,还有一个喷云吐雾的骷髅。包装上也不准印有淡味,柔和或焦油含量低等误导性词语。这种看上去令人生畏,甚至使人有恶心想吐的感觉的烟盒对抑制吸烟效果良好。

3、增加烟税、提高烟价。通过经济手段,一方面提高烟商的投入成本,减少香烟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增加吸烟人群购烟成本,从而抑制香烟的生产和购买。日本从10年10月起迎来“史上最大幅度”的价格调整,平均一根烟加收3.5日元的烟草税,而香烟价格的大幅上涨已在日本烟民中引发了戒严潮。

4、通过高科技禁烟。发明烟味警报器,在禁烟场所安装这种警报器,一旦察觉到烟味就发出警报。日本有很多自动售货机,为防止未成年者买烟,政府特意一种只有成年人才能申请领取电子卡,在自动售货机上买烟时,成年人需要刷卡确认身份,从而杜绝了青少年通过该渠道买烟。发明香烟替代品,如现在市面上的戒烟糖、电子烟。

第五篇: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来自吸烟时所产生的烟气。烟气化学成份倾为复杂,约有5000余种。依据烟气对人体的影响,可将烟气分为三类:

1.刺激性化合物主要有氰化氢、甲醛、丙烯醛等。

2.全身性有害毒物,如酚类、酮类、醇类、酸类和胺类等。引起全身性反应最典型、最突出的是尼古丁、CO和烟碱。

3.致癌物质在烟气中也有多种,如苯[a]并芘、苯并[a]蒽等称为引发剂,即具有直接致癌作用,有的能促进癌症发生的化合物称为协同剂或促癌剂,其中有芘、甲基芘等。

吸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烟气中的多种化学成份和物质,经肺吸入体内后产生各种生理效应。 血液O2在体内输送除少量物理溶解外,其总量98%左右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血红蛋白氧亲和力比CO亲和力要小200~300倍。科恩(Cohen)等人对191名不吸烟者和462名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测定,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平均值,不吸烟者为1.1%,吸烟者为4.8%。这种碳氧血红蛋白及血中游离CO含量增加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应的重要原因。对10名冠心病人通过导管取样进行吸烟对冠状动脉窦、动脉和静脉血氧分压影响实验研究发现,每次吸烟能立即引起氧分压下降,且下降数值与吸烟量平行,每次吸烟30min后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尼古丁不是血液中正常成分。吸烟者血液中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可铁丁含量随吸烟量增加而上升,最高者每百毫升血浆含量分别为35.2和313~331.8ng。烟气中尼古丁吸收入血会给生理功能尤其是心血管功能带来有害影响。

吸烟可使吸烟者白细胞增加。1940年有报导350名吸烟者吸1~3支烟后,多数人表现为暂时性白细胞增加。1973年(Friedman)等进一步证实,吸烟引起白细胞增加是一种持续性表现,在4年间对86488人白细胞数测定结果,白细胞平均值,不吸烟者为7200个/mm3,吸烟者为8400个/mm3,后者比前者高179%。另外吸烟者吸烟数量对白细胞增加程度有明显影响。吸烟量多白细胞增加也多。吸烟者白细胞数增加可能是吸烟后所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反应的结果,也可能是尼古丁刺激肾上腺髓质和皮质,使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白细胞增加。

心血管吸烟后血中尼古丁含量增加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引起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暂时反射性上升,心率增高,但未见心输出量增加。研究后发现吸烟后血压增高和心率加快实际上是机体对吸烟后每博出量减少作出的应激反应。吸烟后血液中血小板粘滞度增加;碳氧血红蛋白量增加,减少了心肌氧供应;同时烟碱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了代谢水水平,需氧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上述综合因素作用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是促使心肌梗塞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罗杰斯(Rogers)等人分别对117名平均年龄为60.5岁不吸烟者和75名平均年龄为64.7岁的吸烟者测定了脑血流,结果显示吸烟者脑血流均比不吸烟者少,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减少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及糖尿病人更易引起中风提供了依据。

肺多数测定表明,长期吸烟可使肺活量下降,加强呼出气量减少。博斯(Boss)等人检了2000名正常人肺活量及1秒钟加强呼出气量(指从吸气末开始以最大力气最快速度呼气时第一秒钟内呼出的气量)。吸烟量不大,时间不长者肺活量与同龄不吸烟者接近,吸烟多而时间长者比不吸烟者减少0.1~0.3L。同样1秒钟加强呼出气量,轻度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无明显下降,重度吸烟者与同龄不吸烟者相比下降0.17~0.28L。

大脑吸烟时CO对大脑功能有明显影响。吸入低浓度CO,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只有2%~3%时即可引起时间判断能力降低,4%时可使对光敏感度降低,5%时可导致心算作业成绩下降。烟气中CO含量在4%以上,而吸烟较多者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5.7%,甚至更多。吸烟不仅能使人降低对缺氧的耐力,而且会缩短缺氧引起的有效意识时间,使人反应下降。

烟碱90%在肺内吸收入血后,6秒钟到达大脑产生作用。烟碱能使吸烟者神经冲动发生紊乱,烟碱小剂量时使神经节细胞兴奋。大剂量时使神经节细胞先兴奋后迅速转入麻痹,烟碱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双相作用,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先有短暂兴奋作用,但随后带来的麻痹作用更为持久,并可使大脑皮质机能减退或紊乱。长期吸烟使大脑皮层经常处于麻痹状态,加上CO使大脑组织常处于缺氧状态,影响脑的高级功能。

生长发育在生长发育时期,吸烟时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最易对其造成损害。血液中CO和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影响机体生物氧化过程和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不能增加甚至下降;吸烟影响肺功能,使肺活量不能增加或增加很少;烟气中有害物质,破坏体内酶反应,推迟少女月经来潮,导致月经紊乱和痛经。吸烟对脑的高级功能影响更大,注意力分散,记忆力衰退,思考问题迟钝,易使人感到疲劳,经常头昏、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影响食欲和生长发育。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相当数量在不足13岁时开始吸烟,且吸烟人数有上升趋势。另有调查表明,吸烟学生病假率,住院日,缺课率都显著高于不吸烟学生,吸烟学生学习成绩则显著低于不吸烟学生。

吸烟与疾病

目前我国每年有334.5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吸烟能导致肺癌、喉癌、口腔癌、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另外食道癌、膀胱癌、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也与吸烟有密切关系。吸烟者得病机会多,得病后死亡率高,吸烟者因病而死亡比不吸烟者多70%,吸烟者的寿命比不吸烟者短。

癌症动物实验证明,烟气中不少致癌物质可致癌。将所收集烟气大部分有机物质溶解于丙酮液中,用此溶液每星期给小鼠皮肤涂抹3次,结果59%的小鼠皮肤出现乳头瘤。其中44%发展为皮肤癌,而对照实验无任何异常情况。

各种与吸烟有关的癌症中。肺癌尤为典型。向大白鼠气管内注入10次浓度很低的苯[a]并芘溶液,只要注量达到0.1mg,即有14%大白鼠出现肿瘤,且其寿命缩短1.4个月。奥尔巴赫(Auerbach1970)在狗气管中造瘘,使狗每天吸入一定量的烟气,经29个月时间,出现典型肺气管鳞状细胞癌。吸烟者易患肺癌,吸烟量越多,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也增加。不吸烟者每10万人每年只有10人因肺癌死亡,而每吸1~14支、15~24支和24支以上者,其因肺癌死亡人数分别为78人、127人和251人。烟龄越长,其因肺癌死亡者越多。

烟草中含有的多种放射线同位素也可致肺癌。烟草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来自土壤、化肥和空气,随吸烟烟气进入体内,留存在肺、肾、胰、性腺和骨髓,造成内照射致癌,尤其是肺癌。含铅

210、钋

210、铋210放射性同位素的不溶性颗粒在肺部沉积,放出α射线具有很强电离能力,直接或间接破坏细胞中DNA和RNA结构,在其它化学因素共同作用下,使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

由于吸烟引起的多种癌症中,喉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大6~13倍;口腔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2~17倍。吸烟还与膀胱癌、胰癌、胃癌有关,如吸烟者患膀胱癌的相对危险性就比不吸烟者高1~2倍。

呼吸系统疾病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比不吸烟者为高。利亚尔(Liand)等人曾对各种职业共899人进行凋查,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男性吸烟者占25.8%,不吸烟者占11.3%,吸烟者发病率的相对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大1.3倍。女性吸烟者发病率为26.5%,不吸烟者只有8.1%,其相对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大3.3倍。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大4.5~11.3倍,吸烟量增加,死亡率明显增加。

烟气中刺激性化学成份破坏肺的清除异物机能和免疫功能。吸烟者肺组织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变。电镜观察烟气对人体和动物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细胞游离表面纤毛脱落,残存纤毛变短、变粗以至呈气球状。细胞内溶解酶体数目增多,细胞器受到破坏损伤。另外烟气可使肺组织各种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受到抑制和破坏。

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其肺细支气管和肺泡过度充气,肺容积过度增大,导致肺气肿。吸烟引起肺气肿是在慢性支气管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期大量吸烟才能达到这一程度,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极差。吸烟能降低肺部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因而可促进肺炎和肺结核发生。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滋养心脏的冠状动脉主要因器质性病变导致供血不足所引起。冠心病死亡者中,吸烟者居多。吸烟量越多,因冠心病死亡率越高,年龄较低者尤为如此。根据950人中58名冠心病患者吸烟情况及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结果,吸烟量增加,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冠心病发病率上升。对10名冠心病人做运动负荷实验并吸入低浓度CO,结果显示,和不吸CO比较,随着所吸CO浓度提高,心绞痛开始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

吸烟导致或加重冠心病主要是烟气中CO和尼古丁等物质的作用。吸烟者血液中CO和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导致血液氧含量减少,碳氧血红蛋白存在妨碍O2从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状态中解离来满足组织代谢需要。CO能减少冠状动脉壁内膜和中层O2供应,导致缺血性损伤,由于包括胆固醇在内的脂质渗透性增加,内膜下层脂肪酸合成增多,前列腺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于聚集在动脉壁引起冠状动脉硬化。动物实验表明,用含胆固醇食物喂家兔,并使其吸入含一定浓度CO,导致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到16%~18%,8~10周后可见胆固醇在主动脉的沉积。正常人心肌需氧量增加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加以补偿,但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扩张受限,血流受阻,从而促进、加重冠心病发生。烟气中尼古丁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肌需氧量增加,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从而也对冠心病发作起促进作用。

上一篇:施工验收整改方案下一篇:三供一业改革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