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2024-05-20

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精选11篇)

篇1: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长白猪养殖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介绍

1、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长白猪(兰德瑞斯猪)生产养殖计划 经营范围:长白猪的繁殖、育肥与销售 养殖方式:舍饲圈养 集资方式:个人投资 项目负责人:赵强 员工人数:未定 项目投资:432000元

场地选择:新疆农九师一六一团四连大棚 项目背景: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中国1964年开始从瑞典第一批引进,在中国长白猪有美系、英系、法系、比利时系、新丹系等品系。生产中常用长白猪作为三元杂交(杜长大)猪的第一父本或第一母本。在现有的长白猪各系中,美系、新丹系的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比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肉率高。为了实施种猪的标准化管理,农业部组织了由专家、企业家等组成的长白猪种猪标准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了长白猪标准的报批稿,并建议将其作为长白猪种猪质量评定(销售)的标准。

2、品种介绍 1)体型外貌

长白猪全身被毛呈白色,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平伸略下耷。大腿和整个后躯肌肉丰满,蹄质坚实,体躯前窄厉害呈流线型。体躯长,有16对肋骨,全身被毛白色。乳头6~7对。2)生产性能

长白猪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屠体较长,胴体瘦肉率高。据测定,体重30.7~72.28㎏阶段,日增重731g,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38㎏,青料0.97㎏;折合消化能46.48MJ。屠宰率71.66%。据丹麦测定,日增重793g,料重比2.68∶1,胴体瘦肉率65.3%。各地用长白猪做父本与本地母猪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均有较好的杂交效果。日增重比本地猪提高10%~26%,瘦肉率增加5%~8%。长白猪性成熟较晚,6月龄开始出现性行为,9~10月龄体重达120㎏左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10~11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1~12头。

二、市场分析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生猪养殖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04 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生猪出栏量由 2004 年 5.73 亿头增加至 2014 年 7.35 亿头,年复合增长率 2.52%;生猪存栏量由 2004 年 4.21 亿头增加至 2014 年 4.66 亿头,年复合增长率达 1.01%。

2004-2014年 年我国生猪出栏和存栏量

2007-2015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猪粮比情况

2010 年 12 月以来我国生猪及猪肉价格

我国猪肉总体供给情况 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化率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动物 性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2000-2014 年,我国肉类产量、猪肉产量总体稳定增长。我国肉类产量从 2000 年的 6,013.90 万吨增长到 2014 年的 8,706.74 万吨,年复合 增长 2.50%;猪肉产量从 2000 年的 3,966 万吨增长到 2014 年的 5,671.39 万吨,年复合增长 2.41%。受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影响,我国肉类消费以猪肉消费为主体,2000 年-2014 年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保持在 65%左右;其中 2007 年,受生猪价格长期偏低,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部分地区爆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年 猪肉产量下降至 4,287.8 万吨,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比例下降至 62.45%;2011 年受“瘦肉精”事件影响,当年猪肉产量下降至 5,060.4 万吨,猪肉消费占肉类 消费比例下降至 63.53%。

我国猪肉消费需求尚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1)人口基数保障猪肉消费需求保持稳定 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尤其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的偏好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可以保障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需求保持稳定。同时虽然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人口数量仍处于增长状态,对猪肉的需求也 将保持增长状态。

2)居民收入水平对猪肉需求的影响

居民收入水平与猪肉需求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 1981 年的 491 元增长到 2012 年的 24,565 元,同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购买猪肉量由 1981 年的 16.9 千克增 长到 2012 年的 21.2 千克。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由 1981 年的 223.4 元增 长到 2012 年的 7,916.6 元,同时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猪肉消费量由 1981 年的 8.2 千克增长到 2012 年的 14.4 千克。

三、项目计划

1、近期计划(一年内)

一年内,学习生猪的饲养技术、繁育技术、疾病预防控制与常见病情的治疗并与其他养殖场的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联系。另外收回前期投资成本。

2、远期计划(三年内和五年内)在三年内,将规模扩大到生猪存栏100——300头,开拓一些周边县市的市场,将养殖场办成养殖企业,并且带到周围一些养殖户一起养殖。

在五年内,将规模扩大到生猪存栏500头以上,建立自己的屠宰厂,组建专业养殖合作社,综合养殖户的力量,建立品牌,提高声誉,开拓更大的市场,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并且研究更好的养殖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四、成本

购买大棚:3.5万;建设三十个圈栏及料房:8万;三十个定位栏、十个产床、两个保育床:5万;粉料机:0.65万;棉被购买及铺设:2万;种猪两头:1万;生产母猪(三元猪):15.05万;饲料:8万;总计共投入43.2万元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生产母猪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平均每四~五个月繁殖一次,每胎小猪为8~12只,猪场生猪43头*猪仔8只*每年繁殖3次=每年预计产出猪仔1032只;在2017年预计出售猪仔400~500只,出栏销售400~500头肉猪

2、社会效益

对拉动周边养殖市场有很大的帮助;对解决劳动力有一定的帮助;带动周边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国猪肉市场短缺做出补给。

六、风险预测

1、经营风险

(1)选择经营场地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2)野生动物的侵袭;(3)猪仔的成活率;(4)疾病的防治是否到位;(5)销售是否畅通;

(6)经营成本与利润是否成正比;(7)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2、控制办法

(1)选择经营场所必须进行实地考察,结合该品种的生活习性,决定最佳场地;

(2)猪舍布置合理,场地做好防御工作;

(3)选择优质种苗,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建立科学,高质量的繁育系统;

(4)提高工作人员的疾病预防意识,和专业的兽医师建立联系,做好猪群的防疫系统,定期对舍饲进行消毒、清洁;(5)提高猪肉及猪仔质量,建立稳定的市场供给关系;(6)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力求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利润;(7)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做好财务、饲养、销售、防疫、日常管理等的管理制度,力求做到规范化。

总 结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80后,我怀着自己的梦想准备在家乡搞养殖业。我相信自己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在养殖事业上发展自己的产业,将家乡的养殖业带动到一个新的层次。在这个行业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2: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一)项目名称:xx县生猪养殖项目

(二)项目建设年限:2年

(三)项目总投资:xx万元

(四)项目建设地点:xx县

(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xx县具有充足的草场资源,饲草充足,当地群众具有养殖生猪的丰富经验。

随着近年来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空间的日益增加,生猪养殖项目前景广阔。

项目选择在我县发展生猪养殖繁育,有效利用项目地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市场空间,做到联动发展,互惠互利。

(六)建设效益:

近年来我县积极加快养殖业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改变长期以来的原始经营及增产不增收、低效益发展的局面,创造科技致富新路子,不断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积极推广科学技术,走科学养殖,持续发展的道路。

推动了全县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及项目背景

此部分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撰写,本生猪养殖项目建议书中不提供具体内容。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在现代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条件下,引导农民走出传统养殖圈子,进行养殖业的“三元”结构调整,进行“粮、经、饲”种植养殖模式,发展养猪业,同时针对本地区猪的品质及养殖水平滞后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充分利用农产品化调整的契机,发挥养殖业现有优势,积极引导优质商品猪生产。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量日愈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牛羊养殖在我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市尝销售条件。

(3)在我县猪肉价格季节性浮动较大,淡季价格为每公斤15-17左右元,旺季肉价格仅为每公斤11-12元左右,实施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的供需矛盾。

四、项目实施依据

该项目依据《xx省畜牧业“十二五”规划》、《xx县扶贫开发规划》及《远景目标规划》。

五、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据,以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增加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兴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加快养殖业建设步伐,向规模化、效益化转移,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改变粗放、低效的传统放牧方式,实现我县养殖业经济高效发展。

2、总体目标:通过有利的措施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快经济发展。

3、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采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多种措施科学合理配置,发挥效益。

(2)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搞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猪生产的原则。

(3)科学依法管理项目及项目资金,确保产生最佳效益。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此部分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撰写,本生猪养殖项目建议书中不提供具体内容。

七、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方案

(一)投资概算

八、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项目,充分利用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开展舍饲圈养,减少饲养成本,缩短饲养周期,使科学的生猪养殖技术得到普及并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使市场猪肉供给实现稳定化,改善肉价浮动,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我县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增加收入,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社会稳定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

九、项目管理及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县乡两级兽医站加强疫病防治,驱虫等指导工作,引导群众优化畜群结构,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加快传统饲养方式向科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更新思想,改变观念,保证畜疫防治,技术指导和科学养殖相结合,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篇3: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选址必须科学、合理。既要充分考虑到通风、水源等因素,还应配备好所有的必要设施,比如消毒设备、温控装备等。同时,还应远离工业园区,以免被工业污染,这样才可以真正降低生猪的疫病发生概率。

2 控制好病源

一方面应谨慎引种,规模化养殖场建立后的首要工作便是引进优质健康的生猪品种,要求技术人员务必谨慎,严格执行各种审批制度,由非疫区引入需要的品种,并在引进后,还应遵照程序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没有猪瘟等疾病,7d后便可以正常置于猪群中进行饲养[1]。当前,多数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都是依照以往的经验判断生猪是否患有疾病,但这种方法的主观性较强,最好进行实验性检查。另一方面应坚持自繁自养,规模化猪场应每年定期对公猪与母猪的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并检测其抗体情况,及时淘汰掉那些携带病毒的生猪,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情况。这样才可以更为快速的建立健康、无病患的母猪群体,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猪仔健康。除此之外,一旦发现死猪,不但要及时进行隔离,如果病情严重,还应科学的处理死猪,应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3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良好的卫生条件可以大幅度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工作人员应做好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每个月都要清扫养殖场周围的道路、水沟。要做到彻底全面,之后还要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工作[2]。但消毒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消毒剂的浓度,确保质量效果;还应做好养殖场内部猪舍的卫生与消毒工作,工作人员应定期清扫,及时清除猪舍内部的粪便与排泄物。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进行两次消毒工作,并建立消毒档案,记录猪舍内的卫生情况。

4 做好日常饲养与管理工作

首先应确保生猪的营养均衡,选择的饲料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且可以满足生猪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其次应做好生猪的防暑与保暖工作,确保猪舍内的温度。同时还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规模控制饲养密度,做好通风工作,以便减少生猪的应激反应。最后还应做好生猪的健康检查工作,工作人员应每天对生猪进行体检,一旦发现问题,要对症治疗,如有重大疫情隐患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免引发更恶劣的问题。

5 做好免疫工作

在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中最为关键的工作便是免疫,相关人员应制定完善可行的免疫程序,并根据养殖场每年的发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瘟、口蹄疫等疾病的免疫注射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猪群的抗病能力[3]。还应做好猪群的抗体监测工作,当前关于病毒性生猪疾病尚未有任何特效药物,疫苗注射便是最有效的疾病防控方法,为了充分确保免疫效果,养殖场对每次的免疫进行抗体监测,并记录养殖档案,以便及时了解生猪的免疫抗体水平,从而可以掌握疾病动态,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生猪的发病率。

6 结束语

当前,我国很多小型养殖场都分布在农村,由于缺乏基本的养殖知识,生产中难免会发生疫情,一旦发生疫情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将会为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则基于此主要分析了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做好防疫工作的措施与意见,希望可以为基层养殖场提供更多的可借鉴性材料。

参考文献

[1]吴鸣,张吉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做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贴工作[J].中国动物检疫,2012(11):19-20.

[2]刘苗苗.基层兽医站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管理[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6):60.

篇4: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狠抓渔业科技培训,加强技术服务

4月召开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渔业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立足新起点,进一步明确了全年工作任务,精心部署了各项工作。在渔业科技培训讲座中,讲座邀请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水产站养殖专家分别讲授了2010年渔业市场形势及进行科学分析了渔业发展态势,水产养殖新品种、渔业病害防治、配合饲料科学使用等内容,临河地区及周边旗县渔业养殖户150人聆听讲座,受益颇深。

协会把开展渔业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发展的立足点。为全面提高广大渔业养殖户科学技术水平,临河区渔业协会狠抓了科技培训工作。一是搭乘农业科技直通车深入养殖集中区域发放科普资料,进行技术咨询。二是利用“科技特派员”和科普宣传员到会员池边进行现场指导。三是聘请内蒙古水产技术推广站、内蒙古正大饲料公司等专家教授,利用渔闲季节集中办班,培训科普示范户、科技带头人和协会骨干,传授养鱼管理先进理念和实用技术。四是协会技术服务部门专门聘请水产站的专家和本地区的乡土专家共同组成“科普服务队”,到区内外参加培训,更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接受了先进理念,之后再深入养殖户中进行技术指导。五是完善高标准科普活动室,配备了科普图书、电视、VCD、科普光盘等资料、设施。一年来,协会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2场,科普活动9次,上门现场技术指导700余人次,印发养鱼生产、管理实用技术资料2000余份,会员和广大渔业养殖户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每年春季,协会把科技人员分配到各个乡镇,按照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认真抓好鱼病的预防、监测、检查、治疗等渔业服务工作。科技人员在水面解冻后认真观察鱼类越冬情况,向会员养殖户宣传鱼病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在鱼类生长旺季积极了解活动、进食、长势等情况,发现病害当场解决,处理不了的及时上报,由临河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会诊后提出治疗意见。并要求科技人员在年底将全年鱼病发生、治疗、流行情况进行汇总上报,便于防治站分析总结。同时,要求科技人员抓好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从提供市场信息、联系苗种、药品、渔具、鱼病防治到鱼类过冬,科技人员要随叫随到,上门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渔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2010年,协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渔业机械补贴,为会员养殖户申请购回35台增氧机、30台自动投饵机,享受国家补贴30000元。

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渔业

渔业协会紧紧把握发展方向,把传统渔业养殖向新型休闲渔业发展,由单纯的养鱼、捕鱼向赏鱼、玩鱼的方向拓展。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养殖户依托天然水域、池塘开发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项目,建设一批集吃、住、游、玩、购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营造清新、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同时提升休闲渔业的品位,注重打造特色休闲渔业。2010年,以白脑包渔场为代表的休闲渔业模式就突出了以上几个特点,效益十分可观。目前,会员养殖户已发展休闲渔业基地10余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开展《渔业法》宣传月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推进临河区渔业的法制化进程,确保渔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4月份协会配合水产站组织开展了《渔业法》等渔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养殖人员的渔业法制观念和科技素质,营造了良好的渔业法制氛围。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水产养殖集中区域,面向会员养殖户,以规范使用饲料、肥料、药品及其它养殖投入品,实行标准化生产为主要内容,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引导广大消费者加深对无公害水产品的认识和了解,宣传健康的消费观念。在会员单位和广大养殖户中大力宣传《渔业法》、《行政处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等渔业法律法规。开展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贯彻。

为民办实事,抓好苗种调运、出售工作

苗种是渔业生产的基础,抓好苗种调运工作是促进渔业经济良好运行的有力保障。2010年,协会在全国苗种市场紧张的情况下早动手、早联系,从天津、湖北、宁夏等地调运回各种鱼类乌仔639万尾,其中:鲤鱼240万尾、草鱼95万尾、白鲢110万尾、花鲢50万尾、鲫鱼120万尾、框鲤12万尾、赤眼鳟12万尾。不仅满足了本地养殖户的苗种需求,而且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等旗县区解决了苗种调运难题,为养殖户办了实事、好事,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好评。同时,协会与各旗县多方联系,销售本地各类鱼种70多吨,为当地的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专业技术人员在调运鱼苗期间,现场对渔民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达180多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增加技术储备

临河区渔业协会与巴彦淖尔市科技局签订科技项目合同,实施池塘养殖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项目实施期一年,面积115亩,主要进行鳜鱼、黄金鲫、黄河鲶鱼三个名优品种的苗种培育和成鱼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示范。协会以临河区水产站为技术依托,组织技术骨干,严格把关,攻克技术难点,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根据秋季抽样检查分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合同要求。

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

近年来,渔业协会科普投入得到进一步提高,协会对渔业科普专项经费,按每年20%递增,协会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资金,为保证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经济保障。一是在会员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首先保证科技普及工作正常开展;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科技经费;三是努力寻求渔业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为渔业技术普及工作添砖加瓦。2010年渔业协会用于科普的投入达到了50000元,不仅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培训、技术推广,而且加强了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科技普及服务能力。

(李凤萍 编辑:马亚韬)

篇5:生猪养殖规范指导工作意见

一、合理规划布局,严格界定养殖区域

二、严格审批程序,严控猪场批建

1.严把准入关口。今后凡兴建养殖场必须报县政府审批。任何企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在任何区域新建、扩建和改建生猪养殖场。

2.规范审批程序。凡在可养区内需新(扩、改)建生猪养殖场的,须向所在地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场、街道办)提出书面申请,由所在地村民小组、村委会初审,并经乡镇(场、街道办)政府审核同意后,再报环保主管部门环评审批和县动物防疫主管部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审查通过后,再由国土部门办理用地审核审批手续,需砍伐林木占用林地的报县林业局审批。最后报县政府审核批准。凡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批的生猪养殖场,不得开工建设。凡获批的生猪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按照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及时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核发排污许可证明,验收不合格的,立即停产整顿。

三、加大整治力度,全面规范养殖行为

1.开展全面整治。对正在擅自动工兴建的生猪养殖场立即停建,并不得进行养殖。对属于禁养区范围内的生猪养殖场,必须在年内停止养猪行为,限期自行拆除。对按规定必须关停和拆除的猪场,不听劝阻,拒不关停和拆除的,县供电部门不供电,县动物防疫部门不签发动物及其产品产地检疫合格证,政府有关部门禁止各类项目立项审批。

3.加大执法力度。对未达标排放、限期未整改到位的,未经县环保局审批和未进行环评的生猪养殖场,由县环保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加倍征收排污费;对未经审批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养殖用地,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生猪养殖场非法占用林地的,由县林业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进行处罚。

4.加大技术推广。要整合资源,大力支持养殖业规范发展,充分利用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农村沼气项目,在生猪养殖场推广普及沼气池建设,加快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推广生物发酵床技术,实行养殖场零排放。加大有机肥运用力度,对购买有机肥实行适度财政补贴。

范文网

四、强化责任追究,实行属地负责制

1.实行包干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县领导负责督促挂点乡镇场(街道)的工作。乡镇场(街道)党委(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由乡镇场(街道)班子成员分别负责包村规范生猪养殖工作,村支部书记要具体包干到场(户)。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示范作用,严格按照规范生猪养殖的整治要求进行整治规范到位,科级以上干部兴办或参与的一年内整治规范到位,其他党员干部二年内整治规范到位。

2.推行属地管理重点突破。对规范生猪养殖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包干。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充分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对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对各自管辖内的猪场提前整顿到位。乡镇场(街道)要有重点的选择1个污染较严重、猪栏建设较泛滥的行政村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些拒不整改到位的,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合乡镇场(街道)进行严格执法。对一些扰乱执法的人员,将追究刑事责任。

3.严格责任追究。凡没有整治到位或仍有擅自兴建猪栏的,将追究乡镇场(街道)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责任。对监管不力,瞒报或漏报擅自建猪栏的村支部书记停职或撤职处理。对引起非法上访、信访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照有关规定从严查处有关责任人。

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会监督

篇6: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今年10月14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剑辉、副主任蔡跃明带领区人大办公室、农工委负责人,并由“两河”治理办、区财政局、区畜牧水产局、区农业局、区环保分局、区农村办、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陪同,到新市镇就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调研,实地考察了四家规模养猪场生猪污染防治情况,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区畜牧水产局和新市渡镇主要负责人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汇报,部分养猪大户、区、镇人大代表和以上区直部门单位负责人就如何做好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发表了各自的建议。根据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全区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

一、生猪养殖污染及防治基本现状

(一)、生猪生产规模及排泄量。近年来,我区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据统计,从1994年的年出栏生猪50万头【规模养猪场(300头以上)不到10家】,到2012年的年出栏生猪103.8万头,至目前为止规模养猪场已达到166家,沿资江、湘江及其支流、新河和兰溪河1公里范围内50头以上至299头的养猪场已达625家。据测算,2012年全区生猪排泄粪尿量约75万吨。

(二)生猪养殖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一是对水体的污染。养猪场未经处理的污水氮、磷含量很高,集中排入水塘、河流等水体后,导致水质恶化,甚至水体发黑、变臭,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进入地下水中,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水质降低。如我区志溪河、兰溪河和新河水质污染与生猪养殖粪污直接排放密切相关。二是对空气的污

染。生猪粪便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时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硫、粪臭素、甲垸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养猪场周围空气质量,危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三是促进病菌的传播。生猪养殖场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极易滋生蚊蝇,促使病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造成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蔓延。四是影响粮食生产。大量的猪粪尿流入稻田后,导致水稻植株徒长,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由于生猪养殖污染造成以上四大危害并日益增大,引起一些地方群众怨声载道,经常上访,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情况。目前我区对于生猪粪尿的处理主要是末端治理模式,仅有一家规模养猪场地使用了干湿分离机处理,80%的规模养猪场建有沼气池、化粪池等设施,但处理能力无法与生猪产生的粪尿量相匹配,致使大量的生猪粪污及冲洗混合物直接乱排。同时,由于大部分养猪场在建设初期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有环保手续的只有11家,并且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猪舍建设和治污设施简单,加之近几年我区生猪调出大户奖励资金绝大部分用于猪舍建设,对排污处理设施投入较少,生猪养殖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二、生猪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猪场选址缺乏合理布局。全区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和污染治理缺乏全局性规划和布局;规模猪场的建设发展尚未纳入统一的审批管理;养猪专业村及大型养猪场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与周围土地消纳能力相匹配,导致猪场养殖污染的排放过度集中,这些都使治理难度加大。

(二)、部分养猪户环保意识不强。有的养猪户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为省工省力,多采用水冲式清粪,致使污水横流,有的甚至不采用最简单的沉降发酵处理方式就让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水体、土壤中。

(三)、治污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生猪养殖业是弱质产业,而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投资大、运转费用高,单靠生猪养殖户自身投资建设治污设施困难较大,而多年来区乡各级政府在治污配套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小,去年开始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220万元仅用于了9家规模猪场污染治理项目,但治污效果仍不尽理想,多数散养户和小型规模户不愿也无能力投入治污设备。

(四)、养殖污染处理工艺和设施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在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装备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与创新,但对畜禽养殖污染仍缺乏经济有效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关配套技术与设施也跟不上,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技术装备则更少。近年来,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养殖污染处理模式及设施与现在规模化养殖的排污量难以匹配,难以因地制宜优化和改进治理工艺,制定治理模式,也是养殖污染治理项目难以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为防治生猪养殖污染,推进生猪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区生猪养殖污染的严重性、治理的紧迫性,要

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把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紧紧围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绿色益阳的目标,广泛深入宣传《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和环保意义,重点宣传生猪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和知识,科学地引导养猪专业户走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二)、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制定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奖扶政策及实施细则,以“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为引导,努力改善治污基础设施,采取“区级财政预算一点,上级奖励资金安排一点,养猪户自筹一点”的方式,坚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加大对生猪粪尿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逐年改善生猪养殖污染处理基础设施。

(三)、采取过硬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以“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方式,按照“统筹兼顾、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防重于治”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有效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即按照养猪场地位置、规模大小及周边环境特点,以“设施成本少,治污效果好”为标准,因地制宜建立有效的防治污染措施。要努力发展猪--沼--鱼、猪--沼--稻、猪--沼--菜、猪--沼--林、猪--沼--果等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能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要统筹兼顾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和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对禁养区、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选址不合理、污染严重的养殖场,以及治污不到位、污染饮用水源、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养殖场要进行搬迁或关闭。

(四)、加强部门联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国土部门要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对各乡镇、村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进行总体布局和规划,优先安排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养殖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兴办规模场养殖场。环保部门要加强生猪养殖污染的治理和执法力度,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督促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对环保评估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要责令限期整改。能源部门要积极建设沼气工程,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畜牧部门要加强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加强《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力度,对于粪污处理设施不到位的养殖场,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监管整改。农业部门要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倡导农民施用猪粪发酵有机肥。

xx区人大常委会农村经济工作委员会

篇7: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合川,参加重庆市生猪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提供给我们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对合川加快发展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合川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欢迎和问候!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为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我们将认真贯彻今天的会议精神,借鉴兄弟区(市)县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增添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投入,规范小区管理,搞好服务,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从小区建设数量、质量上有更大突破,促进我市养猪生产由传统粗放分散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快速转变,推动生猪产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多情三江水,好客合川人。我们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和同仁们为合川生猪产业的发展和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建言献策,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在合期间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篇8:生猪绿色健康养殖

1生猪养殖的现状

我国是养猪大国,同时也是消费猪肉的大国,根据一些报告显示,在近些年来的猪肉进口量正在上涨,而国内的猪肉处于没有市场的尴尬状况,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国内的猪肉质量问题频发,还因为养殖方式的原因,使得消费者对国内猪肉的信任度逐渐下降。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生猪的养殖主体是散养户,而散养户在面对一些风险时,往往养殖户无法承担,而且目前绝大部分养殖生猪的方式会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从而周边的环境出现恶化得情况,因此转变我国目前的生猪养殖模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生猪绿色健康养殖的方式

2.1生猪绿色健康养殖的原因近些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逐年上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加强,使得相关部门对养殖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更是由于旧有的生猪养殖方式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养殖场周围的环境,以及目前国际社会上逐渐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市场对绿色猪肉的需求量的上升,这势必使得绿色无公害的养殖方式成为社会的发展主流,

2.2生猪绿色健康养殖的养殖方式由于旧有养殖方式的种种缺点,生猪的绿色养殖方式势必会被推行开来,因此,养殖户必须了解利用绿色养殖方式养殖生猪的注意事项。为了大面积的推行生猪绿色养殖方式,必须对种猪进行挑选,所选的种猪以杂交且瘦肉率高的种猪为最佳,同时由于养殖生猪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极大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因此生猪养殖场应根据选择远离人烟的区域,同时设置禁养区,最大程度的实现人畜分离,降低养殖场对人们所造成的困扰并且要根据生猪的生理情况构建好养殖场内的格局,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渠道,由于采取的是猪-沼-果(橘、草、林、菜)的循环经济模式,使得所排放的污染物被充分的利用,实现了养殖场的无公害生产,并能在最大程度的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不仅实现了绿色养猪的目标,更提高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猪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对食物的要求度极低,但是采取绿色的养殖方式后,必须正确的选取无公害的饲料。国内的饲料来源广泛且品种较多,可以选取如大豆等无公害的饲料,同时根据主的生长状况调整饲料的喂养,并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和生物制剂,并添加一定的中草药,以便提高猪的抵抗力和母猪的繁殖能力。

此外,还应该重视对猪的疫病防治。这就需要对猪进行个体编号,定期的打疫苗,管理人员定期的对猪舍进行消毒,消灭寄生虫和有害细菌,每日至少应该清洗,彻底的清除每日喂料后的食物残渣,同时制定并执行检疫程序,及时的对病猪进行隔离和治疗。从而将生猪的养殖方式转为更为专业化、严格化和安全化的养殖方式,以便在提高养殖户的收益的同时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

3生猪绿色健康养殖的社会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导致对猪肉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再加上现在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发展绿色的生猪样式方式已是社会发展之必然,而且绿色的养殖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猪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降低对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更是深刻的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猪舍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率,为社会的和谐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由于旧有的生猪养殖模式既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又会污染当地的环境,严重威胁了生态环境的安全,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采取绿色健康的生猪养殖方式已成为养殖业发展之必然。在进行绿色健康的手段养殖生猪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和种猪,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场的格局,喂养无公害的农家饲料,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定时的对生猪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测,隔离病猪等一系列措施,能在最大程度的降低养殖户的财产损失,发挥了养殖场的优势。

关键词:生猪绿色健康养殖,方法探究,养殖模式

参考文献

[1]罗雪峰,等.重庆三峡库区特色农业循环经济研究—以‘猪一沼一橘”生态农业模式为例[J].中国生态农工学报,2010,(3):405-409.

篇9:生猪养殖迎来契机

自6月初商务部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以来,我国生猪出场价已经连续8周小幅上涨,且猪粮比价也连续6周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以上,养殖户终于转亏损为微盈。 8月6日,生猪养殖大省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畜牧处的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养殖户刚开始扭亏为盈,但基本处于保本状态,仅有些微利。他强调说:“猪价上涨,但饲料价格也在上扬,养殖成本持续增加。” 食用农产品价格纷纷上涨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6月份相比,7月份,成品粮、猪肉价格不同程度上涨,食用油、水果、蔬菜、禽蛋价格下降,水产品和奶类价格基本平稳。 四季度猪价或明显上涨 尽管猪价已连涨8周,但专家认为对第三季度猪价持续上涨的趋势仍不能过于乐观。 专家指出,从养殖户存栏结构来看,全国各地能繁母猪存栏比例普遍仍在10%以上,而比较合适的比例应该在7%~9%。此外,中猪与大猪的比例正常情况下应不超过30%,但目前湖南省是32%~33%。以上两项数据的偏高,表明第三季度生猪出栏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畜牧室主任王济民表示,从季节性消费特点分析,三季度起将进入猪肉的消费旺季,因此,预计第三季度肉价将低位上涨,到了第四季度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 现在是养猪的好时机 就在养殖户尚且徘徊在盈亏点附近的时候,各路资本已经紧锣密鼓地进军养猪业。据悉,包括中粮集团、正大集团在内的大型企业近期在生猪养殖项目上均有大笔投资。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的专家表示,现在的确是进入养猪行业的不错时机。他认为,这一轮的养猪热和去年不同,去年开始养猪的很多房地产商并不懂养猪,在猪价较高时进入,到猪价跌至谷底时,却正好面临出栏。在这当中,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十分关键,当下猪价处于低位,正好是进入养猪行业的好时机。

篇10: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xx,参加重庆市生猪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提供给我们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对xx加快发展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x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欢迎和问候!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xx地处渝西北,紧邻主城区,三江贯全境,辐射南(充)广(安)遂(宁)。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辖27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50万,城区面积2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5万。xx历史悠久,曾为巴国别都,公元前316年建县,公元556年置州,历为州郡治所。水资源极为丰富,有3条江,每年地表水径流量730多亿立方米。区位优势独特,境内212国道、襄渝铁路、遂渝快速铁路、渝合高速公路、武合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纵横交错,历来商贾云集,是重要交通枢纽和川东北物资集散地。有闻名中外的钓鱼城古战场遗址、风光秀丽的双龙湖、古韵独特的涞滩古镇和全国最大的禅宗石刻造像二佛寺。重庆直辖后,xx是正在建设中的国内大城市和重庆北部地区中心城市。

xx是一个农业大市,养猪业是xx农业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市把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建设生猪养殖小区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和促进农民增收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加快生猪品种改良,着力推广pic优良种猪,狠抓生猪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进重庆市生猪产业化百万工程,生猪产业为xx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xx年我市出栏商品肉猪120.7万头,同比增幅达7.8%,创产值近11亿元,占农业总产站值的36.4%,占畜牧业产值81%,为农民人均创收达970元,人均增收达279元。现全市已发展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830余个,其中100头以上的pic父母代种猪场120个;年饲养出栏商品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场550个(其中1000头以上规模的35个,1万头以上规模的大型集约化猪场8个),建成了南办、合办、尖山、盐井、云门五个重点优质肉猪生产基地,为顺利推进优质肉猪标准化小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我们将认真贯彻今天的会议精神,借鉴兄弟区(市)县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增添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投入,规范小区管理,搞好服务,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从小区建设数量、质量上有更大突破,促进我市养猪生产由传统粗放分散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快速转变,推动生猪产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多情三江水,好客xx人。我们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和同仁们为xx生猪产业的发展和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建言献策,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在合期间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篇11:生猪养殖科普工作计划

河南省畜牧局

豫发改农经[2010] 1816号 文件

关于开展生猪和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发展和改革委、畜牧局,各扩权县发展和改革委、畜牧局:

为大力推进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按照省政府有关要求,结合国家现有扶持政策,决定从2010年12月15日至2011年1月31日开展生猪和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创建工作,为全面提升我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现就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创建的标准

在原有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基础,通过进一步改造达到以下标准:一是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 1

禁养区内;二是场区布局合理、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三是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四是已按规定完成畜禽养殖场备案工作;五是生猪养殖场(小区)年出栏1000—10000头、奶牛养殖场(小区)存栏奶牛200头以上。

二、创建主要建设内容

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造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粪污无害化处理、圈舍标准化改造、防疫消毒以及信息化监控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整规范的养殖档案、生产记录数据库。

三、创建工作的组织及各省辖市任务

从2011年起,全省计划每年创建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由省辖市畜牧部门组织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工作。各省辖市标准化创建场(小区)的任务详见附表。同时,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应选择一个主产县,适当集中连片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

四、创建上报及验收工作

(一)上报工作

1、自愿参加创建工作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向所在县(市、区)发改、畜牧部门提出创建改造实施方案,经县(市、区)发改、畜牧部门初步审核和实地核查后,联合向所在省辖市发改、畜牧部门推荐创建改造实施方案(以前已开展标准化改造的规模养殖(小区)不得重复上报)。县级发改、畜牧部门对推荐创

建改造实施方案的真实性负全责。

2、省辖市发改、畜牧部门审核汇总后,联合向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畜牧局提出本市创建改造实施方案。

3、省畜牧局牵头组织专家对省辖市提出的创建改造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并提出评估意见。省发展和改革委根据省畜牧局提出的评估意见以市为单位批复创建改造实施方案。

(二)创建验收

1、创建任务完成后,由创建规模场(小区)向所在县(市、区)发改、畜牧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2、经县(市、区)发改、畜牧部门初验审核后,向所在省辖市的发改、畜牧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3、省辖市畜牧部门参照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详见附件),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评审。验收合格的规模养殖场(小区),由省辖市畜牧部门报省辖市发改部门列入项目储备库,并报省发改委、省畜牧局备案。省辖市畜牧部门对创建验收达标的真实性负全责。

五、有关政策

从2011年开始,凡是国家扶持畜牧发展的项目,优先从各地通过标准化创建验收、列入项目储备库中选择。没有通过标准化创建验收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原则上不予扶持。

六、有关要求

1、认真做好创建前期工作。各地要认真排查辖区内生猪和奶

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摸清底数,及时了解和掌握动态变化情况,并按照《河南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和备案程序规定》(豫政办〔2009〕91号)要求,做好畜禽养殖场备案工作。

2、实行公开制度。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各地要将生猪和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创建的标准、建设内容、验收评分标准等,通过主要新闻媒体予以公布,保证广大养殖场户的知情权。创建验收合格的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在其所在县(市、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有不同意见或反映强烈的,要认真对待,查清情况,妥善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3、加强监督检查。各县(市、区)畜牧、发改部门要督促规模养殖场(小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标准化改造任务。各省辖市畜牧部门组织验收时,要严明纪律、严格标准、认真评审,严禁弄虚作假。省发改委、省畜牧局要对各地通过验收的标准化规模场(小区)进行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取消储备项目资格。

4、各省辖市创建改造实施方案应于2011年1月31日前以发改、畜牧部门联合报送省发改委、省畜牧局。

上一篇:伤感短句说说欣赏下一篇:世界人口发展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