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作文

2024-05-11

科普小知识作文(精选12篇)

篇1:科普小知识作文

科普知识

英国剑桥大学最近在一项研究中,分析了10多个国家的人的饮食习惯和癌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小肠、结肠和直肠癌的发病率越低。比如,以肉类食物为主食的澳大利亚人,结肠癌发病率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的中国人的4倍。

所谓淀粉类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麦等,以及根茎类蔬菜,如土豆、山药、薯类等,此外,还包括各种豆类和香蕉等含淀粉比较多的水果。

研究人员指出,淀粉类食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抑制肠癌:一是当淀粉进入肠道后,经一系列反应有助于增加粪便,促使结肠排泄,加速致癌代谢物排出体外。二是淀粉在肠内经发酵酶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丁酸盐。实验已经证明,丁酸盐是有效的癌细胞生长抑制剂,它能够直接抑制大肠细菌繁殖,防止大肠内壁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

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选择含淀粉的食物呢?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超市中粗加工未经去除谷皮的全谷食物,如谷类面包应是首选。购买谷类面包时要注意识别:如果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谷类,说明它的谷类含量的确丰富;如果谷类成分排在其他成分或者糖的后面,说明这种食物里谷类成分不多。还有一个方法是:用手拿着面包,如果感觉面包密实紧凑,有明显的麦粒,就是谷类含量丰富的面包.除了谷类面包以外,用荞麦做成的面条、凉粉、烙饼、蒸饺和米饭等主食也是不错的选择。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E的五谷杂粮粥,比如腊八粥、八宝莲子粥、荷叶粥等则更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科学小知识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20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人们已经发现的地球自转速度有以下3种变化:① 长期减慢。这种变化使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长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2000万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学家发现在三亿七千万年以前的泥盆纪中期地球上大约一年400天左右。②周期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从天文测时的分析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此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约为20~25毫秒,主要是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③不规则变化。地球自转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其原因尚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近数十年来,地球自转减慢还与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其反作用力让地球自转直接变慢,根据动量守恒的原理,这种因素应该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转变慢的最主要原因了。所以人类为了地球的安全,发射的卫星不应该再借助地球自转的动量。

更多热门文章:

篇2:科普小知识作文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20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人们已经发现的地球自转速度有以下3种变化:① 长期减慢。这种变化使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长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万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学家发现在三亿七千万年以前的泥盆纪中期地球上大约一年400天左右。②周期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从天文测时的分析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此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约为20~25毫秒,主要是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③不规则变化。地球自转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其原因尚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近数十年来,地球自转减慢还与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其反作用力让地球自转直接变慢,根据动量守恒的原理,这种因素应该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转变慢的最主要原因了。所以人类为了地球的安全,发射的卫星不应该再借助地球自转的动量。

篇3:科普小知识作文

手是人体的“外交器官”, 人们的一切“外事活动”, 它都一马当先, 比如从事各种劳动、到垃圾、刷痰盂、洗脚、穿鞋等, 都要用手来完成。因此, 手就容易粘染上许多病原微生物。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一只没有洗过的手至少含有 (4~40万) 个细菌。指甲缝里更是细菌藏身的好地方, 一个指甲缝里可藏细菌达38亿之多。另外有人作过一个试验, 急性痢疾病人用5~8层卫生纸, 痢疾杆菌还能渗透到手上, 并在手上存活3 d。流感病毒可在潮湿温暖的手上存活7 d。因此, 手是很脏的。而且外出旅游、参观学习、执行任务时, 手经常接触一些物品, 都会把手弄脏。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和一些表面健康但实际身体内带有病毒者, 常常把致病微生物传播到各种用品用具上, 当健康人的手接触后, 致病微生物便来到手上。如果饭前便后不洗手, 就可以把细菌带入口中, 吃到肚里,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菌从手来, 病从口入”。所以要养成勤剪指甲, 饭前、便后、劳动后洗手的习惯。

洗手可去除粘附在手上的细菌和虫卵, 用流水洗手, 可洗去手上80%的细菌;如果用肥皂洗, 再用流水冲, 可洗去手上99%的细菌。洗手中应注意:不能几人同用一盆水, 以免交叉感染, 互相传播疾病;时间应超过15 s。

篇4:航天科普知识问答

空间的概念,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既熟悉又模糊,似乎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既然要讲空间应用,就要对空间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中国现代科学全书》承传汉语字义解释说,“空间”是指“中无所有之处”,泛指“天空”。显然,这个定义在这里需要进行修正。

如果空间是“中无所有”,那么就谈不上利用。现代航天活动已经用事实说明“空间不空”,空间充满着如今人类认识和未认识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物质和现象。这些物质和现象直接影响着地球人类的生存,也是可以为地球人类所利用的资源财富。

围绕地球的大气层是由氮、氧、少量水汽,以及微量惰性气体氩、氖,微量二氧化碳、臭氧和硫、碳、氮的各种化合物质等组成的。大气层外的太空,即使是广阔的宇宙空间,虽然那里是高度真空,但仍然弥散着氢和氢原子,以及各种物质形态的星系、恒星、行星和特殊天体,宇宙空间中还弥漫着宇宙尘埃和看不见的各种宇宙射线,有地球上无法获得的自然现象和极端条件。现代天文学和宇宙学预测,组成宇宙的物质大部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些都说明了空间不空。

(摘自《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探秘太空》)

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吗?

科学家说,在整个宇宙中,暗能量占73%,暗物质占23%;发光物质恒星和发光气体等只占0.4%;不可见的普通物质如星系际气体、中微子、超重黑洞等占3.6%。至今还没有人真正探测到暗物质,甚至连探测的方法也还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但是对星系的大量观测事实和基于引力理论的分析,支持了这一观点。如果这一理论得到直接观测验证,如果暗能量、暗物质能够提取出来为人类利用(现在还没有任何理论支持这一设想),那么世界还存在能源危机之说吗?这近乎于幻想,但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无异于揭开上帝秘密宝盒的盖子。这一问题如果得到解答,将揭示出宇宙的形成与演化、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乃至宇宙未来的变迁等众多科学之谜。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空间站上进行的反物质探测研究(AMS),被称为当代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中国科学家也参与了其中的工作。中国科学家正在酝酿在我国今后的空间站上开展暗物质、暗能量研究。如果有一天中国科学家能够探测到暗物质,将大大改变人类对世界、对浩瀚宇宙的认识。

(摘自《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探秘太空》)

为什么飞机不能像火箭一样在大气层外飞行?

我们都知道,飞机上天要携带燃料(航空煤油),通过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来为发动机提供动力。但这个燃烧过程光有燃料是不行的,它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化剂。飞机不需要带氧化剂,它周围的空气可以给它提供足够的氧化剂——氧气,可这同时也就限制了它的飞行高度,因为大气层中的氧气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导致飞机发动机的功率相应下降,真空状态下甚至会失去动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火箭发射时不仅带有燃料,同时还自带氧化剂。因此,火箭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高度不受大气层的限制,而且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外界大气压力逐渐减小,它所产生的推力还会相应增加,到达真空状态时推力将达到最大。

(摘自《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通天神箭》)

载人航天的目的是什么?

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绝不只是为了欣赏天上的美景,而是要进一步探索宇宙奥秘,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从而为人类造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类一直在不断努力扩展自身的活动空间,其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距地面100千米以上的太空是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外的空间,那里有很多地球上所缺乏的资源,包括太阳能、强辐射、高洁净、高真空、微重力、大温差、高远位置,以及月球、行星、小行星上的稀有矿藏等,开发这些资源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每秒钟将81万亿千瓦的热能送到地球,相当于现今全世界每秒发电量的数万倍,因此,太阳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洁净能源宝库,充分利用太阳能前途无量。由于不受大气层的影响,地球轨道上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的2倍,达1.4千瓦/米2,所以在太空开发太阳能资源效率非常高。目前,航天器上的太阳能发电仅供航天器本身使用。随着地球能源的日趋紧张,一些国家已开始把建造太空发电站作为一种新的战略选择。初步设想是:太空发电站先把太阳的光能高效率地转变成电能,然后再通过微波或激光把电能发往地面。

太空中的宇宙辐射强度比地面大得多,并且是全谱段的。特别是宇宙高能粒子,这一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太空育种,就是利用空间宇宙射线、交变磁场、微重力等特殊的太空环境因素对种子和微生物施加影响,使农作物种子产生在地面环境中得不到的变异,最终筛选出有着优异变异性能的农作物新品种。

在200千米~500千米高的低轨道空间,真空度为10-4帕,而在35800千米高的地球静止轨道上,真空度则为10-11帕。太空中的真空环境是地面人为的真空条件无法比拟的,十分有利于高纯度材料加工、蛋白质提取、药品研制等。在太空高真空环境中,物体被太阳直射的一面可以达到100℃以上的高温,而阴面则可以保持一100℃以下的低温,两者之间形成了很大的温差,而且非常稳定。这一特殊资源恰好是某些特殊应用梦寐以求的环境。

利用航天器的飞行,还可派生出轨道资源和微重力资源等。自从航天器问世后,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太空的轨道资源,因为站得高、看得远。站在珠穆朗玛峰上,能看到0.07%的地球表面;在离地面200千米高的轨道上,可以看到1.5%的地球表面;在距地面358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则可以观察到42%的地球表面。利用高远位置这一有利条件,可进行遥感、通信、导航等。为此,旨在开发太空轨道资源的各种航天器竞相升空。在太空“制高点”上不仅可观地,也能望天,在那里进行天文观测不受大气层的影响,使全波段天文观测变得轻而易举。

微重力(重力加速度小于10-4g)环境是一种宝贵资源,人类用这种资源已进行了地面上难以实施的科学实验(如微生物、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培养与分离)、新材料加工和药物制取等。因为在微重力条件下,气体和液体的热对流基本消失,不同密度物质的分层和沉积消失,即密度不同的液体可以相容在一起。这对生产极纯的化学物质、生物制剂、特效药品,以及均匀的金属基质复合材料、玻璃和陶瓷等都很有用。由于重力微弱,在太空)台炼金属日寸可以不使用容器,即采用悬浮冶炼,因而冶炼温度可以不受容器耐热能力的限制,进行极高熔点金属的冶炼,避免容器壁的污染和非均匀成核结晶,改善合金的金相组织,提高金属的强度。

太空还是一种旅游资源。人在太空可以欣赏美丽的地球和宇宙景色,体验微重力带来的奇妙的漂浮感觉。尽管目前每人每次太空旅游的费用高达几千万美元,但截至2009年4月,已有6名太空游客上天,其中Word软件之父西蒙尼还曾“二进宫”。现在,美国准备打造太空旅馆,现已发射了2个充气式试验舱,而俄罗斯则筹划太空行走旅游和月球旅游。

离地球最近的月球上有丰富的氧、硅、铁、镁、钙、铝、钛、锰等元素,还有地球上稀缺的理想核聚变发电原料——氦-3,有些科学家认为开发月球上的氦-3是化解人类能源危机的可能途径之一。另外,月球上无大气,具有黑夜和低温时间长等有利的环境条件,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和天文观测基地。今后,人类还可以开发小行星和彗星上的资源。金属型小行星上有丰富的铁、镍等金属,有的还富含金、铂等贵金属和珍贵的稀土元素;彗星上则有丰富的水冰。这些资源既可供地球上使用,也能用于在太空建设航天港和太空城。

篇5:翡翠知识小科普

1、翡翠是什么?

从广义上讲翡翠是指具有商业价值,达到宝石级硬玉岩的商业名称,是各种颜色宝石级硬玉岩的总称。

狭义的翡翠概念是单指那些绿色的宝石级硬玉岩。地质学称翡翠为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并以铬为致色元素的硬玉岩。达到宝石级的翡翠单从组分上讲,非常接近硬玉的理论值。

2、翡翠的.“种水”是什么?

翡翠的“种水”主要是指翡翠的结构粗细和透明程度,行话称为“种”,透明度称为“水头”,硬玉矿物颗粒越细小,结构越致密,其种就越老,水头就越好。业内人士以光线射入翡翠的深浅程度来衡量其透明度。

玻璃种:具有玻璃光泽,透明度高,水分充足,其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冰种:质地细腻,外层光泽很好,半透明至透明,清亮似水,透明度仅次于玻璃种,冰种翡翠给人以冰清玉莹的感觉。这两种是翡翠中公认的高档品种。

3、翡翠的底是什么?

“底”的含义是翡翠的颜色部分及以外部分的干净程度与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种”、“水”、“色”之间相互映衬关系。也称“底”为“地”、“地张”或“底障”等。

翠与翠外部分要协调,若翠很好,但翠外部分水差杂质脏色多,称“色好地差”。翠的“水”与“种”要协调,如“种”老色很好,水又好,杂质脏色少,相互衬托,强烈映衬出翡翠的清丽,润亮及价值来。

“底”的结构应细腻,色调应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应方能称“底”好。

4、翡翠的皮是什么?

绝大多数翡翠原料均有皮,特级翡翠也有皮。翡翠的皮是翡翠原料在搬运过程中的风化作用而形成。

皮的颜色有,黑、灰、黄、褐、浅黄、白等色,皮的颜色的形成是两种地质作用的综合,即由翡翠外部氧化作用使铁的氢氧化物渗透到翡翠皮面的细小微裂隙中,再与表皮下正在氧化的杂质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皮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度、凸凹度大致可估计出翡翠原料内部的色彩、水头好坏、地的好坏、种的老嫩及裂结的多少。

5、翡翠开天窗是什么意思?

开天窗,也叫开门子,因为翡翠原料是被一层皮包裹着,不知其内好坏,故在原料上切割一片下来以供观察,称为开门子。

擦口指在翡翠上用锉刀或砂条把皮擦掉,露出翡翠来,以供观察它的质量。但切口或擦口处,均为翡翠的局部地段,不能说明翡翠的全部,有很大的风险性。从局部开口处来估计推测其内的好坏,是否有绿等,是一门很高的技术。

6、翡翠的新坑老坑是什么?

坑也称老厂,新坑也称新厂或新厂玉等,在玉石矿山,凡通过河水冲刷搬运而又沉积堆积下来的翡翠称老坑老厂。那些“原岩”也称生根石称新坑新厂。在矿山一般称新坑老坑而在矿山以外的内地也称新种或老种等。

篇6:科普小知识

1为什么兔子不用喝水?(因为兔子的主食青菜里有大量水份,足够身体的需要了,如果肠里的水一多,就会患肠胃炎。但兔子体内缺水时,也是可以喝水的)

2在离南极最近南美洲的海伦娜岬角,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如羊会得白内障变成盲羊,猎人随手可拎起一只瞎了眼的野兔回家享口福,天上飞的野鸟因视力不好,辨不清方向而误闯百姓家里,就连河里的鱼也是盲鱼,许多在这里居住的人得了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生产缓慢,农作物减产,请问。这是为什么?(这一地区的上空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紫外线过强所造成的)

3、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是舌头。

4.跳蚤可以跳过比它们350倍身长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跳过一个美式足球场。5.用电应注意的事项:

1、不得超负荷用电,尽可能采用自动空气开关;

2、空调设备回路应采用单独回路,插座宜采用阻燃插座;

3、要经常检查电气线路,防止老化,短路,漏电等情况;

4、不得用其他导线代替保险丝;

5、不得乱拉电线,乱增加电器设备;

6、不得偷电.6.如何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1.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直接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2.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做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

3.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快用锅盖盖在锅上,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4.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使用中应当特别小心,尤其不要随便去触摸。

7.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8.、平均来说,一个成人在清晨比在傍晚时高上0、4寸。因为在白天脊椎的软骨组织容易遭到压迫。

9.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10.你知道亚马逊河流入大西洋的水有多少吗?在河流出海口100英里以内的大西洋,你所喝到的水都还淡水.11.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1)早晚洗脸(2)早晚刷牙(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5)勤洗头(6)勤洗澡(7)勤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9)不喝生水(10)不躺着看书 12.怎样保护牙齿?(1)吃东西后漱口(2)早晚刷牙(3)不咬过硬东西(4)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5)睡前不吃东西(6)患牙病及时治疗

13、为什么不能咬笔头和手指?(1)笔头,手指不干净(有细菌,虫卵,尘土等),可引起疾病(2)影响牙齿和手指发育。

14.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人体是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在吸入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后,它会进入人体的血液,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要比氧气强250倍,它很快抢占血液中氧气同血红蛋白结合的位置,造成大脑和躯体缺氧,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

15.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16.“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17.打雷科普小知识

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18.飞机科普小知识

篇7:肥料知识小科普

1、什么叫肥料?

凡是施于土中或喷洒于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良土壤性状,培肥地力的物质,都叫肥料。直接供给作物必需营养的那些肥料称为直接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和复合肥料都属于这一类。而另一些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的肥料称为间接肥料,如石灰、石膏和细菌肥料等就属于这一类。

2、肥料有哪些种类?

按化学成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

按养分分:单质肥料、复混(合)肥料(多养分肥料);

按肥效作用方式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

按肥料物理状况分: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体肥料;

按肥料的化学性质分:碱性肥料、酸性肥料、中性肥料;

3、什么是化学肥料?

从狭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生产的肥料;从广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工业生产的一切无机肥及缓效肥。所以一些人只把氮肥叫做化肥是不全面的,化肥是氮、磷、钾、复合肥的总称。

4、什么叫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农村利用各种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人畜排泄物等有机物料,就地积制或直接耕埋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习惯上也称作农家肥料。

5、有机肥料分为多少类?

有机肥料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类:(1)粪尿肥:包括人畜粪尿及厩肥、禽粪、海鸟粪以及蚕沙等。(2)堆沤肥:包括堆肥、沤肥、秸秆以及沼气肥料。(3)绿肥:包括栽培绿肥和野生绿肥。(4)杂肥:包括泥炭及腐殖酸类肥料、油粕类、泥土类肥料以及海肥等。

6、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有什么差别?

(1)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化学肥料只能提供作物无机养分,长期施用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使土壤“越种越馋”。

(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所含养分全面平衡;而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

(3)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需要大量施用,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少。

(4)有机肥料肥效时间长;化学肥料肥效期短而猛,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环境。

(5)有机肥料来源于自然,肥料中没有任何化学合成物质,长期施用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化学肥料属纯化学合成物质,施用不当能降低农产品品质。

(6)有机肥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只要经过充分的腐熟处理,施用后便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长期施用化肥,由于降低了植物的免疫力,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维持作物生长,容易造成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

(7)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生物转化过程,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导致土壤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7、什么是BB肥?

BB肥名称来源于英文Bulk Blending Fertilizer,又称掺混肥,它是把单质肥料(或多元肥料)按一定比例掺混而成。

8、BB肥特点是什么?

BB肥特点是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比例容易调整,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生产出各种规格的专用肥,比较适合测土配方施肥的需要。

9、常用的氮肥品种分为哪几类?

常用的氮肥品种大至分为铵态、硝态、铵态硝态和酰胺态氮肥四种类型。近来又研制出长效氮肥(或缓效氮肥)新品种。长效氮肥包括全成有机氮肥和包膜氮肥两类。

10、氮肥主要有哪些品种?

各类氮肥主要品种如下:

(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

(2)硝态氮肥:有硝酸纳、硝酸钙;

(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

(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

11、常用的磷肥品种分为哪几类?

(1)水溶性磷肥。主要有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和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

(2)混溶性磷肥。指硝酸磷肥,也是一种氮磷二元复合肥料。

(3)拘溶性磷肥。包括钙镁磷肥、磷酸氢钙、沉淀磷肥和钢渣磷肥等。

(4)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骨粉和磷质海鸟粪等,只溶于强酸,不溶于水。

12、常用的磷肥品种特性如何?

(1)水溶性磷肥适合于各种土壤、各种作物,但最好用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其中磷酸铵是氮磷二元复合肥料,且磷含量高,为氮的3~4倍,在施用时,除豆科作物外,大多数作物直接施用必须配施氮肥,调整氮、磷比例,否则,会造成浪费或由于氮磷施用比例不当引起减产。

(2)混溶性磷肥最适宜在旱地施用,在水田和酸性土壤施用易引起脱氮损失。

(3)拘溶性磷肥不溶于水,但在土壤中能被弱酸溶解,进而被作物吸收利用。而在石灰性碱性土壤中,与土壤中的钙结合,向难溶性磷酸方向转化,降低磷的有效性,因此,适用于在酸性土壤中施用。

(4)难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主要靠土壤的酸使它慢慢溶解,变成作物能利用的形态,肥效很慢,但后效很长。适用于酸性土壤,用作基肥,也可与有机肥料堆腐或与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效果较好。

13、什么是缓效肥料?

养分所呈的化合物或物理状态,能在一段时间内缓慢释放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肥料。缓释是指化学物质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效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

14、什么是包膜肥料?

为改善肥料功效和(或)性能,在其颗粒表面涂以其他物质薄层制成的肥料。

15、什么是肥料品位?

篇8:加大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

“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加吗,甜蜜素是什么?保健品真能保健吗?咱们省对小作坊、小摊贩是如何监管的,老年人饮食应注意哪些……”,6月10日上午,陕西省在西安市大唐西市广场举办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吸引了不少路人前来观看询问。省食安办、卫计委、工商、质监、公安、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接受群众现场咨询投诉。省政府副省长祝列克、省政协副主席冯月菊以及省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现场各厅局展台前,祝列克仔细询问了陕西省食品安全现状、监管体制衔接是否顺畅以及食品安全辨别常识,倾听群众有关食品安全意见和建议,要求食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同时也要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今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从6月10日至22日,活动启动后,陕西省进一步结合监管工作实际,举办食品安全系列深度行活动,主要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五期专题互动访谈和食品安全系列讲座;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举办检验检测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活动和走进食品企业活动等

篇9:羊奶知识小科普

为什么喝牛奶腹胀、腹泻、肠胃不适的人较多,而喝羊奶就很少?

一部分人是由于对牛奶的a-S1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过敏,因对牛奶过敏而产生腹胀、肠胃不适的反应,而羊奶与母乳一样优质蛋白多,均不含这些可致过敏的蛋白。

另一部分是由牛奶的乳糖不耐症引起,这部分人在饮用牛奶后往往立即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这是对牛奶消化吸收不良造成的,而羊奶的乳糖能被入体吸收,不会产生乳糖不耐症。

为什么羊奶比牛奶更好消化吸收?

牛奶中比较不易消化的是脂肪,牛奶的脂肪球大,而且含有凝集素,使脂肪球粘在一起。而羊奶与母乳的脂肪结构十分接近,仅为牛奶的1/3,极为细小且不粘结,容易消化吸收。

除脂肪外羊奶的其它分子结构也与母乳十分接近,脂肪颗粒细小,蛋白分子结构小,易于消化;

为什么羊奶比牛奶更接近母乳?

羊奶酪蛋白含量低,奶清蛋白质高,其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母乳相近。小而软的凝奶颗粒,比牛奶更小的脂肪球,使之更容易消化吸收。可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羊奶中含水量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和抗病力。羊奶的核柑酸比牛奶、母乳含量都高,对婴幼儿大脑发育增强智力十分有益。

羊奶中的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婴幼儿胃肠及肝脏等器官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羊奶不含过敏源,更是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的最好选择。

为什么医生建议喝牛奶大便干燥的小孩改喝羊奶?

因为牛奶的脂肪颗粒较大,蛋白质分子结构也较大,在宝宝胃肠中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消化吸收的过程缓慢,造成肠壁吸收粪便水份的时间延长,因此喝牛奶的宝宝通常大便比较干燥。

而羊奶与母乳一样,脂肪颗粒细小,蛋白分子结构小,羊奶在宝宝胃肠停留时间短、吸收快,肠壁吸收粪便水份较少,所以喝羊奶、母乳的宝宝一般大便都比较稀。喝牛奶大便干燥的宝宝改喝羊奶后可以较快得到改善。

为什么喝羊奶不发胖?

因为羊奶的脂肪与母乳相同不仅脂肪球颗粒小而且多为中链脂肪酸极易消化吸收羊奶的脂肪一般不会转化为人体脂肪贮存所以喝羊奶不会发胖。

为什么喝牛奶的小孩消化不良,而改喝羊奶就好了呢?

篇10:科普物理小知识

会发生地震的原因

地震,又地动。地震是对人类社会乃至大自然影响很大的一种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呢?

民间传说:古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常常借助于神的力量。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大地的底下有一条鳄鱼,当它眨眼的时候就会发生地动。

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地震的神就是海神普舍顿。

这些当然都是无稽之谈,荒诞不经。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这样的说法,那么地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按照地震成因的不同,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种类型: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植物能够预测地震

大地震之前,往往有不少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对地震作出预报。那么,植物能不能预报。

我国地震学家在调查地震前植物的变化时,发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情况。例如,在地震前,蒲公英在初冬季节就提前开了花;山芋藤也会一反常态突然开花;竹子突然开花,大面积死亡等。这些异常现象往往预示着地震即将发生。

合欢树能震前两天作出反应,感觉到地震,并在出现异常大的电流;余震期间,电流的活动也相应地逐渐减少。

霜的形成

霜是水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是一种寒冷的时候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融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下霜“。翻翻日历,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

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为什么天空呈现不同的颜色

大自然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到我们接触到的固体的颜色,但是对于流动的云和变幻莫测的天空,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也呈现这么多变化呢?

天空中色彩各异的颜色是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阳光在大气层中的散射所引起的。我们所看到的天空的颜色,实际上是大气层散射的光线的颜色。如果天空是十分纯净的,没有大气和其它微粒的散射作用,那么,除了能看见太阳、月亮、星星以外,整个天空背景将是一片黑暗。

大气对不同色光的散射作用并不是“机会均等”的,在相同的非均匀媒质中,光的波长越短,散射就越强。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要比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的散射能力强10万倍;另一方面,散射强度与媒质中质点的大小有关,质点越小,越有利于短波光线的散射,而不利于长波光线的散射。

在晴朗的天气中,大气比较纯净,大气分子是极细小的质点,有利于短波光线的散射,所以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极易通过大气散射开来,散布在整个天空背景上,由于人眼对紫光不太敏感,所以天空看起来就成了蔚蓝色。

为什么红海的颜色是红的

红海位于亚洲与非洲之间,海水不仅清澈透明,而且水温较高,很适合游泳、洗浴。所以,红海历来为世界上最美的海滨休闲胜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在这里旅游度假。不过,红海最吸引人的地方,却是它常呈现为红色的海水。

红海地区的气候炎热干燥,海水蒸发强烈,这使红海的海水含盐量大,水温高。这些条件,正适合蓝绿藻类在这里大量繁殖生长。其实,蓝绿藻类的颜色并非蓝绿色,而是红色。在海水中出现大量的红颜色藻类,海水自然就被映照成红色了。

篇11:动物科普小知识

现在,世界上共有七大类海龟,它们都以大海为家。可是它们的祖先却是在陆地上生活的。从生命的演化史来看,爬行动物起源于两栖动物,是因为它们能生出羊膜卵而区别于两栖动物的,由于羊膜卵的产生,动物就可以到陆地的腹地繁衍生息。所以最早期的爬行动物正是由于能够完全在陆地上生活,才被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此,海龟肯定是从在陆地上生活的早期祖先进化而来的。海龟被称为次生下海的脊椎动物。

现在的海龟终生生活在大海之中,体型较大,长达1米以上,体重超过100公斤,最大的可达2米以上,体重有500公斤。四肢已经从适合于陆地生活的腿和脚演变成适合于游泳的、桨状的鳍脚,前前肢大于后肢。和许多陆生的龟不同,它们的头和四肢都不能缩入巨大的龟甲内。海龟的潜水能力也特别长,有的能够在水下呆上一昼夜或更长的时间。

海龟平时性情温顺,但到了每年的发情期,活动非常频繁,争先恐后地去寻找自己的伴侣。每年4-6月份是海龟的繁殖旺季,成群结队的海龟从千里之外回到故乡的小岛上产卵。雌龟常常在风静月明的夜晚随着涨潮的海水,爬上沙滩,寻找适宜的产卵地点。

海龟每年都沿着一定的回游路线,作长距离的往返游行,从不迷失方向。就连从未出过门的幼龟也能沿着母亲走过的路,游回到原来的栖息地,据专家研究,海龟的这种本领是由海龟体内的生物钟所控制的,它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参照海流和水温来校正它们的前进方向。科学家正在努力探索这一奥秘,以便根据它的原理来研制新的导航仪器。

我国北起山东沿海,南至南海诸岛都有海龟的分布。海龟的龟板及脂肪可以入药,血液和胆汁也有药用价值,是一种珍贵的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动物科普:蓝血活化石--鲎

看看这种奇怪的动物,长的好像个瓢似的,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告诉你们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鲎!

鲎,是曾经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动物,但是庞大的恐龙最终没有逃过白垩纪末期的大灾难,全部的灭绝了,而这个怪模怪样的动物,历经了地球的沧桑却生存了下来。根据化石资料研

究,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身体的结构却没有多大的变化,所以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另外,从鲎的发育过程来看,它的幼虫与几亿年前在海洋中繁盛的三叶虫长得十分相似,于是可以推断鲎与三叶虫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很可能鲎就是三叶虫的后代。

鲎,是海洋中一种的节肢动物,最大的有60厘米长。一般生活在海底的泥沙当中,主要吃一些蠕虫和没有壳的软体动物。从外表上看,鲎的整个身体像个瓢,全身棕褐色,灰不溜逑的,惟独有一个长长的,好像剑一样的尾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鲎的身体仔细看可以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在头胸部长有6对足,其中后5对围绕在嘴巴周围,当它吃东西的时候,这5对足就像“牙齿”一样,帮助它咀嚼食物。所以,把它们归属于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在鲎的腹部长有坚硬的腹甲和腹足,这样它不仅可以用胸足在泥沙上爬行,还可以利用腹足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行并且借助剑尾的帮助钻入泥沙中。它那长长的剑尾不仅是一种有利的工具,还是它防御敌人的有利武器。坚硬的剑尾就像宝剑一样,可以刺入敌人的身体,给敌人重重的一击,至敌人于死地。

鲎,现今共有5种,其中最常见的要属中国鲎了。夏天,无论是在沙滩上还是在海底,经常能看到鲎总是一大一小的生活再一起。其实,当雄鲎发育成熟后,头胸部的第二对足末端就会长出一对弯曲的小钩,它用这对小钩牢牢的“抱”住雌鲎,趴在雌鲎的身上。从此,它们“俩人”就“妇唱夫随”,共同生活在一起,恩恩爱爱地相守一生。所以,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好听的名字棗“海底鸳鸯”。但是胖胖的妻子总要背着这个瘦小的丈夫一起生活,不免有些受气。

鲎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以上介绍的这些,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棗它的血液是兰色的!众所周知,我们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血液当中含有铁离子,当铁离子和氧结合后,形成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红色。而鲎的血液当中含有铜离子,当铜离子和氧结合后,形成血蓝蛋白,使血液呈蓝色。而且, 这种蓝色的血液一旦接触细菌,就会凝固。这种血液应用于医学当中,能马上检查出病人是否有细菌感染,为急症病人的诊治做出快速诊断。

这就是奇特的蓝血活化石,有机会大家来博物馆领略一下它的风采吧!

动物科普:美丽的珊瑚

珊瑚是腔肠动物门里的一个大家族,称为珊瑚虫纲,也叫“花虫纲”,它们生活在温暖的海洋里,拥挤地固着在岩礁上。新生珊瑚虫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长,有的成树枝状,枝条优美柔韧,有象一个个蘑菇的石芒珊瑚;有象人的大脑一样的石脑珊瑚;有象鹿角的鹿角珊瑚;有似喇叭状的筒状珊瑚等等,真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其实,人们平时看到的各种珊瑚,只不过是珊

瑚虫的“住室”,由珊瑚虫的外骨骼构成。珊瑚虫本身很小,呈小短管子的形状固着生长在海底,向上边开的口既是它的口,又是它的肛门,这个口周围有许多触手, 珊瑚的触手很小,触手的数目分别为6或8的倍数,因此,珊瑚被分成两大类: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

篇12:科普产业中的知识产权探析

1 知识产权在科普产业中的运用

1.1“科普产业”的界定

由于我国科普产业在近几年才得到大力推动和发展, 因此, “科普产业”相关概念的明确定义仍处于讨论阶段。目前, 对科普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较全面的界定是:以满足科普市场需求为前提,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向国家、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它是以一定文化基础的科普内容和科普服务为核心产品, 由科普产品的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环节组成, 为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并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产业[1]。

1.2 知识产权在科普产业中的运用

知识产权在科普产业中的运用, 体现为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以及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运用两方面, 且这两方面内容常常交织在一起。

1.2.1 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

这种法律保护最主要、最突出表现为科普作品内容的表达可以得到版权保护, 对于鼓励科普作品的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科普作品的权利人通过对版权的拥有, 可以对作品 (产品) 进行多次传播和多重市场使用, 从而实现多次收益;与此同时, 为保证这种经济利益的实现, 权利人也会更重视作品的独创性, 因为更大的独创性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实现版权人创作和收益的良性循环。而社会公众在科普产业发展中通过版权的激励作用, 能获取到更多的科普作品, 实现了科普知识的传播目的。

除此之外, 在科普产业发展中, 产品、服务上的新颖性及商誉也能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例如, 科普动漫产业中, 动漫的内容本身会得到版权的保护;而动漫的制作者或投资公司, 可以将优秀的动漫产品打上“商标”, 既可使得自身以及自身的作品被社会公众有效识别, 推动自身的品牌建设, 又可通过商标保护方式保护动漫作品, 防止被侵权。而有些动漫作品因符合专利的构成要件, 还可申请专利的保护。可见, 通过版权、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的“三驾马车”单个或组合性方式的运用, 可实现对科普产业的产品、服务的新颖性和商誉等不同角度的法律保护, 进而有力推进科普产业的发展。

1.2.2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运用

科普产业的发展并不排斥市场机制。科普产业中的权利人可以在科普产业发展过程中运用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手段, 如版权、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战略。全球最知名的Discovery频道就是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进行战略管理的最好典范。其不仅拥有极其丰富的版权节目库, 并对商标和专利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保护和维权, 如对商标的文字图形组合进行不断变更, 以便社会公众更易于识别和记忆, 并同时在全球采取商标反侵权、反淡化的各种行动;多年的专利战略布局使其拥有强大的专利, 在与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商亚马逊对决中获得足额的专利赔偿金 (1) 。

2 知识产权与科普产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鉴于知识产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创新的鼓励, 知识产权在科普产业发展过程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然而, 知识产权与科普产业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2.1 知识产权与科普产业之间的统一

2.1.1 两者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并首先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保护

新制度经济学家德姆塞茨早在1970年就认为, “在能够排除不付费者的情况下, 私人企业能够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2]。科普领域也不例外。通过将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明确地区分开, 使得科普产业的核心在于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科普内容产品和科普服务产品, 进而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从而实现科普产业的市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1]。但由于市场主体必须首先满足市场的需要, 服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其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营利性, 且这种盈利还应该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法律的保障。

而知识产权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种补充, 是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的表现。由于知识的公共产品属性, 在自然状态下, 知识的创造就处于公地悲剧状况[3]。为解决这个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需要法律强制介入, 赋予知识的创作者暂时的排他权, 以从市场上获得一定的收益作为对知识创造的回报。因此, 知识产权首先表现为一种法定财产权, 通过财产权的保护, 保护了知识的创作者, 从而有效地鼓励知识的创作, 导致知识产品领域里竞争加大, 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成本的降低。不仅如此, 知识产权还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标保护, 无论是高科技领域还是传统产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产权”[4]。可见, 知识产权的角色, 不仅仅作为一种对权利人经济利益保护的重要工具, 更是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

2.1.2 两者都体现了对知识的重视, 并在追求知识创新上存在一致性

科普产业重要的任务是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对知识的重视不言而喻。而知识产权仅从名称就已看出其对知识的重视, 因为这种权利必须基于创造者的智力成果而产生, 而智力成果严重依赖于对知识的拥有和创新。不仅如此, 基于对知识的重视, 两者在知识创新的追求上还表现出一致性。科普产业要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必须具有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普及;而知识产权保护的正是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通过知识产权在财产权上的个人保护, 科普产业有更大的发展动力, 进而鼓励更多的科普产品创作, 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而通过科普产业的大力发展, 该领域的知识产权才能有价值发挥之处。可见, 在鼓励创新、实现社会的进步上, 知识产权与科普产业发展殊途同归, 相辅相成。

2.1.3 两者均需要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进行有效平衡以及制度保证

科普产业必须是“科普”+“产业”, 即既具有在最大范围向社会公众进行科学知识传播与普及的使命, 又需要满足产业的发展;既表明其对社会公众利益的追求, 又代表必须保护市场主体的个人利益和发展需求。因此, 科普产业包含了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追求。

而知识产权也是各种利益相互妥协的结果。知识产权是公共政策的产物, 当公共政策需要鼓励某种特定的非物质成果的产生, 或保护与其相关的利益时, 就可能通过立法对其加以保护。其方法就是赋予相关主体对这种非物质成果以财产权[5]。通过这种财产权, 知识产权实现了经济利益。不仅如此, 由于这种非物质成果的创作本身是个人性的, 而作品的使用具有社会性, 尤其在科普领域。因此,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首先要确保对符合一定要求的创作者的成果进行有效保护, 以实现对创新的激励;另一方面也必须满足社会对作品利用的需要和期待, 从而有效实现对创作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公众的社会效益的衡平, 实现创作者个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与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之间的衡平。

事实上, 只有保证了经济效益以及基本满足个人利益, 科普产业和知识产权才能可持续发展;只有尽可能满足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效益, 才能避免科普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运作中出现的畸形和不良的后果。因此,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统一, 是科普产业和知识产权未来共同发展的基调。

基于两者之间的统一关系, 两者常表现出相互促进的积极一面。一方面, 科普产业的发展提供并扩大了知识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空间;另一方面, 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版权制度中关于法定许可、合理使用等规定, 可以促进科普产业的顺畅发展。通过法定许可的规定, 为科普产业的许可环节带来便捷, 降低社会成本;通过合理使用的规定, 有利地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滥用权利。

2.2 知识产权与科普产业之间的对立

尽管科普产业和知识产权存在着多方面的统一和相互促进关系, 但两者还是存在着相互对立之处, 从而造成两者一定程度上的背离。

2.2.1 价值理念上两者仍存在差异

尽管科普产业和知识产权都注重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有效平衡, 但基于科普作品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重要意义, 科普产业的发展需要更注重促进社会效益、保护公共利益, 表现出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的特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个人经济效益的让步。而知识产权则为鼓励创新而更着重对创作者的个人保护, 并首先表现出对经济效益的保障, 对权利人个人合法地擭取知识产权所带来的超额利润的保障。

2.2.2 特定情形下两者在知识传播和普及上会产生矛盾

这首先表现为市场主体在知识产权方面权利的行使会与科普产业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知识产权的行使和保护, 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可以由市场主体直接进行并显性地表现出来;而科普产业的主旨和价值理念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 不具有强制性且必须依靠市场主体进行落实, 落实时还会因市场主体的权利意识以及当时具体情况出现与科普产业价值理念背离的情形, 在实践中常表现为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让步。例如, 市场主体为保护自身的权利, 可能会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实施不利于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的手段, 从而造成特定情形下知识产权的运用阻碍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对此, 科普产业中的利益相对方无法否认科普产业中知识产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只能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渠道寻求有效的解决之路。

此外, 若知识产权制度本身设计不合理, 也会对科普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引发各类社会争议、纠纷;而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的滥用以及自身的管理无效, 也会出现不仅不能达到知识产权制度的创设本意, 反而有碍于科普产业顺畅发展的结果。例如, 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可以帮助著作权人从复杂的维权工作中解脱出来, 并将作品创作和作品使用连接起来, 有助于理顺产业中的上下游关系、降低交易成本, 然而, 目前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合法、不合理的方面, 从而减弱了科普产业在版权方面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专业保护的可能,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普知识的传播和利用。

3 科普产业发展视野下知识产权的运用和限制

鉴于知识产权与科普产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知识产权对科普产业的发展存在阻碍和促进的作用, 为此, 我们需要大力发挥有益于科普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力量, 并有效地避免这种阻碍作用的产生或减弱阻碍作用的效果。

3.1 科普产业发展中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

3.1.1 改变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误区

如许多人认为, “保护知识产权就意味只保护创作者或权利持有人”。事实上, 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本质是通过激励机制的运作丰富市场产品、推动市场竞争, 因此, 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也会需要对权利人进行一定的限制, 并不一味地保护。又如, 科普领域中长期存在“科普产业不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 更不需要知识产权管理的应用”的误区。实际上, 科普的建设有区分科普产业和科普事业, 科普产业本身就是运用市场的手段进行科学的宣传和普及, 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作本身作为有效的市场手段自然可以运用到科普产业中。

3.1.2 培养具有知识产权意识的科普人才

科普产业不仅需要具有科普知识的人才, 还需要提高全社会以及科普产业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 提高科普工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不仅如此, 科普产业中除了需要运用版权知识外, 也需要运用商标和专利, 因为对商标、专利保护的忽略还可能会造成对版权人延伸发展科普产业的障碍。因此, 要在科普产业中实现商标、专利方面的保护, 需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理念的市场主体的管理层, 培养出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能在科普产业的每个环节中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人员。

3.1.3 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这种法律保护需要市场主体事前、事后的同步进行。事前方面, 需要提升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除了具备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知识外, 还需要市场主体具有诉讼证据、诉讼保全等方面的法律防范意识, 为未来的维权可能做好准备。事后方面, 加大维权行动, 充分发挥各种维权手段的作用。面对着权利被商业用途的侵犯, 科普产业的权利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应积极地通过私人途径、司法途径、行政途径等多途径进行自我救济、自我保护。

3.1.4 加大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运用

科普产业的市场主体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综合使用版权、商标、专利, 以有效地保护自身产品;除了考虑产品的国内市场外, 还需为进入海外市场提前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准备, 既防止自身产品被他人侵权, 也防止自身产品对他人侵权。鉴于知识产权管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科普产业的市场主体除了自身需要具备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外, 在具体的授权环节和维权环节都可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尤其是在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面, 更需要专业的中介机构介入, 加强海外市场监测以及在维权时协助具体维权事宜。

3.2科普产业发展中实施一定的知识产权让步和限制

鉴于科普产业与知识产权之间存在对立的方面, 在科普产业发展中需要实施一定的知识产权让步和限制, 这种让步和限制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3.2.1 权利人的主动让步

由于科普产业具有科学知识普及的任务, 自然被寄希望最大程度惠及社会公众。但科普产业中的维权在保护权利人的同时, 也意味着对未获得授权的使用者的打击, 而未获得授权的使用者中很大部分属于社会公众、非商业性主体。例如, 许多网友上传未获得版权授权的科普纪录片视频,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科普产业的权利人的经济利益, 若严格按照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 这种上传行为属于侵权的范畴;然而, 这种上传多是纪录片爱好者的自发行为, 爱好者们也通过关注和讨论进行传播和学习, 产生良性互动, 可见这种非营利性的交流行为对于科普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是有所裨益的。然而, 这种侵权, 与网站、网络纪录片频道直接播放盗版科普纪录片存在质的差别, 因为后者属于商业性的侵权行为。因此, 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和管理者“可以对知识产权控制得松一点, 认可更多人类创造的历史和社会特质, 和其他竞争者自由地分享这一资产, 或者对实际上的创造者以有力的道义上的支持”[6]。在科普产业中, 权利人可以对社会公众这种非营利性的交流行为放松维权标准, 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这样, 既有利于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推动产业的发展, 又不影响对知识产权的整体保护, 实现几者之间的统一。不过, 当社会公众交流时若需要为该视频支付各种形式的费用, 包括金钱或各种网币或其他对价, 则这种上传意味着具有商业性, 将不应被得到宽容。

3.2.2 创作者的被动限制

这种限制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国家政府层面, 即宏观方面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适当的干预, 微观操作上需减弱知识产权的排他效应。

宏观方面, 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适当的干预。一方面, 政府需要提倡和引导科普与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的意识, 即既尊重知识产权的创作者, 又适当保护知识产权的使用者, 包括特定使用者和社会公众, 同时不让知识产权成为阻碍科学知识普及的绊脚石, 这要求科普产业的市场主体树立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另一方面, 需要防止知识产权的异化或滥用, 鼓励科普产业中的合理使用。譬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许多企业将版权作为跑马圈地的工具, 或将版权当作打击对手的利器, 从而造成了知识产权的异化和滥用, 且与科普产业的宗旨背离严重。因此, 政府应当在科普产业的各环节中防止知识产权的异化和滥用, 并鼓励更多的合理使用。

微观操作上, 应减弱知识产权的排他效应。为推动科学的普及, 政府常会出资进行一定科普项目的研究, 因凝结了研发人员的智力成果, 即使在科普项目完成后, 仍应给予获得资助的研发人员作为权利人的尊重和保护, 并提倡和鼓励权利人将研发成果用于科普产业的生产和运作, 但由于权利人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 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有可能会背离科学普及的社会宗旨。而对这种现象目前还没有法律明确的规制。因此, 对获得政府资助项目的科普产业, 对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应适当放松。具体操作上, 可通过委托行为或职务行为的途径, 采用协议的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一定限制。这样, 既能达到科普传播的目的, 同时又保证科普产业的有效运作以及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不过, 由于研发也凝结了研发人员的智慧和劳动, 若无法给予研发人员完全的市场收益时, 应考虑给予其适当的补偿。

摘要:鉴于知识产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创新的鼓励, 知识产权在科普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然而, 知识产权与科普产业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而使得知识产权对科普产业的发展存在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 为有效促进科普产业发展, 一方面既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另一方面也要对知识产权实施一定的让步和限制。

关键词:知识产权,科普产业,关系,限制

参考文献

[1]任福君, 张义忠, 刘萱.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普研究, 2011 (3) :5-13

[2]H DEMSETZ.The private production of public goods[J].Journal ofLaw and Economics, 1970 (13) :293-306

[3]张勤.知识产权基本原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138

[4]吴汉东.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知识产权[J].中华商标, 2007 (5) :9-14

[5]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4

上一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下一篇:论文各部分写作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