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小学卫生室工作制度

2024-05-10

凤山小学卫生室工作制度(精选5篇)

篇1:凤山小学卫生室工作制度

垫江县凤山小学校

卫 生 室 工 作 制 度

一、学校卫生人员应在校长的领导下,为全体学生服务,每学期初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期末做出工作总结。

二、做好学校卫生档案内容的填写。

三、定期组织学生体格检查,对学生发育和健康状况做出比较、评价和分析,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四、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做好教学、体育、劳动、设备、环境、饮食、饮水及个人等各项卫生监督监测。

六、积极开展近视、沙眼、肠道蠕虫、营养不良、贫血、龋齿及牙周炎疾病等学生常见病的防治。

七、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蔓延,负责学生预防接种和组织工作。

八、做好学生常见疾病和一般外伤的治疗救护或转诊工作。

垫江县凤山小学校

卫 生 监 督 制 度

1、学校环境卫生,每天做到一查一记录。

2、在防近工作方面,每日的眼保健操由任课教师监督做好,并且有值日校领导每日两次巡视的制度。

3.定期检查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的卫生安全状况和措施,实行体育义务督促。

4.对学校生活用水的水源、供水及饮用水卫生实行监督。

5.对食堂食品卫生状况、食品的加工、贮存、供应条件及管理饮食从业人 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督。

6.学校卫生设施的设置及管理,环境卫生状况的管理。

7.学校学生传染病管理及防治措施。

8.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措施及实施情况。

垫江县凤山小学校

校医(保健教师)岗位职责

一、校医在学校及幼儿园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受地方卫生部门指导。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每学年要制定学校卫生计划,年终总结。

二、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健康卡片和保健档案,并根据健康情况提出保健措施,进行保健指导。

三、经常对师生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按时组织好各种预防接种工作,做好学生卫生保健、体质检查。卫生宣传、卫生检查等工作。

四、重视学生近视的预防与治疗,制定学生视力保护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眼保健操情况,保证眼保健操质量。

五、负责对学生突发病、意外伤害事故的紧急救护,及时护送危重病人到医院医治。

六、定期对教室、卫生区、食堂进行消毒卫生检查,搞好校园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流行,做好饮食、饮水卫生监管工作。

七、做好晨检、午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疫情报告工作,追踪学生及教职工因病缺课、缺勤情况,晨检、午检统计、分析和报告,及时全面掌握学校传染病发声情况。

垫江县凤山小学校

卫生(保健)室药品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有专人负责检查和保管。

2、对入库药品要按规定存放,帐目要清楚,做到帐物相符。

3、内服药和外用药要分开专柜保管,专人负责,及时锁好。

4、对过期的药物要及时清点、销毁。

5、妥善保管好药品。

6、对新进的药品要登记好购药日期、供货单位、品名、数量规 格、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和外观质量。

7、购药后复印好购药的发票。

8、保健室的药物用过后要有登记。

篇2:凤山小学卫生室工作制度

“三基三严”是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三基三严”训练,特做如下规定:

1、“三基”培训为全员培训,各科医生均必须参加。“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要将“三严”贯彻各项医疗活动及管理工作的始终。

2、各科室成立由主任为组长的考核小组,制定本科室、本专业“三基”训练计划、内容和考核标准。单人科室由医院考核小组制定训练计划、内容和考核标准。在“三基”训练过程中巩固和掌握已学过的基础医学专业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3、培训内容:各级医师必须掌握卫生部要求的相关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本专业的医学技能。

4、培训及考核方式:各科室考核小组负责“三基”训练工作,要求每年进行考核二次,并把考卷及考核成绩整理归档。以业务院长为组长的医院考核小组,定期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系统考核,督查各科室“三严”训练考核工作。

5、医院有针对性的进行急诊、急救知识的集中培训,以提高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水平。

篇3:凤山小学卫生室工作制度

本刊讯 11月10—12日,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一行8人来到河池凤山县开展扶贫支教活动,并与凤山县第一小学结为牵手学校,该校自此成为“滨湖蓝”学校联盟的一员。活动上,滨湖路小学校长王瑾作了《学校文化建设及特色发展》专题讲座,同行教师执教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示范课。滨湖路小学还为凤山县第一小学量身定制了校园文化微缩景观,提炼了学校文化特色亮点,同时确立了适合凤山县第一小学办学实际的校本教材内容及评价体系。

(左春燕 罗莹)

梧州市:圆梦“1+1”活动累计帮扶93个乡村教学点

本刊讯 日前,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蓬冲小学石涧分校迎来了圆梦“1+1”爱心小分队,该爱心小分队出资为该校添置了活动器材、教学设备,并预计平整、硬化校园800多平方米用于修建篮球场。据悉,2014年5月,梧州市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梧州日报社等联合发起了“圆梦1+1”爱心助学公益活动,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学校优化办学条件。目前,该活动共筹集爱心善款421.916万元,对该市93个教学点开展帮扶,送去爱心助学物资20万余件。(桂文)

玉林博白县:举办学校文化建构与特色学校创建指导活动

本刊讯 10月22—23日,玉林市博白县举办了学校文化建构与特色学校创建指导活动,邀请广西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到校现场指导。本次活动主要内容有: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各校特色项目核心文化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情况;二是进行现场评鉴,专家团根据各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整体评鉴该校特色文化建设推进的情况;三是进行深度座谈。活动中,各特色学校校长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专家们则针对各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黎家其 姚传旭 郑颖)

防城港上思县: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实施12年义务教育

本刊讯 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防城港市上思县将对在高中阶段就读的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为此,上思县加大了对高中教育师资、校舍、设备等的资金投入,预计三年内投入资金2 093.2万元,帮助高中优化条件,增强软实力,以更好地服务于12年义务教育工作。据悉,12年义务教育是上思县实施公平教育和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该县真正实现“无一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目标。(桂文)

百色那坡县:

让党旗映红边关校园

本刊讯 为了全面提升县域教育教学质量,百色市那坡县于2015年8月在全县教育系统实施了“边关党旗映校园工程”。据悉,该工程按照“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党员组织队伍建设、依法治校、特色教学提质增量、校园文化建设、爱心结对、廉政建设“六大工程”,并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深入推进“爱岗、敬业、奉献”三大主题教师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校党员教师的先锋带头作用,最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教育党建工作品牌,以推动全县教育升级发展。

篇4:凤山小学卫生室工作制度

2010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的支持指导下,我院按照年初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持续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加强重点位置、重点人群的监测和行为干预措施,确保全乡防治艾滋病工作正常开展。现将我院开展的防治艾滋病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关要求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切实抓好落实,加强宣传,并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共同做好我院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

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任务,只有掌握相关艾滋病的产生根源传播途径,才能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我院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宣传日深入各村各户,设立一个咨询、宣传点,广泛地向群众宣传了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并组织开展版报、专栏、集中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共培训全院医生、村医4次;服务群众70000余人;发放宣传单23500份;宣传小册:6734人;宣传画:67张;墙体标语:17条;出版专栏:6期;广告牌:18块;全年发现疑似病例5 人,建议其到上级医院复查、治疗;全年孕产妇共2099人,已检孕产妇2042人,检查率达97.3%,未发现阳性指征,达到上级要求任务。

一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院认真开展防治工作,对促进我乡艾滋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和困难;多部门合作机制需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不够高,宣传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

二、今后工作重点

高度重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动与协作,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共同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

篇5:凤山小学卫生室工作制度

及落实2011工作部署情况汇报

近两年来,我县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对医改工作的各项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按照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努力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基本做到病有所医,有效保障了全县人民健康,向着改革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卫生部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桂卫规财„2011‟30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核心指标体系‣要求,对医改重点改革任务的进展、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现将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和落实2011年医改工作部署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凤山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南麓,东与东兰县毗邻,南连巴马瑶族自治县,北倚天峨县,西与百色市的凌云、乐业两县接壤,是个内陆县份。全县辖8乡1镇,96个行政村,2个街道社区,1337个村民小组,2234个自然屯,行政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到 2010年底总人口21.27万人,系国家级贫困县。“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9年实施医改工作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 的指导和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凤山县卫生工作立足县情,抓住机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扬老区传统,发展农村卫生,使农村卫生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为凤山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的贡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至2010年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127个,其中政府办医疗机构县级4个,乡镇级11个,村级96个(其中标准卫生室23个),个体医疗机构13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床位467张,其中县级医疗单位238张,占50.96%,乡镇卫生院229张,占49.04%,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2.2张。全县已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单位为中心,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所)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我县实施,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县,覆盖率为100%。2010年,参合农民达169336人,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2540.5万元,参合率93.94%。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加大对非典、手足中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三网”建设。全县以乡为单位“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以实施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强医疗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中心卫生院产、儿科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顺产、难产应急处理能力。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县陆续实施完成了国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项目,国债和扩大内需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标准卫生室建设 项目,共11个,总投资5500多万元。五年来,还陆续更新添臵了一大批诊疗设备。目前,全县已拥有万元以上诊疗设备1000多台,其中,百万元以上的已有10多台,CT、全自动分析仪、彩超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已在县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医疗设施的投入,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提升了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一五”卫生计划指标基本实现。“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综合反映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指标:全面实现平均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71.2岁,到2010年提高到近74.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76.6/10万下降到2010年为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由2005年的2.13‰下降到2010年为0,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23.01‰下降到2010的5.9‰。传染病发病率由2005年的140.26/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20.89/10万。

二、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稳定城镇职工参保率。2008-2010年各全县城镇职工参保人均为8222人,参保率100%,均稳定在国家要求的95%以上。城镇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2008年为64.9 %,2009年为64.2 %,2010年为90.6 %,报销比例超过国家要求的60 %以上。

2、新农合参合率逐年提高。2008-2010年,凤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151556人,参合率85.33%;2009年159996人,参合率90.08%;2010年169366人,参合率93.94%,2009年和2010年均稳定在国家要求的90 %以上。

3.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 例2008年为62.7 %,2009年为62.8%,2010年为66.47 %,报销比例超过国家要求的60%以上。

4.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稳步推进。2010年实行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的卫生院11个,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比例54.55 %,达到2010年预计完成50%的目标。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截止 2010年12月,全县所有11家乡镇卫生院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100%。

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截止2010年12月,配备基本药物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1家,配备品种比例高于50%的2家,占18.2 %,比例高于66.67%(三分之二)的9 家,占81.8%;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100 %。基药销售额比例高于50%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1家,占100%;比例高于66.67%(三分之二)的 11 家,占100%;中药饮片销售额比例高于20%的基层医疗机构数3家,占27.3 %。按合同要求及时配送金额占全年申购药品金额比例高于50%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1家,占100%。比例高于66.67%(三分之二)的10家,占90.91%。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达标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仅拥有一所相当于二级规模的县级综合性医院。拥有1所及以上达标卫生院的乡镇6个,卫生院达标率54.5 %。拥有达标村卫生室的行政村23个,占行政村数的23.96%。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583人,卫生技术人员数494人,占84.7%;卫生院卫生人员数272人,卫生技术人员数234人,占比例86 %;村卫生人员数21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人,占3.8%。

全县拥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3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数1.8人。

全县拥有注册全科医师7人,每千人口全科医师数0.03人。3.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情况。截止2010年12月,全县拥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11家,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11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比例100%。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截止2010年12月,在全县范围内全部开展9类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项目之外省级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项(免费婚检)。全县城镇居民累计建档数0.91万人,建档率47.4%,达到40%的国家要求目标,其中:计算机管理率43.9%;农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数3.78万人,建档率20.29 %,达到20%的国家要求目标,其中:计算机管理率7.6%;35岁以上高血压病人数1.84万人,登记管理 0.14万人,登记管理率7.6%,规范管理0.13万人,规范管理率90.27 %,超过国家要求达到60%的目标;35岁以上糖尿病病人数 0.22万人,登记管理0.04万人,登记管理率18%,规范管理0.03万人,规范管理率75%,超过国家要求达到60%的目标。

(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截止2010年12月,全县累计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数5项。一是地中海贫血防治项目。二是艾滋病攻坚工程项目。三是2009-2010年15岁以下 人群应补种乙肝疫苗累计人次数2.82万人次数,实际完成40596人次,完成率 44%。四是2008-2010年住院分娩补助累计任务数0.52万人,实际补助人数0.48万人,完成率92.3%。五是2009-2010年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任务数0.28万人,实际补助1101人,完成率39.3%。

三、改革成就

(一)老百姓得实惠

1.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率逐年上升。2009-2010年,实行新农合医药费用即时结算。

2.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下降。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 21.66元,比试点前的2009年下降 6.32元,平均下降幅度为22.59%。

3.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下降。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486.57元,比试点前的2009年下降22.34 元,平均下降幅度为4.4%。

4.门诊病人次均药品费用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病人次均药品费用2009年为22.34元,2010年为16.53元,实施试点后下降了5.81元,下降26%。

5.住院病人人均药品费用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人均药品费用2009年为312.74元,2010年为270.8元,实施试点后下降了41.94元,下降13.4%。

(二)体制机构建设明显加强

1.我县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上升。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分别为171945人次、173210人次,试点后比试点前增加了1265人次,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长率为 0.74%。

2.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生素使用比例分别为32.12%、32.58%,试点前后基本持平。

3.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比例提高。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比例分别为34.6%、52.75%,试点后比试点前增加了18个百分点。

4.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下降。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收入比例分别为42.96%、26.44%,试点后比试点前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四、2011年医改工作部署落实情况

(一)强化领导,周密部署。2011年2月24日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县人民政府及时召开医改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并结合县情实际,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致安排,确保重点任务得到落实。

(二)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围绕2011年医改重点工作目标,我县对今年医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逐条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安排,明确责任部门,确保落到实处。

(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一是大力实施公共卫生项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稳妥推进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和健康教育机构建设,认真抓好应对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准备和处臵工作,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臵能力。二是抓好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和乡镇卫生院长公开竞聘制,制定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卫生管理县乡村一体试点工作。三是不断完 善基层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运行管理机制和财政综合补偿机制,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四是积极争取和实施卫生民生项目,不断加大卫生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和妇保院门诊综合楼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按要求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巩固提高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水平,抓好在职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基础,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五是扎实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强化项目规范管理和资金运行。进一步规范儿童保健技术服务,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落实,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儿童保健队伍的服务能力,提高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六是继续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扩大医保政策覆盖面和医保政策对象覆盖率,完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施方案,提高报销补偿水平,开展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试点,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强化督查。积极推进医疗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五、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医改工作运行两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自治区、市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及时抽调人员,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探索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乡村卫生服务半径大,村卫生室尚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村医疗设备陈旧短缺,卫技人员匮乏,影响卫生管理县乡村一体化改革整体推进。乡村医 生队伍老化,卫生服务能力的水平不高,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人才卫生队伍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配臵不合理。三是实施药品“三统一”工作,自治区上招标确定生产厂家、市上招标确定配送企业,部分常用药品配送价格比“三统一”前批发价高出几倍,群众意见很大。四是村卫生室的支持政策有待完善,主要集中在乡村医生身份待遇、养老保障、后继乏人等方面,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由于乡镇卫生院药品价格下降,原来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患者部分分流到乡镇卫生院,不仅使乡村医生的实际收入受到影响,而且也增加农村居民就诊费用负担。建议上级相关部门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加大卫生服体系建设投资力度,及时调整更换不合理的基本药物品种,完善相关卫生经济政策,结合各县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卫生管理一体化等涉及重大体制机制变革的改革试点,为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硬性政策支持。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现在医改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加大四项重点改革推进力度,积极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创造性,提高工作实效性,全力完成各项医改任务。

(一)认真做好医改中期评估迎检工作,针对自治区督导组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以基层为重点统筹推进四项重点改革 一是巩固和扩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进一步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力度,全面落实绩效工资政策,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在巩固覆盖面和参保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2011年三项基本医保(合)率稳定在90%以上,力争达到95%以上。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重点减轻群众门诊大额医疗费用负担。在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内全面实行“就医一卡通”服务。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整合医保经办管理资源,逐步解决重复参保问题。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控制作用。

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完善和落实基层卫生人才吸引和使用政策。

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监督考评机制,确保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督导

一是采取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对医改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系统、全面、客观了解医改进展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医改工作方案。二是结合近期医改任务,继续加大医改工作培训力度,确保改革不变形、不走样。三是加强对医改工作的调研,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予以解决,落实好医改各项任务。

(四)健全医改组织实施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完善医改考核制度,将医改考核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并通过媒体宣传、简报信息等方式进行通报。三是加强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平台,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四是健全监测机制。建立医改组织实施的动态跟踪和监测体系,完善医改信息月报制度,对改革的实施进度进行实时监控。

(五)营造推进医改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一下一篇:经典古代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