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加赏析参考

2024-05-27

美文加赏析参考(精选7篇)

篇1:美文加赏析参考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海洋,人便是海洋上的一叶小舟。海洋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坚守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坚守一颗宁静的心,你将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坚守一颗宁静的心,你将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坚守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地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赏析:

尘世浮华,人心浮躁,很多人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像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很难坚守一颗宁静的心。因人心难以宁静,烦恼多了,快乐少了;伙伴多了,朋友少了;枯灯独坐者多了,闲庭信步者少了;萎靡颓废者多了,积极进取者少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一个“宁静致远”。是的,只有宁静,我们自己才会有开阔的胸襟,才会有挑战的勇气,才有可能迈向成功的顶峰。让心宁静吧,你将会变得更加美丽而有内涵,你将会变得更加成熟而又稳重,你将会和快乐结缘和成功握手。坚守一颗宁静的心,也就坚守了整个世界。

篇2:美文加赏析参考

篇一:《窗外》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 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

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

赏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作者借窗外的芙蓉树和三角梅告诉我们自己:

生命中没有永恒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怀阳光,每天都会有美丽的风景出现在你的窗外。

作者文笔洗练,在刻画芙蓉树和三角梅的形态的时候,只用寥寥数笔勾勒,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是我们自己确实感受到它们都是非常美丽的。我想这归功于作者能抓住两处景物的特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写东西不用面面俱到,只要写到事物的神韵,那就大功告成了。

作者的行文非常流畅,多处的心理描写促进了行文的开展,我们自己可以学习这种叙述方式。一景,一感,一思,其实不是那么难。

正像作者窗外的芙蓉树,正像后来火红的三角梅,正像三角梅之后还可能出现的诸多风景。

我们自己常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是即使说过听过一万次这句话的我们自己,依然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自己总是觉得,生活太枯燥,我们自己总是觉得,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

其实不是的,只要我们自己改变心态,我们自己便会发现,到处都是新的风景。我想作者正是因为有了一颗热爱生活、感恩生命的善感的心,才能从自己的窗外发现无限的风景。

篇二:清明雨上

明日清明,不知会不会雨水纷纷。

月影斜雾,遗忘了这即将彷徨于人间的挥毫儒雅的节日,听着许嵩的清明雨上,独自一人回忆起过往,红尘旧梦。

曾经的很多个夜晚,不想再匍匐于现实的尘世俗染里,然后逆着月光,品味着中国风的阳春白雪,奢求着那缓存起来的点点古韵。不想长大,却年年复年年,涓涓心事付流水,又是一年清明。

喜欢挥毫在蒙蒙的薄雨中,忽然的沉默,自然的内里轻挑起几丝弦动,泛起感动的旋律。岁月涟漪,家外的瓦房,石板路,青苔绿痕梦断于记忆。当年,当年,想当年。

夜凉往事已如烟,故人饮觞月明前。窗透无痕思绪断,珠帘谁愿伴我眠。

不想完全的把自己扼杀在现实的所谓里,只是还幻想起那么不觉的愀然空灵,忽视了所有的目光,遗忘下所有的背负。

清明雨上,古韵总会在似水流年里春暖夏凉,任凭世事无常,任凭宇宙洪荒。

昨日太行山上,层迭峰石,突兀傲松,却静止于空洞,亿万年轮,看透了鸢飞戾天,看透了鱼翔浅底,看透了烟雨情愁,看透了日月星辰,木雕流金,将感情深深地埋在悬崖绝壁间。所以我开始彷徨,寻不到你的所藏,庆幸的是,我找到了,太行清明,你把泪已千行的岁月蕴藏在那双明镜的眼眸,雨打湿了眼眶,然后微笑的让行人用她辛辛苦苦打上来的山泉洗手,那无声的暗示,那佝偻的优雅,还有那日日的皱痕,年年倚井盼归堂的眷恋,是太行之行带给我的最美的感动。物言无情人有情,无言泪已拆两行。

明日清明,清明雨上。

赏析: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的散文。以“明日清明”起文,化用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行文充满了古典而绮丽的韵味。诗化的语言,华丽却又不嫌泛滥的词句,读起来仿佛我们自己也沉浸在清明淡淡的烟雨情愁中了。

巧用排比,信手拈来,一段文字读起来如行云流水,遏制不住的清愁淡雨,让人仿佛要淹没在作者的文字里。于是感动,为文字感动,也为文字背后一颗善感而温柔的心感动。我非常喜欢许嵩的《清明雨上》,只不过我听歌的时候想的不是红尘旧梦,而是那句“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这并不妨碍我喜欢作者的这篇文章,不妨碍我也从作者的行文里找到些共鸣的默契。

太行清明,宇宙洪荒,那一座山的暗示,山的沉默,凡人不会完全明了,却知晓这是天与地共同的智慧。如果有机会,也想在清明雨纷纷的时节里登上太行山,看绝壁,吻山泉,听山语,感受太行清明沉稳而古老的气息。

篇三:坚守一颗宁静的心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海洋,人便是海洋上的一叶小舟。海洋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坚守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坚守一颗宁静的心,你将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坚守一颗宁静的心,你将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坚守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地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赏析:

篇3:例谈高中英语美文赏析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美文赏析,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作为输入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的阅读课堂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把阅读课当作语言知识课, 孤立地讲解字、词、句, 很少在语境中讲解语言知识。 (2) 教师缺少引导学生对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关注, 学生赏析的能力不足。 (3) 教师以教语言知识为主, 缺少人文教育, 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4) 读后活动设计脱离文本, 导致学生的作文在语言层面、思想层面、文化层面都有所欠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03) 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全面提高人文素养”。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应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课程, 不仅要增加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 更要培养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因此, 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表现为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 更体现为思维的碰撞和情感态度的形成 (韩芳2015) 。

一、美文赏析课的必要性

人教版英语教材虽然题材广泛, 话题多样,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阅读文章缺乏经典性和趣味性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英语美文范围广泛, 包括所有原汁原味的英语语料。教师教授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美文赏析课,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和拓展人教版教材中缺失或弱化的话题;英语美文语言优美地道, 修辞多样, 篇章结构合理, 英语美文赏析课可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 提高对文本的赏析能力;美文中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 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陶冶道德情操 (舒丽萍2011) 。英语美文故事真实动人, 情感传达到位, 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文赏析课能够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语言, 有利于解决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文学修辞等问题, 更有利于了解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美文赏析课的教学目标

笔者在整理了人教版英语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五的阅读文本后发现, 该套教材在科普、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文章各有3篇, 在文化艺术、健康、体育娱乐、语言学习和自然方面的文章各有2篇, 在旅游、节日、朋友、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文章各有1篇, 但是在情感方面的文章几乎为零。英语美文赏析可以弥补和拓展人教版教材中缺失或弱化的话题。基于此, 笔者选取了与中国典故“愚公移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英语美文The Roeblings’Determination, 本篇美文讲述的是美国桥梁设计师约翰·罗布林说服儿子华盛顿·罗布林排除异议, 修建连接纽约和长岛的“布鲁克林大桥”, 但是在修建过程中, 一次意外事故造成了约翰·罗布林死亡和华盛顿·罗布林的重伤, 桥梁修建被迫终止, 罗布林父子遭到了舆论的非议, 但是华盛顿·罗布林并没有气馁, 他用仅能动的一根手指敲打妻子的手臂与其交流, 并指挥其他工程师继续修建桥梁, 罗布林父子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造就了今天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这篇美文情节真实、结构清晰、语言丰富, 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 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笔者对这篇美文进行了微调, 替换了部分生词, 增加了一些衔接词, 使其适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 微调后的美文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信息性和真实性, 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 笔者根据高二学生的语言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 结合教学内容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并运用如convince, obstacle, negative attitude, daunted, be inspired to, in spite of, have a burning desire等描写意志力的词汇, 以及It seems that, with介词短语等句子结构, 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

2.学生能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态度, 以及西方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从而拓展其思维和情感。

3.学生能从语言意义、句子结构、篇章结构、修辞等角度欣赏文本, 拓展其赏析能力。

4.学生能利用文本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篇章布局, 写出较流畅的与意志力有关的短文, 拓展其写作能力。

三、美文赏析课的课堂实践

(一) 浅层分析文本, 拓展语言知识

Step 1:Lead-in

教师向学生依次展示图片 (图1、图2、图3) :

并问学生以下问题:

①What’s Yu Gong’s dream?

②Do you think it was a possible feat for Yu Gong to remove the mountain?Why?

③How did Yu Gong overcome obstacles?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重述答案, 并把关键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如:

Yu Gong was inspired to remove the mountain.

It seemed that it was an impossible feat with so many obstacles.

Negative attitudes from others.

But, ...never discouraged...with determination...

其中was inspired to, it seems that..., feat, obstacle, negative, discourages等词用红色字体标示, 以引起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关注。

设计意图:

用中国典故“愚公移山”的图片导入,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通过师生对话, 引出本堂课的重点词汇, 如was inspires to, It seems that, feat, obstacle, negative, discouraged等词, 达到了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 并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另外, 问题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利于引出阅读话题。

Step 2:Reading

Skimming:Go through the whole passage with two questions:

①Who were the two American Yu Gong 100years ago?

②What were they inspired to do?

设计说明:

本环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本, 找出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他们的梦想, 并用be inspired to来回答。学生在语境中再一次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 顺利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大意, 培养了阅读策略。

Scanning: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table with four questions (见表1) :

①What did other experts think of their idea before building the bridge?

②What did the Reoblings do?

③What did others think of the project after the accident while building the bridge?

④What did Washington do?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关键词并显示在屏幕上 (见表2)

设计说明:

本环节采用整体阅读方式, 用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和篇章结构, 通过提炼文章的关键信息,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为读后活动奠定了语言基础, 并有效地培养学生寻找关键信息、整合与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 深层分析文本, 拓展思维情感

Step 3:Further-reading

①How did Washington make the best use of his finger?

②What was the result?

③What made his dream come true?

④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We have learned so many people with determination in our class, such as the Roeblings, Nelson Mandela, Jane Goodall and so on.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with determination around us, also you and me.With determination, we can defeat everything and turn impossible into possible.As we students, it is essential for us to acquire the quality of determination.

设计说明:

文学作品的根本价值在于启迪心灵。挖掘故事的现实含义不仅是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环节, 更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良机 (徐卓、展鑫磊2015) 。学生通过讨论, 在深入分析文本、理解故事思想内涵的基础上, 思维获得了发展, 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引导。教师的最后总结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理解了意志力的重要性。

(三) 鉴赏精彩片段, 拓展赏析能力

Step 4:Appreciation

英语美文的可读之处不仅在于地道优美的语言, 还在于丰富的修辞。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意义、句子结构去欣赏文本, 还应该引导其从修辞角度去欣赏文本的美言佳句, 带领学生按照“整体—细节—内涵”的欣赏路线品读文本、欣赏语言、探究内涵。文本第6段不仅内涵丰富, 而且语言优美。笔者把文本第6段显示在PPT课件上, 并要求学生进行如下思考:

①What did he see through the window? (key:Sunlight)

②What did you feel when you see the pictures of sunlight? (key:hope...)

③What did the sunlight, the sky and the tops, white curtain and a gentle breeze stand for? (key:the sunlight—hope, the sky and the tops—dream, while curtain—obstacles, a gentle breeze—way)

④Which figure of speech (修辞) is used here? (key:Metaphor)

设计说明:

本环节让学生思考4个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文段所隐含的内涵, 让学生从修辞角度体会并欣赏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了英语的美, 才能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殷志勇2009) 。

(四) 搭建写作支架, 拓展写作能力

Step 5:Speaking and writing

Speaking:Retell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form (见表3) .

在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后,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scanning中的内容进行复述。文本复述是读后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深入分析语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重构性语言输出。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通过重构文本理解和运用语篇, 也有利于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 (张树勇2015) 。

设计说明:

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文本, 将复述文本与巩固关键词结合起来, 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脉络, 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为写作搭建语言支架和篇章结构支架, 同时使学生在分析、处理原文的过程中学会处理语言的能力, 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Writing:Share a story with us

You’re expected to well organized your passage and use some of the following advanced expressions

设计说明:

语言支架是保证学生高质量语言输出的前提。读后活动的设计必须关注语言支架的搭建, 为高效输出提供支持 (张树勇2015) 。本活动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 贴近学生生活。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语言支架和篇章支架保证了学生输出的质量,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美文赏析课教学启示

(一) 选好材料

高中英语美文赏析课是对必修课的有效补充。上好美文欣赏课, 达到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的双赢首先要选好材料。美文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一般应选择难度适中、语言优美、语法典型、结构清晰的文章;美文的选择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只有当美文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时, 学生才有阅读欲望;美文的选择应当有教育意义, 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 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文的选择应当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美文是有别于一般文本的阅读材料, 它除了蕴含语言美之外, 还蕴含了修辞美、情感美、意境美等。总之, 美文的选择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订好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的, 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高中英语美文赏析课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课, 由于英语美文自身的特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阅读策略、拓展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赏析能力外, 还应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 英语美文赏析才能实现学习语言知识和人文教育双赢的目的。

(三) 设好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循序渐进, 活动的设计要由浅及深, 环环相扣。例如, The Roeblings’De termination这篇美文的活动设计从拓展语言知识到拓展思维情感和鉴赏力的过程中, 以问题为引导, 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要有主线, The Roeblings’Determina原tion这篇美文的主线是意志力, 文本活动的设计围绕用意志力战胜困难而展开, 读后活动的设计也是与意志力有关的写作;输入与输出要一致, 读后活动的设计应该与文本密切相关, 不能脱离文本, The Roeb lings’Dete rmination这篇美文的活动设计是为读后活动做铺垫的, 阅读活动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读后活动搭建了支架, 真正做到了输入与输出的紧密结合,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 高中英语美文赏析课教学需要在拓展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关注学生情感美的构建, 从多角度拓展其欣赏文本的能力, 培养跨文化意识, 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韩芳.2015.例谈以生为本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11) :39-42.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慧敏.2015.基于拓展的“高中英语美文阅读与赏析”选修课的开发初探[J].英语教师, (9) :134-141.

舒丽萍.2011.依托美文的小语段输出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4) :23-26.

徐卓, 展鑫磊.2015.高中英语文学赏析课The Giving Tree课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12) :55-59.

殷志勇.2009.高中英语英美文学欣赏选修课的开发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 (10) :61-63.

篇4:特松加发球赏析

在图1中,特松加将重心集中在右腿。图2中,特松加将球抛起,同时持拍手开始上升,他没有采用传统的大幅度引拍方式,而是采用双手双起向上的引拍动作。

从图2到图3,我们可以看到特松加的右脚有一个移步的过程,将右脚靠向左脚,并把重心从右腿转移到了左腿。同时特松加的右肩下垂,双膝自然弯曲使得身体能有爆发力地向上击球。此时,特松加的整个身体像一张拉开的弓,已经蓄势待发。

从图4、图5中,我们可以看到特松加的持拍手开始下降,有挠背的动作,同时他的腿部开始蹬地,以便获得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因为特松加发球有弹跳动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抛球具有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满足击球的时间和空间。

在图5、图6中,特松加的双腿往上爆发,带动身体向上的能量。从腿,到膝、腰、肩,再到手腕和拍面,特松加的身体形成凌空一线,将能量完全传达到球上,实现了极大的释放。在图6中,特松加的左手紧贴身体,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图2到图6中,特松加的面部—直朝上,眼睛始终盯着球看,很多业余选手在发球时有眼睛过早看向对方场地的习惯,这样头部容易带动持拍侧肩膀过早下降,影响击球时的能量爆发。

在图7、图8中,我们可以看到特松加左脚先着地,右脚自然后摆,保持身体下降时的平衡,能快速回位准备下一拍的击球。

纵观特松加的整个发球动作,他出色的发球时速来自于他惊人的挥拍速度,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篇5:美文诗歌加赏析

篇一:沙原隐泉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赏析

人生并不是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暴风骤雨,有时也有阴霾,有时更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象无边无际的沙漠,还有的看似平坦的一片,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下就松松的下滑,用力由大,陷得由深,下滑也就由厉害,不由感叹人生如此之复杂,让你茫然、让你在无所适从。

篇二:夏感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赏析

本篇寥寥数百字,却堪称当代散文中难得的精品。文章起笔连用三个比喻,“一锅冷水”“密密厚发”“黛色长墙”看似扑拙,却从感觉和视觉上贴切地再现了“整个夏天”“芊芊细草”“淡淡绿烟”的特点,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上述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不沉闷;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于是,在声色互补、虚实交融之中,笔者已经为全文定下了昂扬积极的主调。

篇三:夏至微山湖

乘坐小舟驶向湖心,你便看到夹岸湖苇向你招手,湖苇丛中摇荡出成群结队的牛羊,在低头觅食。勤劳的农人开始一天的忙碌。我们的小舟顺风驶在辽阔的湖面上。成群的鸭鹅在老汉的吆喝中争先出巢,欢叫着,纷纷跳入水中,翅膀拍打着水面。悠闲的渔人光着脚板在村

头的树荫下谈论着,秀美的村姑系着白裙、红裙在石台上揉洗着衣服,看到远客到来,都抬头相望。如果你和好客的渔人攀谈,他们会热情地做你的导游;假若你与姑娘们交谈,她们会爽朗地和你说笑。再放眼四望,你便会发现碧如盘的荷叶掺杂着点点红光,团团雪球,成片成排地几十亩、几百亩地出现。那瞪着圆圆眼睛的老荷果和人摇头,渔人会笑着说:“那半闭着的莲蓬才是生吃的佳果。”小舟欢快地穿过鸡豆塘,越过菱角池,划向空白水处。长长的渔网不在眼前,一叶小舟在一村姑的驾驶下,从荷塘中穿出,驶向下网处,村姑用手里的船桨拍打水面,吆喝着,样子逗人。渔人说,她遇上了大鱼,在向网中赶。远处的青山近了,层层树林、果林遍布群山。山脚下,宽敞的柏油马路人来人往,宽阔的码头,排排船队在静候着。

夕阳如光屁股的孩子,一溜烟地跑进西天的山脚。远处的村庄绕上一层薄雾,渐渐模糊。河曲摇渡的老翁唠叨着收工,我们的小舟在烟波中流去,身后,那苍山、那小树、那近水??呈现出一个金黄的世界。

赏析

篇6:美文摘抄加赏析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午后,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的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它仿佛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常在无言中教导我一些最秀丽的真理。

篇7:美文500加赏析

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 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

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

赏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作者借窗外的和告诉我们:

生命中没有永恒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怀阳光,每天都会有美丽的风景出现在你的窗外。

作者文笔洗练,在刻画和三角梅的形态的时候,只用寥寥数笔勾勒,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是我们确实感受到它们都是非常美丽的。我想这归功于作者能抓住两处景物的特质。很多时候,我们写东西不用面面俱到,只要写到事物的神韵,那就大功告成了。

作者的行文非常流畅,多处的促进了行文的开展,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叙述方式。一景,一感,一思,其实不是那么难。

正像作者窗外的芙蓉树,正像后来火红的三角梅,正像三角梅之后还可能出现的诸多风景。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是即使说过听过一万次这句话的我们,依然没有的眼睛。我们总是觉得,生活太枯燥,我们总是觉得,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

上一篇:写月亮的作文下一篇:思念父母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