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群众工作方法

2022-10-23

第一篇:创新开展群众工作方法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

主讲—齐大辉教授

齐大辉教授简介:齐大辉,中国关心下一代家长教育工程专家,中关委(北京)教育科技中心副主任,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美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朝阳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和谐社区与家长教育”课题组组长。

齐大辉教授,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教授、中国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美国美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华侨学院副院长、中关委(北京)教育科技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

兼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五规划课题“和谐社区与家长教育”课题组组长,北京科学决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朝阳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人文奥运•和谐家庭创新教育工程”顾问,北京东城区社区教育顾问,辽宁省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兼辽宁省妇联“百万家长教育工程”专家组组长,银川市教育局和谐家长教育首席顾问, “银川市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专家组组长。

曾担任原国家经贸委世界500强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信息产业认证办公室高级顾问,上海信息培训协会高级顾问等社会职务,中国青少年预防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名人协会副秘书长;大连、沈阳、哈尔滨、大庆等市政府顾问,多家企业顾问及一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课程简介: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究竟怎么做;群众工作:共产党人的第一工作;领导干部基本功:会做群众工作;走进群众、了解群众、亲近群众; 党的干部如何成国“群众领袖”;新的问题必须有新的方法;哪些群众工作的老方法是管用的;创造性使用群众工作的科学工具;做好群众工作的流程与图表示例。

一、 党的干部必须走近群众、认识群众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案例:“革命和建设非用群力不可”2.群众的概念是动态的发展的案例: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富农”的认识3.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案例:从苏共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丧失看思想领导的极端重要性4.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案例:十月革命和苏联卫国战争都是群众的战争

5.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案例: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五个比喻”6.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案例:林伯渠关心群众疾苦的工作点滴7.我们党内的工作,也是群众工作案例:四川省南江县黄金村的“党员爱心超市”8.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案例:党的十七大报告产生始末9.民主政治的好处在于能反映群众的意见案例:斯诺眼中的陕甘宁边区民主实践10.群众需要组织起来案例:孙中山关于中国“一盘散沙”的论述11.既要当群众的学生,又要当群众的老师案例:周恩来提出:领导者应赤裸裸地站在群众面前12.发展不是冒险的无根据的发展案例:警惕低碳城市“大跃进”13.报纸工作如果做不好,就是最厉害的脱离群众案例: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发布《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14.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

案例:“穷人是世界上最懂得恩惠的人”

15.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案例:确信群众有管理国家的能力

二、 党的干部如何成为“群众领袖"

1.善于把党的干部培养成“群众领袖”案例:毛泽东赞誉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2.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案例:党内绝不允许搞各种形式的“小圈子”3.反对官僚主义案例:吴金印:扎根群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4.与关键性社会群体“联盟”案例:国外学者笔下的盐农与中国共产党的感情5.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案例:淮海战役中国民党被俘将领杨伯涛的回忆6.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巩固群众对党的信任案例:土地改革中“开门整党”的好经验

7.善于总结并利用群众运动的规律

案例:大庆石油会战中开展群众运动的经验

8.干部参加劳动

三、 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四、 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创新

五、 领导干部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群众工作的科学工具

齐教授在本次讲座中,着重讲授了“领导干部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群众工作的科学工具”

其中包括:

1、 利益工具—如何寻找共同利益

2、 沟通工具—与群众沟通的最佳形式与误区

3、 情绪管理工具—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4、 调查工具—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

5、 统计工具—学会用数字说话

6、 评估工具—对干部群众工作的量化考察

7、 奖罚工具—如何运用奖罚手段

8、 公示工具—让群众心里有数

9、 警示工具—避免错误和险情的有效方法

10、 监督工具—党员干部要把自己置于阳光之下

11、 “口诀”工具—一种群众最易接受的宣传

齐教授针对大庆采气公司员工们的情况,讲诉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与实际环环相扣,让员工们充分地了解到了领导干部先进性管理方法学习的重要性,让大家都养成了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好习惯。

由于时间有限,齐教授只对以上重要内容进行了讲诉,其余还讲述了领导干部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群众工作的科学工具等内容,讲座从8点半开始到12点,听众们学习的津津有味,教授讲的生动形象,此次课程对党员听众有十分大的帮助,很多人表示以后应该多开设此类课程。

主办单位:大庆市妇女联合会

清华大学

大庆市立英人才培训学校

2011年5月7日

第二篇:计生办开展群众路线体会:推动计生工作创新发展

计划生育是群众工作,群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

今年以来,xx镇计生办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贴近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始终坚守“群众路线”这条计生工作的生命线,经常“照镜子”发现问题,“正衣冠”树立形象,“洗洗澡”接受批评,“治治病”改正不足,全心全意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提供优质服务,切实用群众路线的智慧推动全镇计生工作创新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站稳群众立场。

我们坚持用群众路线统揽计生工作,着力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上尊重群众,以群众“满不满意”为工作标准;从行动上关心群众,以群众“同不同意”为办事要求;从感情上贴近群众,以群众“喜不喜欢”为服务尺度。

公开政策法规,让群众明白。实行公开制度,通过在计生办和各村悬挂横幅、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的登记、晚婚晚育的奖励政策、领取《光荣证》享受的优待政策等计生政策法规,让群众知道办什么、找谁办、怎么办。

公开办事程序,给群众方便。镇、村计生工作人员在每月10日的“阳光计生公开日”当天,固定坐班,现场办公。公开办事程序,让群众明白办理相关事项的条件和程序;公开服务承诺,让群众明白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便利条件;公开承办人员姓名、职务,让群众明白办理相关事项的责任人员;公开计划生育“八榜”,让群众了解本村计生方面的有关事项。

公开工作制度,让群众满意。实行首接责任制,做到谁接待、谁答复、谁落实;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办事进度和办事结果;实行特事特办制度,提倡人文关怀,上门服务;实行代理服务制,因特殊原因本人不能到场办理的,专人代办相关事项,并保护当事人的信息和隐私。

二、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我们坚持把提供优质服务贯穿计生工作始终,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提供优质计生服务。

增强服务能力。利用月例会时机,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解疑释惑等形式,加强对镇村计生干部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明职责、熟业务、知程序,做到计生服务“一口清”,履行好宣传员、服务员、信息员、管理员的职责。

提高服务标准。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趟腿,就能办成事。上门发放宣传资料、上门随访服务、上门发放避孕药具、上门为奖扶特扶对象进行初审,对《生育证》、《生育服务手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证件的办理实行全程代理服务。

规范服务内容。规范计划生育证件办理,进一步简化办证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实行免费办理。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服务、家庭保健等服务工作,确保育龄夫妻享受基本项目免费技术服务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服务。规范现居住地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对流动人口做到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畅通监督渠道,维护群众权益。

我们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坚决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和问题,当好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神”。

丰富监督形式。积极开展“群众评计生”活动,通过发放评议表,让广大群众参与评议人口计生各项工作,反映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服务水平。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维权作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畅通监督渠道。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实名有奖举报制度,公开并认真办好82382788“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工作日保证有专人接听,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受理、处置、转接、交办、答复、反馈等事项。设立咨询监督邮箱4xxqq.com,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做到有问必答、有访必接,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监督人口计生工作的积极性。

实行“述、询、评”制度。“阳光计生公开日”当天,全镇各村计生专干坐班接访,畅通来访渠道,注重源头防范。各村召开一次“述、询、评”会议,通报本村近期人口计生工作情况,接受群众质询、评议,对群众反馈较为集中的问题,在政务公示栏中以回音壁的形式进行回复,让计生工作在监督下健康运行、在阳光下规范操作。

第三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开展这一活动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促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更应发挥出重要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一)引导职工明确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内涵。实现一个目标,首先要理解目标的内容和要求以及所具有的意义。对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面对的是群众,就要首先让群众理解这项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意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是指在企业内部,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原则,以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生产作业效率、提高职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开展创新活动。创新主体不仅是企业的技术人员,专家队伍,更是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条件进行改造革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向生产与科技的深度和广度拓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强化技术创新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开展创新活动,关键在于职工现有的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把培养有知识、懂管理、会创造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作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发挥好企业所属的高技能人才资源的作用,通过名师带高徒等方法,传、带、授,推动技术交流与协作,达到培养目的。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中涌现出来的能手、冠军的绝招特技总结成为先进操作法。通过现场传授技能、选题立项攻关等活动,培养人才队伍。

汽机分会将以高技能操作能手刘建军为主的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职工,分别与所属班组青工结为师徒,进行一对一的传授、培训,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搭建竞赛平台,引入竞争机制。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是进一步激发劳动竞赛热情,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劳动竞赛不断深化的重要动力。竞赛激励机制,要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要大力提倡和宣传职工群众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对于职工群众在劳动竞赛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给予相应的报酬 汽机分会为进一步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大力推选职工参加厂及上级开展的各项职工技能培训、创新成果评比、技术比武等工作。所有奖励落实到人,同时,对于没能获奖,但是成绩也较为出色的本部门参与职工,由部门按照管理制度进行专项奖励,进一步激发职工自主学习创新的积极性。

(四)选准切入点,发挥活动实效。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所谓重点,就是要抓住关系企业效益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按照确定的目标要求,发动和组织职工确保实现;所谓难点,就是要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职工开展以降成本增效益、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为内容的劳动竞赛,为企业排忧解难;所谓薄弱点,就是要发动职工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查漏洞、找不足,针对存在的薄弱方面,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完善管理,促进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

汽机分会紧密结合厂工会组织开展的降本增效活动,带领职工立足岗位实际,从“小”处着手,“实”处着力,以小革新、小技改所展现的效果、成绩,激励、引导职工,挖掘自身潜力,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设备可靠性为目标,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工作。上半年,部门开展此类项目10余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企业工会组织,就要结合分会职能和优势,积极打造职工科技创新平台,与企业重点任务相结合,推进企业实现“创新、和谐、发展”的目标,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工会开展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调研报告

以职工技术创新为抓手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提升企业竞争力

工会开展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调研报告

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竞争全球化大背景下保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推动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仅是工会组织发挥作用、履行职责的有效载体,更是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经营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是新时期工会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途径。浦东新区总工会多年来始终坚持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和科技创新英才、科技创新达人等评选活动,组织动员全区职工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促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川沙新镇总工会按照新区总工会“重心下移、平台搭建、服务企业、分类指导”要求,以职工技术创新为抓手,通过营造良好创新文化氛围,搭建平台、理顺机制,推动辖区内职工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服务浦东二次创业。

一、工会开展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做法 川沙新镇总工会结合工会职能和优势,积极打造职工科技创新平台,深化职工科技创新机制,推进实现“创新、和谐、发展新川沙”的目标,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 。

程项目。为进一步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设立了“职工素质教育”专项资金。每年由政府出资40万元,用于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创新成果评比、展示以及创新人物评比奖励等工作。同时,通过开展技师、高级技师摸底,从中发现、培养、选树劳动模范,建立了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通过传、带、授,推动技术交流与协作,选树一批“金牌工人”、“首席员工”等技能人才带头人,培养出了一批行业先进新人、上海市优秀外来务工代表。

3、搭建竞赛平台。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创新比赛,一是组织参加浦东新区职工科技创新、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成果和工人发明家、职工科技创新英才评选活动。自2007年来,每年向新区输送优秀创新项目和个人,累计62个项目和25名个人在新区获奖。同时,积极组织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参观上海市科技节活动和浦东新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展。二是以劳动竞赛、职工职业技能比武为载体,开展争当“创新达人”比赛,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先后举办了印刷模切工、水电维修、办公自动化等专场技能比武、食堂员工烹饪比赛、驾驶员技能比赛,涌现出一批创新能手、创新示范标兵和创新型班组。

(三)整合资源,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机制

1、建立与科技协会的合作机制。依托川沙新镇科学技术委员会

资源,进一步推进科普工作。完成科普示范信息教室、体验馆、图书馆、职工书屋等建设工作;号召企业积极参加科普日活动,定期组织各类职工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工作进企业、进园区;充分利用川沙新镇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环保、节能”主题手工绘制展板比赛和电脑报制作比赛等活动,畅通了科普工作的渠道,拓展了科普工作的覆盖面。

2、建立荣誉激励机制。每年对获奖的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在每年的工会“五一”庆祝大会上,对工人发明家职工科技创新英才、职工技能领军人物和优秀职工创新团队等予以表彰,对其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团队,优先推荐参加市劳模(劳模集体)和新区先进生产(工作)者、先进集体的评选。

3、建立专业技能与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机制。近年来,新镇总工会进一步完善“新镇总工会-工会联合会-企业工会”职工技能培训三级联动机制,开展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水平。举办了近20类技能培训,共2500多人通过培训得到技能升级。同时,积极推动千名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已建立了58家农民工学校,并利用此阵地开展各类培训,提高了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各农民工学校共开课122次,授课人数达9621人次,1817名农民工通过培训获得技能证书。

二、开展职工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效果

通过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很多创新科技项目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界龙集团公司率先推广应用ctp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印刷书刊、包装企业中运用,获国家财政部技术创新奖,在全国行业范围内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目前企业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专利通过受理,并有多项专利正在申请办理中。其中“直接胶版印刷高档彩色微型瓦楞板”被国家科技部等评定“国家级火炬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和“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项目”。近3年,界龙集团共收到下属企业申报的职工科技创新项目51项,其中41项通过评审小组认可,共计为集团争取到了3000多万元的业务产量;同时,有效利用和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近700万元。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期间,集团各企业共收获知识产权47项;对外获奖20多项,其中市级以上创新成果7项。为行业输送技术创新性人才50余人,共有9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华龙测试在开展职工科技创新以来,公司开发创新项目93项,其中申请专利39项,已授权16项,3项发明奖,拥有上海市成果转化项目6项,其中一项wcj-50000程控落锤冲击试验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开能公司研制生产的净水设备成功进入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世游赛等国际盛会;中卡公司也成为上海世博会门票、第二代身份证、交通卡等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敏泰公司的液压设备运用到了神舟飞船、风电等高精尖领域。

第五篇:群众工作方法

新时期如何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公安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在“三基”工程建设中,公安部把“会做群众工作”作为苦练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说明了当前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研究并更好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一步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是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

一、深刻认识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基本涵义和现状

公安群众工作是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实际工作中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依靠群众和保护群众。所谓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具体讲,是指一个民警的理念、意识、心态和知识、本领、技能在群众工作中的综合需要和具体体现。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理论思维能力、处理公务能力、驾驭事务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公正执法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当前基层群众工作薄弱,基层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不强,原因有主现的、有客观的;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确实不好做、难度增大。一是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起群体性事件多发。这一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当前,社会、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公安机关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简单、办法不多,基层民警的工作能力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二是我国正处于刑事案件高发期,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安全诉求度增大。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使社会治安变得越来越复杂,案件持续高发使群众缺乏安全感,而部分群众把治安状况不好的责任归咎于公安机关,使警察与群众的感情越来越疏远。三是城市化发展,引起人际关系日趋淡化。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大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 巨大变化,群众社会活动范围和区域日益分散化、多元化,人际关系逐渐冷漠,基层民警深入群众工作经常遇到“敲不开门、进不去屋、唠不上喀”,给开展群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部分群众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传统思想日益淡化。 四是公安机关的非警务执法活动增多,引

起误解。同时,民警接控访、处理群体性事件等工作处在风头浪尖上,从而扩大了社会对立面,群众对立情绪越来越大,导致警民关系紧张。五是新时期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引起对公安的期望值增高。随着社会政治、法治、文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知识和文化水准大大提升,法治意识、人权意识和权益保障意识不断增强,而对公安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二)群众工作机制运行不畅,民警难以集中精力做好群众工作。虽然近几年大规模开展了大练兵、大接访和苦练基本功活动,公安机关整体形象有效大提高,但警民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强。一是领导机关抓群众工作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把群众工作当成基础工作的“基础”去抓,与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评比的力度失衡,摆不到应有的位置,造成基层单位对民警做群众工作“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忘掉了无人抓”的局面。二是基层基础工作不规范。基层公安机关常年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习惯于集中统一行动,为追赶完成中心任务指标超负荷地工作,使部分民警沉不下去,民警与群众日常联系的互动减少,群众基础工作显得更加无力。三是动力推动不到位。群众工作是基层基础“高难度”的长期性、延续性的工作,是软功夫、慢功夫,很难在短时间内奏效。因此,基层民警做群众工作获得立功受奖的概率、机遇很少,实际工作中缺乏针对群众工作的奖励推动机制。 (三)基层民警群众观念有所淡化,素质不高,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一是在工作理念上,有些民警宗旨意识不强,人本意识淡薄,与百姓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少,对群众缺乏应有的感情、亲情,伤了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热情。二是民警综合素质不够高,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很难做群众工作。一部分民警缺乏做好群众工作必需具备的政策理论水平、 法律业务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缺乏社会知识和处事经验,切不准群众的思想脉搏,抓不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些民警不知道怎样去宣传、发动和教育群众,尤其是对案件、事件的当事人进行恰如其分的劝导和说服教育显得无力。当前基层单位年轻民警的比例越来越大,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少,做群众工作时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产生了与群众沟通少、沟通难的情况,还不会做群众工作。三是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欠缺。有些民警缺乏真抓实干的作风,不愿深入群众中开展艰苦细致地工作,群众见警率、知警率和满意率不高。有的做群众工作的措施办法简单,使得相当一部分案子难破、逃犯难抓,群众不满意情绪滋长。有的对上门报警、求助的群众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还以管人者自居,在纠正和查处违章、解决治安纠纷时工作方法简单,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激化矛盾,执法工作难以让群众信服,难以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深刻认识推进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行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处理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要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学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贴心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公安工作的新思想、新办法,把公安工作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打牢公安工作的基础。”新时期公安工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极大地运用科技强警、公安信息化的“专业化”警务外,最根本的还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中国公安工作的最显著特点和最明显的优势,从而赋予了新的历史时期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因此,提升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就更显得有现实意义。

(一)是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力 量,具有专政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公安机关要按照人民的意志从事执法活动,其执法范围的社会性、广泛性决定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性,坚持对法律负责和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党以民为本,国以民为基,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更离不开群众工作。广大民警要密切警民关系,必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公安工作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为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是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对于公安机关而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公安机关的内外和谐,其中首要就是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广大基层民警的每一件工作、每一个言行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基层民警如不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密切警民关系,整个社会的和谐局面就难以形成。因此,和谐社会要求基层民警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爱民之举,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善于听取和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着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压力,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比

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紧紧依靠群众。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增强学会做好群众工作的紧迫感,迅速掀起一股学做群众工作的热潮,大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严厉凋击刑事犯罪,积极维护社会治安,妥善处理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群众信访问题,超前化小、化了、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确保整个社会稳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四)是实现“三基”建设最终目标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通过各级公安机关契而不舍的共同努力,公安群众工作的整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通过“大接访”涉法案件也充分暴露了公安机关在执法、做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接处警、巡逻盘查、调处纠纷、调查取证、查处案(事)件、办理户口证件、纠正违章等方面的不作为、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反映出一些民警没有很好掌握和运用会做群众工作这个基本功,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学会做群众工作是每个民警的必修课。为此,公安部审时度势,把基层民警“会做群众工作”作为“三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广大基层民警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履职尽责,练好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探索群众工作的新路子,拓宽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渠道,使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跟上新形势的步伐,构筑牢固的群众基础,使公安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新时期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公安机关要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理念,从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务求实效,进而使公安群众工作充满生机 和活力。

(一)找准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突破点”。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基层民警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各级领导和民警对群众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一是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要真正认识到群众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而且是各项公安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感情贴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把金钥匙,要大力培养和增进民警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管理、去工作,获取民心,赢得民心,从而使较难、较复杂的问题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二是零距离服务群众,善谋惠民之策。要密切联系群众,继续保持和发扬“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的最基本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与群众打交道要多一些平实之言、踏实之举,谈群众乐意听、听得懂的话,做群众盼望做、得实惠的事。三是视警察形象如生命。

要教育民警注意自身修养, 为警重警德,提升公安民警从警品德的底线。“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每个民警都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公安机关的最佳形象,以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四是及时解决小问题可以避免大问题。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群众关注的小事做细、实事做实、难事做透,避免矛盾激化、小事闹大、事态扩大,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社会矛盾。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基本功,就是要正确认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即善于抓好大事,又防止因忽视小事而影响大局。民警应时刻注意群众中的不良情绪,特别是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绝对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因我们工作疏忽而使小事闹大,引发社会矛盾和其它社会问题。

(二)找准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核心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真正做到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公安群众工作的根本性突破,核心还在于工作规范问题。就公安机关整体而言,要转变工作方式,在公安行政管理上尽快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由随意型向规范型的转变,全力打造服务型公安机关。就具体而言,是基层各个警种的民警做群众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做哪些方面群众工作,都必须加以指导和规范。要研究基层单位的警务运行机制,敢于改革创新,建立科学的警务创新机制,把民警从内部警务低效运作的消耗和外部非警务活动中解放出来,从空间上、时间上为基层民警减负,使民警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基础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实现警务工作效能的提高和警民关系的加强。当前要着重解决基层民警“110”接处警问题、外借问题、群体性事件处置和大型活动的保卫抽调问题等。机关职能部门对涉及到基层警力,要规范运作,科学用警,使用警力最优化,确保民警不重复劳动、不无效劳动。还要继续大力推进户籍、交通、消防、治安、外事等行政管理工作公开和警务公开,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基层民警应着重做调查实有人口基础情况、收集社会信息、进行治安防范宣传、开展便民服务等项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稳住社会治安阵脚。要善于发挥社会群众组织的作用,集群众之智,聚群众之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工作,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走警务工作社会化的道路,把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从而为公安机关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开辟新途径。

(三)找准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着力点”。人的因素是第一因素。整个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公安队伍素质的整体发展,而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又直接受人数最多的一线基层民警的影响,因为他们是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民警,是公安工作的基石。提高基层民警整体素质和工作效能,一要

从数量上和质量上给以倾斜。通过深化警务改革,推动警力进一步下沉,警务前移。要精简机关,撤并职责重叠交叉的部门,将警力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倾斜,将基层民警配置到充足的数量,将精力充沛、文化程度高、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民警投放到最基层,夯实一线警力资源,优化警力配置。二要从培训和练兵上给予倾斜。公安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工作也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强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要加大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力度,在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心理身体等方面应知应会的素质培训基础上,着重开展以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收集技巧、人际交往技巧、语言表达能力、风俗礼仪等方面知识的素质培训。要学会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用群众易于接受的道理、语言去做群众工作,不断增长民警的才干,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和水平,实现基层民警专业知识、技能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三要从宣传和评先创优上给予倾斜。要多层次、多侧面宣传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先进典型,并将典型选树与评先评优相结合、与提拔晋级相结合,让在一线做群众工作的基层民警有荣誉感、有实惠感。四要加强和改进基层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解决一些基层民警做群众工作存在的工作不用心、不专心、不尽心的问题,努力提高基层民警爱岗敬业、无私奉 献的精神,扎根基层,扎实工作,切实以实际行动和有效履职来打牢群众工作基础。

(四)找准提升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切入点”。要切实抓好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谨、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要把“群众工作”相关内容设置成为一个时期或派出所中心工作的重要加分项目,切实加强对群众工作的绩效考评。在考核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目标的制定上,必须抓大放小,抓住民警熟悉率、见警率、满意率的关键性、结果性指标,减少程序性考核。要进一步实施考评拉动激励机制,坚持内部考核和外部评议相结合,以内考促动力,以外评造氛围。内考主要考核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应知应会常识、法规、民警和辖区群众双向熟知率、群众提供线索破案率、群众信息采集率及群防群治等情况。外评主要考核辖区群众的见警率、知警率和满意率。要严格兑现奖惩,对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民警要及时奖励,对确系工作不称职、失职的民警要追究责任。

做好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市长助理、市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亚力

2009-08-19 10:02:53

(本网讯)“警民关系,是指警察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

和谐警民关系,是指公安民警在执行职务中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法律所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相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关系。通俗点讲,就是“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一家亲”,展开来说,就是警察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爱护警察,理解警察,支持警察,当然也包括监督警察。

当前影响警民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和表现形式

㈠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存在“三大不利因素”:

一是社会矛盾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叠加、碰撞加剧、诉求增多,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不可避免。尤其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并呈蔓延趋势。就我市来讲,近年来,因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物价涨幅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因拆迁、土地征用、环境污染、企业破产以及农村换届选举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不断出现。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就被直接推到了“第一线”,推到了风口浪尖,稍有不慎警民关系就会引起严重冲突,成为矛盾的焦点,舆论的热点,充当了群众发泄不满的“替罪羊”和“出气筒”,造成了警民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二是执法环境的恶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警民关系。执法环境问题是近年来全国自上而下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基层民警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全国来看,近年来公安民警执法过程中遭受袭警甚至暴力袭警不断发生,从侮辱谩骂、围攻阻挠,到暴力抗法、殴打伤害民警,甚至打砸基层公安机关,公安执法的难度特别是一线民警的执法难度越来越大,民警很难找到“群众满意”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结合点,在工作中往往难以把握好“分寸”。三是舆论导向的偏离,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警民关系。杭州飙车案引发的

“70码”事件;一则是5月10日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邓玉娇刺死一人、刺伤一人引发的“罪与非罪”之争;另一则是去年12月9日深圳机场清洁工梁丽“捡”黄金引发的网络热议。这三起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基层公安机关无一例外地被推到了事件爆发的前台,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而基层公安机关对三起事件的态度、处置和回应,成为了警民和谐关系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关键节点。当前,网上舆论监督成了不可忽视的外部监督方式,这种趋势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益凸显。

㈡从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角度看,存在“三个不满意”:

一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权限有限,保证不了群众满意。为人民服务,是警察的义务和责任。但警察也有自己的职责范围,不是什么都能做的,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更不是什么都能做到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群众不管是遇到劳动纠纷还是民事纠纷,都喜欢找公安机关解决。而许多问题又超出了我们的职权范围,根本就无法解决,群众自然就对我们有意见。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群众工作,不能使所有群众都满意。当前,随着社会治安复杂性的增加,公安机关承担的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多,打击任务日益繁重,各种专项打击不断;另一方面是警力严重不足,民警长期承受着高强度的压力,始终在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节假日坚守岗位更是家常便饭。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提高群众见警率。现实工作中,社区民警既要处理治安案件、又要值班备勤,真正下社区工作的时间难以保障,造成群众在社区“只见照片不见人”的情况,使一些群众不满意。三是少数民警执法意识偏差、方法简单粗暴,造成了群众的不满意。主要表现为:“拖拉”, “漂浮”, “傲气”, “私情”。事实证明,群众最不能理解、最看不惯的就是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不公平”现象。少数警察不但不抓“老鼠”,而且还和“老鼠”成了朋友,成天和黑道上的人物称兄道弟、吃吃喝喝。老百姓能相信你吗?能把破案的线索提供给你吗?极个别干部不仅自身不干净,还放任亲属胡作非为,能不引起老百姓的不满吗?

㈢从群众的角度看,存在“三种片面认识”:

第一种是对警察敬而远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警察就是抓坏人的,凡是与警察打交道的都不是什么好人,对警察存在排斥心理。第二种是将警察偶像化,认为警察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

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一旦愿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第三种是对警察不信任。将对个别警察的作风、行为的不满延伸到对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怀疑,从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对整个公安队伍的不信任。这三种认识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警民之间的隔阂和误解。

实际上,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每一位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处警过程中,群众看热闹的多,帮助的少;对街头暴力,观望的多,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少;在警察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工作中,也是回避的多,援助的少。不少民警在调查取证、询问、执行公务等工作中,往往因对象的误解、担心、对抗,而事倍功半、半途而废、吃力不讨好,经常处于孤立无援、孤军作战的境地,真正成为了弱势群体。

做好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公安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㈠坚持正确的群众立场。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要坚持正确的群众立场,坚持做到“两要、两不要”:一要深入群众之中,而不要游离在群众之外。二要站在群众的前面,而不要成为群众的对立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宗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是我们的职责。各级公安机关要始终站在群众前面,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和向导;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遇到与群众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看措施是不是对头、方法是不是得当,真心实意地接受群众监督. ㈡珍爱对群众的感情。人民公安为人民,贵在爱人民。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是密切警民关系的前提。我们广大公安民警一要珍“情”。要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对我们有着

深厚的养育之恩,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这个特殊身份。二要重“情”。对待人民群众要真心真意、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更不是假心假意。三要动“情”。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满腔热情为群众提供服务。

㈢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思维决定行动,态度决定一切。对群众持有什么态度,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如,我们的派出所户籍室,是与群众打交道最频繁的窗口,面对每天的人来人往,很多户籍民警会感慨“办不完的户口、忙不完的业务”。但对群众来说,很多人可能一生也就因为办一个身份证到派出所一次,群众看到的不是你天天有多忙,看到的只是他来办理业务的那一段时间你的态度,或许就这短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时间,你的态度就成为他们对警察形象、公安形象评价的重要依据。再如信访工作,有人说,“信访问题其实是对群众的态度问题”,这句话不无道理。大家在接待信访投诉时可能都有体会,那就是来访人、投拆者多数是带着情绪来的,有时言辞过激,有时大发脾气,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民警的态度至关重要。处理得好,往往会感染对方,平息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火上浇油,扩大事态。

㈣讲究群众工作的语言艺术。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打动人心、调动人潜力的工作,实质是心理沟通,而语言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有位国外名人曾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上,孟建柱部长提出了“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要求,这一切都与说话有关。我们一些民警,与群众交流讲不到要害,谈不到心里,拉不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经常存在“说不上话、话不达理、理不通情、情不接法”的现象。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警察,是一门语言艺术。要求我们每一位民警在现场处警中,要多用规范性语言多,少用随意式语言;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多用解释性语言,少用反问式语言;在工伤事故、非正常死亡等事件的谈判协调中,多用认同性、安慰性语言,少用刺激性、伤害性语言;在社区工作中,多用家常式语言,少用管理式语言;在案件排查走访中,多用迂回式语言,少用直切式语言;在窗口服务中,多用理解性语言,少用情绪性语言。另外,还要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努力学习群众的语言,注重说话的对象,让群众不但听得懂,而且听得习惯、听得舒适,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㈤注重工作方法和策略。群众工作,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方法得体,群众工作就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方法不当,则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在我们的公安实践中,因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失当,缺乏深度、力度和感召力,造成影响稳定、案件不能突破、防范工作难以深入、调查取证、追逃、执行难,使公安工作陷入被动等问题屡有发生。因此,在群众工作中,必须要情、理、法三者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这样,人民群众就很容易接受,达到依法办事的目的。(晋城市公安局)

上一篇:超限超载运输治理措施下一篇:昌兴矿防治水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