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2024-05-19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通用12篇)

篇1: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农村医疗保障救助制度,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民保字(2012)29号《关于印发<安徽省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救助对象

(一)持有县级民政部门发放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且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对象);

(二)持有县级民政部门发放的《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包括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

(三)持有县民政部门发放的《安徽省定期定量抚恤补助证》的重点优抚对象;

(四)持有县民政部门发放的《社会定期救济证》的重点社会救济对象。

二、救助病种

(一)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急性脑中风;

(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四)严重心脏病;

(五)重型肝炎;

(六)艾滋病;

(七)重症精神病。

三、救助标准

(一)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次性救助XX元;

(二)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一次性救助XX元;

(三)重型肝炎,一次性救助1500元;

(四)艾滋病,一次性救助3000元;

(五)急性脑中风,一次性救助1000元;

(六)严重心脏病,一次性救助1000元;

(七)重症精神病,一次性救助1000元。

四、救助办法

经审核符合本《方案》救助病种的救助对象,住院期间先按救助标准给予及时救助。救助对象在按规定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根据医疗救助资金总量情况,原则上个人负担5000元以上的,可实施二次救助,且同一救助对象一年中累计享受救助总额不超过1万元。对五保供养对象患病住院的优先救助且不受病种限制。

五、医疗服务

(一)县政府确定县医院、中医院为我县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指定医院(以下简称指定医院)。

(二)指定医院应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种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为救助对象提供治疗服务。

(三)救助对象需要转院治疗的须由指定医院医务科出具转院证明,否则不予救助。

(四)农村救助对象患病时需持《岳西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五保证供养证》、《定期定量抚恤补助证》、《定期定量救济证》、户口簿和身份证到指定医院就诊。

六、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患重大疾病的农村低保对象需要医疗救助的,须持有关证明(身份证、低保证、五保供养证、定期定量抚恤补助证、定期定量救济证等)向户籍所在地民政办提出书面申请,乡镇民政办在接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派人入户调查,对符合条件同意上报待批的申请人,由所在村委会进行公示,报县民政局,同时如实上报下列材料:

1、《岳西县特困群众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

2、根据救助对象类别,分别出具(低保证、五保供养证、定期定量抚恤补助证、定期定量救济证)复印件;

3、县级以上医院(含县医院、中医院)本开出的《岳西县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患病诊断证明书》;

4、正式医疗费用发票复印件。

县民政局接到申报材料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书面通知乡镇民政办,由乡镇民政办通知申请人。

七、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医疗救助资金通过财政安排、专项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

(一)县财政按不少于省级财政上安排补助资金总量的10%安排配套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财政部门要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金,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负责填写医疗救助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证》。用于医疗救助资金,由县民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并送县财政部门复核后,乡镇民政办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资金由财政局在3个工作日内,直接打入指定医院。

(三)坚持“量入为出、平衡”的资金管理原则,对救助对象实施救助。

八、组织实施

(一)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二)民政部门应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会商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对医疗救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三)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筹集并及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为保障医疗救助工作正常开展,各级财政应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

(六)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九、有关要求

(一)医疗救助工作坚持公示制度。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要如实提供所需情况,配合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二)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规定、营私舞弊者,予以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如数追回,并取消其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

(四)鼓励和支持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医疗救助工作。

十、实施时间

本实施方案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篇2: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一、救助对象

(一)持有县级民政部门发放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且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对象);

(二)持有县级民政部门发放的《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包括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

(三)持有县民政部门发放的《安徽省定期定量抚恤补助证》的重点优抚对象;

(四)持有县民政部门发放的《社会定期救济证》的重点社会救济对象。

二、救助病种

(一)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急性脑中风;

(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四)严重心脏病;

(五)重型肝炎;

(六)艾滋病;

(七)重症精神病。

三、救助标准

(一)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次性救助XX元;

(二)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一次性救助XX元;

(三)重型肝炎,一次性救助1500元;

(四)艾滋病,一次性救助3000元;

(五)急性脑中风,一次性救助1000元;

(六)严重心脏病,一次性救助1000元;

(七)重症精神病,一次性救助1000元。

四、救助办法

经审核符合本《方案》救助病种的救助对象,住院期间先按救助标准给予及时救助。救助对象在按规定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根据医疗救助资金总量情况,原则上个人负担5000元以上的,可实施二次救助,且同一救助对象一年中累计享受救助总额不超过1万元。对五保供养对象患病住院的优先救助且不受病种限制。

五、医疗服务

(一)县政府确定县医院、中医院为我县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指定医院(以下简称指定医院)。

(二)指定医院应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种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为救助对象提供治疗服务。

(三)救助对象需要转院治疗的须由指定医院医务科出具转院证明,否则不予救助。

(四)农村救助对象患病时需持《岳西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五保证供养证》、《定期定量抚恤补助证》、《定期定量救济证》、户口簿和身份证到指定医院就诊。

六、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患重大疾病的农村低保对象需要医疗救助的,须持有关证明(身份证、低保证、五保供养证、定期定量抚恤补助证、定期定量救济证等)向户籍所在地民政办提出书面申请,乡镇民政办在接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派人入户调查,对符合条件同意上报待批的申请人,由所在村委会进行公示,报县民政局,同时如实上报下列材料:

1、《岳西县特困群众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

2、根据救助对象类别,分别出具(低保证、五保供养证、定期定量抚恤补助证、定期定量救济证)复印件;

3、县级以上医院(含县医院、中医院)本年度开出的《岳西县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患病诊断证明书》;

4、正式医疗费用发票复印件。

县民政局接到申报材料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书面通知乡镇民政办,由乡镇民政办通知申请人。

七、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医疗救助资金通过财政安排、专项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

(一)县财政按不少于省级财政上年度安排补助资金总量的10%安排配套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财政部门要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金,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负责填写医疗救助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证》。用于医疗救助资金,由县民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并送县财政部门复核后,乡镇民政办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资金由财政局在3个工作日内,直接打入指定医院。

(三)坚持“量入为出、年度平衡”的资金管理原则,对救助对象实施救助。

八、组织实施

(一)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二)民政部门应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会商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对医疗救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三)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筹集并及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为保障医疗救助工作正常开展,各级财政应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

(六)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九、有关要求

(一)医疗救助工作坚持公示制度。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要如实提供所需情况,配合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二)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规定、营私舞弊者,予以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如数追回,并取消其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

(四)鼓励和支持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医疗救助工作。

十、实施时间

篇3:黄骅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分析

一、我市城乡医疗救助现状

1. 我市于2005年开始正式实施农村医疗救助, 于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城镇医疗救助, 在2009年制定并出台了《黄骅市城镇居民特困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黄骅市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办法》。救助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人员, 因患国家规定特殊传染病和地方传染病及因突发重大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造成的特困人员。对个人在参加完新农合或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医疗救助比例从开始的10%提高至现在的20%, 农村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金额从1000元提高到3000元;城镇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金额从2000元提高到4000元。

2. 资金支出及救助情况。

从2006年至2013年底, 我市共资助困难群众3530人.次, 发放救助金1023万元。从2006年城乡医疗救助支出13.6万元, 资助137人.次, 到2013年支出214.5万元, 资助382人.次。城乡医疗救助支出逐年增加, 救助范围也不断扩大。

3. 医疗救助模式为事后救助。

申报医疗救助资金程序, 首先由大病患者或其家属向所在村或居委会提出申请 (附医疗费用单据、医院诊断证明、身份证明等资料) , 经村委会或居委会审核通过后, 加盖村委会公章, 报乡民政部门或街道办, 填写由民政部门设计下发的申请救助表格, 经乡民政部门认定后上报市民政局, 民政局根据患者医药费用自付金额及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确定的补助金额, 报市财政局, 经审核同意后从财政专户拨付民政局发放使用。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 医疗救助资金筹措方式单一。

目前我市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仅限于各级财政负担, 资金有限, 给政府制定救助制度带来资金额度限制。

2. 医疗救助方式单一。城乡医疗救助一直采取事后救助的形式, 不能及时解决困难家庭急需资金救助的需要。

3. 医疗救助标准偏低, 作用含糊。

由于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额的限制, 使有限的资金对患特大恶性疾病的贫困群众是杯水车薪,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困难。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推出, 大病医疗救助还要资助特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就我市2013年数据来看,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15万元, 其中资助特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99万元, 占全部支出的46%。随着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逐年提高, 这将是一笔越来越大的支出, 使真正能用到救助大病的资金会越来越少。有限的资金, 较低的救助标准, 使救助资金效用发挥有限。

4. 城乡医疗救助标准不同。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城乡差别越来越小, 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依然平行运行, 对城市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人群实行分类救助机制。

5. 医疗救助范围、覆盖面不够大。

城乡医疗救助有明确的救助对象和限定的救助病种。对没有纳入救助范围的人群, 一旦患上医疗费用较高的病种, 将无法得到医疗救助, 又会出现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三、对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加大投入, 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市医疗救助资金主要依靠中央、省及本级财政投入, 筹资渠道单一。以后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情况下, 还应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社团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实施捐助, 使得大病救助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 让更多的困难人群受益, 造福社会。

2. 采取多种救助形式。

完善医疗救助模式。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加强沟通配合, 推行定点医院和“一站式”服务的救助模式及时结算服务, 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保险一样, 在病人出院结账时, 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患者, 直接予以补助, 所需资金由医院垫付, 定期同民政部门核对, 然后从医疗救助专户拨付资金。做到救助对象“随来随治, 随走随结”。切实解决看病贵、救助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提升救助效果。根据救助对象病种、病情、家庭贫困程度实行“医前救助”、“医中救助”、“医后救助”相结合, 使救助对象能及时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

3. 明确医疗救助资金作用。

应将资助特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的资金, 从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中分离出来, 单独安排资金, 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实效。

4. 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和范围。

目前财政专户已经将城镇医疗救助专户和农村医疗救助专户合并为城乡医疗救助专户。但救助标准尚未统一。应适时取消城乡救助差别, 采取统一的救助标准。根据救助资金的总量, 适时调整医疗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就我市而言, 医疗救助办法出台至今已经5年了, 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一直未提高,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疗费用却越来越高, 医疗救助资金与贫困群众承受的巨额治疗费用相比, 只是杯水车薪,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实际困难, 使得医疗救助资金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医疗救助制度应适时调整。还应在医疗救助上, 突出重点,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管家庭困难程度和所患疾病所需医疗费用高低, 都采取一个标准, 应有一个侧重, 对急需救助家庭给予及时、大额救助, 体现出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真正意义的作用。同时在大病医疗救助的基础上, 探索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

5. 落实医疗救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经办管理方面的衔接工作, 实现医疗救助与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之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 确保救助对象的真实性、规范性、时效性、针对性。

摘要: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但是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弱化。本文针对黄骅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管理上的几点建议。

篇4:困难群众看病 费用即时救助

2014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传“福音”,年内全面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以前,低保对象老陈去看病,先付全款1万元,然后报销8500元。以后,老陈再去医院,有望只需带1500元医疗费就行了,报销费用不用他先垫付。

昨天,我省召开2014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其中,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等被列为今年5项重点工作。

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

在统筹衔接、切实提高社助实效方面,重点实现城乡低保与慈善救助、扶贫开发的紧密衔接,医疗救助与基本保险、大病保险的紧密衔接。特别是做好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制度衔接,年内要全面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这就意味着,保障对象入院看病的门槛更低了。”省民政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保障对象包括目前的l3l万城市低保对象,近39万农村低保对象,以及47万的五保对象。

比如,对农村低保家庭成员来说,没有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时,保障对象是先住院、后报销,假如患者住院治疗下来需要l万元,新农合能报销7000元,民政系统救助l500元,看病前,这l万元,病人需要全部垫付。出院结单后,再拿去报销,对很多困难群众来说,看病前凑够l万元,就是道高门槛儿。

全面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后,面对同样的情况,病人到定点医院就医时,提供低保证等相关证件,只需要拿出个人需承担的l500元就够了,门槛儿大大降低,进一步解决保障对象的就医难题。

建立多部门救助信息共享平台

今年还要继续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涉及要着力建立健全低保审核制度、低保对象认定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快建设申请救助家庭经济信息比对机制,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建立多部门救助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信息化、精确化和科学化,10个省直管县6月底前完成平台建设和制度出台,7月1日将投入运行。

篇5: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

现将《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请于10月28日下午5:00前将修订意见反馈到区政府办秘书科。

联系人:邝虎廷 8226719

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10月26日

第五条 下列情形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一)因打架斗殴、交通事故、酗酒伤害、吸毒、自杀、自残等行为产生的医疗费用;

(二)器官移植、镶牙、整形、矫形、配镜等费用;

(三)婚前检查、保健、康复等费用;

(四)未经允许在非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医、购药产生的医疗费用;

(五)法律法规规定或政府认定的其他不能享受救助的医疗费用;

第三章 救助类型及标准

第六条 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分为医疗优待、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种类型。

第七条 医疗优待是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持《云南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到昆明市人民医院或区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行如下减免:

(一)门诊、住院使用的药品,实行零购销差率收费;

(二)免收其普通挂号费、普通门诊诊查费;

(三)住院病人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减免30%的床位费、手术费;已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减免个人自付部分的30%床位费、手术费(符合条件的西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参合群众参照本条执行)。

第十二条 门诊医疗救助程序按照救助对象申请,片区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居委会审查,街道办事处核准,区民政局备案的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住院医疗救助程序是指对持有《低保证》或《五保证》的救助对象按照“先诊断后审查”的原则办理,即救助对象到定点医院就诊,对经诊断确需住院治疗的,由收治医院出具《住院证》,片区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居委会核实后,由街道办事处出具《医疗救助告知书》告知医院,救助对象即可入院治疗。定点医院在本办法规定救助限额内垫付医疗费用给予治疗,由区局民政按季度与定点医院进行核算。

第十四条 临时医疗救助的救助对象凭医疗机构的住院证明、结算清单等有效票据,按照片区两保服务站或居委会审核,群众评议,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区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定点机构为区人民医院、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院。

第十六条 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定点机构应当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按照本地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为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督。

第二十二条 从事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明知当事人不符合享受城乡医疗救助条件而为其办理城乡医疗救助手续、或者明知当事人符合享受城乡医疗救助条件而不为其办理城乡医疗救助手续得;

(二)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乡医疗救助金的;

(三)收受贿赂的;

(四)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影响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正常进行的;

(五)出具的证明材料与实际不相符的;

(六)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 享受医疗救助待遇的人员,虚报或出具虚假证明等手续,骗取城乡医疗救助金的,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医疗救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篇6: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为充分发挥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保障作用,帮助医疗救助对象及时、便捷地获得医疗救助,简化医疗救助程序,提高医疗救助时效性和便利性。根据《xx市民政局关于印发〈xx市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铜民发〔2013〕68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模式是指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出院结算时,在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补助的同时,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对符合医疗保险范围内的自负医疗费按规定的救助标准直接给予医疗救助的服务行为。

通过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即时结算模式,达到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管理规范,救助方便快捷,运行安全高效,实现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缝对接,互联互补,统一监管,切实为困难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救助服务目标。

二、基本原则

㈠救急救难、就近便民、简化程序;

㈡先保险、后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

㈢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

㈣属地管理、分级负担;

㈤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三、救助对象

㈠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市三无人员;

㈡城乡低保对象中“一类、二类”保障对象;

㈢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

㈣儿童两病人员;

㈤城乡困难家庭两癌妇女;

㈥城乡困难家庭重度精神病人员。

四、救助标准

㈠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中“一类”保障对象、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城乡困难家庭重度精神病人员因病住院,个人年自负医疗费用扣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报支部分之后,其符合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医疗费给予全额即时结算救助。

㈡城乡低保对象中“二类”保障对象、城乡困难家庭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因病住院,个人年自负医疗费用扣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报支部分之后,其符合医疗保险范围内的自负部分给予80%即时结算救助。

㈢儿童两病人员因病住院的救助标准按照黔卫发〔2012〕29号文件规定执行。

以上一般病种救助全年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xx元,重特大疾病救助全年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xx元。

五、定点医疗机构

㈠本县行政区域内的“一站式”服务定点医疗机构:xx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和xx苗族自治县中医院。

㈡县境外“一站式”服务定点医疗机构:xx市惠民医院和xx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神病医院。

六、救助程序

㈠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1、城乡困难家庭两癌妇女、城乡困难家庭重度精神病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时,由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凭疾病证明书、医疗保险证、身份证、户口簿等手续,向户籍所在地乡镇社会事务办提出申请,经乡镇社会事务办审核后,出具符合医疗救助核定意见。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持疾病证明书、核定意见、医疗保险证、身份证、户口簿到县民政局办理“一站式”医疗救助核定证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持上述证件到定点医疗机构入院治疗或入院后5日内向院方提供核定证明即可。

2、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中“一类、二类”保障对象、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儿童两病人员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时,由患者家属或代理人凭疾病证明书、医疗保险证、身份证、户口簿等手续,直接向县民政局申请“一站式”医疗救助,经县民政局核实后,出具“一站式”医疗救助核定证明,患者家属或代理人持疾病证明书、核定证明和医疗保险证、身份证、户口簿到定点医疗机构入院治疗或入院后5日内向院方提供核定证明即可。

㈡出院结算程序

医疗救助对象出院时,在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医疗保险报销补偿手续后,同步进行医疗救助资金结算。“一站式”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凭民政部门出具的核定证明结算医疗资金救助,救助对象付清自负医疗费用后即可出院。完善救助相关手续,并向救助对象出具城乡医疗救助额度告知单,定点医疗机构将救助对象的疾病证明书复印件、核定证明、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单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结算清单留存备案。

七、资金拨付程序

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资金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县民政局与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季度结账制度。在季度月底,定点医疗机构对本季度发生的医疗救助资金汇总,同时附每个救助对象疾病证明书复印件、核定证明、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结算清单,报县级民政部门核查审批确认后,将医疗救助资金直接划拨定点医疗机构。

八、工作要求

㈠县级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一站式”服务医疗救助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负责救助对象和救助资金的复核审批确认,基本信息的录入、更新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救助对象的范围、救助比例,向医疗机构提供详实的救助对象信息;对“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情况随时进行监控管理。

㈡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建立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平台,设立专门窗口。要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建立医疗救助对象治疗用药明细台账,建立医疗救助资金垫付和定期审核结算机制。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基本药物目录、诊疗项目范围的使用,基本治疗、用药应符合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优先、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适应诊疗技术,将住院床位控制在普通床位范围内,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及时为救助对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做好有关费用减免和出院即时结算工作,对因审核把关不严造成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支出,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㈢县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定期对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管理及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费用,民政医疗救助资金不予结算,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㈣对定点医疗机构无法医治转外就医的特殊病例,因条件限制无法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的救助对象,仍按有关文件规定的救助程序、救助标准实施医疗救助。

㈤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原则上不能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

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规定不属于医疗报销范围的,不能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即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违法、犯罪、镶牙、服毒、不育症、美容、矫形、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以及其他赔付责任人应支付的医疗费用。

㈦民政部门可预付部分救助资金给医疗救助定点服务单位,双方定期结算医疗救助费用,并与其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

篇7: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一、本人申请。具体要求:申请应由本人手写,申请中应表述清楚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情况,赡养(抚养)人情况)及申请事由。若申请人无法本人书写申请,可委托他人代写,申请人签名。申请人落款、日期等基本要件应完善,同时需按申请人手印。

二、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及户口薄复印件。具体要求:身份证复印件应正反两面复印;户口薄复印件应包含户口主页、增减页和申请人的个人页。

三、特殊人群身份证明:低保户、残疾人员、城市特困人员、五保户四类人员提供有效证明复印件(要求审核原件,复印件与原件保持一致)、集中供养人员由敬老院出具书面材料说明。

四、申请救助类别为就医的,应提供由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和就医发票(原件)以及住院分割单(一张发票对应一张结算表)。注明:所有发票贴于A4纸上,大于A4纸折叠对齐。

五、申请救助类别为因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提供事故现场图片至少3张,尽量为全景图。镇街民政科还应出具事故现场勘查证明,证明中应注明事发时间、地点、事发原因,同时需说明申请人家庭房屋总间数和实际损毁间数。

六、申请救助类别为助学的,应提供入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或学生证明。救助对象应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新生(不含被成人教育、自考、函授等录取的新生),且家庭无力支付入学报到费用的。

七、申请救助类别为其他特殊原因的,应由当地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困难证明。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报表。

八、填表要求:申请人填写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字迹清楚。

(一)申请类别注明:城乡低保家庭、城乡低收入家庭、城乡残疾人员、城市特困人员、五保户、城乡敬老院人员。

(二)申报人家庭收入填写真实。申请人的赡养(抚养)人未与申请人共同居住的,也应在申请表上写明其情况。

(三)申请理由注明其身份类别,困难原因,发生金额,个人负担金额,个人申请救助金额。

(四)社区及街道意见填写说明核实后认定情况以及建议救助金额。

门头沟区民政局

篇8:松阳县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浙江省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浙民助„2012‟16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医疗救助,是指本县城乡困难居民患病住院治疗,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医疗费负担仍有困难的,按本办法规定给予适当的医疗费救助。

第三条 医疗救助资金主要由县财政承担,按省政府及省民政厅要求的筹资标准列入当财政预算,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助。医疗救助金实行县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当年结余医疗救助金作为结余资金转入下使用。

第四条 县民政局负责全县医疗救助工作的日常事务管理、协调和审批等工作。

县财政局按照省政府的规定落实医疗救助资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医疗救助对象医疗费的审核。县监察局、审计局等单位负责医疗救助金的监督检查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符合医疗救助对象审核、公示、上报、建册。

第二章 救助对象和条件

第五条 凡户籍在本县的且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医疗救助:

(一)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

(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度残疾人补助对象、民政部门定期补助对象;

(三)低保标准 150%以内的低收入家庭(经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定);

(四)百岁老人;

(五)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为“见义勇为”者;

(六)因患重特大疾病住院的其他城乡困难居民;

(七)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其他特殊病种;

(八)除本办法第六条所指的重特大疾病外,因患重特大疾病难以自负医疗费用且家庭贫困的人员,由县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的对象。

第六条 本办法第五条第(五)项所指的重特大疾病范围(含特殊门诊)是:

(一)患肾衰竭(尿毒症)、白血病及各种化疗、血友病、Ⅰ型糖尿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重型精神病、恶性肿瘤、脑梗死、H7N9流感重症患者(在定点医院医治)、唇腭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

(二)特殊病种:中晚期重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慢性呼吸性衰竭、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儿童孤独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帕金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以上病种外的其它病,当年住院发票总额超过 50000(包括50000)元以上者;

第七条 城乡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给予医疗救助:

(一)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支付范围以外的费用;

(二)因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违法、犯罪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其他赔付责任人应予以支付的医疗费用;

(四)未经许可在非定点医院机构就医的费用。

第八条 救助对象住院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及用药范围、治疗项目、医疗服务、设备范围及支付标准等,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救助额度和比例

第九条 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标准,为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剔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报销部分及各类补助和

个人自费部分后的余额,采取分类分档按比例给予救助:

(一)实行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含户院挂钩对象),政策范围内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按先在城乡医疗保险中报销;不足部分按•浙江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办法‣,全额由医疗救助资金解决;

(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度残疾人补助对象、民政部门定补对象、百岁老人,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自负费用2014年按50%进行救助、2015年起按70%进行救助,医疗救助封顶线为4万元;

(三)低保标准 150%以内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城乡困难居民、重点优抚对象救助15%,但当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 5000元;

(四)办法中的第六条规定的重特大疾病病种,其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自负医疗费用2014年按50%进行救助,2015年起按70%进行救助,医疗救助封顶线为8万元;

第四章 办理程序

第十条 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一)申请人填写•松阳县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申请表‣。由所在村民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初审,并公示 7天。村民委员会或社区居委会根据公示结果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 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对象是否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审核,向社会进行公示后,提出救助意见,报县民政局,上报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及填写完整的•松阳县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申请表‣;

2.享受低保的家庭提供低保证或困难家庭的经济状况核对报告;

3.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出具的申请人医疗费用清单或已报销的金额证明;

4.存折复印件(非本人存折需附开户人身份证复印件);

5.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已公示的证明。

(三)县民政局接到上报材料后,根据本办法进行审批。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由相关审查、审(核)批机关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医疗救助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符合规定条件的持证对象患重特大疾病,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后,医疗救助实行即时结报。

第十一条 负责实施医疗救助工作的机关或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由纪检监察部门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医疗救助对象采取虚报、隐瞒、伪造、冒名等手段骗取医疗救助金,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追回;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施行后,县政府其它文件就医疗费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9: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对提升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的思考

作者:徐雪梅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5期

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患病的城乡低保家庭、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适当医疗费用补助的一种制度。作为一个专项救助制度,医疗救助着眼于最困难群体的就医看病,在减轻困难群众经济负担、有效缓解“治病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最后保命的“底线”,彰显社会公平的内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医疗救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资金保障乏力,实施救助受限

目前,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主要靠财政拨款和爱心捐助,资金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来源形式单一,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医疗救助始终只能在低标准范围上徘徊,很容易出现“看菜吃饭、量布裁衣”的尴尬局面,影响了医疗救助工作水平的提高。

2.救助范围偏窄,门诊救助空白

由于现行医疗救助的重点是住院救助,一般疾病门诊就医不能享受救助,特别是那些患慢性病和常见病的,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必须天天吃药,加上门诊就医既不能报销,又没有救助,往往导致家庭困难,又因家庭困难,承但不起医疗费用,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小病拖成大病,所需治疗费更多,最终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境地。

3.重大疾病的救助力度仍显不足

大病救助政策带有一定局限性:一是起付线设置较高,自负医药费超过3万元才能申请救助,而部分特困群众连住院押金都得借钱交,出现了“最最困难的人反而享受不到医疗救助”的现象;二是救助标准偏低,救助款与十几万、几十万的医疗费相比,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三是救助时效性较差,先治病、后救助,致使一些困难群众患大病后因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而放弃治疗。

4.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助需加强

当今社会,由于竞争压力、家庭矛盾等诸多因素,精神疾病患者日渐增多。精神疾病是一种高致残类慢性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一个疗程的治疗费达数千元,几个疗程下来,就是数万元的经济负担,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拖跨一个幸福家庭。同时,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接受持续治疗,一旦发病,就容易实施暴力行为,给家庭造成灾难,甚至严重危害社会。

5.医疗救助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医疗救助的重点是城乡低保家庭,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福利依赖”,一些处在低保边缘的人受到优惠政策的刺激,千方百计要求进入低保行列,而低保对象信息准确与否,又直接关系到医疗救助的公平、公正。另一外,各定点医院是否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医疗检查、开方用药,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大监督力度,避免出现“冒充住院、小病大养、医疗费虚高”等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1.完善医疗救助体制,建立可靠医疗救助资金保障

医疗救助的实施,需要可靠、充足的财力支持。因此,要积极争取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足额预算财政配套资金,同时,通过发动社会捐助、开展慈善筹集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筹资渠道,形成财政主体投入、社会各界捐助、相关医疗保障政策配套和医疗卫生优惠减免等“四道防线”相结合的医疗救助体制,从而实现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有效保证医疗救助制度的正常运转,维护好困难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

2.推行门诊定额救助,使困难群众有病能及时医治

一是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老人实行定点门诊定额救助。发放一定金额的门诊医疗卡,在辖区内选择一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就诊单位,签订医疗保健合同,保证低保、五保对象患病能及时就诊、及时购药。二是对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实行定额医疗救助。晚期癌症、中风后遗症、重症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白血病等困难群众,常年需要药物治疗、维持,可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和相关病历及检查资料,每人每年给予一次性定额门诊医疗救助,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3.适当调整救助标准,确保重大疾病救助效果

建议将大病救助划分为不同的档次,设置不同的起付线,分别给予救助;同时,探索推行医前救助,凡属重大疾病,凭相关证明和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书等材料,住院时可申请一次性医前救助金。这样,一些无力看病的困难群众也能够及时入院治疗。另外,建议适当调整“一站式”结算救助比例,按自负医疗费的30%-40%给予救助,以缓解低保边缘家庭因攀比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和工作压力。

4.设立特种救助基金,加大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

鉴于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直接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稳定,应高度关注这部分人的医疗救助。建议政府设立一项特种医疗救助基金,开展医疗救助,使贫困精神疾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救助。

5.强化医疗机构监督,维护医疗救助制度公平公正

篇10: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局 歙

局 歙

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民保„2011‟20号

关于印发《歙县2011年城乡困难居民医疗

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各定点医疗机构: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根据省、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结合我县近几年来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经研究,制定了《歙县2011年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请遵照执行。2010年3月21日下发的《歙县2010年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民救[2010]26号)同时废止。

(此页无正文)

歙 县 民 政 局 歙 县 财 政 局

歙 县 卫 生 局 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民政 医疗救助 办法 通知

抄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市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歙县民政局 2011年元月27日印发

艾滋病、晚期血吸虫病。重症慢性病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精神分裂症、恶性肿瘤放化疗、肝豆状核变性、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抗排治疗、心脏换瓣膜术后、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治疗等。

(三)经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病种。

三、救助标准

对于扣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个人实际承担的住院医疗费用,确定不同的起付标准和救助标准:

(一)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内个人实际承担住院费用超过300元以上部分,按实核报(目录外用药除外)。

(二)其他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已享受定补的六十年代下放职工本人和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并发症者,内个人实际承担住院费用超过2000元的,按15%进行救助。

(三)上述对象大病或重症慢性病患者需病前、病中救助的,由乡镇政府专题报告,并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和病历复印件,交县民政局审批,年最高救助限额2000元。实际救助结算时,在相应救助标准中予以扣除。

(四)城乡低收入群众,内个人实际承担住院医疗费在10000元以上的,按10%进行救助。

(五)本各类救助对象的最高救助限额为5000元。

四、救助办法

(一)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保资金;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的大病重残人员,可视财力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部分参保资金。

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以及县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在申请医疗救助时,按下列程序进行:

1、救助对象向户口所在地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居(村)委会给其填写《歙县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签署意见,连同个人申请的全部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

2、救助对象在申请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时,应提供以下材料:(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复印件;

(2)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收入家庭证件;(3)加盖结报专用章的住院医疗费用结报单(患者联原件),病情病历证明复印件;

(4)机关单位或部门及社会扶贫帮困资助情况的证明;(5)患病者家庭成员的工资收入证明。

3、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派民政助理员及村干部入户调查、审核后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在当月内完成审批。县级财政部门接到县民政部门的审批文件后,及时将救助资金打入其指定金融机构,对城市救助对象实行社会化发放,对农村医疗救助对象通过财政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到户。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要书面说明理由,通知申请人。

六、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一)医疗救助资金通过财政安排、专项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其中:市级财政按上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总量的20%予以安排;县级财政按上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总量的10%予以安排,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县财政部门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用于资助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

(六)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八、有关要求

(一)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要如实提供所需材料、信息等,配合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二)对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营私舞弊者,或延误救助时限造成严重后果者,将予以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县民政部门必须如数追回,并取消其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

(四)鼓励和支持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医疗救助工作,开展慈善援助。

篇11: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各县(市、区)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屈家岭管理区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

根据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和《湖北省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规定,现将《荆门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实施。

荆门市民政局

荆门市卫生局

荆门市财政局

二○○五年三月三十日

荆门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缓解城乡贫困群众就医困难,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种渠道筹资,对因患大病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贫困群众给予的适当救助。

第三条 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坚持低标准起步,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遵循医疗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第四条 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民政部门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计划及工作措施,审核批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群众享受医疗救助,提出医疗救助资金计划,发放医疗救助资金。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医疗救助资金,对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实施监督。

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并监督定点医疗单位设立医疗救助窗口,公开医疗优惠减免项目、标准,兑现减免承诺,为救助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鼓励和支持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及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医疗救助工作。

第二章 救助范围和对象

第五条 本办法所指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对象为:

(一)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的农村五保户;

(三)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的农村特困户和特困优抚对象;

(四)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需要特殊救助的对象。

第六条 本办法所指医疗救助范围为:

(一)急性脑中风;

(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三)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重度精神分裂症;

(五)严重烧伤;

(六)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确认的需要救助的其它重大疾病。

上述救助对象因工伤、打架斗殴、酗酒、交通事故等引发的住院费用、擅自到非定点医院就医发生的费用、未经批准而转院治疗发生的费用,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第三章 救助标准和方式

第七条 救助对象患上述重大疾病住院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超过1000元时,超出部分按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的30%予以救助,全年累计救助资金不超过3000元。

第八条 对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户等特别困难救助对象(患重大疾病未发生住院费用或个人自负住院费用不到起付线的),可在当地最高救助金额(封顶线)的30%限额内,一次性给予定额救助,不再享受按比例救助的规定。

第九条 各类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在享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同时,每人每年给予5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

第十条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行定点医疗。救助对象患大病申请医疗救助的,必须到定点医疗卫生单位接受治疗。定点医疗卫生单位由县(市、区)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商定并挂牌。并履行以下职能和义务:

(一)按本地基本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所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为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二)查验救助对象的相关证件,并登记备案;

(三)对医疗救助对象优惠减免下列费用:

1、免收挂号费;

2、大型检查(单项费用超过一定数额)优惠10%-20%;

3、普通住院床位费减半收取。

4、规定范围内药品按正常销售价一定比例优惠。

第十一条 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特困户、特困优抚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五保户(含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个人应缴纳的合作医疗资

金从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经费中列支,农村特困户个人应缴的全部资金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特困优抚对象应缴的全部资金从优抚经费中列支。

第十二条 有条件的地方,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大病医疗保险。资助个人缴费数额(或比例)由各地根据财政状况自行确定。

第十三条 审核确定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医疗单位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二)合作医疗资金补助;

(三)职工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承担补助的费用;

(四)参加各种商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或基本医疗保险赔付(报销)的费用;

(五)慈善基金会和其他各类社会团体以及帮困基金的救助等费用;

(六)超出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规定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范围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四章 医疗救助的申请和审批

第十四条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医疗救助对象在治疗期间或医疗终结(或出院)后一个月内向居住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提供医院诊断证明、医疗收费收据、用药情况、必要的病史材料以及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各项费用的证明材料等;

(二)村民代表会议或社区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并公示,公示期限为7日。期满无异议的,3日内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三)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在7日内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上报县(市、区)民政部门;

(四)县(市、区)民政部门在7日内对上报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的金额;对不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通知申请人。第十五条 大病医疗救助申请应当于医疗终结后3个月内或当年提出,逾期未提出救助申请的,不再受理。

第十六条 建立救助对象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次一档。

第五章 救助资金筹集和管理

第十七条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的主要来源:

(一)财政安排。

1、按上年度城市低保资金支出总额5%的比例从低保资金预算中列支;

2、县(市、区)财政每年根据本地区开展农村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在年初预算中合理安排的农村贫困群众医疗救助资金。

(二)上级补助资金。

(三)社会捐赠款。

(四)民政部门从本级留成的彩票公益金中按10%的比例提取医疗救助资金。

(五)其它资金。

第十八条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户下设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分户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分户,由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私分或变更用途。

第十九条 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政府资助缴费的资金直接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五保户应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提供花名册和用款指标,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从五保转移支付经费中直接划拨到合作医疗机构,或划转到相应的代理银行或资金专户。

第二十条 大病救助资金通过银行或邮局直接发放到个人存折,或被救助对象直接到结算中心领取。

第二十一条 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医疗补助经费,直接从医疗救助资金划拨到供养机构,集中使用。

第二十二条 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经费按医疗救助资金总额的3%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商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共同解释。

第二十四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篇12:困难群众救助方案(精选)

一、指导思想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对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措施,确保合力救助、精准救助、及时救助、公平救助,加快构建统筹衔接、功能完善、精准实施、兜底有力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二、明确救助对象的范围

救助对象为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鳏寡孤独老人是指其子女均属低收入家庭、赡养能力较弱且实际生活困难的__岁以上农村人口;重度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精神病人是指具有本县户籍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者特困人员、孤儿、精准扶贫对象的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或者经县级以上(包括县级)精神疾病专业医疗机构诊断确诊的精神病人。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开展特殊困难群众排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对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能力较弱无法提供赡养、抚养、扶养能力证明的,由村民代表民主评议认定为事实生活困难的,经公示无异议可参照单人户依程序纳入低保范围。

(二)精准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加大工作排查,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按月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费。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五有”(有照护协议、有服务标准、有定期探访、有动态管理、有应急预案)工作要求,做到“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要做到愿进全进,年内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要提高到__%以上。全面推行照料服务卡制度。

(三)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落实分类分档的临时救助标准,对于因病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x-__倍确定救助标准;对重大生活困难的可一事一议适当提高救助额度。优化简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严格落实急难对象__小时先行救助制度。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即时帮扶人口等困难群众,可视情先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全面公开各级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夯实镇(街)、村(居)主动发现责任,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有效性。

(四)做好特困群体生活照料服务。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对摸底排查出的特殊困难群众,聘请专业服务人员进行每个月不少于两次的走访、打扫卫生,不少于一次理发。广泛动员社会公众依托社会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关爱困难群众,投身社会救助。通过爱心捐赠款物和提供以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结对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努力为特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__年x月)。县民政局印发《对特困群体精准帮扶救助实施方案》,成立县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各镇街对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工作举措、时间节点、责任人等,并报镇街党委政府备案。

(二)排查摸底阶段(__年x月)。依托镇街对现有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农村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台帐,逐户建立工作档案,确保一人一袋一册;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信息,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确保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全纳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要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深入核查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单位监测发现的以及当地通过全面排查、信息共享发现的特殊困难人员,及时掌握家庭个案情况和兜底保障需求,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三)精准帮扶阶段(__年x月-x月)。各镇街对照工作台账,逐一分析原因,精准研究救助措施并组织实施,上下联动,确保排查出的所有人员全部帮扶到位,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救助帮扶政策,及时将符合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依规发放资金或提供救助帮扶服务。

(四)巩固提升阶段(__年__月-__月)。依托镇街深入开展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完成情况“回头看”,查漏补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于需要政策层面解决的问题,抓紧研究提出解决的思路措施,推动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以富有成效的整改落实成果迎接各级评估验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负责统筹推动各项政策精准高效落地,研究解决精准帮扶和资源统筹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二)强化工作保障,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特困群体精准帮扶的重要意义,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救助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宣传我县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经验。要牢固树立获得社会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社会救助是政府应负的重要责任的观念,让困难群众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享受政策。

上一篇:在线客服系统操作手册下一篇:一次性付款房屋转让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