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

2024-04-11

《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精选6篇)

篇1:《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

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

(试行稿)

一、总

第一条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我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特制订本常规。

第二条 教学常规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具有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作用。

第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师要按照新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下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第四条 教学常规工作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和教学评价等。

二、教学目标

第五条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致力于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个性的主动、全面、和谐发展。

第六条 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指导纲要),要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状态和教学条件等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

第七条 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阶段性和可操作性。每学年、每学期、每个单元及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都要有明确、清晰的教学 目标。

三、教学计划

第八条 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

1.教学目标:即本学期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2.教学资源分析:包括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体系及重点和难点分析,以及其他必需的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分析。

3.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即学生及学生集体的基本发展状况、发展需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程度分析等。

4.教学方法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情况,预设相应的教学途径、策略、方法与手段。

5.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按计划列出授课时数,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6.教学评价方案:设计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方法。

第九条 教学计划要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第十条 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实际做适当的修改与调整,但修改和调整情况须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备案,并在教学计划的“备注”栏中详细记录。

四、备 课

第十一条 要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途径,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第十二条 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明晰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特点,适时、适度地确定德育内容。

第十三条 根据学生发展程度和个性特点,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学习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十四条 对教学中必需的教学资源进行准备或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校设施、设备及实践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十五条 学校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教师按照要求参加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或区域联片教研网络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参与研究具体的教学策略、方式与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第十六条 教师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编写教案,注重提高教案的实效性。每课(专题)的教案一般应列出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其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步骤、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等。没有教案或教案不完备,不得进行教学。

五、上 课

第十七条 教师必须按照教案组织教学,并灵活运用教案,把预设与生成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第十八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选择,提高课堂效率。

第十九条 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教师要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把学法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第二十条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十一条 教师要按规定准确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要重视探究性实验。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做实验。

第二十二条 教师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书写规范字。教学语言要简明、准确、规范。

第二十三条 学校要定期开展评课活动,每次活动要有针对性,重点解决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听评课活动,加强相互交流。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5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30节。

六、作业与辅导 第二十四条 要坚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依据教学需要,留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小学一、二年级各学科和其它年级当天没有教学任务的学科不得留置书面课外作业。

第二十五条 要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之内独立完成作业。每天的单科书面课外作业时间,小学三、四年级不超过15分钟,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各年级不超过20分钟。

第二十六条 作业设计要重视实效性,在内容上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在难易程度上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除书面作业形式外,要适当安排一些口头性、活动性、实践性及探究性作业。要针对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要从巩固和开发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等目标出发,对每个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形式和预定效果等进行论证。未经充分论证的作业设计不得留作学生作业。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凡留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都必须提前做。

第二十七条 学生作业必须由任课教师本人及时、认真地逐一批改,并注明批改日期。批改符号要规范,评语要恰当,具有激励性。对于要求学生改错重做之处,教师要复批。对于活动类作业,教师要及时给予检查和点评。教师对自己的作业批改活动要有专门的批改记录。

第二十八条 课外辅导的重点对象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缺课的学生,辅导形式要以个别辅导为主。教师在辅导内容、辅导方法 等方面的选择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类指导,加强辅导的针对性。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十九条 在学生上自习课期间,当天的各学科任课教师要到场巡视,以便师生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

第三十条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效率为基本标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

第三十一条 教学评价的手段包括课堂提问、作业、课堂观察、作品展示、课后访谈、考试等。课堂提问、作业、课堂观察、作品展示等属于平时考查,由任课教师组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师不得擅自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

第三十二条 考试命题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要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的功能,科学把握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考试的信度、效度,不出偏题、怪题。考试题要进行论证,未经充分论证的试题不得用于考试。

第三十三条 教师要通过口试、开(闭)卷考试、实验(实践)操作评价、综合性学习考查等多种考评方式,了解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发展状况。

第三十四条 评价结果的呈现要以等第形式为主。学校和教师不得按考试分数的高低给学生排序,不得公布学生的评价名次。

第三十五条 要重视对评价结果反馈信息的分析,从中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补救对策。要重视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导,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正确评价自己,主动调整学习方法。

第三十六条 要重视教学反思。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个性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或总结,客观评估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与手段。

第三十七条 学校和教师要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态度、课堂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能力提高情况、考试成绩等学习基本信息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学生家长或其它法定监护人进行通报。教师要指导学生家长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三十八条 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教学检查每学期不得少于两次,要及时在校内通报检查结果。学校要把教师每学期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三十九条 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等教学活动现场,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加强指导。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每学期每人听课时数不得少于30节。

第四十条 学校和教师要随时听取并定期征求学生、学生家长或其它法定监护人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篇2:《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的通知

吉教基字[2009]29号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县(市、区)教育局,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室):

为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根据《义务教育法》、《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和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以下简称《教学常规》),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落实法律法规有关教学规定的重要保证,执行《教学常规》是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实现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要切实把执行《教学常规》作为加强义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认真抓紧抓实抓好。

二、认真开展培训,推动各地各学校执行《教学常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学常规》纳入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和教师培训内容,通过培训加深对《教学常规》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增强执行《教学常规》的自觉性。

三、结合实际,完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常规》的执行。各地、各中小学校要对现行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根据《教学常规》进一步明确各项管理要求,落实管理职责,强化管理责任,努力构建学校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监督检查,建立执行《教学常规》的激励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把执行《教学常规》情况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将执行《教学常规》情况作为相关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吉林省教育厅

二○○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常规。

第二条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具有规范教学行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作用。

第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应严格执行省定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第二章 教学目标

第四条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个性的主动、全面、和谐发展。

第五条 确定教学目标应当依据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状态和教学条件等具体教育教学实际。

第六条 教学目标应当具有全面性、阶段性和可操作性。每学年、每学期、每个单元及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均应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第三章 教学计划

第七条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

(一)教学目标。即本学期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二)教学资源分析。即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体系及重点和难点分析、其它必需的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分析。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即学生及学生集体的基本发展状况、发展需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程度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设计。即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预设相应的教学方式、策略、方法与手段。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即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按计划列出授课时数,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六)教学评价方案。即确定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方法。

第八条 教学计划应当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核备案,保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第九条 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做适当修改或调整,修改和调整情况须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备案,并在教学计划的备注栏中详细记录。

第四章 备 课

第十条 应当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方式,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第十一条 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应当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特点,合理确定德育目标。

第十二条 根据学生发展程度和个性特点,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三条 应当预备或开发教学必需的资源,合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校设施、设备及实践基地的作用,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十四条 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应当按照要求参加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或区域联片教研网络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

第十五条 教师应当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编写教案,注重提高教案的实效性。

每课(专题)的教案一般应列出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其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步骤、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等。

没有教案或教案不完备,不得实施教学。

第五章 上 课

第十六条 教师应当根据教案组织教学,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应当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案,把预设与生成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第十七条 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运用的灵活性,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学手段、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第十八条 在教学中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

教师应当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把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为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第十九条 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十条 教师应当按照规定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重视探究性实验。

第二十一条 教师教学须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

教学语言应当简明、准确、规范。

第二十二条 教师应当参加校内外的听评课活动,加强相互交流。

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5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30节。

第六章 作业与辅导

第二十三条 应当坚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则,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各学科和其它年级当天没有教学任务的学科不得留置书面课外作业。

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根据教学需要留置的课外作业,每天的单科书面课外作业时间,小学三、四年级不超过15分钟,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各年级不超过20分钟。

第二十四条 作业设计应当重视实效性,在内容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在难易程度上应当符合学生实际。作业形式应当灵活多样,除书面作业外,应当适当安排口头性、活动性、实践性及探究性作业。应当针对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

应当从巩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等目标出发,对每次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形式和预定效果等进行论证,未经充分论证的不得留作学生作业。凡留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均必须提前做。

第二十五条 学生书面作业由任课教师本人及时、认真地逐一批改。作业批改应当符合学校统一的规范要求,评语应恰当,具有激励性。要求学生重做的作业,教师要复批。

对于活动类作业,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检查和点评。

教师应当通过作业批改,总结教学得失,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讲评。

第二十六条 教师对学习有困难和缺课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应当增强辅导的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十七条 学生上自习课期间,在可能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应到场巡视,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不得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讲课或进行集体辅导。

第七章 教学评价

第二十八条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效率为基本指标,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

第二十九条 教学评价的手段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课后访谈、考试、作品或成果检查等。

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作品或成果检查等属于平时考查,由任课教师组织。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须由学校统一组织。

第三十条 考试命题应当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提高情况。

应当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科学把握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考试的信度、效度,不出偏题、怪题。考试命题要进行论证,未经充分论证的命题不得用于考试。

第三十一条 教师应当通过口试、开(闭)卷考试、实验(实践)操作评价、综合性学习考查等多种考评方式,了解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发展状况。

第三十二条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结果应以等第形式呈现为主,评价结果应反馈给学生个人。

学校和教师不得按考试分数的高低给学生排序,不得公布学生的评价名次。

第三十三条 应当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时提出补救对策。

第三十四条 应当重视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正确评价自己,主动调整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第三十五条 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反思,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个性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客观评估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与手段。

第三十六条 教师应当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态度、课堂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能力提高情况、考试成绩等学习基本信息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通报。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家长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八章 执行与监督

第三十七条 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当经常深入课堂等教学活动现场,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加强教学指导与监督。

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每学期每人听课时数不得少于30节。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教学检查每学期不得少于两次,并及时在校内通报检查结果。

学校应当把教师每学期执行教学常规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三十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将教学常规执行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篇3: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吉林省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在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2007年,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又一次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在2012年3月刚刚闭幕的两会上, 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要“扎实推进教育公平, 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可见,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然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吉林省目前正处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县域义务教育作为提升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础, 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从而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研究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对提高全省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一、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1)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 县域行政区划较为稳定且重视基础教育发展。我国的县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初秋战国时代, 经历了数千年的制度演变, 县级政府在整个行政区划中仍然拥有稳定的管理权及决策权, 且县级财政相对独立, 有利于县域义务教育的发展。目前, 县域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重要的基础单元, 具有其独特的发展趋势, 县域教育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 其中更加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 为县域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 县域教育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随着我国在义务教育领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将推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更加具体化, 明确指出要以“以县为主”发展义务教育, 使得县级政府的职责不断明晰, 避免了县一级政府走“形式主义”的道路,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因此, 在县域范围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加现实可行。

最后, 县域义务教育拥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农村义务教育, 我国早在2002年颁布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其中县级政府须担当的主要职责被明确提出;2005年教育部立足从制度、政策等多方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在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之后国家又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安全工程建设、校舍改造等具体问题颁布了许多政策法令, 随后省级及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响应号召, 相继出台政策法规, 为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 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象严重,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县域教育范畴内, 城乡二元结构也较为突出。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主要表现在城乡、校际、个体间的非均衡, 具体到公用经费支出、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生源以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非均衡分配。县域教育体系中以基础教育为主, 幼儿教育、中高职业教育为辅, 而基础教育中义务教育无疑比重最大, 所以, 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解决县域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其次, 县域经济的腾飞需要县域义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做支撑。县域范围内大多以初级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生产效率较低, 产能也较为有限。县域经济的粗犷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创新人才的缺乏, 缺少拥有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优秀人才。如果县域教育能够均衡发展, 为县域经济供应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必将有利于经济由粗放式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型发展方式。抓县域教育就要从基础入手, 首先推进县域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最后, 县域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事业本身就是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增长知识技能的基础产业, 在提升国民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 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人们的思想精神、举止行为都不断趋于和谐。除此之外, 县域义务教育在努力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消灭城乡发展差异的重要举措, 一旦城乡之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得以改善, 便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吉林省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概况

吉林省政府一向重视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法令, 指导各市 (县) 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具体工程建设、制度改良等。具体可以按照扶持重点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 注重改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自2002年起, 吉林省便组织实施了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据有关数据统计, 截至2006年, 全省便已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4.64亿元, 新建校舍达189.1万平方米。 (1) 与此同时, 为了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 吉林省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 将办学基础条件差、生源少且教师资源稀缺的中小学进行了合理调整。2009年, 吉林省提出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排查鉴定校舍安全状况, 建立校舍安全档案, 并按照国土部门、水利部门以及地震部门的相关意见进行建设落实, 真正做到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2012年, 吉林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 为做好校舍改造工作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扩容改造等提出了具体规定。

第二, 关注特殊群体的义务教育问题。自2004年起, 吉林省对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资助政策, 主要免除其学杂费和教科书费, 补助寄宿学生的生活费, 双管齐下可以基本保障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目前, 此项优惠政策已普及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在吉林省2012-2020年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中, 提出“建立并完善落实就近免试入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证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

第三, 重视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改善。2012年, 吉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推进计划, 并成立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推进计划领导小组。下发了《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管理办法》、《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配餐模式及内容、餐饮卫生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敦化市黄泥河中学以及汪清东振小学在率先启动营养改善项目后, 孩子们都吃上了免费且安全放心的营养餐。

第四, 注重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吉林省自2009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特岗计划”覆盖了全省42个县 (市、区) , 为县域教育注入新鲜动力。2010年, 吉林省组织了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培训, 为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平台和机会。在吉林省2012-2020年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中, 提出“逐步扩大教师流动范围和比例, 促进优秀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每5年进行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3年时间建立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启动实施中小学城乡同步备课系统建设项目, 用3年时间构建起全省统一、各级贯通的信息化平台, 建立起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目标, 旨在提高县域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1) 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

据统计, 截至2010年底, 吉林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7046所, 其中普通初中1209所、小学5837所;义务教育阶段的专任教师共191540人, 其中普通初中的专任教师占35%, 小学专任教师占65%;全省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的初中生有301.15人, 在校小学生有527.33人。 (2) 但是由于吉林省各市 (县) 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人力、土地和资本等资源条件的各不相同, 各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呈现非均衡的现象。

按照县域的广义概念, 本文以吉林省的长春市宽城区、桦甸市、集安市、延吉市、通榆县、梨树县等六个试点县 (市、区) 为例, 以2009年数据为依据, 从教育经费、办学设施、师资队伍以及生源等四个方面讨论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的程度。本文采用计算

198《商场现代化》2012年8月 (下旬刊) 总第693期

基尼系数的分析方法, 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的标准来综合分析各项目的非均衡情况。 (3) 具体如下:

1. 教育经费均衡情况

教育经费的均衡情况可以通过计算生均公用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来衡量。根据相关数据计算, 发现6个试点县 (市、区) 中通榆县、梨树县中小学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2, 表示生均公用经费绝对平均;长春市宽城区小学和初中的基尼系数表示其生均公用经费比较平均, 但小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桦甸市和集安市中小学的基尼系数均在0.3-0.4之间, 生均公用经费有一定差异;而延吉市中小学分别为0.409、0.432, 超出了基尼系数的“警戒线”, 表明生均公用经费相对差距较大。6个试点县 (市、区) 中小学的平均公用经费在0.2-0.3之间, 处于比较均衡的水平。但若以吉林省试点县以外的其他全部县 (市、区) 为样本, 那么会不难发现吉林省的生均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 吉林省许多县 (市、区) 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很低且难以兑现, 还有多数地方财政除了按比例承担县本级的经费外, 其它公用部分的投入能力有限, 公用经费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

2. 办学设施均衡情况

办学设施的均衡情况, 通过计算“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体育场 (馆) 面积、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等四项指标的基尼系数来综合衡量。通过计算基尼系数, 发现6个试点县 (市、区) 小学平均办学条件均衡状况基尼系数为0.439, 差距较大;中学平均为0.365, 办学条件相对合理, 但存在一定差距。具体的长春市宽城区以及集安市小学的基尼系数均在0.4-0.5之间, 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延吉市的中、小学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03、0.683, 表明办学设施方面差距悬殊;其他县 (市、区) 中小学办学条件状况的基尼系数基本均处于0.3-0.4之间, 存在一定差距。综上数据分析表明, 吉林省的县域义务教育在办学设施方面非均衡现象比较突出, 县域义务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与办学标准差距较大的矛盾比较突出。

3. 师资队伍均衡情况

师资队伍的均衡情况通过计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师生比两个指标的基尼系数进行衡量。根据计算, 6个试点县 (市、区) 中学、小学平均教师队伍均衡状况基尼系数均处于0.2-0.3之间, 师资队伍的分配比较平均。其中, 桦甸市、延吉市小学教师队伍师生比均衡状况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68、0.379, 有一定差距;延吉市中学教师队伍师生比均衡状况的基尼系数为0.419, 差距较大。仅从这两项指标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出教师队伍的均衡状况, 但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吉林省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比较明显, 特别是专业性结构失衡问题较为严重,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水平不高且适应能力不强。

4. 生源均衡情况

生源均衡情况通过研究小学非服务区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这个指标的基尼系数来衡量。6个试点县 (市、区) 中学、小学平均均衡状况基尼系数分别为0.390、0.451, 中学有一定的差异, 而小学差距却较大。具体的通榆县、梨树县其中小学均衡状况基尼系数均在0.5以上, 差距悬殊;其他县 (市、区) 中小学的均衡状况基尼系数都在0.3以上, 有的在0.4以上, 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表明, 学生县域内选校择校人数较多, 学校之间生源状况差异比较明显。学生择校的主要流向首先是质量较高的学校, 其次是条件较好的学校, 生源状况间接反映了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异。

(2) 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1.县级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有限且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 吉林省的教育经费存在非均衡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各县 (市、区) 对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以延吉市 (县级市) 为例, 2010年生产总值是2063602万元, 教育经费的总投入额为49512万元, 占GDP的比例为2.4%, 比吉林省教育经费投入占全省GDP的比例低0.5个百分点。 (4) 根据有关资料, 2010年, 吉林省某县共投入义务教育资金16565.20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拨付某县义务教育资金14784.39万元, 占总投入的89.2%;县财政用于各项专项资金配套资金投入1521万元。县本级财政安排义务教育资金1781万元, 占总投入的10.7%。 (5) 可见, 县级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较少, 主要以中央、省级拨付教育资金为主。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会严重影响县域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待遇以及学生的生活补助等都有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除此之外, 县级政府对国家及省级下拨的教育资金管理不当的情况普遍存在, 义务教育经费在筹集、投入, 分配、拨付过程中, 部分资金滞留在财政或教育部门。县级财政、教育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分配并拨付到有关单位账户, 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部分学校没有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 且学校的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没有在校外公布, 缺少群众的监督。自从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也随之取消, 县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来源更加得不到保障, 加之县级政府对下拨资金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这无疑都会影响县域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

2.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

县域经济与县域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互动影响, 县域教育作为一种基础的先导性产业, 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培育、输送创新人才, 为其营造和谐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县域经济的发展会聚集大量社会资源, 在创造财富的同时, 改善县域教育的基础设施环境, 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教育投资, 为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的教师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 在一个良性循环中会吸引大量生源和教师, 使得县域内城乡、校际之间的义务教育能够均衡发展。而目前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 很难发挥其对县域教育的促进作用。目前, 吉林省内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正呈现出一种“教育二元结构”, 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与城市教育相差甚远。例如, 从纵向比较, 2010年松原市的GDP为11028463万元, 比乾安县多9766112万元, 松原市投入的教育经费是乾安县的4倍多, 除此之外, 松原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51所, 专任教师21328人, 而乾安县仅拥有中小学校76所, 专任教师3734人, 差距比较悬殊;从横向比较, 通榆县的GDP是靖宇县的1.94倍, 同时投入的教育经费也是靖宇县的1.52倍。 (6) 可见, 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是影响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不尽合理

吉林省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和相关具体制度的影响, 因为之前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改良制度时都秉承着“以城市为核心, 优先发展城市”的传统理念, 造成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聚集到城市中小学, 不可避免地在农村产生了大量的薄弱学校, 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存在一定差距。除此之外, 因为一些“重点中小学制度”的施行,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市场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这样便导致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正因如此, 薄弱学校缺乏与其他学校相竞争的实力, 学生、家长便会选择城市学校或者乡镇较好的学校, 薄弱学校的生源不断减少, 学校的收入来源减少, 教师工资待遇下降, 会导致优秀教师的流失, 进入恶性循环。所以说, 政策的制定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均衡发展、公平发展的理念, 会严重影响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4.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尽完善

目前,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校都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造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学校的管理制度除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之外, 最重要的是要留住生源、维护好学校与教师的关系, 然而大部分农村教师对学校环境的满意程度都较低, 认为在农村学校教学不仅工资水平低, 最重要的是学校不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提升空间和个人发展空间, 并且学校没有健全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 教师的自身利益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具体表现在农村学校校长选拔没有明确的选拔机制, 学校大小事宜基本由校长一人决策, 缺少必要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学校对教师的个人发展缺乏重视, 没有组织培训和交流的具体规划;寄宿制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符合基本标准的食宿条件;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缺乏条理性、针对性等等。正因为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尽完善, 造成学生、教师的向上流动, 加剧了县域内义务教育的非均衡现状。

四、推进吉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1) 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教育资金的监管

吉林省为响应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 制定了《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学起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 不仅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同时也为促进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吉林省应当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并随之建立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扩大转移支付的范围和额度, 尤其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

《商场现代化》2012年8月 (下旬刊) 总第693期199

同时, 应当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管。县级财政、教育部门对上级和本级义务教育资金负有主要的管理责任。上级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教育部门义务教育资金的监管, 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资金, 特别是春、秋季学期开学前, 要及时拨付部分资金到校, 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同时要指导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 负责监督义务教育资金的使用。提高学校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财经与法纪意识。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校应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 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 并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布, 接收师生和群众的监督。同时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集、投入, 分配、拨付, 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加强教育督导工作, 建立举报和通报制度, 实行责任追究制, 逐级落实责任, 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 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改善办学条件

为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吉林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发布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规划 (2011-2015) 》, 其中提出了“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薄弱学校建设, 重点解决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信息化的配置及校舍改造等, 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 保障所有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发展要求, 此项规划刚开始执行不久, 吉林省有些县级政府还未能完全按照此项规划中的标准建设, 省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宣传和实施力度, 强化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要按照相应标准并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只有有标准可依, 才便于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情况, 例如, 吉林市建立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通过评估校园、校舍、老三室建设、信息化建设、体美音器材等六个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并将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使得对“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有了具体的评估标准, 便于从均衡发展的视角进行管理。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优秀教师互动交流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保障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是促进城乡、校际间均衡的核心。首先要针对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制定优惠政策, 防止农村教师资源继续流失。比如由省级划拨更多的教师编制, 使得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得到与城市教师同等的待遇;增加对教师生活、娱乐与工作的人文关怀, 提高教师在农村工作的满意度;在省级或市县级的职称评审、教师表彰或者骨干教师选拔中增加对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当然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各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适当给予农村教师交通、伙食补贴或者奖金津贴等。其次, 改革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机制, 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吉林省各县 (市、区) 可以效仿城市学校的教师引进机制, 公开招聘, 竞争上岗, 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应聘要求。除此之外, 协调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研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关系, 同时运用远程教育和培训基地, 双管齐下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快捷的服务。最后, 要建立完善的师资流动机制, 鼓励优秀教师的互动交流。教师以及校长的定期交流, 可以促进各校际间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例如通化县实验小学积极开展交流互助活动, 校长及优秀骨干教师与通化县三棵榆树中心小学教师交流经验,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4)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教育成果评估机制

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维护师生权益、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具体的内部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科学规划学校课程, 薄弱学校一般对音乐、体育、美术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编排较少, 学生提高全面综合素质的机会不多, 学校应当增加相关课程的开设和学习时间;二是针对寄宿制学校, 加强后勤管理, 吉林省可以模仿山东省蒙阴县从学生的“流程式”管理模式, 从学生的吃、住、行、医、学、安全、娱乐七条线入手, 由生活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分别负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三是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并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家长的评价反馈设置不同的奖励措施, 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 也要建立教育成果评估机制。因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宗旨是要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 如何衡量教育质量就要通过一定的评估机制来实现。省市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及家长评价体系、教师自我评价体系、学校间互动评价体系来实现科学评估, 这样成功避免了以往评估片面性和不真实性的问题。

注解:

(1) 数据来源:邵方超, 李林岩.吉林日报, 2007 (001) .

(2)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本节数据来源:吉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吉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研究报告:2010.

(4)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 郭庭武,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浅析:2011.

(6)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邵方超, 李林岩.吉林日报, 2007 (001) .

[2]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本节数据来源:吉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吉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研究报告:2010.

[4]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郭庭武,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浅析:2011.

[6]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编.吉林省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张黎, 余志君.城镇化进程中县域教育资源整合新探[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06) :61-65.

[2]张斌, 丁敏.“标准”驱动下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06) :20-23.

[3]杨春.江西省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MPA研究生学位论文, 2011.

篇4:《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学校需主动联系辍学学生家长,积极帮助学生返校。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义务教育学校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

中国政府采购名单剔除苹果产品

目前一场由国家主导的针对美国科技公司的运动正在中国形成势头。彭博社报道,7月下发的政府采购名单剔除了10款苹果产品,包括iPad、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而6月这些产品还在列。8月初,俄罗斯的卡巴斯基实验室和美国的赛门铁克也被排除出中国的政府采购名单。

苹果公司发言人克里斯汀·于盖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彭博社称,这份清单并未包括智能手机产品。目前确认仍在名单上的有中国的联想,以及美国的戴尔和惠普等。下一次清单调整将是明年1月份。权威人士称,并非中国政府禁止采购苹果产品,而是苹果放弃进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华为称不再玩超低端机

今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3400万部,同比增长62%,位列全球第三,也是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增速最快的一个。定位中高端的华为P7两个月内销售超200万部。这些捷报坚定了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对手机趋势的判断——“超低端手机没有未来,华为没兴趣玩下去。”

余承东称,“华为以前在欧洲一度卖了很多手机,都是低端白牌,开始还挣一点,后来参与的厂商多起来,就不挣钱了。”运营商3个月换一代机器,经常推出超低端手机。“如果不是用户喜欢什么做什么,而是运营商喜欢什么做什么,结果就是没有精品,款式繁多,利润率低,无法形成品牌。”

个人公共号未经批准不得发时政新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7日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从公布之日起施行。

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循“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应当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百度诉360案一审宣判

百度诉360搜索引擎不正当竞争案,8月7日在北京市一中院宣判。法院判决360的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应赔偿原告百度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70万元。百度要求360停止抓取的诉求未获法院支持。百度此前起诉奇虎360违反“Robots协议”,强行抓取、复制其网站内容索赔经济损失1亿元。

“Robots协议”由荷兰籍网络工程师Martijn Koster于1994年首次提出,是一个被放置在网站中的TXT文件,为搜索引擎爬虫做出提示,设置允许与不允许两种语句,网络爬虫据此“自觉地”抓取或者不抓取该网页内容。该协议是为了保障著作权、保护个人隐私,尽可能地让互联网健康发展。

中国因反恐封锁KakaoTalk和Line

中国政府已经确认封锁了移动聊天应用KakaoTalk、Line,原因是这些应用成为传播恐怖主义信息的工具。这是Line服务一个月前在中国中断以来的首个官方解释。

被封锁的应用还包括Didi、Talk Box以及Vower。中国通知韩国,恐怖组织正通过移动聊天应用或视频网站密谋或煽动发动袭击,并传播如何制造炸弹的信息。KakaoTalk、Line在中国服务于今年7月初中断。韩国工信部称,“将继续与中国相关部门协商,确保KakaoTalk、Line服务的中断问题以及为中国用户带来的不便能尽早得到解决。”

篇5:《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

十一道沟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于田水

新学期开学,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学习了《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通过学习交流,使我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时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标准,时刻要求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我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要求自己,但是认真学习,一路思考而来,发现自己也有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1、备课是提高教学的关键,通过对所教课文的一背、二背才能对教材熟悉,才能为自己在课堂上的熟练驾驭提供保障。深知此点,在平时的备课当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重难点,为课堂上重难点的突破想好方法,为学生的理解搭好台阶,极力做到思路清晰,贴近学生。但通过对《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的学习,我发现在自己的备课当中“资源开发充分”做得不够,常规中要求“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中那几篇课文,应更多的将眼光拓展到整个“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万物,学会微笑;可以引领学生倾听社会中多元声音,学会思考;可以引领学生寻找温暖的点滴,学会感恩„„这些都是在课文中所要求学生学习的,但往往学生只是雁过而不留声,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调动,调动所有的“课内外的资源”为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提供帮助,给予牵引。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我觉得应该要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在自己查找的资料中进行筛选,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实践中感受课文所要渗透的教育思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最终自己感悟。

2、备课,要备教材之外还要备学生,在我的印象中,也许我们学校的大多数老师都是这么想的,我们学校的学生差,但通过一些学校的活动,以及区里面的活动,我认为包括我自己在内持这一观点的教师要改一改了。最近我在听一节语文课时,教师在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想想作者的心情变化。因为课前没有布置预习,上课也十分没有底,对学生的答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为自己如何点拨、引导很下了一番心思,没想到上课时竟然都没用上,喊了一个同学起来回来,就已经说得八九不离十了,两个同学又一补充,就完成了。这就让我对学生有了新的审视,我认为在我的头脑中,备学生时,就多了一条,充分信任学生,信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

3、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生命,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教师都试图让自己的课堂充分生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兴奋。这当然也是我的追求,但在平时教学当中,却也有着许多松懈之处。因为没有他人听课,对自己上课的每一句也不多加雕琢,有时是想到这外过度语就说这个。有人说过,没有人听课时,也要把它当成有人听课,这样才会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做才会是对自己认真负责,对学生认真负责。

《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但遇到那太差的朽木之时,也顾不得什么形象,什么横眉冷对,吹胡瞪眼,哪里有端庄二字可言,况且生气有损容颜,学习常规以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忍”。当然,如果我在课堂上“讲究教态的艺术、英语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抓牢,也就无需烦恼自己在课堂中的失态。

4、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整堂课的回忆,是对自己课堂中得与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依赖的是什么,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我也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应对;失败了,如何才能成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当时自己可以如何应对?这个学期我就很注重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思考,对自己的教学帮助是很大也有很多所得。当时自己可以如何应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所以,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备课的停止。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对?这个学期我就很注重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思考,对自己的教学帮助是很大也有很多所得。

总之,学习《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之后,应该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只有不断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篇6:《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

跃进小学

《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是落实法律法规有关教学规定的重要保证,执行《教学常规》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实现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把落实常规工作抓实抓好。

一、认真开展培训,把《教学常规》纳入教师培训内容。

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要逐章逐条的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明确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增强执行《教学常规》的自觉性。

二、根据本校实际,完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常规》更好的落实。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常规教学管理是关键。要想做好这项常规工作并落到实处,就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来实现。因此制定常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管理的方法,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有助于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我校要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再一次梳理检查,对不适合《常规》要求的要进行清理,对照《教学常规》进一步明确各项管理要求,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制,强化管理责任,努力构建学校 教学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

三、建立监督检查 运行机制。

为了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教学管理,落实好《教育教学常规》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监督检查运行机制”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按《教学常规》的要求去做,进行监督检查,便于更好地落实《教学常规》。对在检查中没有按《常规》要求做的要坚决限期改正。

同时要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执行《教育教学常规》情况作为教师评先进 优秀的重要依据。对不按《教育教学常规》的要求去做,而经过检查又不主动及时进行改正的坚决不予进入评先进优秀的行列。

四、做好常规性检查

为了使《教学常规》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学校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要有详细记录,要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有利于及时改正。

常规检查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1、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学校提出的“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是要注重课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听课与评课相结合。我们坚持听课必评制度。面对面与教师进行反馈。重点检查,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听课与检查备课相结合。

4、备课与检查作业相结合。要求教师的作业要有针对性。留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在备课中必须精心设计,杜绝盲目布置作业,提倡对好、中、差学生,布置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作业。五、落实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和教学评价。我们具体做法是:抓好备课常规。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学校要求教师做到:通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 学生,手中有方法,体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根据学校实际成立备课组,备课组每月不少于两次集体备课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集体备课要三个做到:(1)做到先个人钻研教材后集体研究。(2)做到三定:定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六备”即: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三、练习与作业。

四、教学方法。

五、思想教育内容。

六、教学辅助工具。(3)做到超前备课(最少超一周)

2、学校对教师备课笔记,一学期集中检查三次,检查时校长、教导主任参与,有检查记录,并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

3、教师备课要写详案。备课笔记要完整规范,符合有关规定。课时教案要详实,要及时进行二次修改,完善备课内容,撰写教学反思。

4、文字科如语文„„要批书,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备。

5、要合理使用教师用书及参考资料,不得机械的照搬照抄。

6、教学目标明确,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教学计划,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定位合理。

7、资源要得到充分开发

要根据学科特点及内容,积极开发并合理运用课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认识,实践与反思,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室等学校现有资源,使用效率,广泛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拓展教学视野和水平。

8、透彻钻研教材。学校要求备课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明确教材中的重点章节和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规定内容,做到思路清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

9、突出主体地位。在以上基础上,要求教师做到充分体现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思维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以教 导 学,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0、教法合理有效。在以上基础上,要求教师做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三实”即:朴实、扎实、真实。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实字上下功夫。

11、设计周密规范完整的教案。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板书设计、练习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教案 六、抓好课堂教学规范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必要的教学艺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适应课堂教学良好基本功,力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科学得当,信息反馈及时,另外教师要有课堂教学艺术和规范的教学行为。七、规范作业要求

1、规范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要求

2、精心设计学生作业。

3、作业布置要适当。

4、教师的批改与与反馈要及时。要正确使用批改符号,注明批 改日期,对错误的地方要注明批语,学生要有第二次纠正性的作 业。

八、规范课外辅导与检测

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必不可少的一环,辅导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对学生的成绩的检测,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运用基本知识情况,促进学生学习,评价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重要反馈渠道。

1、每学期春阳学区要组织月考。

2、期中期末考试,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组织批卷。

3、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做质量分析,同时学校要开好质量分析反馈会。

以上是我校如何引领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的做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上一篇:村级教导主任春季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迎接五四青年节宣传活动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