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2024-05-08

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通用12篇)

篇1: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201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推动农业转型,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打造精品农业,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局面。

一、农业稳产增产来势较好

今年以来,中央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有力提振了农民信心和市场预期,农林牧渔业保持了全面均衡增长的较好态势。据统计,1-6月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35亿元,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67亿元,增长均为4.2%,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0.1个百分点。

(一)春夏收作物实现丰产丰收。一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23千公顷,增长6.0%;粮食总产量3.01万吨,增长2.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61千公顷,增长34.2%;谷物产量1508吨,增长20.1%。蚕豌豆播种面积2.3千公顷,增长17.4%;豆类产量3622吨,增长16.1%。马铃薯播种面积8.32千公顷,下降0.7%;薯类产量2.5万吨,增长0.1%。二是油菜籽播种面积114.35千公顷,增长3.2%;油菜籽产量15.05万吨,增长6.7%。三是蔬菜播种面积37.66千公顷,增长2.8%;蔬菜产量62.61万吨,增长2.0%。

(二)春夏作物播种面积稳步扩大。一是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04.29千公顷,同比增长2.9%。其中,谷物播种面积278.1千公顷,同比增长3.0%;其中,中稻及一季晚稻播种面积188.11千公顷,增长3.1%;春玉米播种面积75.91千公顷,增长7.8%。豆类播种面积7.33千公顷,增长14.5%。薯类播种面积18.86千公顷,下降2.3%。二是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增有减。其中,油料播面5.61千公顷,下降1.2%;烟叶播面3.22千公顷,下降13.9%;甘蔗播面0.62千公顷,增长29.2%;中草药材播面7.67千公顷,增长34.6%;蔬菜播面36.64千公顷,增长6.7%。

(三)畜牧业生产出现回升。一是全市肉类(猪牛羊)总产量17.76万吨,增长

3.3%。其中,出栏肉猪217.92万头,增长3.7%;猪肉产量16.25万吨,增长3.4%。出栏肉用牛8.74万头,增长3.7%;牛肉产量1.08万吨,增长3.7%。出栏肉用羊24.65万只,增长1.3%;羊肉产量0.42万吨,增长2.1%。二是期末存栏(存笼)实现环比增长。其中,牛存栏57.47万头,环比增长3.8%;猪存栏259.52万头,环比增长6.0%,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8.0万头,环比增长3.6%;山羊存栏41.42万只,环比增长4.0%;家禽存笼1951.20万只,环比增长3.9%,其中鸡存笼1351.80万只,环比增长4.0%。

二、农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今年以来,农村产权制度、金融体制、林权改革等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据统计,1-6月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34.6元,增长11.7%。

(一)农村改革创新有序推进。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麻阳县岩门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完成测绘等外业调查1236户、发证281户。溆浦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确定在桥江镇,正在开展干部业务培训,拟于7月份进行实地测量登记。全市已确定试点村51个,434个组,18445户,耕地面积6.7万亩。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沅陵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在农村金融中介服务方面实现新突破,组建完成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和金沅网络电子交易平台。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麻阳县农村商业银行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洪江市、芷江、会同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开业,市级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正在有序推进,争取年内实现挂牌。三是林权改革不断深化。累计完成林权复查1320万亩,市级林投公司筹集500万元用于“三边”绿化。会同县林业投资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已注册成立“湖南会同裕森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二)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落实情况较好。标准田新建18.28万亩、杂交稻制种新增10.57万亩;名优茶新建1.21万亩、品改0.55万亩;柑桔改造1.6万亩;工业原料林新建27.27万亩、补植补造31.21万亩;油茶新造3.2万亩、抚育改造2.78万亩;生猪标准化商品猪场新增33个;肉牛标准示范小区新增9个、新增能繁母牛1907头、出栏优质肉牛4.5万头;烟叶种植3.2万亩;中药材新增8.58万亩;蔬菜新增2.58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新突破,全市新建各类优质水果基地2万余亩,实施柑桔品改2万余亩,在建、拟建水果育苗基地3个。茶叶产业品牌整合效果明显,已有9家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整合为“碣滩茶”。湖南金珠米业有限公司的“湘怀金珠及图”注册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

(三)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市农田水利重点项目50个(其中市本级13个、县市区37个),计划完成投资40亿元(其中市本级22亿元、县市区18亿元)。目前,共有在建项目48个,累计完成投资27.5亿元,为计划的69.4%。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3.32亿元,占计划的100%,正着手启动晒口水库,狮子岩、春阳滩水闸加固工程。灌区建设正在开展长田湾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红岩泵站群更新改造招投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总体形象进度100%。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1.33亿元,解决2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四)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落实水稻机插秧面积57.6万亩,新推广插秧机215台,成功创建水稻机插秧示范片51个。农用机具补贴13665台,补贴金额18

53万元,受益农户12573户。全省超级稻—油菜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现场会在溆浦县成功召开,获得省市领导高度肯定。油菜机械化直播面积4.8万亩,机收率21%。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48家。

三、农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全市农村经济已经从去年高温干旱、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下基本恢复正常,但由于农业的弱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某些方面的情况和趋势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极端气候影响农业生产。上半年,低温阴雨天气较多,对春夏农作物的播种和收成有一定影响。自入汛以来,连续发生多次暴雨洪水过程,其中“5.8~

5.10”、“5.14”、“5.25”和“6.2~6.4”最为严重,共造成 13个县市区445个乡镇(次)受灾,受灾人口153.86万人(次),受灾农作物面积 120万亩,倒塌房屋881间,直接经济损失11.4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38亿元。暴雨造成了稻田积水过深,部分刚移栽的中稻出现浮蔸、心叶被淹、肥料流失。部分作物被水冲击,造成倒伏或机械损伤,为病虫害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西瓜(葡萄)大棚进水,西瓜因为蔓枯病(炭疽病)严重死苗,葡萄霜霉病较重。空气和土壤湿度大,部分土壤湿度超过120%,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二)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大。1-4月,由于猪肉消费饱和,市场供大于求,生猪价格持续走低。5月以来,生猪收购价上涨明显,主要原因是生猪出栏减少、节日需求增加、养殖户压栏惜售,良种猪、土杂猪、良种仔猪、土杂仔猪环比涨幅分别为14.29%、17.31%、5.38%、9.23%。目前,三元猪价格12元/公斤,土杂猪价格11元/公斤,分别同比下降14.3%、15.4%。白肉价格为20-24元/公斤,瘦肉价格为30-34元/公斤,与去年同比下降较大。

四、下半年工作建议

为确保农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争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力争将极端气候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建议下段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切实抓好防汛救灾。继续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思想准备,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防止旱涝急转。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妥善安置灾民生活,认真抓好疾病防控,迅速恢复基础设施,全力开展生产自救。开展防汛专项督查,落实责任制,重点检查责任制和组织措施落实情况、已发现险情的处理和关键部位防守情况,力争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漏环节。做好防汛抗灾准备,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调度方案,充实防汛抢险队伍,开展防汛技术培训及应急演练,增储防汛抢险物资器材。突出防御重点,围绕水库、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等重点,强化巡查值守,严格水库调度和水位控制管理。加强汛情监测预警,努力提高预报精准度和实效性。

(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上半年,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受天气影响较大,部分项目工程进度较慢,下半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对照年初目标任务,查漏补缺,深入分析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加以解决。按照“时间倒计、工期倒排、责任倒查”的要求,对未开工的重点项目,帮助协调解决用地、资金、贷款、办证等问题,力争早日开工,对工程进度缓慢的重点项目,查找存在问题,制定相关措施,推进项目进度。

(三)及早谋划秋冬生产。要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秋冬农业生产,尽早制定秋冬生产方案,下达计划任务。全力办好示范样板,抓好杂交油菜新品种示范推广,加强产业化开发,确保秋冬种生产上新水平。推进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申报,加快产业升级,打造精品农业。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完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及市级示范园区建设任务。认真开展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抓好水利秋冬修,突出“五小”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工程。积极抓好秋冬造林工作,严防森林火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健全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度。围绕今年农村改革重点,突出抓好沅陵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麻阳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会同县林业投资体制改革和溆浦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篇2: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农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平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9.86亿元,同比增长3.8%。总的来说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种植业生产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0.68万亩,比上年增加1.99亩,增长3.3%。一是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增长。今年,我县建立了粮食生产与农业目标管理考核 “四个挂钩”制度,全力落实省市水稻“压单扩双”精神,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细化到各村组,全县早中稻面积达到52.5万亩,净增加1.47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46.87万亩,比去年增加5.73万亩,同比增长14%。中稻种植面积由去年的9.96万亩减少到5.62万亩,压减56%。二是油料收获形势喜人。今年全县春收油菜面积达16.3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今年油菜平均单产达87公斤,最高亩产达160公斤,总产达到14179吨,比上年增加1317吨,增长了10.2%。三是经济作物发展快速。上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23万亩,净增加1.65万亩,同比增长15.5%。瓜果种植面积达到2.92万亩,净增加0.36万亩,同比增长14.0%,其中西瓜面积达到2.68万亩,同比增长16%。药材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78%。四是种植规模化越趋明显。①粮食规模种植已成气候。通过近几年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化,今年我县种粮大户30亩—100亩的有2680户,比2011年增加526户,同比增长34.5%。全县流转耕地面积达到27.2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0%。粮食规模种植已成为我县粮食生产的主力军。②油料示范基地有成效。我县已在皇图岭、坪阳庙、石羊塘建立三个万亩油菜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效应的带动下,全县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100户,4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0户,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和影响,我县油菜产量又创新高。

2、畜禽养殖喜忧参半。(1)畜牧业发展趋势向好。一是上半年全县生猪、牛、羊、分别出栏61.56、1.1、2.5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5%、5.7%、2.8%。二是生猪养殖后劲足。能繁母猪存栏6.2万头,同比增长2.5%,同比增长速度加快0.11个百分点。三是其它牲畜补栏积极。牛、羊、存栏分别为4.35万头、5.45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59%、6.5%,季度环比存栏速度分别放快1.1、4.37个百分点,养殖户主动补栏迹象明显。(2)家禽发展速度放缓。今年二季度家禽

市场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的影响,发展速度放缓。家禽出栏230.6万只,家禽养殖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比较大,降幅为8.3%。不过随着疫情的消褪,家禽市场6月份已经好转。根据以上分析,今年我县畜禽养殖发展整体趋势平稳,预计下半年有逐季走高之势。

3、水产品发展明显加快。上半年水产品总量达1159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9.8%,水产品养殖速度比上年同期放快0.3个百分点,季度环比放快5.76个百分点。特色养殖是水产品养殖新的增长引擎,上半年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450亩,养殖面积比上年同期增长80%。

4、林业生产有声有色。上半年,共完成人工造林5.46万亩,义务植树200余万株;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7起,办理刑事案件9起;启动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林业科技大楼建设等工作。积极落实“美丽攸县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工作。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了全县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综上所述,上半年我县农业生产整体形势基本趋好,发展亮点异彩纷呈,发展成效较为明显,但是从全面分析来看,我县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从增收来源看,一方面,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有限。另一方面,农民新的就业增收门路不多,工资性收入增长潜力同样有限。

2、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不畅。我县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设立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县,直接导致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体制不健全,专业人员缺少、农业技术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层出不穷。

3、农村发展障碍依然存在。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综合判断我县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想方设法抓好农业生产。突出抓好晚稻生产,落实晚稻计划面积,确保晚稻播种面积50万亩,严格杜绝晚稻直播。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研讨并制定攸县豆制品发展方式和对策,选择1—2家豆制品加工企业重新进行产业

规划。认真开展及早谋划“三冬”生产,着手开展调研,认真编制“三冬”生产的规划,落实冬种种植面积、冬修农田水利建设、冬季造林作业计划。

(二)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建设。针对下半年的项目,加紧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及时捕捉,力争项目落户我县。对已经落户的项目,纳入县项目整合范围内,由县涉农项目领导小组确立投入区域,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力争按时启动开工建设。

篇3: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2009年1~6月, 我国受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的拉动, 原材料工业产能释放加快, 增加值同比增长6.9%, 其中2009年6月份增长11%。

受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 建材行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1~6月, 增加值同比增长13.7%, 其中, 2009年6月份增长15%。主要产品中, 水泥产量增速回升。2009年1~6月, 水泥产量7.3亿t, 增长14.9%, 同比加快6.2%。2009年6月份全国水泥产量达到1.6亿t, 同比增长21%, 创月产历史新高, 主产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水泥产量增幅都大幅提高, 山东省同比增长由负转正。平板玻璃产量累计同比下降, 技术玻璃生产形势有所好转。2009年1~6月, 平板玻璃产量2.8亿重量箱, 同比下降0.1%, 其中2009年6月份由2009年5月份下降7.3%, 转为增长1.3%。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产量分别下降9.5%、3.3%, 中空玻璃产量增长15.5%。据统计, 2009年6月末, 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 606万t, 同比上升30.3%;平板玻璃库存1 986万重量箱, 下降10.9%。

主要产品价格保持稳定。2009年6月份, 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分别为289元/t和62元/重量箱, 与2009年5月基本持平。

篇4: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2012年1-6月全行业累计完成钟表(含零配件及定时器)工业总产值约254亿元,与上年同比约增长7.7%。成品表和表心产量4.79亿只,与上年同比约增长1.6%(其中国产机心3.33亿只),其工业产值约126亿元,与上年同比约增长10.5%;成品钟及钟心产量3.05亿只,与上年同比约下降3.8%(其中国产机心3.03亿只),其工业产值约92亿元,与上年同比约增长0.5%;其它产品(钟表零配件、定时器及其他计时仪器)产值约36亿元,同比约增长18.0%。

钟表分品种生产量值

成品表生产量值

1-6月累计全行业生产成品表(含进口机心组装)3.56亿只;工业产值约107亿元。

其中生产机械表约0.157亿只,占成表产量的4.4%;石英电子表产量约3.40亿只,占成表产量的95.6%

1-6月累计机械表产值约12亿元,占成表产值的11.2%;石英电子表产值约95亿元,占成表产值的88.8%。

成品钟生产量值

2012年1-6月全行业累计生产成品钟(含进口机心组装)2.31亿只;工业产值约73.4亿元。

其中机械钟产量约0.02亿只,占成钟产量的0.9%;石英电子钟产量约2.29亿只,占成钟产量的99.1%。

机械钟产值约0.9亿元,占成钟产值的1.2%;石英电子钟产值约72.5亿元,占成钟产值的98.8%。

钟表国内市场销售简况

1-6月累计国内市场手表销量约5000万只,工业销售产值约38亿元。

1-6月累计时钟国内市场销量约0.46亿只,工业销售产值约32亿元。

经济效益较快增长

2012年1-6月,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钟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88.6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6.8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实现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21.8%,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增幅分别低于上年同期8及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9.3%,产成品存货16.0亿元,同比增长40%,但比上年同期增幅有较大幅度的回落。总体经济效益在逆境中实现较快增长,但增势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钟表出口总量值

1-6月钟表及其零配件和定时器进出口总额为35.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9.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54.6%。累计贸易顺差3.3亿美元,顺差额比上年同期约增加3.1亿美元。

成表及表心出口量为4.29亿只,同比增长1.6%;成钟及钟心出口量为2.59亿只,同比下降0.8%。

成表及表心出口额为9.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占出口总额的49.0%;成钟及钟心出口额为5.21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占出口总额的26.9%。

钟表分类别出口量值

2012年1-6月全行业累计出口成品表3.06亿只,与上年同比下降0.15%;出口额8.47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7.5%。

其中出口机械表0.037亿只,同比下降4.5%;出口额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1%。

出口石英电子表3.03亿只,同比增长0.1%;出口额8.12亿美元,同比增长27.3%。

出口机械表心0.043亿只,同比增长61.5%;出口额0.32亿美元,同比增长59.5%。

出口石英电子表心1.18亿只,同比增长4.5%;出口额0.72亿美元,同比下降41.1%。

各品种时钟出口量值及分别对时钟出口量值占比

2012年1-6月成品钟出口量1.85亿只,同比下降1.7%;出口额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其中出口机械钟0.016亿只,同比下降15.7%;出口额0.07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

出口石英电子钟1.83亿只,同比下降1.6%;出口额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19个百分点。

出口机械钟心0.014亿只;出口额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68.5%。

出口石英电子钟心0.73亿只,同比下降22.0%;出口额0.14亿美元,同比下降19.3%。

钟表进口总量值

钟表及其零配件和定时器进口总额为16.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

成表及表心进口量为1.51亿只,同比下降9.7%;成钟及钟心进口量为0.024亿只,同比增长31.0%。

成表及表心进口额为13.39亿美元,同比增长9.3%;成钟及钟心进口额为0.18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他进口额为2.58亿美元,同比增长20.0%。

钟表分类别进口量值

各品种手表进口量值

2012年1-6月全行业累计进口成品表为0.05亿只,同比下降24.3%;进口额11.51亿美元,同比增长8.1%。

其中进口机械表0.012亿只,同比增长22.1%,增速下降约50个百分点;进口额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增速下降约53个百分点。

进口石英电子表0.035亿只,同比下降32.9%,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进口额3.15亿美元,同比下降11.9%,增速下降56个百分点。

各品种时钟进口量值

1-6月全行业累计进口成品钟0.006亿只,同比增长1.9%;进口额0.11亿美元,同比增长8.4%。

其中进口机械钟0.76万只,同比下降2.6%;进口额0.0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进口石英电子钟0.006亿只,同比增长1.9%;进口额0.067亿美元,同比增长2.6%

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态势

2012年上半年,钟表生产企业仍然经受着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需疲软,内需不旺,人民币升值压力未减,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升等诸多困难的考验。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总体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呈现工业总产值平稳增长,出口额快速增长,进口额增速大幅回落的特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总额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

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还将持续,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要保持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发展,需要企业牢牢把握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从数量扩张转型到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式,使效益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及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篇5: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1、城乡市场协同性增强,乡村增长步伐加快

麻阳消费市场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社区(村)便民店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推动,农村消费设施和消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县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811.2万元,同比增长12.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491.1万元,增长12.6%,同比增幅提高个0.2百分点,占零售额的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

1-6月城镇增速仅快于乡村0.1个百分点,二者增幅差距缩小了0.3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仍就领跑,住宿餐饮继续下滑

从零售总额的结构看,各行业呈平稳协调发展态势。批发零售业作为我县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增长幅度仍高于住宿餐饮业,领引着消费市场。1-6月,全县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0075.8万元,同比增长13%,占总额的86.7%,对社零增长的贡献率达88.3%。而住宿餐饮业特别是高档住宿餐饮业受中央反对“四风”、厉行节约和各项禁令的影响,公务消费受到极大遏制,尽管商家广开消费渠道,大显促销手段,但仍未能走出低谷;上半年全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22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同比增速下降了0.3个百分点,对社零增长的贡献份额仅占11.7%;其中2家限额以上三星级宾馆酒店的营业收入同比还下降了6个百分点。

3、刚性消费品平稳增长,享受消费品增长强势

如今,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条件下,逐步向更高的消费迈进,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从上半年限上商品类值汇总表看,粮油、肉菜蛋、服装鞋帽、日用品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增长都没有超过8%,一般在5%左右;而汽车摩托车、金银珠宝、高档

电器和家具等增速都在17%以上,最高的汽车增幅超过了30%。据洪发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老总反映,如今公司的销售是旺得很,经营场地已远不适应规模发展的需要,现正在向县政府申请批地,准备新建一个大型的汽车商贸城,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4、集市繁荣活跃,物价稳定

集贸市场是人们菜篮子工程的主要集散地,是反映市场物价水平的晴雨表。上半年,麻阳集贸市场商品丰富,价格平稳,猪肉价格24元/公斤、蔬菜均价5元/公斤,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稳定的物价保证了居民生活的正常消费支出。据县市场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县城南北两个亿元集贸市场1-6月实现商品成交额2.18亿元,同比增长4.9%。

二、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县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提升了消费水平

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是有效增强市场购买力,推动消费市场稳步发展的决定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即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我县通过提高工资津贴,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全民就业的力度,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6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5761万元,同比增长5%;实现财政收入18262万元,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26元,较同期增长1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459元,同比增长11.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406元,增长21.7%。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收入的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升。

②、消费行为和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超前消费、享受型消费等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形成。居民消费观念更新,购买力增加,是支撑零售业和消费品销售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充足多样的商品供应保证了居民多样性的需求,性价比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消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居民购买力欲明显增强。

③、扩大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推动消费新增长点形成2014年,我国扩大消费政策总基调不变,但更加注重短期刺激消费与长期培育新的增长点相结合。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相续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从全局发展与长远利益出发,在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新增长点培育方面挖掘潜力。信息、环保和健康养老消费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和生产效率,而且具有绿色低碳特点,成为扩大消费需求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推手。

2、不利因素

①、消费市场支撑后劲不足

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国际国内需求不足,钢材、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销售低迷;二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刺激消费的优惠政策进入空挡期,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小排量汽车免税、节能补贴等政策停止执行;三是受收入和价格因素的影响,消费信用不足。

②、政策端因素使消费空间受限

受政策因素影响,“三公”(集团)消费支出明显减少,高档烟酒、礼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幅度下滑,中高端餐饮经营持续走低,进入转型调整期。同时,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光盘行动”等消费观念的全面兴起,致使中高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很显然,政策端因素与消费观念转变对高中端消费场所和消费品销售冲击颇大。

③、网络购物加剧了消费流失

近年来,由于网络购物方便、快捷,价格远低于当地实体店,且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交易,享受送货上门服务,这一时尚的购物方式已迅速普及蔓延,倍受消费者喜捧。网络购物改变了人们的购买模式和消费行为,网购商品消费呈逐年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分流了相当部分消费群体,抢夺了传统店铺零售行列的份额,冲击了本地消费品市场,造成大量消费资金外流,这对我们网店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稳定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1、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加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前提和基础是增加居民收入。首先必须增加就业机会,通过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

进城;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步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为重点,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2、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保障体系

经济发展为社会事业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事业反过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的需求越来越高,完全可以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保障是扩大消费的有力支撑,我国居民消费率之所以长期偏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对消费持保守谨慎态度,如果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了,人们没有了后顾之忧,银行庞大的居民储蓄将转变为巨大的现实购买力,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问题就能够尽快得到扭转。

3、做大做强旅游业,促进消费市场发展

麻阳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已初具规模,我们要依托自身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抓住“长寿”这一品牌,打造“苗都”、“寿乡”生态旅游名县,促进消费增长。要加快西晃山、长寿谷、长河小镇等景点的开发建设力度,尽早融入大湘西和武陵山旅游圈。实践充分证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而且能拉动外来消费的快速增长。因此,要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对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

4、积极培育规模企业,提高限上占比

要加强对限上企业的培育,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总量和比重,增强辐射力,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持续增长提高基础保障。积极培育壮大限下企业和个体户,鼓励支持大个体成长为法人企业,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促进个体转型升级的措施和优惠政策,消除个体怕麻烦、怕露富、怕交税的思想,引导达到限上企业标准的个体转为法人企业,纳入统计范围,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新的规模增长点,提高我县限额以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为消费品市场提供增长保障。

5、加快住餐企业创新转型,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要合理规划高端住宿餐饮项目,积极引导高端住餐企业调整经营方式,向大众化、特色化方向转型,把由政策刺激的发展模式转为内生增长模式,从原来的“靠公款消费”到“走亲民路线”,尽快化解公务接待消费巨减带来的冲击,使增长更健康、后劲更充足。

四、下半年形势判断及全年预测

篇6: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一、主要行业生产实现增长

上半年,规模以上冶金工业所涵盖的13个小类行业中,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规模最大的两个小类行业中,钢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增速比冶金工业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

9.2个百分点;铁合金冶炼业增加值增长6.7%,增速比冶金工业高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金属结构制造业增长42.5%,增速比冶金工业高37.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4.2个百分点。

二、七成主要产品增产

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统计的主要冶金工业产品中,七成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粗钢产量941.61万吨,同比增长9.0%;钢材940.63万吨,增长5.9%;生铁882.30万吨,增长5.3%;石墨及碳素制品100.59万吨,增长12.2%;铁合金148.32万吨,增长0.8%;铁矿石原矿537.00万吨,同比下降0.4%。

三、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偏低

篇7: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一、国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同比减少,其它企业利润增长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利润82.87亿元,同比减少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57.26亿元,减少3.2%;集体企业实现利润8.24亿元,增长11.1%;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利润3.92亿元,增长10.1%;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74.68亿元,增长6.0%;其他内资企业实现利润98.01亿元,增长8.0%。

二、28个大类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效益继续下滑

在规模以上工业40个大类行业中,39个大类行业整体实现盈利,其中28个大类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是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实现利润63.87亿元、57.26亿元、56.05亿元、48.08亿元和36.65亿元,这五个行业共实现利润261.91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39.0%,比1-5月降幅收窄2.3个百分点,拉低全省利润增速6.0个百分点。

三、中小微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篇8: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中国电力行业运行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运行报告中国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运行报告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通讯篇

中国电信行业运行报告中国通信设备行业运行报告

制造篇

中国家用电器制造行业运行报告中国船舶行业运行报告中国汽车行业运行报告中国造纸行业运行报告

化工篇

中国化工行业运行报告中国化学纤维制造行业运行报告中国塑料制品行业运行报告

轻工篇

中国橡胶制品行业运行报告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冶炼篇

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报告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报告

饮食篇

中国农副食品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运输篇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运行报告

房地篇

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行报告

医药篇

篇9: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2014年1-7月份,开封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2%)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从相关指标看:1-7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为37.25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5.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13.0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550.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9%)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总量居全省第15位。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93.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3%,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5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7.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9%)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总量居全省第6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7月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CPI)环比上涨0.1%,比上年同月上涨2.1%;1-7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

1.9%,其中衣着类、居住类、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七升”,分别上涨3.6%、2.5%、2.2%、2.1%、1.1%、1.0%、0.4%;烟酒类“一降”,比上年同期下降1.9%。

公共财政预算收支1-7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5%)7.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总量居全省第10位。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119.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总量居全省第12位,增幅居全省第6位。

篇10: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省邮电通信业务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0.05亿元,同比增长19.9%。

一、邮政业务保持高位运行

上半年,全省累计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8.31亿元,同比增长38.4%,比上年同期提高17.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累计发送包裹121.02万件,增长19.6%,订购报刊杂志数3.59亿份,同比下降0.5%,其中报纸和杂志分别订购3.33亿份和0.26亿份。

二、快递业务蓬勃发展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实现业务量10174.98万件,同比增长54.0%,位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一位;其中同城累计投递1324.97万件,增长33.3%,异地累计投递8645.23万件,增长56.0%;国际及港澳台累计投递204.77万件,增长184.3%。

三、电信业务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篇11: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少有困难局面,全省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及时提出止缓回稳促增工作方针,出台实施一系列精准有力政策举措,全省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止缓初见成效,回稳促增仍需努力,实现全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609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1%,比一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38.0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3027.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完成2731.94亿元,增长7.7%。

一、农业

全省夏粮总产为26.03亿公斤,增长12.3%;平均亩产253公斤,为历史新高。生猪出栏349.4万头,增长6.2%;牛出栏20.3万头,增长7.7%;羊出栏215.1万只,增长5.6%;家禽出栏3313.7万只,增长4.1%。猪牛羊禽四肉产量37.5万吨,增长

5.3%;禽蛋产量32.5万吨,增长4.3%;牛奶产量39.5万吨,增长8.1%。

二、工业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全省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五升四降”。煤炭、发电量、钢材、水泥、氧化铝产量分别增长2.0%、0.1%、9.3%、0.5%、7.6%;焦炭、生铁、粗钢、原铝产量分别下降3.6%、1.4%、0.3%、12.2%。上半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899.3亿千瓦时,增长1.4%;其中工业用电量715.6亿千瓦时,增长0.7%。太原铁路局铁路货运量3亿吨,增长6.1%

三、固定资产投资

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2.6亿元,增长18.3%,较1-4月份、1-5月份分别回升3.9、1.4个百分点。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46.1、1640.0、1846.5亿元,分别增长47.4%、13%、20.2%。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0.6亿元,增长6.4%。

四、消费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8.2亿元,增长11.8%,比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2206.9亿元,增长11.6%;乡村421.3亿元,增长12.5%。

五、进出口

上半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63.1亿美元,下降14.2%。其中出口30.9亿美元,下降13.1%;进口32.2亿美元,下降15.2%。

六、财政

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收入1003.1亿元,增长3.5%,比1-4月份、1-5月份分别回升4.3、0.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支出1350.7亿元,增长8.3%。

七、金融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630.6亿元, 比年初增加136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993.9亿元,比年初增加922.4亿元。

八、物价

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6月份当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1%;6月份当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

九、城乡居民收入

根据一体化住户调查,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2元,增长9.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2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2元,增长12%。

十、转型发展

上半年,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5.5%、49.7%和44.8%,与一季度相比,一产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全省民间投资完成2059.4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5.2%,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非传统产业投资完成852.4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51.4%,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

篇12:2024年1-6月湖南省怀化市农业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全省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2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4.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992.8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420亿元,增长6.9%。

一、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1.农作物长势良好,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162.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目前全省农作物长势良好。上半年,全省蔬菜产量130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1%。上半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85.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其中猪肉产量101.2万吨,增长2.3%;全省禽蛋产量120.7万吨,下降2.1%。上半年,全省生猪出栏1229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6%;生猪存栏1310.8万头,下降3.1%。上半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为24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

2.工业生产基本平稳,装备制造业领跑工业经济。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3%。从企业性质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0.5%,集体企业增长6.7%,私营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9%。从产品产量看,在重点监测的102种主要工业、能源产品中,59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全省发动机产量增长23.4%,汽车产量增长20.5%,钢材产量增长6%,生铁产量增长8.1%,粗钢产量增长8.5%,焦炭产量增长2.4%,铁矿石原矿产量增长8.5%,原油加工量下降8.5%,柴油产量下降10.4%。从产品销售看,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2%,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67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从企业效益看,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87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63.2亿元,增加222.1亿元。

从四大支柱行业看,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长10.7%,高于全省水平2.4个百分点,增幅居四大支柱行业之首。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6.3%,汽车制造业增长15.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7%,金属制品业增长11.7%。上半年,全省冶金工业增长9%,农产品加工业增长8%,石化工业增长3.9%。

3.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回升,建设项目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5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从三次产业看,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5430.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完成6989.3亿元,增长12.3%。从经济类型看,上半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28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民间投资9112.9亿元,增长19.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733.3亿元,下降13.2%。从建设资金到位情况看,上半年,全省本年到位资金147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503.5亿元,下降14.3%;国内贷款到位2099.3亿元,增长8%;自筹资金到位11004.3亿元,增长25.1%。

上半年,全省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77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增幅高于1-5月1.8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0.6个百分点。建设项目投资的贡献率由一季度的64.9%提高到上半年的89.1%。从新开工项目看,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比上年同期增长4.1%,增幅高于一季度19.6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54个,增长26.8%,完成投资2592.4亿元,增长39.8%。

4.市场消费稳步提升,主要零售商品保持增长。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3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从城乡看,城镇508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乡村547.8亿元,增长18.9%。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503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餐饮收入605.4亿元,增长10.4%。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看,上半年,全省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0.6%,中西药类增长1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1%,汽车类增长11.1%,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增长10.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8.2%。

5.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利用外资规模扩大。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7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出口总额3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4%;进口总额273.7亿美元,增长13.6%。在出口总额中,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7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加工贸易出口109亿美元,下降6%。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74.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08亿美元,下降0.5%;民营企业出口122.7亿美元,下降4.5%。从主要出口市场看,对东盟出口5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对日本48.3亿美元,增长1.1%;对欧盟出口39.9亿美元,下降0.2%;对美国出口33.8亿美元,下降2.1%。从主要出口商品看,农产品出口25.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2.9亿美元,增长9.3%;机电产品出口1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8亿美元,下降0.2%。

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5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

6.财政收入保持增长,金融信贷规模扩大。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1396.5亿元,增长5.6%,非税收入492.3亿元,增长8.6%。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13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营业税311.4亿元,下降4%;企业所得税149.9亿元,增长4.8%;个人所得税40.5亿元,增长11.3%;房产税40.5亿元,增长18.1%。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

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677.9亿元,比年初增加188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836.5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870.4亿元。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219.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5.2亿元。

7.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收入增幅快于经济增长。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实际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实际增长11.5%,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

8.消费价格保持稳定,生产价格降幅收窄。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7%,涨幅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比上年同期上涨2.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1.5%。

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1个百分点。

9.用电量、货运量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002.3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7%,其中,工业用电量743.1亿千瓦时,增长4.1%。从工业门类看,采矿业用电量75.6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6%;制造业用电量514.7亿千瓦时,增长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用电量152.8亿千瓦时,增长5.4%。

上半年,全省货运量10041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5%。其中,铁路货运量9810万吨,下降3.8%;公路货运量84072万吨,增长9.3%。港口货物吞吐量525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9%。

二、下半年全省经济运行走势分析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依旧不乐观。世界银行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2.8%,比之前的预计下调了0.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认为,受美国的极端恶劣天气、乌克兰危机、中国经济再平衡以及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政治纷争、结构改革进展缓慢和产能限制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全球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低于先前的预期。从主要发达国家看,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由2.8%下调至2.1%,日本由1.4%降至1.3%。从主要发展中国家看,中国由7.7%降至7.6%,俄罗斯由2.2%降至0.5%,巴西由2.4%降至1.5%,印度由6.2%降至5.5%。世界银行表示,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在2014年晚些时候逐渐加速,而高收入经济体增长加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推动力。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全国经济有望实现稳中向好。今年以来,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从目前情况看,成效已有所显现。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增幅与一季度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高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高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增长0.9%,高于一季度4.3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扩大内需、稳定外贸增长、吸引民间投资、加快简政放权、促进就业创业、减轻企业负担和实施金融定向调控等一系列政策的深入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将有所显现,全国经济有望实现稳中向好。

从省内经济形势看,全省经济将在需求的推动下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一是投资需求有望实现稳步扩大。前5个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到12.5%,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上半年增速已经略有提高,为13.1%。下半年,随着加大有效投资、合理投资,随着通过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进而实现投资结构的整体优化和投资效益的稳步增长,投资在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二是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以来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基本呈上升态势,其中,6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5月份0.7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增势强劲。下半年,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全省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三是外贸出口有望好于上半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增速有所波动。1-2月为3.1%,3月份为14%,4月份为-18.7%,5月份为-6.5%,6月份为9.2%。下半年,随着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措施的落实以及一些新兴贸易业态的发展和提速,外贸走势可能优于上半年。

综合看,下半年在国家各项微刺激政策逐步见效,全国市场需求不断好转以及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有利条件支持下,全省经济运行有望逐渐回暖,进一步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三、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较大。为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发展,变下行压力为发展动力,应客观、辩证的认识分析当前全省经济形势:一是辽宁经济仍然属于速度效益型,发展速度对于全省经济至关重要,因此,“稳增长”是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举措。二是当前全省经济处于转型期,加之长期困扰全省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未彻底解决,因此,“调结构”是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之举。三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相辅相成。一方面,立足当前“稳增长”是为了给“调结构”争取更多的时间、空间;另一方面着眼长远“调结构”是为了更加稳定的增长。“稳增长”和“调结构”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发展”——这个解决辽宁一切问题的关键。为此,全省上下应在改革、市场和民生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一)主动作为——下好“改革”这个先手棋

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有关部门应该主动作为,坚持改革先行,以更大的改革红利激发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深入实施登记制度改革,不断增加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维护好、发展好、落实好认缴登记制,坚决停止省和省级以下设定的企业登记前置许可审批和备案。二是继续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职权和审批事项,重点取消对投资创业就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加速清理各类变相行政审批。三是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不得实施审批,实现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逐步做到负面清单之外的事项,由市场主体依法自行决定,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

2.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一是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各项农业补贴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二是积极稳妥推进金融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和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三是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充分借鉴先进省市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的先进做法,制定出台符合辽宁实际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国资国企改革办法。深入研究和准确定位国有企业的功能性质,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3.又紧又细又实地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果。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决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各项政策措施的牵头部门要对政策落实负总责,参与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应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要加强绩效考核和督查督办,重点针对落实进展缓慢的工作,查找原因、提出对策,明确和强化责任,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

(二)顺势而为——打好“市场”这张王牌

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中心打造竞争新优势。

1.不断提高各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发挥大企业创新骨干作用,着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能。合理确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两头发力,组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创新联盟,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增加研发投入,尤其要注重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把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广到更大范围,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量。

2.积极扶持传统优势行业企业。一是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装备制造业企业重点突破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等重大技术,加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形成激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长效机制。二是促进冶金、石化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培养品牌等方式,逐步提高冶金、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整合资源,逐步在一定范围内构建起一个结构合理、流通顺畅、功能明确的冶金和石化产业体系。

3.扶持新兴行业企业快速发展。一是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依靠现代市场体系培育新兴产业。实行负面清单的市场准入方式,赋予在负面清单以外的各种行业、各类企业相同的国民待遇和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加强功能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于符合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经济活动,无论何种行业、企业,都予以支持。综合运用规划、财税、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配合市场进行调节,保证新兴产业的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的供给。二是依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优势,促进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着力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机制,顺应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培育一批能够围绕装备制造业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开展增值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与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协同发展。

(三)奋发有为——兜住“民生”这个底线

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应该与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一致,经济发展要与民生改善同步,落实好各项既能惠民生又能促发展的举措。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一是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建设。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要在大规模改造棚户区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将非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纳入统一改造范围。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薄弱环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强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2.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一是增加服务业载体,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依托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批发、配送、电商紧密结合的各类商品市场,充分发挥商品市场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的能力。二是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抓好信息消费、养老健康消费、绿色环保消费等新增长点,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探索在大中城市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健全农村生活服务网络,扩大服务消费范围。

上一篇:教育督导评估表态发言稿下一篇:四年级防火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