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全域旅游平台建设

2022-10-17

第一篇:城市全域旅游平台建设

武汉人大关于赴南京等城市学习考察全域旅游工作的调研报告

4月中下旬,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赴南京、常州、无锡、湖州和上海等地调研全域旅游工作,实地考察旅游项目10个,召开对口座谈交流会5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调研的目的任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大发展的决策部署,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要对“优化旅游供给,推动武汉全域旅游大发展”开展专题询问,并结合听取和审议《武汉市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作出关于加快武汉全域旅游大发展的决议。本次考察调研,主要任务是学习借鉴外地城市发展全域旅游工作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全域旅游大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任务。

此外,本次考察调研还加强了武汉市与外地城市的交流,通过邀请当地旅游行业优势企业来汉投资发展等方式,共同推进城市间旅游合作。

二、南京等城市开展全域旅游工作的经验做法

(一)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成为共识

南京市于2017年出台《关于推进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编制了《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并专门成立了创建办公室。

常州市所辖的溧阳等4个直属市区申报创建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均将该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编制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

无锡市于2017年10月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提出“把无锡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出台《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意见》、《推进无锡市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湖州市2016年出台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两个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国家一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的奋斗目标。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不仅成立了湖州市旅游委,市编办还专门批复成立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分局等机构,“1+3+N”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在旅游用地、产业融合、旅游统计、多规合一、公共服务、乡村旅游、滨湖度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旅游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注重发挥国有旅游投资企业作用

南京市在夫子庙改扩建江南贡院,并在原江南贡院以地下4层结构建成中国科举博物馆。该改扩建工程全部由财政资金投资建设,建设后由国有公司运营管理,确保高质量、高档次和高品牌。

无锡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市政府和市国联集团、市政公用产业集团、太湖新城集团共同出资,以市直属公园景区为主体,整合惠山古镇等文化旅游资源组建成立无锡文旅集团,直属市政府管理,下辖包括太湖鼋头渚、惠山古镇等国家5A级景区在内的5家景区。近年来,该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市级文化旅游设施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主体。无锡市灵山拈花湾小镇作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业购物、禅修体验、康体养生和大型户外实景演出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小镇,全部由国有企业灵山集团公司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是运作较为成功的文旅小镇项目。

常州市环球恐龙城创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4800余亩,由当地国有旅游公司全资建设,是世界最大的恐龙主题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该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涵盖主题教育、主题游乐、主题环艺、主题演艺、主题商业以及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媒体设施在内的主题公园“5+3”发展模式,其核心景点“中华恐龙园”在全亚洲数千家主题公园中名列第11位,居中国第5位,处国内主题公园业界第一方阵。该项目2007年就实现了盈亏平衡,公园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已向河南郑州等地输出自主IP设计和运营管理团队。

(三)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最大限度开发利用

1、重视旅游功能区行政体制建设

南京市秦淮河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夫子庙管委会,对景区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有效推动这一旅游特色街区公共服务功能齐全,旅游配套设施完善。

无锡市春秋淹城遗址公园主管部门以保护遗址核心区为基础,在旁边开发建设了春秋文化园,打出“春秋看淹城”的品牌,同时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了淹城动物园,形成一主两辅、三园鼎立的格局。三园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客源市场,带动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既有效保护了遗址,让文化遗址价值得到最大传播,同时又形成强大的客源市场,确保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整合的重要作用

常州、湖州等地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政府以环境整治、污水处理、气电网建设等为重点,引导作用发挥到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上海市成立浦江游管理公司,对原来从事浦江游览的30余家游船公司和10余个码头实行统一管理和规范服务,统一售票点、统一售票价格,统一分成,统一上下码头,彻底扭转了此前市场割据,竞争无序,管理混乱,游客投诉不断的局面,整个浦江游览旅游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游客满意度大幅上升。

(四)以精品民宿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大发展

南京市重点推出了关于推进乡村民宿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大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无锡灵山拈花湾文旅小镇整体建筑风格融入中国江南小镇特有的水系,其中精品民宿建筑风格独特,美轮美奂,实现了自然、人文、生活方式的有机融合。无锡阳山田园东方作为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以“美丽乡村”的大环境营造为背景,以“田园生活”为目标核心,贯穿生态与环保的理念,将田园东方与阳山的发展融为一体。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促进了“三农”建设和发展。2017年来自田园东方的基层实践,源于阳山的“田园综合体”一词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湖州莫干山裸心谷是南非人高天成创办的洋家乐项目,面积仅60英亩,谷内建筑均为树顶别墅和夯土小屋类精品民宿。民宿周边绿树环绕,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有的环境地貌,将舒适、雅致、华丽、自然融合在一起,深受游客追捧,供不应求。2017年实现营收17亿元,每间房间上交利税50万元。该项目适应当今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引入民间资本开发建设,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带动了周边乡村游,使莫干山休闲度假旅游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三、关于我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使其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并在全市全面贯彻落实

目前,我市还没有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目标尚未确定,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区旅游发展不平衡,旅游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旅游用地指标短缺依然存在,这些都是制约我市全域旅游大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靠一项项久久为功落实解决,更要用全域旅游的新理念去统筹、引领和推动。

(二)进一步加大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1、建立统一高效的旅游管理机制。推动实现旅游业从单一部门管理向以旅游主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协同管理转变。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市级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职能配置,调整旅游管理体制和机构,提升旅游宏观管理能力。

2、整合各区各部门旅游资源。针对我市旅游资源分散、多头管理、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切实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推进重点国有景区资源实施“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改革,促进资源景区化,运营企业化,整合规模化;完善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各区、旅游功能区开展旅游资源整合改革;将旅游规划纳入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等整体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优先保障旅游项目用地指标,将旅游用地价格与工业用地价格同价对待。

3、整合城市旅游营销资源,打造区域整体品牌。统筹市区相关部门、单位用于旅游发展的财政资金,鼓励社会投资的重点景区和旅游企业自愿参加,对外开展武汉旅游整体营销。充分利用全市外宣资源和渠道,在武汉城市形象宣传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统筹安排全市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营销内容,加强对全市文化、体育、商贸、教育、科技、会展等多领域特色资源的宣传推介,打造武汉旅游整体品牌。

(三)进一步壮大旅游国有投资集团实力,充分发挥国有旅游企业作用,使其成为武汉旅游投资建设市场主体

近些年来,市旅发投集团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域旅游大发展需要。目前该集团正在开发建设的最大旅游项目(总投资365亿)——长江非遗小镇项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选址基本确定,但由于供地指标问题,迟迟不能开工建设,项目推进缓慢。政府授权委托市旅发投集团作为开发建设和运营主体的两江四岸核心景区——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由于体制问题,进展缓慢。因此,还需要在资金、人才和政策方面加大鼓励和扶持力度,推动相关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进一步提升我市乡村游品质

目前我市乡村旅游还处于以赏花游、农家乐为主体的观光游阶段,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民宿。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规模小、档次低,还没有一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下一步,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行动计划”和“三乡工程”,着力打造100个乡村旅游点和“三乡工程”旅游示范基地,通过发展精品民宿、特色农庄、汽车露营地、后备箱工程、研学基地等新业态新产品,鼓励扶持航空飞行、冰雪运动等特色文旅小镇建设,重点扶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实现旅游与农业、体育、文化、教育、商业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第二篇:全域旅游大花园建设会议表态发言

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

2017年8月17日

XXXX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XXXXXX国际旅游度假区发言: XXXXXX国际旅游度假区简介。。。。

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是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品质、优化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建设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和打造国际化品质旅游目的地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动员大会后,我们度假区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着力推进旅游业引导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改革,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特色化、中高端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旅游服务精细化、旅游体验智能化,促进莫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打好XX品牌,增强核心竞争。一是打好“民宿”牌。围绕“中国民宿第一小镇”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民宿产业的主导优势,通过“个转企”、“限下转限上”,积极引导民宿规模化、精品化发展。目前我镇共有登记在册民宿XXX家,其中精品民宿XXX家,通过县级精品验收XXX家。二是打好“生态”牌。坚持绿色引领,以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高起点编制《XXX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巩固生态优势,整治提升旅游目的地环境品质。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以创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为契机,加强城乡旅游环境整治提升,确保度假区全域范围干净整洁美观度,景观风貌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三是打好“文化”牌。充分挖掘民国文化和海派文化资源,通过与上海美院、“一竹一世界”国际竹创意设计工作营等机构合作,结合XX村、XXX村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入驻,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提升旅游品质,打造全域景区。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按照“全域景区化、业态多元化”的发展理念,优化旅游发展软硬环境,提升旅游产业品质和内涵,着力打造国际化高端休闲旅游。一是全力做好旅游风情小镇及A及景区创建工作。按照景区化、景点化目标,做好旅游业态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工作,做好资料搜集等基础工作,争创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打响休闲度假品牌,提升旅游形象。完成A级景区创建方案的设计并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审,为XXX民国风情4A级旅游景区、XXX村、XXX村3A级旅游景区创建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二是扎实做好国际旅游度假区工作。进一步完善度假区队伍建设,确保管委会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充分利用宝贵自然、人文资源和现有的知名度,推动XXX国际旅游度假区新的增长极;抓紧修订规划,明晰发展思路,引导基础设施和优质产业项目向度假区集中发展,注重融入高端元素,提升产业层次,以国际化乡村景区化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名片。

坚持改革创新,助推项目双进。我们将以XXX国际旅游度假区成立为契机,坚持改革创新,在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走出一条具有XXX特色的道路,创新“1+3”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旅游警察,充分发挥好全国首个旅游法庭——XXX法院XXX旅游巡回法庭的作用,高效妥善处理旅游纠纷,服务保障旅游经济发展,推动山上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山下国际旅游度假区联动共享发展,统筹旅游资源,推进产业升级,将生态红利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群众福利。注重加快项目双进,立足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创新推进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工作,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有效对接国际、对接资本,引进高端精品度假项目,加快瑞士谷、千里走单骑、影视文创小镇等高端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会展经济,努力打造全球一流的国际高端度假旅游目的地。

总的来说,近年来XXX在旅游发展方面做了诸多的探索和尝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此次动员大会为契机,立足莫干特色,进一步发挥优势,真正将XXX打造成为“大花园”,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莫干经济的重要支柱、富民产业。

第三篇: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自全民旅游、自驾游兴起后,传统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已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发展全域旅游便是大势所趋。《2017年全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已创建500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辐射全国31个省市。2018年更是确定为全域旅游年。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人才是关键,全域旅游发展需要依靠?盗砍渥恪⑺刂柿己谩⒔峁褂呕?的旅游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旅游人才的队伍建设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一、全域旅游的内涵及特征

最早在2013年为全域旅游下定义的厉新建认为,全域旅游是在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的吸引物的基础上,有机整合区域内的资源,以满足旅游者全方位的旅游需求为最终目的的集聚各行各业各部门以及全城居民之力,为旅游者打造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景区,而是以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行政区域作一个大景区来统一规划,让交通建设、区域规划、环境治理、餐饮服务等都为旅游产业服务,形成一体化的旅游。目前对全域旅游的认识认同较多的是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的观点,是指在区域内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拉动并促进该区域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整合区域内的经济社会资源,如旅游资源、居民素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体制机制以及相关产业等,从而促进产业的融合、社会共享。

通过对上述全域旅游的概念解读可以发现,全域旅游与传统旅游模式相比,主要表现在全局性、整合性以及共享性这几个方面。全域旅游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某一景点的发展,也不是单一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是具有区域内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全局高度,点面结合,产业联动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整合区域内的适合旅游发展的一切生产要素,如土地、资金、信息、技术等;也需要整合区域内的

一、

二、三产业发展,即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有机整合;也需要整合区域内的政策、机制等管理资源。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考虑的,其发展成果也必然是要广大人民群众来共享的,不仅仅是要造福于涉旅企业及社区居民,而是真正做到全民共享。

二、发展全域旅游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旅游人才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自然不可忽视。一直以来,我国培养的旅游人才都是为“景点旅游发展模式”而服务,力求为景点以及相关接待单位如饭店、旅行社等提供人才。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全域旅游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是与传统旅游发展相异的。

(一)旅游人才数量上的要求

传统“景点旅游”发展模式下,旅游人才仅限于相关旅游接待部门,如饭店、景区、住宿、交通等,而全域旅游的发展,整合了区域内所有适合旅游发展的资源,让旅游人才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业,而是遍布了旅游+相关的产业,如教育、文化、商务、体育等,大大增长了旅游人才在数量上的需求。

(二)旅游人才质量上的要求

全域旅游的发展让旅游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也会有“商、养、学、闲、情、奇”作为新的旅游拓展要素。全域旅游发展的全局性要求旅游人才不只着眼于旅游发展,而是要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因而要求旅游人才需要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精干的业务能力以及更高的综合素质。

(三)旅游人才结构上的要求

要实现把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转向精细高效的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基层一线技能型人才固然不可少,但也必须依赖高端型专业旅游人才。全域旅游的发展拥有国家财政、土地、招商等系列政策的扶持,迫切需要如旅游规划、旅游活动策划、旅游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人才数量不断增大,但依然供不应求

2016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2 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总人数为7 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相比2005年直接就业749万人、旅游总就业4 449万人,我国旅游人才队伍的数量已大为增长。尽管如此,发展全域旅游所需要的旅游人才数量依然供不应求。《“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旅游人才的发展目标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年新增直接就业人数100万人左右,到2020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会达到3 300万人。

(二)高质量旅游人才较少

学历层次方面,以2016年全国旅游相关专业(方向)毕业人数为例,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分别为311人、1 390人,相比本科毕业4.9万人、中职旅游类相关专业毕业8万人,我国目前高学历层次旅游人才人数过少。而针对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显示,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选择旅游行业的仅在20%~30%,而稳定率为10%~20%,流失率极强。

(三)旅游人才结构不均衡

我国目前旅游人才队伍中以技能型人才为主,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如旅游产业规划人才、旅游市场营销人才、旅游产品开发人才等比例过小。且旅游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旅游行业中,如旅行社、饭店、景区等,而新兴旅游行业,如乡村旅游、会展旅游等业态中旅游人才人数分布过少。

四、对我国旅游人才队伍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观念局限

从事旅游行业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受世俗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家长还是学生,对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偏见,认为从事服务业便是伺候人,社会地位较低,因此,学了旅游专业却不从事旅游行业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旅游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旅游教育质量不高

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摇篮,各级旅游院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中起到主力军作用。我国目前旅游教育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几个层次。然而,我国的旅游教育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如培养目标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等,因而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上难以得到保障。

(三)行业培训不到位

我国目前的旅游行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岗位培训,主要针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的从业人员以及旅游行政部门人员等开展培训。虽然近几年已在国家旅游局支持下兴起建立行业培训基地、有“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等重点培训,行业培训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但旅游企业依然在旅游人才培训上发挥主力军作用,而旅游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培训成本有限,因而旅游人才的培训层次较低,主要培训技能操作以促进业务更熟练,从而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缺乏对全域旅游体系的高层次培训。因此,行业的培训不到位也导致旅游人才队伍的质量不高。

(四)旅游人才激励和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完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如颁布《旅游法》,编制《“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等,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激励旅游人才的培养。尽管如此,旅游人才的关键性激励和保障制度仍然没有落实到位,如旅游从业人员的职称晋升、等级考核、薪酬体系等,造成旅游人才,尤其是高质量旅游人才的流失。

五、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全域旅游发展打造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的旅游人才队伍,需要政府、旅游院校以及行业组织等社会资源多方联动,在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调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引导、院校培养的作用,全面协调,培养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所需的旅游人才。

(一)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家旅游局从宏观上加强指导,统筹协调,坚持做好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确保全域旅游人才数量充足。推进部门间沟通协作,落实旅游人才培养政策及人才保障政策,通过“人才强旅”助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并做好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积极改善旅游人才的发展环境,加大旅游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多渠道吸纳资金,为旅游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对吸引优秀旅游人才的政策及优秀旅游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为旅游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形成爱才惜才、人人争成才的社会风气。

(二)需要院校提高旅游人才培育质量

科教兴旅。适应时代发展,为全域旅游发展培养优秀旅游人才,是各层次旅游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层次旅游院校应当在全域旅游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基础上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相应调整培养目标。根据市场需要,优化培养目标,切切实实为全域旅游发展培养人才,形成高等教育培养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优秀技能服务人才的局面。

第二,完善课程体系。针对旅游专业学生扩大课程内容覆盖面,增设新兴旅游业态的相关专业课程,扩大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面。针对非旅游专业的学生适当开设旅游类课程的选修课,提高旅游知识的普及程度,为全域旅游提供更全面的人才支撑。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质量是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关键,要培养适合全域旅游发展的优质旅游人才,势必要提高旅游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在教师招聘环节着重选拔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已入职的教师鼓励其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一线了解全域旅游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素材。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吸纳优秀师资。适当选派专业教师去国外旅游院校或机构参加学术交流或深造,拓宽旅游人才培养视野。

(三)需要行业加强针对性培训

需要明确树立旅游人才意识,重视对旅游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强化旅游人才质量提升。建设好行业人才培训基地,为全域旅游培训优秀旅游人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网络培训,扩大培训范围,为全域旅游培养更多涉旅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第四篇:城市防汛平台建设方案

关于城市防汛平台建设方案的汇报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防汛指挥管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并建立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对于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及时、正确、科学、合理地实施抢险指挥调度,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 建设背景

当前我国城市处于高速扩张期,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度和强度日益增加,造成交通瘫痪、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为防御和减轻突发性暴雨可能引发的内涝、水浸等自然灾害,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特此建立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数据库、专业模型和3S等一系列新技术,实现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汛情信息,提供与防汛指挥决策相关的信息层面和模型层面的决策支持,提高防汛指挥活动的正确性、实时性和有效性。

二、 建设目标

防汛系统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实现以下目标:

1、针对城市河道、立交道桥、低洼地带等汛情易发地区,提供实时、完整的各类汛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展示,包括水雨情、工情险情、气象、视频等。

2、提供强大的人机交互支持,实现多部门异地多媒体群体会商,实现水情调度、抢险调度、命令发布等方面的自动化,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建立具有“视频监控”、“水雨情监测”、“数据采集、整合、分析、预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城市防汛系统,为指挥调度、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三、 建设内容

1、 运行环境建设

网络环境建设,实现防汛各职能部门的网络互连,实现指挥平台与无线防汛终端、视频监控、监测设备的无线网络互连。

硬件平台建设,包括机房装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GIS服务器)、存储备份、网络安全、工作站等设备,雨量计、水位计、视频头等监测设备部署,防汛手机、PDA移动终端,防汛指挥车。

软件平台建设,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中间件及系统安全软件等。

指挥中心建设,包括指挥中心场地装修、DLP大屏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综合布线、音响系统、供电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呼叫中心系统等。

2、 应用系统建设 汛情实时监测,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水位信息管理、雨量数据管理、气象信息展示、工情险情监测,实现对河道、立交道、重点低洼地区的全方位、全角度监控。

指挥调度决策,包括:视频会商系统、指挥调度分析、防汛决策支持。

防汛资源管理,包括:防汛物资管理、防汛人员管理、防汛组织管理、防汛车辆管理。

移动防汛,通过手机、PDA移动终端,满足外出和现场处置时对水雨情、气象、视频、人员物资、预案等实时信息的查询需要,实现移动指挥办公。

3、 数据库建设

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整合接入(气象、水文、规划、城管等部门)建立汛情数据库、监测数据库、基础地形数据库、案例数据库、专题数据库。

第五篇: 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应用

安防信息集成平台逐步成为联网监控系统的核心,在智慧型平安城市建设阶段,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企业服务总线ESB、视频云计算、视频云存储、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和多应用集成技术等软件集成技术,使得安防信息集成平台信息处理和信息使用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不仅实现平安城市视频图像的联网共享,同时也将整合公安行业信息资源,形成科学的集打、防、控于一体的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实现治安防控、案件侦查、情报研判、维稳处突、反恐防暴、规范执法、社会服务等公安业务应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安防行业将近30年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已从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并与其他系统进行融合,实现全局的传输、交换、控制、服务和应用,安防软件集成平台也逐步成为联网监控系统的核心。 近年来,全国范围深入开展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和“3111试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了安防信息集成平台软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平安城市建设通过网络集成,实现省级、市级、县级等多级联网的管控,通过网络把采集、传输、控制、存储、显示等设备集成到综合集成管理平台上来,这不仅仅为公安治安或技防部门的治安管理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公安刑侦、交警及其他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期,公安部提出开展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以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建设和优化视频监控系统及相关设施,努力建立和完善视频图像信息深度应用机制,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视频监控系统有效整合和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加强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拓展和深化视频图像信息在公安业务的应用。该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提升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在平安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联网共享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为公安机关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奠定基础。

二、安防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建设的现状 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在平安城市建设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是总结平安城市实际项目情况,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上还没有形成整体规模的联网和全面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依旧比较普遍; 2)视频应用程度不高,主要用于实时监看和事后倒查,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利用率不高,缺乏视频图像深度应用; 3)系统整合程度不够,视频监控系统自成一体,应用面窄,缺乏与应急联动、侦查破案、情报研判等公安业务的深度融合; 4)缺乏标准化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视频图像难以高效利用,海量信息存储与检索、视频内容检索都比较困难。

第一轮的平安城市建设已经基本结束,平安城市将进入到深化、整合、提高的第二阶段,即从传统的平安城市升级到智慧型平安城市阶段。新一轮的平安城市建设需要采用全局性战略视角对平安城市的定位进行重新审视,从平安城市的业务体系、技术架构、运行机制、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运维管理、运营服务、建设方式等多个维度思考,这些发展变化和趋势对安防信息集成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安防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建设的要点

城市级或跨区域的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往往汇聚了大量的视频图像信息,不仅需要集成监控、报警、电子卡口、电子警察等不同子系统,还需要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云存储、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与公安行业业务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和应用。同时,系统拥有众多的使用者,每个用户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因此,随着系统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视频信息资源的存储、交换、分析处理、应用和服务是系统建设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对安防信息集成平台的可靠性、稳定性、可维护性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平安城市安防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符合标准: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应符合《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和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确保控制信令、流媒体的标准化,多级监控系统间可以多级联网通信、资源管理和跨域业务管理。

2)业务牵引: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应面向公安业务应用,采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以公安机关的各项业务目标为导向,使信息流和工作流紧密结合,形成集打、防、控于一体的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实现治安防控、案件侦查、情报研判、维稳处突、反恐防暴、规范执法、社会服务等公安业务应用。 3)高可用性: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应具备系统容错能力,流媒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应采用集群技术,当软件组件或硬件设备失效时,应能够自动替换,持续不断地提供服务。同时,大规模视频智能应用和视频存储应引入视频云计算技术和视频云存储技术,以确保系统的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4)高兼容性: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应能兼容主流厂商的监控、报警设备,并能有效隔离不同厂家、标准的编解码设备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实现对不同设备、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互控。

5)可扩展性: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简单地调整服务器部署,应能实现多层次的纵向延伸和多区域联网的横向扩展,而无需更换版本和产品升级,同时系统扩展不能影响系统的原有稳定性。

6)高安全性:除了基本的防攻击、防非法侵入、防病毒等安全防护之外,还具有完善的前端设备认证、用户认证以及基于角色的访问与控制权限模型,实现与公安PKI认证系统的对接,同时从操作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容错处理、日志统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平台软件自身的安全可靠性。

四、软件集成平台技术及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在平安城市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推动和公安业务应用牵引下,安防系统与IT系统高度融合,需要引入和应用各种软件集成平台技术促进平安城市升级,主要的软件集成平台技术包括面向服务的SOA架构、企业服务总线ESB、视频云计算、视频云存储、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和多应用集成技术等几个方面。 1.面向服务的SOA架构

安防信息集成平台系统适合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方法,而采用J2EE结合WebServices技术是实现整个平台SOA架构的最好选择,从底层架构设计上保障应用软件开发结构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方面WebService是标准的,它保证了来自不同的Web服务即使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底层的实现机理不同也可以顺利交互和共享,这是传统技术所不具备的,特别适合于平安城市这种复杂的应用环境。更为突出的是Web服务的定义和实现是分开描述的,即它的松耦合性,可以方便地修改Web服务内在的实现而不会对现有的系统造成破坏,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件架构的灵活性。基于WebService这种标准的成熟和应用的普及为广泛的实现SOA架构提供了基础,而J2EE的开发成熟度更为实现WebService的成熟提供了催化作用。 2.企业服务总线(ESB) 视频监控服务于治安防控、案件侦查、情报研判、维稳处突、反恐防暴、规范执法、社会服务等公安业务,安防信息集成平台技术架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需要利用统一平台来解决多协议、多接口的问题。目前,业界正逐渐采用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ServiceBus,ESB)的IT架构,该架构的基本构件是抽离于应用系统上的业务数据,仅对业务数据做路由、日志、出错处理等流程操作,便于各接口之间的调用,避免应用间点到点的连接,以便于接口的维护,灵活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都十分良好。 3.视频云计算

视频监控领域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支撑区域内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如摄像头接入、视频图像存储、流媒体分发、智能分析和检索等;云计算提供的高性能计算能力能够保证大量数据服务的快速响应;可以构建视频图像资源中心面向服务(SOA)的应用,满足各区域、各部门等大量用户和业务系统的服务请求,方便从海量的资源池中获取所需的视频图像信息;还具备规模动态伸缩的特点,可实现系统平滑升级和扩容;具备高可靠性的特点,在大容量视频转发、存储和处理过程中,故障节点能自动被替换,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服务。

1)vIaaS层:实现资源的虚拟化管理,对外提供统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由标准的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及相关服务软件组成,并实现资源管理和调度。 2)vPaaS层:通过中间件方式实现视频流媒体、视频存储、视频检索回放等视频服务,以及智能视频分析、分类、归档、检索等服务功能。还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和任务管理调度。

3)vSaaS层:实现视频防控与可视化城市管理,及其他业务系统如应急联动、警务指挥等业务应用。

4)云管理平台:实现对内部云资源池的各类资源进行注册、分配、部署、更改、回收、监视、统计等管理功能,并提供与其他系统的相关接口。向管理人员提供人机互操作功能(如门户或工作台),为用户申请、使用和查询各类资源提供入口。

5)安全服务:实现云计算环境内的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网络漏洞检测、入侵检测防护以及虚拟环境安全等综合安全措施,实时监测网络中的攻击行为和安全风险,以及时调整安全设备策略,积极应对安全威胁,实现系统整体安全。 1.视频云存储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云存储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云存储实现以下功能:大量存储设备的统一管理、存储空间的统一管理、存储位置的动态规划、基于资源配置的存储动态规划、统一的存储服务器访问接口。 云存储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视频监控云存储系统则是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和存储系统的结合。视频监控云存储下,不再是单纯的存储设备提供存储空间,同时云存储还具有视频主动获取、监控数据存储管理、视频回放/归档/浏览等应用类功能,可以看作是应用服务和存储功能的集合体。视频云存储中可以大量减少各种服务器的数量,简化系统架构,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减少系统中由服务器造成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2.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是防控、应急和社会管理的核心视频图像库,是城市视频与报警的数据中心。在公安信息网内分级建立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对各部门、警种关注的视频图像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存储,通过视频图像信息与公安所关注的警情、案件进行有效关联,方便公安进行情报分析研判。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采取动态管理方式,可以确保入库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多应用集成技术

采用最新信息技术,从门户集成、应用集成、通信集成、数据集成、安全集成和管理集成六个方面构建一个全局SOA架构的和多系统集成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平台,有效地消除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

1)门户集成:实现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智能分析系统、GIS/GPS系统等系统及其他所有子系统在统一门户上集成化统一管理。 2)应用集成:基于网络平台架构、以电子地图为导航的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实现集成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并对集成信息进行综合应用。

3)通信集成:集成平台通过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消息体系,利用先进的XML语言,在各个前端采集设备(DVR/DVS、NVR、报警主机)与中心平台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按照统一的标准接口,通过消息服务进行信息交换和控制信令交换。

4)数据集成:通过对多系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子系统间的关联和统计,并可以输出不同的报表。

5)安全集成:建立统一的权限管理体系,以密码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中实现统一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及单点登录、统一授权管理、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统一门户管理等功能,为各应用系统提供完善的安全支撑。

6)管理集成: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管理,包括对设备和软件模块的注册、配置、维护和更新。 4.视频质量诊断与运维管理

平安工程监控系统庞大,需要管理成千上万个视频监控点及相关设备,系统的维护至关重要,是影响系统能否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针对平安工程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应具备巡检应用系统,突破原有网管系统功能局限型,将系统设备巡检、视频图像质量诊断等功能无缝融合,为公安用户及时发现系统运行问题、排除故障、预先防范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安防信息集成平台技术的应用前景

智慧型平安城市建设中,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对视频图像信息处理和信息使用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一方面安防信息集成平台的基础支撑系统越来越重要,视频云计算和视频云存储将成为安防信息集成平台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安防信息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将从关注平台功能向关注平台业务转变,更加注重公安行业业务应用和业务流程的实现,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将延伸出视频联网共享平台、公安实战业务应用平台等细分平台,也将给综合性安防企业和平台厂家带来更多机遇。

上一篇:查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下一篇:参观可口可乐公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