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总结

2024-05-13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总结(共11篇)

篇1: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总结

城关镇高堎小学2012—2013学年 创建“法治校园”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坚持“依法治教,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不断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民主管理和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校长负责制的落实,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提高认识,树立法治理念。

教育法治工作是一项全面性、长期性、综合性的战略任务。我们结合 “六五”普法规划和教育法治工作计划,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本校的依法治校工作计划,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我们始终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内容纳入全局和学校工作总体规划内,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网络,落实工作措施。

首先是从转变观念做起,紧紧依靠党组织,在教职工中大力开展教育法规、教育规程的学习,并通过开展“依法执教,做新时期合格教师”大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转变思想,牢固树立全体教职工的依法治教观念。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现代法治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

其次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学校重视抓好学校领导、教职工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教师的继续教育安排一定学时用于普法,新教师上岗前培训加大普法的分量。把深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减少犯罪作为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重点。尤其抓好学校管理人员、教职 工对《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重点学习《宪法》、《刑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国防教育法》以及学生伤害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把做好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通过开设法制讲座、举行法制知识竞赛、设立法制宣传月等多种形式,向小学生宣传有关法律常识,从小培训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

再次是开展警校共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聘请法制辅导员、警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充分发挥法制辅导员在学生的法制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晨会课、班队会、广播板报、知识竞赛,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品德修养教育,抓好日行为规范的养成,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端正校风校纪建设。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力度,进行法制和国防教育。

二、依法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1、落实制度,管理有章可循。将校内常规管理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为配套制度,并使之完善。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逐步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高依章管校的水平。重视教师队伍教育和管理,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通过制定《文明班级管理办法》《教师文明宿舍管理办法》等,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学校章程的细化工作,使 相应的规章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2、校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是依法治校的重要部分,我们对校务公开工作做到: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形成制度。学校成立了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少队部齐抓共管,定期研究校务公开工作。首先,在范围上,实现由学校面向各部门、各年级组公开;其次,在程序上,实现由单纯办事结果公开向办事过程公开;第三,在公开内容上由一般内容扩展到群众关心的所有热点问题,敏感问题,以及影响到本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第四,校务公开做到重大事项、职称评定、竞争上岗、收费情况等及时公开,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体现学校班子的民主工作作风。我们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校务公开中的基本载体作用,学校重大决策以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我们坚持通过教代会进行公开。学校教代会制度规范,审议建议权、审议同意权或否决权、评议监督权、选举权等一一落到实处,同时,建立了齐全科学的教代会资料档案。

3、我们将校务公开和学校的各项制度相结合,逐渐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行校务公开,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学校领导自我约束,学校重大事情科学民主进行决策,工作过程严格程序进行操作。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清清白白做人,亮亮堂堂办事,促进了廉政风气的形成,并有力的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校长管好了自己,也带动了全体教职工,工作起来腰杆子硬 了,劲头也就更足了。

4、狠抓安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学校应该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可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我们认真组织学习《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坚决落实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考核奖励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积极依靠教育体育局、城关镇教育组、城关镇派出所等单位和相关部门,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稳定和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5、在内部安全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是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管理网络,从校长到每名教师,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抓落实,处处责任到人,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抓安全。二是定期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定期检查食堂卫生和安全工作,教学设施设备安全,及时排除隐患。对因教师工作失职造成学生意外伤害,食品卫生不合格的,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并在考核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6、树教育行风正气。我们以行风评议为契机,认真制订符合校情 “行风评议实施方案”,依据“以评促纠、以评促建,以建互促,优化行风”的宗旨,确定了四个工作主题,(1)办学行为(包括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收费行为等);(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3)政务校务公开;(4)社会宣传。

7、针对学校目前仍存在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学校畅通 了监督渠道,将服务意识贯彻到办学过程中,学校一是公开评议工作电话,制订投件箱,及时反馈家长建议。收费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校能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收费“十不准”,严格执行县教育体育局、县物价局文件规定,各项收费坚持做到收费依据公开、项目公开、标准公开,按标收费、遵章收费。无强行收取捐资助学费、择校费、保险等费用,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二是有重点走访学生家庭,深入调查了解特困生,特殊生家庭情况,并通过赠送学习用品,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帮助,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三是舍得投入,改善学生学习安全环境,确保每位学生在校的人生安全,总之,我校通过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之路,促进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真正使教育成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项规范化的、公益的事业。使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段努力,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中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绩。

2013.9.26.

篇2: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总结

成年人犯罪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广大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治保处决定在学校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理念”为主题,根据广大师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以集中宣传教育为途径,着力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着力提高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着力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着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二、宣传内容

1. 突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活动基本原则等内容,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加强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理论的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

2.突出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引导学生远离社会陋习,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师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3.突出治安管理和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和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治安管理法、刑法宣传,加强学生防盗窃、防人身伤害、防诈骗抢劫教育,确保学校不发生任何治安刑事责任事件。

三、实施内容

(一)开展以“法治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学科教学

1、法制教育在常规课程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结合学生的品德修养,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法制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渗透。

⑴视频课:利用学学校多媒体教室,定期播放相关法律、法规、案例视频,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加强学生法制观念。

⑵心理健康课:及时了解学生心态,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加强学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⑶升旗仪式: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基础法律知识。

(二)开辟“法治文化进校园”教育宣传主阵地。

1、校园广播:利用校园广播,专设一块“法制前沿”板块,按时开播。

2、校园宣传栏:由校法制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邓元泰镇中学政教处

篇3: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总结

关键词:高校校园,法治环境,法治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 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为科研领域输送人才, 更好地服务社会, 同时, 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传承, 也是创新精神的发源地。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 因此, 加强校园法治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

一、关注高校校园法治建设的必然性

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 和谐的校园秩序必不可少, 法治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基础。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 法治环境有了改善, 但是, 仍存在不足的地方, 尤其是将重心放在招生和扩建方面, 对校园法治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 对现代法治理念和精神的传扬至关重要, 迫在眉睫。

二、和谐校园和校园法治的概念

(一) 和谐校园的概念。和谐校园的载体为高校自身, 主要特征为内部和谐、患难与共、营造稳定的环境, 保证高校各个系统之间能够相关系统, 联系互动, 实现教育思想的优化。因此, 高校工作的有效开展, 需要以和谐发展为前提, 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谐的高校集中表现为:一是民主法治, 也就是说, 在学校管理中, 将民主法治进行积极引入, 避免集权和官僚的发生;二是公平和正义, 也就是说在具体行事中, 将公平正义作为基本原则, 保证师生的正当权益;三是诚信与友爱, 降低校园摩擦的出现, 营造优越的人际关系, 增强凝集能力;四是提高活泼性, 创设更加具有活力的环境, 促进学生积极性和热情的提高;五是保证一定的有序性, 对各种机制进行不断完善, 促进校园文明的建设。和谐校园的本质就是促使大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保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理想, 具有责任感的纪律性。

(二) 校园法治内涵的概念。校园法治的形成是建立在法治本身和校园文化结合的基础上, 是法治在校园这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 是思想、观念与行为的集中反映, 集合了法治精神、制度、行为方式以及载体, 核心内容为法治精神。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校园法治精神, 是指学生的法治和民主意识, 以及形成的相应法治体系;二是发展规范建设, 主要是指校园的发展精神、制度以及道德准则;三是法治行为的建设, 主要是防范意识的增强, 维权行为等;四是法治载体的发展, 主要是指法治文化所处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 和谐校园所彰显的法治、民主以及公正与法治建设的理念恰好相容。校园法治建设是和谐校园的基础, 和谐校园是法治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三、校园法治建设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的价值

(一) 校园法治环境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法治不仅体现社会所要求的公正、民主、人权, 也表现了最低的社会道德。为此, 高校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弘扬端正的价值理念, 培养合格的人才, 将法治所代表的价值观进行集中的体现。

(二) 校园法治是和谐校园无法逾越的阶段。健全的校园法治建设有利于对各种矛盾的协调, 对于各种利害关系的调整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随着校园体制的改革, 学校面临着诸多关系尚需协调, 各种关系具有复杂的背景, 有些是行政手段所不能调节的。只有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才能发挥调节功能, 对各种关系进行调整, 促进均衡性, 使得和谐校园更具可能性。

(三) 依法治校是确保校园和谐的坚强保障。高校是社会的缩影, 也有诸多矛盾需要调整, 法律是进行有效调整的必然手段, 只有依法治校, 才能实现校园的平安, 形成健全的校园法治体系, 增强师生法治观念, 了解维权的程度和模式, 提高防范意识, 降低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构建法治校园的对策建议

(一) 重视思想的转变, 加大法治教育, 创设和谐校园的法治环境。在校园法治建设中, 发展观念是基础。为了使法律观念成为校园管理的指导思想, 要重视管理者法律素养的提升, 重视知识的积累, 了解法治的根本。学校管理者要发挥先导性作用, 进行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校园可以聘请专家进行讲座, 深入普及法律知识。

(二) 发挥法治精神的指导作用, 对各项规章和制度进行完善, 形成和谐校园的制度。学习的章程体现的是中国教育的法制体系的延伸, 是校园进行管理的规范, 体现民主性。为了实现依法治校, 必须重视校园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立法, 对相关教育规程和制度进行完善。学校要结合实际, 形成具有实用性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 针对当前学生权利的局限性, 要立足法治角度, 对学生权利救济制度进行不断健全。

(三) 重视民主监督的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的生命线。在高校内, 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将校务工作进行透明化, 保证较高的公开性和公正性, 能够促进管理者按照规矩和制度办事, 维护师生合法利益。在民主监督的环境中, 促进了决策和科学性, 同时, 较高的透明度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避免违纪现象的发生。校务的公开, 促进民主意识的增强, 责任感提高, 促进法治校园气氛的形成;重视校园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 这也是进行校园法制管理的有效保证。在民主监督制度的执行下, 管理者要按照法律行事, 避免管理者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 维护师生的正当权益。为此, 要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 将其作为高校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发挥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 合理处理违纪行为, 发挥校务等各个监督部门的作用。二是对监督渠道进行拓宽, 发挥师生的监督作用, 例如, 可以利用校园网络, 建立咨询信箱, 建立申诉机构, 一旦发现问题, 要进行全面调查。三是开展阳光校务, 进行信息和咨询的有序公开, 增强多种渠道, 使得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各方面的动向, 方便监督行为的执行。

(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创建彰显自身特点的文化品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信息呈现爆炸的发展态势, 注意力成为稀缺的资源。在多元化的价值背景下, 在法治化的校园建设中, 校园文化活动策划日益成为重要的载体。在校园中, 学生活动成为焦点, 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为此, 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中, 活动化和品牌化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在推广校园法治文化品牌活动的时候, 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活动要切中主题, 体现明确的价值观, 要彰显法治所蕴含的公正、公平与和谐。二是对于活动的形式, 要结合自身特点, 形式多样化,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实现法治的普适性。三是要将活动的时间定为常规化, 体现传承和延伸的特征, 保证持久性, 彰显品牌文化的特点。四是活动的具体内容要能够体现自身的特点, 具有精品的特征, 只有具有品牌意识, 才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给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环境, 获取更加具有意义的法治化价值, 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修养。

篇4:法治文化育人创建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35-02

一、基础分析

我校从2000年起实施青少年法制教育,“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法制教育促特色,法制教育促发展”是我们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办学目标和办学举措。

“四·五”普法期间,学校努力探索,建立稳固的、独具岩小特色的“八个一”,“二走进”法制教育模式,树立了学校办学特色。“五·五”普法期间,努力创新,谋求发展,在传承深化原有法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益智游戏相结合,让学生“乐学法、学法乐”,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持续发展。我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法律示范学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柳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学校”。我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办学特色业已形成,但未能较好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办学成效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扩散,实现“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办学目标。

二、方案制定

通过对自身特色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把握,经过城区、市级专家组的指导,特别是受到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校长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组专家提出“学校特色建设需有界定、有理念、有路径”的指导意见启发,我们形成了“立足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建设基础,回归行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和谐思想”的特色建设思路。

有界定:将“法”的内涵界定为行规习惯、法律法规、方法规律;将法制教育拓展至“尊规守法”、“讲究方法,尊重规律”教育。

有理念: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

有路子:创新养成教育课程、法制教育课程、书韵课程、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推动以我们对“法”的内涵界定为主题的各课程教育内容的有机联系建构。

2010年10月完成学校“法治文化育人创建和谐校园”特色建设方案制定。

三、工作开展

依照学校特色建设方案,以“统一规范+个性创造”、“内核牵动+团队发展”为工作策略,全面启动特色建设各课程。

(一)扎实基础——养成教育课程全面实施。由德育部门和各年级组长组成专项工作“智囊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常规工作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以“微笑问好、卫生保洁、军事化出操、快乐阅读”四项行为习惯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制定“四大行规”养成教育课程方案。

组织开展奖章设计、展示、评选系列活动,在奖章的设计创作、欣赏评选中,对四大行为规范的内涵要求形成思考和把握。举办隆重启动仪式,将行规要求用文艺节目展演的形式传达给学生。编写出“行规要求”、“名人遵规故事”、“行规童谣”等板块组成的“四大行规”课时教材。将行规要求编成简洁上口的童谣,以《手册》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背诵学习。制作四大行规规范图解、行规表现教学光盘,实现教学直观化。印制奖章、创作“岩小娃”形象,形成激励引导学生的课程形象符号,让教育生动有趣、富有儿童气息。

设置梯级评价机制,确定目标激励。设置铜、银、金质奖章,每月进行评比,激励学生持续达标;设置阳光少年、形象代言人奖项,每学期进行评选,激励学生深度达标,较好地解决行规养成过程时间长、易反复等问题。学生面貌、校园风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优化核心——打造法制教育课程主阵地。传承活动课程,寓教于乐。继续实施“八个一”(一个模拟法庭、一份法制校报、一个法制宣传室、一节法制班会课、一台法制文艺节目、一个法制主题网站、一节法制课、一套法制教材),“二走进”(走进家庭、走进社区),“两结合”(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法制漫画童谣创编活动;法制教育和益智游戏相结合的法制棋谱创作活动)法制教育活动课程。“法制棋”系列活动获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研究课堂教学,拓展阵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法制教育也不例外。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法制课堂教学研究,首先利用课程方案中的校本课程课时,每周安排一节法制课,调整师资,法制课执教由班主任兼任到由政教部门人员和信息技术小组老师专门任教,更利于保证老师的教学精力,形成研究力量。法制课执教老师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法制教师培训”活动,定期开展法制课校本教研活动,采用《小学生法制教育》和《法制教育课本》进行教学和相关研究,打造了三节法制精品课,在柳州市司法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录制了教学光盘,逐步向市级推广。探究法制课教学基本环节、模式,着手从我校法制教育新内涵出发,对现有教材进行选取、整编,形成我校法制教育的教材。

(三)追求提升——寻求书韵课程连接纽带作用。书香教师培养以教师“漂书”活动为载体,每学期完成一轮教师漂书活动,简短的阅读眉批、小小漂书交流卡在教师中传递阅读的收获体验。此外,利用学校论坛,开展阅读交流;组织专题总结活动,分享教师阅读收获。

实施“书韵童年”课程,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读书小报制作、读书卡制作、班级读书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进文庙”、“开学第一诵”、“农历节日经典诗词诵读”等活动。

重新完善“书韵童年”课程方案,对必读和选读书目进行调整,设立与“规”、“法”、“和”教育主题相衔接的书目,发挥阅读在各课程有机联系建构上的纽带作用。每两周设立一节阅读课,为阅读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保障。

(四)综合渗透——建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为课堂。建立全校层面以一二年级为内核,各年级团队发展;班级层面以班主任为内核,科任老师团队发展的工作模式。通过《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让教师明确需要培养的各项习惯及其达标特征,规范课程内容。以课堂观察、学生访谈为评价方式,以问题追踪、阶段反馈为引导手段,推动教师行为课堂建构水平提升。前一阶段,基本完成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引领,促进学生良好“听”、“说”、“读”、“写”习惯培养的研究,进行了教师课堂经典评价语言收集。将工作重点确立为“学习习惯培养与学科素养落实有机结合”的研究,通过优秀课例展示、分析,对“行为课堂”特征进行描述,让教师明确方向。组织开展“行为课堂建构”专题赛课活动,推动有效行为课堂的建构。

(五)全面覆盖——彰显法治文化。组建部门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共同参与的各子课程实施项目“智囊团”,参与课程方案制定、活动策划;组织寒、暑期专题培训活动;进行特色建设工作师生问卷调查分析,促使最大范围的学校成员深入思考学习、理解把握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理论、策略。

在校园、楼道建立“四大行规”课程、习惯养成课程、法制课程、书韵课程等特色教育主题宣传板块,营造环境文化。实施“一班一特色”工作,班级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同步。班级环境文化“三角”、“五台”体现四大特色支柱课程内容,并通过指导班主任撰写工作手记,提升教师实施特色课程的能力。

赋予常规工作特色建设主题,全面发挥法治文化育人功能。升旗仪式开设“四大行规”教育小讲堂;班队课进行行规要求学习和评章活动组织;“校长讲坛”进行“习惯成自然”专题辅导;“校长说事”进行特色课程实施案例分析引导;“校长寄语”体现习惯培养、阅读等主题;家长学校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专题辅导;红领巾广播站播报学生进行特色课程学习的体会收获。

篇5:2018校园法治惠民月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组织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月”活动的通知》(丹普法办„2018‟1号)文件精神,高标准做好法治惠民工作,切实关注和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深化法治惠民举措,推动事关民生的法律法规落实到位,我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要求,贴近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对自治法治德治的实际要求,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规家训村规民约,尤其是与农民工息息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法律救济方法和途径等,使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文明春风和法治关爱,增强道德和法律获得感,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现做如下总结:

一、提高法治认识,保障领导有效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园党组及时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班级主动干,确保使任务落实到位。

二、扩大宣传,普及知识

篇6: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平安校园

2011-12-27 16:18:38|分类: 安全工作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城西小学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宣传片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促进平安校园建设,12月6日,城西小学组织全体学生收看了法制教育片。同学们通过收看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少年犯罪画面,深深感觉到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并通过专家解说懂得了如何

保护自己,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等等。

篇7:中学法治进校园工作总结

2010年,...中学认真贯彻落实《....县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开展“法治七进”活动的实施意见》,把法律教育纳入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以“弘扬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主要工作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在全校中广泛宣传法律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将法律教育融合到学校师德师风教育,利用全校教职工集中学习和党员学习,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法律纪律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切实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改进和创新师德建设的工作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遵循青少年教育规律,切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进学生,大力开展校园法律建设,法律教育进课堂,法律意识进头脑,引导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形成诚实守法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

二、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开学初,制定本学期安全制度与措施,把安全教育与防范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各年级、班级在政教处的组织安排下,召开了班主任会议重点强调布置,各班纷纷开展了以“法律知识进校园”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并出了一期墙报,同时落实各年级、班级的安全制度和措施,确保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完善“校园警务室”、加强综合治理

政教处紧密联合“校园警务室”,协助门口保安,及时清理校园周边的小商小贩,打击校园周边社会闲杂人员,不断净化校园治安环境,以创建“平安校园”。同时,我们还邀请交警大队有关领导和“法制副校长”为全校师生做“法律知识”和“中学生如何防盗防骗、维护自身安全”的专题报告,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安全防犯意识。还组织学校文明监督岗的师生在校园附近的十字路口,协助交警人员进行执勤,从而提高了学生道路安全意识。

四、利用多种平台、加强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墙报和横幅标语等多种平台,大力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紧紧围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工作为宣传重点和中心任务,切实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平安建设工作的认同率。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到街道和社区主动打扫卫生、捡拾垃圾,从而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使大家爱护城市公共环境、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积极自觉地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工作中去。

篇8:试论高等学校校园法治化建设

一、校园法治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法治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步从“任性”走向“理性”的必经之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任性”到“理性”, 应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 高校的学生管理行为应限定在法律秩序以内, 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实现依法管理。

第二, 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的权利得到最广泛的尊重和保护。

第三, 使权力得到有效的管理与运用, 使国家已经制定的学生法律、法规和学生管理制度得到充分的普遍的实现。

二、校园法治化建设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利益的保护和实现, 一旦自身权利受到侵害, 就会采取司法手段解决, 这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同时我们看到近年来大学生状告母校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不乏是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 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于是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外, 过去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国家计划招生, 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 高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管理上强调意志的统一和学生的服从。但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这都对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求高等学校法治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状堪忧。从总体上看, 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还未形成成熟的法治管理体系, 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础比较薄弱, 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其中包括:

1. 思想观念不适应, 依法管理的意识薄弱;

2. 管理制度陈旧、不健全, 有缺位现象;

3. 管理松懈, 有规定无执行, 人治大于法治, 任性大于理性;

4. 有些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5. 缺少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服务体系。

2009年1月发生在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的“炸猫”事件, 对于学校是否应当处理炸猫学生朱某, 社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面, 有人认为朱某用鞭炮将校园内的流浪猫炸死, 手段残忍, 情节恶劣, 事件公开后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声讨, 对这种品德败坏的学生学校应当进行严肃的调查和处理;另一方面, 有人认为该生的行为固然令人不齿, 却没有对其他人和校园公共设施进行损坏, 没有触犯校规校纪, 更未触犯国家法律法规, 可以对其进行深刻教育, 令其反省自己的行为。

这些争端说明了高校管理工作必须要依赖完善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 在学生管理 (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者) 、学生行为规范 (针对学生本身) 等方面应当分别制定相关的、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

三、校园法治化建设的途径

在大学生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进行校园管理的法治化建设已变得刻不容缓。通过对近年来校园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纠纷的探讨和解决, 进行校园法制化建设的途径也初露端倪。

1. 完善相关的教育法律体系

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而完善教育法规体系, 一方面要“修”, 一方面要“立”。目前, 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规范高校行为的法律法规, 如《教育法》、《教师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调整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建立和维护高校体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个法律体系不够完备, 至少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尚且存在空白, 如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限,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纠纷的解决方式等。

2. 坚持德、法并存的管理原则

德法并存, 就是要实现思想教育和制度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统一。依法管理是保障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稳定有效的基础和前提, 但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却离不开思想的配合。依法加强学生管理, 要以教育为前提, 即教育在前, 惩罚在后。惩罚要做到合情合理, 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 避免在惩罚之后引起争端和矛盾。

3.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尽管大学生法治教育已经进入校园进入课堂, 然而学生重学轻用, 法律意识淡薄, 不能用法律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 学生受到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 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罔顾校规校纪。因此要大力加强学生法治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 使其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学习阶段。这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有利于推进高校依法办学的进程。

4. 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学法、懂法, 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做到依法行事, 依法育人, 真正把教育、管理学生与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结合起来, 既要严格教育、管理学生, 又要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 政府逐步下放对高校的支配权, 使高校获得了自主办学和自主管理的权力。随着高校自主行使决定权的行政事务范围的扩大, 学校独立意识的合理合法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颁布后, 高校作为独立的教育机构的法人, 依法获得了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利。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对于维护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 保持高校的良性运行, 促进高校发展, 培养合格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 司法救济

司法救济是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进行救济的最后渠道, 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矫正的正义”。学校能否作为被告曾经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问题, 根据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看来, 学校都可以作为行政主体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学校内部管理冲突中的个体有了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救济的权利, 这样, 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也就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 被纳入了行政诉讼制度的监督范围里, 从而开辟了对高校内部管理行为进行审查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宗登超, 《论公立高校学生司法审查的限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3月

篇9:兴学重在弘扬校园法治文化

法治校园的精神在于师要有道

韩愈重视教育。他在《潮州请置乡校牒》中指出:“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他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标准。“道”是师的基础,是前提条件,没有“道”就不成其为师。以韩愈的角度来说,“道”是儒家之道,是传承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从今天时代的要求来说,“道”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信仰、理想和德行,也是为人师表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为祖国未来培养一大批栋梁人才的鸿鹄之志,为教育事业创出一片绚烂的天地,一步一个脚印,用优异成绩体现人生价值,做一名师德高尚、理想坚定、开拓创新、宏业有成的优秀教师。

韩愈在《师说》中开宗明义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有信仰,有理想,有道德,还要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胸怀祖国,志存高远,心中有“物欲横流,永不心动;学生有为,吾愿足矣”“浇得繁花春满园,何等难辛也等闲”“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精神,做一个厚重伟岸的人民教师。这是“道”的现代版的精粹。

法治校园的宗旨就要以生为本

韩愈认为,师与生的关系是以“道”和“业”来衡量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代提出的“以生为本”,是发展和深化韩愈对待“弟子”的思想,这就是当代发展教育事业的宗旨。

我校坚持走一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围绕学生的特点和昌黎的实际,下足功夫培育栋梁之才。我们重在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让小天使们明白做人的事理,践行做人的规范,以励志信念激励他们叩开知识的大门。多年来,昌黎学子的成绩出类拔萃,名列前茅。涌现了北大学生苏一驰、国家华罗庚数学竞赛“双银奖”黄腾达、全国城市运动会跳水冠军马凌、被港澳和许多国内大城市专家誉为“小打字王”的纵横码高手黄少汶、中国空政歌舞团独唱演员袁东方、荣获李嘉诚基金会“海上学府奖学金”的大陆唯一一名代表卢珩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十分丰硕,被授予“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 “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学习科学研究先进单位”等称号,纵横码也成了学校品牌。我们坚持学生个性发展与共性发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喜爱和特长,有目的培养学生在全面学好知识的基础上开“小灶”,促使他们强身壮体,为他们的特长安上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学校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快乐教育,把琴、棋、书、画、潮曲、厨艺、纵横码、遥控技术等搬进了课堂。

法治校园的策略重在人文关怀

韩愈被贬潮州,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德政业绩永留潮州青史。他的理念对昌黎学校的影响是深刻的。大家认为,人文关怀是实施以法治校的重要策略,以法治校也需要对学生充满大爱。寒冬时,教师就是一盆火,温暖学生;风雨时,教师就是挡风墙,倍加呵护;迷惘时,教师就是一盏灯,照引坦途;困倦时,教师就是一张床,舒适入梦。昌黎学校实现了“制度是刚性,管理有人性”的完美结合,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落实了制度,把事情办好。原学校副校长的湘桥街道关工委副主任陈佩珊配合学校人员,关爱弱势群体的事迹,受到教育部关工委、省、市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多年来,在学校和关工委大爱的教育培养下,矫治了160多名“问题学生”,他们大多数成为品德兼优的学生。上面提到的昌黎精神还有“多维评价”“向前看,秋后不算账”“死制度变为活行动”等,使“以法治校”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成效卓著。

篇10:望岗小学“法治进校园”活动总结

为增强广大师生的法治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我校师生于12月13日下午3点集中收看了由市检察院在虹路小学举办的“法治进校园”讲座。

此次法治讲座以珍爱生命为主题,从防暴力、防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多个方面对全体师生进行教育,给全校师生上了一次生动的法制安全教育课。司法人员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述了什么是违法与犯罪,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针对青少年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性格急躁、自控能力较弱、法治观念淡薄的一些不良现象,用生动的案例、深刻的教训,警示学生要遵纪守法,不要做让个人后悔、家庭蒙羞、社会不安的糊涂事情,教育大家要充分认识打架斗殴的严重危害,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充分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以真才实学回报家长和社会,他们还向全校师生讲解了校园突发不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等。

篇11:法治进学校校园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法治进学校”工作深入发展。

我校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中,始终坚持“四个落实”,做到“三个到位”。

坚持“四个落实”。一是机构落实: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书记及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法治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法治进学校”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管理体系。二是人员落实:配齐配强三支工作人员队伍,即以校长、法制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队伍;以法治教育兼职教师、家长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辅导人员队伍;以德育处、团队和班主任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施教人员队伍,各工作队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健全。三是责任落实: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目标责任制实施范围,和学校其他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一起总结,形成既有齐抓共管,又有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四是制度落实:学校制定《师德师风承诺书》并与全体老师签订,强化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提高教师依法执教能力。

做到“三个到位”。首先是认识到位:将法治教育与教师政治学习有机结合,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范围。通过组织专题学习、聘请领导和专家作辅导讲座、组织课题研讨、布置自学任务、开展经验交流等形式,以《五五普法教师读本》和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学习内容,提高教师依法治校的认识和依法执教的水平。其次是工作到位:严格实施计划管理,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各阶段工作计划,保证法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运行;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的真正落实;定期总结表彰,强化工作激励机制。第三是资料管理到位:我们将建立学校法治教育专项资料,收集包括上级文件、校内各项工作材料在内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和计算机教学软件资料,实施规范化管理,对问题学生专门建立个人档案,实行追踪管理,努力做到分类科学、记载详实、装订规范。建立教师法治教育档案,加强对教师学法用法的指导管理。

二、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依法治校活动。

我校结合自身特点,分别从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个层面开展法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对学校领导、教职工的法治教育。学校领导带头学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参加普法学习不少于规定学时。重点学习和掌握《宪法》和《教育法》重要法律法规,提高学校行政执法透明度,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和校务公开制度,并严格执行。利用政治学习,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文件,初步掌握与教育有关的法规基本知识,强化法制观念,熟悉与教育工作相关的、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

(二)着重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我校充分认识法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并扎实有效地展开法治教育,从而有效地限制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一是行为规范教育。本年度我校法制教育以新修订的《守则》和《规范》为切入口,以“学规范、争五好”为养成教育主题,通过《守则》和《规范》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要求各个学生能记、会背、能对照、会执行,同时利用广播站、学校橱窗等宣传阵地进行有关学校课间纪律、放学排队纪律等各项规定的宣传。守纪是守法的最基础的环节。二是法律常识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和学校橱窗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的有关法律常识的教育,定期邀请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法制、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讲座,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通过黑板报评比、国旗下的讲话和主题班队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同学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在校内形成了弘扬法治精神的强大舆论氛围。四是组织学生到政法单位观摩学习和旁听庭审现场;充分发挥县看守所作为青少年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基地的功能,通过“警钟长鸣”图文讲法、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知识竞赛以题释法、走进看守所听失足少年现身说法等新颖活泼的法治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守法护法行动中健康成长。五是学校特别重视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工作。每学期初,我们都要对学校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排摸,确立需要帮教学生名单,建好帮教记录。对帮教学生进行重点跟踪,密切关注其校内、校外行为,并对其行为进行指导,落实帮教措施,做好对他们的转化工作,确保无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上一篇:竞选文娱部长工作设想下一篇: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Unit 3&Unit4 单元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