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扶贫三年规划

2022-07-02

第一篇:工业扶贫三年规划

精准扶贫三年工作规划

2018-2020年**********村村扶贫工作规划

*****市市委办扶贫工作队 2018年3月26日

根据《*****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驻办联[2018]2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四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目标如期实现,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省委“五个突出”和*****市委“五个有”要求,坚持精准扶贫,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缩小发展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全村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目标

到2018年,****村村贫困人口共83户202人,2014年脱贫人员20户(38人),2015年脱贫人口1户(4人),2016年脱贫人口9户(28人),2017年脱贫人口9户(27人),整村成建制脱贫。2018年计划脱贫人口30户。2019年全村只有12户贫困户。奋斗期间重点扶持3个合作社、1个订单基地和1个制作地龙王的新型产业。通过这几个新型产业的成功示范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共同走上环境优美的幸福小康大道。

三、基本情况 ****村村,距镇政府10公里,地处草尾河北,水路发达,易涝,群众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黄豆为主。养殖业中除了养殖四大家鱼、生猪、蛋鸭,还有特色产业稻虾、黄鳝、青蛙、甲鱼。全村有22个村民组,1100户,3680人,良田7214亩,池塘1800亩,林地620亩。由于村级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集体经济发展较慢,无特色产业,合并前2村累计债务达150万元,包袱重、压力大,发展滞后,导致贫困人口多,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贫困人口202人,为湖南省省级贫困村。

四、措施办法

(一)切实加强基础建设

1、公路建设。全村现有4公里村级公路未实现硬化,计划在2018年硬化4公里。实现村级硬化率100%。

2、水利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村属人义、人中电排的更新改造,确保排灌自如。并对全村8000米沟渠进行高标准清淤、疏浚,实现旱涝保收。

3、农电改造。积极争取国家农村农电“配网改造”项目,计划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村农电网改工作。改造中低压线路20公里,将现有的Φ160、Φ250电线换成Φ350、Φ500电线;增加100千瓦变压器2台,使全村整装机容量达到860千瓦,彻底改变村用电半径大、尾端电压低,农民用电困难的现状。

4、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搞好村庄绿化美化。修好路边垃圾池,建好渠旁绿化带,完成改厕300户,实现村民改厕100%,2016年新建污水四级净化池80个,2017年新建污水四级净化池100个,2018新建新建污水四级净化池150个。目前新添垃圾车1台,移动大型垃圾池4个,中型垃圾桶30个,道路固定分类垃圾箱15个,以后将逐年增加。全面尽力精心打造家居洁净、环境卫生、风景秀美的新村庄。

(二)着力推进经济发展

1、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立足于****村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引进资金、技术,发展特色产业。以原人中西段(8组)到东段(5组),发展特色养殖,建立4公里专业养殖带,做大做强龙头王稻虾品牌;以原人义片人乐沿线为基础,发展特色种植业,建立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指导农民发展稻田养蛙。在尊重农民耕种习惯的前提下,改良品种,大力发展优质稻,实现全村水稻种植优质率100%。

2、认真搞好农民培训。计划用二年的时间,组织全村党员、群众,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使他们学会并掌握1-2门农村种、养殖实用新技术。

3、努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好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搞好劳务信息的提供与服务。重点做好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力争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率达到100%。

4、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土地资源,发展猪-沼-稻、猪-沼-菜、猪-沼-渔相结合的综合生态农业。成立农村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一帮一”的模式,培养发展牲猪养殖专业户、重点户,力争2年内规模养猪达到500头以上。大力发展家禽养殖,力争全村养鸭数量达20000羽,养鸡8000羽。配合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大户。

5、全力扶持创新型产业。重点扶持3个合作社、1个订单基地和1个制作地龙王的新型产业。通过这几个新型产业的成功示范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三)扎实做好精准扶贫

1、精准识贫。根据*****市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逐户上门进行核实,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留。建立扶贫对象档卡,根据实际情况,录实贫困数据。按照“四个一批”、“五个突出”和“五个有”的要求,认真搞好分类归档。

2、精准扶贫。根据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法,该扶的扶,该兜的兜。对有劳动能力的,实施产业扶贫到人;对因学和缺乏就业技能的,加强教育培训帮到人;对丧失劳动能力的,通过政策兜底到人;对因病致贫、返贫的,采取医疗救助到人。

3、精准脱贫。2018年脱贫30户(68人)。建立动态管理,对通过精准扶贫已经脱贫的,按程序退出,并做好标识。加强跟踪服务,按照“一年巩固、二年联系、三年观察”的要求,加强信息对接和帮扶措施跟进,确保稳定有效脱贫,防止返贫。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夯实基层政权。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增强支部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突出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三大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坚持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不断激发村支部党建活力,增强工作实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注重村干部后备力量培训。加强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和帮扶制度,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发展社会事业。抓好助学工作,保障全村适龄青少年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到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抓好计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出生率,确保无计划外生育。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彻底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全村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农民法制与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确保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抓好新农合与新农保工作,实现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保率100%,农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巩固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实现小病医疗不出村。抓好村广播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搞好村广播电视网络的提质改造,提高播音质量和收视效果;进一步加强村图书室、学习室、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正确引导和支持发展村民业余文艺队开展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促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村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李迎辉为组长,市农业局局长邱未来为副组长,其他驻村帮扶队员和村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村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

(二)宣传造势

全方位开展精准扶贫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一切力量参与扶贫,激发全村干群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努力营造决战贫困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要求

严格按照《中共*****市纪委和中共*****市委组织部》(沅纪联[2018]1号)文件精神要求,认真遵守“八不准”的工作纪律。坚持以事业为重,切实履行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密切联系群众,按照市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整体部署,与村支部一道,勤俭办事,廉洁奉公,务实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全村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实现全村人民共同步入小康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工业扶贫规划

补充材料:

第六节:工业空间布局

我旗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与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是兴安盟融入黑龙江和吉林省的重要出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对扎旗快速融入“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经济腹地带来有利条件。依托农畜产品和矿产资源优势,建立以绰尔新区为中心,图牧吉、努文木仁、巨宝、巴达尔胡为主发展格局。绰尔新区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建材加工业,十二五期末,绰尔新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按照区级工业园区“七通一平”的建设标准,要继续加大各类工业集聚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园区内资源流、能源流、信息流和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0亿元,入驻企业40家,初步形成以农畜产品加工、建材加工、非资源产业以及新能源、物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7亿元,工业增加值26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带动地方就业突破8千人。预计至2020年,新区面积扩展至32平方公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60亿元。入驻企业60家,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工业增加值62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带动地方就业近2万人。图牧吉依托丰富油砂资源重点发展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努文木仁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巨宝新区加强农牧业产业化开发区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种养示范产业和粮食收储流通产业。巴达尔胡重点发展石灰石产业。

第二节加工制造业

1、农畜产品加工业

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雨润康美、源

龙源集团、广益、高世等肉产品加工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对农畜产品加工项目进一步深度开发,提高层次、扩展投资领域。重点发展肉类、粮油、蔬菜、螺旋藻、山杏产品加工,培育“蒙猪”“雨润”等肉类加工品牌,培育“内蒙蒙珠”、“绰勒银珠”“保安沼”等绿色有机品牌。依托绿豆、红小豆、小米、荞麦等杂粮杂豆比较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提高深加工水平。

重点实施10万吨稻米、10万吨大豆蛋白、5万吨全价饲料加工项目。推进60万吨秸秆生产碳、气、油项目。建设5万吨中草药材加工、5万吨总溶剂、10万吨无水燃料乙醇项目。扩大甜菊糖生产规模,实现年产甜菊糖500吨。推进5万吨山杏综合开发项目。积极发展6000吨螺旋藻粉加工项目。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在巴岱建设60万吨秸秆鉰草加工项目。小杂粮营养保健食品开发项目、年产5000吨枸杞鲜果深加工项目、年加工枸杞鲜果6000吨,年产450吨绿色枸杞保健饮品2000万盒(瓶)、年产30吨番茄红素生产线项目、牛羊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5万吨果蔬罐头项目、年加工1万吨大豆卵磷脂项目、年产10万吨色拉油项目、绿色稻谷综合加工项目、扎赉特旗有机果蔬深加工出口及储运基地建设项目、年产1万吨高档白酒项目、年产3000吨腐竹生产项目、年产20万吨颗粒饲料项目、年产10万吨赖氨酸等项目,积极探索和开发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2、建材业

依托我旗山水水泥品牌优势,加大联合与合作,扩大水泥生产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大力提升环保水平,延长产业

链条,提高资源综合加工能力,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使我旗成为蒙东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一方面要加长“石灰石—水泥熟料—水泥(特种水泥)--水泥制品”产业链条;另一方面与兴安盟煤化工(电石)产业对接,推动“石灰石—电石—氯碱PVC—塑料”产业链条不断发展,对水泥产业上中下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一业为主、多点并进”的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石材加工技术,加快发展石材加工业,花岗岩板材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平方米。加速粉煤灰等废弃物资深度开发和利用,加快发展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3、石灰石综合开发工业园(石灰石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

依托我旗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重点实施年产18万吨石灰石造纸生产线项目、年产150万吨的石灰石建筑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年产200万吨氧化钙项目、年产30000吨纳米碳酸钙项目、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年产50万吨轻钙添加剂项目、30万吨/年矿渣微粉生产线项目、石灰石破碎系统建设项目、优质高密度碳酸钙生产项目、石灰石生产石灰氮及下游产品开发等项目。

4、机械加工

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机生产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要以此为契机,鼓励并扶持大地农业科技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兴安农丰农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扩大规模,提高竞争水平以打造全旗乃至全盟的农机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立足现有农机具生产的设备、品牌和市场需求,进一步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

开拓销售市场,做大做强农机具制造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打造新型农机具生产研发基地。重点发展年产6万台农用机械项目、现代农业装备生产项目、年产60万辆电动自行车组装项目,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龙头企业,

5、新型清洁燃料

新型清洁燃料包括植物材料和动物废料等有机物质在内的燃料。我旗是农牧业大旗,有着丰富的植物材料和动物废料,此项目是响应中央号召,创造节约性社会,工业反哺农业的急先锋。重点培育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100万吨/年甲醇制清洁燃料项目、年产10万吨正丙醇项目、年产150万吨甲醇汽(柴)油项目、年产15万吨乙酸正丁酯、10万吨乙酸乙酯、5万吨乙酸正(异)丙酯项目、煤焦油催化加氢制燃料油项目、年产2万吨环保油漆和4万吨水性涂料项目。

6、能源工业

积极有序发展能源工业,加快东南部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引进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着力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配套发展生物质热能、生物质炭、木醋液和高品位生物质燃气,建设以沼气为重点的生物质能源,实施秸杆发电项目,形成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新格局。目前,鄂尔多斯市毛乌素生物质发电公司2011年已落户扎旗,下步重点发展3台15兆瓦抽气式供热发电机组生物质发电项目。深圳能源公司和源龙公司已完成测风和可研编制工作,重点引进装机10万千瓦风电项目,重点实施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第三篇:扶贫攻坚三年汇报

中共潞城镇委员会 潞城镇人民政府

关于全镇扶贫攻坚的情况汇报

潞城镇位于陵川县中部,全镇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4526户、1.7万人,现有耕地3.31万亩,林地10.8万亩,其中宜林荒山5.126万亩。2007年底全镇有42个行政村人均收入不达3000元,占到总村数的95.5%,2009年被确定为全市扶贫攻坚的重点乡镇。

三年来,潞城作为全市贫困面最大的乡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全镇三年扶贫攻坚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年扶贫攻坚潞城享受上级帮扶的总体情况

为切实改善潞城的落后面貌,让全镇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09年8月11日“全市农村经济暨扶贫攻坚城乡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之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许多扶贫攻坚的优惠政策,使潞城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偏远山区的关怀和鼓舞。

为了探索贫困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市直7部门以潞城镇为试点区域,出台了具有“低门槛、广覆盖、普受益”等显著特征的《综合性扶持试点办法》,极大地降低了项目扶持的准入门槛和条件,为全镇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为宽松的有利环境。三年来,全镇累计享受《试点办法》资金扶持1000.82万元。

其中,2009年224.2万元,2010年436.62万元,2011年340万元。用于直接向农民提供种苗、种子补助的资金387.07万元;用于养殖业扶持的资金171.1万元;用于蔬菜、果桑等种植业扶持的资金143.63万元;用于贷款贴息的资金138.7万元;用于农业服务组织扶持的资金168.32万元。

作为全市最具影响,最有实力的企业,晋煤集团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为潞城的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三年来,晋煤集团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62万元。先后投资9万余元,组织我镇30名蔬菜产业大户远赴山东寿光进行了为期20天的日光温室大棚建设和种植技术等技能培训;为全镇农村饮水和大棚基地建设无偿提供了94.765吨、总价值160余万元的用水管道;投资40余万元在义门村建成了长80米、宽10米的新型日光温室大棚1栋;投资40余万元,对镇卫生院门诊楼进行了维修改造,改造总面积达到300余平方米,并无偿捐赠了总价值13万元办公、医疗设备和器械。

在此期间,市县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潞城调研指导,市县农业、林业、畜牧、农开、扶贫等相关业务部门在项目规划、物质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近50个包村扶贫单位、120余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联系点送技术、筹资金、送物质,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三年扶贫攻坚取得的主要成效

全市扶贫攻坚的三年,是潞城有史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最快,取得成效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三年。三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镇的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 2

3、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扶贫攻坚三年来,市县两级扶持办法的多样性、扶持政策的全面性,吸引了各级信贷资金向农村特色产业的快速集聚,带动了各类民间资本向种养项目的大幅投入。农村各类产业项目建设迅速推进,农民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一批以上郊、义门、西八渠为重点的设施蔬菜专业村;以杨家岭、侯家岭、冶南、槐树岭为重点的荒山连翘专业村;以东八渠、大河西、娄头、侯庄为重点的露地蔬菜专业村;以脚头、郑家岭为重点的优质核桃专业村,以潞城等村为重点的土鸡散养专业村。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底的2780 元,增长到了2011年底的4300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8%以上。

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日趋优化。在扶贫攻坚实施过程中,广大帮扶单位在推动产业发展、加快人才培养的同时,对我镇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晋煤集团先后4次无偿捐赠了用水管道、医疗设备,无偿援建了全镇首个日光温室和镇卫生院门诊楼。市水务局、市交通局无偿为上郊村援建了3.1公里的蔬菜基地道路和5000方灌溉水池。截止目前,全镇水泥路和自来水“村通率”实现了100%,“户通率”分别达到了49%和65%,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发展环境。

5、扶贫攻坚初见成效,发展基础更加扎实。扶贫攻坚三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给潞城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政策的倾斜、投入的增加、项目的扩张、环境的改善和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全镇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发展思路的更加清晰,发展信心的不断提升,创业热情的空前高涨。这是潞城实现科学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一批批产业项目的上马,一项项基础设施的改善,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不仅使潞城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而且极大地凝聚了民心,激

- 4

村一品”的“双带”能力,提高农民从业技能。三是要紧紧围绕“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规划,切实抓好重点村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优势,力争早日达到“一村一品”要求。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一是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通过科技包装、更新品种,继续发展壮大荒山连翘、优质核桃、设施蔬菜、散养土鸡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二是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通过“阳光培训”,定向输出一批;做强龙头企业,扩大吸纳一批;加大扶持力度,自主创业致富一批。三是要积极推进产业梯次转移。突出抓好蔬菜冷藏设施、核桃集中销售站点、药材深加工企业建设。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通过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延期上市、集中销售等有效措施进入流通领域,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第四篇:乡镇三年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乡镇三年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部署,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助推“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以“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为基本要求,以“六个精准”( 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为努力方向,以“四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为重点内容,推进基础建设“补短板”、培育产业“强支撑”、教育培训“治穷根”、易地搬迁“挪穷窝”、兜底保障“全覆盖”,集中解决贫困对象的生产生活突出困难,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村全面小康步伐。

到XX年,完成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到2020年超过10000元。

1、抓好党建扶贫。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突出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地议事。不断强化组织力量。选优配强贫困村支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党性强、作风好、能够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对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对能力不强、工作滞后、群众不满意的坚决调整。充实贫困村后备干部队伍,扶贫期间帮助培养1-3名村级后备干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指导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广“一三五”村级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促进村级组织建设各项工作规范化,协调整合资源推进村级场所配套建设,提高综合使用率。

2、抓好教育扶贫。加强贫困村教育扶持力度,落实国家扶贫助学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失学、不辍学。重点对建档立卡的“两后生”从上级扶贫专项资金中每人每年争取帮扶就学资金3000元以上;对贫困家庭大学生,探索建立由青、工、妇和社会参与的就学扶助体系,力争每生每年补助XX元以上,并在助学贷款上优先。大力实施“雨露计划”、“一加一”助学、同心温暖、金秋助学等工程,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确保贫困农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3、抓好产业扶贫。探索由普惠型扶持政策向差异化扶持政策转向,改给钱给物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推广“产业+基地+农户”扶贫模式,提高贫困农民参与当地特色产业的组织程度。通过贷款贴息、定额补助等方式重点扶持贫困农户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鼓励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小宗特色农产品;鼓励工商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开展农业开发,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到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加快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

4、抓好项目扶贫。XX年完成贫困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XX年前基本实现通信信号全覆盖,引导和鼓励农户发展互联网经济。公路交通建设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全面解决好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充分整合和运用涉农资金,在贫困村开展农田基础设施维护建设。对贫困村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排查,解决隐患问题。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5、抓好就业扶贫。加大对贫困人口中“四类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对其他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适当予以补贴。对创业贫困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培训,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前两年免息,第三年只承担银行贷款利息的50%。实施就业岗位援助,人社、移民、工会等部门劳动力培训重点向农村贫困户倾斜。

6、抓好安居扶贫。加强搬迁扶贫,对地质灾害频发、资源极度匮乏、生存环境恶劣、“水上漂”等地区,有计划实施避险解困搬迁工程。对建档立卡对象中的无房户和D级危房户,XX年前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危房改造资金重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善住房,上级扶贫部门设立专项资金进行配套补助。引导和规范村民集中建房,探索适合贫困地区群众安居新模式。

7、抓好救助扶贫。进一步扩大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比例,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有效解决农村居民“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五保户”、孤残儿童和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民政特殊困难建档人员,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水平,争取贫困村设立村卫生室,卫生室达标率95%以上。提高农村低保、五保和孤儿保障标准,实现农村扶贫标准与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分散供养“五保”不低于2900元/人·年,集中供养“五保”不低于4200元/人·年,孤儿600元/人·月,并对以上二类人员实行全额医疗救助。对因灾、因病、因学和突发事故等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贫困户,给予一次性困难救助。

1、建档立卡(XX年9月—XX年10月)。以扶贫信息网络为依托,及时更新数据,上报扶贫脱贫情况。XX年10月15日前完成核实“四个一批”和“五个突出”相关数据工作。

2、分类规划(XX年10月—XX年11月)。依据建档立卡成果,XX年10月底前完成贫困村组织建设和水、电、路、教育、卫生、文化、通信、环境、产业等10个专项三年攻坚规划;完成贫困个体技能培训和就业、危房改造、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教育助学5个专项三年攻坚规划,制订我乡贫困村三年帮扶实施方案和贫困人口三年帮扶实施方案。将以上“两规划两方案”纳入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

3、精准扶持(XX年11月—XX年12月)。加强政府主导和行业扶贫,分步分层落实“两规划两方案”。已制定的规划和方案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动。加强驻村扶贫,加强干部联户,利用驻村帮扶工作平台,组织机关干部积极结对帮扶贫困户,建立专门台账,落实帮扶责任,因人因户施策,并实行量化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由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和社会能人、爱心人士结对帮扶。

4、加强考核(XX年8月—XX年12月)。每年村级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精准扶贫进行责任制考核,根据时序进度和目标任务加强中期督查,督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山乡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谢光辉同志任组长,卢琼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帅勇、周峰、蔡勋国(常务)、熊哲、曹勇、陈可辉、严新萍、朱维同志任副组长,乡党政办、团委、民政办、财政所、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林建站、畜牧水产站、人社站、文广站、水管站、计生服务所、公路站、国土所、供电所、妇联、南山中学、卫生院、派出所、司法所、敬老院、光荣院、农商行、邮政银行、邮政支局、电信支局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邓昌红任办公室主任,王浩同志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日常工作。

2、强化扶贫责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健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乡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扶贫开发工作。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积极配合落实精准扶贫任务。

3、精准督查考评。建立以精准脱贫为目标的工作责任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村级和部门的绩效考核。

乡镇三年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全镇辖39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为万人,历次被省政府列为老区乡镇,截止XX年12月底,辖区内尚有贫困户1843户5530人,其中前井、东李湾、前湾、黄湾、周楼、高庄、钱岗

二、邓棚村为9个重点贫困村,任岗村为非重点贫困村,其他30个村(社区)为非贫困村。

按照襄阳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实现三年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的工作目标,把枣阳建成“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小康社会。

1、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瞄准贫困户贫困村。

2、统筹兼顾,两轮驱动,发展与减贫致富相结合。

3、强力攻坚,全面协调,分析原因,结对帮扶。

4、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因村施策,因户制宜。

1、贫困村脱贫标准:所有农户收入水平达到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标准,全村实现“四通三有”:通安全饮水、通广播电视信号、通宽带互联网、通乡村客运;有致富增收产业,有村级卫生室及医生,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2、贫困人口脱贫标准:(1)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1项就业创业技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力争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的50%以上。(2)未成年贫困人口都能接收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素质。(3)低保户、五保户每人每年保障性收入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

1、市“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个镇,负责督办全镇按标按时脱贫工作。

2、市直部门“一对一”帮扶突出9个重点贫困村和1个非重点贫困村(见附表一)。

3、镇党政班子成员一人包一个贫困村(见附表二)。

4、镇直部门结对帮扶驻点村贫困户(见附表三)。

5、副科级以上干部包2户,其他党政干部包1户,同时组织镇直部门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包保贫困对象。

(一)贫困户的认定:

1、9月17日后全部进村到户,村两委及市镇工作队开展贫困人口的“五评”工作(农民自评、群众互评、专班测评、张榜公示、集中确评)。

2、10月10日前完成贫困人口重新核查识别、建档等任务,对老贫困户进行适当脱贫,逐户消号,对新认定的贫困户建立一户一档。

3、人员安排:(1)重点村和非重点村的贫困户可达20户。(2)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可达5户。(3)XX“按标识保”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全部纳入登记。(4)原则上按照人平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家庭均可识别为贫困户,做到“据实登记,全部覆盖”。

(二)制定贫困村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对所有识别的贫困人口脱贫负责。

(三)抓好班子建设,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四)发展产业,力争贫困村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

(五)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篇:工业经济三年倍增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的宏伟目标,扎实推进我县“工业强县”进程,全面实现“工业倍增”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XXXX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XXXX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采矿、金属冶炼、食品饮料、木材加工、皮毛皮革、化工医药、机械、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县共有集体、私营、个体等各类工业企业3700家,固定资产达到11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2004年实现产值73.2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其中规模企业36家,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65亿元,工业增加值19975万元,税金3620万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优势产业日趋明显。我县初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龙头,以化学医药、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以机械、建材、皮毛加工等传统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现有亿元企业4个,千万元企业8个。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已在我县初具雏形,锦鑫公司、长城特钢厂、天锦食品公司、双立电解厂、森凤木业公司、机床配件厂等企业成为全市的骨干企业。

2、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XXXX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已日趋凸现,2004年工业企业实缴税金4560万元,占全县税金总额的57.7%;工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县劳动力的15%以上;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三个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6:37:37调整为31:41:28,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3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项目年活动,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3年13个项目竣工投产,2004年19个项目竣工投产,18个项目正在建设。全县规模企业已增至50个,资产总额增至9.3亿元,为我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县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经济总量小。我县的规模企业总产值等硬性指标在全市四个县(市)仍然最低。

2、发展速度慢。虽然2004年我县的规模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4.5%,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但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3、运行质量差。大部分企业处于初级加工和配套加工状态,产品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和分散经营严重,创税能力和经济效益较低。

二、工业倍增的总体思路及目标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彻底消除“等、靠、要”和温饱即安、小进即满的陈腐观念,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努力盘活资产存量和资源存量,坚持内外并重、量质并重,引进资金、项目、人才,用资金增量来激活资产、资源存量,用项目突破来带动经济整体突破,经过三年努力,实现XXXX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任务目标:以2004年9.65亿元为基数,到2007年确保规模经济总产值实现25亿元,年均递增35%;力争实现30亿元,年均递增46%。三年新建投资额超亿元项目5个、超千万元项目25个、超500万元项目30个。每年实现域外招商引资额5亿元;每年实际利用外资400万元美元,实现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每年新增规模企业15户。至2007年建成产值10亿元企业1个、5亿元企业1个、亿元企业5个;力争使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税收突破1亿元。

三、实施步骤及阶段目标

以超常的发展速度确保超常的经济发展。规模企业2005年要新增产值5亿元,2006年要新增产值5亿元,2007年要新增产值10亿元。

(一)2005年以上年新建成的19个新扩改项目为依托,使规模企业增长速度达到50%。抓住天合精细化工苯磺酸一期工程投产,长城特钢连铸生产线建成的契机,确保两个企业共新增产值3亿元。促进华卫公司、双立电解厂扩产增效,确保新增产值1亿元。巩固矿产资源开发成果,使大榆树堡、张家堡的3个铁选厂实现产值5000万元。抓好晶超米业公司、盛隆铁合金公司、庆隆水泥厂、东方膨润土公司等企业的运营,确保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

(二)2006年以在建的20个项目为依托,确保新增生产能力5亿元,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加快建设速度,2005年要确保12个项目竣工投产。高台子1.5万吨糠醛项目、白庙子钼铁和钒铁项目、大榆堡东城石材万米花岗岩板材项目2006年要跨入亿元企业行列。利民鹅业、广威食品、大石食品餐桌菜项目要形成产值1亿元生产规模。松树沟煤矿、清河城子煤矿、硅锰合金项目2006年要新增产值1亿元。此外,2006年城关石油机械配件、刘龙台金矿、七里河玉米芯等项目都要建成产值千万元规模。

(三)2007年以三大项目竣工投产为保证,实现五个优势产业大变样。全力抓好天合精细化工50万支镁合金轮毂项目、1000吨氟碳醇及1500吨高品质氟树脂项目和投资4000万元的车床整机生产线项目,争取2005年上半年开工兴建,2007年完全形成生产能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6.3亿元和1亿元。到2007年我县五大优势产业的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都要实现巨大突破。医药化工产业:以天合精细化工公司的3个国债项目、1.5万吨糠醛、华卫公司扩产增效为重点,使医药化工规模企业由2个增至6个,产值由3亿元增至12亿元。金属冶炼产业:以锦鑫公司、特钢厂和双立电解厂为龙头,规模企业由5个增至10个,产值由2.8亿元增至6亿元以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利民公司和晶超米业公司为代表,规模企业由14个增至20个,产值由2.7亿元增至4.5亿元。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以东城石材、松树沟煤矿、刘龙台金矿和留龙沟银矿为突破口,规模企业由3个增至13个,产值由2000万元增至2亿元以上。机械建材产业:以机床整机生产线、石油机械配件、XXXX水泥厂项目为骨干,规模企业由6个增到11个,产值由5700万元增至1.5亿元以上。$

上一篇:高一六班班级文化下一篇:国有公司组建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