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教育局举报

2024-05-02

驻马店市教育局举报(精选5篇)

篇1:驻马店市教育局举报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驻马店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驻马店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驻马店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57号)、《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食安办〔2011〕25号)的有关规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驻马店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受理、督办或直接参与调查处理的,发生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本办法所称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包括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及调查处理的违法案件。

第三条 食用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养殖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农业部门举报;食用畜产品养殖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畜牧部门举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质监部门举报;食品流通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餐饮服务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生猪屠宰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商务部门举报。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举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做好食品安全举报的受理、查处工作;对涉及多部门的重大案件,由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协调处理。

第五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首问负责的原则,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举报事项,并公布举报电话及其举报方式或途径,明确举报的受理范围。

第六条 举报下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属本办法奖励范围:

(一)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非法添加物,或未按国家有关药物安全使用规定使用的;

(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原料生产食品,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或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

(三)收购、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或向畜禽及畜禽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

(四)加工销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类,或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的;

(五)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混有异物、掺假掺杂伪劣食品的;

(六)仿冒他人注册商标,伪造食品产地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冒用食品生产许可标志或其他产品标志生产经营食品的;

(七)违法生产、加工、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

(八)未按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九)未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而私屠滥宰的;

(十)应取得而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

(十一)逃避检疫屠宰动物或出售、调运动物产品的;

(十二)其他涉及食用农产品、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第七条 举报人可以采取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当面陈述或者其他形式进行举报。

举报人应尽可能地向举报受理部门提供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具体人员、时间、地点、见证人等重要证据和调查线索。

举报人举报时应注明本人的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有关情况。

举报人可以匿名举报,举报时应提供一个六位数的身份验证密码和有效联系方式。

第八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不得推诿拒绝,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详细记录举报情况;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在24小时内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管部门处理,同时报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告知举报人。

涉及多个部门的举报,由首先接到举报的部门受理,并报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由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参与处理。

第九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所受理的举报。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0个工作日。第十条 受理举报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举报保密制度,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举报材料和记录。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将举报人姓名、身份、住址和匿名举报人的身份验证信息以及举报情况等公开或泄露。

第十一条 举报内容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调查属实且进入行政处罚程序的,应对举报人实行奖励。

第十二条 奖励额度按以下比例执行:

(一)能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详细违法事实、关键证据和票据,并积极协助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完全相符,按案件货值的3%~5%给予奖励。

(二)能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已掌握部分现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并协助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基本相符,按案件货值的1%~3%给予奖励。

(三)已取得部分重要证据,但未对违法事实进行直接核实,仅提供查办线索,未配合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大致相符,按案件货值的1%以下给予奖励。

(四)无涉案货值或货值金额无法计算,而举报的违法事实确实存在的,可视情节给予100元~500元奖励。

第十三条 每起案件的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最低不少于100元。按比例计算奖励金额不足100元的,按100元执行。

对举报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地下“黑窝点”、“黑作坊”等的人员,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举报人员,按奖励比例上限给予奖励。举报人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报当地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门审批,额度可以不受上述限制。

第十四条 举报受理部门负责为举报人申请奖励,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依据申请向举报人颁发奖金。奖励遵循以下程序:

(一)奖励申请。举报受理部门对举报事实调查确认后,以公函形式向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奖励标准和数额的申请,并附举报受理记录、调查笔录、处罚决定书、案件移送书等有关材料以及举报人联系方式、匿名举报者的身份验证密码。

(二)奖励审批。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收到同级有关部门的奖励申请后,依据本办法规定进行审核,在1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函告申请部门同意奖励,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退回申请部门并说明情况。

(三)奖励通知。申请部门接到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同意奖励函后,向举报人送达食品安全举报奖励通知书,并告知领取奖金的时间、地点。

(四)奖金领取。举报人自接到食品安全举报奖励通知书之日起3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以及食品安全举报奖励通知书办理领奖事宜,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按照举报人提供的有效支付方式支付奖金。委托他人代领的,受托人需持举报人授权委托书及双方有效证件。匿名举报的需核对身份验证密码。

举报人逾期不领取奖金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五条 对同一案件举报人只能奖励一次,不重复奖励。

两人以上共同举报同一案件线索的,奖金由举报人自行协商分配比例;协商不成的,由申请部门裁决。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时,由申请部门根据举报时间、举报信息准确程度等提出奖励意见。

第十六条 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由各级政府设立。

第十七条 市级举报奖励资金由市财政专项安排,专款专用,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奖励资金的使用管理,定期向市财政部门通报情况。

第十八条 举报人应对所举报的事实负责。对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下列情形不适用本办法:

(一)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人员的举报;

(二)负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或其授意他人的举报;

(三)假冒伪劣产品的被假冒方或其委托人的举报;

(四)属申诉案件的举报;

(五)其他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举报。

第二十条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况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奖金的;

(二)对举报线索未认真核实查处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泄露举报信息的;

(四)向被举报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第二十一条 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定期检查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执行情况,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二条 各级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畜牧等部门应依据本办法制定有关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实施细则。

篇2:驻马店市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为切实把“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做贡献”教育活动融入到人社部门自觉实践中, 体现在平凡岗位上, 驻马店市人社局注重在创新载体上下工夫, 在结合渗透上做文章, 在具体行动中见实效。一是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习日组织学习、讨论新时期学习雷锋精神的伟大意义, 在读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学雷锋精神中, 强化“四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教育, 培育良好社会公德心, 塑造团结、融洽、乐观、向上、活泼、和谐的人社形象, 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境界。通过开展学习活动, 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者, 在全系统逐渐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践行雷锋精神、人人争当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了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使全体公务员熟知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进一步提高全体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 切实做到坚持为民宗旨不动摇、求真务实不放松、清正廉洁不含糊、高效服务不懈怠, 引导和促进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朝着健康向上、奋发有为、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满意的方向发展, 使公务员职业道德成为公共道德、社会道德的模范, 成为优化社会风气的表率。三是开展了“责随职走, 职随责走”演讲比赛。通过开展演讲比赛, 促进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争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忠于职守、勤奋工作,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清正廉洁、艰苦朴素, 忠诚老实、实事求是, 刻苦学习、精通业务, 谦虚谨慎, 文明礼貌的模范。同时, 也增强了人社系统同志向先驱们学习、争当岗位先锋的责任意识, 激发了工作斗志, 为人社事业迈上新台阶积蓄了力量。

篇3:驻马店市教育局举报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推进,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今天,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配置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1. 对教育城镇化提出更高要求

教育城镇化是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推进器。当前,我国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岗职工再培训任务繁重,技能型、实践型人才长期短缺,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生物工程等关键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严重匾乏,财政、金融、法律、贸易和管理人才还相当缺乏,迫切需要教育系统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造就合格的专门人才。城市是现代经济和文化的枢纽,既是信息和技术的周转中心,又是现有或新增劳动力及专门人才的重要集散地,城市经济实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城市教育需要密切关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面向就业市场的实际,提高适应性。

2. 优质教育需求大增

以驻马店市为例,截至2011年底,该市城镇化率31.75%,新型城镇化建设正稳步推进。到“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超过42%。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了城镇教育的巨大需求。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包括他们的学龄子女转移到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居民也愈加意识到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质量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变得愈来愈迫切和旺盛,人们大多希望将其子女送到条件较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那些教育质量高的学校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重点校周围愈演愈烈的“学区房热”现象折射出普通百姓购买学区房曲线择校的无奈。

3. 政府对教育投入还需提高

政府是教育责无旁贷的投入主体。一般来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大小,既可以反映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反映出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但实际上,1993年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最高的是2008年的3.48%,远低于4%的既定目标,低于发展中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这一目标又推迟到了2012年。当前城镇教育已是超负荷运行,而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还在不断对其加码。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规划建设一批城镇学校以解决城镇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和当前利益,更应把社会效益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放在更重要、更优先考虑的位置。

4. 流动人口的增加需要更灵活的教育资源配置

大多数农民工是希望在城里留下来的,把家人接到城市居住、把子女接到城市就学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往往得不到地方政府足够重视,处于“边缘化”状态。现行针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只是规定了流入地的教育责任,没有规定流出地政府的财政责任,没有实现流出地的教育经费与流入地的某种联动。因此,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在财政上存在巨大困难。若是通过增加流入地政府的财政拨款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公立学校的上学经费,会给当地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流入地的公立学校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接纳能力十分有限。

5. 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公平问题亟需解决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某种偏差,导致好的资源和师资向城镇重点校、中心校相对集中,乡村中小学的生源和师资大量流失,形成了城乡之间的不小差距。驻马店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全市800多万人口中有60%生活在农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

虽然驻马店的农村教育投入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但是城乡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学校无论在财政投入的比例、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师资水平、师生比例都远远低于城镇。农村每个学生的平均教育经费比城市少。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是造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以权力为轴心的潜在资源配置方式致使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一些城区中重点学校和中小学中的名校获取了过多的资源。对于城区薄弱学校和乡镇,与城区重点校在师资队伍配置和生均教育经费方面相比还不在一个水平,校际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在危房问题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根据驻马店市2011年教育统计资料,农村地区危房比例较大,城区中小学危房较少,甚至没有危房,中小学危房问题还表现出了明显的县镇、农村差异,危房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和农村初中。2011年,小学危房率为5.9%,其中县镇为4.0%,而农村高达7.4%;初中危房率为4.6%,其中县镇为1.5%,农村为6.5%。从动态发展看,中小学危房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新一轮危房问题仍较突出。

虽然城镇化、集中和集聚是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但要减少不公平,只能靠更为有效的配置与转移支付,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而不能为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人为设置障碍,以保证城乡所有学生能至少享受到基本标准的教育。教育城镇化追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本身并不会加剧这种不公平。从现实来讲,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公平问题必须得到更好的解决。

6. 城镇教育资源短缺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城镇入学难十分突出。目前,驻马店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城区人口占比,主要是因为城市教育资源供应短缺,不能满足城镇化带来的教育需求。近年来,尽管通过迁建、扩建,集中力量基本解决了各县(市、区)城区大班额特别突出的问题,而小学、初中办学规模难以承受人口大幅增长带来的就学压力。为了缓解城区就学压力,教育部门不得不设置多重入学条件以减少入读人员;同时,通过将办公用房、多功能室等改扩建为教室和搭建板房、租借社会用房等途径,想尽一切办法尽力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但依然无法满足需要。为了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能够找到关系的就托关系或找人打招呼的场景比比皆是。每年每到开学前半个月,城区各中心校的中小学校长为了躲避来自方方面面打招呼和说情,住进宾馆,关闭手机。

二是超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但又有所抬头,大班额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小学45人以上、中学50人以上、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56人以上均属大班额,66人以上的班为超大班额。截至2011年年底,驻马店市城镇小学班额超过55人以上的有2 828个,占城镇小学教学班的44.6%,超过66人及以上的特大班额标准的班达到1 735个,占城镇小学教学班的27.3%。其中,城区74.1%的班额超过45人的国家标准,镇区40.1%的班额超过国家标准,城区特大班额占55.7%,镇区特大班额占23%;城镇初中班额超过55人以上的班有5 469个,占城镇初级中学教学班的87.1%,66人及以上的班达到3 760个,占城镇初级中学教学班的59.9%,其中城区超过80人教学班也并不鲜见。学校规模过大、大班额问题突出并有更加恶化的趋势。

三是教学网点分布不合理,交通拥堵十分严重。由于城区开发楼盘较多,新建小区基本没有建新学校,入住新建小区学生基本上到老城区就读,每到上学、放学时段,所有县(市、区)的城区学校附近路段都异常拥堵。

二、城镇化进程之中教育资源配置的出路

1. 构建公共型教育财政体制

所谓公共财政,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的政府财政运行模式。公共财政模式应当具有以下两个典型特征:一是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即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组织国家财政活动的主要目标或基本出发点;二是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即国家财政收支的安排,除满足国家政权机构的运转外,应主要集中于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产品方面。在公共型财政中,教育经费支出是其主要支出之一,为教育财政体制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激发民营资本的活力是对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补充。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政府对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同时运用公平竞争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开放、鼓励民营资本在教育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体系和政策等障碍,既可以缓解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压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过剩资本,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城镇化进程给民营资本提供参与公共产品的途径和方式,不仅能够扩大教育供给,增加教育的丰富性、选择性和竞争性,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效率。而且又反过来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2. 建立系统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要建立系统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这个法律法规体系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供给主体,明确各级政府在各级各类教育上的事权和财权,对于民办学校的产权制度给以明确的规定。其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保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贫困落后地区、社会弱势群体能够享有同等的、充分的权利。在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教育公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第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引导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3. 建立基础教育基准制度

制定基础教育底线标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治意义在于维护平等权利,维持社会稳定,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把建立基础教育国家基准作为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政策,保证所有学校都能满足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制定国家基础教育基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规定全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师生比、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最低标准;规定全国义务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经费总支出的最低比例;制定改造低于基础教育国家基准办学条件学校的时间表和责任主体;建立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修订国家基础教育基准的法定程序;与此同时,允许各地方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建立符合本地实际情况高于基础教育国家基准的基础教育基准和相应的目标、责任、调整程序以及监控办法。

4. 建立同一行政区内统一的教育财政拨款制度

在同一行政区内,对实施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以学生数为标准,实行均等化拨款制度,并在条件成熟时向农村基础教育拓展,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首先实行基础教育均等化拨款制度。为解决同区内不同学校间财政资源严重不均衡的局面以及义务教育阶段严重的择校问题,应取消重点校、非重点校的划分,对所有的公办学校一视同仁,以学生数为标准,实行均等化拨款制度。在当前,财政资源分配应向薄弱学校倾斜,以缩小学校间财政资源配置的差别。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从长远来说,应通过发展民办学校、提高民办学校的质量加以解决。

5. 挖掘存量教育资源潜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科学规划调整是城镇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首先,对城镇人口科学预测。针对当前城镇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根据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和一般规律,结合域内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人口转移的方向进度,分析城区人口数量在特定时段内的变动、人口密度、人口的城乡分布、外出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情况等。通过各个阶段人口变化,对不同层次就学人口数量进行科学预测,以此为基础调整县城各类学校的规模和布点,统筹安排中小学规划和建设。通过资源重组,优势扩张,彻底改变薄弱学校规模小、效率低、散点分布的局面,使城镇学校的建设逐步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农村大量的中小学合并,这就意味着一些学校消失,而构成学校的基础:校舍、场地、设备等就被搁置下来。如何处置和利用这部分相对“富裕”的教育资源,使之为县域经济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创办农民文化机构或者农民培训机构无疑是最为适宜、最为迫切、最为必要的措施。

摘要:城镇化所带来的一切变化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优质教育要求大增,要求政府对教育投资不断增长,极待解决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和短缺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制约。要建立公共型教育财政体制,建立系统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基础教育基准制度,控握质量教育资源潜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关键词:城镇化,教育资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陈金干.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18-20.

[2]谢家训.关于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9(3):31-35.

[3]张黎,余志君.城镇化进程中县域教育资源整合新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7(6):61-65.

[4]赵峰.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益贫式模式初探——以河南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94-97.

[5]万明钢,白亮.“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巨型学校”现象思考[J].教育研究2010(4):34-39.

[6]夏茂林.论和谐视阈下我国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与解决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5-6.

篇4:驻马店市教育局举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自我教育,减轻学业负担。李克强总理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可见,阅读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终身成就有很大的影响。我校实施的“书韵教育”是听书之美音,说书之情趣,读书之风度,写书之意味的教育。学校以“创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突破口,大力开展阅读教育,达成“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塑人格”的育人目标。此外,学校还积极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努力把我校建成“学生满意、家长赞赏、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

二、特色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要涵养成书韵之地

学校优化了读书环境。文化、德育、读书、心理、科技等主题走廊;好书推荐墙、书画墙、感动校园人物墙、名校学生励志墙;教育教学箴言板、名人书法展板;教师天地、我手写我心、小荷尖尖、书香致远、百家小讲坛、师生园地等系列文化景观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气息。改造了藏书室、阅览室,设置了三个活动图书角,分期推出馆藏优秀图书。统一配置书架,建成了班级图书角,定期借还图书,并在班与班之间“漂流”图书。利用大厅彩屏播放有价值、有品位的读书内容,争取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开辟一块心灵憩所。学生们在书香的熏染下,尽情分享阅读乐趣,真正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二)教师要培养成书韵之师

要求教师:阅读“教育专著、教育期刊杂志、学科书籍、各种优秀书籍”四类图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丰富人生。开展“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征文活动,定期推荐教师优秀读书笔记和论文。推出《教师必读书目》,每学期末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教学工作漫谈》《做最好的老师》《走进理想的教育》等著作,为教师点亮了一盏光明之灯。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为书韵教育的探索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支持。学校先后编制了《国学经典选粹系列》《名著导读系列》《菊花的栽培与养殖》等校本教材,为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学段阅读要求提供了指导和载体。

(三)学生要育养成书韵之人

我校充分利用走廊、学生储物柜门等空间,开展人手一张微型手抄报活动。根据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主题,定期更换。小小的一张手抄报,集学校的德育要求、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经验、书写、绘画、布局等诸多训练于一体,以小见大,既渗透了学校的办学要求,又开通了分享阅读感受的有效途径,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各班在规定的位置设计一块“书香园地”板报,由班级定期张贴“名人名言”“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等内容的文章,在班内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自身的教育力量。

注重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从“听、说、读、写、做”五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校园读书月活动。

听———春之声,响彻校园。充分发挥“春之声”校园广播站作用,开设众多读写栏目,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说———生之声,蓬勃校园。适时、得当、到位地策划丰富多彩的说之活动,“青春之歌献祖国”大合唱比赛,中华美文及经典诗词集体朗诵大赛、“我与书的故事”主题演讲比赛、“我与书的故事”读书报告会等,让充满蓬勃生机的少年心声滋养学生心田,培养其浩然正气。

读———书之香,盈溢校园。晨诵、午读、暮省全方位读书是常规活动,同学们诵读国学经典选粹,阅读古今。

写———生之心,提升校园。《学生天地》是我校的校报,分新闻通讯、苦乐年华、温馨港湾、人生无字书四大版面,近30个栏目。团委根据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点确定不同的主题,组织全校学生踊跃投稿,至今已出版20多期。各级各类的主题征文活动,学校都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并把参加情况列入班级考核中。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比赛,往往是全员参与,表面上看起来比较麻烦,实际上学生大受裨益,间接地营造了书香氛围。利用好师生读书学习的展示园地,促进师生读书活动持续发展。

做———菊之魂,凝练校园。如果你在金秋时节来到校园,就会看到走廊里、厅台中、窗台上摆放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紫的如梦、黄的似金的各式各样的菊花,它们都是学生参与栽种的。这项活动分四个阶段:种菊、赏菊、咏菊、写菊。同学们亲手栽种菊花,美化环境,净化心灵。在欣赏花开满园的同时,广泛搜集历代文人墨客歌咏菊花的诗词歌赋,相关故事,了解菊花不畏严寒、展现自我的精神。学校还组织教师编写《写菊》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传承菊花精神,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评选出写菊优秀习作,在学生习作园地中展出,学生能在课间驻足欣赏,交流借鉴。

(四)家庭要润养成书韵之源

为了使书韵教育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学校采取了民主化、科学化的精细管理。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大力倡导亲子阅读活动。假期向家长发放亲子阅读卡,要求家长每天和孩子共读30分钟。召开家长会,请学校专职图书管理员指导家长们学习大连市少儿图书馆电子图书的使用方法,学会电子阅读。将读书活动推向家庭,向纵深发展。每年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召开校园读书节表奖大会,对在各项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家庭进行集中表奖,并授予“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称号。在期末家长会上,将各类优秀读书活动成果展示给广大的家长,家校联手,共同育人。

三、特色成果与经验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阅读已成为三十七中学师生共同的精神需求。师生的写作兴趣、能力不断提高,各种文学社团活跃且富有成效,每年有诸多作品在各级各类征文活动中获奖,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校刊出了系列师生文集:《师爱如歌》教师参观普市特教学校感悟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班主任文集、“我与书的故事”班级作品集、《行走在书香之路上》学生优秀作品集、各班优秀书香园地版报集、《生在红旗下》优秀国旗下讲话集、《春华秋实》优秀广播稿集、《我手写我心》学生优秀读后感文集等。

篇5:关于驻马店市农机工业的思考

1 历史与现状

(1) 驻马店市农机工业起步较早, 20世纪70年代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工业除各县农修厂、机械厂外, 还有驻马店地区柴油机厂、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厂和驻马店市机械厂等30多家。在担负部分农业机械修理外, 还制造了大批农具及排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

(2) 20世纪80年代,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农村形成了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格局, 大部分农业机械修理厂关、停、并、转, 一些私人企业、民营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应运而生, 逐步发展, 田间作业机具的生产已能满足驻马店市农业生产的需要。鼎盛时期, 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厂生产的系列轻耙、中耙和重耙, 驻马店市机械厂生产的2BX系列谷物播种机、2BJ系列半精密播种机、5T-70型脱粒机以及驻马店市喷灌机厂生产的喷灌机、遂平农业机械厂生产的铡草多用机等, 均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农业部重点推广机型, 其中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厂生产的圆盘犁、圆盘耙已出口到非洲。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农机化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阶段, 驻马店市一些国有农机企业亏损严重, 陷入困境, 个体企业分散经营, 实力不强, 驻马店市农机工业逐渐衰退萎缩, 滑坡明显。驻马店市现有农机生产企业近40家, 基本上是民营或股份制, 而且都是微、小企业, 生产的产品有三轮汽车以及耕整、播种、收获、植保和排灌等田间作业机械11类100多种。其中, 汝南县广源车辆厂、西平县奥发机械厂和正阳县正发机械厂等8家企业生产的深耕犁、翻转犁、旋耕机、秸秆还田机、花生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等, 已列入2008年政府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但在市场竞争中并没有明显优势。目前, 驻马店市农机工业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客观需要, 巨大的市场容量与弱小的农机工业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2 存在的问题

(1) 企业自身。 (1) 产品结构。驻马店市农业机械产品在品种和适用性上存在着明显缺陷, 如结构分散, 小型机具型号繁杂, 植保、收获、农副产品加工和畜牧等机械产品很少。另外, 产品过剩与短缺并存, 表现为生产的低档产品多、高端产品少, 小型机械配套机具多、大中型机械配套机具少;在重点农业机械产品中, 引进技术多, 自主创新的品牌少。 (2) 产品性能。由于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加工精度低和工艺性差, 驻马店市大多农机具的制造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从产品质量上看, 农机具作业的可靠性水平相对较低, 因制造技术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约占60%。驻马店市与外地农机制造业的差距主要在成本和工艺上。山东省等地企业专业分工细, 一个企业只生产1种零件, 这样成本低、工艺精。驻马店市大多农机企业除标准件以外, 零配件大多由自己生产, 同外地企业相比, 配件成本要高10%左右。 (3) 企业间各不相通, 封闭落后。大多数企业形不成生产规模, 大而全、小而全情况十分普遍, 企业很难向集团化、专业化迈进。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国营企业走出的厂长或技术人员, 工人基本是本地农民, 很少和科研机构挂钩, 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少, 缺少对市场的预测和把握能力, 生产盲目性大。由于农机企业工作环境较差, 生活待遇偏低, 不仅留不住现有的技术人才, 而且也使农业机械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望而却步, 许多农机企业甚至没有一个本科生, 连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也很少。由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少, 科研力量薄弱。

(2) 外部环境。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机生产企业重视程度不够。驻马店市虽然是农业、农机大市, 但政府只重视农业生产, 不重视农机工业生产, 农机生产企业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二是融资困难。融资是当前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由于农业机械企业多是小规模生产, 资信差, 缺乏抵押或担保能力等, 因而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成。农业机械企业缺乏像农机工业协会那样的联合体,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持。

3 机遇与发展

(1) 法律环境改善。 (1)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2004年11月1日起《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 标志着我国的农机化工作从此进入了依法促进的轨道, 用法律形式确立了农机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在农机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明确了国家将采取扶持措施促进农机化发展, 使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 更好地引导和规范了农机工业的发展。 (2) 2006年1月1日, 《农业税条例》废止, 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从此农民种田不再纳税, 使农民减负增收, 种粮积极性高涨, 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旺盛。 (3) 2006年10月31日,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发布, 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地位和农民对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权利, 这有利于农民依法设立合作社, 保护农民利益。

(2)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2004年以来, 国家连续6年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第1次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从此,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实施, 并且中央补贴资金逐年增多, 补贴范围、补贴品种逐年扩大。2004—2008年, 每年的中央补贴资金分别为7 000万、3亿、6亿、20亿和40亿元, 2009年的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更是达到130亿元, 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 (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施行,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拉动了农业机械市场的发展。

(3) 市场推动和利益驱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农业机械开拓了新的更广阔的市场, 使大中型田间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以及饲料、饲养加工机械产销量都明显上升。随着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都逐步扩大, 购买农业机械、经营农业机械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手段, 大大刺激了农业机械市场的发展。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样, 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抓住机遇, 将会乘风而起, 错失机遇, 将会扼腕叹息。在这方面, 河南省许昌市以及山东省等地抓住农机化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 异军突起,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其经验值得借鉴。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是许昌市一家年产值2.6亿元, 专业从事农业机械器具研发生产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豪丰公司总部位于许昌县张潘镇,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是一间靠几把锤子敲敲打打的农机具修理作坊, 到90年代中期, 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紧跟国家农业产业政策, 抓住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大好时机, 紧紧把握农机具产品的市场需求, 依靠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机制创新, 在当地政府和相关技术部门的扶持下, 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小作坊到大企业的跨越, 走出了一条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道路, 产品覆盖15个省 (市) , 其研发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已位居全国农机具行业前列, 豪丰公司走出了许昌、走出了河南、走出了中国。

4 借鉴与建议

应以山东省为榜样。山东省农机工业从无到有, 从简单拼装到自行设计, 生产较复杂、较精密机械产品, 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生产大省。近10年来, 山东省农机工业的产品总量、销售收入、完成利税总额及实现利润等几项指标均居全国各省市同行业第1位, 几乎占据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半壁江山”, 并涌现出福田雷沃重工、山东时风等全国知名品牌。政府的做法, 一是在投资、土地及税收等方面给与农机工业大力支持。二是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 以一些大型展销活动为契机, 主动出击, 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三是根据农业发展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如从以小麦收获机械为主, 转变为向玉米收获机械发展, 初步形成了农业机械产品多元化发展格局。四是产业集群化发展, 即一个地区或一个县、乡集中发展一类产品, 这也是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兴盛的一个法宝。如山东省潍坊地区拥有各类小四轮拖拉机配件生产企业200多家, 整机生产企业90余家, 小四轮拖拉机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 产值达到30多亿元。在潍坊市可以购买到一台小四轮拖拉机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 整机产品的零部件区域内配套协作率平均达60%以上。五是包括安装、维修、配件等内容的服务, 也是山东省农业机械企业主打的一张牌。像福田雷沃重工的农业机械服务人员遍布全国, 无论哪里的消费者需要帮助, 他们的服务人员都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优质的服务, 使福田重工的收获机械和大型拖拉机市场占有率连年居全国第一。

驻马店市的农业机械工业要做大、做强、做久, 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山东、江苏等几个农业机械强省的实践证明, 来自政府的扶持特别重要。

(1) 支持农业机械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要大力支持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 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 要将农业机械工业作为重点之一给予支持。要大力支持农业机械科技的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补偿资金, 专项用于企业引进成果、引进技术和引进人才。同时, 调整政策导向, 为农业机械企业吸引人才提供优惠政策, 为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2) 加强农业机械企业技术改造。要大力支持农业机械企业技术改造, 有关部门在出台技术改造方面的扶持政策时, 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行业特点, 支持农机企业发展。对农业机械企业生产市场急需的产品, 其技术改造项目要予以优先安排。鼓励农业机械企业采取多种措施, 广泛吸收各种资金, 加快技术改进步伐, 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工艺装备水平。

(3) 针对企业资金困难问题,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机械产品生产的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优惠等扶持措施 (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方式) 。

(4) 成立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工业缺乏战略眼光, 没有科学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模式, 有的甚至是闭门造车, 推出的产品甚至已经过时,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只能是节节败退。只有把这些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组织起来, 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才能熟悉市场, 形成产业链条, 克服盲目、重复生产, 共享信息, 提高综合竞争力, 共同抵御风险。因此, 成立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势在必行。

(5) 农业机械部门应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的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和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协调有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市场进行整顿, 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净化市场环境, 保护优势农业机械产品。

5 企业要自我发展与提高

(1) 提高行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根据自身条件, 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加强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及推广部门的结合, 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攻克技术难题。依靠技术创新, 调整产品结构, 塑造品牌, 培育名牌产品,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都建立了很好的技术合作关系等。

(2) 优化行业结构, 加快企业间整合。有条件的企业应做大做强, 形成大型集团, 成为行业的龙头, 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扩大产量。目前, 国外农业装备企业的发展态势是, 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成为行业巨头, 中小企业专一生产相关配件, 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 花生收获机械是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工业的优势产品, 有六七家企业的农业机械产品列入了政府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为河南省最多, 市场占有率也比较高。但这些企业较分散, 存在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抗风险能力差等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像正阳正发机械厂产品技术含量虽较高, 但规模小, 生产能力不足;汝南和孝农业机械厂生产规模大、生产能力强, 但技术过已时, 产品已开始大量积压, 一旦有实力的农业机械企业介入花生收获机械这一领域, 这些企业将无法与其竞争。因此, 驻马店市花生收获制造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联合, 在共同努力开发并改善产品技术的情况下, 各自专一生产某一部件, 有效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争取把花生收获机械这一品牌做大做强。

(3) 与外地有实力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合作, 使其在驻马店市建立农业机械生产组装基地, 既能带动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化工业的发展, 又能节省驻马店市购买其农业机械产品时的运费, 降低产品成本。驻马店市在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制造和生产方面并不占优势, 有些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定位上已经落伍, 如果不走合作之路, 二三年内就将会被市场淘汰。在这方面, 驻马店福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与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合作, 掌握了主动权, 已生产出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产品,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上一篇:班助竞选原因下一篇:cis50系统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