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下乡调查报告

2022-07-04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进程下乡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进程下乡调查报告

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及时间进程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写作进度

一、论文要求

1、符合专业要求

2、选题不要过大

3、联系工作实际

4、要有理论依据

5、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时间安排

1、 2月1日前确定选题(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可自选),指导老师同意后填写《课题审批表》(模板在各组qq群的共享中),将电子稿发给指导老师。

2、 2月2日前交齐《课题审批表》电子稿,送市电大审核。

3、 3月1日前完成论文初稿(论文模板和论文格式要求在各组qq群共享中),将电子稿发给指导老师修改。

4、 3月30日前完成论文二稿、定稿的写作,将电子稿发给指导老师修改、保存。

5、 5月进行答辩,答辩时打印一份论文定稿交给指导老师,装订顺序:毕业设计(论文)封面课题审批表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面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使用A4纸打印,论文4000—8000字。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社会调查要求

一、选题

本次社会调查选题已经确定,即《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两个题目选一个做。

二、调查对象

1.“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的对象是农村初中、高中和大专毕业生,且到目前为止未离开农村者。 2.“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的对象是农村初中、高中和大专毕业生,且到目前为止离开农村,外出打工者。

三、时间安排

1.2月15日前,请符合要求的4个人做调查问卷(问卷在各组qq群共享中,请下载打印4份),完成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等工作,确保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2.3月15日前,撰写调查报告,将电子稿发给指导老师,合格后打印一份交给指导老师。要根据调查问卷的实际内容来写作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模板在各组qq群共享中),不少于2000字,A4纸打印,标题黑体三号,正文宋体小四号。

第二篇:江西省城镇化进程的调查实践报告

江西省城镇化进程的调查学习心得 班级:英语(1)班学号:2012102989姓名:朱银平 江西省住建厅消息,全省正积极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南昌、赣州、九江、上饶等主要中心城市力争于2013年底编制完成都市区发展规划。

目前,全省按照“到2015年底城镇化水平达到53%以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十二五”期间各级城镇化水平发展目标。其中,南昌、赣州、九江等三个都市区年均提高2.0个百分点;上饶、抚州、吉安、宜春等四个管辖区域较大的市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新余、景德镇、萍乡、鹰潭的城镇化率要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跨区域的城镇群、城镇带、都市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研究,力争2013年启动并完成鄱阳湖生态城镇群规划的编制。同时,督促指导南昌、赣州、九江、上饶等主要中心城市于2013年底编制完成都市区发展规划、新宜萍城镇密集带、吉泰城镇群规划。到2013年底,景德镇、共青城、井冈山、瑞昌、瑞金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

2013年,在全省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大力推进全省200个重点镇建设,力争2015年全省乡镇镇区人口达800万人,50个重点镇镇区人口达到3万以上。江西要求,在注重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的打造和提升。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那么江西的城镇化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城镇率又处于什么地位呢?

一、江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城镇753个,其中设市城市

21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10个),71个县城和648个县(市)属建制镇,此外,

还有13个农垦城镇。城镇建城区面积1388.8平方公里,其中县城以上城市建

城区面积1004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省会南昌市为核心,以九江、赣州、吉

安、景德镇、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抚州等城市为支柱,其他设市城

市和县城为骨干,众多的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总框架,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

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江西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

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逐步

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据统计,2000年以来,江西城镇化水平均以近2个百

分点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底,全省城镇人口已达1599.47万人,占总人口的

37.1%,比上一年增长了1.52%;与199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824.01万人,

比重提高了16.88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450.74万人,

比重提高了9.33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属于增速最快的省份。

工业园区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到2005年底,江西省通过撤并清理建成

98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入园企业9444家,世界500强企业有20多家落户园

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53.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1%;

实现销售收入1520.4亿元、利税总额188亿元,分别相当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

的52.7%和68.2%;上缴税金95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2.3%;

实际引进外资16.5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68.3%;完成出口交

货值154.8亿元,相当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81.5%;新增从业人

员23.1万人,占全省城镇净增就业人员的78.7%。工业园区已成为江西经济

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工业园区的支撑下,江西的城市

人气日益旺盛。

二、江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江西城镇化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江西省城镇

化水平仍严重滞后。200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3%,而江西城镇化率仅为37.1%,

目前江西城镇化率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的城镇化进程一直比较缓慢,城

市规模明显偏小,京九线上,江西是唯一一个除省会外没有100万以上人口城市

的省份。

(二)江西城镇化的发展滞后于

二、三产业的发展,阻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005年江西城镇化率为37.1%,而江西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47.4%。

城镇是

二、三产业的载体,如果城镇化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将阻碍工业

现代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城镇不发展,第三产业也发展不起来,科技、教育、

文化、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将受限制,人口素质不

可能提高,从而会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江西各个设区市的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大。作为省会的南昌市相对

其他城市而言,由于客观上既对流动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又有更好的容纳

城市人口的能力,因此,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最高,为51.8%;而城镇化水平最

低的上饶市,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甚至不到20%,仅为18.97%,这说明,镇人口

比重最高与最低的城市之间,水平竟相差了30多个百分点。江西省21个设市城

市16个在北部,占76.2%;南部只有设市城市5个,占江西省城市总数的23.8%。

北部16城市平均非农人口为26万人,南部5市平均非农人口为12万人,相差

1倍多。北部城镇工业产值占江西省的75.52%,乡镇企业占江西省的64.37%;

南部城镇分别只占24.48%和35.63%。此外,通过对两地经济总量、市场发育

程度、基础设施水平、投资环境等指标综合分析,结果也证明北部的城市化水平

大大高于南部,这也决定了江西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作的复杂性。

(四)江西城市城区面积小。除南昌和九江城区面积分别为85平方公里和48

平方公里外,赣州、景德镇、宜春、新余、萍乡等城市城区面积普遍在30平方

公里左右,而鹰潭、吉安、上饶三城市城区面积还不及20平方公里,甚至出现

了江西地级市的规模还不及广东、浙江县城规模的现象。

(五)江西大中城市数量少,发展水平低,影响了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省会

南昌是唯一的特大城市,占城镇总数的0.14%;大城市一个——九江市,也占

0.14%;中等城市8个,占1.06%;小城市(地县级市)19个,占2.52%;其余

724个都是小城镇,占96.14%。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居于区域的中心地位,

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因此,江西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建设相当数

量的高效益高质量的大中城市,只有这样,才能辐射带动一批小城市、小城镇,

加速城镇化进程。

三、江西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积极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加快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

轮驱动”战略,是江西省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的正确决策,是牢固树立快速发展、

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江西工业崛起,要以新型工业化理

念引领工业发展思路,决策发展战略。一是要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通过资

产重组,加强管理,加大政策扶持,逐步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强

企业,由此带动全省工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树立新理念,把工业园区建成新型工

业化的载体。三是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的道路。利

用南昌等城市的科技基础,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及应用软件、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产业等。四是以比较

优势,对接长珠闽,推进大开放。进一步调整结构,实现产业对接,进一步完善

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对接。市场对接是我省融入三个三角洲(区)的主要形式与通

道,其对接的关键是生产要素跨区域双向自由流动,形成统

一、开放、有序的经

济格局。通过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

业和城镇转移。

(二)大力发展县域及中心镇建设,提高一般建制镇水平。在江西省要结合实际,

重点扶持县域及中心镇建设,提高一般建制镇水平。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也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省现有

县城及县市属建制镇占城镇总数96.8%,数量多,分布最广,但普遍规模偏小,

因此,今后要把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

心镇上,严格控制一般小城镇的数量增长。

(三)以现有中小城市扩张为主,以建设新城市为辅。小城镇成长为小城市,

小城市成长为中等城市,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的梯度成长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

律。江西现有21个建制市、71个县城和200多个条件较好的重点小城镇,是实

现城市化的基础。以现有城市扩张吸纳农村人口,既可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基础设

施,又可以增强现有城市的功能。如果主要依靠建设新城实现城市化,建设资金

将难以承受,就业问题也不易解决。相对于建设新城市,依托现有城市扩张推进

城市化更加经济,也更加符合城市成长的规律。

(四)精心打造大城市圈,积极促使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大城市对吸纳人口

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江西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具

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统计资料表明,城市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从业

人员所占比重都随城市规模的扩大明显上升。当城市扩张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

成本时,城市人口扩张具有必然性。江西“十一五”城市化主要任务是精心打造

城市群圈,着力调整城市行政区划,而促使大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是城市化道路

的重要选择。

(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城镇供、排水和防洪的配套设施建设。充

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水利建设资金,有效地解决城镇供水问题;各级城镇要建设相

应的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对城镇防洪设施建设,一般城镇防洪标准要

达到50年一遇以上,重要城市和地段要达到100年一遇以上。抓好城镇、区域

交通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大中城市要考虑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论证和系统优化,努力形成畅通便捷的多层次现代化综合道路交通网络。区域交

通重点抓好交通干线与全省城镇体系的配套建设。

(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走“向社会、向市场、向民间、

向明天”要资金的路子,在发挥好财政资金“裂变效应”的同时,加大开放建城、

开放兴城的力度,放开领域,放宽政策,放低门槛,在开放市政公用市场、引导

非国有投资、利用资金市场、实行产权多元化、项目融资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化。

通过“两权”分离,把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项目推向市场;

盘活城市资产,能卖则卖,能租则租,能抵押则抵押;改革城市公用事业营运机

制,把城市保洁、道路养护推向市场化、社会化。特别要从启动民间资本、挖掘

社会潜力、调整受益者与投资者利益关系中,拓宽融资渠道,聚集建设资金。

四:参考文献

(1)肖细军;江西省城镇化现状及空间战略研究 [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苑达,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 )陈晓芳,方明,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调查心得

这个暑假,学校要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政治课实践调查报告,这次我们小组的实践主题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这次调查的新农村是湛江市的马六良。

马六良村是一个400多人的小村庄。过去,村道凹凸不平,污水横流。自2005年11月以来,在外出回村老板梁华龙的带动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发展“订单”养猪,在猪舍旁建起广东最大的沼气池,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免费供应全村燃料,同时扩建改造鱼塘136亩,开发夏威夷木瓜基地150亩,引进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建起230亩的大棚尖椒种植基地,帮助解决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全村利用沼液、沼渣养鱼、种菜、种果,形成了一个“畜—沼—鱼、菜、花、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6年,全村集体可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增幅达50%。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马六良村整治村容村貌,拆除猪栏、牛栏、旧屋,建公园、篮球场、农民会所,一跃成为“湛江市最美丽的村庄”之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是农村的产业

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时期,不仅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非农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在非农产业不发达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群众中也出现了公德缺失、是非观念模糊、价值观变异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就严重不足,特别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需要填补这方面的短缺;很多传

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因此,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我们在走进大学的第一个夏日里,用自我的热情与执着,走过了一段艰辛而精彩的实践旅途。疲惫过,犹豫过,“痛苦着,并快乐着”,我们携手走过了这个完美的夏天,在属于自己的知识田野中开辟了另一块崭新的天地。

第四篇: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 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县委政研室就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和特点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5”工程的逐步实施,立足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基 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加工企业明显增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目前已发展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74家,形成了竹木制品、葛食品、肉类食品、茶叶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链条,2004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8亿多元。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已达1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4家,新上了“竹乡”、“庆发”、“凌氏”三家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有4家,注重品牌建设的新上企业有鸬鹚渡镇的金山茶厂,另外3家分别为雪峰山茶厂、天问茶厂和仙圣山茶厂;去年全县共发展牲猪119.7万头,出栏70.6万头,存栏49.1万头,分别增长21%、20.6%、21.5%,形成了石牛江、花果山、水口山、泗里河等12个瘦肉型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的饲养量占全县总量的70%以上。全县涌现各类养殖专业户2512户,其中千头以上牧场15个;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仍以“腊大哥”、“牛魔王”、“桃花江土鸡”为代表。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4.87万亩,增长24.48%;总产量30.6万吨,增长27.6%;总产值4.2亿元,增长45%;粮食加工企业有品牌影响的有“德辉”米业和修山面业公司。

(二)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县共有5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打造出了系列农产品品牌,如“春秋”凉席、“探坦”葛食品系列、“竹乡”葛食品系列、“德辉”米业、“犇腾”牛肉系列、“腊大哥”中猪系列,“乡里红”粉丝、“美人窝”茶叶、“桃花江”土鸡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犇腾”牛肉系列开发了30多个品种,被国家内贸局授予“中国肉类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凉席获得了2002年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罗家坪竹胶板厂的“新花”牌竹胶板被评为省级名牌;南方国立阳光木业生产的“华春”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同时,一些企业为做强品牌,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姻,聘请技术人才,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薪聘请2名教授,年薪达7万元,与湖南农大、天津营养研究院进行了联姻,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营销网络比较健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具有“桃花江”这一大品牌效应,又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另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外地建立了近300个销售窗口,建设了一支近600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网络,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农产品加工品种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如“春秋”牌凉席在浙江、长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热销,在一般凉席仅为90元的情况下,这一凉席销售价达到每床200元以上,该厂产品去年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今年出口的订单已占该厂产量的一半,达7500床;“牛魔王”建立了企业网站,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信息,收到了阿联酉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每月订购10吨产品的订单。

(四)牵引能力逐渐增强,带动了农民增收。我县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桥、灰山港、浮邱山等为主的优质商品粮基地10万余亩,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为主的葛基地5000亩,优质茶叶基地400多亩,竹资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这些基地农民结成了利益联结关系,如“德辉”米业去年与农户签订8000亩优质稻收购合同,其中80%已兑现;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与基地30户农户签订了300亩葛根收购协议;金山茶厂“美人窝”茶叶建设了100亩规范化栽培良种茶园;雪峰山茶厂形成了200亩优质茶园;“牛魔王”投入30多万元用于更新品种、提供种牛等基地建设,与栗山河、乍埠等10多个乡镇、200多户农户签订了1000多头牛的收购订单。

二、不容忽视的问题桃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规模小、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引导,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上,各自为政的多,通盘考虑的少;计划经济的手段多,市场经济的成份少。在主导产业、产品的培育上,顾及眼前利益的多,考虑长远利益的少;小而全、大而全的多,突重点、突出特点的少。在农业 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配置上,盲目实施的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少。形不成特色,形不成规模。二是产业趋同,建设项目重复。资源趋同的地方形成了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尤为突出。竞相办的小竹木胶板厂、小茶厂、小纸厂,势必造成资金分散、资源浪费,企业规模上不去,产品也缺乏竞争力。三是利益分割,产业链条脱节。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和利益分割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加上法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参与产业化生产的各个方面,从农民中介组织再到工厂或销售商,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又有利益分割的对立性,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又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产业化链条就会发生扭曲乃至脱节。如为搞活企业,不少企业不惜以降低产品价格为代价,造成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最终步

入恶性循环,我县竹木胶板产业就是一个深刻的例子。竹胶板在刚发展时,售价高的每立方米达到4000多元,去年降到2480元;木胶板从2001年的每张120元,降到去年的60多元。四是科技掣肘,整体水平低下。当前,科技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低”:

1、科技普及率低。由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

2、产品优质率低。当前,农产品优质产品少、大路货多,市场竞争力低。有的品种因推广面大、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已开始退化。

3、加工层次低。由于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农副产品销售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的产品虽有些加工,但多数为粗加工,加工深度不够,精品不多,名牌更少。

4、包装水平低。有些农产品即使是一流质量,但因是二流的包装,无奈只能获得三流甚至四流的效益。

三、几点建议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突出产业特色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

(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标准体制建设,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并力争通过ISO9000系列及相当水平的质量体系认证。二是加快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与农业科技示范区、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相结合,建设安全、优质、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三是实行准入制度,从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制定标准,严格控制新上同类产品加工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把本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引进外商投资同等对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财税政策上扶持。对认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本地政府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尽可能给予其他税费方面的必要减免。二是在贷款政策上扶持。我县许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因缺乏资金,无力上项目、扩规模,自身势力难以增强,也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贷款,扶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由县财政贴息,企业分期偿还。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利用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和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星火计划”等专项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基地投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利用债券、股票等筹资。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范围,扩大利用外资,发展龙头“三资”企业。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 。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六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软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治理,对存在的问题,要以铁的手腕整治,该处理的处理,该整改的整改,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建议聘请企业负责人代表为软环境监督员,加强对有关部门、乡镇软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由县优办组织,每月召集监督员召开一次软环境评议会。

(四)建立健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和经营体制。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按照自愿互利、扶持基地、服务农户的原则,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帮助改善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发放预付定金、贴息贷款、生产扶持金,内销种苗、饲料,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包销产品部分利润返还等多种途径,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的生产。另外,通过政府补一点、龙头企业拿一点、从基地农户的销售收入中提一点等筹资渠道,建立风险基金,搞好自我保护,当基地农户的产品在市场价格下滑时予以补贴,使生产者有利可图。这样既可避免农户生产的剧烈波动,又可有效地防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同时,利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方式,明确产加销各方的权利义务。当市场价格下滑时,龙头企业应按照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的产品,不应拒绝收购;当市场价格上涨时,基地农户也应按协议价格向龙头企业交售农副产品,不应拒售。

(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效应。实施品牌战略,要以宣传开路、质量取胜。一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业、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加强技术改进、科技攻关,致力于多角度、深层次开发生产,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要加强品牌炒作。由县里有关部门评定我县“十大名牌产品”,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积极对外推荐和宣传。企业要借助农博会、营销会等各种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中国法治进程阻力报告——《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中国法治进程阻力报告

——观《秋菊打官司》有感

《秋菊打官司》——从一部电影走向一种符号。一个穿着红袄的农村女人给予中国法治的思考:关于那个时代,关于法治环境。

——题记

《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里面花了很多功夫表现中国传统社会的风貌。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秋菊的不断上诉,有时,我都觉得事已至此,差不多就可以了,可秋菊仍坚持不懈,一定要“讨个说法”。影片中表现出的我国的地方治理状态着实令人深思。

首先,先谈谈秋菊打官司的缘由。

秋菊打官司的原因在于村长踢了他丈夫的“要命的地方”。事情的起因是秋菊家种辣椒,要在地里建个晒辣椒的棚子。当时中国政策禁止在地里修建房子。村长于是以此为理由阻止他建棚子。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乡村是常见的。由国家来管制村民的土地使用权,这使得地方官在执行时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而这是如何造成的呢?这完全是地方自治缺失的缘故。在自治的情况下,地方的治理任务应完全由地方自己负责。自治的地方用不着中央来规定土地的使用,如果这样,秋菊一案也就不会出现了。

秋菊第一次告到李公安那里时,处理的结果是村长赔偿200元医药误工费。但村长拒绝道歉。村长拒绝道歉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村长道了歉认了错,村长的威信就不存在了,日后国家交付的任务也就难以完成了。由此他认为国家会站在他一边,因为国家还有求于他。那么这该怎么看待呢?事实上,在地方自治的情况下,如果基层官员由地方民众选出,对地方民众负责而不是对中央负责,那村长也就用不着为自己权威的丧失而担心了。

其次,我们来谈谈这部影片所反映出的农村的法制建设问题。

这部影片反映出农村的法制建设并不成熟,农民们乃至一些下层的政府工作人员很大程度上并不懂法。我们看到虽然秋菊有上诉的请求,说明她知道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她还是不懂法的。譬如在影片中,秋菊曾给公安局的同志说:“我上过中学。”这就算农村妇女中拥有比较高的学历的人了,因此才会有“讨个说法”的觉醒。这个例子也同样的从侧面表现出了农村人对于法律意识的觉醒,亦反映了农村人不懂法的愚昧。又譬如那个带人写状子的老汉,“村长打人,犯了故意杀人罪”, 这样的在村里就算是个懂法的明白人了。那么法律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也就可见一斑了。

然而,事实上农民们脑海中已经有了些许法律的萌芽,但是植根并不深,法治观念都十分薄弱,还有很大一部分有旧社会的影子。例如,从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家要在自己的承包地建辣子楼,村长不同意,他们就认为是村长从中作梗,跑去跟村长争吵,这说明,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认为自己的土地自己可以随意使用。后来,李公安为化解双方矛盾,私自买了礼物代村长向秋菊赔礼,这虽然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不合法的,调解是双方的事情,公安机关作为一个处理纠纷的机关,应该要在充分考虑双方意见的情况下让双方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为减少麻烦而自己掏腰包解决。还有后来,秋菊去县里告状,她听信他人的话花了30元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诉状,在当时的中国30元算是很大一笔钱,可秋菊就是因为不知道法律程序,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常识,而导致自己平白无故损伤了一笔钱。后来,去市里告状时,她又去买礼物,认为现在的政府还是和旧社会一样,进衙门总是要钱的,于是买了镜子和水果,结果镜子在路上打破了,又损失了一笔钱,但是最后局长并没有收她的水果。这都反映了农村的法制建设的不成熟。

接下来,我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法律在中国农村的矛盾关系。

在农村,最大的权力者是村长,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联系人们关系的最大纽带,面子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而在现代秩序中,权力者是公安局,是政府,评判行为的力量是法律,是国家强制机关,联系人之间关系的是合作关系或者利益,利益是人们的追求。

而这里的秋菊,她就是要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一个乡土内的问题,因为通过乡土秩序她无法解决,因此总认为法律、公安这些是高高在上的,是有效的。可是,这些适合的也许只是城市社会,并且即使适合,它给的也只是它们觉得重要的东西,比如钱。他们认为那两百块钱就是最好的赔偿,可是,秋菊要的是一个说法,不是钱。所以法律并没有解决秋菊的问题,也没有满足秋菊的意愿,它留给秋菊的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是深深的茫然和失落。其实,秋菊的坚持仅仅是要求村长给赔个礼道个歉。这是面子问题,是乡土社会看重的东西,可法律上没有这东西。法律知识让事情的结局变成了村长被拘留十五天。在他人看来,这似乎就是那个“说法”了,可秋菊最初简简单单的想法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却又有违了她的初衷。

法律自然没有错,凡是有法可依的,就因该依法行使,不容许有人情世故掺杂,可是在农村,这个人情世故占大部分的地方,法律的冰与人性的暖,法律的硬性与人性的弹性就有着尖锐的矛盾,如果依法行使,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因此,依法行事,罔顾人情,会给人们带来另外一些更严重的问题;可同时,考虑人情,罔顾法律,法律又会变成一纸空文,失去了让人遵守的基础,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这又会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困恼。 这便是法律与人性的矛盾。

总之,从《秋菊打官司》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在我国的农村,农民的法制观念并不成熟,需要国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在我们的广大农村进行法治建设任重道远,现在的法律并不能够完全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国家的法律还需进一步改善。

上一篇:精彩美文片段摘抄下一篇:基层统战工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