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范文

2024-04-29

翁源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范文(精选5篇)

篇1:翁源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范文

翁源县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根据《广东省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韶关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韶府规〔2017〕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医疗救助,是指对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资助,保障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种医疗政策性补偿、补助、减免及社会指定医疗捐赠后,仍难以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给予适当比例补助,帮助困难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第三条 医疗救助工作基本原则:

(一)托住底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家庭困难程度和负担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确保救助对象获得必需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统筹衔接。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

(三)公开公正。公开救助政策、工作程序、救助对象以及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四)高效便捷。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结算程序,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救助时效性,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第四条 医疗救助实行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制。县民政部门负责实施本区域医疗救助工作。

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做好相关制度的衔接工作。

镇政府(场)、村(居)委会要主动发现并及时核实辖区居民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出救助申请。

第五条

医疗救助对象是指具有本县户籍的城乡特困居民可以申请医疗救助,主要有如下对象:

(一)收入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

1.重点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 2.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不含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下同);

3.特定门诊低收入救助对象。家庭人均收入在户籍所在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下(以下含本数,下同),家庭财产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

(二)支出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重点救助七大病种,即尿毒病(肾功能衰竭)、意外颅骨骨折并颅内血肿、白血病、癌症、重症胰腺炎(急性坏死性)、重症肝炎(急性或亚急性坏死)、重度大面积烧伤。

第六条 除重点救助对象和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外,我县医疗救助对象的家庭财产需同时符合下列所有标准:

(一)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名下产权房屋总计不超过1套;

(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名下人均存款(包括定期、活期存款),不超过当地12个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名下均无机动车辆、船舶(残疾人代步车、摩托车除外);

(四)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名下有价证券、基金的人均市值,不超过当地12个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名下均无工业、商业、服务业营利性组织的经营收益权;

(六)本条第(二)、(四)项所述项目相加总计不超过当地12个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七条

重点救助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并在民政部门备案的救助对象,由县民政局直接审核办理。上述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实行医疗救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同步结算的“一站式”服务。

第八条

低收入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和县政府规定且没有在民政部门备案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申请医疗救助,需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认定范围参照《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及认定暂行办法》(粤民发〔2014〕202号)执行),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如下:

(一)申请人应当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户主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委会、居委会或个人代为提出申请),并如实提供如下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他人申请的,同时提供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相关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结果、病历、用药或诊疗项目、收费明细清单、转诊证明、转院通知、基本医疗保险审批表或结账单、定点医疗机构复式处方或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发票等能够证明合规医疗费用的有效凭证等; 3.家庭成员收入财产证明、申请社会救助家庭成员收入财产审核声明书(授权书)、农信社存折复印件。

(二)镇政府(场)受理救助申请后,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村(居)委会协助下,组织经办人员,对申请人家庭实际情况逐一完成调查核实,每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入户调查时,调查人员须到申请人家中调查其户籍状况、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根据申请人申报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核查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入户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并由调查人员和申请人(被调查人)分别签字。

(三)对经济状况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家庭,镇政府(场)应当根据入户调查情况,在3个工作日内,对其医疗救助申请提出审核意见,并及时在村(居)委会设置的村(居)务公开栏公示入户调查和审核结果,公示期为5日。

(四)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镇政府(场)应当于公示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等相关材料上报县民政局审批。公示期间出现异议且能出示有效证据的,镇政府(场)应当组织民主评议,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评议,作出结论。民主评议由镇政府(场)工作人员、村(居)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成员、熟悉村(居)民情况的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等参加。

(五)经民主评议认为符合条件的,镇政府(场)应当将申请相关材料上报县民政局审批;经民主评议认为不符合条件的,镇政府(场)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六)县民政局对申请和相关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的金额,并将批准意见通知镇政府(场);不符合条件的,应将材料退回,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七)镇政府(场)应当对拟批准的申请家庭通过固定的政务公开栏、村(居)务公开栏以及政务大厅设置的电子屏等场所和地点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家庭人数、拟救助金额等。公示期为5日。

(八)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县民政局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在批准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县财政局接到县民政局的审批表后,在3个工作日内将救助资金拨付到指定金融机构,直接支付给医疗救助对象。

公示期间出现异议的,县民政局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拟批准的申请重新公示,对不予批准的申请,在作出决定后3个工作日内通过镇政府(场)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 对获得医疗救助的对象名单,应当在镇政府(场)、村(居)委会政务公开栏以及政务大厅设置的电子屏等场所和地点进行为期半年的公示。

第十条 资助参保。对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等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等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按照不低于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给予资助,保障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

第十一条 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重点是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全面纳入门诊救助范围,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门诊救助资金可由供养机构统筹管理使用。卫生计生部门已经明确诊疗路径、能够通过门诊治疗的病种,如精神病、肺结核等病种,采取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开展门诊救助。

第十二条 住院救助。对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和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等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县民政局直接予以救助;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等其他救助对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先由其个人支付,对超过家庭负担能力的部分予以救助。合规医疗费用范围主要参照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相关规定确定。对已明确临床诊疗路径的重特大疾病病种,采取按病种付费等方式给予救助。

第十三条 在医保协议管理医疗机构就医,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门诊和住院合规医疗费用,特困供养人员按照100%的比例给予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按照80%的比例给予救助,累计最高救助限额8万元;戈谢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和自费购买治疗药物费用、住院治疗自负医疗费,按照80%的比例给予救助,累计最高救助限额为25万元。

第十四条

低收入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医疗救助,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住院自付部分,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给予救助,累计最高救助限额6万元;低收入救助对象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医疗救助起付线自付费用3万元以上(除自费部分外)。

第十五条 其他困难群众遭遇重大疾病实行一次性救助,救助标准如下:

(一)尿毒病(肾功能衰竭),救助5000元;

(二)意外颅骨骨折并颅内血肿,救助5000元;

(三)白血病,救助5000元;

(四)癌症,救助5000元;

(五)重症胰腺炎(急性坏死性),救助3000元;

(六)重症肝炎(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救助3000元;

(七)重度大面积烧伤,救助3000元;

每个重大疾病救助对象每年给予一次性救助,救助金不超过5000元。

第十六条 经县政府批准的在县慢性病防治站管理治疗的精神病、肺结核病人中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和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按照100%的比例给予救助。另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经费(含特定门诊项目自付部分)按100%的比例予以救助。

第十七条

对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合规范围内发生的医疗费用,参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象个人负担部分的补助政策,按所属对象类别给予救助。

第十八条 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0—14周岁(含14周岁)儿童治疗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限定医疗费用,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70%,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救助20%。(由其监护人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参保卡和县级及以上医院的诊断病历向参保地社会医保经办机构和民政局提岀治疗申请并填写韶关市城乡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治疗审批表,救助限额结算标准按韶人社函〔2014〕177号通知执行)。

第十九条 下列产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一)自行到非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或自行购买药品的费用;

(二)因自身违法行为导致的医疗费用;

(三)因自残等发生的医疗费用(精神障碍患者除外);

(四)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应由他方承担的医疗费用;

(五)超出城乡居民基本(职工)医保的药品目录、诊查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等规定范围的医疗费用。

(六)不如实提供情况,弄虚作假、对从事调查的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极不配合的患者的医疗费用。

第二十条 由县政府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县财政局每年根据本地区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际需要,按照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公共预算中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

(三)社会各界捐赠用于医疗救助的资金;

(四)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五)按规定可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第二十一条 由县财政局会同县民政局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对象需求、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地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

第二十二条 县民政局要按照财政预算编制要求,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患病率、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增长情况,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报销水平等,认真测算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需求,及时报县财政局。经县财政局审核后,列入预算草案报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应当严格执行《广东省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加强基金使用管理,提高医疗救助基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十三条

发放医疗救助金。医疗救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将医疗救助金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账户,确保救助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

第二十四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医疗救助。

第二十五条 县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

第二十六条 县政府可以将医疗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骗取、挪用、克扣、截留医疗救助资金。

第二十八条 对骗取医疗救助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救助,追回所领救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医疗救助经办人员应当依法对救助申请开展调查、审核、审批,不得以权谋私、营私舞弊,不得泄露救助对象公示范围以外的信息,否则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违反合作协议,对不按规定用药、诊疗以及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医疗救助基金不予结算;造成医疗救助资金流失或浪费的,终止定点合作协议,取消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二年。《翁源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翁府办〔2015〕29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篇2:翁源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范文

实 施 细 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大对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及时有效解决城乡居民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东营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区民政局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的实施和管理。

第三条临时救助应坚持及时、高效、适度、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救助对象

第四条 临时救助对象为具有本区城乡户籍的常住居民,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一)已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制度救助范围,因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

(二)患有重大疾病(重大疾病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脏病手术、急性心肌梗塞、强直性脊椎炎、肝硬化、急性重症肝炎、血液病、脑中风(急性期)、严重脑外伤、重度以上烧伤、严重的意外创伤或经省一级医院核定 1的重大疾病)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措施后,仍存在就医困难的;

(三)因自然灾害或遇到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因素导致家庭特殊困难的;

(四)在职职工、下岗职工以及失业人员,非个人原因未能及时领到最低工资或基本生活费,又无其他收入,家庭月人均实际收入连续6个月以上低于当地低保标准,未享受低保待遇,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

(五)城乡困难居民家庭因生活贫困造成子女求学困难且一年内未获得其它救助的;

(六)农村困难居民因受自然灾害影响或其他不可抗力或长年失修造成房屋倒塌、损坏或因其他原因导致住房困难的;

(七)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应予救助的对象。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救助:

(一)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的;

(三)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

(四)无理取闹或谩骂、侮辱、威胁工作人员的;

(五)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在读的中、小学生,因择校或在私立、民办等高价学费学校学习的学生,因负担高额学费致贫的;

(六)因干旱、洪涝、地震、低温冷冻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较大范围内遭遇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社会性灾害的不予救助;

(七)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

第三章 救助标准

第六条 临时救助标准为500-5000元。临时救助每年每户不超过两次,每次救助金额不超过3000元,每户每年救助款不超过5000元。按照申请临时救助家庭生活困难程度和自救能力强弱分别执行。具体分为:

(一)生活救助

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困难职工家庭和因天灾人祸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按照家庭困难程度给予500-2000元的救助。

(二)医疗救助

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重大疾病城乡居民,按照家庭困难程度和医疗花费数额给予1000-5000元的救助。

(三)突发性意外灾害救助

1、因家庭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000元-6000元的,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500元-1000元的救助;

2、造成家庭经济损失在6000元-10000元的,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1000元-2000元的救助;

3、造成家庭经济损失在10000元以上的,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2000元-4000元的救助;

4、对意外交通事故、火灾等突发性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2000-5000元救助。

(三)助学救助

1、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子女在国家认可的全日制本科、专科院校就读的,在校期间家庭生活困难且在一年内未获得其他救助的,给予1000-3000元的救助;

2、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读的中、小学生,给予500-1000元的救助。

(四)住房救助

对符合住房救助条件的农村困难居民,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给予1500-3000元的救助。

第四章 临时救助程序

第七条申请临时救助的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受委托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东营区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并出具居民户口簿、身份证、收入证明、急重病医疗诊断书、医

疗费用收据和病史材料以及其他遭受突发性重大灾害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 村(居)民委会接到临时救助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调查核实并进行公示,对符合条件没有异议的,由村(居)委会负责人、民政专职助理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上报镇(街道)民政部门。

第九条 镇(街道)民政部门在认真审核后签署意见,予以公示后,在7个工作日内将所有申报材料上报区民政局。

第十条区民政局在接到救助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办结审批手续,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家庭,由区民政政局发放救助资金;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在一周内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对因突发性事件或患有重大疾病等急需救助的,特事特办,简化程序,可直接向区民政局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民政部门负责对临时救助的对象建立档案。将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复印件和出具的家庭收入证明、各类人员有效证件和患重大疾病人员病历证明等相关资料装订成册,接受检查和监督。

第五章临时救助资金的筹措和管理

第十二条临时救助资金的筹措:

(一)区财政每年将临时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二)社会捐赠及其它资金。

第十三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临时救助提供资金援助。慈善等公益性组织受民政部门委托,可吸收社会捐赠的资金。

第十四条区财政局设立临时救助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各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依法定期审计和监督临时生活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六条临时救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评议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对提供虚假证明、采取欺瞒手段骗取临时救助资金的单位或个人,除追回冒领款、物外,取消当年申请临时救助资格。

第十八条对因失职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违规办理临时救助的经办机构和人员,应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责任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篇3:翁源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范文

一、医疗救助的原则

1、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助困难家庭;

2、实行政府资助、社会捐赠与个人负担相结合;

3、坚持医疗救助水平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医疗救助的范围和对象

户籍在XX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范围,未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并持有有效期内的《XX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常住非农居民家庭成员;常住非农户籍人员与农业户籍人员组成的家庭,其属农业户籍的未成年子女和在本市市区连续居住满5年的配偶,可按本办法规定享受医疗救助。

三、医疗救助的标准

(一)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其当年承担的在定点医院就医、参照基本医疗保险开支范围的住院及规定病种的门诊医疗费(扣除单位已补助部分),超过其家庭年收入的部分(扣除该家庭年最低生活保障金部分,年保障金按家庭人口×12个月×低保标准计)为救助基数,采用按不同比例分段累计的方法计算救助额度。各段的救助比例分别为:

1、5000元(含)以下段为50%;

2、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之间段为60%;

3、10000元以上至15000元(含)之间段为70%;

4、15000元以上至20000元(含)之间段为80%;

5、20000元以上段为90%。

(二)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其当年承担的在定点医院就医(急诊病人可就近到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参照XX市基本医疗保险开支范围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按50%的比例给予救助,但救助额度最高不超过2000元。

(三)对已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给予救助但就医仍特别困难的、因患严重慢性疾病导致家庭特别困难的,以及遭遇其他突发性就医困难等特殊情况的人员,由市民政局提交市困难人员医疗救助联席会议讨论决定。

四、医疗救助的资金来源

1、各级政府财政每年安排的资金;

2、社会捐赠款;

3、利息收入等。

五、医疗救助的资金管理

医疗救助资金是一项政府性专项资金,列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市民政局是城镇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与市各有关部门的衔接、协调,做好医疗救助资金的审核审批和救助金发放工作。市财政、审计、劳动保障、卫生、总工会等部门负责医疗救助资金的监管,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

六、医疗救助的申请程序

(一)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困难人员在次年1月,持身份证、《XX市困难家庭救助证》、户口薄和医疗费结算单据、清单及病历等原件及复印件(农业户籍未成年子女和在本市市区连续居住满5年的配偶还必须提供夫妻婚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帮扶救助服务站提出申请,填写《XX市城镇困难人员医疗救助申请表》,由社区帮扶救助服务站初审后分批上报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

(二)经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区民政局。

(三)经区民政局审核同意后交区医保经办机构核定其医疗费救助金额,并在社区公示7天。

(四)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民政局认定并逐级下拨医疗救助金,由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发放。

七、医疗救助工作的协调机制

建立由市民政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卫生局、信访局、总工会、残联等部门参加的市困难人员医疗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民政局牵头,研究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其他特殊情况,不断完善对城镇困难家庭的医疗救助工作。

篇4:翁源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范文

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4)以及去南省民政厅、卫生厅、财政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的通知》(云民„2004‟l号)和云南省财政厅、民政厅《关于转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云财社„2004‟204号)精神,为了建立健全我市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是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缓解农村特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确保农村五保户和特困家庭能够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特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第四条各县(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医疗救助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确保这项制度平稳运行。农村医疗救助首先要从特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第二章救助范围和对象

第五条农村医疗救助的范围主要是经县(区)民政部门核定的农村特困户家庭成员,救助对象为以下人员:

(一)“三无人员”,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主要是五保户和孤儿);

(二)因主要劳动力常年生病或残疾导致贫困的农村家庭成员;

(三)符合条件的革命伤残军冬、烈士遗属、在乡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

(四)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家庭成员。

第三章救助标准

第六条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资助医疗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合作医疗资金,保证其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

第七条因患大病住院治疗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民政部门给予适当救助,内救助标准不得超过800元。

第八条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实行单项救助,即对因患大病住院治疗,个人负担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住院医疗费用适当比例给予救助,原则上单次救助不超过1000元,内不超过2000元。

第九条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2003年5月9日376号令)的规定给予救助。

第十条对特殊大病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负担部分超过l万元(含1万元)的,在救助金宽松的条件下,经县(区)民政局办公会议集体决定可给予特殊救助,但内最高救助金额不得超过3000元。

第四章申请、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申请人(户主)向社区(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如

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历材料、已参加合作医疗按规定领取的合作医疗补助凭证、社会互助帮困情况证明等,经社区(村民委员会)核实后,将初定救助对象张榜公示5天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第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上报县(区)民政局审批。

第十三条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四条县(区)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并在7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批意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对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医疗救助金由乡镇人民政府民政所(办)发放,或由县级民政部门通过银行、:.。邮局等方式直接支付给救助对象,并在《农村特困户救助证》上载明救助金额。

第五章医疗救助服务

第十六条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由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由救助对象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第十七条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等应在规定范围内,参照本地合作医疗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第十八条遇到疑难重症需转到非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要按当地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办理转诊、转院手续。

第十九条承担医疗救助的医疗卫生机构要规范各种诊疗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并尽可能将各种诊疗费用给予适当减免和降低其他药物费用及管理费用。

第六章资金的筹集

第二十条各县(区)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基金主要通过政府拨歃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

(一)各县(区)级财政每年根据本地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在年初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医疗救助资金。

(二)对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困难县(区),中央、省、市财政部门给予适当支持。

(三)社会各界自愿捐赠资金及按规定可以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四)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第二十一条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七章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制订农村医疗救助管理办法,医疗救助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

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抓好落实。

第二十三条各县(区)民政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建章立制,完善程序,做好综合协调工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医疗救助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二十四条各县(区)民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确定的用款计划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位。

第二十五条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等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二十六条财政、审计部门应对医疗救助资金实施财务监督和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杜绝挤占、等现象的发生。

第二十七条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配合有关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

第二十八条若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等违法违纪行为,由纪检、监察、司法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篇5:翁源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范文

大病慈善医疗救助的实施办法

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分会):

经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2011年继续与各区慈善总会(分会)开展对市本级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活动。现对此项救助活动提出如下实施办法,希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过细地做好各项工作,把这件好事切实办好。

一、年度资金及时间安排

2011年市慈善总会安排大病医疗救助金额100万元,南湖、秀洲两区慈善总会按本会下拨数1:1.5配套。此项救助活动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12月31日前结束。大病患者可凭2010年11月1日后发生的医疗费用(合作医疗报销后自费凭证数额),申请大病慈善救助。

二、救助对象的条件和标准

凡市本级常住户口,并参加城乡合作医疗的困难家庭大病患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给予2400元—50000元的救助:

1、持有最低生活保障证、特困残疾人优惠证和特困职工优惠证的家庭成员大病患者,自负医疗费4000元(含)以上的给予救助60%左右。

2、持有低收入家庭援助证家庭成员的大病患者,自负医疗费5000元(含)以上的给予救助50%左右。

3、农村基层60周岁以上老党员、老干部积劳成疾造成生活严重困难,自负医疗费5000元(含)以上的给予救助50%左右。

4、因天灾、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身体重伤致残或符合本救助病种规定,且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患者,自负医疗费5万元(含)以上的,给予救助30%左右。

三、救助的主要病种

1、各种癌症患者;

2、尿毒症;

3、重大疾病(各种器官移植、重症肝病、严重心脑疾病、重症糖尿病和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等);

4、突发天灾、事故造成身体严重伤害(有事故责任赔偿的除外)。

四、符合大病慈善救助条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生的医疗费不属于救助范围:

1、犯罪或违法;

2、自杀或自残;

3、斗殴、酗酒或蓄意违章;

4、工伤;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

五、慈善救助资金分配

根据年度对大病救助的资金安排,现对三区困难群众慈善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分配如下:

南湖区:40万元(区配套60万元);秀洲区:40万元(区配套60万元);嘉兴经济开发区:20万元。

六、申报手续和办理办法

1、符合救助条件人员,可随时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提供病历诊断书、住院证明及区、镇(街道)合作医疗报销后自负部分的医药费凭证,填写《市本级困难群众大病慈善救助申请表》,报各镇(街道)慈善工作站核实并签署意见。本会对南湖区、秀洲区实行审批备案制,每季度救助一次,由慈善工作站报区慈善总会审批后,于一、四、七、十月的十日前将名单电子稿与纸质申请审批表、汇总表报本会备案。经济开发区慈善分会仍实行审批制,慈善分会审核后报本会审批。

区慈善总会(分会)根据申请者的病情程度和困难程度,按照市慈善总会分配的全年救助资金计划数,注意把握好全年平衡,统筹安排好全年救助工作。

2、被救助对象,除危急病人和突发事故造成急、重病情外,市慈善总会每季度在嘉兴日报公示一次,公示期为5天。公示后如无异议,由区慈善总会(分会)发放助医款。

3、区慈善总会(分会)每季度与本会结算一次。本会按南湖区、秀洲区救助总额的40%给予拨付,经济开发区按实与本会结算。

4、同一救助对象,包括已被“心连心”送温暖领导小组救助的,原则上一年内救助一次。对个别情况特殊需救助一次以上的,必须由区慈善总会(分会)在报送“申请表”前,先与市慈善总会说明情况,经同意后再报送“申请表”。

附:市本级困难群众大病慈善救助申请表

嘉兴市慈善总会

上一篇:阮成发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体育活动教案《好玩的气球》