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4-13

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11篇)

篇1: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济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省住建厅关于创新投融资体制的有关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形成了以市财政直接投入为主,公用事业改革和BT模式融资为辅的融资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现将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

(一)投资结构。2010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 2443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5491万元,争取上级资金2834万元,BT模式融资35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753万元。

(二)融资主要渠道。除财政投入外,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以政府奖补带动、公用事业改革、BT模式融资为主要渠道。在“两气一水”工程建设中,市政府从2005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加快管网建设,2010年“两气一水”工程共完成投资1.1亿元,政府奖补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6110万元。在城市集中供气方面,2003年,我市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外资,与中国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完成企业改制工作。采取BT模式引进山东星通电讯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市投资建设共用地下弱电管网,并于2003年由山东星通在我市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济源市星通城网共用管道有限公司,加快城市地下弱电管网建设,2010年共投资弱电管网建设357万元。

(三)组建投融资公司。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2011年3月份,我市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发展公司,隶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管理,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融集、项目开发、建设经营和市政府确定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工作。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壮大资本实力,增强融资能力,建设“借、用、管、还”的一体化投融资公司。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思路

(一)充分利用融资平台,拓展项目融资渠道。一是壮大融资公司实力,我市计划对住建局下属部分单位进行国有资产整合,整合后的净资产纳入城市建设投资发展公司,目前已确定整合工作方案,整合后进行企业注册,实行企业化运作;二是开发融资项目,我市计划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城市污泥处置建设项目,虎岭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采取BOT模式进行招商引资;三是申请银行贷款,计划利用市政道路、桥梁项目和廉租住房项目申请农发行贷款。

(二)实施公用事业改革,推动公用事业民营化。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出发,总结我市中裕燃气公司改制的成功经验,继续改革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采取TOT模式将其存量设施或新建设施和经营权进行限期转让,由政府授权特许经营。采取公开向社会招标形式选择经营单位,获取的资金重新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转让—收益—投入”的良性循环。

(三)整合供热资源,规范城市供热管理。针对我市现有两家供热企业同时供热,管理困难的现状,政府计划对两家供热企业进行合并,采取政府收购经营或出售给一家经营的方式,规范城市供热管理。

虽然我市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融资公司注册资本主要为土地、房产,现金注册比例较低,加上主要承担公益性项目,没有经营收入,偿债能力差;二是受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上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高,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三是在融资平台的经营管理上,缺乏良好的运作机制,投融资专业性人才欠缺,项目的洽谈、实务操作能力较差。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建议

(一)完善融资公司经营管理机制。政府部门要牵头出台投融资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投融资公司在筹建设立、经营决策、业务运作、内部控制、债务管理、外部监督等环节的要求、职责和责任主体,指导融资公司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运转机制,促进融资公司的高效规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一是财政部门应增加现金量补充融资公司本金,推动公司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格局;二是改变投入方式,扩大投资规模。对于能带动社会投资的项目,可采取财政贴息、投入资本金等形式,以较少的公共财政支出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三是建立债务偿还保障机制。政府应拨款设立长期稳定的偿债基金,或将每年超预算收入作为偿债基金,以解决公益性项目的偿债问题。

(三)融资规模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政府要依据经济发展实力和可支配财力,考虑本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规模要与地方财力

相适应,投资规模要控制在政府财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特殊情况下,负债建设虽有必要,但也要考虑今后的还款能力。

(四)建设投融资专业队伍。应加强学习外地市先进投融资经验,大力引进投融资专业人才,加大投融资理论及实践培训力度,组建专业投融资队伍。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篇2: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铁山区城市的路灯、太阳能灯和庭院灯,以及提升城市品位的所有亮化设施,在市民群众心里均具有城市眼睛的美誉。这些城市的亮化设施,既反映了铁山城市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市容市貌,文化品位,又承载着铁山近两千年铁矿石开采历史文化的沉淀,延续矿冶文化信息的重任。在包罗万象的铁山城市形象元素中,各类亮化工程,通过形态,色彩,灯光等要素表达着铁山人对城市的思想和情感,这些设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鉴于城市的路灯等亮化设施,在提升铁山城市品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月下旬,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就市民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组织与城市亮化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整个铁山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广场公园、楼宇景观等处各类亮化设施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城区道路及背街小巷基本情况

铁山区整体面积约28平方千米,共计有14个社区(包括5个村改居社区),还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连接城区内外的主次干道18条,约330000米,也有错落有致、方便市民出行的背街小巷150多条(区民政局提供的数据)。

二、路灯(庭院灯)等亮化情况分布

(一)由市路灯局维护及付电费的路灯分布情况

1.已经安装路灯的主次干道。截至208月,铁山城区有15条主次干道安装了路灯,分别是:铁山大道、建设路、胜利路、盛洪卿路、向阳路、友爱路、广友路、兴冶路、建安路、鹿獐山大道、张之洞大道、东方大道、106国道铁山西段、106国道铁山东段、光谷大道铁山段( 800米有路灯)。主次干道路灯覆盖率按条数比较达到83.3%,还有铁贺路铁山段、东景路、仿古街路3条主次干道没有安装路灯。

2.由市路灯局安装路灯的背街小巷。截至2014年8月,铁山城区有19条背街小巷安装了路灯,共涉及7个社区。分别是:胜利路社区1个(民意巷);建设路社区6个(益民巷、友谊巷、北风山巷、蔡家山巷、光彩巷、得道湾巷);九龙洞社区3个(振兴巷、象鼻山巷、狮子山巷);新村社2个(冶堪路巷、车站路巷);曹家林社区2个(兴隆巷、兴盛巷);矿山路社区4个(团墩山巷、创业路巷、九龙园巷、兴家巷);铜鼓地社区1个(昌盛路巷)。

(二)铁山区自费路灯(庭院灯)分布情况

1.自费路灯分布情况。经调查,全区自费路灯(庭院灯)共计146盏,其中74盏庭院灯,72盏路灯。具体分布情况是:胜利路社区5盏;曹家林社区14盏(8盏庭院灯/6盏路灯);冶矿路社区108盏(40盏庭院灯/68盏路灯);原大理石厂处路灯21盏。

2.太阳能灯分布情况。目前全区城区内有8个社区安装了太阳能灯,共计安装太阳能灯657盏,其中已经电改,即由原来的太阳能作为亮灯电源,改为现在用电源才能亮的灯有360盏,没有电改的,即真正的太阳能灯有297盏,下面简称“电改、未电改”来进行说明。

太阳能灯具体分布情况是:建设路社区有131盏,其中128盏已经电改,3盏未电改;新村社区75盏,其中电改67盏,未电改8盏;矿山路社区有134盏,其中电改46盏,未电改88盏;九龙洞社区有55盏,其中电改25盏,未电改30盏;胜利路社区有94盏,其中电改58盏,未电改36盏;曹家林社区46盏都未电改;冶矿路社区22盏,其中电改19盏,未电改3盏;友爱街社区有100盏,其中电改17盏,未电改83盏。

(三)自费路灯和太阳能灯照明控制时间

对路灯和太阳能灯控制的时间,我区分别是采取两个时间段进行控制。夏季:太阳能灯控制时间为19:00-23:30,路灯控制时间为19:00-23:00;春、秋、冬季:太阳能灯控制时间为17:00-23:30,路灯控制时间为17:00-23:00。

三、存在问题

(一)城区亮化覆盖率低。经调查了解,全区14个社区只有8个社区有太阳能灯(庭院灯),还有6个社区太阳能灯(庭院灯)是空白,空白率为42.85%,与正在提升城市品位的铁山区有些不适。最为突出的是铁山连接大冶还地桥镇,也是黄石市连接咸宁市的主要通道--铁贺路铁山段,自改造至今还没有安装路灯。调查中得知,铁贺路铁山段之所以没有安装路灯,是因为道路没有人行道。,我局按照可以安装路灯标准,对铁贺路铁山段原铁山火车站处至老桥洞处的800多米进行了改造,今年市公路局正在实施道路全面修复刷黑工程,两边已经达到市路灯局关于安装路灯的标准

(二)城区亮化费用过高。经调查,目前铁山区城区所有亮化工程的费用相加,每年需要支付电费58.32万元(这个数字不包括北纬30度广场亮化电费)。其中社区太阳能电改灯每年电费为6.6万元;106国道铁山东段的孔雀灯和仿古一条街亮化每年电费7.44万元;楼宇亮化每年电费4.8万元;桥洞、门楼亮化电费4.8万元;每年维修材料,以及人工费用30万元;公园广场加矿建广场及曹家林社区、和平里片区、地质广场、后地山、蔡家山等电费4.68万元。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全区亮化费用实际支出以每年30%-40%的幅度递增,造成亮化资金支出费用压力大问题。

(三)亮化设施维护任务过大。截止目前,我局绿化公司亮化办只有3名工作人员,担负着整个城区803盏太阳能灯、庭院灯,以及广场公园、街道景观、楼宇等亮化设施维护工作,加之部分设施年久失修维,造成市民反映城区亮化设施问题较多,形成绿化公司亮化办工作人员受理相关工作应接不暇的局面。

(四)城区亮化设备严重老化。经过调查,社区路灯和太阳能灯(庭院灯)都是2008实施的亮化工程,所有路灯和太阳能灯(庭院灯)的灯柱及相关零部件都已经生锈腐烂,都需亟待重新更换,建设路、九龙洞、矿山路、胜利路、冶矿路等社区的很多太阳能灯要进行电改才能亮。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在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根据市民群众的具体要求,本着全面提升铁山区城市品位的原则,结合我局实际,在全力维护现有亮化工程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加快铁山城区亮化工程步伐。

一是要加大向上协调力度,争取将城区主次干道所有路灯纳入市路灯局管理范围。截止目前,局市政管理科通过努力,已经将铁山大道、106国道铁山西段、光谷大道铁山段(800米)的路灯电费和维护费用协调到位。下一步争取将三条主次干道的灯具、灯罩等相关产权,纳入市路灯局管理范围。

二是要加强现有路段、社区路灯、太阳能灯,包括庭院灯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铁山城区各类亮化设备正常运转。

篇3: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1 南部山区畜牧业基本情况

1.1 畜禽养殖情况

诸城市南部山区涉及诸城南部乡镇5个镇1区, 2014年生猪存栏47.5万头, 占全市生猪总存栏的38%;生猪出栏91.4万头, 占全市生猪总出栏量的36%。肉鸡存栏691万只, 占全市肉鸡总存栏量的49%;肉鸡出栏3309万只, 占全市肉鸡总出栏量的46%。牛存栏6.9万头, 占全市牛总存量的58%;牛出栏6.1万头, 占全市牛总存栏量的62%。羊存栏6.7万只, 占全市羊总存量的58%;羊出栏13.7万只, 占全市羊总出栏量的55%。蛋鸡存栏165.8万只, 占全市总存栏量的40%。肉蛋奶总产量16.7万t, 占全市肉蛋奶总产量的41.5%。2015年一季度, 南部山区生猪存栏46.4万头, 生猪出栏22.6万头;肉鸡存栏684万只, 肉鸡出栏940万只;牛存栏6.2万头, 牛出栏1.5万头;羊存栏6.7万只, 羊出栏3.9万只;蛋鸡存栏158万只;肉蛋奶总产量4.3万t。南部山区畜禽标准养殖场1600余家, 生态化养殖场150家, 建设无害化处理实施1200余个, 发展家庭农场37个, 创办畜牧业合作社85个, 畜产品无公害认证8个。

1.2 畜牧二次产业情况

南部山区畜牧二次产业与一次产业相比较薄弱。据统计南部山区畜禽加工企业7家, 占全市畜禽加工企业总数的22%, 固定资产2600万元, 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饲料生产企业9家, 占全市饲料生产企业总数的18.8%, 固定资产8700万元, 年销售收入4.8亿元, 带动农户5000余户, 带动农民增收2400万元。

1.3 畜牧三次产业情况

畜牧服务业作为畜牧业的三次产业来定位, 涵盖的内容较多, 涉及的面较广, 产业优势突出。2014年南部山区乡镇共有兽药销售企业25家, 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饲料销售业户30家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畜产品批零业户210家, 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外销畜产品0.5万t, 销售收入7800万元。

2 加快南部山区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2.1 加强科学规划

根据《潍坊市畜牧局关于南部山区现代畜牧业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诸城市山区建设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着眼长远, 高端定位, 统筹考虑山区产业发展, 制定了《诸城市南部山区畜牧业2010-2012年规划实施方案》, 同时建立部门联系制度和专项考核制度, 共同促进规划的落实。

2.2 严格养殖用地审核

我们先后出台了《诸城市畜牧业规划2010-2015》和《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 对“三区”划分进一步进行了完善, 对禁养区内全部畜禽养殖场 (户) 实施限期关闭或搬迁, 对限养区内一律严禁新改扩建畜禽养殖项目, 对新建规模化养殖场 (区) 全部严格实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将登记备案养殖项目规模标准提高到30亩以上, 依据《畜牧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 严格按照登记备案条件对申报的每一处项目进行审核。

2.3 加强技术指导

为保障南部山区畜牧业项目建设进度, 我局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定期不定期深入南部山区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技术指导, 为其提供项目规划、养殖方式、粪污处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畜牧科技培训活动, 加大对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养殖大户的培训力度, 不断壮大畜牧科技力量。积极推广沼气、生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生态养殖技术, 提高治污减排能力,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 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加大政策扶持

为加快山区畜牧业开发建设的步伐,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规定对获得国家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示范场、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的企业由市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为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促进南部山区尽快上档升级, 完善大项目支撑体系提供基础保障。

2.5 抓好疫病防控

做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防疫、检疫和监督, 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落实防控责任制, 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加强畜牧执法工作, 对畜牧业投入品实行准入制度, 严厉打击非法加工、销售病死畜禽等活动;对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村级防疫员补助等经费例如财政预算;加快镇 (街) 站规范化建设, 提高基础防疫能力。

2.6 搞好信息服务建设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为企业和养殖户提供交流平台, 及时宣传上级有关精神和各地开发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为加快推进南部山区现代畜牧业建设创造浓厚的氛围。

3 存在问题和困难

3.1 环境承载能力弱

由于我市的南部山区均处于环境敏感区域和主要饮用水源地, 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发展畜牧业存在环境制约瓶颈。同时, 过去形成的一些养殖场过于集中在一些生态敏感区域, 造成畜禽养殖污染高度集中, 单位面积土地上消纳的畜禽粪污能力有限。

3.2 资金投入不足

受市场行情影响, 畜禽价格总体低迷, 造成畜牧业投资减少, 民间投资热情降温, 用于南部山区畜牧业的投资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降态势, 成为制约山区综合开发的主要瓶颈。

3.3 项目支撑减少

经过前段时间的集中开发与建设, 今年以来投入南部山区的重点项目明显减少, 由于受制于土地和资金等要素制约, 工商资本对南部山区的现代畜牧业的投资热情出现降温。

4 南部山区畜牧业开发目标及任务

4.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 以“稳猪保禽控兽”为主线, 以促进产业内涵式发展为目标, 按照“五转五调五换”要求, 坚持环境友好、质量效益、健康安全、资源循环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理念, 深耕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带动、品牌化引领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道路, 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创新思路举措、全面深化改革, 努力推进诸城市南部山区畜牧产业新跨越和新崛起。

4.2 目标任务

到2015年底, 南部山区肉蛋奶总产量4万t。生猪存栏40万头, 生猪出栏85万头;肉鸡存栏650万只, 出栏3200万只;牛存栏6万头, 出栏5.8万头;羊存栏6万只, 出栏13万只;蛋鸡存栏140万只。2017年南部山区肉蛋奶总产量3.5万t。生猪存栏35万头, 生猪出栏80万头;肉鸡存栏600万只, 出栏3000万只;牛存栏5.5万头, 出栏5万头;羊存栏5.5万只, 出栏10万只;蛋鸡存栏120万只。到2020年南部山区肉蛋奶总产量3万t, 生猪存栏30万头, 生猪出栏70万头;肉鸡存栏550万只, 出栏2800万只;牛存栏5万头, 出栏4.5万头;羊存栏5万只, 出栏8万只;蛋鸡存栏100万只。

5 意见和建议

5.1 落实三区布局规划

认真落实《诸城市畜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和《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文件规划的“三区”设定范围。南部山区的皇华镇处于禁限养殖区, 严禁新改扩建各类畜禽养殖项目, 对处于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户) 实施限期关闭和搬迁;林家村镇、桃林镇的适养区内养殖场要严格按照“五化”标准进行建设, 逐步调整不合理的布局, 建立与南部山区环境协调发展的畜禽养殖格局。

5.2 控制养殖规模

综合考虑南部山区的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 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 淘汰低效散养户, 逐步减少散养比例, 控制养殖规模, 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

5.3 推行环保生态养殖技术

以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为南部山区现代化畜牧业开发建设重点技术, 积极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资源循环”等生态循环消纳模式, 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畜, 利用畜禽粪污发酵后产生沼气, 利用沼渣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料, 实现种养有机结合、资源循环利用, 提高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5.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篇4: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目前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群众节水意识淡薄,在灌溉中大部分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大水漫田之后,尾水或流到乡间路上,造成满路污水横流,或流入坑塘,造成坑塘满灌,宝贵的水资源被浪费和闲置起来。二是部分干部群众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不强。即便开展相关建设,也多因沟渠占地难置换、迁占工作难度大等原因,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措施。三是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群众很难树立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投资投劳兴修水利的热情也难以迸发。

(二)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缺失。一是由于受到黄河水含沙量较高和我县多为沙壤土的土质条件影响,每年各级灌排工程淤积严重,造成引黄能力受限。二是除垦利县外我县处于黄河最下游,在用水高峰期,受上游影响,季节性缺水现象严重,造成部分时间段不能引水,节水灌溉工程效益不高。三是尽管灌区主干渠连续多年实施节水改造,但由于衬砌渠道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区段工程老化,甚至损毁,致使输水不畅或严重渗漏,造成水资源浪费。四是蓄水工程功能退化。由于农村公共饮水工程的实施及其蓄水成本的大幅提高,农村多数兼做饮水工程的水库被废弃或改变用途,致使蓄水能力严重下降。五是河道防洪减灾能力降低。我县河道边坡多为沙质土壤,极易被水冲刷而造成坍塌,形成河道淤积。加之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乱耕乱种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防洪减灾能力。

(三)农田水利总体规划不尽完善。除县管的几条灌渠、排沟之外,许多镇(街道)在水系配套和农田改造整理方面,没有搞好相互衔接,导致了镇街与镇街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水系不能有效贯通,因而有的村靠近水源,却受设施不配套或使用权受限等阻碍,守着水而浇不上地,在每年的冬春灌时,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区块因受行政区划、沟渠占地、水费收缴以及所在镇(街道)、村和群众大局意识与协作意识较差等因素影响,全县水系一盘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建管脱节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带病、超期、超限服役,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效益。特别是中小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失修、老化、损毁等现象,部分闸、泵站的启闭机、丝杠等组件被盗而不能及时更换,有些地方田间沟渠因长期得不到治理而淤积,大量的田间工程成为竹节沟、断头渠,有的甚至被填平后用于耕种,丧失原有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县以下农田水利专业队伍基础薄弱,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维护经费,难以开展有效的水利执法活动。

二、加强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一是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将水利建设提升到关系全县经济安全、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坚持统筹、科学、依法治水并举,提蓄、灌排、治碱改土并重,大幅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水系生态建设。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项目的整合,将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整体协调性,做到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稳定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充分体现项目建设形象,形成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亮点和特色。三是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投入。抓住政策性银行优先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金融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信贷的最大支持。统筹好全县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按照轻重缓急,集中财力,分批分期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尤其要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快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引黄工程建设。续建、改造和配套现有灌区渠首引黄设施,提高引黄供水保证率。进一步巩固蓄水能力。对库容加大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扩容,构建科学的雨水资源收集利用体系,推进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回用。二是配套完善灌排设施。加强各类沟渠的配套建设,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增强灌区间延伸供水和灌区内调配供水能力。三是抓好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和小型灌排工程,探索试验在黄河滩区建设高密度机井群,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三)增强依法用水和水危机意识。一是加强水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法制宣传日”等契机、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水法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水法律意识,解决当前用水方式比较粗放和节约用水意识较差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营造知水法、守水法以及珍惜水、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水利执法模式。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健全水政执法机构,配齐执法装备,努力做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文书标准化,执法程序规范化,执法行为合法化”。在此基础上,创新水利执法模式,探索建立水利、公安、环保部门联动机制,有效防止非法取土、乱倒垃圾、乱排污、乱搭乱建等水事违法行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三是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调整水资源供求关系,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篇5: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横琴新区的开发建设。今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横琴重大项目建设时指出:横琴开发的速度取决于横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为此,我们深入横琴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场,了解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推进工作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供领导参阅。

一、基本情况

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以下简称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是横琴开发启动工程、重点工程和基础工程。该项目由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126亿元,采用BT(建设—转让)方式建设,建设周期从2009年至2013年,建设项目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综合管沟,隧道,海堤及附属管网(含自来水、电力、雨水、污水、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设施、安监设施、排洪沟渠等。

总的来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路、水、电、气等主要基础公共设施将在明年高标准建成。目前,已累计投资约17亿元,今年已投入资金8.5亿元,完成了年度计划的一半以上;大部分路段及海堤已进入软基处理的中后期阶段;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非示范段全面铺开,非示范段环

岛东路建设6月1日全线启动,正在加紧进行爆破施工,以拓宽路面用于建设辅道、共同管沟、地下管廊带等工程;大横琴山穿过的大横琴山中路、环岛西路已启动隧道开挖施工,目前环岛西路(SD—1隧道)已开挖近300米,大横琴山中路(SD-2隧道)开挖长度则达到130米。

与此同时,其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良好。横琴二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市交通集团与中国铁建铁四院签署横琴二桥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目前已完成横琴二桥的初测及主桥桥型方案设计,预计年底开工建设。广珠轻轨延长线、金海大桥项目前期工作加紧推进。此外,横琴新区目前正抓紧与中交股份公司商谈市政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具体合作事宜,共同推进《横琴新区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

今年以来,横琴新区采取强有力举措,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建设“加速”。一是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成立征地拆迁工作组,调动规划国土、镇政府、社区等多方面力量,解决了项目所需用地的拆迁及用地问题,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98%的拆迁工作。二是加强协调督办工作。成立项目协调督办工作组,驻点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立管线迁移领导小组,妥善解决了通讯、口岸光纤、输澳天然气管、国防通讯电缆等迁移问题。三是确保资金拨付。在银根收紧的大环境下,大横琴公司与投资人

紧密协作,进一步巩固资金筹集工作,提高进度款的审批效率,有效确保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四是强化质量监督。出台《横琴项目部工程产品质量奖惩办法》,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形成了“施工单位每天自检,项目总工带队周检,项目经理牵头月检”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五是开展劳动竞赛。中冶集团组织开展“大干五十天、突击示范区、全面启动非示范区”活动。各参建单位以目标倒逼进度,逐步完善和强化两级项目管理体系,有效加快了工程进度。

二、存在问题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前期规划调整、设计方案不稳定、征地拆迁、管线拆迁、中心沟土地交地延迟等因素,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砂土石等材料严重不足。按照《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横琴新区堤岸和道路建设标高提高至3.7米以上,由此增加至少2000万立方填土量。初步预计,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砂石土缺口达1.77亿立方。目前,市国土局已选定斗门区白蕉镇冲口村小托山为市政基础建设项目新的取土点,但该点只能满足现阶段建设一时所需,与建设总需求量相比,还有很大缺口。砂源方面,由于BT项目没有合法的砂源,难以确保用砂的持续供应,且运砂船经常遭受海上执法部门检查、扣押,协调难度大。

2、横琴二桥项目建设还存在一些需协调解决的问题。横

琴开发热火朝天,大桥来往车辆特别是泥头车日益增多,横琴大桥已远远不能满足横琴新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建设横琴二桥迫在眉睫,但该项目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一是桥型设计方案还未确定,涉及水域航道问题以及与横琴市政道路衔接问题,需进一步协调解决;二是采取BT建设方式所涉及的资金还款方案和抵押物尚未明确;三是横琴二桥北出口的建设涉及南屏镇红东村的拆迁问题,需提前做好相关工作部署;四是横琴二桥收费站与二线口岸需统筹规划协调。

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伊始,就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通胀预期增强等影响,建筑材料上涨,劳动力和融资成本增加,加之横琴岛地质条件复杂,项目建设成本不断攀升。同时,道路管沟建设对施工工艺以及管线防火、防潮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施工难度大。

三、几点建议

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如果建设缓慢就会成为瓶颈。要认真贯彻甘 霖书记在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的精神,根据横琴新区的特殊情况,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追着项目跑,着重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要加强统筹规划。树立大基础大设施的理念。横琴新区的基础设施不但是横琴新区自身的基础设施,而要考虑到南湾地区的整体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澳门发展的需

求,从长计议,从远计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地区发展的统筹性和协调性。

2、要加快节点关键性项目建设。随着横琴新区投资、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以及2012年底长隆休闲旅游度假区对外营业和澳大横琴新校区投入使用,横琴岛对内对外将面临巨大交通压力,推进横琴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迫切。要统筹协调,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广珠轻轨延长线、横琴二桥、金海大桥等重大交通枢纽节点关键性工程动工建设。

3、要协调解决横琴新区建设的砂石土资源需求。市国土资源局要抓紧与斗门区沟通协调,尽快办理小托山的取土相关手续,同时提前研究解决后续土石供应源问题。针对砂源不足问题,建议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等部门加强与海上执法部门沟通协调,对涉及横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水上采砂作业、运砂船只等给予便利。

4、要提高横琴建设项目的审批效率。横琴新区为我市的重点建设区域,各相关部门要给予重点支持,对横琴新区投资建设项目,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加快项目审批进程,加快推进横琴新区开发建设。

5、要注意防范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风险。横琴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社会性、公益性较强等特点,其建设资金来源本来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投入,但目前所处的发展

水平,仅靠财政投入显然不能满足投资增长需求,需要有长期、大额、稳定的融资支持,通过促进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模式,防范BOT/BT项目融资运作风险。

篇6: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张晋英

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更好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用好、用活,我们通过基层实地考察、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建制乡(镇、场、区)148个,行政村3109个,农业人口357.6万人。近年来,我市的农村文化事业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大潮中,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省委、省政府为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专项资金,为农村文化活动送来了“春风”和“及时雨”,改变了我县农村文化事业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为开展我市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4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巩固文化阵地,全市144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服务站,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或阵地。部分乡镇还添置了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了图书室、电

影院、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全市已有277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二是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自2005年12月份开始,已在全市各乡(镇、场、区)及行政自然村放映故事片、科教片630场次,观看人数达9.4万余人次。送戏下乡245场次,观看人数达23.5万余人次。举办村级文化培训班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为农村文化站送书1200余册。三是群众文化显现生机。近年,我县不少集镇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共成立业余演出团体24个,每年文艺演出124场,观众人数达到9.92万人次。一些村还成立了农村开心乐队、威风舞龙队,每逢节庆、假日文艺团体便自发组织到全乡、镇、村巡回演出,得到农村群众的好评和首肯。走进我县农村,唱歌跳舞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看书读报的多了,打牌搓麻的少了;遵规守矩的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愚昧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随处可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二是欠账太多,投入不足。虽然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非常重视,省政府的专项资金也能足额及时下拔,但由于我县在资金投入上底子太薄,一下子很难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的现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由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三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我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职能未转变。近年,文化主管部门不少精力陷于举办活动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对业务单位工作管理督促不到位,常常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不利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位置和积极推进。

三、几点建议

1、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入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

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县是农业大县,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长远和发展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重抓、实抓,是当务,也是职责。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我县文化事业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基础,多给以物和资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

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乡镇要建立健全文体服务中

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文化义工)队伍。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要坚持以民为本,确立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并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文化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弱“办”强“管”,致力于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改变一些单位、一部分人懒散无为状态,强化职能,激发活力,切实发挥群众文化、农村文化建设“领头羊”作用。各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篇7: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三)大型沼气发电工程由于设备的原因,沼气发电机组一次发电超过4个小时,机组就温度偏高,损耗加大,所以不能够长时间连续发电,造成了有多余的沼气浪费掉。

三、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建议在沼气池集中的示范村,新建一批沼气原料处理储存池,以供沼气原料不足的沼气用户。

2.建议上级部门能适当下拨沼气池维修经费,专门用于对故障沼气池进行维修和对老沼气池管道、灶具进行更新,以保证农村户用沼气池的长效使用。

3.建议上级相关部门能尽快解决切实可用的沼气液化技术,使多余的沼气能进行液化,以提供给其他农户做炊事用能。

4建议把沼气服务网点的农民技术员纳入财政编制,每年能有适当的工资补贴,以确保服务网点能正常营运。因为服务网点营运收入过低,技术员工资没有保障。

今年“三下乡”活动的主题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新农村建设”,我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学习,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从7月22号正式出征,维持了几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结束了,辛苦而充实,沉重却又充满欣慰。几天的奔走,受益匪浅。我们团队在东郝村,给派出所带去了“警民共建”的警务文化长廊;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给市民带去了一些文明新风。我们带回了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一种深刻,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认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了解了民情及社会发展状况,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责任和使命不仅使大学生们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大家在无私奉献知识和爱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无论是从警民共建、流动家长学校、还是科普知识进乡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科普知识进乡镇,为了让市民充分接受我们所带来的知识,我们耐心的讲解,以极大的热情为农民服务,并且给他们讲解农作物生长的原理,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对我们的活动也给予了极大的热情,配合我们做好每一项活动,为我们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农民伯伯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的,当我走进乡村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豪华,普通,只有普通,人也是那样的普通,但就是这普通的人,却做着不普通的事;当我们走进他们的家时,看到的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办饭菜,室内的摆设都是那样的简单,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却做着不普通的事,我向他们致敬!向农民伯伯学习,你们辛苦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首先离不开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其次是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把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在安全及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院注重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与地方开展长期结对合作,把专业服务、科学知识普及、流动家长学校等活动与大学生接受锻炼、成长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再次是我们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基层,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基层在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

虽然活动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客观现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几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队员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受益匪浅。

整个活动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说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计划之下进行的,而且大部分的计划都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也有由于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以致我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难,比如由于我们队伍中外地人多,在语言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不顺利。

篇8: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四合社区,科技人才兴村

1唐庄镇新农村建设的概况

卫辉市唐庄镇地处豫北平原,太行山东麓,东临卫辉市区,西接新乡市郊、京广铁路、107国道、翟阳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区域面积逾70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共46 451口人,耕地面积58 300亩,其中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各占1/3。该镇在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书记的带领下,按照“西抓石头东抓菜, 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经济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吴书记审时度势,根据唐庄镇的实际又提出了“领导班子革命化、农村建设城市化、农村生产科技化、农村经营市场化、基层政权规范化” 的“新五化”发展规划,把唐庄镇从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城镇,唐庄镇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村镇规划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高新民营工业园区已有多家大型企业入驻并顺利运转,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万亩高产样板田时示范效应,积极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西山生态园配套建设逐步完善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绘就了一幅美丽新城镇的蓝图。

2唐庄镇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唐庄镇新农村建设现状

2.1.1新农村建设现状专题调研阐述

该调研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结构式访谈来进行。 考虑到我们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所了解的知识内容还比较浅薄,对它们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适宜通过定性研究来揭示规律,发现问题,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来展开调查。具体步骤为:联系当地团委,了解基本情况;拟定访谈提纲,在调查地点做入户访谈及调查;到调查点居委会做深度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回校后,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1.2调查点农户基本情况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占53%,初中及以上占47%,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凭的多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大人、初中及以上文凭的多为家庭在读学生;家庭人数:三口人占12%,四口人占67%,五口及以上(含老人)占21%;劳动力人口:一占30%、二占40%、三及以上占30%。

2.1.3调查点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1.3.1政策理解:30%的人对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很了解,50%的人对政策了解一点、20%的人表示并不了解;至于了解政策的途径,有政府宣传和电视新闻媒体以及宣传画;

2.1.3.2目前现状: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包括30%子女的婚姻、10%子女的教育(义务教育)、10%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35%家庭日常开支、15%购房购车;90%的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5%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另外5%表示一般;100%的人认为村里选举民主;

2.1.3.3关于新农村建设:当问到“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是您会怎么做?”99%的人回答了无条件接受,说明调查点群众还是很支持建设新农村工作的;当问到“您最希望政府为农民做什么”的时候,调查点民众提出了“禁止向农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对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实行更多的减免学费和帮助政策、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乱涨价、帮助建立村文化站、切实搞好农村的义务教育”的真挚建议。

2.2唐庄镇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唐庄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较来看,还是有差距的。 还有哪些因素制约它的发展呢?通过本队几天的走访调研,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制约:

2.2.1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交通条件却不发达

作为一个典型的特色发展乡镇,农民收入只有30% 来自农业,其余70%全由招商引资的工业带动。近年来, 虽然各地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由于地处偏远,乡道县道内外的道路修整不完善,且公交车较少,不便于新农村的居民与外界的交流。道路交通却成了阻碍乡镇企业发展及农民生活的软肋。

2.2.2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总体来看,通过招商引资,唐庄镇的工业在逐步发展,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基建投资占整体基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提高,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2.2.3..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大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已经突破,仍有小部分农民思想止步不前。具体表现: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4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赌博、 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也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发展的进程。此外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 发展速度普遍较低。

3对新农村建设提出实质性的建议:

3.1在保证工业发展势头稳步前进的前提下,大力提高交通。

3.2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3.3通过建立村文化站等方式提高劳动力素质,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调研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江潭瑜,邢锋,徐海波.中国新农村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粟博莉.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篇9: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凤城市;设施农业;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06-1

凤城市设施农业产业是凤城市的主导产业,5月21~25日对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大堡蒙古族乡三官村、草河黄岭村等地对设施农业进行调研。经过调研,认为设施农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项目。

1 凤城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以发展高效农业为突破口,不断扩大设施农业栽培的范围

近年来,凤城市以优化调整结构为主线,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把设施蔬菜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蔬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凤城市已被列入全国蔬菜生产大县(市),山野菜、食用菌被列为辽东山区的替代产业。截至2013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10.5万亩,涌现了一大批设施农业专业村,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薛礼村、大堡镇三官村、草河区黄岭村等,这些村依托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带动周围农户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成为凤城市设施农业的一大亮点。

1.2以发挥区域优势为着力点,稳步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凤城市各镇(区)、村(组)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逐渐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合理布局。目前已形成了六大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即蓝旗草河的草莓生产基地,红旗镇的甜瓜生产基地,白旗镇、边门镇的短梗五加生产基地,鸡冠山镇、大堡镇的棚菜生产基地,草河、四门子、青城子、石城、赛马、青城子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兴镇的反季山野菜生产基地。其中、大堡镇三官村、鸡冠山四台子村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园。石城镇荣家村、草河区山东沟村被评为省级“小蘑菇村”。这些基地的形成和建设,充分发挥了各地的资源特点,为蔬菜生产效益的稳定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1.3 以丰富种植模式为目的,不断创新生产方式的科技含量

目前凤城市设施蔬菜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以日光温室和大棚为主。温室是效益较高的生产项目,其中最高的亩收入可达到8万元,全市平均亩收入在3万元。温室的栽培方式为冬春季一大茬栽培为主,栽培果菜类、草莓和山野菜及少量食用菌,产品供应春节前后市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栽培、管理技术成熟,效益比较稳定,缺点是由于严寒季节进行生产,管理困难,对生产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近几年山野菜和食用菌的反季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优点是技术要求简单,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缺点是前期投入较大,销售方面要求严格。凤城市的草莓生产面积较大,近两年通过引进新品种,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温室每亩收入稳定在2万元左右,栽培草莓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缺点是受市场影响较大。近两年探索用短梗五加、马铃薯代替甜瓜发展大棚生产,马铃薯的栽培技术简单。短梗五加的发展前景较好,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大,一次性投入,多年产出,总的生产成本低,管理要求简单,易于推广,缺点是前两年产量低,收益少。露地生产草莓收入较高,近三年亩收入在6000元左右,优点是技术成熟,缺点是投入大,市场不稳定。露地短梗五加的发展也很迅速,栽培3年后平均每年亩收入在6000元以上。

2 凤城市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难流转,设施规模小

一是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凤城市农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6亩,农户普遍不愿放田,加之土地流转收入不高,农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自己耕种可以满足粮食和蔬菜的基本需求;二是部分农户对土地调整不愿配合,组织措施无法到位,连片规模难于形成;有的甚至中途夭折,这是制约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2.2 品牌效应不明显

在产品质量上重视程度不够,产品宣传力度小,考虑长远打响品牌的更少,有的有名无牌,有的有牌无名,缺乏市场竞争力。

2.3 资金难筹措

发展设施蔬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入,如每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钢架骨架的投入需要6~7万元,还需要配套相应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尽管政府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单纯由农民投入尚有一定难度。

3 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

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为分散经营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要鼓励土地流转。目前,凤城市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土地分散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扶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解决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的问题,推动土地流转,大规模地发展高效农业。

3.2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农技人员在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实施科技入户活动,鼓励农技干部进行科技创新,不断丰富为农服务内涵,加强对农技干部培训、不断更新农技干部知识层次。二要加强农民培训。要抓住新型农民培训的良好时机,大力推广软管滴灌、均衡施肥、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

篇10: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维护情况:

市政管理处自97年以来,累计完成水泥砼路面工程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暗渠4800米,铺设人行道板10000平方米,修建绿化带3300平方米,修建贯入式沥青路面3200平方米。

目前,市政管理处承担着全县15.5公里沥青路面、19.3公里水泥路面、5.6万㎡人行道、7.3公里排水、429盏路灯、263座雨水井、350座检查井的维护工作。

二、存在问题

1、我县镇内有沥青路面15.5公里,主要街路为XX大街、西大街、河南街、一道街和二道街。经实际测量,一道街、二道街、西大街北路的破损坑槽为1754平方米(不含河南街、国防路、西大街南路)

主要原因是路面老化。

2、我县镇内有水泥砼路面19.3公里,主要街路为次干路和巷路,目前有22条街路破损严重, 经实际测量,破损面积为8342平方米。

主要原因:一是路面老化,二是排水不畅造成(如广益路),三是工程施工造成(如联合路)。

3、我县镇内有主次干路排水7.3公里, 雨水井263座、检查井350座,目前经实际调查,除XX大街东部的部份新建管网外,其余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全部濒临阻塞。

主要原因:一是部份管网建设期早,规格小,不能满足需求,二是虽然定期对雨水井、检查井清掏维护,但由于资金匮乏,不能对主干渠破路清掏及改造。

4、我县镇内有串灯40盏,高压钠灯163盏,高压汞灯105盏,礼花灯11盏,景观灯110盏,目前部份照明设施陈旧、老化。

主要原因:资金匮乏,维护经费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将市政人员及维护资金列入财政补贴范围内,极积参与市场竞争,加大市政维护投资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稳步发展。

四、今后发展思路

篇11:卫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我镇农村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

金沟河镇距离县城3公里,交通便利,312国道、乌奎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属典型城郊乡镇。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4人,实际耕地面积14万亩,人均耕地10亩,由汉、回、哈、维等10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47%。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地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我镇完成工农

业生产总值3.23亿元,同比增长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80元,同比增长16%。在国家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近年来,先后投资余万元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投资2000余万元修柏油路91公里,修农田砂石路34公里,修建防渗渠43.8公里,共修建抗震安居房1201栋;完成14个村“三室一场”配套建设。新建沼气池近100个,新修卫生厕所600户,新修砖墙28公里。投资25万元完成北头道河子村、兴奋村标志性大门建设,完成了南吾宫2.5公里防洪坝工程建设;投入400余元,完成了学校宿舍楼等工程;有10个村均设立卫生点,配备乡村医生,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提高。

(一)农村道路

全镇现有道路200余公里。其中15个村“通达工程”已全部完成,客运通车率达100%,建成了城乡一体的道路网络。村村通柏油路工程:全镇投资500余万元修柏油路91公里,修农田砂石路34公里,占全镇道路的70%,目前只有北头道河子村、沙河子村、兴奋村、宋圣宫村4个村完成了村内巷道摊铺,占全镇的26%,农村道路能基本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

(二)农田水利设施

近年来,我镇积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现拥有机井 144 眼,修建防渗渠43.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83000亩;安装实施节水滴灌50000亩,占全镇总耕地的54%;安全饮用水方面,近两年,完成11个村自来水改造和镇区改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了居民饮水困难问题。

(三)信息化

金沟河镇正逐步建立起县、镇、村三级信息联网服务平台,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完善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农村信息化建设成绩较为突出。电视和电话的普及率都相当的高,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24.8台,安装电话66.7部,电视和电话在农民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换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二、当前我镇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金沟河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推进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问题

1.农村道路质量不高,规划相对滞后。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道路的硬化率仅为47%,硬化率相对不足。硬化的道路主要是连接相对集中居住村落的村道,而没有硬化的道路多是通往农田机耕道。大型农机一般无法通过2米-2.5米宽的未硬化机耕道进入农田作业。特别是遇上雨天,道路泥泞现象非常突出,通行不方便,影响了我镇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农户对此颇有怨言。此外,多数农村道路是由村组织农户进行修建的,随意性较强,缺乏统一的规划,道路多蜿蜒曲折,堵塞问题突出,通行效率低下。

2.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超期运行、设备老化、效率降低。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比如泉水沟村,机井运行时间超过。机井老化,渠系长,有加之有些渠道堵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农田灌溉用水。

3.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民群众现在接受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视和电话,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电视通光纤率较低,电视信号质量不高,电视传播的信息有限。另外,通过报纸在农村传播信息进展缓慢,一是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二是农民也不愿承担经常买报纸的费用。互联网用户还是很少。农民普遍认为宽带费用高,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4.农村电网改造需要继续完善。目前,我镇农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大部分村已经完成了农网改造,仅有部分村由于资金、施工安排等方面的原因改造没有完全完成。但是,现在农网的负荷在农村用电高峰时期(晚上7-9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广大农户家中,农村的用电也将呈上升趋势,农村电网的压力也会也来越大。

(二)主要原因

1.资金投入不足。与国家、自治区、县委、县政府每年投资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相比较,投资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则相对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另外,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过去,“义务工”等措施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现在,规定的“义务工”形式已经全部取消,“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也有很多困难,存在“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问题,农民对农村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下降。

2.缺乏管理,效益低下。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 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多,其运行管理工作不足日益显现。农村教师、

医务、科技人员待遇低,人才流失日趋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管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老化失修严重,难以长期发挥效益。农村基础设施多是由政府、村集体建设,村级管理,产权不明晰,管理主体缺位,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

3.缺乏统筹规划,设计不尽科学,布局不够合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纳入发展统筹规划,建筑设计水平低下,随意性突出,乱搭乱建、挤占农用地、公共用地现象比较普遍。

三、建议及对策

为使我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运行效率。

努力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通过“三清一包”、“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整合”、“机井折旧”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好服务于农村基础设施。只有村级集体经济有了发展,集体收入有了提高,公益事业投入力度才会加大。沙河子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村干部选择方面,要优先于一些有头脑、有干劲、有能力、有集体观念的人,好的领导才能找准发展的方向。

上一篇:呆瓜”故事――井底之“蛙”下一篇:感谢老师八年级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