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学习感悟

2024-05-05

美文赏析:学习感悟(共14篇)

篇1:美文赏析:学习感悟

如若,守着一份简单而真实的生活,用热情去拥抱灿烂阳光,缘浅缘深,从容而安然。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季节如安好,百花盛开艳。人身若安好,一世的情缘。

红尘缠绕深处,梦里繁花似锦。落英虽然有意,流水本是无情。繁华岁月舔满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似景的流年有时成为一个梦,在命运的轨道中摇曳着。一盏孤灯,点儿微光,许许的城,在指尖曼妙中确成花,会在心灵里盛开着繁华。一缕墨香,舔润着一纸的美眷花暖。

在这季里,在热烈的阳光下,在转角之处,一个距离中,把失失落落的心一点点拾起拼凑,用一片绿意拥在心底,葱茏了温馨芬芳。用这盎然的绿给它滋润,用灿烂的花朵给它温暖。

人生的旅途,注定只是一条漫无边际的叉道。只是心如水域,随时可以停留,随时可以流失。在光阴的荏苒中,走过蒹葭苍茫。往事如烟,多少故人离去,多少回忆泛黄,多少情景随风飘散。游走人生,隔望岁月,恍然一场飘渺的梦。

人生几何,转眼是百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在世间上是经过而不是永恒。人生只不过走的是岁月的痕迹。希望在前方,幸福在心底,不管到何处,隔着日月回望,游走。在光阴迷惑中,岁月飘浮。仿佛,这世界处处是一出戏,酸甜苦辣,花样世界,鸳鸯蝴蝶。微笑如花,多少委曲。再演也敌不过时间。

甜蜜的往事,如今已被藏入记忆里,成为最美好的回忆。现今又有谁能够一直活在回忆里。那些童趣的年华,温暖占据着的时光里,没有近忧,也没有远虑,从一张白纸上漂游,在颠来倒去的单纯里,渐渐地变成了花花绿绿。总是爱做梦的年龄,总是爱在现实的迷茫中编织着一个个天真的梦。

在繁华的自在里,青春,就是少年时放肆中的梦想,有着幼稚的梦幻产生着。吸引眼球的总是那些轰轰烈烈。青春,是带着岁月的使命,用快乐的语言,灿烂的笑容,充斥着岁月里的烦恼。留在记忆中所有的美好都会是岁月赐予的奖赏。别去在意,成功或失败,愉快或痛苦,辉煌或暗淡,爱或者不爱。

在这广袤的人世间,在这人生的过道里,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春来花自开,秋往叶飘零。红尘犹自香,情缘心自然。不求朝朝暮暮,只求此生如水。一纸素笺此生冷暖,一江春水去留无痕。

人生的三件幸福事,众说云云,久旱逢干露,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性与自我满足,自尊与自我实现,精神与自我超越。其实,在当今,人生的三件幸福事只用九个字来概括,有人爱,有事做,有期待。

有人爱,爱是相互的。爱心也好,爱情也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努力做好自己,充实自己,让每一天充满希望,期待着更美好的生活。

人生是一个过程,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每天不停的行走,何尝不是这样,人生寻寻觅觅的走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太多,人生无尽头,有些人一生为金钱所困,有些人一生为情所伤,别让自己太累了。学会在乎,学会快乐,学会爱与被爱。只有留住美好善良与真实,解开心灵束缚,让平凡和谐,让美丽绽放。

篇2:美文赏析:学习感悟

大三上学期我幸运的选上了“英语美文赏析”这一极具英语趣味特色的选修课。还记得在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就跟我们念了一篇以往同学上这门课所写的感悟。感悟中写道:通过上这门课,我的英语口语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法能力也大有提高,让我爱上了英语。并且老师有提到另一位同学因为上了这门课而转成了英语专业,并深深地喜欢上英语,最后在英语学术上也大有建树。当时,一听我还挺惊讶的,我从来没有听过因为上了一个选修课而转专业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但随着每次的课程,我渐渐体会到了那位同学所写的感悟和他们为何要做出的改变。

每一次的课堂中,老师都会在PPT中播放出一篇名人的著作或是文章的中英文,让我们反复推敲其中的语言趣味,以及中文与英文的区别,并逐渐琢磨其中英文的语法结构。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讲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漫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么优美的中国式散文,怎么翻译成英文呢?这是以中文语言的特点写的呀,那些修辞手法就更不容易译成英文呢!我抱着满脑的疑问听着老师的英文翻译。“As far as eye could see, the pool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was trim leaves ,which rose high out the water like the flared skirts of dancing girls.”听着老师缓慢地朗诵,英文版的《荷塘月色》浮现在我的眼中,原来英文也可以这么美。我蓦然对英语产生了另一翻认识。以前的我认为英语就是要记无数的单词,读百遍的短语,看枯燥的语法,它只是一种外国的语言罢了。而通过这次的英语美文赏析我清楚地认识到,英语除了一个个单词、一串串短语外,它还是一种优美的文字、语言,也是讲究押韵的,那些单一的单词短语组织在一起也会构成华丽的句子、文章。那些看似枯燥的语法,也退去离开干枯的外表,散发出优美地内在,使我深刻认识到语法是任何一种语言的骨架精髓所在,我要好好学习语法,它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缺少的,是必不可少的。

赏析讲解完文章之后,老师会点几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有些同学读的很优美,但有些同学却吞吞吐吐的,许多单词都读错或者不会。但老师没有生气反而一遍遍重复地教我们朗读着,并教我们朗读文章的技巧,让我们懂得哪里该停顿,哪里该降调等,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口语能力,使我们每位同学说英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学习英语美文赏析,提高了我朗诵英语诗歌的能力,口语能力有所增强,在朗读解析美文时,也让我获得了许多语法知识,同时纠正了许多我未发现的语法错误。在我读文章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提升了自己的英语综合素质,如果能一直坚持英语美文的朗读,还能使自己的英语语感能力有所提高。

篇3:用真心感悟用美文表达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的选材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写起, 对生活的细节用心观察, 真心感悟, 细致刻画。比如:以写与父母沟通为例, 其实是最容易的。孩子们每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朝夕相处, 只要关注生活细节, 就可找到无穷的材料。如爸爸的一个眼神, 爸爸的激励, 妈妈的唠叨, 生日贴心的礼物, 往往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东西, 其实包含着最真挚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所以, 作文中不论写谁, 我们都能够从生活的一些小细节入手, 然后扩大描写。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比赛, 主题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幸福-心灵的家园”“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等等, 我们告诉学生要“歌颂祖国, 歌颂家乡”, “要好好学习, 为国家富强努力奋斗”, 如果整篇作文都在高歌, 没主要内容也不行。就像平时教育孩子,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在学校、班级, 我们要认真上好这节课, 你将获得有用的知识, 将来才能学以致用, 为国家做贡献。”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 应该让学生学会爱老师、爱父母、爱同伴、爱身边的人;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舍身救人”, 而应该要求孩子不要“见死不救”……让孩子们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 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具体的、较低的要求开始, 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生活无小事, 润心细无声”的良好品质。只有关心自己、亲人、家乡命运的人, 才有可能成为关心民族前途与祖国命运的人。学生只有从生活中感悟到这些道理, 才能写好作文, 点点滴滴总是情, 细微之处见精神, 用心作文显精彩!

二.阅读是习作的基石, 感悟写作的独特个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指导学生品读好文章, 读中有悟, 读后有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是写作的关键。作文教学中:首先, 我要求学生每天看一本好书, 摘抄精彩的字词, 句段, 背诵好词好句, 好诗好文章;读、赏、品上乘的范文、佳作等。掌握别人写作技巧,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你看,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是生活的细节, 微不足道, 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把父爱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我们从中悟出要带着真情去尽情抒写亲情, 只有这样的文章才会感动人。

用真心抒写自己独特感悟的作文才是好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要立足于周围熟悉的生活, 融入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才可能与众不同, 也才可能吸引读者。我摘选毛洪其老师在“国培计划—省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中, 关于指导个性写作讲座的经典部分:“首先, 有话可说说自己。请低下头来看自己, 自己身上有开发不尽的资源, 拿笔记下自己的经历、积累、体验。其次, 有话会自己说。要静下心来想感受, 说自己想说的话, 说自己感动的事, 只有感动自己, 才可能感动别人。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有了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丰满精彩起来。”我个人认为指导学生能够做到语句通顺, 表述清晰, 内容丰富, 意义深刻, 能用真心抒写自己的独特感悟, 再有创新就是好文章了。

三.重视互批互改知不足, 互评互学促提高。

语文课标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我们从中读出几个关键词:重视修改, 可以是教师修改, 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改互改, 互评互学。

指导学生互批互改, 学生会发现:批改其他同学写的作文, 你可能认为写得不够好, 你要怎么帮他修改, 怎样促进别人进步;如果批改好的作文, 你要知道好在哪里, 人家这个方面怎么写的, 你要怎么评, 学学人家的用词, 用句, 有什么技巧, 为什么要这样创作?课后可以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其次, 通过同学之间互批互改之后, 让学生再回头修改自己的文章, 会发现自己的文章有许多不足之处。最后, 作文交给老师批改, 修改, 要求学生认真细读老师的评语, 作文讲评课更要认真对待。通过反复的修改, 讲评, 学生创作的美文表达出一定的内涵。

篇4:阅读美文,感悟生活

一、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进而理解作者描述的艺术境界

史铁生的这篇散文是一篇语言洋溢着浓郁诗意的文章,尤其是第一节对地坛的描写,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它,并且要求他们各自找出文中新鲜别致的语句进行细细地品味,从而把握作者笔下地坛的特点。比如一般的语言习惯说:“门壁上朱红的油漆淡褪了”,作者突破常规,写成:“淡褪了门壁上的朱红。”“朱红”前面又用拟人手法,着“炫耀”二字,成为“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房。

地坛是那么荒芜古旧,但时时、处处又都有着生命的律动。它是作者栖居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悟到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与情思。文章的第二节也不乏这样的精彩之句:

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这些有创意的表达值得学习,但也不必详细地多作语法分析,只要概括指出“创新”就行,让学生好好地品读,进而形成语感,使他们能自然地拥有对美的语言的追求。

二、用发现的眼光对课文中美的感情与哲理进行揣摩,进而理解作品的内涵

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悟是和地坛这个特殊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块凝聚着沉重的历史沧桑印记又充满着各种生命骚动的大地,不断启示着作者对生命、生活的思考。教师这时应启发学生去寻找作者思考后的结论,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理解作者的人生观。作者的结论就是文中的句子: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段充满着冷峻的理性色彩的内心独白、这段思考使史铁生从自身命运的不幸中坚强地走了出来,他参透了生命的真谛,参悟了人生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观升华到“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的新境界。

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这个问题的解答,也不是史铁生一个人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他的每一次绕行都没有把母亲甩下,每一次挣扎都带给过母亲忧虑和哀伤,是母亲目送他走过这条长路的。现在,史铁生终于明白了母亲在那个阶段的作用,这是他生命的第二次超越。作品的第二部分对母爱进行了夺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作者对母亲理解的过程,结合与作者同时代的作家毕淑敏的文章《我很重要》理解母爱的内涵。关于《我很重要》中的几个语段如下: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文中母亲的爱是苦难的、无言的、坚忍的。她在遭遇到儿子“长到二十岁时忽然截瘫”命运打击的时候,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且,她默默承受了“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苦难。母亲的爱是通达的、睿智的、善解人意的。她从不追问儿子一些“不宜问”的事,也从不阻拦儿子出去,甚至鼓励他。母亲的爱是无私的、纯粹的、毫不张扬的,当儿子终于走上一条健康的人生之路时,她却悄然逝去。

三、从情感的角度领略文中的美好情韵,进而发展美好情感,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的情怀

“文学本来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沟通,使我们体会到他人有不幸,有苦恼,有无奈,有希望和绝望,有欲求和矛盾,有奋进和退缩,有欢喜和惆怅,那都是人的生活,人的色彩,人的气息。”一位上海师范大学的老师在一次演讲中如是说。学生应该在文学学习中积累自己的一种人文情怀。在了解本文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提问:看了这篇文章,大家是否觉得找到了被自己遗失了的某些情感?或许学生会有下面的感悟,或者更多。

散文淋漓盡致地抒写了一个残疾人的痛苦和一个母亲的伟大包容,无论是谁都应该珍惜生命。

母爱是平凡深沉的,作为子女要学会去体察和感受,才不会留下遗憾。

北大的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在美文阅读中,让学生的思想与作家的思想一起对话,让学生经历一次次生命体验的过程,才能真正达到文学育人的目的。我们有义务做更深入的探讨。

篇5:美文赏析:学习感悟

———浅探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现代心理学也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必须把教师活动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改造为教师指导下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个性发展”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地开展聋校语文阅读评点式教学模式研究。评点式教学模式研究,其一,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为核心,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说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情感。这是介于理解和运用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他们的潜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所有悟、有所发现,并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形成相互探究的氛围,在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点点、读读、评评、议议的思想,让学生在自我的评点中积累,在同学的评点中感悟。其二,是以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的,课堂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不明之处加以启发,不畅之处给予点拨,“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引领学生在沟通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共同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四步教学法,即自读自评、互读互评、精读精评、迁移运用,在这四步教学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感悟和发展创新的能力。

一、自读自评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读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预习时的自读感知则是基础的起点。通过预习时的感知性自读,完成读通课文、扫除文中的障碍、了解课文作者、理清文章结构脉落、了解主要内容等任务,获得对课文的初步印象。自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勤动笔墨,勤查字典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自评则是在自读的基础上给课文加以圈、点、批、注,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应指导做好预习。预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划出本课容易写错的生字及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语、文章的自然段、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提出自己认为有疑问的地方,用得好的词语及句子等方面内容。

初试阶段,教师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的时间,指导他们怎样来完成预习,经过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便能自觉养成这种预习的习惯,有时也可把预习放在课前。

自读自评的过程要让学生运其才智,充分调动他们主动阅读、主动求解的积极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做好指导及个别辅导工作外,还应及时收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师生共同评点做好准备。

二、互读互评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这一步又包括两个层次。即小组评点和班级评点。这一阶段采用“小组围坐型”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每四人一组面对面而坐。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学习组长,由学习组长主持组内的评点、讨论。评点的内容则按照自学时确定的步骤进行。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述自己在自读自评中懂得了什么,是怎么弄懂的。在别人发言时,组内其他学生必须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习组长要发挥好小老师作用,评点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评点时要摆出令人信服的观点。确实解决不了的,在全班评点时提出来。

这一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里,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自己充满想象,充满灵气的心声。

教师在此期间,作巡回辅导,特别要做好后进学生的辅导,倾听他们的发言,及时发现评点中出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和解决。

小组评点后,就组织学生班级评点,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汇报评议式,即请几个小组汇报小组评点的结果,汇报步骤可按照课文的自学步骤进行,其他同学补充发言。另外一种则是质疑咨询式,由两到三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好题目,考考其他组成员。学生与学生、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问、答、评、辩。教师可作为裁判员,做好点拨调控工作。

三、精读精评中培养学生的赏析感悟能力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像、联想、情感等,去全方位地参与、多角度感悟课文语言的蕴含、品味文字的情趣。这一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习目标,精读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明确把握文章重点部分的内容和层次关系,并领悟美词佳句的表达效果,领会文章内容思想的精妙之处。这时的老师要抓住契机,鼓励学生掏真心,说真话,抒真情。

这一环节中还要求教师深研教材,储存大量的有关信息,准确地把握文章线索、感情基调,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强化学生内心情感的体

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常采用的朗读方法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读、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注意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关系,注意启发和激励,在学生思路阻滞、理解欠缺,方法欠妥,表达不畅时给予点拨、启导,带给学生豁然开朗之感,使学生的思维继续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四、迁移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活》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怀海特曾经指出:“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森林”要把森林直接地呈现给学生显然是不现实,只可能让学生通过树木去感受森林。我们的课堂教学正是这样,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到一定的方法,再把方法放到更多的实例中去运用,以形成一定的技能。我们开展阅读评点式的研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的目的。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深化理解、培养能力,我们选择和课文中的范文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独立理解、赏析,或根据范文中某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或根据范文中的留白之处,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说话、写话训练。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教材,以上四步操作程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灵活地增减运用。

篇6:美文赏析加赏析

生物课上,老师指导我们熟悉了显微镜——能帮助人邀游于纤细的微观世界;

天文学领域里,使用最多的是望远镜——能帮助人徜徉在奥秘迭出的宇宙之间。

然而,有不少人忽略了它们,认为“太平凡”了,不值得一提。“哪有哈哈镜好玩!”

这倒是真话,若论逗人喜爱,当然首推哈哈镜!往前一站,啊,模样全变了;有的上身肥胖,下身干瘦;有的大腹便便,顶着个笆斗大的脑袋;有的尖嘴猴腮,削肩罗圈腿……哈哈,确实有趣。

但是,哈哈镜,是对真实面目进行歪曲,把事物扩大或缩小,通过掩盖事实来赢得人们的欢心。然而人生需要真理,失掉了指引目标的真理,又如何真正实现我们的价值呢?

在现实生活中,偏偏有人不喜欢平面镜、显微镜、望远镜而喜欢哈哈镜,正如他们听不进忠言直谏,不愿意襟怀坦白,却陶醉于阿谀奉承、阳奉阴违;沉湎于哈哈镜的人终将在畸形中迷失掉真正的自我,这难道是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宗旨吗?

所以——

做人,要学望远镜——目光远大,心胸开阔;

做人,要学显微镜——洞察入微,细致准确;

做人,要学平面镜——正直纯朴,以诚相待;

做人,千万不要学哈哈镜抹煞真理哗众取宠。

赏析:

篇7:诵读美文 感悟母爱

诵读美文

感悟母爱 感悟母爱

2015.12.2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颂读精彩美文。2.用心感悟伟大圣洁的母爱。导入新课:

最近有位专家说得好:得阅读者,得语文,得高考,得美好人生!今天老师将引领大家诵读美文,感悟母爱!教学过程:

一.首先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二.走进文本: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冰心的往事之七《荷叶母亲》。课件展示:

你认为本文的母爱有何特点?请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学生自悟自读,小组展示朗读,班内展示,学生评价。师板书母爱特点。

注:重在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悟母爱。课件展示: 三.深情朗诵:

课件展示: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四.走进丛书:

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赞美母爱的文章美不胜收,在此,老师为大家推荐两篇,请拿出课前发的页子。

《母爱如佛》

《母爱无言》 读文章

感悟母爱

课件展示:请任选一篇文章,思考:

你认为本文的母爱有何特点?请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展示评价朗读。师板书母爱特点。五.言为心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此时此刻我们一定心潮澎湃,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妈妈说!

千言万语汇做三言两语,请静心构思三分钟,用 “妈妈,我想对您说......”开头写几句话。

生深情展示。师下水展示。六.教师寄语:

让我们为天下所有母亲祈祷,愿她们幸福安康!

篇8:经典美文加感悟

好段: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报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感悟:历史可能埋没一个人的丰功伟绩,但却永远会留下一个人的傲骨与浩然正气,那是会代代流传的天地间的清气,不可摧毁,不可玷辱!司马迁活得很辛苦,但他不在乎,因为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而他生命的重量,无法衡量。

篇9:心灵感悟美文

未来的某一刻,你终会原谅所有伤害过你的人。无论多么痛,多么不堪,等你活得更好的时候,你会发现,是他们让你此刻的幸福更有厚度,更弥足珍贵。没有仇恨,只有一些云淡风轻的记忆,以及残存的美好,他们每个人都变成你人生的一个意义,在该出现的地方出现过,造就了你未来的不一样。

——易术

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篇10:感悟友情的美文

天上最美的是星星,人间最美的是友情。

蓝蓝的天空,白云悠悠。热闹的`校园里,一颗颗热血沸腾的心,带着永远燃烧不尽的激情,一起去追寻共同的梦。

晴天,我们沐浴在阳光下,让青春与阳光争辉;雨天,我们撑着花伞,走在校园里,将我们的忧愁吟咏出来。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着友情。有人说友情是廉价的,随时可以得到;有人说友情是难求的,知音难觅。我认为,友情是无时不有、o处不在、弥足珍贵的。

友情是一盏明灯。它能照亮人的心灵,能给人增加无尽的欢乐和幸福,能开拓人的视野。有了友情,人们就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品德修养上互相砥砺,不断提高。

友情是调节心情的一剂良药。在人生的道路上,有顺境,有逆境,有快乐,有忧愁。如果你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朋友倾诉,你将减少一半忧愁。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友谊,时刻用爱来浇灌它,让友谊之花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

篇11:感悟人生美文

连续的高温天气,让一切的景致都失去了原本应该拥有的活力与色彩。

不知道过了多久,仿佛是在打了个盹的恍惚间,老天像翻了脸的老人,阴沉可怕。天空被乌云笼罩着,雷声不断由远而近的传来,并没有任何虚张声势的意思。风也跟着嘶吼起来,呼呼而过,却又似海潮,时强时弱。雨珠先是很轻很小地往地上落,怕惊扰了沉睡着的大地。等地面开始有些潮湿了,雨滴便像赶集儿,争先恐后地落,接连不断,间或着闪电。路边的桐树身不由己地随着风向使劲摆动,连哭泣喊冤的时间都没有。树下的老猫也已在不经意间没了踪影。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乌云重新投向大地,天空又开始明亮起来。居民们也纷纷打开紧闭的窗户,走到家门口,惊讶地见到眼前的新景象:微风徐徐,清爽凉快;梧桐树随风摇摆着枝桠,一色的叶片在枝桠上翩翩起舞,晶莹剔透的雨珠在叶面上打滚,一不小心便会滴到干净的地面上;小孩子们在树底下追闹着玩耍,欢呼着,兴奋无比。这雨后的一切景致都如刚出浴的美人,清新脱俗,焕然一新。

原本在人们眼中的无精打采的景物,却在雨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篇12:感悟相遇美文

时光这本书,我们在静静翻阅,总有些”心情”,需要倾诉,总有些莹亮,需要记取,而我,喜欢把它们妥贴在”文字”中。

(一)

人生若是一场”相遇”,我会在这个飘雪的季节,在银白的世界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的世界里留下一段让人回味的”故事”。待到步履蹒跚,夕阳西下之时打开翻看,也是心灵的一种慰藉。

有一种”情怀”你不会明白,你”永远”明白不了,因为它只属于我自己的,也许你我仅仅错过了一秒,就已注定已错过了今生。

(二)

相遇的情结,像一杯清水那般清纯透明,透明中包含着一种叫做永不会再来的”温暖”和”感动”。相遇的情怀,是一场淡淡的清风,太过执着了,便会迷失了自己,有些情怀需要呵护,小心翼翼的。太过执着会伤着自己,让自己卑微到尘埃,没有了自我,也就没有了方向。

有些时候你会有一丝不舍,但你知道,适时地放下,你会得到重生。所以让他”自由”吧,只留一丝在梦里,安慰曾经渴望的心。

(三)

”人生”若是一场相遇,不舍的眼眸只为停留在离去的那刻,也许哪天你还出现在我的`梦里。回眸之处,梦也嫣然,这一路行色匆匆,很少会有”时间”去想,自己曾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忽有一天,停下脚步驻足,才发觉万千风景已过,一切,已不是最初想象的模样。

我庆幸,我能够在文字中吸取养分,能够将一些心事和感悟,写在年轮的素笺上,那天空的静美,花开的无声,花瓣离落之时的心情,都融在我清淡的笔墨间。

尘封,是记忆,打开,是岁月,若有一天,不经意翻阅时,能够读到一丝暖意,温暖整个曾经。

(四)

一直想对你说一声:谢谢你!你给了我所有美好的想象,给了我穿越时空的思念。

篇13:美文摘抄感悟

《伟哉,贝多芬!》

好段:贝多芬一生都用音乐做武器向世界宣战,向人生宣战,唤醒所有迷茫在混沌中的人们。音乐就是他的爱情,他的欢乐,他生命的全部,他在与苦难搏斗,与命运的抗争中,用灵感点燃音乐之烛,用激情拨动音乐之弦,用智慧塑造乐之魂。

感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将一样东西当做自己毕生的信仰,用灵魂来供奉。

篇14:经典感悟美文摘抄

有时,我在想一些东西,或与它们有关,或无关;有时,什么也不想,只是在看。

我没有目标,也不专注于某一对象。在这层意义上,那些映入眼帘的事物,它们是被动的。反过来,我也是被动的。我明明不需要一些东西,但目光里依然充满了事物。

很多时候,它们不是我所想见的,我想见的也未必都在视线之内。还有一些,即便在视线之内,也是我想见的,肉眼却无法分辨。

就如这一刻,我也有可能被另一些经过的目光忽略和过滤掉,我不是他们的目标,只是无意中触碰了他们的视线,我们彼此都缺乏需要。

如此,许多事物和我一样,都在忽略与被忽略之中,这常常让我在眺望之余陷入空泛。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身处事物之中。我一定在谁的隔壁,也一定有谁充当了我的邻居,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熟识。我不知道它们是谁,我们的关系是亲近?包容?疏远?还是排斥?我们有意无意中构筑了一个整体,尽管,我们是独立的。

有时,我也想去认识它们,但这几近奢望。事实上,我也不可能去认识哪怕一样东西,尽管有些是我熟悉的。我并不能解释什么是认识———看见?理解?感知?但这些并不是全部———我不能进入事物内部,或者,我不能成为那么多事物本身。甚至有时,也不能成为我自己。

上一篇:数学示范课观后感下一篇:学校工会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