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9-11

“命运共同体”一词, 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追本溯源, 这一概念可以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同”思想中找到源头。何谓“和同”思想?具体来讲, 可以分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两种情况, “同而不和”侧重同, 就是指各要素完全相同, 无差别;但“和而不同”更偏向多元多样。“和而不同”思想折射在现实中就是指承认不同, 尊重差异性, 既是我国追求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也是中华民族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价值资源。

一、传统文化中的“和同”思想

古语有:“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对此冯友兰先生用生活常识简单明了地解释, 如同酸味和咸味不同的味道混合, 才会得到一种新的味道;但如果是相同的味道混合, 必然不会有新味道, 即同质融合不会产生新事物。《左传》中讲“如乐之和, 无所不谐”, 意思就是好比多种乐器一起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天下世界也应当是和谐安定。《论语》曰:“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对此, 《论语集释》中这样解释:“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 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 然各争利, 故曰不和。”也就是说君子之交注重的是和谐, 如有人出仕做官, 有人教书育人, 但他们内心却是所见相同;而小人相处虽然喜好相同, 但为了各自的利益必然互起冲突, 这种要求完全一致的“同”就导致了“不和”。“和”还是“同”就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关键所在, 这一原始意义后来被扩展深化, 被赋予了更丰富、也更重要的涵义。

《中庸》中提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意指世间万物是共同存在的, 历史造就不同的国家与民族, 但是这些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如何和谐共存, 才是问题关键所在。老子曾说“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报阳, 冲气以为和”。在老子看来, 所有事物皆具阴阳两个状态, 矛盾且共存着。在上述的论述中, 不难看出“和同”思想秉持包容的理念, 对待不同的个体与事物。“和同”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 “和”是抽象的、内在的, 而“不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和”并不是强制要求一致, 相反, 它尊重差异, 实现共存共荣。“和”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 “不同”是“和”的条件, 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简而言之, “和同”思想就是要以理性客观地的角度看待差异与不同。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与价值

命运共同体由命运和共同体两个词汇组成, 所以它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共同体的相关特征。那么准确把握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之前需要先了解何为共同体。

在哲学、政治学不同领域中频繁出现的“共同体”一词至今并没有清晰明了的概念界定。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 共同体一层含义是人们因共同条件结成的集体;另一层含义是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结成的集体组织。滕尼斯则认为共同体这种结构比社会更具持久性与群体性。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所谓共同体就是指具有共同利益诉求和伦理取向的有机联合体。这里的共同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种族、血缘、姻亲、地域等等, 也可能是非传统意义上的更大范围的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的组合, 这就规定了共同体的价值和导向, 它是以命运为基准联结的有机联合体。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指以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相联结的全人类组成的有机联合体。

(一) 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特色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命运共同体, 初步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的基本内容。

十八大以来, “命运共同体”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其基本理念也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丰富起来, 不仅包括双边命运共同体, 还包括地域性命运共同体和更广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虚拟世界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 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中国方案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就指明了新时期外交的努力方向, 即“强起来”, 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具体而言就是指推动建设“五个世界”。

(二) 多元多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中国的发展。建国六十多年来, 我国一直秉承的“和”的原则,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另一个世界瞩目, 连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都破天荒地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到:中国赢了。但不能回避的是, 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 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还未完成, 中国前进的步伐还不能停止。

全球化时代下, 世界各国紧密相连, 利益相关, 因此我们中国要继续发展, 不仅不能排斥与抵触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反而要积极主动地适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立足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提出“命运共同体”意识, 就是指我们要尊重其他国家, 共同创建一个稳定良好的国家环境,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命运共同体意识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态度, 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 中国会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 证实中国是文明可亲的狮子。

第二, 打造命运共同体是为世界而谋。《道德经》中有“执大象, 天下往。往而不害, 安太平”。只要谁掌握了大道, 即顺应民心顺应潮流的正确的道义, 那么天下就是祥和太平的局面。当下世界全球化趋势不可逆, 地域不再限制人们行为活动, 并不是“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整个世界正在变成一个“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和权益与责任互相联系、互相关联的利益和责任共同体。整个共同体中的任一成员国都无法置身事外, 更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 必须是相互扶持、鼎力合作。各国只有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才是处理相互关系的正确之道。“世界那么大, 问题那么多, 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的方案, 听到中国的声音, 中国不能缺席”,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向外界传递了应当“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的愿景, 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 遵循国际社会的共同原则。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和同”思想的时代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促进生产、生活的便利化, 促进商品、资本、人员和信息技术的自由流动, 另一方面也带来发展的不平衡、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性危机的蔓延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目前来看,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进全球化的主观愿望不再强烈, 甚至出现了所谓的“逆全球化”思潮, 个别国家已经将此落实为具体政策。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逆潮流而动, 坚持“美国优先”的利益分配原则, 一意孤行地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显然这不仅会伤害美国, 还会伤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利益。

虽说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是“逆全球化”时代, 这样的判断有失公正, 但这其实也反映出“逆全球化”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存在, 制约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就使得世界全球化走向一个历史转折点, 全球化该向何处去?全球化的世界怎么治理?这是当今世纪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危机倒逼改革, 面对全球发展问题, 中国政府积极承担起了新型全球化领导者的角色。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可以认为是对“和同”思想做出的极好的当代阐释。世界文明的多样存在是客观事实,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尊重文明多样性, 承认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 没有优劣之分, 只有特色区别, 不断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目前来看, 国际社会要安定和谐, 就要求各个国家做到互相尊重, 国家之间没有优等和劣等之分, 只有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制度的差别, 因此任何国家都不能凭借本国的发展水平强求其他国家向它靠拢与复制本国的模式。唯有如此, 国际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睦相处、取长补短, 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

从“和同”思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 有容乃大”的坚持, 还是中国对人类世界发展道路的理性思考, 更是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前瞻性规划。

摘要: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同”思想, 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同”思想的时代化。我国古代先贤提出的“和同”直到今天仍然还有方法论意义, 当今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重要指导思想, 也是中国与各国人民福祉融为一体的情怀。

关键词:外交,命运共同体,“和同”,十九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 2017-01-20 (2) .

[3] 庾虎.论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新理念与马克思联合体思想[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 (3) :9-12.

[4]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外交新方向[J].人民论坛, 2017 (34) :41-43.

上一篇:色彩与肌理在幕墙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