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时光的手作文

2024-04-19

拨动时光的手作文(精选10篇)

篇1:拨动时光的手作文

拨动时光的手作文

再怎么精密的手表,终有它走停的一天;再怎么善良的一个人,也依然会老去。唯有拨动时光的手是永恒的,因为它是用时光铸成的温情。

——题记

当我还没有接触网络的时候,去图书馆看书是我假日里最大的乐趣。朝九晚五,就连图书馆的作息时间都被我摸得一清二楚。

我似乎就是特殊的图书管理员,不过别人是一周全勤,而我却只在周末“上下班”,况且也没有工资,食的也是五柳先生说的“精神食粮”。

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就如一块海绵,往往一泡就是一整天。我往往会隔一段时间下意识地看一眼手上的表,好提前半个小时离开这冷冷清清的图书馆。因为真正的图书馆管理员是一位兼职的老人。我知道他是街角有名的修表人,他的和善也是出了名的。于是有受过他恩惠的人,便替他找了个清闲的看书店的职务。

可我却意外地忘记了时间,直到他拉下左半边的卷帘门,发出“哗啦”的声响,惊醒了沉浸在书中的我。他缓缓地向我走来,似是刻意地放缓步调,我看着他微笑的脸,不免有些尴尬。我惊诧地抬起手表,分明清楚地记得时间还早,不过是四点出头的光景,在恍惚间猛然一诧,才发现之前仿佛也在这个时刻停留了许久。

我抬起头,看见他身后的花白老墙上,一口古钟,时针停留在五点半的`位置,精确地打起了报时的鸣声。他仿佛看出了我的窘迫,并制止了我想要快步逃走的举动。他对我说:“是表坏了吧,让我帮你看看好吗?”

不知道为什么,我把表给他了,是出于一直以来培养出来的默契与信任吧。他用他那干枯的手,从他深黑色的中山装里掏出一套附带小刀小棒的工具,极为精细又缓慢地拨动着停留在过去的时针,又仔仔细细、里里外外地检查了三遍,随后掏出一包新拆的锂电池,灵巧地夹住其中一个,用另一只手打开手表的后盖,轻轻一拍,里面掉出那颗“寿终正寝”的电池,然后他把新的装了进去。

我问他:“要多少钱?”他却笑着说:“就是换个电池,不要钱。”还不懂世故的我也没推辞客套,只听得他说,“读书是好事啊,以后常来看书。”

后来,时光老得很快,我也不再去图书馆了。除了偶然的几次,却听说老人已经退休。唉,拨动时光的手,只能停留或向前,何时才能回拨呢?

篇2:拨动时光的手作文

俗话说,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事实上,时光的脚步总会均匀的散入每一个地方。时间是珍贵的,过去了,就算用黄金去买,也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医生在手术台上,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尽可能的救回每个生命。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应紧握时光的.手,和时光一同前进。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不应总是回顾历史,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紧握时光的手,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坚持。也许你会觉得紧握时光的手,和时光一同前进,会很疲惫。但是只要坚持下来,你会发现沿途风景也是很美丽的。如果只注重结果,那么前进向前的过程,一定是枯燥乏味的。

临近中考的我们,更应该握紧时光的手,不放过任何时间,从点滴做起。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还是有的。”是啊,紧握时光的手,一起向前,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紧握时光的手,告别过去,迎接未来。未来是个未知数,希望与挑战同在。但是谁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不惧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在挫折中成长,不断接受心灵的洗礼,不断塑造更为强大的心灵和人格,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紧握时光的手,和时光同步。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光阴似箭的时代中,不断提升自己。在自己耄老之年,才不会留下遗憾和悔恨。

因此,从现在做起,和美好时光握手,共同迎接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坚持下去,奋斗下去,珍惜时间,不惧困难与挑战,更好地向未来。为了自己的未来保驾护航,和美好的时光共同见证我们的逐渐成长。紧握时光的手,无愧于时代的重任和正值的大好年华。

篇3:拨动时光的手作文

例如, “再见了, 亲人”一文, 文中写了最可爱的人告别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战士们赶紧把头探出窗外, 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车站, 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 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了, 泪水模糊了双眼, 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上几句离别话, 然而距离遥远, 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呼喊——再见了, 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们读着, 一定会被这催人泪下的语言强烈感染, 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深厚的抒情基调, 已经回荡在我们的心间。“文学所以增人感”就是指以情感人, 一切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真切地写了自己既独特又普通的审美情感体验。

文学是情学。历史上人们对文学创作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视不是偶然的。在我国古典美学中, 一直把情感放在创作的最重要、最突出的地位。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中说, “情者, 文之径”, 《知音》中又说,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写道“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情感对于创作的意义在哪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创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时, 生动地进行了诠释, 他说:“在那些漫漫的长夜里, 我沉湎于兴奋的希望和幻想以及对创作的热爱之中, 我同我的想象, 同亲手塑造的人物共同生活着, 好像他们是我的亲人, 是实际活着的人, 我热爱他们, 与他们同欢乐共悲伤, 有时甚至为他们的心地单纯的主人公洒下最真诚的眼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情感滋生着某种创造力, 没有作者火一样炽热的情感, 艺术生命的产生是不可能的。

小学生的习作与作家的创作活动虽然有所不同, 但写作的心理规律是大体一致的。“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作”。写作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过程, 是一种动态的、内在的心灵的运动过程。小学生一旦对所写的事物和文章题目有了兴趣, 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欲望, 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习作任务。

写作的第一步便是“积累材料, 感受生活”, 即把客观生活里的东西录入心中。但儿童往往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冷淡, 观察时漫不经心, 浮光掠影, 未必达到留心的地步, 这就很难有写作欲望。美学告诉我们, 用热情的眼光趣味盎然地观察现实生活, 观察周围景物, 能使观察更主动、更持久、更深入。

人的情感源于外在客观现实。学生沉浸在物我交流的愉悦中,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深了, 能感受到平日所没有感受到的美好的情感, 在司空见惯的平凡之处看到动人的美, 这样就形成生动、真切、完整地浸染着学生情绪色彩的新表象。有感情地注视, 还可激发学生的灵感, 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能力, 巩固观察成果, 使感知的形象能持久的储存在学生记忆里, 只有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生动感人。如指导学生观察小草时, 让学生融入思想感情, 喜欢对象, 亲近对象, 或扮其形, 或思其情, 这样多数学生对这随处可见不惹人注意的小草都能有新颖的发现和独特的感受。一个学生发现暴风雨后“瘦弱的小草被打得歪歪斜斜, 身上溅满了泥, 我想小草一定完了, 谁知太阳一晒, 她们就抖掉了脸上晶莹的泪珠, 慢慢地又挺直了腰。”有学生惊喜地发现了岩缝里生长的小草, 并在文中写道:“我也要做一株顽强不屈的小草。”这些词句所抒写的, 不再是一般的对景物的观感, 而是饱含着情感的体察。注意观察与写作相结合, 帮助学生把情感移到观察感知的对象上, 通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加工综合观察事物所得的各种情感信息, 能为学生在获得作文素材通向表达作文内容间架起一座桥梁。

学生有了厚积的写作材料, 在构思时还必须根据写作目的进行选择。选择哪些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内在联系的材料, 关系着写作活动的成败。

客观世界、万象纷呈、人物形象、场面情景、人文风情……该怎样选取记忆表象呢?这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态度。叶圣陶说:“事事物物, 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情感者, 均可为文题之材料。”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一定是学生所喜爱的人、事或活动。只有选取学生熟悉的、愿意写的东西作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学生才能“情动而辞发”, 因为此事此物独特的性质、状态、发展变化, 在特定环境中的影响, 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开关, 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索, 所以才成为选择的对象。一定要选择最感兴趣、最吸引他们的东西写, 也就是说, 让学生写那些最能动人感情的东西因为他能使人最动感情的去写。

语言发生的本身, 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达自我, 或要鸣发内心的感情, 顺着这两个倾向, 自然会情不自禁。现在学生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 真正有写作欲望的很少。重视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学生则能淋漓尽致地表述。

教师既是情感的体验者又是情感的诱发者, 在指导中, 一方面要以声情并茂的语言, 富有感情的讲述, 以及适时地赞赏、评价, 为学生作文提供最佳情绪背景。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的情感总是被生动的对象引起, 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情境。

如做一个游戏, 欣赏一幅图画, 听一段音乐等, 使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 通过分角色表演“表白自我”“鸣发内心感兴”, 让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从而产生符合情境的情感, 形成一个有利于作文的氛围。学生的写作情感燃烧起来时, 在内心情感的驱动下, 就能展开联想, 文思泉涌, 滔滔不绝, 斐然成章。

比如指导《考试失败的滋味》这一题目的写作时, 让学生分别扮家长和学生, 进行表演, 再让学生讨论事情发展的背景, 展示事情的经过, 揭示人物的心理, 表达人物的感情, 最后可抽取学生与老师配合表演考试失败后挨批评时的对话片段, 为该次作文更好地按题目要求将内容形成语言文字创造条件。在这种宽松、有趣、愉快的情感化的气氛中, 学生写起来则有话想说, 有情想抒, 有理想辩。

总之,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 将索然无味, 难以成篇。因此作文教学应注意在“情”字上下功夫, 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学生怀着感情, 充满乐趣, 就能“自由地呼吸”, 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篇4:是谁拨动了命运那神奇的手

《福布斯咒语》 王刚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9.00

福布斯是一个诅咒:如果你进入福布斯的榜单,你就会死得很难看。这本书是1999-2009的地产传奇,原罪故事,也是新世纪中国富豪的宿命,当代资本家的心灵史。

他们是资本家?而你是房奴?谁又是那只幕后地产黑手?你求若干平米立足,却有人借机一夜暴富,其中究竟有何隐情?他们究竟有何手段,来操纵影响这么多人的人生?他们的内心,会掩藏多少心灵秘史?据说上过福布斯榜的若干前人,竟然转瞬锒铛入狱,接下来的他们宿命又归向何方?小说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直接切入到中国商人平时不能被人看到的一面,行贿、要挟、尔虞我诈、外强中干……一切的一切,都与过往的形象天差地别。作者王刚承认,小说成文后,与编辑的想象相差甚远。但这些以往“不为人知”的描写,正是引爆社会舆论焦点的原因所在。

作者王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子弟,上世纪八十年代北漂到京城闯荡。他的下海经历就是一部《福布斯咒语》的前传:先做亚视总编,撰稿、拉赞助、搞贷款、开发地产、运作资本,遍尝商海沉浮;后进影视圈,编剧《甲方乙方》、《天下无贼》。

“爱尚”书库:

《周国平论人生》 周国平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8.00

我们应当学会倾听沉默——因为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倾听沉默,就是倾听永恒之歌。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人之初,性情本无好坏之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成了社会中最注重名利的社会人。社会的人,在名利的驱使下,使之逐渐丧失自我,奔波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名利场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唯旁观者清。看《周国平论人生》,就是倾听生活的智慧,让你我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里,为自己寻找一方静土,放置自己的灵魂,让内心得到平和。

《看破红尘爱红尘》陈彤 著 华艺出版社 ¥26.00

这是一本探讨男人和女人的书。作者的观点既幽默又给人以思考。“如果一个社会,只有年轻的女人才有地位,那么这个社会的女人基本就叫没地位!”“男人嘴里有一句糙话,是关于女人的,大致意思是说:关上灯,女人都一样;但对于女人来说,关上灯,男人是不一样的。”“既然人都会老,与其整天老黄瓜刷绿漆,硬撑着做蹦蹦跳跳天真无邪状,还不如索性优雅地老去,放手体会一把成熟的快乐呢。”“好女人像存款,越好的女人越像定期存款,踏实稳定给你安全感,但不会牵动你的神经,你不会时时刻刻注意她:但坏女人则像股票,你稍不留神,就会赔钱,让你牵肠挂肚百爪挠心,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赚钱,什么时候会赔钱,赚钱的时候,你高兴,赔钱的时候你痛苦,但是只要你还有钱,你就会把钱再花到她身上,她让你疯狂。”……看到书中的人间万象和那些悲喜剧,你就会明白,人生真就是这么回事。既然如此,何必要谨小慎微、瞻前顾后,还不如抓住今天的快乐,享受当下!

《此呆已死》 韩东 著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9.00

篇5:穿过你的时光我的手

穿过你的时光我的手

一 叶采尘牵着我的`小手走过那条弄堂的时候,我才九岁.如今,早已过了十八. 我晃荡着新借来的言情小说对叶采尘说,你看,你看,人家都写了,十七岁之前没有恋爱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嘿,你小子,终于有不完整的地方了啊.

作 者:一路开花 作者单位:刊 名:新青年英文刊名:NEW YOUTH年,卷(期):“”(6)分类号:关键词:

篇6:拨动心弦走进乐园

捕捉话题

灵感来源于生活。善于把生活中容易忽略的节点放大, 就能帮助学生捕捉作文的话题。那是一节班会课上, 我改变了往常值日生宣读记录结果的办法, 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进步。作文纸一发, 无需赘言, 只见学生个个埋头“夸”自己, 沙沙的声音仿佛成了有节奏的音乐。我巡视着, 提醒学生别忘了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 更别忘了, 是在和老师交流。我欣赏着, 偶尔看到精妙之语还要大声读出来。我暗暗窃喜, 这是我的“创举”, 既激发了学生的进取之心, 又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如寒假过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上, 我打破常规的新课教学, 与学生交流春节的体验。“谁放花炮了?”一语勾起了记忆, 学生们争相说起放炮竹的不同体验:有的和家长一起放, 有的和小伙伴一起放, 还有的独自放……“贴春联”话题又一次展开了, 有的用双面胶贴, 有的用胶水贴, 有的用透明胶贴, 材料各不相同。一番汇报之后, 大家知道了对联是自右而左、由上而下贴, 不能颠倒。有的学生不时说起贴对联中的小插曲。贴福字, 贴窗花, 浓浓的气氛洋溢在教室里。生活中不缺少话题, 缺少的是发现。教师善于发现、引导, 学生就会欣然地走进作文的乐园。

燃起欲望

这是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我在黑板上写出:介绍家乡蚌埠的古迹, 要求不少于300字。学生们一声“啊”个个都惊呆了!“薛老师:昨天你只叫搜集资料, 可没要求背诵呀!”“让我们少讲点吧!”埋怨声此起彼伏。我拿出一个盒子说:“这是一次竞赛, 选手抽签来定, 盒子里是大家的学号。”我抽取了第一个条子, 教室里鸦雀无声, 67个人的目光落在了纸条上。抽签确定讲台前有了8个学生, 他们个个忐忑不安。

我把8人分成两组, 我拿出了吸管, 给台上的每人发一支, 然后宣布第一轮比赛的内容:吸纸比赛。教室里沸腾了。8位选手紧绷着的脸绽开了幸福的笑容。比赛开始了, 笑声、指挥声、加油声犹如一首交响乐。第一场比赛结束了, 大家高涨的情绪充满着教室。

第二轮抽签开始了, 大家呼喊着自己的学号, 希望幸运之神能眷顾自己。上台的8位幸运者个个跃跃欲试, 势在必得。这时, 我接着说:“刚才是吸, 这次是吹!吹家乡的古迹。”台下的学生开始得意了。我放低了要求, 接着说:“我们还是分两组, 看哪一组介绍的古迹内容全面, 名称多。说一句可得100分, 但内容不能重复。”学生们听到我的要求后精神倍增, 各小组简单准备之后, 第二轮比赛又开始了, 双墩遗址、垓下古战场、禹王宫、白乳泉、汴河洞、汤和墓等家乡蚌埠的古迹, 他们逐一介绍, 再加上同组成员的补充, 内容非常充实。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更全面地了解了家乡的古迹。

篇7:握住时光的手

风吹过,带不走寂寞,雨下过,却湿了魂魄。

是巧合还是什么?多少多少个年头前,一样的四月,同样的明媚,而你,却在这春光流溢间悄悄丢下我一个。

那时候,还小。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从那以后,再也不能牵着你的手,踏着蹒跚的脚步走过田垄间;再也不能摸着你花白的头发,含着香甜的棒棒糖去上学。你就这样狠心,将我们深深的分离。

爱来过,留下来回眸,花飘落,却只剩我一个。

時光的电影唰唰的流过,未等我抓住什么,就过了。留下些零零碎碎的记忆,却怎么拼,都凑不出一副完整的图画。到头来,真不知应感伤还是删除。

还记得吗?那篇枫林是你和我一起走过的。落叶上的脚印我却无从寻觅。时间冲淡的只是无所谓的记忆,心灵深处的你,是我生命中的太阳光,是逝不去的暖。

还记得你的叮咛,还记得你的笑容,还记得你那一头白花花的头发。我是这样留恋你,这般不舍。而你,还不是照样离去的那般决绝?

云飘过,模糊了轮廓,我笑过,却看淡了所有。

有时候,一阵风吹过,风里带着你身上的味道;有时候,一阵笑声入耳,与有些许和你一样的爽朗;有时候,一个老人走过,那背影和你几分相似......

现在,傍晚的黄昏下,那条羊肠小道又有谁牵着谁的手去散步呢?那条曲折的田垄又有谁和谁的脚印刻下了刺青呢?那条条大路掩埋了我们的足迹,却铭刻了我们的回忆。

或许,有一天,我会在错过的时光里再一次和你握手,和你一起追逐。你的笑,你的好,是我温暖的依靠。我们不牵手也可以一起漫步风霜雨雪,不能相见,也要朝思暮念。

人间,芬菲四月。

(指导教师:吕庆成)

篇8:拨动童心学课文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形象是情境的再现,在教学中,使学生进入其境,激起其情。将课文的内容以形象化,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如,小学语文第一册《秋天》,是一年级小朋友初次接触的一篇看图学文,如果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会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欣赏秋天美丽的景色,从而知道秋天的特征,先让学生看秋天景色的录像,整体感知秋天的美景,然后准备一张活动的幻灯片,学课文时演示树叶飘落,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的情境。同时我还为课文配上了一段短短的优美的乐曲,教学时可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看图画,教师随着乐曲指导学生欣赏两次。第二次播音乐时,教师可随着音乐节拍朗读课文,学生静静地一边看图,一边听课文内容。通过看图画、配乐听读课文等充满儿童趣味的情境导入法,把学生的感情带到秋天的意境中,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亲自实验,突破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动力。寓教于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在课前准备实物或模型制作图片、卡片、实验用品等,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有时还调动他们的嗅觉和味觉,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亲身体验,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如,《乌鸦喝水》一课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水的故事,说明乌鸦能积极开动脑筋,就地取材解决困难。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善于动脑想办法。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是要学生理解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到水,后来喝到水的原因,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找了一个瓶口小的透明瓶子,装了半瓶水,用纸折了一个乌鸦,又找来一些小石子。请一个学生上讲台上做了实验。学生先演示乌鸦想喝水又喝不到水的情景,原因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接着,把小石子一粒一粒地放到瓶子里,学生亲眼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升到瓶口边,演示的学生又拿着乌鸦到瓶边喝水,让学生仔细观察,能不能喝到水呢?这样,学生就从实验上直观看到乌鸦喝到水的过程

这样让学生边看边讲解,激起儿童的强烈求知欲望,进一步理解乌鸦喝水的经过及其科学道理,从而加深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三、角色表演,加深记忆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我在教《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学生就把它表演得栩栩如生。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小壁虎因为被蛇咬住尾巴,为了逃命挣断了尾巴后,分别去问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动物的语言、动作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感情朗读。熟读课文后请学生分别扮演蛇、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壁虎妈妈。我拿出特制的头饰,让扮演者戴上,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使动物的特点进一步表演出来,台上的小壁虎天真的表情,老黄牛老练、稳重,一边甩着尾巴一边回答的神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表演的学生还穿插了一些书中没有的心理活动,把动物的性格特点、模拟动作、模拟神态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在兴趣中巩固知识,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更能发展学生的智能。

四、运用多媒体,感觉画面

“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看到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觉作者的情怀。

《荷花》一课有一段文字是写作者的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着雪山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对于作者的想象,学生很难想象出是怎样的舞蹈,但通过录像的画面,配上朗读课文录音,影和声结合,就能领略作者的情怀。又如,《观潮》一课,假如没有去过大海看过涨潮和退潮的学生,在脑中就不能想象出是一个怎样的场面,但通过看录像,学生就像身临其境,去感觉潮起潮落的情境。课结束了,大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亲自实验、角色表演、利用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乐学中学习,激活童趣,使学习成为乐事,教学效率提高了,这样便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9:时光有双曼妙的手

岳夏在看守所门口等纪雨川时,觉得有些恍惚。大概半个小时以后,纪雨川终于出现在大铁门外,这个被拘了十五天的男人一身休闲打扮,只是胡子长了些,头发乱了些。

坐进岳夏的二手POLO里,纪雨川说:“亮子这小子没一点好心,找这么个美女来接我出狱,这不毁我嘛?”

岳夏的嘴角翘了翘说:“郭亮去北京出差了,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我来接你。”

纪雨川的脸转向窗外,岳夏停下车,拉开包,掏出一包红塔山扔给他:“抽这个吧。”

纪雨川抽出一根烟,问:“火呢?”

岳夏点了递过去,火光照亮了纪雨川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岳夏的手一抖,差点烫到手。

火灭了,岳夏把打火机扔给纪雨川,问:“去哪?”纪雨川狠狠地抽了一口烟,吐了个烟圈,说:“找家宾馆先住一晚吧!”

岳夏瞅了一眼纪雨川,说:“我有郭亮的钥匙,去他那吧!”

岳夏本应该去参加这个男人的婚礼的。可结婚前一晚,郭亮他们一帮哥们儿非闹着给纪雨川庆祝告别单身,结果纪雨川醉酒驾车,正赶上严打,进了看守所。

第二天,婚礼自然泡汤了。郭亮很沮丧地对岳夏直喊倒霉。

女方娘家嫌丢不起这个人,取消了婚礼。直至纪雨川从看守所出来,准新娘都没见人影。

岳夏试图安慰纪雨川。纪雨川被烟呛了一口,然后笑了,他说:“其实是救了我。”

岳夏没明白是什么救了他,但她没再问。

2

郭亮出差耽搁了几天,岳夏便买了些吃的用的送到他的住处给纪雨川。纪雨川没在,屋子里干干净净的,角落里摆了只大皮箱。

岳夏把粉蒸肉从锅里端出来时,纪雨川一身寒气从外面回来了,人略瘦了些,见到岳夏他淡淡地打了声招呼:“来了。”

岳夏系着围裙,戴着微波炉专用的大手套,又恍惚了一下。她无数次想象这样的场景:他下班回来,自己正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

两个人坐在桌前,纪雨川找出两罐啤酒,岳夏问:“还喝?”

纪雨川吸了一口冒出来的啤酒沫,说:“你不觉得酒是好东西吗?如果没有它,我糊里糊涂就把婚给结了。”

岳夏低头挟饭放在嘴里,问:“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吗?”

纪雨川一口一口喝着啤酒,不吭声。半晌,他说:“你跟亮子认识多久了?我怎么没见过你?”

“没多久,这不见到了吗?”

两个人都笑了。

吃过饭,纪雨川去洗碗,岳夏坐客厅里看了会《蜗居》,然后起身告辞。

纪雨川说:“我送你。”

两个人走在昏黄的路灯下,雪花从天而降,岳夏抬头看天,说:“纪老师,我很早就认得你……”一辆宝马从他们身边驶过,淹没了岳夏的那句话。

纪雨川问岳夏说什么,岳夏集中精力地踩地上的脚印,眼睛湿湿的。

3

隆冬时节,岳夏回了趟家乡。有一天,她一个人走在街上,见到卖糖葫芦的,就买了一串,转身又送给一个脸红通通的小男孩。

这时郭亮打来电话,说:“我跟纪雨川一起喝酒呢,你过不过来?”岳夏说:“把电话给纪雨川吧。”

纪雨川接了电话,岳夏大声说:“我在兴安镇,要带些什么给你吗?”

电话的嘈杂声小了,纪雨川说:“你怎么会去那的?”

岳夏挂了电话,使劲吸了口凛冽的空气,像要把勇气吸进身体里一样。走遍整个小镇子,她要被冻僵了,人却是快乐的。进家门时,老妈正在炖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那一晚,岳夏睡了个好觉。

回到北京,到处都是圣诞节的气氛了。岳夏忙得像只陀螺,年底,到处都是要聚会又不知道怎么玩的人。

纪雨川换了家公司,日子也终于安定下来。

圣诞节那晚,岳夏跑完几个PARTY天都快亮了,到了郭亮那里,大口喝了杯酒。郭亮还兴奋着,哪壶不开提哪壶地说:“为2009年差点做成新郎进了围城的川子干杯。”

岳夏赶紧看纪雨川的脸,纪雨川笑呵呵地举了杯。

大家聚精会神K歌时,纪雨川坐在岳夏身边闲聊。他问她:“怎么会去兴安镇的?”岳夏说:“我家在那。”

纪雨川愣了愣,他说:“那咱俩应该认识啊!”

岳夏笑了:“我认得你,你不认得我。”

4

七年前,纪雨川在兴安镇中学的高二年级当实习老师时,岳夏是他班上的学生,且是个很平凡的学生,成绩不突出、也不会惹事的那种。她落到六十几个学生的班级里,纪雨川自然不认得。

岳夏觉得自己的青春期就是从那个秋天开始的。那个寂寥的秋天,对于岳夏却是草长莺飞的江南三月天,那些美好的记忆,伴随了岳夏许多年。

他带他们去松林里听松涛声。闭上眼,整个松林变成了巨大的交响音乐厅,岳夏偷偷睁开眼,看到纪雨川的手夸张地放在耳朵后,她抿着嘴笑了。

大家抢着跟小纪老师拍照,岳夏也怯怯地站在了纪老师身边。拍照的男生猪脑袋,照片洗出来,只照到岳夏,纪老师只有半边身子。岳夏气得哭了一场。后来她自己劝慰自己:站在身边的是他就好。

高考,岳夏的分数刚好够纪雨川就读的那所师范的录取分数。只是,她进校门时,纪雨川已经毕业了。

岳夏有了小小的惆怅。女孩眼里雾蒙蒙的一层忧郁,很具吸引力,许多男生被吸引了过来,想一探翦翦秋水里的深浅,可岳夏的心门关得紧紧的。追求者潮水一样来了,又潮水一样退了。

白桦树一样的岳夏成了校园里一棵寂寞的树。没人知道岳夏心里草长莺飞的暗恋。

岳夏一直知道小纪老师的去处,因为兴安中学里的老师知道,而她每年回家都会去看望老师们。

5

大学毕业,岳夏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来到了北京,成了北漂。

偌大的北京城,遇到一个人已经不易,况且,这许多年,他的身边或者站了别的女孩,或者他不喜欢她,再或者自己的喜欢不过是少女时代的一个梦。

这些,岳夏都想过。只是,那个泡泡在那里,一直没碎掉,她就不甘心。

北漂的生活并不容易,她先是在动物园的批发市场帮人卖衣服;后来买了台二手电脑做起了淘宝小店;后来她和朋友做一些聚会策划,在婚礼或者时尚PARTY上搞一些创意。

好多次,岳夏在地铁上看到像纪雨川的人,便追了过去,却空欢喜一场。后来,那张脸真的模糊了,岳夏越使劲想,就越想不起来。某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眼泪如泉涌一般,她想:也许真的该放手了。

学会遗忘,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岳夏在某次网聚时认识了郭亮,郭亮说:“我一哥们儿结婚,你帮着张罗张罗。”

那哥们叫纪雨川,岳夏愣了好半天。

兜兜转转,原来会在这里遇到他。

那次网聚,岳夏喝得酩酊大醉。郭亮把她送回家,隔天打电话说:“姑娘,你这不明摆着给色狼机会吗?太让人慌张了。”

岳夏笑了,约郭亮出来坐坐。

郭亮是自来熟,说到纪雨川,说他走了狗屎运,被富家女瞧上。岳夏的心里又落了一地碎片。记忆里清朗的纪老师又混浊了一些。

岳夏做好了跟暗恋告别的准备,她给自己准备了黑白毛尼的套裙,跟郭亮说好要去纪雨川的婚礼上蹭吃蹭喝的。

岳夏对着镜子,感慨:26岁了,就这样为一个几乎是陌生人的人蹉跎掉最好的时光,够了。

然后,她接到了郭亮的电话,说婚礼取消了。再然后,郭亮拜托她去看守所接纪雨川。

6

圣诞夜那晚,纪雨川跟岳夏先溜了。开始他还缩手缩脚,说:“亮子……”

岳夏很笃定地说:“他不是我男朋友!”

其实没必要说的,但是岳夏还是说了。

去了岳夏的住处。岳夏拿出那张只有纪雨川半边身子的照片,说起那个满是青春痘的拍照的男同学,一开始还在笑,说着说着眼泪就涌了出来,纪雨川束着手,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用吻安抚了岳夏的眼泪。

一年后,岳夏跟纪雨川的婚礼上,郭亮敬酒想让岳夏谢他这个大媒人,岳夏红了脸,纪雨川要帮她挡酒,岳夏慌张拦下,说:“我可不想你重蹈覆辙。”

两个人的蜜月是在兴安镇度过的。兴安中学的老师们看着手拉手的两个人,恍然大悟。

跟纪雨川一起站在松林里,纪雨川把手放在耳后,闭上双眼,说:“我在听幸福的声音。”他还说:“岳夏,从今天起,收起你的好,让我对你好……”

岳夏的一汪眼泪化作了倾盆雨。

还好,所有的等待都值得,那个人也刚好是对的。

时光有双曼妙的手,只要心无旁骛就好。

篇10:拨动学生感恩的心弦

因此, 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进而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 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和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知恩、报恩。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修养, 它能够促进人与人间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 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多年来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氛围熏陶, 促进学生认知的转变

普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情感总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由于人认知的不同, 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一般来说, 正确的认知会产生正确的态度, 形成积极的情感。因此, 教师可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黑板报、教室的环境布置等, 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感恩的意义, 并利用学校广播站播放《感恩的心》、《懂你》等歌曲, 努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浓烈氛围。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感恩”传统美德, “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等众所周知的古语, 传承了千年, 也熏陶和感染了人类千年, 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因此教师要善于以传统文化来感染学生, 让他们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讲究孝道, “孝者, 百行之本”。子女是在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心爱护下出生成长的, 父母之爱的伟大, 不仅在于培育了子女的身体, 还在于塑造了子女的灵魂, 子女对于父母的这种巨大恩惠如果不思回报, 那就是忘恩负义。

同时, 教师要紧扣时事热点来点化学生。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我们及时组织学生收看、收听相关新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第一线指挥救灾, 解放军、武警官兵昼夜奋战, 志愿者呕心沥血, 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这一切让学生心潮澎湃, 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深切地感受到了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 激发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由远及近, 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师长对我们有教导之恩, 祖国对我们有培养之恩, 从而常怀感恩之心。

这样, 通过内省外导, 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改变:没有人生来就应该为我付出什么, 父母、师长和他人付出这般的爱, 是因为他们有责任感, 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如果你享受了别人的优待和关照, 就要心存感谢。否则, 你就不配得到这一切。哲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 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真诚地对待他人的时候, 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

二、学科渗透, 奏启学生感恩的音符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 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 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 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 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初中各学科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感恩教育素材, 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因势利导, 巧妙地播撒善良的种子, 把感恩教育融化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

如通过近现代史的学习, 可以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感激那些曾经为中国革命、民族解放做出牺牲的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怀。

在思想品德教材中, 通过“亲近师长” (人不能选择父母、与父母平等沟通、换个眼光看老师) 的学习, 通过为父母开一份帐单、心理互换等活动, 把感恩教育巧妙地化为学生的哲学思考, 悄悄开启学生感恩的音符。

三、活动体验, 引领学生感恩的实践

“理论是灰色的, 生活之树长青”, 感恩教育如果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 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在一场球赛或一种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是教师用任何美妙而空洞的说教都难以达到的” (李镇西语) , 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 并发自肺腑地自觉做出感恩行动。

(一) 利用节假日, 如母亲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佳节, 布置一些“孝心作业”。

“孝心作业”可大可小, 小到陪父母说说话, 给父母捶捶背, 大到学会自理、自强, 引导学生为家庭和谐、老人愉快搭建舞台, 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长辈。

(二) 社区是学生实践感恩的又一基地。

多年来我校与社区相结合, 倡导学生开展了如“千蛋百糕送温暖”、“慰问烈士妈妈”和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 学生们踊跃参加, 给孤老们送去儿孙们的关爱, 用感恩的举动回报社区、回报社会。

四、家校互动, 强化学生感恩的观念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必然受到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感恩教育如果缺乏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就很可能会导致感恩的走样或变异, 因此学校的感恩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教师首先要摸清家长的情况, 多交流沟通, 帮助家长更新成才观念, 明确培养目标, 使孩子全面发展。“学习只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学会做人、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才是更重要的。“一个孩子连自己的妈妈也不爱, 他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 (苏霍姆林斯基语)

其次, 家长要言传身教, 起榜样示范作用。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要为孩子师表。要让孩子孝顺自己, 父母首先要尊敬、善待自己的父母长辈, 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 进而自觉效仿。

再次, 要鼓励家长欣赏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尊老爱幼的行为, 要求他们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如洗衣、打扫卫生等, 使他们体验父母的辛劳, 感受共享的快乐, 增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同时明白:努力学习也是回报父母的一种感恩方式。久而久之, 感恩的观念逐渐在学生心中扎根, 并转化成一种思想意识, 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和习惯。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 也是和谐社会所极力倡导的一种理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要善于把感恩教育融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拨动学生感恩的心弦, 让我们的学生在人与人的互动中, 学会感恩, 善于感恩, 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真情, 充满和谐。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

上一篇:给领导贺卡祝福语下一篇:初教学生分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