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题技巧

2024-04-09

拟题技巧(共6篇)

篇1:拟题技巧

而作为一名考生,为自己的文章拟一个能体现智慧与匠心的标题,既可以酣畅淋漓的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文化修养,又可以给阅卷老师一份见面礼,让他们在倦怠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惊喜,同时也关乎考场作文等级的评定。

作文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让我们作文的眼睛更加明亮、有神,我们的作品将会赢得更多的青睐,产生先声夺人的首因效应。那么,作文的标题怎样才能做到新奇别致,自出新裁呢?这里,我把平时作文训练中搜集到的一些好的标题按拟题技巧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与同行交流。

一、引用化用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直接引用或化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曲、名言警句、影视书名、影视剧名、新闻标题、电台栏目等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先给文章定下一种调子,给人一种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感觉,如:

1、“青春”话题:《一笑而过》、《明明白白我的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成长”话题:《无限风光在险峰》、《一枝红杏出墙来》

3、“理想”话题:《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心永恒》、《化蝶飞》

4、“考试”话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莫道不销魂》

5、“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有一点动心》

6、“信念”话题:《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想我会成功》

7、“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千呼万唤始出来》

8、“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插翅难飞》。

标题1、3、5、6都是引用大家喜欢熟知的歌曲,活泼而不失优雅,贴近学生生活,妙趣横生;标题2、7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郁的文化韵致,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标题4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标题8引用影视剧名,颇具匠心。

二、自我陶醉法: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自我陶醉正是个性张扬的开始,作文标题中一个“我”在,表达起来自然就还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1、“欣赏”话题:《酸酸甜甜就是我》、《我就是春天》

2、“骄傲”话题:《13岁,我为你骄傲》、《相信自己的感觉真棒》

3、“渴望”话题:《给我一双翅膀吧》、《好想好好爱“你”――我的假日》

4、“自信”话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是我的天使》

5、“处世”话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人的精彩》

6、“自由”话题:《心想喝歌就唱歌》、《我的地盘,听我的!》

花样年华,花样心情。这些标题有的激情飞扬、有的天真烂漫、有的真情眷眷、有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的渴望自由,形式活泼,散发出一股青春气息,彰显着个体色彩。

三、巧用公式法

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学、物理、化学中的程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简练精当,形式新颖,逻辑严密,给人以启示。如:

1、“生命”话题:《10-1=0》

2、“教育”话题:《∞×0=0》

3、“成功”话题:《立志+努力=成功》

4、“修身”话题:《100[ 内 容 结 束 ]

篇2:拟题技巧

1、“欣赏”话题:《酸酸甜甜就是我》、《我就是春天》

2、“骄傲”话题:《13岁,我为你骄傲》、《相信自己的感觉真棒》

3、“渴望”话题:《给我一双翅膀吧》、《好想好好爱“你”――我的假日》

4、“自信”话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是我的天使》

5、“处世”话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人的精彩》

6、“自由”话题:《心想喝歌就唱歌》、《我的地盘,听我的!》

篇3:话题作文的审题和拟题技巧

关键词:话题作文,审题,拟题,技巧

新的教学大纲颁布和实施后, 高考和中考的作文命题大多倾向于话题作文, 这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生活观察能力、联想创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情感表达能力”等的一个平台。话题作文, 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一段精彩的话语,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引语展开想象、自拟题目、进行写作的作文方式, 或者说话题作文就是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 不限制取材范围、立意取向和表达方式 (即体裁) 而写出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 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 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选材而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 它的好处是给学生写作的空间更大, 发挥的余地更大。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呢? 笔者根据多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经验加以分析。

(一 ) 要审题目 。把握好题目的关键在于审清话题的限制 , 确定什么能写, 什么不能写。我们在审题时, 必须看清话题的范围和命题者的导向, 这样方能准确把握题旨。要看清试题的解说与要求。比如话题提示语“每个人常常遇到、见到、听到的一些触动心灵, 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有的考生以试题的材料为内容, 写成了一篇扩写, 显然就没有看清或没有看明白试题的要求。

话题作文往往只给了一段引言, 学生根据这段引言展开联想, 自由发挥, 作文往往不限文体, 但是, 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 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 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 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话题作文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 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 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命题作文束缚性较强, 相对来说发挥余地小。

(二 ) 要审内涵 。搞清话题的引申义 , 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是关键。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 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 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 大都是刚性要求, 不可逾越。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 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考试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 既要教育考生, 又要引导舆论, 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 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 推求命题意图。

(三 ) 要审提示 语。因为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 , 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话题所表达的信息。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 还要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 生活积累丰富, 不妨撷取生活中精彩的片断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 擅长编写故事, 不妨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 擅长推理, 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 不妨写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 肯定会非常出色。

(四 ) 要审范围。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 , 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 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 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 缩小写作的口子, 就会“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因此, 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 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 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 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 集中笔力加以突破, 把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 做到“以小见大”。

做好了这些工作, 下面就要拟定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花香蝶自来, 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 因此, 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 力争拟出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 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而产生共鸣, 从而给出高分。

(一 ) 确定文体 , 扬长避短。 紧扣话题 , 调动积累 , 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 不讲文体, 随心所欲地写作, 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 话题作文只是要求文体不限, 并非不讲文体。

(二 ) 善于补题 , 缩小话题。话题作文的话题具有抽象性 、概括性的特点, 一般不能就话题作题目写作, 应将话题尽量缩小, 寻找一个理想的切入点。

(三 ) 巧妙修辞 , 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 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 能避免一览无遗, 让文题生动形象, 精练紧凑, 含蓄隽永, 使文章锦上添花。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能够生动鲜明地表达意思。

(四 ) 反弹琵琶, 引人入胜。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有时正面无从下手, 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来个反弹琵琶, 必然焕然一新。

(五 ) 引用符号 , 出奇制胜 。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 , 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 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 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六 ) 想象奇特 , 新意十足。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 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法拟题, 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习作富有新意, 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七 ) 设置悬念 , 引人入胜。 悬念是文章创作的一种技巧 , 若把它运用到作文拟题中, 则能使读者一见标题, 就产生急于阅读, 欲知事情原委的心理, 达到先声夺人之效。

(八 ) 偷换概念 , 妙用歌词 。歌曲的歌名及歌词或由魅力十足、准确精练的词句充当;或由脍炙人口、富有哲理的词句充当;更多的是由极富思想性、思辨性、口语化、人情味的词句充当。这些词句一旦入题就能像磁场一样吸引读者。这种拟题法不能不说是制作标题的高招。

(九 ) 借题发挥 , 活用诗句。 借用、活用诗句拟题 , 能使人产生新鲜感。

篇4:第一节 拟题技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引的顾客就越多。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的心弦,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题好一半文”,要闯过高考作文关,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心动,拟题好坏举足轻重。一个好标题的诞生,有的是精雕细琢,有的是妙手偶得,有的厚积薄发,有的灵光乍现,考场作文拟题则必须掌握一些创新技巧。

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这就要求考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如引人注目的美伊战争,广州某报曾经发表了一则《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评论,这个标题就是巧借了柳永的词。

当然,标题也只是文章的眼睛,与全文的内容相比,只是个“引子”而已。但是,没有好“引子”,读者、老师就懒得往下看。作为应试作文,这势必会影响到考生的命运。所以,广大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千忙万忙也不要忘了给拟题留一点时间,不要到交卷时才匆匆写下题不对文、大而无当或毫无特色的标题。尤其要注意避免一个容易犯的错误——不写或忘写标题,那失掉的将不止是表面上扣的两分。

好的标题,首先应该切合话题,显示审题立意的准确。

好的标题应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应该独辟蹊径。应该小而巧。这里有三位考生拟的文题:“昭君的选择”“谁知红颜为江山”“干载琵琶作胡语”。这三个标题都是对昭君出塞的一种重新审视,可谓标新立异。第一位考生的文章记叙昭君深明大意。主动选择出塞的故事,歌颂昭君崇高的品质。第二位考生的文章是对“红颜祸水”观点的反叛。第三位考生的文章是写昭君心灵发人深省的歌唱。

标题应该讲究语言的锤炼,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文题新鲜活泼,言简旨远,美不胜收。我们看看三位考生的标题:“选择,是心灵的歌唱”“西部山水西部人”“站在心灵的十字路口”。第一个文题用了比喻,活泼新鲜。第二个文题用了反复,有整齐匀称美。第三个文题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好的标题应该优雅,有文化品位。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借用诗文名句,也能使文题生辉。

技巧1:物象点染

就是选取生活中震撼过自己心灵的物象,并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以色彩鲜明、情味浓郁、动感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物象作为标题。如,2006年高考上海考生拟写的“流泪的日记本”“滴露的康乃馨”,河北考生拟写的“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等。

这样的题目能够点染全篇,在物象的个体身上投射作者的情感、观点、好恶。

实例借鉴

樱桃红了

河南一考生

去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我家门前的樱桃树第一次开了花,美丽极了。

那天,我穿着新式检察官服,第一次参加提审犯人。

没想到还真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怎么是你,玲?”我脱口而出。我实在没有想到,我第一次审问的对象竟是我高中时的同桌——玲。

上学时,玲对我很好,每年她家樱桃红的时候,她总是一大早就捧着樱桃在我上学必经的路口等着我。那艳如红玉的樱桃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那是我对玲的甜美回忆。

而今相逢,我们竟然近在咫尺却身处两个世界里。

毒品的侵蚀,已让玲的眼睛变得混浊,干裂的嘴唇透着青色,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看着可怜的玲,我一句也没有再询问她,从头到尾都是老赵一个人问的。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玲手捧樱桃的笑靥和那张痛苦的脸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交替浮现。

后来,玲被拘役5个月。出狱那天,我去送她,把手机号告诉她,叮嘱她稳下来给我打个电话,并说:“玲,我家也种了一棵樱桃树,等樱桃红了,我也送樱桃给你吃。”

玲没有给我打电话,一切都像门前树上的樱桃花一样随风飘散了。

今年春天里的一天,翻开卷宗,我再一次惊呆了。因为玲的名字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她是这起绑架案中唯一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一天傍晚,我正坐在窗前看着雨点打在开满樱桃花的树上,电话响了,是玲打来的。“我该怎么办呢?……”她抽泣着说。“你只有一条出路,回来吧……或许,等樱桃红了……”电话的那端忽然没有了声音,玲的声音最后听起来细如游丝,我拨她打来的手机号码,却无人再接听。

樱桃花落了,露出一个个绿豆大小的青樱桃。我忽然发现门前树上远远看去已经一大片红了,我从树上摘下几颗樱桃,我要把它们送给昨晚已经回来自首的玲。

樱桃红了。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匠心独运的散文。“樱桃红了”是文章的标题,又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个美丽的物象,且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仔细品读全文,“我”不就是成熟的“红樱桃”吗?初次审问的对象是“我”高中时的同学玲,“我”是那样的动情和不安,竟一句也没有审问,因为“我”还是一小朵初绽的樱桃花。而今接到玲的电话,我是那样的沉稳坚定,同学之间感情犹存,但它已经丝毫不再影响我对事物的判断。标题牵动全篇,而又韵味深远。

技巧2:画龙点睛

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得栩栩如生,但是要让它真正地腾飞,还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

“画龙点睛”就是用概括、点化、升华文章主题的方法拟写文章标题,语言精粹,切中肯綮,并能给文章增加灵动的色彩。如,2006年高考黑龙江考生拟写的“书香盈满人生路”,甘肃考生拟定的“绿化心灵”,山东考生拟写的“美,距离的忧伤”等。

实例借鉴

守护心灵的明镜台

河南一考生

是什么时候,“人之初,性本善”的歌谣遗落在烈烈的西风之中?

是什么时候,“与人为善”的美德褪色成发黄的书页? 是什么时候,菩提寺里的“暮鼓晨钟”声不再激起心灵的涟漪?

失落了泪珠的人们的心开始沙化……

有一偈子云:“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然而,菩提树繁华尽逝,明镜台亦非明亮。

原始森林鸟兽的哀鸣唤不醒残忍的人们,猎枪依旧;圣诞节的烛光里竟传来战机的轰鸣,令人悚然;失去自由的动物园里的熊也难逃劫难,使人震惊!

孩子会唱着“小鸟小鸟我爱你”然后“幼稚”地把鸟儿锁在笼子里;路人已经对马路上行乞的残疾人不顾一眼,故作文明的人们谓这曰“骗子”;失学的儿童学会了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善意”的捐助者。

究竟,人类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

人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自我,可为什么还在寻寻觅觅。在寻找着什么?人类大阔步走在新世纪时为什么还不时地回望过去,去找寻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心灵“佛光”?是否人类在丢弃

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后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

回来吧,迷途的羔羊。

归来吧,“佛心”不死的人们。

让我们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

古老的歌谣再度响起;

发黄的书页又现光泽;

碧海青天,风激水面;

圣歌渺渺,仙乐悠悠,严冬之后,又是春天……

名师点拨

标题闪亮动人,用“心灵的明镜台”昭示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品德,并能彰显文章的主题,画龙点睛,精彩灵动。作者阐述自己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省察人类社会“道德退化”的现实,热切地呼唤人们“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呼唤人类善性的回归,呼唤人们尽快绿化心灵的荒园。

技巧3:引用化用

就是引用、化用(略加改造)具有形象性、意蕴美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比如:“诚信”话题一“众里寻它千百度”,“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涵深刻的双关含义。“环保”话题一“我想有个家——只小鸟的心声”,“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理解”话题一“对面的老师看过来”,分别引用和化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活泼而有趣。“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引用的都是影视剧名,新颖而别致。“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个性”话题一“将个性进行到底”,则是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实例借鉴

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张芸芸

从远古的洪荒时代走来,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蒙昧,落后……从今日的信息世界放眼,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恐怕已不是几个单薄的形容词能描述的了。就像自然世界在一场接一场的浩劫之后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苏,我们的先人在一步一步走向今日的坎坷崎岖之中,用生命的探索告诉他渴求进步的子孙——事物是曲折前进的,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

我看见过金蝉蜕变时挣扎的苦痛,也同时领略了它获得重生的美丽;我看见过花朵在秋霜摧残下折断的腰身,也欣赏过它次年重新怒放的缤纷;我看见过一只蚯蚓被蹂躏捏断成为两截,我更叹服它们那惊人的生命——它们各自去寻找着生命新的方向,竟最终成为两个鲜活的新生命。自然物尚且如此,那万物之灵的人更应深谙这样的生存法则——没有曲折,便没有进步;没有坎坷,终不会有坦途。没有黑暗,振奋人心的黎明又从何而来?

走过一片荆棘,开拓者的足迹更加坚定有力。司马迁忍受身陷囹圄惨遭极刑的屈辱,鲁迅冲破黑暗势力的重重包围,爱迪生按捺住屡次失败的焦虑,法拉第承受着成功前不被人重视的寂寞……他们的人生道路,曲曲折折,但他们宁愿光着脚走过那片荆棘,匍匐着爬过那片沼泽,坚守着生命的执著,终成就了千古传颂的事业。谁说生活在牢笼中的生命就是卑微,谁说笼罩在阴霾之下的心灵一定绝望,谁又能说一千次的暗淡之后没有一千零一次的辉煌?

走过一片火海,真知者的思想熠熠闪光。忘不了罗马鲜花广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火光中真理的凤凰扑打着涅槃的翅膀;忘不了教会黑暗的地牢,黑暗中真理如金子般闪闪发光。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布鲁诺的舍生取义,从伽利略的缜密研究到开普勒的“行星三大定律”,真理这块真金在血与火的熔炼中才显出它的本色,人类社会才真正开始“拨开云雾见太阳”,真正揭开认识探索宇宙的帷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必将展示出其最旺盛的生机。纵然病毒肆虐,吞噬健康的肢体,我们藐视它暂时的嚣张得意;纵然国际风起云涌,和平举步维艰,我们藐视它片刻的淫威……我们坚信,没有比足迹更遥远的旅途,没有比脚步更高大的山峰。莫怨山重水复,只求柳暗花明!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以“曲折中的前进”为话题的考场作文,当时阅卷老师给了59分的高分。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是化用耳熟能详的诗句而成的,再恰当不过地体现了话题所蕴涵的题旨,做到了观点鲜明,这是最抢眼的一点;其次借助金蝉蜕变后的美丽、花朵折身后的缤纷、蚯蚓遭难后的重生进行类比联想,引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惨遭屈辱、卑微暗淡、舍生取义后的辉煌,并引用诗句和名言巧妙联系现实,紧扣题旨缜密构思,过渡自然,逻辑性强,尤其在简练的排比句、恰当的词语、灵活的句式等方面的选用更有独到之处。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能有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实属难能可贵。

技巧4:妙用修辞

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借代等修辞手法拟题,追求标题的新颖含蓄、精练生动。如,2006年高考河南考生拟写的“扬州,别哭”,浙江考生拟写的“给心灵安上翅膀”,2005年高考河北考生拟写的“暴风雨后的彩虹”等。

这种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比如:“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一个用明喻,一个用暗喻,二者均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生动形象。“生态”话题——“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拟人,色彩鲜明,表意丰富。“故乡”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文化”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反诘,加强语气,增强效果,发人深省。“青春”话题一“长发长,短发短”,对偶,表意凝练,琅琅上口,抒情酣畅。“环保”话题一“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呼告,语气有力,振聋发聩。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又像一块块磁石,吸引读者的心。

实例借鉴

流泪的红莲花宋文娟

我是一只貂,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貂。严寒冰冻没有使我冷酷无情,白雪晶莹赋予我善良的性情。然而,这种善良却被猎人利用,利用我对他付出的善良,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

我才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哥哥接二连三地被善于伪装的猎人捕杀,我眼在流泪,心在滴血,谁来安慰我的孤独和凄凉……狡猾的猎人总是利用我们善良的本性,佯装冻死,引诱我们上当。我们珍视生命,同情每一个遭遇厄运的生灵,为此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遇到躺在雪地里的猎人,我们总会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他,于是猎人腾身而起,用一把尖刀刺进我们的心脏。猎人就是用这种卑劣的手段谋杀了我的三位亲人……

有一天,我和我死去的三位亲人一样看到一个冻倒在冰天雪地里的猎人。我知道,我离死亡只不过几步距离了。因为,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去

救他,我不会也不能拒绝善良。他可能是装死,但他如果真是冻倒的,我不去救他,我是不会原谅自己的。

就这样,我一步步走近他,也一步步走向死亡。当我用自己的温热去温暖他冰凉的身体时,我多么希望温热的不仅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灵魂,我闭上了眼睛,等待他灵魂的苏醒……也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突然,我感到心口一阵绞疼,睁开眼睛,血从我的胸中往外涌流,流到洁白的雪地上,就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在白雪的映衬下,那么耀眼,那么刺目……我丝毫没有挣扎,我知道挣扎是徒劳的,我在迷茫中听见了猎人的笑声,“哈哈哈……傻瓜,又一个傻瓜……”是呀,我真是一个傻瓜!

在我临死那会儿,我也没有想清楚到底谁是凶手。是人类的残忍狡诈,还是我的善良仁慈?

秋天的大街上,一位贵夫人身穿一件貂皮大衣,你听见她身上发出的呜呜悲鸣了吗?那是我的心在哭泣!朋友,请你仔细听听,或许你就会想到雪地里那朵盛开的红莲花,流着泪的红莲花。

名师点拨

“流泪的红莲花”是个含有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它关乎文章的中心情节,极具形象性、情感性。雪地里“流泪的红莲花”是一个凄美的形象,是高尚,也是哀伤,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全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诉说“自己”为猎人付出善良而被残害的遭遇和内心的哀伤,而标题则通过妙用修辞有力地渲染了这种伤感。

技巧5:设置悬念

这种方法,就是以奇特的物象、反常的组合、感情化的动作、离奇的事物、新奇的观点或出人意料的判断为标题,以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如,2006年高考福建考生拟写的“箭锋上的友情”“我就是戈多”,2005年高考吉林考生拟写的“我的吆喝。母亲的泪”等。简单来讲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比如:“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朽了!”“素质教育”话题一“考试魔鬼定律”,“男孩女孩”话题——“三个女生一台戏”,“人与自然”话题——“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人与自然”话题——“一只老鼠的手记”,“网络与生活”话题——“谁的眼泪在飞”。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怎么变得老朽了?“考试”还有“定律”?并且“魔鬼”?三个女生到底能演出一场什么样的好戏?两只鱼怎么流泪了?怎么还有“爱情”?老鼠还有“手记”?这家伙究竟在里面记了些什么事?在“网络年代”,到底有多少人的眼泪在风中飞舞?这些题目,任谁也会眼花缭乱,任谁也想探问究竟。

实例借鉴

哥,是捡来的吗湖生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头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索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央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走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看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

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它像一股叮咚的来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名师点拨

标题“哥,是捡来的吗”于反问中留下悬念,是一个极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考生围绕这个悬念,构筑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初一看,会以为这篇记叙文的主人公是“哥”,直到读者明白真正“捡来的”不是“哥”而是“我”时,才知道文中真正要写的人是“娘”,“哥”只不过是用来衬托“娘”的无私罢了。母亲的伟大精神,拨动着读者的情感之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关性、相似性,联想到与已知事物在形式、内容、性质、特征等方面相通的其他事物,从而拟出别开生面的题目来。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要求以“三”为触发点,写一篇文章,考生拟写的标题有“把握三角形的支撑”“韩信三思”“三岔口”“三生有幸”等。

这样的题目相比较于那些中规中矩的题目,显然多了吸引读者眼球的力量。题目可能比话题含蓄了一些、曲折了一些、耐人寻味了一些,但是,没有关系,耐心读来,会发现题目以一种更加独到和形象的方式再现了话题的要旨。一旦明白了这层意思,题目就显得妙不可言。

实例借鉴

给自己鼓掌李小倩

一个人走路,实在有些累,烈日、风雨、泥泞、荆棘……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孤独。在那长长的漆黑的夜里,在那茫茫的渺无人烟的荒原上,最盼望的是一点人的声息。那就给自己鼓掌吧,在那艰难的行程上,在那孤寂的天空下,用自己的鼓掌慰藉自己干涸的心灵。

不是喜欢浮躁的喝彩和炫目的鲜花,为自己鼓掌,是为了继续那脚步下的路。那路长呀,那路难呀,掌声,还非得是自己的掌声,才能使自己鼓起最后一丝的力气。

会有那么个时候的。你走了很久,也走了很长的路。风尘爬满了额头,两颊印满了沧桑。

你累了,嘴唇裂了,嗓子也哑了,两腿更像是灌满了铅。你看了看,前面还满是泥泞,还是望不到头,还是看不到一个人的影子。你的心动了,你想找个有水有革的地方,洗洗面庞,润润嗓子,然后躺在草地上歇歇。——为自己鼓掌,用掌声唤回你快要迷失的魂灵。上路吧,你已经耽搁了一会儿了。

你又在往前走,路面宽阔了起来,他们看到

了你的乱发和破烂的满是泥土的衣服。有人在笑,对你指指画画。你终于看见了许多人,然而也看见了许多不想看见你的人。你脸红了,头低下去了。——该为自己鼓掌了。你不属于他们,把力气都用在双脚上,它是你借以远航的生命之舟。

也会有那么个时候。你已经走得够远了,你甚至到达一个本来就挺不错的地方。与你心中的那地方相比,差不了多少,要差也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儿的天空也很蓝,这儿的草地也很茂,这儿的小鸟也在无忧无虑地歌唱。你停下了步子想留下来看风景了——给自己鼓掌,用掌声唤醒你的记忆:还有一个地方,那儿的天空蓝得像海,那儿的草中间盛开着鲜花,小鸟的歌喉更悠扬婉转。差一点毕竟是差一点,继续你的路吧,你要找的地方还在前头。

掌声该是给别人的,自己给自己鼓掌,会不会……会不会不太好?你不怕?……好。更热烈地为自己鼓掌吧!你觉得有些不好?也没有关系。——还是给自己鼓掌吧!在那些需要掌声的时候,在心里鼓掌,一个人用心去听。

你生来就是走路的,生命有多长,路就有多长,你注定付出永久。为了那美丽的地方,给自己鼓掌吧!在自己的掌声中走过风高月黑,走过雨雪冰霜。

名师点拨

这是以“生活奖赏”为话题写的一篇习作,考生由“奖赏”这个抽象的话题,联想到生活中一种具体的“奖赏”方式——鼓掌,而“鼓掌”一般是奖赏别人的,考生却能改变视角翻出新意,拟出“为自己鼓掌”这样新鲜的标题,并以此句为全文“立骨”:经过一番努力,成功遥遥无期,倍感疲惫,当你想放松、懈怠时,该为自己鼓掌;面对别人对你苦苦奋斗的不理解,对你巨大付出的讥讽和鄙视,该为自己鼓掌;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一定成功,该为自己鼓掌。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浙江卷)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莽丛林间,玛雅文明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浙江卷)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方式。(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有所息/生无所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一次,一位朋友好奇地问他:“您睡觉时,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被子外面?”张先生一愣,想了半天才说:“明天再告诉你吧。”晚上就寝,张大千先生将胡子放在被子里头,感觉不太对头;放在被子外面,又觉得不自然。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他想: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怎么现在成了件头痛的事了?

张先生烦恼的根源在于把平时熟视无睹的小事太当回事了。生活中,我们太在意他人无意的评说,太在意朋友间的小摩擦,太在意老师偶尔的批评,太在意与父母的一些争执,这样,我们负重前行,总是疲惫不堪。

透视琐事,忘却烦恼,藐视挫折,这就是给心灵减负,这就是升华人生境界。请以“心灵释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根据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新闻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时,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对方回答说:“在幼儿园。”

请你揣摩这则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中考拟题技巧

而作为一名考生,为自己的文章拟一个能体现智慧与匠心的标题,既可以酣畅淋漓的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文化修养,又可以给阅卷老师一份见面礼,让他们在倦怠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惊喜,同时也关乎考场作文等级的评定。

作文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让我们作文的眼睛更加明亮、有神,我们的作品将会赢得更多的青睐,产生先声夺人的首因效应。那么,作文的标题怎样才能做到新奇别致,自出新裁呢?这里,我把平时作文训练中搜集到的一些好的标题按拟题技巧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与同行交流。

一、引用化用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直接引用或化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曲、名言警句、影视书名、影视剧名、新闻标题、电台栏目等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先给文章定下一种调子,给人一种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感觉,如:

1、“青春”话题:《一笑而过》、《明明白白我的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成长”话题:《无限风光在险峰》、《一枝红杏出墙来》

3、“理想”话题:《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心永恒》、《化蝶飞》

4、“考试”话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莫道不销魂》

5、“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有一点动心》

6、“信念”话题:《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想我会成功》

7、“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千呼万唤始出来》

8、“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插翅难飞》。

标题1、3、5、6都是引用大家喜欢熟知的歌曲,活泼而不失优雅,贴近学生生活,妙趣横生;标题2、7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郁的文化韵致,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标题4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标题8引用影视剧名,颇具匠心。

二、自我陶醉法: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自我陶醉正是个性张扬的开始,作文标题中一个“我”在,表达起来自然就还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1、“欣赏”话题:《酸酸甜甜就是我》、《我就是春天》

2、“骄傲”话题:《13岁,我为你骄傲》、《相信自己的感觉真棒》

3、“渴望”话题:《给我一双翅膀吧》、《好想好好爱“你”――我的假日》

4、“自信”话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是我的天使》

5、“处世”话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人的精彩》

6、“自由”话题:《心想喝歌就唱歌》、《我的地盘,听我的!》

花样年华,花样心情。这些标题有的激情飞扬、有的天真烂漫、有的真情眷眷、有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的渴望自由,形式活泼,散发出一股青春气息,彰显着个体色彩。

三、巧用公式法

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学、物理、化学中的程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简练精当,形式新颖,逻辑严密,给人以启示。如:

1、“生命”话题:《10-1=0》

2、“教育”话题:《∞×0=0》

3、“成功”话题:《立志+努力=成功》

4、“修身”话题:《100<1+冷静》

5、“诚信”话题:《诚实+信用=财富》

6、“成功”话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

标题1,强调了“生命”只有一次机会,不像网络游戏,有多少次机会;标题2,表明教育的成败得失取决于不能有本质上的失误,如品行、身体等因素不容忽视。标题3,说明成功的要素是立志和努力。标题4,强调冷静的重要性。标题5,表明“诚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标题7,表明成功需要三个因素。以上六例显示这种数字、算式型标题的简明生动,确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反弹琵琶法:

“狗咬人不是新闻”所以见怪不怪自然无趣,“人咬狗才是新闻”,能吸引人的兴趣,新闻中的这条规则在话题作文的.拟题中,同样适用,把一个不可思议的观点,拿来用合理的方法论证一翻,自然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特立独行、超凡脱俗的味道了。

1、“失败”话题:《遗憾,其实也是一种美丽》

2、“梦想”话题:《做白日梦的感觉真好》

3、“人生”话题:《进一步海阔天空》

4、“真诚”话题:《善待谎言》

5、“创新”话题:《这个世界因为懒人而精彩》

6、“奋斗”话题:《生活中要常怀第二心》

7、“欣赏”话题:《不妨泼飘冷水》

8、“历史”话题:《听听汪精卫的心声》

9、“文化”话题:《吃不到葡萄言其酸的隐士们》

标题1,遗憾如何是一种美丽?标题2,是不是思想太紧张,现实太沉重,异想天开的幻觉反而成了生的珍品?标题3,有些困境需要拿出勇气摆脱、战胜,而不是消极的躲避。标题4,谎言难道也是一种美德?标题5,懒惰不是最大的恶德吗?标题6,不是提倡做人做事要专心吗?标题7,既是泼冷水,何谈欣赏?标题8,汉奸难道也有理了?标题9,说陶渊明们的坏话,是不是脑子坏了?

这些故意与“真理”作对的标题,看似离经背道,实则暗藏机理,可以振聋发聩,极具深邃的思想魅力。

五、巧设悬念法

这一些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构思方法,也适用于话题作文的拟题。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不同寻常的结局,容易抓住读者的心,这在浩如烟海的作文堆里,不失为一种间接强迫老师不要忽略你存在的妙法了。如:

1、“师生关系”话题:《老师,你错了》

2、“素质教育”话题:《考场“三绝活”》

3、“男生女生”话题:《天很蓝、我不骗你》

4、“男生女生”话题:《那小子真帅》

5、“保护环境”话题:《两只离了婚的鱼》

6、“校园生活”话题:《我“失恋”了》

7、“网络学习”话题:《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篇6:拟题的技巧

题目要求:

醒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吸引力。集中:反映了文章的核心,是阐发的根源和终结。

新颖:要出人意料(别人一般不用)却又蕴涵哲理,合乎主题。简洁:题目不宜太长,能归纳文章的核心就行。

俗话说,“佛靠金妆,人靠衣妆”,作文也要靠题妆。言简意赅的标题,为人乐道,无疑是题花一枝,但新颖别致,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奇特悬疑,引人入胜的标题,更为人称颂。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考生切莫等闲视之。近两年来,高考命题者总是提供一般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学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自拟题目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题文不符,即题目与文章要表达的内容缺少必要的关联。②过于宽泛,大而无当。如1990作文“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不少考生就直接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再如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作文,题干指出:“为了人类在新世纪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世纪青年》杂志特开辟‘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等专栏,向广大跨世纪的青年人征稿。请你为其中的某个专栏撰稿,把面向新世纪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很多同学就以《世纪青年》杂志所开辟的“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为题,大而无当,难以写深写透。③俗套。如“读×××有感”、“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等等。再如2000年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这种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确实为考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考生的佳作可谓“丰富多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不少内容和表达上令阅卷老师击节赞赏的佳构妙作,在拟题上却缺乏新意,不少考生将材料中提供的话题简单地移用做文章的标题,未免美中不足,读后多少给人留下些缺憾。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清新面孔呢? 常见拟题方式:

1. 话题为题,简洁明了.如《勤与俭》。

2.对象为题,意蕴深远.如《小橘灯》、《七根火柴》。3.观点为题,先声夺人.如《除旧必立新》。

4.大专题议题,冠以“论、议”.如《师说》、《马说》

5.含蓄拟题,耐人寻味.如《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毛泽东),究竟是什么政策,标题没有直接标出,比《论精兵简政》含蓄得多。6.奇特悬疑,引人入胜

有的作者着意设计一些貌似违反常规的标题,以新奇独特见胜。如《略论“左视眼”》、《疏忽乎?淡忘乎?》、《丰子恺画画不要脸》、《?!》。7.谐音成趣,声呼形应

如《居高“淋”下》讽刺住伤者向下乱泼脏水、《无所不“痰”》讽刺随地吐痰者、《以“声”作则》讽刺只说不干的领导、《植树造“零”》只说不管,以致植树无结果的现象、《莫“事”科科长的联想》讽刺机构臃肿。

8.改动字词,给予新意

《可怜天下爱才心》、《老将卸任三把火》、《好事无须多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愁”乎》 9.颠倒次序,妙趣横生

巧妙地将语素相同但次序不同的词语并用于一题,构成形、声的回环往复。如《职称和称职》《“官倒爷”是“倒爷”的爷》 10.修辞润色,新颖含蓄

运用常见修辞,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特殊加工,可收到新颖含蓄之效,请看下面的实例: ⑴比喻为题,准确形象

1999年江苏一考生所拟文题为“小心这把双刃剑”,该考生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又形象。2000年湖北一考生所拟标题为“人生也是一张答案”,该考生将人生比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分述之,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单”,新颖独到。

⑵夸张为题,凸现文旨

1999年江苏一考生的文章认为记忆移植能促进换位思考,促进心灵沟通,进而“世界将融为一个整体”,于是作者以“世界很小是个家”为题,运用夸张凸现文旨,使阅卷者耳目一新,急欲一读。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标题为“一花一世界”。对“世界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作了“丰富多彩”的诠释,运用夸张手法点明题旨“一花一世界”,答案多元,应“允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又如《我闻到了阳光》。“阳光”可以闻到吗?显然不能,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拟标题,别具一格。文中以批改八九岁孩子一次郊游的短文为例,用另一种眼光,重新去评判“我闻到了阳光”的含义,并做出了与开头完全相反的批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⑶引用为题,锦上添花

1999年江苏一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作者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文旨,令人心动思凝。掩卷沉思。2000年陕西一考生巧妙地引用美国20世纪80年代一首乡村流行歌曲名“答案在风中飘扬”作为文章标题,确立“怎样度过人生”这一中心,然后运用发散思维,想象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点明“应尊重所有给人生的答案”这一题旨,显得独出机杼。又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篇文章的标题引用苏轼的诗句,形象地揭示了”换角度“看问题思想方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文章五处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两处引用谚语警句,用得贴切,巧妙,与标题相映成趣。

⑷呼告为题,坦陈心志。

1999年江苏一考生以“要把她的记忆移植给她爸爸”为题材,用“爸爸,再给我一点爱”作为文题,高度赞美父亲的崇高品质,文中呼告与题目中呼告多次呼应,浓浓的父女深情跃然纸上。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请大家不要为难我”为题,采用回环往复的呼告方式,发出了“真心恳求你们让我自己寻找答案,让我成长一次,好吗”的心声,通过家人及自己对考试、升学的不同做法、看法,表达出这样的思考:“减负”,不仅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在立意上显得胜人一筹。又如《.我,不要别人的记忆》。围绕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一个范围,1999年的考生大多想象移植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本文一反常态,通过标题,对移植记忆说声“不”,采取否定的态度.湿得新颖别致而有创意,感叹号的运用更让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那鲜明的态度。

⑸对比为题,引人深思。

1999年陕西一考生以由对比组成的选择问句“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对比鲜明,隐含自己对记忆移植利弊的褒贬,鄙视那些甘心做“专门记录一流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富有吸引力。2000年北京一考生以“标准与答案”为题,阐明了“标准与答案”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说明“答案的丰富就意味着思想的多样性、社会的开放性以及人们真实的自由与权利”,但同时指出“强调多元化、多样性、创新性这一主要矛盾时,不能否定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与标准,否则,过分的自由对于社会会造成致命的伤害”,这种对比写法避免了“谈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颇,是今天高考说理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又如《说与不说》。这是1995年的高考作文,对比鲜明,观点相左。文章紧扣诗中寓意,从“说“的角度,阐明了说与不说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们在这一关系上应持的正确态度,立意深刻。

⑹设问为题,激发兴趣。

1999年江苏一考生在文中假设自己是移植了别人记忆的“实验品”,结果带来的是不认亲生父母和乱认父母的苦衷和愤懑。于是作者以设问句“我是谁?”为题,含蓄地发出否定记忆移植的心灵呼喊,发人深思。2000年贵州一考生以“答案多彩梦为何物?”为题,大胆地采用诗歌这一多年被排斥在高考作文大门之外的文学样式,运用丰富的联想,“丰富多彩”地诠释了“梦”的内涵——黄云?青烟?白雾?彩虹?„„令人拍案叫绝。这个设问式标题别具一格、新颖别致。区别于在多数考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又如《你是什么人》乍一读.易使人产生所谓“扣题不紧”的误解,细读下来,作者从对历史人物乃至现实中“自我”的认识角度入笔.阐述了评论“人”的原则,体现了考生辩证思维的特点。

⑺反问为题,令人警醒。

2000年湖北一考生的文章在赞叹20世纪所取得的巨大科技成果的同时,指出:“人类从来没有像20世纪这样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也从来没有像20世纪这样遭受如此深重的灾难——陆地弄得千疮百孔,天空弄得乌烟瘴气,海洋变成巨大的垃圾场。”作者创造性地以“20世纪你美吗?”为题,融入了作者的忧思,立意高远,文以题显,深深地撞击着阅卷者的心灵。2000年山西一考生以“阳光很活泼?”为题,为一儿童造句“阳光很活泼”遭老师批评编为小故事,通过简洁而单纯的叙事,以一个学生的视角含蓄地批评了当今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向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应试教育发出了“阳光不也是很活泼的吗”的反问,令人警醒。

⑻对偶为题,工整简练。

1999年江苏一考生所拟文题为“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观音解难”,小作者巧借神话小说中的形象驰骋想象,巧妙地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同样2000年四川一考生以“追寻不同答案,砌成完整世界”为题,表现“只有当答案突破了惟一的界限,才会有时代的进步”这一题目,也显得观点鲜明,文题一致。这种标题虽然模仿的痕迹较为明显,但不失工整的对偶,高度浓缩的情节,仍然给人以鲜活之感。又如《重现文明,再创辉煌》。对偶有严对与宽对之分,本文标题属于后者。用语朴实,鲜明有力,与文章的结尾紧密呼应。文中联想丰富,由移植联想到八大奇迹、竹林七贤和华佗,显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修养。

除以上常见的修辞法拟题外,仿词(如“缘何前‘腐’后继”)、拈连(如“水城给人留下冰冷的思考”)、顶真(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谐音双关(如“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反语(如“教语文要学会‘偷懒’”)等,均不失为拟题的佳妙构思,此处不再赘述。

11.符号法

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话题作文之前的历年高考,已有不少考生在拟题时引进了标点符号这一源头活水。如1987年高考某考生拟题为“?+?+?+„„=0”,形象地说明了真理愈辩愈明。1997年高考某考生拟题为“助人为乐+悄悄走开=?”,形象地反映了某些人只等“人人为我”。不肯“我为人人”的滑稽可鄙的心态。再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入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题旨。山东一考生以“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一俗语为依托,来一个故事新编,把“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人的认识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哲学思想寄寓在生动的描写之中。作者为“‘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为题,具有较强的动态感,人物如在眼前,活灵活现。再如以“网”为话题的作文《www······》。网络正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一般同学都以”网”为题目写了生活中有形的网或无形的网。而此文标题别具匠心.作者用“WWW”三个英文字母代表“网络”,文中分几组来分别描述他对网络的几点体会,给人以新奇别致的印象,看得出作者在这方面动了心思。

12.数学法

采用数学式的形式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事实上,数学中的恒等式(如“勤劳×高科技=致富”)、不等式(如“成绩≠素质)、荒谬式(“99+1=O”,文题见《人民日报》1990年10月版,其中“99”代表产品合格率,“1”代表不合格率,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等)都是“题海”中美丽的浪花,只要你细心采撷,一定会使你的“脸部”光彩照人。又如《1+1=?》。用数字兼设问形式作标题,极富启迪意义,文中列举了“1+1=?”的多种答案,想象合情合理。先后写到“1+1=3”、“1+1=2”、“1+1=4”、“1+1=7”。处处扣住生育这个问题,联系家庭,学校和社会实际,较好。

上一篇:宿豫城管分局网络问政工作考核办法下一篇:历史学考研方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