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事件调查报告

2022-07-14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故事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事故事件调查报告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制度

1目的

对公司所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报告、调查和分析,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改进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2事故、事件的定义

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事故、事件的类别 3.1按伤害程度分为:

3.1.1险肇,指造成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受到破坏或人员健康心理受到影响,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外情况。

3.1.2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3.1.3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6000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3.1.4死亡。

3.2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

3.2.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3.2.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3.2.3一般事故,指一次死亡1--3人的事故。 3.2.4较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10人的事故。 3.2.5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10-30人的事故。 3.2.6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的事故。 3.3按事故的伤害类别划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4事故、事件报告 4.1事故、事件的报告范围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发生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设备事故事件,火灾,交通事故事件,相关方投诉,未遂、违章,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或严重未遂事故时,应按照报告程序进行上报。

4.2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间、方式及渠道 4.2.1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间

a、当有事故、事件发生时,实行逐级向上汇报制度。现场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向公司分管经理、总经理汇报。具体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发生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设备事故事件,火灾,交通事故事件,相关方投诉,未遂或违章时,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经验判断能够按照岗位应急程序进行处置的,首先进行应急处置后,报告车间管理人员、单位负责人;若发生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或严重未遂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应可以越级上报公司分管经理、总经理。

b、采区、车间在接到事故、事件的报告后,在第一时间报告安全科、总经理,由安全科安排组织进行事故、事件的调查。若发生死亡事故,若需启动应急预案时,应由总经理启动应急预案。

4.2.2报告方式、渠道

a、对于发生的事故、事件上报时,报告人员可通过拨打内部电话的方式进行,其中公司办公室的电话:0533-3380047,安全科电话:13964364988。

b、采区、车间各作业场所、主要岗位的联系电话必须保持畅通;公司办公室必须24小时有人在岗。

4.2.3事故、事件报告的内容 报告分为现场报告和上报。

现场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单位;事故、事件的简要过程,伤亡人数,受伤者姓名工种;初步判断的事故、事件发生原因;事故、事件发生后当场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书面报告要严格执行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的要求。

4.3事故、事件的响应程序(应急预案) 4.3.1对于需启动应急预案的事故,各单位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进行事故响应。

4.3.2对于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按照现场应急程序进行处置的事故、事件,现场作业人员按照《岗位现场处置方案》规定进行响应。

4.3.3当需要现场急救时,现场施救人员可使用现场急救箱的药品进行施救。

4.3.4事故、事件发生后,有关人员执行响应程序时,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做好标志、拍照、录相或绘制现场图。

死亡事故,必须经事故调查组勘察并同意后,方可清理。 4.4事故、事件相关记录

安全科负责编制事故、事件登记表及相关的报告、表格标准格式;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填写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

5事故、事件的调查

5.1事故、事件类型及调查时间规定

5.1.1可能影响人员伤亡或造成工作环境破坏及设备损失的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7日内结束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5.1.2发生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15日内结束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5.1.3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20日。

5.2调查机构及人员

5.2.1安全科按照公司实际情况,将公司事故、事件调查按照人员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状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a、可能影响人员伤亡或造成工作环境破坏的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由安全科组织相关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进行调查;可能造成设备设施损坏的一般事件由设备科负责组织调查。

b、发生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及严重未遂事故由总经理组织事故调查组,指定相关单位负责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调查。

C、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 5.2.2公司安委会根据事故、事件调查分工,确定选择部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为事故、事件调查员,明确各自分工,并以公司文件的形式下发任命。

5.2.3被任命的调查员必须接受事故、事件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和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等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的培训,具体由安全科组织进行。

5.2.4调查组在调查事故时,必须有事故报告人员、目击者或事故受伤害人员及部分员工代表参与事故的调查;事故单位负责人、部分专业部门负责人应响应并参与现场事故调查。

5.3事故、事件调查的内容

包括: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名称、地址、伤亡事故发生日期、性质;事故经过及后果。

5.4、事故、事件调查方法及事故证据、资料的收集整理

5.4.1调查组可通过查阅相关设备设施原始资料、生产设计资料及技术交底,与事故当事人、现场人员询问及现场勘查的方式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采用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以及变更分析等方法对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

5.4.2事故、事件调查应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施、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作业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5.4.3事故、事件调查组负责对以上收集的证据、资料进行整理并保存。 5.5事故、事件调查需要装置、设备时,由事故、事件调查组提出申请,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提供。

5.6事故、事件现场调查要求

5.6.1调查组在调查事故、事件发生现场时,应调查现场工作环境状况,设备、设施使用状况以及与另外的设备和设施相关的所有设备和设施的位置,对事故、事件的勘验痕迹进行搜索,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证,绘制现场事故、事件图,进行现场拍照或摄像。

5.6.2事故、事件发生后直至调查工作完全结束前,发生单位应封锁现场;当封锁现场是不可行时,尽可能延至初步调查完毕后封锁。

5.7事故、事件调查分析及调查报告 5.7.1事件、事故调查结束后,事故、事件调查组召开内部会议,针对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现场勘查证据,找出事件、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并对照事故、事件的原因找出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针对事故、事件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及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等内容,形成事件、事故调查报告。

5.7.2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名称、地址,事故发生日期、性质;事故经过及后果;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分析再次发生类似事故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以及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等内容,并在防范措施落实后进行效果评估。

5.7.3调查组在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前,必须将事故调查结果与相关的员工进行交流,留有沟通记录;在班前班后会中进行通报学习,在公司通报,单位安全生产月度、年度报告中总结,必要时在相关媒体上公布。

5.7.4调查组必须根据事故性质和结案权限按时完成事故结案工作,并将调查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其中:

a、对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由安全科及相关主管部门拿出处理意见,总经理同意后批复结案。

b、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及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公司安委会研究后批复结案。

C、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结案。

5.7.5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防范措施的落实,安全科及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对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判断措施的有效性,保留验证证据。

5.8事故、事件的信息沟通

对于发生的事故、事件调查处理,安全科应及时以事故快报和事故通报进行全公司通报,对于月份、季度以及年度内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汇总后,在全公司进行通报,事故、事件分析必须作为年度或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内容。

5.9安全科负责保存事件、事故报告、调查的所有资料。 6事故、事件统计与分析 6.1事故、事件统计

6.1.1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 安全科负责对公司事故、事件进行统计,结合公司实际,应统计分析的指标为:工伤事故频率、百万工时死亡率以及未遂率。其计算方法分别如下:

a、工伤事故频率

分为月工伤事故频率指标、年工伤事故频率以及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频率,计算公式为:

月工伤事故频率=当月工伤事故人次/当月员工总人数×1000‰

年工伤事故频率=当年工伤事故人次总和/当年12个月员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

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频率=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人次总和/过去12个月员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

b、百万工时死亡率:指年百万工时发生死亡的频率,计算方法为: 年百万工时死亡率=当年公司死亡人数(人) /年实际总工时(h)×106 上述计算公式中的工作小时指实际工作小时,包括加班工作小时。 c、未遂率

分为月份、当年以及过去12个月未遂率,其计算方法分别为:

月未遂率=当月未遂事故总和/当月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年未遂率=当年未遂事故总和/当年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过去12个月未遂率=过去12个月未遂事故总和/过去12个月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6.1.2安全科负责每月对当月及过去12个月的死亡、受伤、职业病、疾病、未遂事故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每一数据的发展趋势,以便进行数据分析。

6.1.3为确保统计过程有效性,安全科在统计数据时,必须做到统计项目齐全、统计范围全面、数据准确、真实、完整以及统计方法合理。

6.2事故、事件分析的内容及频率

6.2.1安全科结合事故、事件统计结果,每月对本月发生的所有事故、事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确保为纠正措施提供有效信息。每年对公司所有事故、事件的统计进行回顾,与上年度进行比较,找出事故、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标准化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下年度改进方向提供信息。

6.2.2 事故、事件分析内容 为了寻找事故、事件发生规律,安全科必须针对事故、事件的以下内容作出分析:事故原因、种类;每个部门发生的事故、事件;伤害发生的时间特性;伤害发生的地点;致害物;伤害部位;受伤人员的年龄结构或哪一阶段员工的原因分析;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情况;职业卫生重要因素情况;工伤事故率情况;事故、事件费用情况;标准化系统元素等情况。

6.2.3对职业病症患者,安全科应及时联系淄博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对患者进行评估,辨识患者是否为非职业病或职业病。

6.2.4为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安全科在进行事故、事件分析时,必须做到分析数据合理、有针对性,分析数据具有可比性,并能够确定事故、事件的规律和趋势。

6.2.5数据分析所需的资源,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分析仪器及培训等,由安全科提出申请,总经理予以签批。

6.3数据分析结果的沟通

每月底,由安全科对当月及过去12个月的事故、事件统计数据及分析结果向、总经理汇报确认后,在公司及车间安全宣传栏中进行张贴公布,以便管理层及员工了解统计分析结果及其趋势,纠正与预防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指导公司的安全生产。

7事故、事件回顾

各单位每月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由主任牵头,对公司发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一次回顾。

7.1回顾的方式及记录

可采用班组员工讨论,事故现场讲座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案例讲座讨论学习等方式进行。

7.2回顾资源提供

各单位负责对公司发生事故、事件回顾的时间及地点作出安排,若需其他资源(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时,安全科予以提供。

7.3回顾内容及要求

7.3.1事故、事件主要针对已发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讨论,使员工知道如何预防事故、事件的重复发生,哪一些事故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了解或者知道降低事故、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7.3.2回顾中员工必须积极参与讨论,并做好学习笔记。 7.4各班长负责保存所有回顾的记录。 8相关记录

8.1《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 8.2《事故(事件)统计表》 8.3《事故(事件)登记表》 8.4《事故统计分析表》

第二篇:运营事故(事件)调查处理规则

运营事故(事件)调查处理规则(1.0版)及十大安全关键点试卷

车队: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发生运营事故(事件)时,应按“_____________”的原则,快报告、快处理、快开通,积极采取措施,尽快_____________,尽快恢复运营,尽量减少损失。

2、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构成_______________,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_________

3、 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构成__________;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构成___________

4、 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构成____________;运营时间车辆正线、辅助线冲突构成_______________

5、 运营时间车辆正线、辅助线脱轨构成______________;车厂线路由轨顶到轨底贯通断裂构成______________

*

6、 人工组织行车时,未办或错办行车手续发出客运列车构成_______________;运营时间车辆正线、辅助线脱轨构成_____________

*

7、 客运列车分离构成______________;客运列车超速运行构成_______________

8、 电梯轿厢滞留人员90分钟以上120分钟以下的构成_______________;非客运列车超速运行构成_____________

9、 车厂线路由轨顶到轨底贯通断裂构成____________;电梯轿厢滞留人员60分钟以上90分钟以下的构成______________

10.非运营时间,向占用线错接入车辆;构成_______________;擅自切除客运列车的车载安全装置开车构成_____________

11、非运营时间,未拿或错拿行车凭证发出列车构成_____________;不具备载客条件的列车上线运营构成_____________

12、车站或列车紧急停车装置失效构成_____________;非运营时间,向占用线或区间错发出车辆构成_____________

13、客运列车车门夹人夹物,设备已检测到,但旁路车门动车,未造成人员伤害的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不当或客运列车客室、车站设备设施不良造成人员伤害的构成________________

14、未经许可进入有限空间的,或特种作业未经许可、未按规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构成_______________;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构成_______________

15、直接经济损在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构成_______________;一条或多条线路全线停运6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构成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列车:

2、非客运列车:

3、信号升级显示:

4、伤害后果:

5、接触网(轨)错送电、漏停电: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主要责任: 负有事故(事件)损失及不良影响90%的责任。( ) 改正:

2、正线给水主管、消防主管爆裂构成事件苗头。( ) 改正:

3、未经许可进入有限空间的,或特种作业未经许可、未按规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构成事件苗头。( ) 改正:

4、操作不当或客运列车客室、车站设备设施不良造成人员伤害的构成一般事件。( ) 改正:

5、事件苗头以上的,应于事故(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安全质量部汇报事件概况,24小时内将初步报告报送到安全质量部,72小时内将正式报告报送到安全质量部,并随时配合提供进一步情况的报告。( ) 改正:

6、客运列车冒进信号构成事件苗头。( ) 改正:

7、运营时间向占用线或区间错发出列车构成险性事件。( ) 改正:

8、无人驾驶或不具备资格的人员驾驶车辆运行构成事件苗头。( ) 改正:

9、车辆、设备、机房、办公用房、车站等发生起火冒烟险情,处置过程需要使用消火栓、气体灭火系统或2个以上灭火器的构成事件苗头。( ) 改正:

10、非客运列车冒进信号或调车冒进信号构成险性事件。( ) 改正:

四、简答题(15分)

1、请写出十大安全关键控制点中的“防行车组织不当,防止列车冲突、脱轨、追尾、冒进信号”控制措施。

运营事故(事件)调查处理规则(1.0版)及十大安全关键点试卷

车队: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发生运营事故(事件)时,应按“先通后复”的原则,快报告、快处理、快开通,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抢救伤员,尽快恢复运营,尽量减少损失。

10、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构成较大事故,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一般事故

11、 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构成较大事故;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构成一般事故

12、 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构成一般事故;运营时间车辆正线、辅助线冲突构成险性事件

13、 运营时间车辆正线、辅助线脱轨构成险性事件;车厂线路由轨顶到轨底贯通断裂构成一般事件

*

14、 人工组织行车时,未办或错办行车手续发出客运列车构成险性事件;运营时间车辆正线、辅助线脱轨构成险性事件

*

15、 客运列车分离构成险性事件;客运列车超速运行构成险性事件

16、 电梯轿厢滞留人员90分钟以上120分钟以下的构成险性事件;非客运列车超速运行构成事件苗头

17、 车厂线路由轨顶到轨底贯通断裂构成一般事件;电梯轿厢滞留人员60分钟以上90分钟以下的构成一般事件

10.非运营时间,向占用线错接入车辆;构成事件苗头;擅自切除客运列车的车载安全装置开车构成事件苗头

11、非运营时间,未拿或错拿行车凭证发出列车构成事件苗头;不具备载客条件的列车上线运营构成事件苗头

12、车站或列车紧急停车装置失效构成事件苗头;非运营时间,向占用线或区间错发出车辆构成事件苗头

13、客运列车车门夹人夹物,设备已检测到,但旁路车门动车,未造成人员伤害的构成事件苗头;操作不当或客运列车客室、车站设备设施不良造成人员伤害的构成事件苗头

14、未经许可进入有限空间的,或特种作业未经许可、未按规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构成事件苗头;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构成重大事故

15、直接经济损在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构成一般事故;一条或多条线路全线停运6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构成一般事故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列车:按地铁规定编组的并有车次号的客车车组、工程车、单机。分为客运列车、其他列车两类。

列车与其他调车作业的客车车组、机车、车辆、设施、设备等互相冲撞而发生的事故(事件),按列车事故(事件)论。列车以调车方式进行摘挂或转线而发生的事故(事件),按调车事故(事件)论。

2、非客运列车:系指除客运列车以外的列车。包括空列车、工程列车、调试列车、救援列车及开行的单机等。

3、信号升级显示:系指由于某种信号联锁条件错误或有关人员违章操作,信号机设备发生应停信号显示为开放信号

4、伤害后果:是指按国家标准构成轻伤以上或地铁责任医疗费用1000元以上

5、接触网(轨)错送电、漏停电:系指因工作失误造成接触网(轨)不应该送电的送电,

或者应该停电的没停电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主要责任: 负有事故(事件)损失及不良影响50%-99%的责任

2、正线给水主管、消防主管爆裂构成事件苗头

3、未经许可进入有限空间的,或特种作业未经许可、未按规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构成事件苗头

4、操作不当或客运列车客室、车站设备设施不良造成人员伤害的构成事件苗头

5、事件苗头以上的,应于事故(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安全质量部汇报事件概况,24小时内将初步报告报送到安全质量部,72小时内将正式报告报送到安全质量部,并随时配合提供进一步情况的报告。

6、客运列车冒进信号构成险性事件

7、运营时间向占用线或区间错发出列车构成险性事件

8、无人驾驶或不具备资格的人员驾驶车辆运行构成险性事件

9、车辆、设备、机房、办公用房、车站等发生起火冒烟险情,处置过程需要使用消火栓、气体灭火系统或2个以上灭火器的构成事件苗头

10、非客运列车冒进信号或调车冒进信号构成事件苗头

四、简答题(15分)

请写出十大安全关键控制点中的“防行车组织不当,防止列车冲突、脱轨、追尾、冒进信号”控制措施。

答:

1、列车动车前、运行中认真确认行车凭证、了望进路,认真确认进路、信号、道岔,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经行调同意后才能切除ATP等安全装置,同时严格执行调命令,严格按规定要求控制速度。

3、正线信号、车厂信号故障,列车产生紧制或压在道岔上时,必须报行调、信号楼并经其同意后方可动车。

4、监控好列车制动系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和处理。

5、行调或车站、信号楼授权越过关闭信号时,必须与其确认允许越过信号机的编号并记录在司机手帐上。

6、担当救援列车时,在被救援列车前一站应严格控制好速度,并在被救援列车前15m一度停车;

第三篇:环境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Q/THJNJ126-2009环境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公司环境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处理

的控制要求,以便于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事故事件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环境事故或事件,尽快进行调查,做好事故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扩大并减少损失。

本标准适用分公司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事故事件报

告、调查与处理等工作的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记录控制程序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3 控制要求

3.1 环境事故事件的管理职责

3.1.1 安全管理部负责环境事故事件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环境事故调查的报告和处理工作,确保该程序的有效运行。

3.1.2 责任部门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环境事故事件,要根据本程序要求,尽快做好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3.2 环境事故、事件控制的工作流程

环境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

是、遵守科学的原则。

3.2.1 环境事故、事件报告

环境事故事件报告内容应包括其发生时间、地点、部

门、简要经过、污染范围和采取的应急措施。

3.2.1.1 环境事故、事件发生后,责任人或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报告安全管理部。

3.2.1.2 发生轻微污染事件,责任部门应立即报告安全管理部;发生严重污染事件,责任部门应立即报告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应立即报管理者代表或经理,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安全管理部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应在2个小时内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3.2.1.3 重、特大环境事故事件发生后,责任部门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的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态的扩大。

3.2.1.4 发生环境事故的同时发生火灾事故时,安全管理部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3.2.2事故事件调查

3.2.2.1 轻微污染事故,由安全管理部负责召开事故分析会,形成调查报告,并在月末进行汇总后,上报管理者代表。

3.2.2.2 重大污染事件,由管理者代表及其指定人员组织技术、设备等有关人员参加调查。

3.2.2.3 发生重、特大环境事故事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安全管理部予以配合。

a. 查明环境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经济损失情

况;

b. 提出环境事故事件责任者;

c. 提出环境事故事件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d. 写出环境事故事件调查报告。

3.2.2.4 发生环境事故事件的部门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不得干涉调查的正常工作,并负责为调查提供资料。

3.2.3 环境事故事件处理

3.2.3.1 环境事故事件分析会或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应由责任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落实,并将完成情况书面上报生产部,安全管理部组织人员对防范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

3.2.3.2 对于严重污染事件,经理应组织管理者代表、安全管理部以及责任部门相关人员召开环境事故事件分析会,并执行《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3.2.3.3 环境事故事件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事件发生。

3.2.3.4 安全管理部对环境事故事件处理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到分公司各分厂、部、室,达到预防目的。

3.2.3.5 责任部门在发生环境事故事件后,应按规定填写相应记录,并报安全管理部。

3.2.4 环境事故事件处理过程中发生的记录由安全管理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实施控制。

二○○九年八月六日

第四篇:17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

1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事故、事件的报告、调查、分析及处理,明确职责和权限,及时、准确调查事故、事件的过程,分析事故、事件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环境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3 参考文件

Q/SY 1002.1-20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规范》

ZYXS/HSE.CX.29-20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规定》 4 职责

4.1质量安全处负责组织公司权限范围内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上报及配合调查工作。

4.2办公室、投资建设管理处、加油站管理处、非油品业务处、党群工作处、人事处、审计监察处等根据职责分工参与业务范围内事故的调查处理。

4.3所属单位负责权限范围内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上报及配合调查工作。

1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

1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4.4基层单位(库、站)负责本单位事故、事件的上报,配合本单位事故的调查。 5 管理要求

5.1事故的分类和分级 5.1.1安全事故分类、分级 5.1.1.1生产安全事故分类

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将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种类分为以下三类: a)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单位员工和单位外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

b)道路交通事故,指公司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c)火灾事故,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5.1.1.2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按人员伤亡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划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具体分级如下:

2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

1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a)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c)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d)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具体细分为三级:

一般事故A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B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C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1.2环境事故分类和分级

5.1.2.1环境事故分为五类: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有毒气体扩散事故、溢油事故、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环境破坏事故。

3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

1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5.1.2.2环境事故分级

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其中Ⅰ级和Ⅱ级环境事件为集团公司响应级别,Ⅲ级和Ⅳ级事件为企业响应级别。具体根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危害等情况划分:

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发生30人及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及以上; ——因环境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

b)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故:

——发生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

4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

1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5~100吨,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重大污染的事故。

c)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发生3人~9人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及以上、15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15~100吨,造成较大污染的事故。

d)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发生3人以下死亡;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

——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15吨以下,造成一般污染的事故。

5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

1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5.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按照《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HSE事故责任单位及管理人员责任追究管理规定》要求,进行事故报告。承包商事故参照公司事故进行报告。 5.3 事故、事件应急

5.3.1事故、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 5.3.2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5.3.3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出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5.4事故调查

5.4.1事故发生后,公司及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政府和其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5.4.2对于政府委托公司调查的事故,公司及所属单位应当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组成员应当由安全环保、生产、设备、人事劳资、监察、工会等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销售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报告。 5.4.3事故调查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6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

1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c)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5.4.4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事故有关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5.4.5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当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5.4.6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d)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e)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f)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5.4.7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深入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召开或参加上级单位召开的事故分析会。 5.5事故处理

5.5.1所有事故均应当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

7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

1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5.5.2事故单位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各项防范整改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追踪。

5.5.3对事故责任人按照《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HSE事故责任单位及管理人员责任追究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5.5.4事故的原因与处理结果应发布通报,同时深入、广泛开展事故教育,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6事故统计与档案管理

5.6.1事故发生后,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所属单位)应及时将事故信息录入到HSE信息系统。

5.6.2所有事故处理结案后,必须建立事故档案,并分级保存,事故档案应当至少包括事故调查报告及有关证据资料: a)一般事故C级事故档案,由所属单位建立,并送本单位档案室保存;

b)一般事故B级及以上事故或环境事件档案由质量安全环保处建立,并送档案室保存。 6 支持性文件

6.1《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HSE事故责任单位及管理人员责任追究管理规定》黑油质〔2011〕13号

6.2《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黑油质[2010]212号

8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

1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7 记录

7.1事故调查报告

9

第五篇:安全生产事故、事件报告制度及程序

(1)本工程现场无论发生何种规格的大小安全事故,当事人应第一时间通知片区负责的工长,由工长第一时间通知生产经理和安全主任,知道事故和上报事故之间的间隔不得超过30分钟;

(2)生产经理和安全主任得知消息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经商量后决定是否立即和项目经理协商,如必须让项目经理知道,在安全主任知道事故消息半小时内通知项目经理,并协商是否马上上报;

(3)安全事故上报时,上报人必须说明清楚事故发生地点、造成伤亡准确人数及伤势情况及发生时间,并要简单说明现场已采取的措施。

上一篇:诗歌人民警察赞歌下一篇:四个回归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