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中学副校长刘伟

2024-05-03

临淮中学副校长刘伟(共5篇)

篇1:临淮中学副校长刘伟

谱写教育发展三年振兴新篇章

点燃服务激情 提升服务效能

--教育工作三年振兴动员大会心得体会

9月8日上午,我在主会场县文化大世界参加了全县教育工作三年振兴动员大会。会议深入分析我县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全面部署实施教育发展三年振兴计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县委书记徐德,市教育局局长李公平,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勤忠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县长易冰同志介绍了赴南通学习考察情况。

针对如何实现实现教育三年振兴,县委书记徐德指出,必须强化共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因为推进教育振兴是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的民生工程、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改变教育落后现状的当务之急。要想如期如实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全力推动教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县长徐勤忠提出了三个坚持:首先是坚持以内涵发展为核心,全面提升各类教育水平。其次是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着力夯实教育人才基础。着力打造业务精湛、眼界开阔、敬业奉献、精于管理的教师和校干队伍。要健全鼓励付出、厚待先进的激励机制。第三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关键,全力激活教育内生动力。

9月11日上午,全县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大会精神推进会在泗洪中学报告厅举行。副县长易冰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全面把握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全面贯彻

谱写教育发展三年振兴新篇章

落实全县教育三年振兴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任务,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三年振兴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教育局局长张涛涛作了题为《聚焦质量提升,强化落实之功,为全面振兴泗洪教育实现全市领先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作为一名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增强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始终坚持后勤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要求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时刻树立服务意识,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点燃服务激情,提升服务效能,争做一名优秀副校长。

一、努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要求学校后勤人员要时刻树立服务意识,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对后勤人员提出要求,对于教师、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只要学校条件许可,只要我们能够办到,就尽最大努力办好。

二、努力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和饮食质量

学校食堂是关系到师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校食堂也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之中。对于食堂一抓安全,二抓卫生,三抓质量,四抓服务,在外必须随时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在内食堂负责人、食堂工作人员也要努力地提高服务意识、卫生意识和饭菜质量意识。

三、以人为本,加强校园管理

要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育人环境。加强对包干区

谱写教育发展三年振兴新篇章 的检查和督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净化、美化、绿化,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绿色满园、鸟语花香、移步换景、清幽雅致的校园环境。

四、大力开展文化建设 提升后勤服务内涵

学校要在餐饮服务、校园环境、接待服务、等领域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模式,提升后勤服务内涵,努力营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

五、尽职尽责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做好常规性后勤保障工作

要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为全体师生服务的宗旨,加强后勤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在新的学年里要使全体职工的工作岗位进一步明确,责任清楚、共同提高、真抓实干、求实创新。认真做好开源节流、艰苦创业,从而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要求总务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上要廉洁自律,进一步牢固树立“双服务”的观念,加强我校后勤管理,使我校的总务后勤管理有特色、上水平。兢兢业业做好常规性后勤保障工作

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学会科学的观察与思考,多联系实际,做到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地去摸索和总结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去创意设想,改革弊端;学会坚持,勇于坚持,把工作努力推向所设定的目标。

总之作为后勤副校长更要沉下心来,潜心服务,扎扎实实做好份内的工作,才能在点滴的进步中走向成功。要保持对工作的满腔激情,能静下心来学习、沉下身子工作,坚持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埋头实干,甘于奉献、任劳任怨,为学校工作做出贡献。要从小

谱写教育发展三年振兴新篇章

事抓起,培养良好习惯,要从考核抓起,树立良好的校风,在工作面前勇挑重担,在责任面前不辱使命,做求真务实、团结创新的优秀副校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姓名:刘伟 工作单位:临淮中学 联系电话:***

篇2:临淮中学副校长刘伟

一、辅助校长的协助者角色

相对于校长, 副校长是协助者、参谋者与执行者。协助者, 就是副校长应协助校长管理学校, 为学校实施重大决策营造良好的氛围, 为校长管理学校保驾护航、分责分忧。参谋者, 就是根据上级政策法规、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 适时给校长出“金点子”。要主动与中层干部甚至教职工沟通, 经常了解教学情况, 及时将真实、准确、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校长, 以便校长正确决策, 减少学校管理的偏差和失误;必要时向校长汇报师生员工的合理诉求, 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执行者, 即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学校的决议, 确保上级方针政策和学校举措得到全面高效地贯彻实施。

副校长在工作中应当对自己的职与责、岗与酬、权与利有明确的认识, 真正做到“有位要到位, 到位要有为;缺位要补位, 补位不越位;有权会用权, 用权不专权”。不带私心和偏心, 不盛气凌人, 不遇事推诿,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大家的信任。

二、管理教学的指挥者角色

副校长是教学管理的指挥者, 应主动肩负起教学管理指挥者的重任, 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中学教学管理方式, 克服行政化管理倾向 (不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事, 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来解决教育问题) ,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一) 树立现代质量观, 促进学生人人成人。

在中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的今天, 农村初中应突出公平性和基础性;农村高中应面向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把升学率作为教育的副产品。以提高学生综合高素质、增强社会竞争能力为主要目标, 促进每个学生成“人”——高素质劳动者、好公民。

第一, 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留守学生, 哪怕他们成绩再差也不放弃、不歧视, 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潜能和基础上提高和发展, 做到有教无类、教育过程公平。

第二, 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基础教育是为学生未来打基础的, 它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 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以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去培养, 摒弃唯升学率是追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随着中考、高考的改革, 考试也不再是以考知识为主, 而是以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为主。为此, 教学管理应促进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协调发展, 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全面提高, 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二) 健全管理机构, 确保中层机构高效运转。

建立健全高效、精干的教学管理机构, 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副校长要负责健全教学、教研、科研等教学管理机构, 明确其职责, 做到事事有机构抓;要善于用“将”, 即挑选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精力充沛的骨干教师任科室负责人, 确保各项工作有能人抓。

(三) 抓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农村中学骨干教师往往流失严重, 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学科教师难以配套, 学校应当把本校当成师资培训基地, 把教学过程当成培训教师的过程。一方面, 要经常组织和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以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为突破口, 以改进教法学法为切入点, 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另一方面, 培养教师要“牛车与火箭并行”, 既培养新任教师、专业不对口或能力较弱的教师, 使其尽快成为所任学科的行家里手, 又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实现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领下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 突出管理重点,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1、依法依规办学。副校长要有强烈的法规意识, 不能为了本校或自己的眼前利益而违背政策法规和教育规律。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副校长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领衔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管理常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科研成果评审表彰制度等等, 使教学管理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副校长必须坚持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课, 确保开齐课程, 上足课时, 互不挤占, 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艺体学科等非升学考试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同时, 还要引导教师开发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 开好选修课, 形成校本课程特色。坚决制止教师挤占非升学学科课程的行为, 鼓励教师在本学科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分班和搭配教师。在初中, 副校长必须严格坚持均衡分班和搭配教师的原则, 使教育过程公平;在高中, 既要考虑少数优生升学, 也要照顾大面积的中等生或学困生, 在考虑促进优生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应兼顾全体学生发展, 尤其是在安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时, 应当关爱弱势班级。

切实减轻师生过重的负担。副校长在教学管理中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务求管理实效, 切忌做表面文章或搞形式主义, 为中层干部和教师减轻不必要的减负;另一方面要严格按规定审查和控制教辅资料,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严禁题海战术、超时上课或随意补课,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确保学生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和充足的睡眠时间。

2、强化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是副校长管理工作的重点。副校长首先要鼓励教师树立以教为乐的精神支柱, 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办学条件差、办学经费不足等困难。其次要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开学前, 负责提前完成全校的教学计划, 为中层机构制定科室计划指明方向;开学初, 认真审查中层机构的计划, 使其尽量做到科学且易于操作;学期中, 既要督促、检查和指导各科室计划的落实情况, 又要亲自参与重要的教学活动, 及时矫正不规范的管理和教学行为;学期末, 严密组织各学科的考试考查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确保考风端正和成绩真实可靠。

三、引领科研的开拓者角色

副校长不仅是教学的能手, 还应当是教研科研的领头雁。副校长不但应当长期坚持学习与研究, 使自己成为教育观念新、科研能力强、勇于探索创新的研究型管理者, 而且还应当经常深入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参与重要的教研活动, 引领教师改变过分注重以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 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校本教研中及时研究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活动中指导教师搞科研能力。要组织骨干教师对涉及本校发展的前沿性问题攻关, 推动科研向纵深发展, 促进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

参考文献

篇3:临淮中学副校长刘伟

为了全面了解中小学学校领导的培训需求,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校领导培训工作。2012年上半年瓦房店市进修学校干训部,分组对全市16所市内小学,6所市内初中,及18所农村初中学校领导通过调查问卷和择校走访的形式,进行了“十二五”干部培训需求调查。

其中本人负责中小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培训工作,基于培训所需,现对24名中学教学副校长的角色特点,培训需求,及培训对策做以下分析。

中学教学副校长的角色特点

我市的24位中学教学副校长,都是从本校优秀的一线主科教师中选拔而出的,其中有21位教学副校长还依然担任学科教学工作,而这21位教学副校长当中又有8位还肩负着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其有着独特的角色特点:他们既扮演着校级领导、学校的管理者的角色,又承担着教学实践者的角色。

首先,教学副校长处于领导层位,既是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又是行政工作的参与者。在教学方面,监督和指导课堂教学,组织和引领校本教研,领导全体教师提高教科研的水平和质量;在行政方面,服从校长的领导,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为校长的工作提供服务,为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

其次,教学副校长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一方面与其他教师相比,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自上而下推行的教学政策和学科资源,加之自身较高的业务水平,因此在教学提高上更具有优势;另一方面,受领导工作所困,较之普通教师,用于课程教学和研究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一些。

我市24位教学副校长对“十二五”培训的需求回馈及分析

1.对培训强烈的需求与繁重的学校管理、教学事务之间存在矛盾

通过回访和问卷,近半数教学副校长的对培训的需求非常强烈,渴望通过培训来提升自身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但由于他们既是学校的管理者——承担着学校常规性的管理工作,同时还是学校教学骨干——担任主要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长时间的脱产学习,以及培训时间相对固定往往与自身事务相冲突,对他们而言保证培训的时间和质量往往变得十分困难。

2.培训内容倾向实践与前沿与培训内容局限性之间存在矛盾

问卷显示,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上绝大多数的领导倾向于实践性知识,希望更多地掌握和了解教育前沿信息,渴望通过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学习,转变管理观念,提升管理水平。在培训需求调查中,对于哪门课程更适合本人需要上领导的要求各不相同,有4位领导选择学校管理课程,5位领导选择教育科研理论课程,7位领导选择了课改理论课程,9位领导选择了实践能力课程。首先,由于受到省、市级各主管单位的制约,培训必须保证规定的必修课程教材的学习;其次,受到培训时间的制约,在有限的时间内,来系统而透彻地进行学习和培训更成为难题;再次,由于我市属于县级城市,信息相对闭锁,很难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教育前沿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而即便获得也很少能够完整而真实地传达给学员。

3.培训方式倾向多元化与培训资源有限之间存在矛盾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19位领导选择了专家论坛与外出考察相结合,希望通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和专家的引领,以及通过走出去到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和特色学校参观学习的方式提高业务水平,自身素养,提升学校品质,增加学校特色;就交流研讨形式而言,16位领导选择了以中心发言人为主的交流,还有9位领导选择了以个性需求,自由选择学校,自由选择主题,面对面交流。但受本市经济条件制约,开展校长培训经费总体不足,异地学习交流无法成为常态;同时受本市人本资源制约,高水平、有特点的院校和研究人员总量有限,无法满足校长的多层次、多方位培训要求。

4.期望培训结果高效与期望考核方式倾向宽松之间的矛盾

问卷显示24位校长都期望培训能够具有较高的实效性,以此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协调能力,但又期望培训的考核方式更加宽松、简单,这两者之间明显存在着矛盾。考核方式是约束学员的有效手段,考核方式的缺失必将影响培训的效果,不注重跟踪培训与考核,培训的约束机制就不健全,对接收培训的校领导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就会使培训事倍功半。

“十二五”教学副校长培训对策的思考

开发灵活、开放的培训模式,建立导师制培训模式

力求转变以往以班级制為依托的培训模式,由封闭的培训方式向灵活、开放的培训方式转变。在培训模式上变以往的大班集体接受一名教师的课堂授课的班级授课制为一名导师指导多名受培训校领导的导师制授课。

导师制授课方式是一名教师、专家(或一线优秀校级领导)带领多名受培训校级领导,自由选择授课的时间,以及授课的内容。导师通过设计主题的方式,组织受培训校领导讨论,并指导其撰写论文或专著。导师与受培训校领导之间实行双向选择、自由组合的方式,导师与受培训校领导之间可以自由、开放的进行交流互动。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时间的灵活性,确保了培受培训校领导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2.努力构建以开放式培训、学习、交流为主体的网络平台

以网络政务平台为支撑,以动态开放为培训目标,以模块加专题为培训课程,以学员自主学习为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拓宽培训途径。

充分利用手中“政务平台”这一资源,建立网络培训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培训类别将必修科目的学习资料上传,供受培训的校级领导分享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业要求;同时,各个领导在实践中都有自己独到的管理经验,受培训的校级领导还可以在互动平台中交流个人经验,进行合作式学习,促进自身发展;受培训的校级领导还可以在应答平台上,专家与学员都可参与回答,从而迅速、高效地解决疑问。

建章立制,跟踪考核,提高培训实效性

强化培训管理制度,明确提出校长必须履行参加培训的义务,设置学分奖励制度,奖励学分达到一定分值,校长可减免一定的选修课程,从而激励校长的学习积极性。

实行实时跟踪、随访机制,在培训前、培训中以及培训后都对受培训的校级领导进行网络和现实中的前调查、中跟踪、后随访的方式,实现培训的延展性和长效性。

参考文献:

[1]夏芳等.区域校长培训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9)

[2]吴海峰.欠发达地区小学校长培训中的困境和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5)

篇4:临淮中学副校长刘伟

沈景娟:我们是2007年开始参与王曦所长主持的课题“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的, 当时共有6名老师参与。那时候, 我们学校的生源并不好, 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问题学生非常多。学生都是善良、朴素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老师、科学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教授生活又是什么样子, 所以他树立不起来远大的目标。基于此, 我们就通过生涯规划的方式打开学生心中的这扇门。当时我们拿两个班作实验班, 进行对比。对比之前, 对他们进行了一个前测, 主要测试了学生的职业兴趣、对职业生涯的了解情况和对自己的认识,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了解得非常少。后来我们给实验班开展生涯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 对两个班又进行了测试, 实验班的数据有明显改善。后来我们就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了, 因为我觉得不能为了做研究, 其他的学生就永远被对比下去了, 那是很残酷的。

《中国教师》:古城中学生涯规划具体是如何做的?

沈景娟:我们最早在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一支队伍。如果想让学生有生涯规划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有规划的学识与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培养了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在学校主要实行三个班主任: 学业班主任、体育班主任、心理班主任, 心理班主任在这三个班主任当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心理课从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每周都有一节, 我们就把生涯课融入到心理课当中。从认识自我开始, 到后来认识外部世界, 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学业班主任主要帮学生规划好自己中学每个阶段的学习生活, 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体育班主任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

第二、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当时市里的课题、专家项目, 我们都一直在参与学习。除了职业生涯, 我们还参加了生涯其他方面的一些辅导, 这给我们学校又带来了一些新的契机, 职业生涯也扩展到了大生涯观。后来北师大心理系的教授也定期到学校为我们指导, 这些都给学校的生涯规划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后来王曦所长也推荐我们参加过一些培训。校长还专门派我们学校的心理教师参加了“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 培训让我们的这支队伍质量更高了。我们学校的生涯规划之所以能开展得那么深入, 就是因为校长的支持, 他在培训、资金上都是很舍得投资的。我们学校对每一个新上任的心理教师, 都会送他去参加培训, 通过这些学习, 这支队伍越来越专业。

第三、一套生涯课程体系。我们针对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生涯课程。主要在自我发展、生涯探索、生涯管理的几个领域中展开。

(1) 生涯课、心理课。初一到高三每个班级一周一节心理课, 主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意识、了解生涯。如:了解自我、人际吸引、人际沟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兴趣岛、生涯幻游、描绘生涯、学习做决定、生涯决策等。

(2) 主题班会课程。学生组织了我的生涯我规划、生涯决策、职业调查、我的理想、职业宣言、模拟面试等系列主题班会。

(3) 研究性学习。设计问卷、调查研究、人物访谈、组织参观、体验招聘。在招聘会上, 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哪些条件, 假设自己有了这些条件, 怎样推荐自己, 怎样准备自己的简历, 怎样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4) 学科渗透。比如政治课本身就有职业介绍, 老师就会尽量收集详尽的资料为学生详细介绍, 也会要求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职业进行调查, 了解入职条件、收入、发展前景等。

(5) 个别学生心理辅导, 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设计。

第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 如生涯探索与实践、生涯人物访谈等等, 这些都为学生不断地打开一扇又一扇窗, 推开一扇又一扇门。我们开展了冬令营与夏令营, 带学生去龙门界、门头沟等一些地方去采集标本或岩石。学校每年都有模拟法庭活动, 开展法治教育, 后来我们也把它当作一种职业探索的方式。我们还带学生到法院, 让他们去真实体验当法官的生活, 当学生真正穿上法袍, 宣读誓言的时候, 他们感觉特别有职业感。我们也专门开展了生涯人物访谈活动, 比如学生希望去电视台或者网络公司参观, 我们就联系了首钢电视台、百度公司。学生提前准备好了生涯访谈的话题, 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咨询被访者。比如学生去西部移动公司, 他们对手机问题、中国移动都有很多看法, 他们还发现每一个公司都需要各个行业的人才。

但是生涯人物访谈涉及的学生还是相对较少, 所以我们就开展了“生涯人物有约”活动, 把一些高端人物请到学校里来开展讲座, 学生对他们进行访谈、提问。比如我们区的区长到学校里来过许多次, 与很多年级、班级都开展过访谈, 最后他也与好多学生都成了好朋友。我们也邀请过搜狐畅游的黄纬先生。这些人到学校来为学生开讲座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眼界的拓宽。另外这些年我们的运动会也选择在大学开, 中间休息的时间, 我们专门安排学生采访大学生, 以了解他们的专业、学校。我们也开展过走进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名校活动, 只要是学生想去了解的, 我都带他们去参观, 带他们去了解学校, 去听教授讲课。通过与大学接触, 与教授们聊天儿, 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学生有了这些见识之后, 对今后的职业选择乃至生活选择都是有帮助的。当学生没有见识的时候, 要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 带他见识各种东西;当学生不会选择的时候, 要教给他学会选择的方法, 生涯规划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中国教师》:古城中学的生涯规划活动, 哪些是效果比较好的, 表现在哪些地方?

沈景娟:首先是课程, 好在比较系统、全面, 尤其是心理课, 能够切实帮学生学会分析自己、了解生涯, 而且持续、落得实。另一个是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刚才讲到的“生涯人物访谈”与“生涯人物有约”, 这些活动对学生真正认识职业是有帮助的, 他们可以了解到某种职业背后的辛苦与责任。另外, 我们每年都有游学的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我们有一个“楼梯艺术团”, 那些学生十分喜欢唱歌, 他们在学校唱, 后来到国家大剧院去演唱, 还有些人到维也纳参加比赛, 这些学生当中很多人都走了艺术之路。所以游学活动也算是我们学校开展效果比较好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去参观故宫, 我们去之前, 都会给学生讲解故宫的历史,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刚才我提到了“打开一扇窗, 推开一扇门”。“打开一扇窗”就是让学生通过课程来了解生涯规划, “推开一扇门”就是社会实践。

最后从高考成绩上看, 我们也是在稳步提高的, 那些原来没有学习动力、职业理想的学生在生涯规划开展后, 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 我们在初三与高三的课程中都会增加模拟面试的内容, 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 这也显示出我们生涯规划的效果。所以我们最大的收益就是点亮了学生心中的希望。

《中国教师》:根据您的描述, 你们学校的教师培训做得还是不错的, 而对于生涯规划指导而言, 教师是很重要的, 这些培训给教师带来了哪些益处?

沈景娟:我觉得最大的受益在于理论上的提升以及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同伴。这些培训最重要的就是让大家增长了见识, 指导学生的过程也会更加专业。我们在培训的过程当中接触到了专业的职业辅导理论以及一些方法上的训练, 这些对学生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又比如在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时, 与我们一起参加的都是大学辅导员及职业指导中心的老师, 当时我与他们都有很多的交流, 而且现在还在利用这些资源为学校的生涯规划服务。

《中国教师》:开展生涯规划的过程中, 学生的需求是什么?

沈景娟: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拓宽视野的同时去积极体验。从2007年到现在学生的需求还是有变化的, 2007年的时候, 学生了解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而现在他们有能力搜集到他们想了解的一切信息。学校要教给他们的就是如何筛选信息。同时学生还是需要深入地认识职业, 对于自我的认识与了解, 学生通过课程还是可以完成的, 但是他们需要了解某一个职业背后实质的东西, 这能帮助他们打开视野。学生通过体验才知道电视台工作人员光鲜背后的辛苦;他们平时觉得医生很受人尊敬、崇拜, 了解之后才知道一个合格的医生也需要非常专业的训练;去采访运动员后也更了解了运动员训练过程的辛苦。但学生还有一个需求, 可能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也是我们做过调查的, 那就是学习的需求。我们带学生去过人才交流中心, 人山人海的, 招聘单位对学历的要求,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都对学生很有触动。学生可能需要社会实践, 但学生最重要的需求还是本质上的, 就是对学习的需要, 他们知道需要提高自己的本领, 而这也是我们刚开始没想到的。

《中国教师》:你们学校的生涯规划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沈景娟:我觉得还是需要有生涯基地, 这是我们比较苦恼的问题。比如我们去过西部移动、首钢电视台, 但是下次再去的时候还需要再重新联络, 如果一个区有一个固定的生涯基地会更好一些。我们也试图与职高等学校合作, 运用他们的资源, 他们也比较支持, 但还是不稳定, 比如学校人员的更替对于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都会提出挑战, 所以需要一个长期合作的意向。因此, 对于生涯基地建设, 我觉得是可以有作为的。

篇5:临淮中学副校长刘伟

李伟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是清华附中承办的学校, 而清华附中又隶属于清华大学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深受清华附中学校体育工作理念和清华大学教育理念的影响。清华大学非常重视学校体育教育, 蒋南翔校长曾提出“要加强体育教育,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在实践过程中,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殿军校长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执行校长解巨钊校长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王殿军校长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 精神振奋一整天,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学校体育工作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 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首创研发了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这样一套锻炼模式, 并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学校体育:学校是如何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引入“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初衷是什么?

李伟明:近年来, 学生体质状况不佳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关注, 随着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开展阳光运动以来, 广大学生从事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 体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 就目前来说, 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还难以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特别是雾霾条件下如何开展有效、科学的运动是困扰很多学校的难题。我校从去年开展“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以来收到积极的成效, 从理念到理论、从知识到方法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中国学校体育:这项运动目前看来, 对学生的锻炼很有效, 在学校的开展形式都有哪些?如何做到与体育教学课堂相衔接?

李伟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现代体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与传统体育教育不同, 更重视从学生生长发育出发, 按照人体功能解剖的结构理论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通过创编一系列的动作模式, 经过训练来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稳定性、灵活性的控制能力, 同时增强核心肌肉群力量, 提高体能, 重视对学生身体运动功能的筛查、动作准备、运动链训练、核心力量和恢复再生等检测与训练。我校研发的“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分为:室内动作、室外动作及功能训练站三部分, 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可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训练, 同时其因方法简单、锻炼价值高、趣味性强而受到学生的喜爱, 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在学校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第一, 其解决了在雾霾、风雨天气下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 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步态和形态, 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第二, 通过对学生身体动作模式的训练, 全面强化神经肌肉的支配能力, 提高学生跑、跳、投等运动功能, 为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奠基坚定的基础, 为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技术保障;第三, 将“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以“操”的外在形式展现, 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不同的动作要求, 提升学生的学练兴趣;第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及训练的热情;第五, 搭建家校平台, 将“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这项活动普及到家庭,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小手拉起大手, 全家总动员, 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中国学校体育:学校接下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上一篇:申达注塑实习报告最新版下一篇:《尾犯·夜雨滴空阶》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