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部

2024-05-21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部(精选6篇)

篇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部

第三期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部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通 报 表 彰

12月14日上午,实习实训部在学校318会议室召开年终工作总结汇报会。参会的各片区管理老师,根据自己一年-1-

来的工作情况以及辖区学生的实习情况作了详细汇报。从6月份各实习队到岗至今,同学们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转变过程,表现大多令人满意。按照各片区管理老师年终总结会上的通报情况,经学校实习实训部研究,决定对以下表现突出的同学通报表扬。

江北一院实习生莫冬,在今年8月23日江北铁山坪发生特大山火时,该生于当晚8时在医院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奔赴一线,参加灭火及参与对受伤灭火队员的抢救。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上午9时,受到医院领导的称赞。

厦门中医院实习生颜中兰,热爱学习,热爱本专业。在参加该院组织的本院职工及各个层次的实习生专业理论考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万州五院实习生田平;梁平中医院实习生孔银;长寿区人民医院实习生罗学琴;黔江中心医院实习生苏江游;涪陵中心医院实习生谭晓艳;自贡三院实习生任立钊;四川省医院实习生旷黎;长钢四院实习生袁伟;大竹县中医院实习生林丽萍;大竹县人民医院实习生程江;邻水县中医院实习生谭清山;厦门174医院实习生徐茹;厦门第一医院实习生万久维;厦门中山医院实习生李天红、张艳;厦门思明医院实习生候向燕、鲁凤奎;忠县人民医院实习生周娟;开县人民医院实习生雷登见;巫山县医疗中心实习生何红莉;奉节县中医院实习生匡贵川;上述21名同学作为实习队干部,能

模范遵守学校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学习、对待工作主动积极,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并积极配合带教老师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病人,深受带教老师及患者的好评。

在实习岗位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体贴病人,表现突出的有万州五院实习生方艳容;万州四医院实习生骆平荣;附二院实习生范泉;万州区人民医院实习生朱维灿、官丽娟、杨莉;万州骨科医院实习生杨碧军;万州中西结合医院实习生刘金华。

忠县人民医院实习生余文静;开县中医院实习生付相前;奉节中医院实习生罗海琼;奉节县人民医院实习生张兴贵;石柱县人民医院实习生刘利、吴海蓉。

永川人民医院实习生吴松;永川中医院实习生刘丹;重庆二院实习生万玲;永荣职工医院实习生张治兵;自贡二院实习生唐定建;遂宁中医院实习生程军;潼南人民医院实习生胡贵春、唐雨春;大足人民医院实习生刘文香;合川人民医院实习生郑恩来、李燕;江津人民医院实习生方进秋;射洪人民医院实习生廖永美。

梁平县医院实习生曾小丽、张艺、冉珊、莫绍丹、甘霞、王楚林、张洪亮、谭形军;梁平中医院实习生余海容、任远丽、易馨香、陈英娇;涪陵中心医院实习生殷华、钱春桥、向国兰、邵国兵;长寿区人民医院实习生张海蓉、付绍林、徐友、王小花、陈菊平、魏娟、吴长青、何燕、胡小莲、刘彬、冯安琼、杨登菊;黔江中心医院实习生向以梅、杨关祥;黔江民族医院实习生何中义、余晓旭;南川市人民医院实习生张娇怀。

四川省五院实习生王月华、邓世梅;四川省骨科医院实习生张纪洪、冉柏林、秦伟、邹薇;八一骨科医院实习生杨赞美、谭海波、颜良;四川省人民医院实习生李相婷、罗嫒、朱词祯、陈晓华、杨希、崔昆、李霞、唐梅、樊先敏;四川省骨伤医院实习生夏永福;成都中医大附院实习生李珍平、蒋春花;德阳二院实习生林海军、刘琴、陈明纯;德阳中医院实习生沈双海、汪金玉;广汉市人民医院实习生杨继波、张宇、杨春梅、薛彩霞;绵竹市人民医院实习生刘婷婷、王红、何永鸿;长钢四医院实习生陈小芳、肖学赟、钟仁军;长钢三院实习生刘容、谢朝平、谢静;中江县医院实习生苏娟、田由静、周平。

大竹县中医院实习生徐毅、龚桂英、卜发琼;大竹县人民医院实习生张红;蓬安县人民医院实习生徐洋、赵兴;渠县人民医院实习生朱鑫莲;开江人民医院实习生姜未。

上述同学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虚心向老师求教,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热爱本专业,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多次受到带教老师和患者的表扬。希望全体同学向他(她)们学习,克服各种困难,遵

守医院的规定,按照实习计划,高质量的完成实习任务,争取评为优秀实习生,准备接受社会的挑选。

分送: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各医院,实习队。

篇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部

在秋高气爽的11月,我们迎着秋日的阳光,伴随着收获的季节,我校迎来了欢快精彩的校运动会。

一大早,全校师生就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有的安排场地,有的安放运动器材,有的为自己即将表演做准备,忙的不亦乐乎。

随着宣布运动会开幕式的开始,各个方阵都踏着整齐的脚步向主席台走来,他们个个面带笑容,昂首阔步,展现了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

当大会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时,整个赛场顿时热闹起来,加油助威此起彼伏。首先进行的是团体操表演,由学校五个系部分别进行,他们个个都展现了我校各

部的风

采。

团体操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各个赛事的进行。你看那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个快速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引得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无论选手是否获得第一,他们都会得到观众的赞美和鼓励,因为在观众的心目中他们都发挥出了运动员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他们都是赛场上的英雄

女子3000和男子5000是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它虽然不能像短跑那样令人兴奋激动,但是绝对比短跑令人感动。选手们面临的不止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它给我们的感受绝对比成绩丰富的多。

再看那田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那跳高跳远的运动员为了得到更高的成绩,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毫不放弃。参加铅球比赛的选手相互竞争,铅球越来越远。他们手中的铅球仿佛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许愿球,不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在第二天下午4点,进行的是闭幕式,在本次运动会中又有许多记录被打破了,运动员们再闯了辉煌。我系荣获“男子团体第一”等奖励。

运动会,展示的是学生的青春风采,考验体能与心理的具体实践,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体现的是个性与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所有运动员在本界运动会上赛出成绩,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的美好和辉煌。

篇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614亩, 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5.2亿元。建有适应现代化教学与管理的校园信息宽带网络, 图书馆藏书36万册, 电子图书34万余册。

学校设有4系2部2所5中心, 即医学系、中医系、护理系、药学系、公共基础部、医学基础部、高教研究所、中药研究所、基础实验中心、护理实训中心、临床实训中心、针灸推拿实训中心和药学实训中心。

学校紧贴城乡基层和社会需求, 打造优势专业品牌, 开设有医学类、中医类、护理类、药学类、医技类等18个高职高专专业。护理、中药、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

学校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生, 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在职教职工700余人。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50人, 博士、硕士143人, 双师型教师占75%。有76名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

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完善, 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 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与全国120余家二甲以上医院、大中型企业通过校院、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等方式建立了就业创业基地。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三峡、辐射两翼、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 以医学教育和卫生职业教育为主体, 为三峡库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已累计为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7万余名, 毕业生就业率98%。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 形成了技术创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相互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格局。近年来, 学校承担国家、市、区级科研项目41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900余篇, 编著出版学术专著及主编或参编教材140余部 (本) 。学校主办有《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并获得重庆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

学校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努力拓宽办学途径,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乌克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篇4: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部

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党总支、支部:

2008年,学校纪委按照上级纪委和学校党委的工作部暑和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和纪检重点,为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定了2008年工作计划,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中共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2008年工作计划

2008年1月3日

主题词:纪委工作

2008年

要点

抄送:校党委、中共万洲区纪委、万洲区教育工委纪委、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纪委

2008年12月30日

(共印25份)附件:

中共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纪律检查委员会二○○八年工作计划

2008年,学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在上级纪检、监察审计和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做好纪检、监察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为维护学校稳定大局,推动学校发展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和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纪律保证。

一、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教育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十七大精神,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和组织生活时间,组织党员、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深入学习贯彻新《党章》。党的十七大修改的新《党章》提出了一个总要求,突出了一条主线,深化了五项重点,2 强调了六大“着力点”,是一部高扬旗帜,与时俱进的党章,是一部充分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党章,是一部充分反映党的实践发展成果的党章,也是一部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制度创新的党章。必须深入学习、全面把握、认真践行。

(三)强化法制宣传教育。2008年是“五五”普法教育的第二年,积极协助党委切实搞好我校“五五”普法工作。

(四)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大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工作。

二、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廉洁自律

(一)落实《实施纲要》、加大防治力度。协助党委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实施纲要》、《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协助党委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任务落到实处。

(二)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切实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协助党委制定“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做好监督检查。

(三)维护党的纪律,确保中央、市委、区委与学校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四)开展警示教育,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结合案例和反腐败工作实际,请有关专家作警3 示教育报告,组织党员干部观看重大典型教育VCD光碟,结合身边案例组织党员学习讨论。

(五)学习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在党员、职工中组织学习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牢记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

(六)建立健全落实反腐倡廉的相关制度,将落实《实施纲要》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约束。

(七)收集整理各项党纪政纪廉政法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三、狠抓行业作风建设,规范职业道德行为

继续狠抓行业作风建设,规范职业道德行为。着力提高教辅人员、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一)教学、行政片区以抓师德师风建设为龙头,加大对教师、教辅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1、大力开展以《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为重点的学习教育活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教书育人。

2、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重庆市教委《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六不准”规定》以及学校《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稳定教学秩序,严肃教4 学纪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切实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禁止乱收费,杜绝部门(科室)和个人收费行为。

(二)附院片区以抓医德医风建设为龙头,加大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1、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护质量,切实制定行业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对行业作风建设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职责,实行量化考核,纳入目标管理。

2、充分利用政治学习、组织生活时间,大力开展以《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规为重点的学习教育活动。

3、切实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杜绝药品回扣和收受病人“红包”的行为。坚持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信息公示制度,实行费用一日清单制和费用查询等服务。

4、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采取限制药品、材料费价格和过度医疗,禁止“大处方”,减轻病人负担。

5、继续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纪委将根据卫生部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精神,对附属医院向患者提供的廉价、便捷服务情况和各项服务承诺的落实和兑现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6、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高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要以维护5 群众健康为中心,立足于“雪中送炭”,要在满足群众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方面作贡献。

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进一步督促贯彻落实《重庆市厂务公开条例》,协助学校抓好校务公开工作,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一)加大《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使全校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实行校务公开及有效监督的重要性。

(二)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从而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学校经济活动的重大事项都要严格按照“提出、审议、确定、公布、评议、反馈、整改”七个公开程序予以公开。

(四)切实履行监督职能,督促检查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

(五)坚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要自觉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五、认真处理来信来访,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维护信访者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和切实改进办信办案工作,严格依6 纪依法办案。

六、加强行政监察与审计工作

(一)强化对学校决策执行情况与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强化对学校重点工作与重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三)强化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业作风建设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强化审计监督,把好审计关。对各项经济活动、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财务收支等,严格按上级规定进行审计。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纪检监审能力

狠抓纪检监审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纪检监审干部的五种能力:即提高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力;提高对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的能力;提高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提高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权利的能力;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反腐败工作的能力。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制度,从制度上强化工作职责,增强责任意识。

(二)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注重理论研究,组织纪检干部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将理论研究用于指导实践。

(三)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深入科室、联系群众、秉公办事;强化纪检监审干部的政治、业务和法规知识的学习,提7 高纪检监审干部综合素质。

(四)进一步转变监督方式,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变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

八、极完成对溪口乡高山村党总支的结对共建帮扶工作任务,将帮扶措施中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篇5: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按照被调查学生的年级分层(大一、大二),在被调查学校的每个系(部)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参与调查,共计1 079人。

1.2方法

1)调查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包含被调查人一般资料及升学、就业意愿、升学选择等几个方面。由调查员现场回收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79份,回收有效问卷1 063份,有效率为98.5%。

2)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等描述性分析。

2结果及结论

2.1被调查者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学生中:男生649人(占60.5%),女生414人(占39.5%);大一学生共542人(占51.0%),大二学生共521人(49.0%);重庆市内共810人(占76.2%),市外共253人(占23.8%)。本次调查学生籍贯为农村的为75.6%,城市的为24.2%;学生自评学习成绩在前十名的为13.4%,良好的为46%,中等的为40%。

2.2升学选择

毕业后意向:升学的为57.5%,就业的为38%,未考虑的为4.5%。升学意愿:升学意愿强烈的有61.8%,一般的有28.9%,较差的有9.3%。愿意选择的升学方式:如果升学,被调查学生中选择“专升本考试”的有67.1%,“自学考试”的有13.3%,“对口单招或两年后考研”的有19.5%。选择升学方式的原因:认为“通过率高”的有17.8%,“学位承认度高”的有60.9%,“时间灵活、费用少的”有21.2%。从对被调查单位学生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医药高职专业学生有升学意愿的较多。大多数学生选择“专升本”考试,且认为通过“专升本”考试晋升后取得的学历认可度较高;在选择专业时和学校时,大部分学生优先考虑选择“就业率高的专业”的学校。这和医药类专科生的就业形势有很大关系。从医药类学生的就业来看,三甲医院大多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本科生到二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业,专科生主要面向基层就业;专科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因为其学历问题,很难得到“正式编制”。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却又面临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现实困境。如果能够解决专科生的“编制”问题或畅通其升学渠道,即能解决专科生就业问题,又能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问题。

2.3升学期望

理想学历:理想学历为“大专”的有3.7%,“本科”的有60.9%,“研究生”的有35.4%;

理想专业和所学专业相近度:理想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同”的有23.8%,“相近”的有48.2%,“相差较大”的有28.0%;理想本科的招生率:招生率在“5%以下”的有13.3%,“5%~10%左右”的有30.0%,“10%以上”的有56.7%;理想的升学考试内容:被调查学生认为理想的考试内容为“知识类”的为19.3%,“实践技能类”的为25.8%,“综合类”的为55.0%。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主要通过“技能考试类”和“技能考试+理论知识”的形式进行选拔。医药类专科生的人才培养和本科生不同,主要培养学生操作、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他们认为“技能类”的考试形式如果能够多加入到考试选拔当中,将更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而现今的选拔考试形式来说,医药类专科学生认为“考试难通过”,一个原因在于专科生的上升渠道窄,路径不畅通;一个原因在于专科生上升渠道中的考核形式和专科生的培养形式衔接不良。

2.4升学困境

被调查学生中不愿意升学的原因认为“就业难”的有15.9%,认为“考试难通过”的有75.9%,认为“对将来收入提升小”的有8.2%。升学中遇到的困难:认为“专业、考试通过率方面”较难的为63.5%,“年龄、经济方面”较难的为22.7%,“信心、思想方面较难”的为13.9%。被调查学生中认为自身优势为“专业对口”的有54.6%,“成绩较好”的有15.7%,“准备充分”的有29.7%。

另外,被调查学生中认为“影响高职学生升学最主要的三个因素”:“专升本考试”招生率低、考试难度大、专业不对口;升学渠道少;自主能力差。

3讨论

3.1改革“专升本”招生体制

在国家提倡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现行高职学生“专升本”招生体制和考试制度不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应用的教育理念。改革现行的高职学生“专升本”招生体制是必然的趋势。一是改革一次性录取制度;二是改革应试性录取,建立学分制录取制度。

3.2畅通高职教育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的渠道

国家在2010年颁布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逐步构建起“高职教育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教育体系,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观。由此可见,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贯是产业转型升级与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的必然趋势,是受教育者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强烈需求。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并将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可解决目前高职专科“招生难”和应用型本科“就业难”问题,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3.3以“专升本”为着落点,构建“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路径与模式的构建中,要以其人才培养的共同点“实践性、职业性”为主要点,共同设计“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形成衔接。尤其在应用本科阶段,要突破“重学轻术”的传统观念,坚持教育理性,规格定位上更强调技术性而不是学术性,培养过程更应强调实践性、实用性和产学合作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建军.专科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规格提升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6):87-90.

[2]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46-52.

[3]王应密.高职教育政策取向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江苏高教,2007(1):92-95.

[4]徐迭奇.发展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之我见[J].教育与现代化,2007(1).

[5]周国平.对“专升本”政策调整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07(4).

篇6: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部

我校从2006年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及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截至2013年7月, 共招收7届5 837名护理专业学生, 其中男生136名, 占2.33%。2009年至2013年共毕业护生3 931名, 其中男生86名, 占2.19%。历年数据表明, 男护生的招生人数在逐渐增加, 但毕业人数变化不大, 原因在于部分男护生到大二便申请换专业 (见表1) 。

1 男护生专业困惑的表现

1.1 年级越高男护生专业认同度越低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低年级男护生比较认同护理专业, 甚至是喜欢护理职业。一年级新生入学时间短, 且第一时间接受专业教育, 此时他们的思想比较稳定, 对护理专业认同度高, 对男护生高就业率充满希望, 没有受负面影响。

高年级男护生接触了更多的专业课程, 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加深, 加之学习压力大等原因, 对护理专业产生厌倦甚至排斥心理[2]。进入临床实习后, 男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且实习期间男护生多少都会经历性别带来的尴尬, 体验到护理工作现状, 致使其更加排斥本专业。据了解, 在实习期更多的男护生已经考虑或正在学习第二专业, 如会计、营销等。

1.2 毕业后从事护理职业的男护生越来越少

男护生就业需求极大, 就业率比女护生更高, 我校男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就被预定一空, 许多医院急救、外科等部门点名要男护生。男护生供不应求, 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男护生更是出现被抢订的情况。

但男护生的离职率同样居高不下。2009—2013年, 我校共毕业男护生86名, 从追踪调查结果来看, 毕业即转行的有46人, 而毕业两年后仍从事护理职业的男护生只有12人。2010届毕业生中男护生共有14名, 现在仍从事护理职业的只有两人, 其中一人因家族世代行医, 迫于家庭压力不得不从事护理工作, 另一人打算拿到其他职业资格证后马上转行。

2 男护生专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对护理职业的传统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是女性职业, 护理学校创办之初就拒绝招收男性。直到1957年, 美国军队护士协会才开始接受男性注册。现在社会上仍不太接受男护士, 认为护士应该是温柔、体贴、细腻的白衣天使, 与男生轰轰烈烈的硬汉形象格格不入[3]。实习期间很多病人都曾拒绝男护生的服务, 认为“男生毛手毛脚, 不能做好这么细心的工作”。

2.2 男护生对护理职业的偏见

从交谈中发现, 大多数男护生觉得细心、体贴、灵巧、和蔼可亲这些职业要求与传统观念中男性的刚强、冒险、大胆等特点不一致, 认为从事护理职业有失“男人味”, 这种性别观念给男护生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4]。更多的男护生觉得自己从事的是服侍人的工作, 缺乏男子气概, 觉得护士是女性职业, 男性应该当医生。男护生通常无法接受自己的专业, 别人问起自己的专业或职业时, 只笼统地说学医。另外, 男护生觉得在以女性为主导的行业中男性是没有前途的, 觉得很丢脸, 在世俗偏见压力下, 职业信念发生动摇。

3 消除男护生专业困惑的对策

3.1 将专业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现在大部分医学院校入学专业教育搞得很扎实, 因此, 这期间的护生专业认同度最高。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 新生对男护士的接纳度较高, 对护理职业充满好奇和信心, 如有男护生在大一立下誓言要获得南丁格尔奖。但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课, 往往忽视了专业教育。针对男护生, 专业教育应该贯彻整个学习过程, 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 可以安排专门的临床带教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使其尽快转变观念, 引导其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为荣, 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准确而理性的判断, 帮助其树立信心, 坚定职业理想, 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专业教育时应告知男护生, 男性从事护理职业具备较多优势, 尤其适合外科、急诊科、骨科、精神科等。男性心理素质好, 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临危不乱, 决策果断, 理性分析, 应变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较强, 不像女性容易慌乱, 因此男护士能很好地适应急诊科的工作。男护士还能较好地适应骨科工作, 其独立性强、依赖性小、身体素质好, 能很好地完成为卧床病人翻身、搬运骨折病人、为骨折病人进行牵引等工作。在手术室, 男护士能承担较大强度的劳动, 面对生命垂危病人或突发事件时, 能够沉着冷静应对[5]。另外, 男护士面临多种复杂人际关系时, 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局面, 进而解决问题。男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对新事物、新设备的接受能力更强, 在护理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方面更占优势。

3.2 给予男护生足够关怀, 帮助他们走出困惑

男护生生活在一个以女生为主的群体之中, 一个50人建制的班级, 最多有2名男生, 男护生内心难免会觉得孤单, 甚至觉得自己是这个专业以外的人, 是另类。据了解, 很多男护生无法融入班级, 不愿意参加系部班级组织的活动, 因为“那些都是女生的活动”。我校护理系高度重视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 有意让男护生加入学生会等组织, 一来让男护生有更多机会和教师接触, 更好地交流, 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排解压力;二来让男护生觉得在以女生为主的群体中, 他们并不被忽视, 相反他们也是重要的力量, 也可以有所作为。事实证明, 男护生在学生会等组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且有助于其认识自我, 认同专业。

同时, 辅导员、任课教师也应重视男护生的心理需求, 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辅导员在生活中多关心男护生,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班级的一分子, 多和男护生沟通, 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 根据其需求对班级活动或规章制度进行合理调整。专业课教师在课堂尤其是实验课中要多关注男护生, 引导男护生淡化由性别带来的尴尬, 强调男生学习护理的优势, 使其认识到护理专业对男性的需要。

3.3 宣传好模范榜样, 消除男护生心理阴影

做好就业前培训, 告知男护生现在男性从事护理工作是整个社会的需求, 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前途更光明, 激发他们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积极组织男护生到医疗单位参观学习, 并与优秀男护士进行交流, 分享工作的乐趣, 帮助其建立初步的职业认同, 加深对护理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在我国, 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护理专业, 并从事护理职业, 其中不乏优秀人才, 比如巴桑邓珠就是我国第一位获得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的男护士, 很多大型医院的男护士都已经成为护士长、护理部主任。让男护生尽早走进临床, 获得第一手职业信息, 帮助其消除自卑和顾虑, 使其不仅把护理看作一种职业, 而且作为自己的事业。

从服饰等方面完善男护士的职业形象。目前, 我国还没有男护士专用服装, 男护士多是身着医士服上班, 这对男护生的专业认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 护理行业必然需要越来越多的男护士, 为了稳定男护士队伍, 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男护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教育, 关心男护生的心理需求, 提高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 明确其职业优势, 使其愿意从事护理职业, 并以从事护理工作为荣。同时, 应让社会接受男护士, 摒弃对男护士的偏见, 帮助男护士缓解职业压力, 进而促进我国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岚, 蒋冬梅, 唐春炫.我国男护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6) :42-43.

[2]霍健梅, 胡宪法.我国男护士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护理学报, 2006, 13 (5) :22-24.

[3]杨泽刚, 王静.男护生入学后的心态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34 (4) :140-141.

[4]骆焕丽.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护士的现状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4) :413-414.

上一篇:慰问工作总结下一篇:入团申请书10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