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交流复习测试题10

2024-05-09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交流复习测试题10(通用5篇)

篇1: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交流复习测试题10

无锡市2010年秋学期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资料(无锡硕放中学)

2010年高三历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B)

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不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这段材料里我们能够得出:

①“大宗”与“小宗”往往是相对的。②宗法制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③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④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考查:必修1,宗法制

(A)

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明太祖却认为:“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俯、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亭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出现这两种不同政治态度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B、封建文化日趋衰落 C、唐太宗和明太祖的个性使然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 考查:必修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原因。

(B)

3、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有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有关报道④五四运动的照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查:必修1,列强近代对中国的侵略史;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

(C)

4、“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是罗马法的部分条款内容,从中不能得出

A、罗马法具有一定的时代的局限性

B、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罗马法调整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罗马法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考查:必修1,罗马法的内容、实质和特点。

(C)

5、法国领导人戴高乐曾说过,美法之间应是“绝对的合作”而不是“不幸的从属关系”。他又说,“恐怕没有比美国的帮助是更需要和有益的了”。下列能印证戴高乐观点有①法德和解,促使欧洲走向联合②法国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③法国排斥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④西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查:必修1,二战后美国和西欧的关系。

(D)

6、下列诗句中,最能反映出宋代经济发展突破桎梏走向繁荣的是①“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②“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③“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④、“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考查:必修2,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表现。

(B)

7、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①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运动②苏联机器拖拉机站的改制问题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粮食税收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查:必修2,中国苏联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

(B)

8、下图再现的工具中对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A B C D

考查:必修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

(C)

9、《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比较接近于下列哪一措施 A、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考查:必修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

(C)

10、2008年越南发生经济危机,5月30日,越南盾兑美元贬值27%,5月下旬,股市全面下跌,5月,通胀率增至25.2%,1至5月,贸易赤字达144亿美元,请问越南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B C D 考查:必修2,世界经济三大支柱的职能及经济全球化。

(D)

1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分析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①“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②“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④“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其中一派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考查:必修3,百家争鸣时期主要思想流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B)

12、老舍在创作《茶馆》时指出:“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根据所给的茶馆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宋恩子:“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崔久峰:“做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是自误误人而已!” A.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一些改良社会风气的法令 B.中华民国成立后封建习俗被彻底废除了

C.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成果有限 D.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者丧失了革命信心

考查:必修3,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变迁。(A)

13、2008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光辉年,嫦娥一号、神州七号在浩瀚的太空尽情抒写了中国人的航天激情,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标志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A B C D

考查: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B)

14、伏尔泰是一位睥睨一切传统权威的批判家,但他对中国的孔子却推崇备至。他曾将孔子的画像挂在家中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他如此推崇中国儒家文化的原因在于

A、源自于他对东方文化的热爱

B、儒家文化精神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专制制度 C、四大发明对欧洲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D、儒家文化有利于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体 考查:必修3,儒家文化精神及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D)

15、梦溪笔谈》记载:“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则材料不能说明D

A.北宋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B.北宋时期人们经能够制造人工磁石 C.指南针被用于迷信之中

D.指南针已近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

考查:必修3,第二单元第1课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四单元第2课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1、《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签署了每个公民与生俱来有权享受的期票。这张期票承诺赋予所有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对有色公民而言,美国显然未能兑现这张期票。

——20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的演讲

材料二

凡是被认为反对和怀疑斯大林理论、政策和主张的人,都被视为人民的敌人而遭到镇压,其中包括大批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党内敢于冲破框框,大胆提出创见,有独立见解的干部变得越来越少。——世界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1968年)

(1)材料一中的“每个美国公民与生俱来有权享受的期票”指的是什么?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说“美国显然未能兑现这张期票”?

(2)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出现材料

二、材料三现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带来了哪些相似的危害?

参考答案:(1)期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权利。原因:美国仍然存在种族歧视现象,黑人仍然受到不公正待遇。(2)中国文化大革命。共同原因:政治上过于集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不健全,个人崇拜严重。危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制约了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必修二(第六单元第2课罗斯福新政、第三单元第3课经济体制的改革)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亏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中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参考答案:(1)推行“新政”;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均面临发展困境。美国当时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改革前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过于僵化,经济发展举步维艰。(3)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如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制度、兴建公共工程等。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摸索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路。

必修三(重点考查儒家思想)“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 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材料四】 1793年,罗伯斯庇尔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值得借鉴?(2)洪秀全想建立一个什么样子的的理想社会?孙中山提出了“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社会革命”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他要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目的。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材料五说明了什么?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格言的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1)a.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对农民宽刑薄税。c.荀子主张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2)洪秀全———主张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平均地权。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问题。

(3)认识: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目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4)孔子思想对西方的影响。反对特权,维护人权。维护资产阶级的权利,反对等级制度 选修一(考查农奴制改革)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民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各过渡状态下的农 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面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结合你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

(2)有人说: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参考答案:(1)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

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俄国社会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呼声;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农奴制危机加剧。

(2)①通过改革,俄国的农奴制被废除,封建生产关系遭到破坏,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它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②改革是在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它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而且,沙皇专制得到了维护。所以说,它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选修四(考查新经济政策)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的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自一位历史人物在1921年的讲话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这位历史人物提出何种政策?该政策有何特点?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材料中的观点的?(2)结合所学,概述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参考答案:(1)人物:新经济政策。特点(略。)背景:国内战争胜利以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起农民的不满,并导致暴动,政治危机严重。

(2)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苏维埃政权取得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苏俄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

篇2: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交流复习测试题10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

K c(C)c(D)c(A)c(B)mnpq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三、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平衡常数是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一般认为K >105反应较完全,K<105反应很难进行。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估计反应的可能性。因为平衡状态是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如:

-N2(g)+ O2(g)△ 2NO(g)K = 1×10-30(298K)这意味着298K时,N2和O2基本上没有进行反应,反之NO分解的逆反应在该温度下将几乎完全进行,平衡时NO实际上全部分解为N2和O2。

另外还有两点必须指出:

(1)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只能大致告诉我们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所进行的最大程度,并不能预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如:

2SO2(g)+ O2===2SO3(g)298K时k很大,但由于速度太慢,常温时,几乎不发生反应。(2)平衡常数数值极小的反应,说明正反应在该条件下不可能进行,如:N2 + O2K = 10-30(298K)所以常温下用此反应固定氮气是不可能的。

2、平衡常数表达式表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达成平衡的条件。

△ 2NO 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它的标志就是各物质的浓度将不随时间改变,而且产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如: 对任意一个可逆反应:mA+nB pC+qD,其平衡浓度的比值,总是符合下列关系 [C][D][A]mpqn[B] = K(是一个定值,称为化学平衡常数。)

若用Qc表示任意状态下,可逆反应中产物的浓度以其化学计量系数为指数的乘积与反应物的浓度以其化学计量系数为指数的乘积之比,则这个比值称为浓度商。将浓度商和平衡常数作比较可得可逆反应所处的状态。

即 Qc = Kc 体系处于化学平衡

Qc<Kc 反应正向进行 Qc>Kc 反应逆向进行

可见只要知道一定温度下,某一反应的平衡常数,并且知道反应物及产物的浓度,就能判断该反应是平衡状态还是向某一方向进行。

【考点再现】

一、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系内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生成物浓度幂(以其化学计量数为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就是一

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以反应:mA(g)+nB(g)pC(g)+qD(g)为例,K =

c(C)平衡c(D)平衡cmpq(A)平衡c(B)平衡n。1.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常数,如果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或生成,则表达式中不能出现固体或纯液体;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反应,由于水的浓度是常数而不必出现在表达式中;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应出现在表达式中。例如:

(1)CaCO3(s)

CaO(s)+CO2(g)K =c(CO2)

Fe3O4(s)+4H2(g)K =c4(H2)/c4(H2O)2CrO4(l)+2H(l)K =

2-

+(2)3Fe(s)+4H2O(g)(3)Cr2O7(l)+H2O(l)2-

c(CrO4)c(H2c(Cr2O7)222)

(4)CH3COOH(l)+HOCH2CH3(l)CH3COOCH2CH3(l)+H2O(l)

K =c(CH3COOCH2CH3)c(H2O)c(CH3COOH)c(CH3CH2OH)

2.表达式与化学计量数一一对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同,表达式就不同;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表达式与逆反应的表达式互为倒数。例如:

(1)N2(g)+3H2(g)(2)2NH3(g)

2NH3(g)K1 =

c(NH3)c(N2)c(H2)32

N2(g)+3H2(g)K 2=

c(N2)c(H2)c(NH3)23(3)1/2N2(g)+3/2H2(g)NH3(g)K 3=

c(NH3)c(N2)c(H2)12

1K2同一温度下,K1、K

2、K 3的数值都固定但相互之间不相等,显然,K1 =

二、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K 3=

K1。

1.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2.当K>105或K<10-5时,该反应就基本进行完全,一般当成非可逆反应;而K在10-5~105之间的反应被认为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3.K值大小只能预示某可逆反应向某方向进行的最大限度,但不能预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三、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既与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也与压强的改变无关;由于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平衡常数不受催化剂影响。

2.任何可逆反应,当温度保持不变,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其它条件时,即使平衡发生移动,K值不变。

3.其它条件不变时,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由于升高(或降低)温度时平衡向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K增大(或减小);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由于升高(或降低)温度时平衡向逆(或正)反应方向移动,K减小(或增加);所以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但不会不变。

四、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例1.已知在800K时,反应:CO(g)+H2O(g)

CO2(g)+H2(g),若起始浓度c(CO)=2mol/L,c(H2O)=3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CO转化成CO2的转化率为60%。若将H2O的起始浓度加大为6mol/L,试求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

解析:本题考查平衡常数表达式、有关计算及应用。

先由第一次平衡时CO的转化率可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c(CO)=0.8mol/L,c(H2O)

2、现有反应:CO(气)+ H2O(气)

CO2(气)+ H2(气)放热反应;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__ ___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则:当x=5.0时,上述反应向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化学平衡常数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1)对于CO(气)+ H2O(气)

CO2(气)+ H2(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可知,K变小,即小于1。

(2)

K c(CO)c(H)22c(CO)c(H2O)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当x=5.0时,则有:K=5×1/3×1>1,此时生成的浓度偏大,而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保持不变,则必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

若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则有:K=x×1/3×1<1,即x<3时,可使平衡正向移动。

测得吸入肺部的空气中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mol·L-1和10-2mol·L-1,并已知37℃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那么,此时Hb•CO的浓度是Hb·O2的浓度的多少倍?

解析:根据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K c(C)c(D)c(A)c(B)mnpq 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可得:

Kc(HbCO)c(O2)c(HbO2)c(CO)

-6

1-

2-1又因为:肺部的空气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mol·L和10mol·L,则:

Kc(HbCO)c(O2)c(HbO2)c(CO)c(HbCO)10c(HbO2)1026220

则有:c(HbCO):c(HbO2)=2.2% 答案:Hb•CO的浓度是Hb·O2的浓度的0.022倍

例4.在合成氨过程中,进入合成塔的氮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3,压强为160atm,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25%。求:

(1)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中氮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多少?

(2)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解析: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

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的压强是128atm。

例5.在一定温度下,将100mL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维持温度不变,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前的1.25倍,平均分子量为15.5,则达到平衡时氮气的转化率为多少?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的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设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为a,则氢气的体积为:100-a,则有:

N2 + 3H2

2NH3 起始(L)

a

100-a

0 转化(L)

x 3x 2x平衡(L)a-x 100-a-3x 2x

则有:ρ前/ρ后=V前/V后;100/(100-2x)=1.25,x=10mL。又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则有:混合气体的总质量=28a+2(100-a),则有:[28a+2(100-a)]/100-2x=15.5,可得: a=40 mL 则:氮气的转化率为:10/40=25% 答案:氮气的转化率为25%

【专题测试】

1、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是()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在一密闭容器中,aA(g)

bB(g)达平衡后温度保持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

pC(g)+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平衡时浓度的6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3、在373K时,把0.5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s时,浓度为0.02mol/L,在60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01mol/(L·s)B.在2s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压强的1.1倍 C.在平衡体系内含N2O40.25mol D.平衡时,如果压缩容器体积,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4、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X和Y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X和Y的物质的量之和与Z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的转化率为()

A.10%

B、50%

C、60%

D、70%

5、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将一定量的NH3加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2NH3(g)当达到平衡时,测得25%的NH3分解,此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

N2(g)+3H2(g),A、1.125倍

B、1.25倍

C、1.375倍

D、1.50倍

6、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CO和1mol水蒸气放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达平衡状态后,得到CO20.6mol;再通入0.3mol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0.9mol B、0.8mol C、0.7mol

D、0.6mol

7、将0.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A、2

B、3

C、4

D、5

9、某容器中加入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N2+3H22NH3,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是3mol/L、4mol/L、4mol/L,则反应开始时H2的浓度是()

A、5mol/L

B、10mol/L

C、8mol/L

D、6.7mol/L

10、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

S(s)+O2(g)

则反应H2(g)+SO2(g)

H2S(g)K1 SO2(g)

K2

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 KB、K1 -K2 C、K1 ×K2 D、K1/K2

11、有可逆反应2A(g)+2B(g)

2C(g)+D(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2)该反应选用了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发现反应温度在100℃~400℃的范围内,每高10℃,反应速度为原来的3倍,在400℃~450℃时,每高10℃,反应速度却约为原来的10倍,而温度高于450℃时,反应速度却约为原来的3倍,若其它反应条件不变,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反应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并保持温度不变。往容器里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B两种气体物质,反应进行5min后,试推测容器内的压强可能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填正确的字母编号)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该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并已达平衡,再维持温度不变,将压强由100kPa增大到500kPa平衡发生了移动,但却发现平衡向左移动,你是否怀疑勒夏特列原理对平衡系统的普遍适用性?________;试写出你的分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25℃时,下列反应式及其平衡常数:

2NO(g)N2(g)+O2(g)K1=1×1030 2H2O(g)K2=2×1081 2H2(g)+O2(g)2CO2(g)2CO(g)+O2(g)K3=4×10-92(1)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2)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值约为____________。(3)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氧气的大小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轿车进入家庭,汽车尾气污染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市政府要求全市对所有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完成改装,以求基本去除氢氧化物、一氧化碳污染气体的排放。而改装后的尾气处理装置主要是加入了有效催化剂,请你根据以上有关数据分析,仅仅使用催化剂_________(填能或否)促进污染气体间的反应,而去除污染气体。

13、可逆反应CO+H2O问:

CO2+H2在密闭容器中建立了平衡。当温度为749K时,Kc=2.60,(1)当CO起始浓度为2mol/L,H2O起始浓度为2mol/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2)当CO起始浓度仍为2mol/L,H2O的起始浓度为6mol/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14、在接触法制硫酸中,将SO2与空气按1:3的体积比混合(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1)后进入接触室,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为原来的88%(体积均在相同情况下测定),试求:

(1)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2)若生成的SO3可在吸收塔中完全被吸收,则排出的尾气中SO2的体积百分含量。

15、在673K,1.01×105Pa时,有1mol气体A发生如下反应:2A(g)xB(g)+C(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在平衡混合气体中,A占其体积百分比为58.84%。混合气体总质量为46g,密度为0.72g·L。求:

(1)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A的平衡转化率;(3)x值

(4)相同条件下,反应前A的密度是平衡混合气体密度的几倍。

113、61.7%,86.6% 14、96%,1.56%

15、(1)39.73

(2)A的转化率为32%

(2)x=2

篇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交流复习测试题10

一、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历史复习的基石

第一轮复习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掌握章节知识结构,着重提高分析教材和理解教材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应从微观人手,起点要适当低一点,速度要慢一些,尽量挖掘教材体现的信息。可以基本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以教材自然章节为单位进行教学。如中国古代史以朝代为单位,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基础进行教学。但在章节内部需要按照科学性原则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挖掘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一个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成为完整而又逻辑严密的系统,使学生吃透教材,掌握基本史实,形成历史概念,总结基本线索,求证历史发展规律,建立一个科学的、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系统。

二、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策略

现在的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知识体系上的框架结构。常常在一个专题内容上连续发问,多方位、多角度考查一个历史事件的内涵及外延;试题更多地突出时代感,强调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

1.抓实基本环节,巩固历史知识基础

综合考试中历史学科对知识点的考查相对比较集中,如2002年全国文科综合卷第23~27题,连续考查了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与人类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如果对这一块知识不熟悉,就很容易连续失分。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周期以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首先要完成预习。预习的原则是复习旧知、认识新知,即先“温故”而后“知新”。预习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特别是对历史阶段性内容要注意梳理教材史实结构,归纳时代特征,明确学习目标。预习中还要注意发现问题,要大胆提问,质疑教材,质疑教师,质疑权威。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有常法,学无定法”,就是说学习要有一定的方法,同时也要因人而异。要敢于、善于提出新问题。

其次要处理好课堂听与记的关系。课堂主要以听为主,同时也要适当做好笔记,预习中所遇问题的讲解、教材内容的延伸性分析、课堂上感觉比较模糊的内容都应该记下来作为课后复习、巩固的依据。

第三要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由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浩翰庞大,与其他学科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因而在复习时要注意学会用语文分析课文的方法概括教材前后内容及重点、难点,用政治原理制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用数学思维形成历史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最后用历史的分析法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这个过程不需要完全记住知识点,只是要求能对本节课的内容从历史阶段、历史特征上理解、运用;然后在第二天读一下。这个读是要求记忆的,该记该背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上必须完成。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记忆。一周左右,要把这个内容回顾一下,可以很简单地看一看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去点一下以激活学习思维。一个月的时候再通过试卷、练习等多种方式督促自己再好好地回归教材。将该掌握的内容完善起来,才能克服平时感觉没有多少东西可看,考时却处处感觉生疏的现象,到考试时才不会心慌。

2.明确阶段性学习任务,逐步优化历史思维

高三第一阶段的学习应以历史学科内知识体系为主,兼顾学科间可以联系的相关内容,目的是夯实基础。作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学科,更注重考查在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基础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因为历史现象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在相互联系中确定着某一历史现象的特性。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例如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同类事物比较异同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三、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教法

1.不浮躁,脚踏实地

(1)夯实基础。掌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理解其基本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将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以突出各自的个性特征。例如,复习“戊戌变法”时,明确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除了解其背景、过程、结果外,还需了解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机遇;同时,还可将它与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比较;也可与世界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等进行比较。

(2)关注教材细微点。如中国近代史上的“新军”与“新四军”,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总理衙门的设立,分别标志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中央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等等,不一而足。

2.抓重点,有的放矢

(1)研究、用好三年来的试卷和最新考纲。揣摩历年高考真题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考纲出来之前,可参照上年考纲确定复习重点,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2)注意课后及时复习。课后一定要能对本节课的内容从历史阶段、历史特征上理解、运用;然后在第二天及时复习,该记该背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上必须完成。一周左右,要把这个内容再回顾一下;一个月的时候再通过试卷、练习等多种方式督促自己再好好地回归教材。

3.练技巧

讲求实效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适度进行训练,注意总结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在第一轮复习中是必要的。

篇4: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交流复习测试题10

●重点关注:

(1)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及其历史影响;政治现代化与经济、思想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全面认识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

(2)孙中山为建立民主共和国、捍卫和重建民主政治、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所作的努力。

(3)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孙中山和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促进或阻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史实,并对他们作出正确的评价。

(4)我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特点,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增强民主意识和公民的参政意识;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

●热点问题关注:

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推进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动法治社会的进程,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国策;二是逐步完善民主政治化的各种制度,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的保证;三是建立健全平等社会的机制,缩短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一大热点,与此相关的法制建设史、中共党史以及近代社会民主平等而奋斗的过程或成果的内容,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知识整合

1、中国近代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1)君主立宪制:①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缺乏完整理论,且没有付诸实施)。

②19世纪末,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发展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提出把挽救民族危亡同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救国方案,掀起了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但因其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③20世纪初,清政府为缓和矛盾,进行“预备立宪”,使一部分立宪派分化出来,成为革命的一支力量。

(2)民主共和制:

①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阐发为民权主义,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确立。

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在政治体现为民主共和制。

④1928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实行“训政”,以党治国,蒋介石集党政军于一身,开始实行独裁统治。

2、民国时期捍卫民主政治的斗争:(1)“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原因、结果及宋教仁实行政党政治的努力);(2)国共两党所形成的新三民主义和民主革命纲领;(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背景、内容与结果);(4)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5)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归纳】孙中山从1905年创立同盟会到1925年逝世,其民主政治斗争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1915~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1912~1922年: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③1923~1925年: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

3、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

(1)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2)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3)北平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参与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权机构,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5)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6)新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①粉碎“四人帮”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②1978年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强调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道路。③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任务。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政治纲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中国近代化

▲具体层面(派别及主张)(1)经济(工业化)①洋务派提倡“求富”,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的机械生产。②维新派提出设立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③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鼓励、保护工商业和人民创办实业。⑤19世纪60、70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⑥甲午战后,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高潮,到19世纪末才有显著发展。戊戌变法试图推进经济的近代化,但很快失败。

⑦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民族资本主义才得到进一步发展。

⑧中华民国鼓励和保护工商业和人民办实业,一战时期,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高潮。(2)政治(民主化):

①维新时期(最早为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开国会,对旧制度进行改革。

②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外交近代化)④百日维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⑤清末立宪,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

⑥辛亥革命确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军事近代化:

①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 ②百日维新实行征兵制; ③清末新政编练新军;

社会生活 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的变化(4)思想“西化”(参见“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的嬗变”)▲发展过程:

(一)经济领域(即工业化进程)

(1)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②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③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日益萎缩。30年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活动”工业有了发展,但获益最大的是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抗战以后,四大家族加强对工业的垄断。☆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的发展

①建国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年~1956年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使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②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1957年执行以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为基础为目标的一五计划。③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二)思想领域(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的嬗变)

(1)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三部曲(阶段特征)①第一阶段:自雅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0多年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

②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70年代以前主要是围绕军事技术,70年代以后开始超出军事技术的范围。其主要原因是洋务派为了制器不得不翻译西学,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的科学事业都与译书有不解之缘。

③第三阶段:从19世纪90年代以后向西方学习开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先是维新派思想家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学习“西政”,此后革命派也主张如此,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更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

(2)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时代特点

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中国人看世界的开端。

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③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器物层)

④早期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制度层)

⑤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⑥资产阶级革命派: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以此为指导发起了辛亥革命运动。

⑦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彻底批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⑧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最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3)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

①从内容上看: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②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

③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思想层次”的过程;

④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近现代民主法制建设

(1)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2)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大权,显示“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3)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中华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为其复辟帝制铺平道路。

(5)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明确了新生红色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

(6)1946年,国民党伪国大制定《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该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基本认识:

就中国而言,近代以来的政治现代化,是指政治生活及其结构从传统的君主专制集权形态向现代化的民主形态转换的历史过程,其基本目标是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原因、目标、方式、依靠力量与阻碍力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原因和进程来看,欧美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幅度发展的基础上,用了几百年时间才完成了从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政治再到民主政治的过渡;而中国是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政治再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跨越,呈现出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对称、跳跃式的政治发展走势。从方式来看,欧美国家的革命与改良同时并行;而中国是通过20世纪前半期持续的革命斗争完成的。从依靠力量来看,欧美的政治现代化主要依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中国,农民阶级成为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国民革命运动和共产党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而又不同的政治角色。从进程中的障碍来看,欧美国家主要是封建势力;而中国则是封建势力与外国殖民主义势力同时并存。此外,在中国近代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目标始终与独立、统一和富强的目标相伴随,民主政治的斗争往往与民族救亡运动相联系。

篇5: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交流复习测试题10

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

第24讲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以下著作、杂志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基础的是()

2.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假如你是一名热心名胜古迹的业余导游,在向游客对下图建筑进行介绍时,下列哪些内容不能出现在你的讲解中()

北大红楼旧址

A.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B.现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曾是其灵魂 D.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

4.“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主张()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B.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C.调和了新旧文化之间的尖锐矛盾 D.不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纸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A.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一文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6.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哪有心神看跑马,正应筹策补亡羊。”其中“亡羊”喻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

7.下图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8.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0.与图一和图二有关的历史事件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新”变化的表现不包括()

图一

图二

①新理论 ②新阶级 ③结合中国国情的新纲领 ④新政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1921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任何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①指导政党的思想理论 ②代表的阶级利益 ③政党的革命纲领 ④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2.中共二大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作出的决定不包括()A.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确定当前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 C.明确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D.确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时期,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刊物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的英、美、法、意四国首脑

材料三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1919年5月,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学生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分)(2)材料三中的“过激派”是哪个派别?“伪说”是指什么学说?“此次罢学风潮”指什么事件?联系材料二,提出“近因”是什么事件?“远因”又是什么事件?“俄国过激派”又指什么?(12分)

(3)综合四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爆发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建立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三、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为了实现革命的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的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发展无已”。“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纲领》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和革命动力的看法前后有什么变化?(10分)(2)材料二是否放弃了材料一中的主张?说明你的判断。(6分)(3)据材料和史实归纳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4分)答案 1.D 2.C 3.A 4.A 5.D 6.D 7.C 8.C 9.D 10.B 11.A 12.C 13.(1)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基础。

(2)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说。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传入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

(3)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巴黎和会起了导火线的作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4.(1)材料一的奋斗目标是消灭阶级差别,直至消灭阶级的存在;革命动力是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材料二的奋斗目标是完成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革命动力是工人阶级联合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没有。材料一强调的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材料二强调的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最高革命纲领仍保持了材料一中提出的最终奋斗目标。(3)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的分析。

名师诊疗

1.误以为维新派“尊孔”与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批孔”的本质不同

维新派“尊孔”的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批孔”的目的是抨击封建思想,宣扬民主共和思想。因此,维新派“尊孔”与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批孔”,只是手段不同,其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本质是相同的。2.不能正确区分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

(1)性质不同:五四运动以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主要是无产阶级思想文化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斗争的舞台。

(2)领导者不同:前者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后者则是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3)作用不同:前者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后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上一篇:谜语儿童精选下一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巡视工作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