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023-02-25

第一篇: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5课时 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

【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知道如何预防食品污染 【教学重点】

1、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食品污染的预防

【教学难点】 食品污染的预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结合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引入:我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界定是: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是营养的,食品是能促进健康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发生急性、慢性或感染性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食品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食品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绝于耳。食品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不断爆出的有关食品污染的相关报道,就如同在人类平静生活中丢了一颗毁灭性的炸弹,如同晴天里一个猝不及防的霹雳。近二十年来不断发生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污染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污染的恐惧和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几个食品污染的实例,感受一下食品污染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1、食品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实例:1986年,在英国最先发现疯牛病。由于感染的牛及肉骨粉被出口,导致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生疯牛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恐慌。 1999年比利时发生二恶英污染食品事件,这一事件的起因是某些养鸡场的饲料中动物脂肪受高浓度二恶英污染,有1000万只被认为是受污染的肉鸡和蛋鸡而被屠宰销毁。造成直接损失达3.55亿欧元。

一次又一次的食品污染事件的爆出,使得人们被迫陷入一种极度恐慌之中,食品是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挂钩的,我们要是没有一个绝对安全的生存环境,怎样继续生活?如果继续在这种没有食品安全保证的环境中生活,我们需要考虑的不再是文化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那就是“明天,我们可以吃什么?” 。

2、食品污染的预防:

要想预防食品污染,我们先了解一下食品污染的来源及其解决办法。在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都可能因管理不善而使病原菌、寄生虫滋生及生物毒素进入人类食物链中。微生物及其毒素导致的传染病流行,是多年来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症。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在过去的20多年间,在世界范围内新出现的传染病已得到确认的有30余种。此外,我国海域辽阔,海洋中寄生吸虫及其他寄生虫种类繁多,这些自然疫源性寄生虫一旦侵入人体,不仅能造成危害,甚至可导致死亡。人类历史上一些猖獗一时的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脑膜炎等,在医药卫生及生活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现实证明人类在与病原微生物较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远非一劳永逸,一些曾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结核病如今在一定范围内又有满眼的趋势。由霍乱导致的饮水和环境卫生恶化又开始出现。登革热、鼠疫、脑膜炎等也在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接连发生。一种能引起肠道出血的大肠杆菌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先后多次危害人类,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时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也始终是各国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已经污染了呢? 学生讨论:从感官上辨别腐败变质的食品 ⑴食品是否腐败变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辨别:

①色泽变化。 ②气味变化。 ③口味变化。 ④组织状态变化。

⑵食品污染的防止措施:

防止食品污染,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从各个细节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食品污染的防制措施主要有:

①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和国家卫生标准;

③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把住食品生产、出厂、出售、出口、进口等卫生质量关;

④加强农药管理;

⑤灾区要特别加强食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管理,防止各种食品意外污染事故的发生。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让生活走进了课堂,体现了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为了更贴近同学们的生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中的“发现”,如建议农民不应乱扔农药瓶到河里,防止污染水域中的生物,再经食物链传递给人类等等。都说明了学生有许多实际的经验和“发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性调动的好,并给于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第二篇: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 (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海水喷溅等;

(2)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石油等的燃烧; (3)钢铁厂、水泥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 (4)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 研究显示: 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即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

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 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2、心血管系统

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3、免疫系统

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4、神经系统

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

5、癌症的发生

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1.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 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 氮氧化物(NOx)

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 、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 (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 ;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国家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居住区的平均浓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3. 粒子状污染物

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和飘尘。

4. 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 降水即为酸雨。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降水酸度pH<4.9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明显损害。

5.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卷烟的不完全燃烧,其次是炼焦、炼钢、炼铁等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而降低血流载氧能力,导致意识力减弱,中枢神经功能减弱,心脏和肺呼吸功能减弱;受害人感到头昏、头痛、恶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低于4.00毫克/立方米。

6. 氟化物(F)

指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主要来源于含氟产品的生产、磷肥厂、钢铁厂、冶铝厂等工业生产过程。氟化物对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时,可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氟化物气体会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钙质减少,导致骨质硬化和骨质疏松。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城市地区日平均浓度7微克/立方米。

7. 铅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的废气。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引起临床症状为贫血、 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我国尿铅80微克/升为正常值,血铅正常值小于50微克/毫升。

鉴于大气颗粒物对健康诸多不利影响,更应该控制污染,如: (1)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2)减少工业生产中烟尘的排放; (3)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4)加强对工地、道路扬尘的管理; (5)加强绿化,保持水土。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围绕地球四周的空气称为大气,大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

从世界范围看,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且带有普遍性的大气污染是飘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氢化物、氧化物以及砷、铅、镉等各种重金属。这些污染物也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人体影响最大,主要来自工业燃煤、燃油,以汽车为主的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和采暖烟囱、家庭炉灶等。

大气污染侵入人体的途径是多渠道的。一种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体内,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同时又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另一种是污染物落到水体、土壤和食物中,然后污染物随同饮用水和食物间接进入体内。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一是会引起急性中毒。如果大气中漂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突然升高,比平时高出许多倍,人们就会感觉胸闷、咳嗽和嗓子疼痛,以致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烧。特别是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其中以支气管炎的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肺炎。二是会诱发疾患或引起慢性中毒。大量研究资料认为,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或病情加重的原因都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较低浓度的污染物也会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收缩,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并减弱呼吸功能,同时还会使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多,使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受阻,从而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诱发呼吸道的各种疾病。三是对妇女儿童的身体造成极大危害。妇女承受着人类自身的繁衍后代的重担,并且有特殊的生理特征。如接触环境中的有害毒素,不仅危害妇女本身的健康,还会通过妊娠和哺乳过程影响第二代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的多,受害程度及远期影响也深远得多。四是对人的身体有致癌作用。大气中的致癌物已发现200多种。由于呼吸到大气中的致癌物,以及在职业接触中,经呼吸道侵入肺部,而且由大气又降落到水体或食物中,造成更广泛的污染。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就有百万以上。五是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氯气和光化学烟雾对眼、鼻、喉粘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气中灰尘的增多也会刺激眼结膜。

由此可以看出,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降低大气污染,使人们生活在清新的空气当中,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第三篇: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引入 摘

要: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为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们运用我国1990-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VAR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的相互关系,目的在于检验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影响机制,考察在现有模式下的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从而为我国政府将环境目标纳入发展规划,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Granger检验;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

2009

06-0031-04

一、 引言

在过去的20多年中,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状态,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与经济增长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国,环境约束是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气候变化和《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也将给中国带来中长期的环境保护压力。于2009年3月13日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影响关系检验和VAR模型等理论来检验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的相互关系,目的在于检验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影响机制,考察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的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

二、模型方法与变量选择

本文采用VAR模型和VECM模型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VAR模型由C〃A.Sims(1980)引入到经济学分析中,其优点在于可以较少地受既有理论的约束,无需事先区分变量的外生性和内生性,从而较合理地描述变量间的互动关系,常用于刻画随机扰动项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彭水军、包群(2006)采用基于VAR的分析方法检验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然而,该文主要采用的变量为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本文认为,采用人均排放量以消除人口因素的影响更能清楚地反映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关系。

环境污染一般包括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废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鉴于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受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政府治理生效等因素影响而获得有效的控制或减缓,噪声污染难以估计的考虑,且废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夏光、赵毅红,1995),本文选取了人均废气排放量(wgas)为环境污染的代表性指标;同时,经济增长选择gdp(人均GDP)来表示。

本文研究的样本期间为1990~2006年,变量采用的各项指标均为数据。gdp以及人口资料来源于1991~2007年各个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人均废气排放量wgas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各变量序列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其中,lw-gas、lgdp分别表示gdp及人均废气排放量(wgas)的对数值。

三、实证检验

在进行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之前,需要对变量序列进行检验,以判断各序列是否具有平稳性及其单整阶数。本文利用Eview5.0和SAS9.1软件分别对各变量的水平值和

一、二阶差分值进行ADF检验。 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项的阶数,***和*分别表示在1%和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滞后项的选择依据AIC原则。检验结果表明,废气排放量(lwgas)和经济增长量(lgdp)均为I(2)过程,从而可以进行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采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主要是为了判断经济变量之间反馈关系和双向关系。

经济增长与废气排放量的影响关系检验表明,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关系,经济增长的变动具有解释其环境污染变化的能力,对其具有预测容度;反之,关系同样成立。侯伟丽(2002)认为经济发展通过经济结构、生产技术等六个因素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以及环境政策等三个因素对环境产生间接影响;而中国环境科学院《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的报告表明,以1983年为基础,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380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6.75%;以1992年为基础,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986亿元,占同期GNP的4.04%。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在VAR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人均GDP对环境水平及环境水平对人均GDP的冲击反应.采用的人均GDP与环境水平的VAR模型。

在冲击反应图中, 人均GDP对人均废气排放量的冲击反应在开始阶段为正,但呈上升趋势,然后逐渐上升,其后下降呈稳定的趋势,这足以说明, 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有一个长期且稳定的负影响。人均废气排放量对人均GDP的冲击反应在开始阶段为负,然后稳定上升,最终呈稳定的趋势。这表明,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增长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控制,但长远来看,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加剧。这也符合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的结果。 误差方差分解方法是VAR模型中的另一个工具,它描述了模型的动态特征,将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系统内各变量冲击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了解各种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根据上述模型,将人均GDP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为由其自身的新息以及环境污染水平的新息所构成的贡献率,估算系统中各变量的随机新息所做出的贡献在总贡献中随时间变化而变动的特征。对环境污染水平也作类似的检验。下面就是不同预测期人均GDP和环境污染水平的方差分解。 表

3人均GDP的误差方差分解

上述变量的误差方差分解表明,在人均GDP的15年预测期内,环境污染水平对人均GDP的预测方差的解释程度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对其解释程度较高,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水平对宏观经济运行至关重要。在环境污染水平的15年预测期内, 人均GDP对环境污染水平的解释程度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说明人均GDP的变动对环境污染状况具有相当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中国如果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话,环境污染的加剧速度将会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应用Granger因果影响关系检验和VAR模型等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对人均GDP增长率和人均废气排放量增长率的相互脉冲反应图的分析表明,从长远来看,环境污染将会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中国若维持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带来环境的持续污染,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的加剧程度将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实现环境质量的自动改善,这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结论截然不同。由此可说明,现有增长方式下的中国经济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部分验证了大量中外学者对中国现有增长模式的的担忧(马树才等,2006)。

第二,由人均GDP增长率与废气排放量增长率的相互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结论和VAR模型的预测方差分解分析得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日益影响,且相互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特别要指出的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将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主导因素(影响程度占到70%以上)。 第三,上述两点分析充分表明,中国不能再延续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增长模式。中国目前的环境质量很可能正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行阶段。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当前及未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资源价格会持续走高;同时,气候变化正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林伯强,2007)。政府需要通过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将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降低倒U型曲线的弧度,使曲线变得平缓,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会自动地发生,它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以及限制污染的环境政策的实施,也需要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应技术进步的支持。在寻找与经济增长和环境要求相适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基于市场机制的政策往往比单纯的行政手段更为有效。因此,相应的政策应该是:在推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使环境约束逐步缓解,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增长和环保的双赢。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首先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惊人成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造成了不小的污染,发达国家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当今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免要产生污染,但这些污染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呢?对此课题,我小组展开了调查。 二.以具体事例阐述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 水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我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88位。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趋紧张。而目前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待别象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内的广大地区,本来就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严重的水污染使当地缺水矛盾尖锐化,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此外,由于水资源紧缺,一些城市和地区多年来一直用污水进地灌溉,仅海河流域污灌面积就达1000万亩。长期污灌,使得污灌区土壤遭到污染,从而使农作物带有一定残毒,有的甚至无法食用。水污染对渔业同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段已经鱼虾绝迹。

我们利用2005年松花江受污染为例阐述一下松花江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 黑、吉两省的经济将倒退.农业大省,水污染了,粮食卖给谁?人口流动增大,部分人口迁移.工业不会振兴,只会倒退.地方人口病变严重,长期加大地方医疗保险的指出与无保险人口的医疗支出.当地生态被严重破坏,短期难以恢复.

 国家:大量资金用与善后工作,增长放慢.甚至出现经济危机,政局动荡.

2、空气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通过调查资料根据过去的部分研究显示,经济发展与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成倒U型,就是说环境质量随着收入的增加,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如果此关系真的存在的话,那么我们似乎可以乐观的预期:随着经济发展,当人均收入达到某个水平的时候,环境恶化问题会自然得以解决。然而尽管很多理论文献支持此关系的存在,其实证研究的结果和理论研究相比较,稳定性还是很小。故而本研究将以中国大陆100个重点城市7年的环境与经济资料来验证上述关系,并与前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作比较。本研究最后发现,对于中国大陆的城市 1) 总悬浮微粒(TSP)和二氧化硫(SO2)随着人均收入先升后降,呈上述关系;降尘(DP)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递减;NOX与人均收入之间呈微弱的递增关系; 2) 空气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是增加的; 3) 空气污染会随着第二产业(工业)占GDP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从时间趋势上看,在逐年下降。

以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为例阐述垃圾焚烧所产生的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2008年,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与安全实验室的研究者对嘉定区一座垃圾焚烧厂周边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两处蔬菜种植地中的二恶英水平不仅大大超过环境背景值,更高于德国、荷兰、瑞典、日本等国为农业土壤制定的二恶英含量参考值,表明这些土壤已经受到二恶英的污染,对当地农业的发展显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 2009年,中科院的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显示,珠江主干西江中部分江水的二恶英浓度已经超过日本制定的水体二恶英最高限值,也比欧洲水体高出2~3个数量级。江水的污染必然对当地人的生活和生产早造成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

 2010年,四川大学和深圳市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对深圳市部分市售禽类制品(鸡肉、鸭肉、鸡蛋、鸭蛋)中的二恶英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存在超过欧盟标准的情况。而超标的家禽皆为农家散养模式下生产出的产品,说明饲养环境本身已受到污染。

中国二恶英排放行业分布图

3、 土壤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影响到耕地质量、食品安全甚至人的身体健康。土壤污染面积不断增加,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污染面积只有几百万公顷,而现在已经超过一千万公顷。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化,其中严重的是重金属污染,根据中科院生态所研究,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两千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此外农药、抗生素、病原菌等也成为土地污染的来源。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一点五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三千二百五十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二百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一千二百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二百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以浏阳田地镉污染为例阐述土壤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以制造镉污染的湘和化工厂为中心,方圆半径1.5公里内的田地都被镉严重污染,附近数个自然村也在劫难逃,大部分村民体内镉含量严重超标,有些还是很小的婴幼儿。除此之外,大片被污染的农田和农作物也惨不忍睹。

 土壤污染对农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一旦遭到破坏农业的发展就遭到了破坏,粮食不能正常的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因此减速发展,第一产业遭到破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会遭受影响。

三、绿色GDP凸显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发表了为期两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中国广泛的污染问题正在无形中危害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因此而产生的大范围空气和水污染以及酸雨等环境恶化问题,与此相关的成本也在日益增加。中国环境规划院估计,在中国13亿人口中,每年有40多万人因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而死亡。另外,约有3亿人难以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工厂导致的水源污染是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尽管GDP衡量了一个国家每年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但却忽视了一个事实:某个国家可能采用污染或耗尽自然资源这种无法持续发展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实际上,通常计算GDP的方法使破坏环境看上去似乎对经济有利。如果一个行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污染,政府又投入了资金来消除这些污染的影响,这两种活动都会提高GDP数据。环境经济学家们希望,对环境问题的可靠经济分析能引起更多人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绿色GDP的基本概念是从GDP中减去与环境恶化的相关成本。哈佛大学企业及政府学教授、该校环境-经济学项目负责人罗伯特斯塔温斯说,如果一个国家是以高能耗以及耗尽自然资源的方式来实现增长,那么这应该反映在可能成为该国长期福利指标的国民收入账户中。

尽管绿色GDP的理念自上世纪70年代就形成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府机构也一直探索以此作为修正经济增长数据的一种方式,但中国的环境监管机构更进了一步,他们表示将用此类数据影响政策的制定,作为打击排污企业承诺的一部分。在中国,地方官员的提拔一般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速度来决定的。这促使地方官员为了工业快速发展而忽视环境影响的后果。现在,中国政府表示将用绿色GDP数据来对地方政府官员进行经济绩效考核。实际上,要在中国做到这点可能并不容易,中央政府有关环境问题的意见常常难以在各地得到贯彻。中央政府的所有部门是否都支持潘岳的种种努力尚不清楚。国家环保总局是最弱小的政府部门之一,不少部门仍将经济增长视为中国的首要目标。但实际上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污染已经反作用于中国的经济,使中国的经济不再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污染显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四、总结归纳 党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强调的首先是好,其次才是快,好快之间,好字当先。衡量好与不好的根本尺度就是科学发展观,只有把快与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算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党中央的坚强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又好又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贾庆林强调,要以更广阔的视野,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认真搞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首都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继续加强森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强化水资源节约与利用,加强环境治理,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进一步推进郊区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城建设、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和重点小城镇发展,注重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梯度开发、分布合理的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 中国经济的发展应继续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应转变为集约型发展道路,近几年中国发展造成的污染已影响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所以应转变发展方式,“低碳”发展,各部门加强对产生污染的工业、企业加强监管,除此之外,应加强有关污染方面的立法,对产生污染的工业企业加强处罚,净化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朝着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发展!作为我们大学生,应该向环保的生活方式看齐,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低碳”的宣传,为中国经济朝环保的方式发展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循环经济改变了过去线性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思维模式,提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理念,倡导一种减量使用资源、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为缓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来说是一个跨越。但是,必须看到循环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这是因为循环经济也有其局限性。

1.循环经济的“减量化”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减量化”只是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输入,减少物质需求,其中心思想是节约资源,而这只能延缓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时间,却不能改变现有产业技术体系对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本质。如果不在资源替代上寻找最终的解决办法,“减量化”也无法阻止不可再生资源的最终枯竭。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是“停滞经济”、“零增长”。不断扩大的物质需求、不断增长的循环规模势必使这种循环系统的输入物质量不断增加、释放物不断增多。所以,单纯依靠循环经济的理念对现有经济进行调整,并不能避免资源的枯竭、环境恶化的压力。当然,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原则存在局限性。循环经济依存于一个技术体系或系统,把所有能减少物质消耗、能封闭物质流动、能减少废物产生的各种技术纳入一个体系或系统。它所要求的技术体系是以能够大幅度降低输入和输出经济系统的物质流,优化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的运行,即以物尽其用为条件的。但是,现实社会许多经济活动并非都可纳入到这样的“封闭式生态循环”中。例如,池塘中的生物链只适于在池塘生存的生物,不在池塘生存的生物就无法参与到池塘的生态循环当中去。同样,人类社会的许多生产和消费活动,并不都具有能够组合成彼此循环的相关性,因而,也无法将它们都联结成一个有机循环系统。因此,“封闭式的零排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只能在有限的区域、有限的范围得以实现。例如,表面涂层、油漆、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防冻剂、炸药、燃料、洗涤剂等化工产品就无法进人再循环。

3.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也存在局限性。第一,“再循环”原则本质上仍然是事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废弃物再循环虽然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但并不能减少经济过程中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规模,也不能降低它们的流动速度。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产量的上升,需要再循环的废弃物数量也会不断增长,最终必然突破阀值,污染仍然难以避免。根据东北大学路钟武院士的研究,在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或下降的情况下,提高资源循环率可使资源效率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但是,在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循环率对资源效率的影响小得多,即使循环率达到1.0,资源效率也很有限。第二,“再循环”技术本身还存在许多不成熟。“再循环”技术处理废弃物时需要耗费矿物能源,需要耗费水、电及其他许多物质,并将许多新的污染排放到环境之中;再者,“再循环”技术能否在实践中使用,要受到理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等诸项条件的制约。一项循环方案,即使在理论和技术上可行,如果在经济上不可行,不符合成本一效益规律,也很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实施。

二、产业技术体系变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实现“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所要求的是在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基础上实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要求我们必须摆脱不可再生资源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束缚,彻底解决人类无限发展的需求与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矛盾。要想实现这一愿望,仅靠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是远远不够的,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使用只能延缓存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时间,只有实现用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资源,人类生产才能完全摆脱不可再生资源有限性的束缚。所以,单纯依靠循环经济还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突破,通过产业技术体系的变革,完成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产业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生产技术发生彻底的变革来实现。

产业技术体系是指在工业生产部门各个产业领域所使用的各种产业技术,因其生产过程中的必然联系而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些产业技术因其在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而分为源技术、主干技术、旁支技术三个层次。产业技术体系变革,是指由于人类认知自然能力的提高、科学研究的进步而引致新的源技术产生,并在新的源技术影响下,主干技术、旁支技术不断出现,逐步构成一个新的较为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的过程。

人类经济社会面临的生存危机,在本质上是产业技术体系性质,迄今为止历次产业技术革命都在产业技术开发与应用上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导致产业技术体系各层次的产业技术都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排放污染环境的废弃物。这只要简单回顾一下三次工业革命即可。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中心社会向工业中心社会迈进的质变。蒸汽机的问世,带动了煤炭、冶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开了人类对自然能源和材料的快速开发和利用的序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加速了人类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掠取的速度,而且工业污染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也开始显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仅钢铁、煤炭、机械加工等部门获得了巨大发展,并出现了石油、电气、化工、汽车等新兴工业部门,工业动力转而主要由化石能源来提供。这种以耗散方式消耗在短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能源消费,向大气和环境中排放出各种废气;各种物理和化学的生产过程都要用清洁的水作为冷却剂或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载体,使得清洁的水资源日益减少;大量矿山的开采使得植被锐减;人口的膨胀使得城市云集,工厂和住宅不断侵吞有限的可耕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没有改变人类大工业生产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污染环境的本质,相反却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重化工业技术体系的帮凶,使这种掠取和消耗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破坏环境的产业技术体系更加精密、更加先进。总之,三次工业革命都因产业技术体系中的源技术发生重大变革,推动产业技术体系中各层次的产业技术逐步改变,最终导致整个产业技术体系发生变革。虽然,以往三次工业革命都实现了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但人类生产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破坏环境性质没有得到改变,相反却使这种速度加快。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须变革当前的产业技术体系。

当前的产业技术体系还属于重化工业技术体系。重化工业技术体系中的源技术——电力技术和内燃机具有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破坏环境的性质,从而带动了汽车、钢铁、化工、冶金以及机械加工等主干技术和旁支技术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因此,改变人类生产不可持续的本质必须从根本上针对重化工业技术体系的源技术——电力技术和内燃机进行革命。 首先,改变电力技术,实现电能的可再生化和洁净化。电能本身是一种洁净能源,电能的使用完全可以实现零污染,但是,目前的电能还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电能的生产还排放大量废弃物,主要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能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转换而来,石油、煤炭发电对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发展新型能源,变革传统的电力技术是产业技术体系变革的首要任务。发展水电能以及太阳能、风能、氢能和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取代传统的石油发电和煤炭发电,逐步实现电能的可再生化和洁净化。

其次,用电动机取代传统的内燃机。传统的内燃机是直接建立在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结构上的工业动力,是现代大工业各种产品生产的母机。汽车发动机是内燃机最突出的代表。汽车不仅是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消耗者,也是全球气候异常、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的主要元凶,此外,汽车产业更是在整个产业技术体系中关联最多的产业。电动汽车完全可以实现零排放、无污染,而且随着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等发电的普及与推广,电能会逐步转变成可再生能源。因此,发展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取代传统的内燃机,便成为产业技术体系变革的另一突破口。

随着这两项传统的源技术逐步变革,重化工业技术体系中与此紧密联系的传统产业(如石油、化工、煤炭等产业)将逐步萎缩,而新兴产业(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能发电以及潮汐发电等产业)将逐步取代它们,层层推进,逐步实现产业技术体系由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污染环境到使用可再生资源、对环境无害的性质转变,完成对重化工业技术体系的革命,使人类生产彻底摆脱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污染环境的现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管目前这两项技术涉及的产业众多,新兴技术还远未达到市场推广的地步,还需要人类在此领域实现科学上的突破。但是,世界技术——经济范式正处于变革期,太阳能发电、氢能利用、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技术日新月异,改变上述两项传统技术的新技术正孕育着突破。如果我们能够重视科技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及时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利用产业技术体系变革的规律,适时发展适合未来的源技术,引导产业技术体系向生态化方向转变,从而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目前,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在此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德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4.7%提升到2003年的8%,到本世纪中叶甚至可超过50%。德国的风能发电已占总发电量的6%,占全世界风能发电量的1/3。生物能供热总量已达到全德国供热量的4%

三、结 论

循环经济改变了过去“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传统线性经济模式,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的一大步。但是,循环经济还存在许多局限性。仅依靠减量利用、高效节约资源的循环经济还不能最终使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人类的生产活动彻底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这必须通过产业技术体系的变革来改变传统重化工业技术体系的不可持续的弊端来实现。但是,产业技术体系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一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逐步向产业技术体系变革方向努力,应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侯伟丽:《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研究(1978-2001)》, 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2。

[3]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4]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 《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8期。

[5]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时序数据的经验分析(1985-2003)》,《当代财经》2006年第7期。

[6]夏光,赵毅红:《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管理世界》1995年第6期。

[7]马树才、李国柱: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Kuznets曲线》,《统计研究》2006年第8期。

[8]过孝民、张慧勤:《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0年。

[9]林伯强:《为什么先污染后治理模式走不通》,《金融界》2007年7月。

[10]林伯强:《如何用经济手段促节能减排》,《国际金融报》2007年8月。

[11]沈满洪.许云华:《一种新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浙江省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12]Sims C.: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 Econo?鄄metrica,1980, pp.1-48 [13]Bhagawati :The case for free trade .Scientific American, 1993,pp.42-49 [14]Jones and Manuelli.:A Positive Model of Growth and Pollution Controls.NBER working paper ,NO.7297, 1995. [15]Soumyananda Dinda: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A Survey. Ecological Economics,2004,pp.431-435 [16]绿色GDP凸现污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华尔街日报 (2006-10-03)

第四篇: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

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 【适用年级】

本案例适合

五、六年级使用。 【研究意图】

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环境污染对我们的危害,远离危害。 【背景分析】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 【研究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各种资料等探究方式让学生了解目前在我们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亲身体验到环境污染对我们的危害,远离危害。 【研究内容】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为主,拟分成五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初步展开采访,征集研究问题。

(二)主题确立阶段:指导细分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三)资料收集阶段:多渠道收信息,多方法整资料。

(四)汇报整理阶段:发挥各自智慧,策划汇报方案。

(五)展示延伸阶段:精彩展示成果,延伸研究内容。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初步展开采访,征集研究问题)

一、指导学生设计征集表格,调查采访,填写征集表。 师:回忆我们以前设计的采访表,想想问题征集表格与采访表有何异同?该如何设计更科学、合理?

二、指导学生如何采访,顺利征集问题。

1、回忆采访的要素:

学生根据以往活动总结经验:正确选择采访时间、地点、人选;采访全程要有礼貌,态度诚恳,组员之间要.科学分工,配合默契„„

2、情境演绎:如何采访,顺利征集问题。

三、学生自由分组,各自选择不同年龄段分别展开活动,征集人们最想知道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第二阶段主题确立

(指导细分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征集的问题。 师:一周的问题征集同学们已经将问题做了初步的整理,我们一起来听听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最想了解的问题吧!

1、调查我们身边的污染状况是怎样的?

2、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排出的废气和噪音;(废气中主要有哪些气体,它的的危害是什么?)

3、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4、你家中一天或者一周内向外提出的垃圾有多少,大人们是怎样向外倒垃圾的,你知道这些垃圾最终被运往哪里了吗?

5、怎样预防环境污染的危害?

6、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环境污染现象?

二、帮助概括、归类,提炼研究小主题:

师:大家征集了这么多的问题的确够我们好好研究研究的了,仔细看看这些问题,有哪些问题有相似之处,将它们归归类吧? 提炼的主题

研究的内容

环境污染分类的研究 环境污染原因的研究

1、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

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了解小清河污染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状况如何,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环境污染危害的研究

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汽车尾气中主要有哪些气体,它的的危害是什么?

3、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预防环境污染的研究

怎样预防环境污染? 怎样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组合,5--6人一组,选举组长,确定了组名,准备拟订小组计划。 第三阶段资料收集

一、密切关注学生收集资料情况,提供研究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研究计划多渠道收集信息,力争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进行研究。

2、了解各组实践活动情况。

老师要及时了解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使学生能更顺利地开展实践活动。

各组实践活动简表 组名

研究的主题

研究的内容

实践形式

疯丫头组合

环境污染原因的研究

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了解小清河污染的原因?

2、我国目前环境状况如何,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以调查、访问为主,辅助查阅资料。

快乐行组合

环境污染分类的研究

1、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

1、查阅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

2、整理汇编材料。

万卷书组合

环境污染危害的研究

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汽车尾气中主要有哪些气体,它的的危害是什么?

3、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1、网上查阅获取相关资料?主要是视频和图片资料。

2、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人们所受的危害。

我出招组合

预防环境污染的研究

怎样预防环境污染? 怎样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1、通过网络搜集资料。

2、对比、分析,撰写简单研究报告。

3、阶段交流。

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阶段交流,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怎样设计调查表,如何对资料进行取舍、如何顺利调查访问,怎样收集图片、查阅整理资料,怎样创造性利用资源等。 第四阶段汇报整理

一、引导学生商议成果展现形式。

师:经过这段时间大家的努力,各组收集了不少材料,并对材料做了一定的整理,怎么更好的呈现你们的研究成果呢?今天,我们集思广益,为各自的成果精彩纷呈而出谋划策吧。 整个策划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资料的创意整合能力。下表是学生在共同商议、修改后所确定的汇报形式。 小组名称

研究主题

汇报方案内容

疯丫头组合

环境污染原因的研究

知识讲座。 幻灯片演示

快乐行组合

环境污染分类的研究

整理资料,制作手抄报。 视频资料展示。

万卷书组合

环境污染危害的研究

1、编排小品剧,以自述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危害。

2、展示小报。

我出招组合

预防环境污染的研究

知识讲座。 演讲比赛。

第五阶段展示延伸

一、各组精彩展示研究成果。 师:同学们,一个多月来你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环境污染的有关知识。让我们一起进入“精彩纷呈”成果展! (1)疯丫头组

大家好!请大家欣赏幻灯片演示《环境污染的原因》。(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2)快乐行组

大家好!要想了解环境污染的分类,请大家欣赏视频资料及拍摄的照片。 (3)万卷书组:

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品《谁的本领大》。(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阐述自己的危害) (4)我出招组:

通过演讲比赛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推广研究内容,开展社会实践。 【评价方案】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填写总结评价表,说说亲身经历,深刻感想。 《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活动总结评价表

项目 自评

互评

师评

1、活动兴趣

2、活动准备

3、活动记录

4、合作情况

5、倾听习惯

6、调查能力

7、解决问题能力

8、整理资料

9、交流汇报

10、活动效果

总评

我想说

伙伴说

老师寄语

注:此表分10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一项分值为10分,合计满分100分。期末再根据相应学分分值折合。

单位:博兴县第三小学 姓名:李翠兰

邮箱:Licuilan_1999@126.com 手机:13465436783

第五篇: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及措施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大约 78% 的电力、60% 的民用商品能源以及 70% 的化工原料均靠煤。煤的直接燃烧是中国最重要的人为空气污染源。 本人主要从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及途径的基础上,合理地提出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大气污染;酸雨;措施

前言:在提及农业环境污染时,我们往往关注于化肥污染、水污染等能够切实感受以及对于农作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污染源,而对于植物生长必须的依赖因素大气却较少关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大气污染和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气污染的特性决定的。首先,大气污染具有复杂性。受污染的大气对于农作物的影响一般会通过很多途径产生作用,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使工厂和汽车排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有毒的光化学烟雾,使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干旱情况下,植物对氯气污染的抵抗力增强,而高温、高湿条件则常加剧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对谷类作物,特别是处于抽穗扬花期作物,危害尤其严重。其次,大气污染具有传递性。气象的因素左右着大气中污染物的传送、积累以及扩散的时间和深度。更为严重的是,空气中的污染物会跟随者气象条件的变化,通过降水转变为土壤污染以及水体污染,这样就从一次污染转变为了二次污染。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气污染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加不易察觉,造成的污染面也更加广泛。

正文: 农田大气污染是指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超过了大气的自身净化和吸收能力,使得大气质量恶化,进而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我们常见的和熟知的就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污染,即"酸雨"对于农作物造成的危害。"酸雨"几乎对于农田中的植物都会产生影响,受到"酸雨"影响的水稻,叶片变成淡绿色或灰绿色,上面有小白斑,随后全叶变白,叶尖卷曲萎蔫,茎杆稻粒也变白,形成枯熟,甚至全株死亡。小麦受二氧化硫危害后,叶片症状与水稻相似,典型症状是麦芒变成白色。而蔬菜以及果树的叶子都会受到二氧化硫的影响,致使落叶,严重情况下可造成植物死亡或者果实脱落等症状。虽然说可能因为植物本身特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敏感程度不同,但是,"酸雨"必然会对植物健康生长过程产生不利的作用。

一、大气污染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大气主要污染源有: ⑴ 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⑵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在居住区里,随着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 ⑶ 交通运输 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汽车污染大气的特点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们的呼吸带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

二、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

大气污染虽然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较为复杂,但是仍然有迹可循,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作物产生影响。

第一、直接影响。通常植物都具有数量级的叶面积,这些植物叶片往往直接与空气接触,此为其一。其二植物对于外界的冲击一般也没有高等动物会产生缓冲作用,危害最为直接和快速。其三,植物也很难如同动物一样避开污染源。所以,当大气污染产生时,植物遭受的危害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大气污染物中对植物影响较大的是二氧化硫(SO2)、氟化物、氧化剂和乙烯。氮氧化物也会伤害植物,但毒性较小。这些污染物在短期内,可造成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称为急性伤害,长期与低浓度污染物接触,植物的生长受阻,发育不良,会出现失绿、早衰等现象。

第二、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还会通过光照、降水等途径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例如臭氧可使叶绿素分解、原生质变质、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溶解了大气中污染物的降水,在下降的过程中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而使得危害进一步加大。降水落入地面之后,可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灌溉系统,或者进入渔业养殖水域,再次造成土壤污染以及毒害鱼类等水生生物。在最坏情况下,还可能污染水源、破坏种植环境,形成难以修复的恶性循环。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改革能 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 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 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 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②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 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 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地逆温的地区和时 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 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③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 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④ 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结论:我们常言的"地球村"概念,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就意味着出现的问题要所有人共同承担,农田大气污染的解决之道在正在于此,需要工业、生活系统的共同努力,因为农业不只是其它行业的支持,同时还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参考文献

易敏 刘桢 冯靖 肖金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第3期

余淑苑 张隽 彭朝琼 刘国红 刘宁 李思果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第6期

上一篇:社区打击传销工作汇报下一篇:食品销售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