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2024-05-22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通用8篇)

篇1: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人物描写一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由《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片段组成,这三个片段分别选自《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这三部经典小说。在这三个片段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抓住了小嘎子的是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一个机灵、敏捷、富有心计、争强好胜的小嘎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临死前的严监生》作者吴敬梓老先生运用讽刺的手法,通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将严监生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是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便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曹雪芹先生则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入手将王熙凤泼辣、不拘小节、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形象刻画的入目三分。

由于作品产生的年代不同,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也差异较大。《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虽然是一篇白话文,文中出现了较多的地方方言,比方说“惯手” “冷绊子”等;《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古白话文,里面的用词和现在不尽相同,如“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破皮破落户”等等。这些都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加以重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一训练重点不仅在单元导读中特别指出,而且渗透在本组教材的每一个板块中,比如本课的课后题,再如“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

二、学情分析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可是,由于作品产生的年代不同,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也差异较大,《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虽然是一篇白话文,文中出现了较多的河北方言,比方说“惯手” “冷绊子”等;《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古白话文,里面的用词和现在不尽相同,如“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破皮破落户”等等,同时在这一组课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生僻字,这些都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加以重视。鉴于此,本课的教学采取教一篇带一篇的方式展开,即师生共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以此习得方法,然后引导孩子自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鉴于这是阅读课,同时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着“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一训练点展开。

三、课标背景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向往、崇敬、同情等感受。

四、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提示难读易错的字音,正确读写并积累“推拉拽顶、三抓两挠”等生字词语,借助注释、词典等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古白话文的语言特点。

2.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语言等感受人物形象,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

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语言等感受人物形象,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语言等感受人物形象。

七、教学思路

由《桥》引入,说小说,引课题 聚焦重点,感悟形象,梳理学法 组织交流,整体感知,梳理学点 课外实践,迁移运用,习得方法

八、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教材解读、教学前测、教学设计、设计自学导航卡、教学ppt

(二)学生准备

借助自学导航卡自学课文

(三)课程资源准备

1.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2.他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从不舍得吃一口肉。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节选自《儒林外史》

九、课前预习: 1.抄写文中词语。

2.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关于王熙凤外貌描写的部分。

3.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中的“两根手指”与“三次摇头”中包含着怎样的意思? 4.摘抄描写嘎子摔跤中动作描写的词句,读三遍,思考嘎子的人物形象。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桥》引入,说小说,引课题。

1.聊一聊小说《桥》。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刚刚学习了一篇小小说《桥》,你们还记得里面都有谁?

生1:老汉。

生2:小伙子。

生3:村民。

师:这就是小说里面的人物(板书:人物)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1:山洪爆发了,老汉指挥村民逃生的事。

师:这就是这篇小说大致的情节。(板书:情节)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反复提到了洪水,这就是当时的环境(板书:环境)。从老汉的所作所为中,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

生1:临危不惧。

生2:忠于职守。

生3:舍己为人。

生4:尽职尽责。

……

师:小说就是通过情节和环境的烘托来塑造人物的。

2.引出《人物描写一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分别摘自《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这三部经典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这就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组织交流,整体感知,梳理学点。

师:这一组课文分别节选了哪几个片段呢?

生:《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师:在这三个片段中,作者又分别运用什么方法,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呢?(板书:方法、形象)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自学导航卡,读了课文、认写了生字新词,首先来交流自学的成果。

师:(出示:一叉一搂

公鸡鹐架

精神抖擞

动转不灵

三抓两挠

推拉拽顶)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中,出现了不少的难读易错的词语,谁来读?

生:读

师:纠正“三抓两挠”,指不同学生读。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课前大家自学的效果不错,相信后面的也不是问题。《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白话文,用词和今天不同,一起来看。(出示:监生

郎中

不曾

再不回头

一声不倒一声)“监生”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我是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借助注释,你还可以理解其中的哪个词语的意思?

生2:“郎中”指的是古代的中医。

生3:“再不回头”是指病情再不见好转。

生4:“一声不倒一声”是一声连着一声。

师:“不曾”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看它所在的句子吧!(出示: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生:自由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生:“不曾”就是没有的意思。

师:同一种意思古今的说法却不一样,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感受!

生:齐读。

师:以后同学们再读古白话文一定要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出现了非常多的生僻字,你们有信心读下来吗?(出示: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赤金盘螭璎珞圈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翡翠撒花洋绉裙

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谁来读?

生1:读

师:孩子,课前你读了几遍?

生1:N遍。

师:为什么读这么多遍?

生1:因为读不熟。

师:所以就一边又一遍地读,读着读着就喜欢上了。今天老师要为你的表现鼓掌。(出示图片)孩子们,这就是:

王熙凤头上戴着的——

这就是上面绾着的——

这就是项下戴着的——

了解了这些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吧!(出示句子: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生:齐读。

师:课前,我认真查阅了大家的自学导航卡,发现这两个生字的出错率比较高(出示:皆敛),谁来提醒大家,书写它们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1:写“皆”是不要把下面的“白”写成“日”。

生2:写“敛”时,不要写成“剑”。

师:你们的提醒很重要。同学们,把这两个字在自学导航卡修正栏里,工工整整的写两遍。

生:书写。

师:(巡视)同学们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都非常的好,今天老师也看到了大家的进步。

(三)聚焦重点,渗透方法,感悟形象,梳理学法。

1.经历学程,体形悟法

师:字词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由于《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先读读《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古白话文吧!

师: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临死前惦记的可能是什么?

生1:钱财。

生2:亲人。

生3:重要的事情。

师:这些都合情合理,严监生临死前最后的心愿是什么?他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愿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用心读一读,体会体会严监生当时的心情。

生:自学体验。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严监生临死前最后的心愿是什么?

生1:跳掉灯盏里的已经灯草。

师: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2: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进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走上前去,挑掉一茎。众人看那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师:对,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严监生念念不忘的是?他一直害怕的是?

生:两茎灯草!费了油!

师:这个严监生临死前最后的心愿和别人也不一样,他太特别了。可是此时,他已经三天不能说话,他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愿的?

生1:伸出了两个指头。

师:意思是,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可是,他的家人并没有马上明白他的意思,他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愿的?

生2: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生3: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生4: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生5:众人看那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出示:比较句子)这就是描写家人猜测和严监生反应的句子。我们合作着读一读,男生读猜测的句子,女生读严监生反应的句子。

第一次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原文)

他摇了摇头。(还原后)

第二次摇头: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狗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原文)

他又摇了摇头。(还原后)

第三次摇头: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原文)

他还是摇了摇头。(还原后)

生:合作读。

师:孩子们,先自己比较着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1:去掉“两三”,就写不出严监生的着急了。

生2:去掉“把两眼睁的滴溜圆”“狠狠”就写不出严监生当时生气的心情了。

生3:去掉“把眼闭着”就写不出严监生绝望的心情了。

生4:去掉“登时”就写不出严监生如释重负的心情了。

生5:去掉这些词语,就表现不出严监生当时着急、生气的程度了。

师:这才是学语文,不仅读懂了,还要琢磨琢磨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也就是说,这样写就把严监生当时的心情写出来了,这样写就把严监生着急、生气、绝望、如释重负的心情变化写出来了(板书:着急、生气、绝望、如释重负)。

师:就想同学们说的一样,当大侄子没有猜对时,严监生着急了,于是——

当二侄子又没有猜对时,严监生生气了,于是——

当奶妈还是没有猜对时,严监生绝望了,于是——

生: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联系下文,我们可以知道,严监生如此着急、生气、绝望,仅仅是因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由此,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

生1:爱财如命。

生2:抠门。

生3:吝啬。

……

师:(图片配乐创境)此时,灯盏里的这两茎灯草正滋滋地烧着,简直就是烧着严监生的心啊!此时,灯盏里的这两茎灯草正一刻不停地烧着,可是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不懂得严监生的心啊,他简直就要绝望了,他把眼闭着摇头,此时此刻,他会想:

生1:你们怎么就不懂得我的心啊!

生2:完了,完了,我的油都烧干了。

生3:这可怎么办呢?我的天啊,我的油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

师: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心理,我们是通过什么读出来的?

生1:严监生的动作。

生2:严监生的神态。

师: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小说中的严监生可是一个有钱的人。(出示资料)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生活中却是这样的。(出示资料)

他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从不舍得吃一口肉。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节选自《儒林外史》

此时此刻,你想对严监生说什么?

生1:严监生你太吝啬了。

生2:严监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生3:严监生你真是太可笑了。

生4:严监生你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生5:严监生你真是既可笑,又可气。

……

师:是啊,严监生太吝啬了。这样一个富翁临死前为了两茎灯草却总不得咽气。如此悬殊的对比就营造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手法——讽刺(板书)。

作者吴敬梓就是用讽刺的手法,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古代读书人的形象,走进《儒林外史》你还可以读到“范进中举”“王玉辉”等不同的人物,如果你感兴趣就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吧!

2.迁移运用,自读自悟。

师:严监生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我们再来聊一聊小嘎子吧!通过课前的自学,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1:小嘎子很机灵。

生2:他很有心计。

生3:争强好胜。

生4:不放弃、不服输。

生5:顽皮。(板书)

……

师:多么可爱的小嘎子啊!让我们再次走进字里行间去感受感受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小嘎子这些特点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写出他的特点的,并试着读出他的特点。

生:„„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吧!交流时,要说清楚你画出的句子在第几自然的第几行。

生1:我们小组画出的是能够表现小嘎子机灵、有心计的句子。这个句子在第三自然段的第四行。“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是对小嘎子动作、心理的描写。(板书:动作、心理)

师:一蹦一想就把小嘎子机灵、有心计的特点写出来了。哪个小组接着来交流。

生2:我们小组画出的是能够表现小嘎子“不服输”的句子。这个句子在132页最后一行。“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这是对小嘎子动作的描写。

师:好一个推拉拽顶让我们仿佛看见了这个不服输的小嘎子。我们接着交流。

生3:我们小组画出的是能够表现小嘎子“争强好胜”的句子。这个句子在133页第2行。“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这是对小嘎子心理的描写。

师:好一个争强好胜的小嘎子,不论什么时候,心里想得永远只有胜利。

生4:我们画出的是能够表现小嘎子顽皮的句子。这个句子在第一自然段“要不——摔跤。”这是对小嘎子语言的描写。

……

师:带着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小嘎子。这是对阵中的小嘎子——

这是试探中的小嘎子——

这是进攻时的小嘎子——

这是决胜时的小嘎子——

生:齐读。

师:作者就是抓住小嘎子的动作、心理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

(四)课外实践,迁移运用,习得方法

这节课,我们通过小嘎子的——(动作、心理),读出了一个——(机灵、有心计、不服输、争强好胜的小嘎子)。我们通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读出了一个——(吝啬的严监生)。同学们可以用上这种方法自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同时,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人物描写的这么多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上这些方法,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人,相信你笔下的人物一定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下课!

第二课时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十一、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片段

方法

形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动作

心理

机灵、有心计、争强好胜

临死前的严监生

动作

神态

吝啬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篇2: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而牺牲的老班长„„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2、思考: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重点研究谁?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破绽

咕咚

监生

侄子

郎中

媳妇

辉煌

风骚

祖宗

可怜

手帕

师傅

包袱

诈骗

穿梭

标致

气派

打量

发怔

扳不动

露馅儿

精神抖擞

膀大腰粗

敛声屏息

放诞无礼

4、自由组合学习

汇报: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想重点研究谁?

根据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找各自的小组,分为“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组。

三、品读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你所研究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是怎样去表现这些人物特点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小组内讨论,梳理问题答案。

2、小组汇报交流,随机研读。

(一)研读“小嘎子”,体会特点(1)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

A、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B、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作者用了“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词,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摔跤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

(3)小嘎子是与胖墩儿在比赛摔跤,作者不光生动地刻画了小嘎子的特点,还描写了胖墩儿的动作、语言,特点鲜明。用“____”标出描写胖墩儿动作的词,并细细体会。

A、“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从“跳、退、闪、叉着腰”的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能手。)

B、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小嘎子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4)想象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画面,读出当时的情景。

(5)通过刚才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

小结: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二)研读“严监生”,体会特点(1)吝啬鬼

A、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B、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2)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A、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B、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3)如果你就站在严的床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4)了解世界著名吝啬鬼形象:莎翁──夏洛克、莫里哀──阿巴公、巴尔扎克──葛朗台。

小结:《临死前的严监生》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家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特别是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读“王熙凤”,体会特点(1)A、性格放纵,不拘小节

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语言描写)B、八面玲珑,圆滑之至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语言描写)

C、虚伪、善于见风使舵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语言描写)

D、炫耀地位和权势、做表面文章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语言描写)

(2)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A、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 C、说着便用帕拭泪。

D、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

(3)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从正面凸显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二是从侧面(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小结: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四、小练笔

人物“素描”:选择几种描写手法刻画你熟悉的一个人,体现出他的特点。

五、拓展阅读

篇3: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那么, 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 可以关注哪些语文本体性的教学内容呢?下面结合京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鲸》和《奇异的琥珀》的教学, 谈谈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

一、聚焦获取信息的方法, 提升阅读能力

《鲸》一课有这样一道课后题:默读课文, 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教学中, 很多教师反馈此表时, 都把目光放到了学生所填的知识上。当然, 交流鲸的知识是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能否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准确地获取到文中的知识。

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我在课前进行了以下准备:

1.布置预习:填写表格, 获取鲸的特点。

2.分析学情:汇总问题, 预设教学重点。

关键在于第2步, 依据学生课前填写的表格, 我进行了学情分析, 发现学生在“食性”的填写上分歧最大。这一自然段简要摘录如下:

依据这段内容, “食性”方面应填:须鲸主要吃小鱼、小虾,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而学生出现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填一个方面;另一类是没有重点地摘抄很多语句。显然, 只写出一个方面的学生, 没有读懂这个段落的层次。而啰嗦填写的学生, 显然还不会提炼每一方面的重点, 因而把具体叙述的语句也摘抄了进去。可见, 对于一个含有并列内容的段落, 如何准确提取其中的信息, 学生还欠缺方法。

学生有阅读障碍的地方, 就是教学应该关注的地方。针对学生这一障碍, 我在教学中就适时引导学生重点聚焦这一段落, 引导生生互动, 重点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

二、经历有依据的推测,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奇异的琥珀》一课, 记述了科学家根据一块虫珀, 推测到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 详细地介绍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 可以了解到一般琥珀的形成条件和科学价值以及这块虫珀的奇异之处。

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这些知识, 但比了解知识更重要的, 是体会作者推测、想象的合理性。因此, 我们要创设机会, 让学生尝试科学地、有依据地推测, 在推测中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这才是这篇科普说明文的“语文核心价值”。

教学中, 当简要交流了文中包含的知识后,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教学实录片段】

师: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 把这个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生 (兴奋) :想。

师:这可是个科学小故事,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 我们先来思考:故事中有哪些要点是不能丢掉的, 为什么这些要点不能丢?

(生默读思考、批注)

生:我认为“一个夏天”和“太阳”这两个要点一定不能丢。

师:为什么呢?要说清依据。

生:琥珀是由松脂球形成的, 形成松脂球必须得有松脂往下滴, 要想把苍蝇和蜘蛛牢牢包裹上, 就必须保证松脂不断往下滴, 松脂不断往下滴就必须要有热辣辣的阳光, 而热辣辣的阳光不会在冬天, 只能在“一个夏天”。所以, 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一个夏天”, 这一天有着“热辣辣的阳光”。

……

三、体会行文思路的缜密, 感受布局谋篇的匠心

说明文以叙述思路缜密、逻辑清晰见长, 比如《鲸》的行文:

文章开篇先介绍鲸的形体很大, 接着第2自然段介绍了“鲸的进化和分类”, 这样到下文介绍鲸的食性、呼吸时, 就可以按须鲸、齿鲸的分类分别介绍。这样写更便于读者获取信息。所以, 作者在第2自然段写清鲸的分类是很有必要的, 这体现了作者行文的缜密。

当然, 学生对作者精妙的构思往往是没有意识的, 这也正是教学的意义所在, 我们有必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

四、体会语言的严谨、准确, 感受说明文表达的周密

《奇异的琥珀》中有一处描写, 非常值得一品。

这块虫珀之所以珍贵, 是因为它里面不仅包着小虫, 还是一对小虫, 一只会爬, 一只会飞, 可它们竟被活生生地包在了一起。作者是怎样把一万年前这精彩的一瞬间写出来的呢?请看这一句, 蜘蛛“刚”扑向苍蝇, 松脂就“刚好”落下, 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这些词语本身很普通, 但是用在这里, 特别贴切地把当时一瞬间的巧合写了出来。句中用“包”, 而没有用“盖”, 是因为松脂要把蜘蛛、苍蝇从头到脚一点儿都不露地包在里边才成, 而“盖”则可能会露出一部分, 可见作者用词的严谨, 思考的周密。这些精彩之处,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最有特点的是《鲸》的第1自然段, 这一段综合运用了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举例说明。

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综合运用这么多种说明方法, 来介绍“鲸很大”这一个特点呢?

作者首先拿鲸与常见的象进行比较, 让读者建立起感性的形象。如果这个时候停笔, 那么“鲸很大”还很抽象。所以作者接着用准确的数字, 告诉人们鲸具体有多大。但它真的有那么大吗?为了让读者信服,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同时, 为了让人建立起直观的形象, 还拿“十几头大肥猪”与鲸的“一条舌头”作比较, 十几头大肥猪是很重很重的了, 而这才只相当于鲸的一条舌头, 可想而知这头鲸该有多大了。说到这里, 作者仍觉不够, 还要假设“它要是张开嘴, 你站在它嘴里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4个人围坐, 还显得很宽敞”。这么一读, 很容易让读者想象自己正站在鲸的嘴里, 这样设身处地一想象, 鲸到底有多大就真真切切地让读者感受到了。

也就是说, 作者的目的, 不只是要告诉读者“鲸很大”, 更是要让“鲸很大”的特点直入人心。综合运用这么多种说明方法, 就从陌生到熟悉, 从感性到准确, 一步步地让本来距离读者很遥远、很陌生的鲸, 在脑海里变得具体、形象了。

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自己在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时, 才能学着作者那样, 去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恰当地表达, 而不是简单进行说明方法的堆砌。

篇4: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三、请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4分)

1.用“充”组词并填空。(3分)

(1)( )的阳光和雨水,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2)服装颜色鲜亮耀眼,( )体现了非洲人民对色彩的喜好。

(3)生活虽然忙碌,但我们过得很( )。

2.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语重心( ) ( )步如飞 ( )不可言 手( )眼快

敛( )屏( ) 精神抖( ) 放( )无礼 手( )脚(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形容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

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四字词语: 、 。

十全十美(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 。

3.用“√”标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欧洲 亚洲 湖州 北美洲 非洲

(2)雄狮 大象 梅花鹿 丹顶鹤 斑马

(3)果断 武断 斩钉截铁 当机立断

(4)粮食 水果 蔬菜 小麦 服装

四、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一种境界耐人寻味。(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2.读了《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修改为: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4.只见大象面对着他,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照样子,写拟人句)

五、请写出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填写序号)(4分)

①动作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

2.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

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选自《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半夜,戏院散场了, ,走上了各自 。 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 ,传来一片 。(选自《威尼斯的小艇》)

3.《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小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说《 》。

七、阅读短文,认真答题。(21分)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7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1分)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 ”一词概括。(1分)

4.联系全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物的活动。(3分)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 ;看到 ;还看到 ……

(二)真理需要坚持(14分)

一天,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吩咐 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这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发布 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艰 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健 键)就看我们是否对真理坚持到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帆风顺”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一帆风顺: 。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2分)

3.哲学家苏格拉底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为什么拿出一个苹果呢?(3分)

4.读完短文,你觉得坚持真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与真理擦肩而过呢?(3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的感想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4分)

八、语言实践。(5分)

我们也是国家的小主人,关心国家大事理所当然。我近来搜集了两条新闻,我为你们简要介绍一下。

九、习作天地。(25分)

篇5: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课堂教案

22、人物描写一组

设计人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体会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的鲜明特点。

3.学习并运用抓住语言、动作、外貌、心理刻画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疑问记录

=

我的课题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翻转课堂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同学们要认真体会单元导读中的学法提示,多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的句子,边读边体会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的鲜明特点。

基础达标:、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

①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擞、监、敛、骚、媳”等字我要多写几遍。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手()眼快

()声屏气

放()无礼

()悲为喜

3比一比,再组词。

数()定()令()至()

擞()绽()怜()侄()

2、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选自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

、、三个人物形象。

3、读了课文中的三个片段,故事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来评价一下:我觉得小嘎子是一个的人,严监生是一个的吝啬鬼、守财奴。王熙凤是一个的人。

学贵有疑: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知识要点梳理

识记

理解

运用

学生笔记

二、拓展阅读

小朋友玩的把戏

汤钟元

他抓起一把泥沙,加进一瓢冷水,把它搅呀搓呀捣呀,大声地喊着:“我要它变个蛋!”只见他微微一弄,一个圆圆的泥蛋果然出现在他手里。于是他笑了,笑得那么得意。

一会儿,他又大声喊着“我要它变条蛇!”只见他轻轻一拉,一条细长的泥蛇,果然出现在他手里。他又笑了,笑得更是得意。

后来他再大声喊着:“我要它变条狗!”只见他这边一捏,那边一掀,一条有头有尾的泥狗,果然再出现在他手里。当然他又笑了,笑得越发得意。

最后,他用很大的声音喊着:“我要它变个人!”这一次似乎略位费力,可是也并没有费多少力,一个有耳、有目、有口、有鼻的泥人,出现在他手心里了;他把泥人的两腿一弯,泥人就跪倒在地上;把泥人的右手一举,泥人就向他敬礼;他把泥人的嘴巴用指甲轻轻一划,泥人在向他谄媚地笑着。

思考·交流

、填一填

这个片段写出了这个小朋友()的特点。

2、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生动,把它们摘录下来。

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点。

三、相关链接

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在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抒情则情深意切。

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人物心理描写常用的方法。

篇6: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1.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老师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

4.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2.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五、拓展

篇7: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主题,激趣导入

1.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2.激趣导入:你们看过《小兵张嘎》吗?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板书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读题,注意“嘎”读 g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正音。

精神抖擞(sǒu)裆(dāng)

挠(náo)拽(zhuài)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4.师:谁能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嘎子”,体会特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并勾画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可以体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读句子,说一说小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和同伴讨论讨论。

生1:我从小嘎子摔跤时“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特点。

生2:小嘎子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想巧胜对手。◆想象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画面,读出当时的情景。◆评价学生的朗读。

(2)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读句子,找出描写摔跤时的动作的词。

生1:作者用了“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词,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摔跤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

◆指导学生边读并配上动作体会。◆评价学生的朗读。3.总结学习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时通过入情入境地阅读,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这种“读——品——想”的方法对同学们读懂课文会有很大帮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

四、对比阅读,感受形象

1.小嘎子是与胖墩儿在比赛摔跤,作者不光生动地刻画了小嘎子的特点,还描写了的动作、语言,特点鲜明。用“____”标出描写胖墩儿动作的词,并细细体会。2.运用刚刚的“读——品——想”的学习方法品读重点词句。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从“跳、退、闪、叉着腰”的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能手。)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小嘎子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小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五、情境朗读,再现“摔跤”

1.对照课文中的语句,把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场面表演出来。2.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

六、迁移阅读,读写练习1.拓展阅读《小兵张嘎》

2.读写迁移练习:写一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第二、第三回合。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在前段时间,老师又一次阅读了《儒林外史》这部古典名著。有哪位同学也读过这本书吗?(师生简单交流读后感受)2.补充介绍《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片段,就是选自《儒林外史》。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严监(jiān)生

诸亲六眷(juàn)

两茎(jīng)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学生自读思考,互相交流读后感受。(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三、纵向比较,感悟“吝啬”

1.观察课文插图,找出课文中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并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2.学生读读、想想、议议。3.品读重点语句。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句子,揣摩人物内心,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师范读课文,生想象当时画面,并交流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出“总”“伸”等重点词语。

师:这时的严监生已奄奄一息,可这时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什么呢?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又是什么呢?

生1:严监生已奄奄一息,可这时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还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

生2:如果他能说出话的话,那么他会直接说出来。

生3:从这一系列动作中,我能体会到他是多么吝啬。4.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展开想象,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过渡:当见到严监生这一异常举动时,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来猜问他的心思,最后还是赵氏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这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6.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并说说从这些词语的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严监生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7.体会人物心理。分角色练习朗读,注意读出心理变化。

四、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临死前的严监生》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家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特别是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

1.拓展阅读《儒林外史》或《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2.摘录写人文章中传神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积累下来。

第三课时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红楼梦》的有关资料。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2.出示十二金钗中王熙凤的判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说的是谁呢?(王熙凤)

3.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揭题,板书)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指导读书方法: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读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课文,探究性格

过渡:王熙凤,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认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细细品味,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1.外貌描写──美丽尊贵。

(1)学生找出描写外貌的语句,读一读。(2)观察插图,找一找谁是王熙凤。

(3)点名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4)指导学生朗读。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学生默读,勾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课件展示。

(2)“言为心声”,透过人物语言,我们可以探究她的内心深处,可以感受到她的性格。学生自由读句子,交流读后感受。

◆“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生1:文章一开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给林黛玉留下了“放诞无礼”的印象。然而这“放诞无礼”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由此也可以看出她性格放纵,不拘小节。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生2:她见黛玉时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

生3:而且她还考虑到身边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她真是八面玲珑,圆滑之至。

生4:王熙凤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生5:她的一颗心始终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更可以看出其虚伪、善于见

风使舵的性格。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生6: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3)总结: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3.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朗读全文,体会特点。1.小组赛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从正面凸显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二是从侧面(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3.总结全文。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篇8:《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片段组成:《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本课分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感悟三个片段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第二课时要求学生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拓展迁移,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是跨越式实验班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阅读中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与看法,网络平台操作自如并能较熟练地运用SURF电子批注工具。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能通过阅读、抓重点语句品味及讨论交流,学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适当地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阅读中通过品读语句感受人物性格特点;通过教师引导示范、自主批注、合作交流和讨论,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领悟本课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习作中恰当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到三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在头脑中浮现出人物鲜活的形象;进一步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资源与环境

Vclass课堂互动教学平台、SURF软件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

教学过程

(一)反思形象,学习写法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小嘎子、胖墩儿、严监生、王熙凤,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他们的风采的,又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人物描写一组》。

1. 反思形象

说说三个片段中你最难以忘怀的人物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回顾人物性格特点中最显著的一点,为感悟写法做好铺垫。

2. 学习写法

(1)谈一谈三个片段的写法。

①教师指导学习《小兵张嘎》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片段。胖墩儿和小嘎子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源于作家成功的描写。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讨论,反馈。

②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严监生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学生自由讨论,反馈。

(2)三个片段的对比。

相同之处:三个片段都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鲜明。

不同之处:《小兵张嘎》侧重动作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细节描写突出;《“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语言描写让人难以忘怀。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利用表格理清三个片段人物描写方法,并感悟体会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拓展迁移,进一步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1. 课文人物回顾

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里难忘的人物,包括小英雄雨来、《全神贯注》中的罗丹、《窃读记》中的林海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叶圣陶并让学生根据作者描写猜人物。

师:这些人物为什么令我们难以忘怀呢?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或动作描写、或表情神态描写、或侧面描写,形象鲜明。

教师补充侧面描写片段。

2. 拓展阅读

利用SURF软件作笔记和摘录:要求学生划出《童年》、《爱的教育》等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并批注人物描写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对过去知识的回忆,启发联想,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悟;补充阅读名著片段,领略更多作家的描写风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通过阅读批注促进学生深入阅读、自主建构、将个性化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结合并进一步巩固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三)总结写法,打写运用

1. 引导学生总结写人文章的写法

(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同时注意两点:①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②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

(2)细致地写,恰当地使用比喻,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

(3)可以适当通过别人的心理,语言描写,反映所写人物的特点。

2. 课堂小练笔

运用所学人物描写进行片段习作。

出示打写要求:教师在Vclass平台的讨论区提出要求,请学生运用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出最想记录的一个人(同学、老师、亲人等,不要写出姓名,让大家猜一猜)。通过片段描写写出他(她)的某一个特点。

评议习作:注意结合课堂总结的写法、人物特点、语言词句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概括人物描写方法,并提醒注意点,让学生有更系统更清楚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迁移,从理论到实践,从阅读到写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课时。体现了“教师主导一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充分发挥了网络教学平台和SURF工具的优势,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感受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以教材为载体,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堂课的最大特色是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组,将三个片段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对比阅读中概括、归纳、提炼写作方法,以课文为范例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感悟人物性格品质而阅读文章。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 感受体育》教案 鲁教版下一篇:爆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