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总体规划汇报

2022-08-13

汇报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一项工作或者一个项目而言,汇报贯穿于任务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汇报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你明晰不同的阶段应该如何更好的撰写汇报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工业区总体规划汇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工业区总体规划汇报

剑河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县政府办:

根据《关于准备省十一届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汇报材料的通知》(黔东南人常办发„2011‟44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我县工业园分一园两区,即:屯州工业集聚区和南明工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为11.56平方公里。

1、屯州工业规划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位于剑河县岑松镇内,东与玉凯高速路相接,西底对门寨,顺320国道及岑松溪流两则平坦开阔地至南面岑松镇南高村,北与湾根、巫沟等村相接。辖11村22组1137户6653人,区内有两高一国道(凯玉、思凯两条高速公路、G320国道)从园区通过,距离岑松镇镇政府仅1公里,距离两高通道出入口仅0.5公里,距剑河新县城1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臵十分优越。其中:第一期规划工业建设用地12公倾,第二期建设用地112公倾,共124公倾,占规划面积的62%。该园区以发展轻工业为主,主要吸纳以当地资源为原料的森工、食品、林化、中药材饮片、旅游商品以及轻纺等行业项目。

2、南明镇工业聚集区位于南明镇南部,东接南明镇镇区,西至升洞村,南抵漂寨村,北连屯侯村和岑戈村,总规划面积为9.56平方公里。区域内辖5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227户,891人,主要居住着侗族,规划区域以平凡村为中心,辐射河口、漂寨、升洞、凯寨,规划区域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区内主要以低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八卦河从规划区域穿境而过,区域内村与

村之间形成公路网,目前公路通畅能力欠缺,满堡公路从境内穿过。建设用地326.48公倾,占规划面积的34%,该园区主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重点吸纳建材、石材、装备制造、矿产加工以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

二、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情况

以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奋力拼搏、推动跨越为主基调,突出工业强县,建设好剑河县工业园区为战略抓手,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剑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当前重点,优化核心区建设,把屯州工业集聚区与黔东循环经济区捆绑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剑河县屯州工业园第一期工程建设于2004年开始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屯州工业聚集区已完成12000平方米主次干道水泥道路硬化、35KV变电站、库容6.8万m水库、 600m的高位水池、1500平方米标准厂及园区污水、雨水网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五通一平”。第一期规划建设362亩已报批使用。

2、总体规划进展情况。⑴《剑河县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已于2月16日经州级专家组评审通过,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完成对屯州工业聚集区和南明工业聚集区地形测绘,开展了编制《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补充规划环评报告书》以及《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发展补充规划(剑河功能区)》技术规划,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评审。⑵屯州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已经落实格尼国际咨询机构-广州市格力咨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编制,当前基础材料已经收齐完成,正在编制详细规划,预计6月

3上旬将出初稿,6月中旬进行初审,6月下旬全面完成详细规划设计。⑶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省级开发区扩区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州人民政府办发电[2011]98号)文件精神,我县将贵州省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剑河县屯州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与黔东5县一起上报省人民政府,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图纸绘制、土地利用方案及选址意见书,现正在装订成文本向省级申报。

3、工业园区运行情况。

入驻工业园区企业逐年增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截止2011年我县工业园区有宏大木业公司、欧泰林化公司、荣达木业公司、剑白香猪厂、绿野活性炭厂、老蔡牛肉食品加工厂、水泥电杆厂、剑河蛇类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健华熟料粉磨有限公司、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剑河县翔宇节能灯具厂、南高选矿厂、闽鑫木业公司、天利达鞋业公司、兴旺鞋业等15户企业在区内落户建设,其中12户建成投产,3户正在建设中,7户于2010年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度,目前区内形成以特色食品加工、森工、林化、轻纺等产业发展区。2010年,累计完成总产值7470万元,销售收入完成6122万元,增加值1570万元,完成上交税金454万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平15.4%和10.2%。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县级财力十分有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扩建等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困难;二是缺乏管理人才,县委十分重视,安排组织部实行公开招考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因无人报

名而落空;三是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没有形成;四是屯州2平方公里土地因资金问题导致土地收储难,企业入住难;五是新扩张的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因经费困难,实施“五通一平”十分困难。

2、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的关注力度,在争取国家、省有关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方面给予更多的呼吁和指导帮助;二要加快人才培养,让管理人才不落后园区经济管理理念;三要积极呼吁制定出台专门支持国家级贫困山区县干工业的单项财政、信贷、税收政策措施,协调省、州相关部门在申报省级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议,如“五通一平”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在土地利用及土地修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向。

第二篇:邾城街关于教育布局调整、城镇建设规划和“工业兴街”等情况的汇报

一、教育布局调整

1、基本情况

邾城街是新洲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典型的郊区城镇,辖区100.78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其中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9.6万。“十五”期间,围绕改革和发展中心,我们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中小学调整布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街现有初中8所(城区5所),在校学生10565人,现有小学23所(城区6所),在校学生14998人。中小学在岗教职员工1762人。

2、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着眼长远,稳步实施的原则。

(2)坚持突现城区、城乡兼顾,统筹发展的原则。

(3)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增大容量的原则。

(4)坚持面向全体,服务群众,方便学生的原则。

3、布局调整设想

(1)加强和完善城区中小学建设和发展。由于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向城区(包括本街农村人口涌向城区),尽管适龄少儿总人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城区中小学生源仍比较充足,因此城区中小学“十一五”期间除作个别调整合并外,均应在加强建设、提升综合办学水平上下功夫。

(2)重视和倾斜城镇周边小学建设和发展。城镇周边中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对城区而言,可以减少生源压力,对农村来说,可以吸引生源,就地理位置而言,生存发展的空间较城区和农村优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十一五”期间,应以城镇周边学校为辐射点,合并相关中小学。

(3)大幅度调整合并农村中小学。随着人口政策效应的呈现,农村新增人口急剧下降,加之大量涌入城区,农村就读适龄少儿人数锐减,势必造成资源的闲置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十一五”期间,要大刀阔斧合并调整农村中小学学校。

(4)兴办寄宿制学校。学校数量的急剧下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给广大适龄少儿就学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困难,不论是农村中小学,城周中小学,还是城区中小学,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兴办寄宿学校是“十一五”期间一项重要任务。

(5)“十一五”期间,全街初中由8所调整到5所,小学由23所调整到15所。初中实行对口小学招生的原则,小学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

4、布局调整步骤

第一步:2005年9月底以前,认真调研,充分论证,拟定方案,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步:2005年9月至12月底,按照调整方案制订各中小学的建设规划。

第三步:2006年至2008年完成中小学调整布局任务。

5、中小学调整布局的目标

(1)初中部分:见表一

(2)小学部分:见表二

6、目标落实措施

(1)提高认识,广泛宣传。把中小学调整布局当作利国利民的大事来抓,当作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来抓,广泛宣传发动,做细致的说服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氛围。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在广泛调研论征的基础上,拿出科学的方案,一步一个脚印,确保调整布局方案科学有序地实施。

(3)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成立街道人事处中小学调整布局工作领导小组,教育总支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工作,明确责任,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

二、城镇建设规划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规划土地局的大力支持下,邾城街在2004年全面完成了城市建设规划修编任务,确定了邾城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邾城城市的性质为武汉市的卫星城。城区建设规模:近期(2007年)城区建设总用地控制在13—15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区建设总用地控制在20—25平方公里。城区功能分区及人口分布:规划城区总居住人口20万人,近期(2007年)邾城城区实际居住13万人,远期(2020年)邾城城区实际居住20万人。功能分区为:(1)河东片区:是城区的行政商贸、文化信息、生产生活为主的综合体,人口规模13万人。(2)河西片区:是以教育科研、区域物流、居住休闲、加工工业为主的城市新区,人口规模7万。

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根据邾城城区周边地形地貌特点和用地评价结果,结合区域基础设施条件,本次规划所确定的规划结构为一河两岸集中式空间结构,未来邾城城区的发展,在保证基本耕地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城区结构将形成一城两区的基本构架,划分为两个服务中心、五个城市社区的布局模式,具体表现为两心两带三轴五区:

(1)两心:即河东综合服务中心及河西商贸文化休闲中心(新区中心);

(2)两带:以新洲大街和齐安大道构筑城区两条商业带;

(3)以龙腾大道和刘大公路向北延伸段作为两条城区发展轴,沿举水河建设一条城区生态绿化轴;

(4)五区:龙腾大道以北的老城综合区,龙腾大道以南的市场工业区,刘大公路东南部的教育科技区,刘大公路中部的居住休闲区,刘大公路东北部的加工工业区。

&nb

盖市场,发展特色产品以抢占市场,扩大出口产品以走向市场,延伸系列产品以拓宽市场。通过调整,为民营经济发展再添新的动力。三要抓体制创新。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线,实现民营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开放型转变,以素质的提高带动数量的新扩张。引导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依据国家产业、环保政策,结合我街实际,以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标准,努力扩大招商引资项目总量,提高引进项目质量。一是抓好园区建设,为招商引资搭好新的平台,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兴业;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功率,充分利用存量资产和资源,以园区为载体,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开展以企引商,以商招商、以外(新洲籍在外企业家)引商、以专(专班)招商、以资(存量资产、资源)招商、以园(园区或板块)招商等有效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活动,提高招商的成功率;三是抓好服务,提高资金到位率。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注重提高人员素质;充实招商队伍,吸收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招商人员。强化一条龙服务,跟踪好各个洽谈项目,提高资金的到位率。

3、“工业兴街”的发展环境

地区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环境的竞争。环境好,竞争力就强,就能对各种资本产生聚集效应,就能让生产力各要素得到合理的配置,形成新的生产力。工业发展必须把着力点放在优化环境上,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投入不足作风补,营造一个“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为此,一要优化硬件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五金机电工业园的建设要加速,为我街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二要优化政策环境,在用地规划、技改项目、出口创汇、创建品牌、人才使用等方面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区的优惠政策,同时根据邾城实际,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三要优化信用环境,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四要优化治安环境,杜绝对企业吃、拿、卡、要行为的发生,对那些“慢作为、不作为、瞎作为、乱作为”影响和破坏投资环境的,坚决予以查处。

4、推进实施“回归工程”

邾城籍在外企业家人数较多,他们拥有一定的资产,又积累了丰富的务工经验,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联谊会、座谈会等形式,争取“人心回归、乡情回归、信息回归、智慧回归、客商回归、资金回归、项目回归和企业回归”,鼓励和支持他们回乡投资创业。

5、“工业兴街”的组织领导

一是科学制定邾城工业的中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作为街道重点目标进行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进行绩效考核;二是成立实施“工业兴街”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街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相关人员为成员。继续实行领导包挂企业责任制,街领导班子实行挂点“三包”(包企业、包税收、包目标);三是每户企业派驻一名中层干部参与企业管理,负责协调各项事务;四是定期召开专题工业会议,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三篇: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工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分析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工业空间布局

(一)重点工业园区及功能集聚点 (二)资源禀赋条件评价 (三)环境条件评价和环保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夯实基础

(二)营造环境

(三)加强领导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走工业强县之路,实现米易发展新跨越,结合白马工矿区开发建设契机,

按“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总体规划设想,特编制本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工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分析

米易县幅员面积2104.32平方千米,有人口2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建县53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县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步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地质矿产、建筑建材、电冶化工、能源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格局。到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521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2091万元,第二产业45065万元,第三产业48057万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8%、33.3%和34.9%。200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783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5.7%,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米易县矿产资源富集。以钒钛磁铁矿、花岗石矿为主,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贵重金属和各种非金属矿产达40余种,具有储量大,埋藏浅,产地集中,易开发的优势。现已开发以饰面石材和黑色金属为主的31种矿产品,全县已建成年产4万立方米花岗石荒料的矿山和100万平方米的板材加工厂,以及年产铁精矿150万吨、钛精矿25万吨的铁选加工企业;水泥生产能力达30万吨;石灰生产能力达30万吨;黄磷生产能力6万吨;五氧化二钒及钒铁生产能力0.15万吨。

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制约逐步缓解,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全面推进。但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县还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约束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发展难题。为此,加快工业发展必须要有大视野、新思路、大手笔。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主题,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特色工业强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制度创新,搞好基地和园区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结构调整,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原则

1.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大力促进特色资源向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2.坚持突出产业重点,发挥比较优势

从国内外产业分工大格局和区域经济角度,通过发挥资源、产业和市场三大优势,做强做大能源产业、地质矿产业、化工业、建筑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新兴产业。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4.坚持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企业的关联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度,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各具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5.坚持民营化战略,拓展国内外市场

坚持一手抓盘活存量,一手抓扩充增量,激发活力,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好县内外资源,拓展国内外市场,迅速提升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

6.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促进协调发展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协调好城市发展布局和工业发展布局,推进工业发展向园区集中、居民向住宅区集中、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7.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发展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

坚持工业强县,建设工业园区,是实现我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是顺应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 8.以人为本,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搞好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做到资源集约开发、土地集约利用,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和治理,搞活资源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做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发展活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把米易建设成攀西地区特色明显的经济强县。

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现价)50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1%以上,占全县GDP 38%,在2005年的基础上工业经济总量再翻一番。培育扶持10户以上销售上亿元、税收上千万元的骨干企业,积极培植知名企业。力争建成年产200万吨的钢铁冶炼综合企业。 能源工业:到2010年,实现电力装机容量12万千瓦。 地质矿产业:到2010年,实现年产600万吨铁精矿、50万吨钛精矿、400万吨球团。突出特色产品优势,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工制造业。力争年产钢200万吨。

建筑建材业:到2010年,实现年产花岗石荒料5万立方米、板材150万平方米、水泥30万吨。

电冶化工业:到2010年,实现年产黄磷6万吨、三聚磷酸钠8万吨、五氧化二钒0.3万吨、高钛渣1万吨、钛白粉3万吨、钒铁0.3万吨、特种复合合金2万吨,力争年产氧化铝10万吨。

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稳定食糖生产能力,积极开发综合利用,兴办循环环保型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招商引资,到2010年力争建成烟叶复烤、果蔬加工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四、工业空间布局

三个重点工业园区及功能集聚点总规划面积约4890公顷,其中采矿区面积3595公顷、工业园区及功能集聚点面积1295公顷。

(一) 重点工业园区及功能集聚点 1.白马钒钛磁铁矿采选工业园区

白马铁矿位于白马镇境内,南距县城35千米,距攀枝花市113千米;北距西昌152千米。矿区东南紧邻成昆铁路湾丘站,并有公路与火车站和214省道相通,交通方便。园区总面积3920公顷。其中:攀钢白马矿区2782公顷;夏家坪采矿区80公顷;青杠坪采矿区200公顷;马槟榔采矿区500公顷;湾丘功能集聚点,总规划面积205公顷,位于湾丘乡麻窝村,紧临成昆铁路湾丘火车站货场和214省道,作为钒钛磁铁矿加工预留地;乌龟塘功能集聚点,总规划面积153公顷,位于白马镇田坝村,距马槟榔矿点3千米,距成昆铁路青杠火车站4千米,作为钒钛磁铁矿采选加工预留地。 2.长坡工业生态园区

位于米易县攀莲镇长坡原106地质队生活基地和攀矿二井巷、三井巷长坡家属基地,规划区占地面积203公顷,紧临214省道,距成昆铁路米易火车站公路里程5千米。园区以提升产业档次、做强做大花岗石产业为目的,定位为攀西地区加工、批发、销售一条龙综合性大型建材和

一、二类工业集聚地的生态工业园区。

3.丙谷(罗家湾、一枝山功能集聚点)垭口钒钛钢铁加工和化工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700公顷,北距县城12千米,南距攀枝花60千米,214省道横贯园区,有成昆铁路丙谷、垭口火车站货场,西攀高速公路垭口有出口。 ——罗家湾功能集聚点

位于丙谷镇罗家湾,紧临成昆铁路丙谷火车站和省道214线,工业园区预留面积110公顷,作为电冶化工项目预留地。 ——一枝山功能集聚点

位于丙谷镇沙沟村,紧临214省道,距成昆铁路丙谷火车站4千米,工业园区预留面积530公顷,作为建设钢铁冶炼项目预留地。

——垭口钒钛钢铁功能集聚点

位于垭口镇安宁村,占地面积27公顷,紧临214省道和成昆铁路垭口火车站,并有铁路专用货场。已形成年产铁精矿160万吨、钛精矿25万吨、五氧化二钒0.3万吨生产规模。并将逐步形成100万吨球团、3万吨钛白粉、0.3万吨钒铁、2万吨特种复合合金生产规模。 ——得石棉花地功能集聚点

位于得石镇棉花地村,占地67公顷,目前由攀枝花市元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黑谷田矿山,已建成年产22万吨的铁精矿选厂。 ——干田堡功能集聚点

位于垭口镇回箐沟村,紧临成昆铁路枣子林火车站和214省道,规划面积33地公顷,作为磷化工项目预留地。

(二)资源禀赋条件评价 1.白马钒钛磁铁矿采选工业园区

白马铁矿及及坪和田家村两矿段已由攀钢开发建设,共提交矿石储量(表内、表外):B+C级69093.73万吨,D级42423.11万吨,合计111516.84万吨。其中:及及坪矿区B+C级45415.67万吨,

D级22324.41万吨;田家村矿区B+C级 23678.06万吨, D级20098.7万吨。矿石品位:TFe24.22-27.4%,TiO26.42%。根据矿床赋存情况,矿石储量、质量和开采条件,白马铁矿一期开采及及坪矿区。该矿区露天境界内有矿石量B+C级表内矿33793.99万吨。 夏家坪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白马镇夏家坪,到县城直距22千米,距成昆铁路青杠站公路里程28千米,通公路。表内储量A+B+C级1132.6万吨,D级2926万吨。矿石品位:TFe29.25%,TiO26.76%,V2O50.25%。

青杠坪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白马镇青杠坪,到县城直距17千米,距成昆铁路青杠站公路里程15千米。表内储量A+B+C级10655万吨、D级11787万吨,表外储量A+B+C级7645万吨、D级11376万吨。矿石品位:TFe23.49%,TiO27.31%,V2O50.193%。

马槟榔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白马镇马槟榔,到县城直距16千米,距成昆铁路青杠站公路里程16千米。经普查求得表内D级储量5814万吨,表外D级储量11002万吨。矿石品位:TFe24.32%,TiO211.22%,V2O50.2%。该矿有待作进一步的地质查勘,以求得可靠的地质储量。 2.长坡工业生态园区

米易县花岗石资源丰富、品种多、易开采,经过地勘单位和市、县地矿部门多年努力,已基本查清我县花岗石资源情况,包括“中华绿”、“翡翠绿”、“豹皮花”、“紫罗兰”、“冰花兰”等品种。花岗石矿主要分布在白马镇和草场乡,目前已求得“中华绿”花岗石D级资源量3300万立方米,“翡翠绿”花岗石D级资源量1841万立方米,“豹皮花”花岗石D级资源量448万立方米,“冰花兰”花岗石D级资源量3500万立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二滩兰”、“星星黑”、“紫罗兰”等花岗石品种正在逐步开发。

米易县现有种蔗面积3万亩,年产量20万吨;有 7万亩早春蔬菜,年产量约12万吨,其中外销约8万吨; 在中高山区,目前约有1万亩秋淡菜;在河谷和中山地区,约有4万亩水果,主要品种有早春枇杷、雪梨、晚熟芒果、红提。

3.丙谷(罗家湾、一枝山功能集聚点)垭口钒钛钢铁加工和化工工业园区

潘家田东矿段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垭口镇安宁村,距成昆铁路垭口站直距7千米,距214省道公路里程14千米,通公路。表内储量7283.72万吨,表外储量2412.37万吨。矿石品位:TFe24.32%,TiO211.22%,V2O50.2%。现由米易县安宁铁钛有限公司取得采矿权,并已建成年产100万吨铁精矿、20万吨钛精矿的选矿厂。

潘家田西矿段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垭口镇安宁村,表内储量713.96万吨。

黑谷田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得石镇黑谷田,距成昆铁路桐子林火车站公路里程41千米。经四川省106地质队普查,求得D级资源量657.85万吨。矿石品位:TFe44.64%,TiO214.93%。目前已由攀枝花市元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年产22万吨的铁精矿选厂,并积极筹建下延产品开发项目。

杨家湾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得石镇杨家湾,距成昆铁路桐子林站公路里程45千米。经攀枝花地质队普查,求得D级资源量200万吨。

(三)环境条件评价和环保目标 1.白马钒钛磁铁矿采选工业园区

现矿区在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和注意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防止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的发生。矿区开发规划的编制应对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制定相应的恢复和治理措施。

环境目标:大气环境应达到二级标准,水环境达地面III类标准,工业废渣利用率和声环境按不同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长坡工业生态园区

因园区位于县城上游,只能迁入

一、二类工业,并要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环境监管。工业废渣利用率、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指标达到生态工业产业园区各项标准。 3.丙谷(罗家湾、一枝山功能集聚点)垭口镇钒钛钢铁加工和化工工业园区

在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和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防止山地灾害和水土流失。在开发规划的编制中应对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制定相应的恢复和治理措施。 环境目标:大气环境应达到三级标准,水环境达地面IV类标准,工业废渣利用率和声环境按不同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夯实基础

1.2004年底以前,完成三大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2.加快以110KV线路为骨干的地方电网建设;督促业主,按期完成湾滩电站和小三峡电站的施工进度,确保在2006年全部竣工投入营运,缓解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电力“瓶颈”矛盾。

3.加快县内主干道公路改造和“村村通”公路建设,逐步改善我县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努力做好与铁路运输部门的协调工作,加快湾丘、青杠、米易、丙谷、垭口火车站货场的改造步伐,逐步提高我县工业产品外运能力。

4.创新园区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完成各园区内的路网、电网、水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营造环境

1.简化程序。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项目和我县工业五大支柱产业项目的,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一律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建立企业办事“首问负责承诺制”,实施“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建立办事绿色通道。 2.落实政策。投资者不受所有制和行业的限制,除享受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外,同时享受《米易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3.规范秩序。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鼓励和保护企业依法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三)加强领导

1.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园区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首要议事日程,各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把园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2.建立和完善园区工业企业运行监控、预测、考核和奖励体系,对达到和超额完成任务的乡(镇)、重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由县政府给予嘉奖。

3.按照思想解放、工作扎实、懂业务、善管理的原则,配备园区工作人员,并为园区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网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第四篇:工业用地规划

第十七章工业用地规划

第1条 工业区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交通流向和人口的就业平衡,同时有利于交通组织和职工上、下班方便。

第2条 对混杂在居住区的污染工业和已经停产的企业,采用搬迁或土地置换等措施以逐步改变工业用地性质。

第3条 工业区布局

规划设置三处工业区。

1、铁西工业区:位于大闸路以西,以现状电厂和纱厂为基础形成,规划加强环境保护,以发展二类工业为主。

2、铁南工业区:位于川东工业基地,主要发展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工业,充分发挥企业集约、集聚的优势。

3、北部工业区:位于城区北部、太清路以北,以现状川汇区工业区为基础进行建设。规划该区以发展无污染的小型工业为主。

第五篇:工业园区规划

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步伐,提升发展水平,根据《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彬县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该规划是指导我县工业园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彬县于2008年开始建设工业园区,通过近两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规划面积173.58公顷,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开工,全长4.5公里的创业大道已基本完工,园区已入驻企业6户。东区为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2×200MW煤矸石电厂、秦能公司发电厂、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西区为陕西中达公司投资兴建的官牌工业广场、煤炭机械厂、残煤汽化发电厂。东西两区分别预留出420亩和150亩发展预留空地。园区建设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园区内年工业产值将达到70亿元以上。新民塬煤化工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园区规划面积1728公顷,人口为10万人,由陕西中国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负责规划设计工作。园区正在建设的项目有180万吨/年甲醇、30万吨改性甲醇汽柴油、500万吨/年文家坡煤矿。城西煤炭工业园区和景村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

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二、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托彬县当地资源优势,贯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基本方针,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中小企业的孵化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的试验区,产业发展的开发区,城市建设的新城区。着力提高市场运作水平,发挥集聚效应,提升产业层次,壮大经济总量,培植支柱财源,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工业经济的

跨越式发展。

2、基本原则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总体思路,加快工业园发展步伐,必

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传统产业为依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高新技术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突出产业

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发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带动全局的支柱产业。

――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发展壮大煤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

――坚持产业关联、协调发展。按照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念,延伸产业链条,搞好精 1

深加工,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促进相互协作,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产业的互动互促。

3、发展目标

工业园区的建设要突出循环经济这一特色,发展趋势为链条式的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走出一条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逐步形成园区小循环、区

域再循环、全县大循环的路子。

一是加快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2009年建成创业大道工程,2015年入园企业户数达到15户,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73.58公顷,累计引进资金42亿元,总产值达到70亿元,营业

收入达到68亿元,实现增加值26.7亿元,应缴税金3.2亿元,安排就业7886人。

二是全面启动建设新民煤化工工业园区,2010年建成园区总规划的40%,2012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2015年入园企业户数达到10户,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728 公顷,累计引进资金72亿元,总产值达到16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56亿元,实现增加值58亿元,应缴税金7.18

亿元,安排就业13200人。

三是尽快启动煤炭工业园区建设。2010年完成总体规划,2015年全面建成。2015年入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开发建设面积达到236.46公顷,累计引进资金37亿元,原煤产量达到 1500万吨,总产值达到6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58.8亿元,实现增加值21.6亿元,应缴税金2.7

亿元,安排就业 5900人。

四是尽快启动景村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2010年完成总体规划,2015年全面建成,入园企业达到12户以上,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3公顷,累计引进资金19亿元,总产值达到4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39.6亿元,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应缴税金0.51亿元,安排就业3600

人。

五是到2015年,四大工业园区累计开发面积达2151.04公顷,入园企业达到47户,总产值达到330亿元,年销售收入322.4亿元,应缴税金13.5亿元,安排城乡劳动力就业30586人。

三、发展重点

在稳步发展煤炭采掘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煤化工、电力、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构筑主导产业集群化、经济结构合理性、增长方式集约化的园区新型工业化格局。

1、实现煤炭生产新突破。做大做强煤矿产业,加大现有煤炭企业的技术改造,力争引进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做大限度地提高安全系数和原煤产量,同时加大这些煤矿的环保设施建设,使煤矿的各项环保指标达标。加快文家坡煤矿、小庄煤矿、雅店煤矿等重点煤炭企业的开发建设进度,使其尽快建成投产。力争园区内的煤炭企业2015年原煤产量

达到3300万吨。

2、实现煤化工产业新突破。加快发展现代煤炭化工业,以效益为中心,高起点、大规模、新机制开发煤炭资源,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高附加值产业,建设循环经济,开展多种经营,把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成煤化工产业群和

研发中心,真正成为陕西乃至全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

3、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新突破。循环经济是目前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开发建设煤炭采掘、煤矸石发电、残煤汽化、粉煤灰综合利用、煤炭机械等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充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力争赶“十二五”末,将彬县循环经济工

业园区建成全市乃至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点,全县经济发展的高新区。

4、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新突破。充分依托和利用我县丰富优质小麦、玉米、苹果、梨、柿子、大晋枣、核桃、食用菌、大棚果蔬和生猪、肉牛、肉兔、绵羊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在扩建通达果汁、秦郎酒业、龙凤酒业、润杨农业、咸阳斯味特饮品有限公司、咸阳吕彬肉食品公司、科旺食品、宏海肉兔加工等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外,通过扶持境内能人创业和招商引资,再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10户入园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015年景村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园区的总产值达到40亿元,增加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四、区域布局

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全县四大工业园区按以下布局发展: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位于彬县泾河以北,距县城约2.5公里,东至朱家湾村红石咀,西至官牌村梁石咀,南至福银高速公路,北至红石咀与梁石咀之间山峦外沿。主要发展煤炭、电力、建材等相互关联的循环经济,是全省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十二五”末建成全市乃至

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彬县新民塬煤化工工业园区:位于新民镇和小章镇之间,距县城约25公里。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主要发展煤炭深加工和再利用,“十二五”末建成全省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

城西煤炭工业园区:位于县城以西,东至刘家湾,西至大佛寺煤矿,南至城关镇虎神沟村,北至泾河北岸。加强煤炭企业的技改力度,提高企业开采能力。“十二五”末建成全省

乃至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景村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 位于城关镇鸣玉池村和新堡子景村之间。主要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轻工业,重点建设果品精细加工、肉类加工、酿酒、饮品、食品、面粉加工

等农产品加工业,赶“十二五”末建成规模化、精细化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五、发展措施

(一)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突出产业导向

1. 科学制订产业规划。按照“找准比较优势,规划产业方向,对接梯度转移,把握发展趋势,突出招商重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园区产业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把产业规划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起

来。

2.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园区工业项目的引进必须贯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和重点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高创汇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入园项目的层次和水平。坚决不搞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项目、“黄、赌、毒”项目,杜绝国家明令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入园,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一般项目原则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要在1000万元以上,园区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必须达到每亩50万元以上,力争到2015年底入园企业达26家。同时,强化土地集约化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进园项目的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用地总面积的7%,园区容积率最低达到0.5。建筑系数不低于30%,园区绿化控制在总面积的20%以内。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和资源节约利用项目,争创

环保工业园和生态工业园。

3.完善基础设施。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以道路、水电、通讯为主的公共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以集中供气、仓储货运、“三废”综合利用为内容的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要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衔接,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

展相衔接,通过优化布局,完善配套,联建共享,提高综合利用率。

(二)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创新园区管理机制。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建立精干高效、勤政务实的园区管委会,由县政府授予园区内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和企业管理服务等职能,努力做到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除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

外实行零规费,符合规定的收费原则上由管委会统一代收代缴。

2.创新园区运作模式。园区开发建设应由经济实体开发运作,承担经济责任和收益。要依靠内力、借助外力、增强活力,积极吸纳国家资本、社会资本、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工业园区。鼓励和吸引有实力的经济实体来我县参股或单独经营工业园区开发项

目。积极探索与沿海有实力的工业园区进行对接和联手开发的途径。

3.创新园区服务内容。要树立工业园区是当地经济发展“特区”的理念,特事特办,优质服务,提高效率。要在完善基础性、行政性服务的同时,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劳动用工、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强行要求企业接受指定服务,从中牟利,不得将政府部门正常的工作职能变相转为有偿服务,不得将咨询、检测等自愿性服务变为强制性收费服务。要保

持园区企业投诉渠道畅通。

4.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以商招商、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优招商。加强招商引资的战略研究,密切关注大公司和大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动态,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和互动。对园区重大引资项目要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确保项目如期进资、开工和竣工投产。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优化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全民安商转变。要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在重视低能耗、环保的前提下,以技术含量高并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项目作为招商重点,推

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进一步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1.着力壮大支柱产业。以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骨干产品为龙头,加快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园区支柱产业群。力争到2015年,煤炭、煤化工、电力、建材、

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22.4亿元,占园区总销售收入的95 %。

2.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以培育高成长性企业为目的,以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为重点,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努力使园区产生“产业锁定”效应,增强“投资磁场”效应,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关联度,推动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

1.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设立企业发展基金,对外资企业经营期十年以上的工业企业按其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小,从企业发展基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扶持。其标准为:前二年按县实收企业所得税的地方所得30%给予扶持,后三年按实收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的15%给予扶持。

2、推行重奖激励政策。对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给予特殊扶持:凡技改投资(不含土地)达500-1000万元在一年内建成并竣工投产的企业或项目,按实际技改投资额的1%给予奖励;技改投资1000-2000万元,且在一年内建成并竣工投产的企业或项目,按实际技改投资额的

1.5%给予奖励;技改投资达2000万元以上且在两年内竣工投产的企业或项目,按实际技改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凡获得国家级著名商标产品的企业,财政予以奖励10万元,获得国家级著名商标产品的企业,财政予以奖励20万元;凡自营出口创汇1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按每出

口1美元奖励0.1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3.提高土地运作水平。园区建设征地必须按规定审批并办理手续,征地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农民经济补偿并落实到位。土地出让价格、优惠政策的程度和期限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要与园区良性循环发展的周期相衔接,使土地出让价格、政策优惠和工业园区近期自我发展相适应。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对超时限圈而不建的,要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防止以套取优惠政策为目的的土地重复转移和建设项目、企业的简单搬迁。园区的建设项目应当实行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建多层和高层厂房,充分发挥土地集

约利用效益。

4.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引进机制、评聘机制、流动机制。依托创业培训基地、彬县职教中心等就业培训机构为园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鼓励和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园区创业。对符合职称评定条件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人事部门要会同园区主管部门给予职称评定;对技术工人,劳动部门要会

同园区主管部门给予职业技能鉴定。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成立专门机构,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各企业依据本规划精神,结合国家有关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确定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思路。各园区以本规划为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本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落实规划

中提出的各项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1、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园区建设的规划要以工业发展、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建

设大规模、高档次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园区建设要满足20年以上的发展需要。园区布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以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为目标,

形成互促共进的局面。

2、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步到位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八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任务,采取统筹安排、统一负责、齐抓共建的办法,

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

3、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创税能力强的项目入园。在项目的选择上做到“四优先、四不要”,即:高新技术项目优先、支柱产业项目优先、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优先,低消耗高新项目优先;高污染、高危行业项目坚决不要,重复建设项目坚决不要,科技含量低的项目坚决不要,投资没有达到标准规模的项目不要。以大企业的入园发展,带动一批关联的

“专、优、特、精”中小企业进驻园区。

4、保障入园企业供地。按照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整合园区土地资源,严格执行建筑项目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标准,积极推进建设多层厂房,控制工业用地绿化率,切

实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

园区建设突出产业体系壮大和非公企业剧增两个重点,依靠能源、果蔬、畜草、生态四大资源优势,形成以煤炭及其相关的能源工业,以缸瓦、空心砖、墙地砖为主的新型建材工业,以粮油、果熟、饲料加工或保鲜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企业化管理形成的种植、养殖、果林、生态为主的绿色农业企业,以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化、医疗为主的社会服务等五大产业体系,实现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六大服务上的新突破,掀起新的园区建设发展热潮。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外向型发展,快速增长总量,迅速提升质量,全力保证2010年冲刺陕西十强县,实现县

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0一0年五月十五日

上一篇:高一学生宿舍安排表下一篇:关于送别的现代诗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